《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教案

8 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

4.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

..谦让和礼让,无论

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

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三、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1—2)提出问题:“良好的教养”的养成“得之于自身”

(3—12)分析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13—17)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

态度

《论教养》教案

《论教养》参考教案 备课时间:2018.9.4 授课时间:2018.9.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法:自读法、朗诵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论教养》说课稿

《论教养》说课稿 犁川镇中陈晋龙 一、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有过初二演讲稿得读写演讲基础,再加上本文为自读课文,观点材料与行文思路都有旁批导引。而本单元写作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写作600字议论文,所以,可充分利用文本学习,训练学生思考,(口头)提出观点,并简单论证. 2、议论文就是培养学生思辨力得最佳文本,青春期得孩子,有很强得思考力,适当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得批判思维.既就是学生兴趣所在,也就是培养正常公民之职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得音形义。 2、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德育:明确作者得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得人。 4、重点目标: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理解什么就是真正得教养与优雅风度。 5、目标难点: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三、说教材

本文虽为大家之作,但上世纪得苏联,人生观与价值观与今日得世界与中国已有诸多差异。也许还有译者缘由,细读观点与论证,有一些值得商榷恰当之处。比如 13自然段,作者说“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得著作有个缺陷,就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第14段隐约有解说,但不明晰.作者最后得结点:“只需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得态度对待别人。"我们今天得时代,早已为“教养与风度”注入了更鲜活与人性得内涵。人怎样才能有教养?(即尊重别人)真正得教养就是对这个世界持有得长期得稳定得爱;在爱得基础上自然而然得生发得对世界得宽容与悲悯。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养”即“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及过程(4次活动支撑) (一)如果您来“谈教养” 1、教养就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得词语,如果叫您来谈教养,您会怎么说? (学生可能会回答教养就就是尊重,会列举什么样得行为就是有教养,什么行为就是无教养,会说出自己遇到过得一些经历……)无论学生怎么答,老师都不用否认,因为她们得回答一定会在“教养”这个大范围内. 让学生板书她们得重点词,如尊重,有修养,优雅……

《论教养》 教学设计

8* 《论教养》教学设计 广水市骆店镇中心中学晁莹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修订后新增的篇目。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谈的是对人生的态度。通过第6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及论证方法,为第8课《论教养》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论教养》是20世纪俄罗斯的作家利哈乔夫的作品,是围绕“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一道德论题展开的议论文。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本已司空见惯的行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比照着呈现出来。学生读后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诸多令人不悦的言行,竟是教养与风度的缺失而造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文章的正确观点的引导下,最终达成德育目标“努力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列举的事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强的针对性;表达的观点关乎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设计思路】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发展,并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要组合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兼顾男、女生的性别搭配。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教养》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平实、内容生活化。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导学案的引导,通过自学完成“自我研学,生成新知”这一教学环节。在教授本课前,布置自学任务,扫除生字词障碍,并通

论教养

【授课内容】《论教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重点)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难点) 3. 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

论教养优秀教学设计 (1)

一、情境导入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二、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 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讲解课文 1、.给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7)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层(13~17)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第三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说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第⑤~⑩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主要从6个事例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的怎样才算有教养。 3、.第二部分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对比起来写,有利于突显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尤其在列举了大量事例和现象后,让读者在对比中了解了“有教养”是一个怎样的表现。 4、作者由“教养”转向“风度”的论述,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是风度的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体现形式。 5、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2)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6、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怎样做到的? 一个人的“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7、判断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1)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得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理解什么就是真正得教养与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得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与优雅风度得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得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得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就是一件很重要得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得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与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

乔夫得眼里,怎样才能算就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得《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得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就是20世前苏联著名得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与基督教活动家。她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得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得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她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与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她把她得一生都献给了她得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得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 í) 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8论教养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8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阅读文章。 2.能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尴.尬(ɡān)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ɡ)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8* 论教养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人教版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8课《论教养》教案

第8课论教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利哈乔夫,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教养”的内涵与意义,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教养以及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教养”的内涵与意义,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教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设想 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时代特点,指导学生认识良好的教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利哈乔夫,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结构与观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目睹了十月革命,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教养是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的态度,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教养的行为呢?怎样才能养成自己良好的教养呢?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或许能让我们从中找到答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等,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 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原处(chù)困难(nán)处境(ch ǔ) 教养(jiào)灾难(nàn)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滋润养育;培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恪:谨慎而恭敬。 汲取:吸取的意思。汲,从下往上打水。 遵循:遵照、遵守、遵从。 箴言: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霆,响雷。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扭捏作态:指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意思。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二、整体感知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引入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分析论证:真正的教养是尊重他人。 第一层(3~5):提出自己对什么是有教养的看法。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学习目标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2018年审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论教养》是第二单元第三篇,为“自读”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基本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初步掌握议论文“三要素”及之间的关系、理清论证的思路等。故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为主,结合文本和旁批思考探讨,经教师点拨,进一步提高议论文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利哈乔夫(1906—1999)是苏联文化大师,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他的文章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学习他的作品,还应透过方式方法理解教养的本质,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中心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的实际,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众多事例的对比、分析,得出自己观点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你在餐厅就餐有人大声喧哗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出的念头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你一定在心里想,这个人没教养。那么,什么是教养?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联作家利哈乔夫的《论教养》,领会作者对教养的认识,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8*论教养利哈乔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没有教养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 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 ..(gān’gà) 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部编版《论教养》教案设计

8论教养 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论教养》教案-word

《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论教养 ——学会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激趣导入: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 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文中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1. 理解教养的内涵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会品析议论文准确的语言。 一、精讲课文,透视考点 (一)精讲课文 《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无教养”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教养的核心是尊重他人,优雅的风度都源自于对他人的关注。告诉人们,要使自己有修养,就必须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点——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3—17段):从尊重他人、优雅风度的角度谈有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18段):总结全文: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文章开头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强调教养的高低与自身素质极为密切,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然后以“跟读者交换意见”的口吻,自然而然过渡到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先总说第一个分论点:“一个人是否有教养,应当看他和亲人的关系如何”。接着列举了许多“无教养”例子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在外为陌生妇女让路,在家则懒作家务;对朋友彬彬有礼,对亲人则大发雷霆;漠不关心亲朋,不去关爱父母,旁若无人听音乐、喧哗,不顾家人的自尊乱开玩笑,这些都是“无教养”的表现。随后指出“有教养”的表现是:善于尊重他人、珍惜别人的时间、诚实守信、稳重随和。 再论证第二个分论点: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表现。作者先围绕着社会交往批驳了人们在教养方面的错误认识:“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做到不当众大声喧哗;吃饭时要举止文明;穿着要整齐;不随意开玩笑;动作举止要有分寸;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最后得出结论:以尊重的态度待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论教养利哈乔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

没有教养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 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 ..(gān’gà) 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等。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论教养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论教养》 1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难点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议论文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及其作用)的考查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抄写重点字词。2.完成练习册《论教养》习题检测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情景导入(2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8分钟)—整体把握(8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主旨归纳(2分钟)-拓展研究(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师: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 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 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的念头是什么? 学生倾 听。 通过教师的引 发学生的深思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 能力目标:重点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 的人。(重点)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1.词语积累 2.预习检测 学生回答 检测内 容,在相 关位置做 笔记,并 按要求诵 读诗歌。 了解并熟记与 作者相关的文 学常识,通过 正确、有节奏 地诵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 文。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难点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教养(jiào)灾难(nà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三、合作探究

论教养优秀教案课程

8*论教养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