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的概念

企业兼并的概念
企业兼并的概念

企业兼并的概念、形式及法律性质

来源:作者:日期:09-05-22

(一)兼并的概念

我国公司法中只有公司合并而没有公司兼并的规定,“兼并”究竟是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在国外,使用较多的是“并购”。在我国的实践中,很多情况下兼并与合并相同,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兼并与收购相同。

综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兼并”所作的广义解释和《布莱克法律大词典》的狭义解释,“兼并”是指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减少竞争对手,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率等原因,多个独立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法律行为。它包括三种具体形式,即:①公司合并;②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财产;③一个公司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一定数量的股份来控制该公司。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三种形式是三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人们之所以将这三种行为合在一起统称为兼并,是因为它们在经济的意义上可以达到相同或类似的结果。这三种行为的最终结果都是使多个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处于一个共同的经营管辖之下,达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拓展更广泛市场、交流技术信息等目的。但这三种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首先,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是被合并的公司法人主体消亡,其财产和债权债务等其他的权利义务概括移转于合并后的公司,民法上称之为“吸收合并”;其次,

公司财产购买的兼并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被购买公司的全部或一部

分财产所有权移转于购买公司,购买公司和被购买公司法人实体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都要进行变更登记,此即人们通常所称的“营业转让”;第三种,通过收购股份兼并的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收购公司获得了被收购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被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并未改变,第三种兼并形式就是“公司收购”。〔1〕

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对兼并下的定义是:“本办法所称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不通过购买方式实行的企业之间的合并,不属本办法规范。”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规定》对此进行了修正,对兼并的定义是:“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改变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

(二)企业兼并的形式及法律性质

在我国的实践中,企业的兼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承担债务式兼并

即在被兼并方的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这种兼并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购买净资产式兼并,兼并方以数目为零的现金购买资债相抵为零的净资产。

资债相抵恰好为零的企业毕竟很少,但资不抵债的企业却很多,因此,在被兼并方的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部分债务

的形式进行兼并的情形并不少见,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情形:(1)在被兼并方的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下,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将全部或主要资产连同等额债务转让给兼并方,被兼并方并不注销(实际上已成为空壳公司,这种兼并方式不符合企业法和公司法的规定,但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案例不少),其余债务则仍挂在被兼并方的名下,兼并方以这些资产连同债务开办了新的独资企业或与他人共同组建有限责任公司;(2)在被兼并方的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下,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将全部或主要资产连同等额债务转让给兼并方,被兼并方注销,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承诺负担其余债务,兼并方以受让所得资产连同债务设立新的独资企业,或与他人共同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3)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在被兼并方的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下,将全部或主要资产连同等额债务转让给兼并方,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承诺负担其余债务,被兼并方的法人地位不变,兼并方成为被兼并方的股东或独资经营者。(4)被兼并方在资产小于负债的情况下,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将全部或主要资产连同等额债务转让给兼并方,被兼并方并不注销,其余债务则仍挂在被兼并方名下,兼并方以这些资产开办新的独资企业或与他人共同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没有连同财产一并转让的债务应由谁承担,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现行法律没有相应的规定,只能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民法(包括合同法)和公司法的原则、立法精神以及法理进行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

“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或者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整体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原企业债务由改造后的新设公司承担。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相应债务与他人组建新公司,对所转移的债务债权人认可的,由新组建的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对所转移的债务未通知债权人或者虽通知债权人,而债权人不予认可的,由原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原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就此向新设公司主张债权的,新设公司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企业以其优质财产与他人组建新公司,而将债务留在原企业,债权人以新设公司和原企业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主张债权的,新设公司应当在所接收的财产范围内与原企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对于第(1)和第(2)种情况,应判令新企业在其接受的资产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对于第(3)种

情形,由被兼并方对债权人直接承担责任。对于第(4)种情形,

以被兼并方和新企业作为共同被告,判令新企业在其接受的资产范围内与被兼并方对债权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当然,对于上述第(2)和(3)种情况,依据有关合同,在新企业向债务人承担清偿责任后,兼并方可向被兼并方的股东或开办单位追偿。

2、购买净资产式兼并,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的资产。

这种兼并方式本质特征是以现金换净资产。在法律上表现为以兼并方与被兼并方的投资者(股东或开办单位)为合同当事人、以被兼并方的全部净资产为标的的买卖合同,也被称为企业产权转让合同。购买净资产式兼并是合并还收购,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认定。

(1)兼并方与被兼并方都是依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上等于全体股东将公司的所有股权转让给兼并公司,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除国家授权投资的公司可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即国有独资的子公司)外,公司不得设立全资子公司。因此兼并公司购买被兼并公司全部净资产的,法律后果与合并相同,被兼并公司的法人资格必然消灭,或者成为兼并公司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或者干脆丧失了经营主体资格,与兼并公司彻底合为一体,其财产、债权债务由兼并公司承受。

(2)兼并方是依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被兼并方是非公司的企业法人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公司不得设立非公司的企业法人。兼并公司购买被兼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后,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将其规范为分公司,因此这种兼并的法律后果与合并也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兼并公司在收购全部净资产后随即将其规范为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子公司的(如把企业净资产拆成股权并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他人),这种对企业全部股权的短暂持有不影响被兼并方法人资格的延续,其法律后果等同于控股,被兼并方的债务仍由规范后的子公司承担。

(3)兼并方为国有独资公司或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被兼并方为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的,购买净资产式兼并是合并还是收购,取决于兼并合同的约定。合同约定收购后被兼并方的债权债务由兼并方承担、被兼并方注销登记的,法律性质为合并。合同约定收购后被兼并方成

为兼并方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下属企业、被兼并方不注销登记的,被兼并方的债务仍由其自行承担,这种情况的法律性质是收购。

3、收股份式兼并,即被兼并方的所有者将被兼并方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

这种兼并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以净资产换取兼并方的股份,在法律上表现为被兼并方的净资产全部转换为存续企业的股份,被兼并方随股份转换而终止,其债务亦由兼并方承担。吸收股份式兼并符合合并的各种法律特征,是典型的合并,合并各方的债务应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4、控股式兼并,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它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这种兼并方式通过被兼并方的股东与兼并方之间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变更工商登记来实现。这种兼并方式,不改变被兼并方原来的债权和债务的承担主体,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收购。

企业并购的意义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企业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向新的领域扩张。对于大的企业集团来说,如果想进人一个新的领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用太长的时间通过投资建厂(包括开发或引进新产品技术、招募新员工、开发市场等)是不经济的,因此企业集团在进人新产业或新业务时,更倾向于用并购的方式快速的来实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第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 第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藉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第三,并购能给企业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节约交易费用:首先,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获得知识。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即使得以实现,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此时,如果通过并购使知识在同一企业内使用,就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其次,企业的商标、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其运用也会遇到外部性的问题。因为某一商标使用者降低其产品质量,可以获得成本下降的大部分好处,而商誉损失则由所有商标使用者共同承担。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增加监督,但会使监督成本大大增加;二是通过并购将商标使用者变为企业内部成员。作为内部成员,降低质量只会承受损失而不得利益,消除了机会主义动机;再次,有些企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中间产品投入,而中间产品的市场存在供给的不确定性、质量难以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企业通过并购将合作者变为内部机构,就可以消除上述问题;最后,企业通过并购形成规模庞大的组织,使组织内部的职能相分离,形成一个以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市场体系。一般而言,用企业内的行政指令来协调内部组织活动所需的管理成本较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要低。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动因。现如今,世界格局逐步由两极走向多极,国际竞争已全面地从政治斗争、军事对抗为主转向了经济竞争。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更多企业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正是为了对日益增强的全球市场竞争压力作出反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越来越追求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来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以便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来建立国际生产网,而并购是其最有效的途径。正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合并和兼并是它们最偏爱的国外生产途径。事实上,1994年和1995年所增加国外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并购引起的。” 供稿人:张剑波

企业并购意义

企业并购的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 企业成长一般有三种战略:内部增长战略与外部扩张战略以及两种战略的组合,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就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就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一、提高经营效率 通过并购,将本来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生产要素集中到一个企业中。由高效的企业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企业追求的效率来源有三种: 1、规模经济效益 (1)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与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使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情况下,在各个分部中实现产品的单一化生产,避免浪费;并购可解决专业化生产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使各生产过程有机配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问题。 (2)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通过精简机构与扩大产量,节省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用同一个销售网为顾客提供更全面的专业化生产与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集中足够的财力用于研究、设计、开发与工艺改进上,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凭借良好的信誉,进入资本市场,以较低的利息得到贷款;化解风险,即时应付各生产要素与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 2、降低交易费用 市场运作的复杂性会导致交易的完成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为节省这些交易成本,通过并购使这些交易内部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1)保证关键要素的获得:在先进技术地位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这已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为了获得自己所缺的关键要素,如知识产权、关键设备与技术、管理经验及管理人员等,如果通过谈判实现,在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的情况下,往往要支付高昂的谈判与监督成本,而且还可能由于她人的竞争或垄断而最终得不到。而通过并购手段,不但确保该技术的获得,还可使这些问题成为内部问题,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 (2)保证企业的商誉不受损失:当企业的商标为外人所用时。该使用者如降低质量,可得到成本降低的好处,而商誉的损失则由商标所有者承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加监督,但须增加监督成本;如通过并购,则可将商标使用者变成内部成员,从而避免降低质量造成损失。 3、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价值 当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时,就可能会有公司提出收购。造成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有: (1)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2)收购公司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目标公司的内部信息; (3)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差异等。 二、实施战略规划 1、争夺市场权力: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减少竞争对手,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与垄断能力,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将生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及案例分析-仇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及案例分析 摘要:企业并购作为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使国内外的企业家们趋之若鹜。并购协同效应不仅仅作为企业选择进行并购活动的一个重要动因,还是确定交易价格、评估并购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且并购成功率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协同效应有限。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估并购的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的研究中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优酷并购土豆公司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该案例产生的背景和动因等一一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且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尝试量化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同时提出并分析其整合策略。 关键词:并购; 协同效应; 优酷; 土豆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快速扩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体现,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起来的,兼并作为资本集中,是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中国逐渐演变成世界企业并购的一个主战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992年,中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即为产权改革,这一时期的企业改革在规模、形式上都有了巨大的突破。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试点活动的不断进行,我国的企业并购逐渐变得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法制化。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下,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就此诞生,他们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也达到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与此同时,一些外国资本的介入也推动了我国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快速发展阶段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并购规模增大;二是以股权收购为主的多样化产权转让;三是跨国并购活动的出现;四是产权交易市场的兴起,进步规范企业并购;五是QFII制度推出,扩大并购规模并使得并购主体多元化。 二、优酷并购土豆案例分析 (一)并购案例简介 1.优酷与土豆的公司简介 (1)优酷公司简介 优酷(NYSE:YOKU),中国第一视频网站,2006年12月21日正式推出。优酷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凭借“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互动需求及多元化视频体验,现已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最受用户喜爱的视频媒体。 2008年起,优酷带动行业开启视频行业营销元年,并充分发挥视频特性,通过特有的创意呈现形式,巩固了营销传播影响力,强化了产品销售力,优酷作为中国互联网营销领域最具传播价值的代表,成为视频营销第一选择。

企业并购的目的与实质

企业并购的目的与实质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公司合并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 公司的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又称存续合并,它是指通过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公司并入另一个公司的方式而进行公司合并的一种法律行为。并入的公司解散,其法人资格消失。接受合并的公司继续存在,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以消灭各自的法人资格为前提而合并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其合并结果,原有公司的法人资格均告消灭。新组建公司办理设立登记手续取得法人资格。 资产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以有偿对价取得另外一家公司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的民事法律行为。资产收购是公司寻求其他公司优质资产、调整公司经营规模、推行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股权收购 股权收购(share acquisition)是指以目标公司股东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为收购标的的收购。控股式收购的结果是A公司持有足以控制其他公司绝对优势的股份,并不影响B公司的继续存在,其组织形式仍然保持不变,法律上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B公司持有的商品条码,仍由B公司持有,而不因公司股东或股东股份数量持有情况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商品条码持有人未发生变化,其使用权当然也未发生转移。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取得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从而将目标企业直接或间接地纳入自身所属企业的控制之下,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市场份额效应等优势,使并购双方在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进。 企业并购的实质: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并购活动是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在并购过程中,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另一个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公司并购及其效应分析

76935 公司研究论文 公司并购及其效应分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同样适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必须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得到更多的利润回报,然后再通过增加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回报反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最终形成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并购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概念有多个层次,它们通常被统称为“M&As”。公司并购一般上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某种渠道、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以获取其他公司资产的所有权或者经营控制权的行为。其可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并购方式,狭义上的并购包括公司兼并和收购两种方式,而广义上的并购除兼并和收购之外,还包括其他各种资产重组方式。

在我国,兼并和收购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1996年8月,财政部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做出了下列的表述:“企业并购,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等有偿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失去法人资格或虽然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行为。”①其后,根据在2005年10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第184条对公司合并的解释,该法把一般的兼并与合并统称为并购,并规定公司并购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二)并购的类型 1.根据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关系可分为:竞争对手间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间发生的横向并购;公司的供应商或客户间为了业务的前后扩展而在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公司间发生的纵向并购;以及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和扩大市场份额而发生的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混合并购。 2.根据出资方式可分为:现金购买资产式即公司使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现金购买股票式即公司使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部分股票,以实现控制后者资产和经营权的目标;股票换取资产式即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与发展① 张秋生 周 琳 (北方交通大学 100044)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协同效应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并购协同研究的发展思路,即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量化并购中的协同效应,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并购 协同效应 计量 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并购成为与贸易、直接投资相提并论的经济活动。协同效应作为企业并购的核心内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相关文献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理论,主要见于一般的战略性层次中协同效应概念的界定、协同机会的识别、协同效应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与并购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方面。 1.协同效应概念的界定。美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提出了协同的理念,“协同被认为是公司与被收购企业之间匹配关系的理想状态。以往的商业文章经常把协同表述为‘2+2=5’,其含义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外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的业绩的总和。”安索夫对协同的解释比较强调其经济学含义,亦即取得有形和无形利益的潜在机会,以及这种潜在机会与公司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地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也包括其他一些被他称为“经理的协同”的比较抽象的好处。日本的战略专家伊丹广之则把安索夫的协同概念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其中互补效应是指通过提高实体资产或金融资产的使用效率来节约成本或增加销售的方式(Andrew Campbell,2000)。伊丹承认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经常同时发生,但他认为互补效应不是协同的真正来源,只有当公司开始使用它独特的资源———无形资产(既可能是商标、顾客认知度或是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一种可以激发员工强烈认同感的企业文化)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并且由于这种协同效应很难被对手复制,因而可以给公司带来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马克?L?赛罗沃(Mark L Sirower,1997)认为“协同效应”必须放到竞争环境中去考虑,它应该是合并后公司整体效益的增长超过市场对目标公司及收购公司作为独立企业已有预期之和的部分。企业并购至少要满足下面两点中的一点,才算获得了协同效应,取得了并购收益:(1)收购者必须能够进一步限制当前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投入市场、生产过程或产出市场上对收购公司及目标公司的竞争威胁;(2)收购者必须能够开拓新的市场或侵占其竞争对手的市场而令竞争对手无法做出回应。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协同概念都对管理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许多管理文章开始把获取协同效应作为并购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因,并对协同效应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柴特基(Chatterjee,1986)将并购协同效应分为合谋的、经营的和财务的协同效应三类。卢巴金(Lubatkin, 1987)将协同效应分为技术的、货币的和多角化的协同效应三类。鲁梅尔特(Rumelt,1974)将协同效应分为财务的和经营的两类。此外,在J?弗雷德?威斯通(J Fred Weston)所著的《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一书中把管理协同效应也列为与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并列的一类协同效应,并认为它是混合兼并的一个重要动机。 2.协同机会的识别。为了寻找协同机会,咨询顾问和学者们研究出了许多分析框架。迈克?波特(Porter,M. E., ①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有企业兼并对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课题(01BJ Y009)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计量:模型与方法”的资助。

企业并购意义

企业并购的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 企业成长一般有三种战略:内部增长战略和外部扩张战略以及两种战略的组合,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一、提高经营效率 通过并购,将本来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生产要素集中到一个企业中。由高效的企业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企业追求的效率来源有三种: 1、规模经济效益 (1)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使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情况下,在各个分部中实现产品的单一化生产,避免浪费;并购可解决专业化生产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使各生产过程有机配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问题。 (2)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通过精简机构和扩大产量,节省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用同一个销售网为顾客提供更全面的专业化生产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降低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集中足够的财力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工艺改进上,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凭借良好的信誉,进入资本市场,以较低的利息得到贷款;化解风险,即时应付各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 2、降低交易费用 市场运作的复杂性会导致交易的完成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为节省这些交易成本,通过并购使这些交易内部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1)保证关键要素的获得:在先进技术地位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这已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为了获得自己所缺的关键要素,如知识产权、关键设备和技术、管理经验及管理人员等,如果通过谈判实现,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往往要支付高昂的谈判和监督成本,而且还可能由于他人的竞争或垄断而最终得不到。而通过并购手段,不但确保该技术的获得,还可使这些问题成为内部问题,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 (2)保证企业的商誉不受损失:当企业的商标为外人所用时。该使用者如降低质量,可得到成本降低的好处,而商誉的损失则由商标所有者承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加监督,但须增加监督成本;如通过并购,则可将商标使用者变成内部成员,从而避免降低质量造成损失。 3、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价值 当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时,就可能会有公司提出收购。造成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有: (1)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2)收购公司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目标公司的内部信息; (3)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差异等。 二、实施战略规划

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摘要 并购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企业并购的规模效益、降低进入新行业和新市场的障碍、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经验共享和互补效应、实现财务经济等正向效应以及并购后价值创造的潜力有限、资产质量差的负向效应对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并提出减少负向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并购;正向效应;负向效应;对策 Abstract Acquisition is 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to achieve economies of scale effect effective way,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the merger of scale, reduce into new industries and new market barriers and reduce the operating risk of an enterpris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xperience sharing and complementary effect, achiev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benefit to the multinational managemen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ner entrepreneurs positive effect and merger and acquisition value creation after the potential of the quality of the assets of the poor is limited, the negative effect on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or research. Key words:Enterprise merger; 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countermeasures 引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美、日、欧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高潮,即第五次并购浪潮。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以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转折时期。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规模和交易额之大,是20世纪所有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前所未有的。仅200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创下346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当前我国企业出现并购热,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企业对并购的效应认识不明确,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存在不足等,因而导致并购屡屡失败。本文试就企业并购的正负两个方向的效应及减少负向效应的对策进行研究,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提出

企业并购的资本协同效应研究

企业并购的资本协同效应研究 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协同效应,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生产要素资本配置结构对企业并购作用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技术和知识等新兴资本对企业创造核心竞争优势起着关键作用。 新兴资本在企业未来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地促进企业创新。显然,企业并购活动中的多种资本协同作用,很值得认真深入研究。 本文采取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谷歌公司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并购中的资本协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由于目前理论界对于协同效应的计量还不成熟,无法准确计量某一项要素资本对企业产生的协同效应,因此本文对于新要素资本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定性分析为主,重点分析其作用机理,结合案例企业分析产生的协同作用,辅助以定量计算间接分析。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引言、文献评论、案例企业描述和分析,案例企业并购活动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论文首先对两大公司进行介绍,继而描述其并购过程。 根据官方网站信息得到花费中用于各要素资本的分配情况,再根据并购后的年报资料对并购后研发费用的投入和公司收入、利润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基本观点。在案例分析中,先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得出并购短期动因是为了获得摩托罗拉移动庞大的专利库,长期目的是为了长期的发展抗衡苹果公司。 因摩托罗拉移动的巨额亏损,使谷歌整体业绩受到影响,无法继续原先的长期发展战略,并将技术资本的专利留下,其他要素资本卖给联想,然后,本文接下来对于每项要素资本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并购后没有实现预期目的的原因。本文首先明确并购企业协同效应由新要素资本产生的协同效应、传统要

素资本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相互之间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三部分组成,重点研究新要素资本协同效应。 对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各自产生协同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以理论为依据,结合案例企业的实际发展和企业自身情况,对每一项新要素资本各自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辅助分析要素资本之间的协同效应。分析后得到结论,技术资本从专利防御、专利进攻、研发新产品和实现技术资本创新等方面为企业产生了正协同效应。 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较为隐性,需要作用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战略和环境变化产生协同效应,但是在短期内企业没有实施良好的整合措施,为企业带来了负协同效应。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提出了企业并购主要动因的资本协同见解。 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用公式或模型对每一项要素资本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有 效计量。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为分析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从新要素资本理论角度分析并购决策。

2020年(并购重组)我国保险并购的重要意义

(并购重组)我国保险并购 的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世界保险市场朝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保险公司与银行业、证券业相互兼业混合经营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国际保险业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保险并购已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人类进入到21世纪,大力开展保险并购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重要性可行性战略的选择引导中国保险新发展 我国保险并购的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同时各种新型的资本流动和重组方式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并购”逐渐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并不断渗透至各个部门。而这其中,保险公司的并购行为尤其受到市场关注。中国保险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而并购重组活动的进行,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大驱动力之一。 并购(M&A)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两层涵义。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诞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一件事物,至今大概经历了五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至垄断阶段,这一时期以传统工业的横向兼并为主要特征,证券市场和银行在并购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涉及大量的纵向并购,并且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开始相互渗透、兼并。二战过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并购浪潮,这时期,混合兼并呈迅速上升趋势,此外银行间的同业兼并迅速普及,资本的高度集中无疑提高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四次浪潮从上世纪70年代延续至90年代初,形式不拘一格,规模空前。第五次浪潮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涉及领域广泛,金融领域尤为活跃,保险产业的并购日渐成熟. 国际保险业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全球化的进展、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新兴市场的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交往更加密切,生产要素相互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

第一部分企业并购概述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兼并等同于我国《公司法》中的吸收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且存续,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丧失法人资格。收购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取该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在法律意义上是指购买被收购企业的股权和资产,其经济意义是指原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因此,收购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活动,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以及竞争压力等因素,但是就单个企业的并购行为而言,又会有不同的动机和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确定并购的动因。企业并购的一般动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获取战略机会并购者的动因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一个重要战略是并购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第一,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获得时间优势,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第二,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并购的另一战略动因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能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并购十分有意义。 2、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在生产领域,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可接受新技术,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同样可产生规模经济性,是进入新市场的途径,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加产品市场控制力;在财务领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开发未使用的债务能力;在人事领域,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则可提高管理效率,如采用杠杆购买,现有的管理者的财富构成取决于企业的财务成功,这时管理者集中精力于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企业,然后出售部分资产收回全部购买价值,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使企业从资本市场获益。 4、获得规模效益企业的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生产规模经济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并购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

企业并购的意义

. 企业并购的意义对于大的企业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企业在保持原有经营领域的同时,向新的领域扩张。用太集团来说,如果想进人一个新的领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是不经济的,开发市场等)(长的时间通过投资建厂包括开发或引进新产品技术、招募新员工、更倾向于用并购的方式快速的来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因此企业集团在进人新产业或新业务时,经营。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降低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经济效应。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使各生产过程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达到专业化水平;一品种生产,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可能集中足够的经费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第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销售渠道的控制,凭藉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企业通过并购,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间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的情况下,的地位;其二,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其三,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内部化”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 .

浅谈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浅谈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0年河南省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省各地以个集团公司地域划块包干,积极响应,但是,有些地方对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认识不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就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积极推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 1.1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矿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1.2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兼并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2.1煤炭资源配置不合理,煤矿企业准入门槛低。资源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和采取竞争手段配置过程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存在通过炒卖资源牟利。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将整块煤田人为分割,配置给多个主体开发,加剧了资源分散程度。如近年来一些投资公司或个人以独资、合伙的形式进入各地竞买资源,他们不以组织生产为目的,主要以炒卖资源、

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效应分析 摘要:并购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本文就规模效益、降低进入新行业和新市场的障碍、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获得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经验共享和互补效应、实现财务经济、利于跨国经营、满足企业家的内在需求等方面对企业并购的效应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并购;规模经济;核心竞争力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3种形式。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市场为企业所替代,当然,企业规模扩大,组织费用将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在资产专用性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转入企业内部。在决策与职能分离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把多部门的组织者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在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得以内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使得不同来源的资本能够集中起来投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获得规模效益 当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降低,规模效应就出现了。外资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从而在降低平均成本的同时增加利润。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来实现规模经济的成效至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规模扩大可以采用高参数的大型生产设备,使产量增加,投资减少,单位成本降低:而且企业在并购整合时可以实现最佳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效应。数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可以使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增强,提高市场控制和营销能力:而且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和批量销售产品能降低流通费用。三是管理方面的规模经济效应。

关于企业并购发生的原因、条件及效应分析.

关于企业并购发生的原因、条件及效应分析 [ 10-06-04 15:11:00 ] 作者:赵芳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企业并购的发生,既有宏观方面的社会原因,也有微观方面的企业个体动机。同时,企业并购的有效进行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宏观和微观的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运营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力源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增值。由于企业所处国别、行业及周围环境不同,并购的动机也就有别,相应地就产生了不同的并购形式.最后导致不同的并购效应。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原因条件效应 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的创新,资本运营为世界各国企业包括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阶段的我国企业所认同和重视,以企业并购为主要形式的产权资本运营已发展成为目前及今后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 一、企业并购发生的原因分析 1、企业并购发生的宏观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始终处于变动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状态决定了社会产业结构的不稳定性,因而也决定了各个产业中的企业在竞争和“适者生存”的规律作用下,时刻经受着兴盛或衰落,新生或倒闭,组合或分离的考验。因此,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动是企业并购发生的宏观原因。 (1)需求结构的影响。需求结构包括居民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消费品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且也会间接影响为消费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制造业结构的变化。投资结构会通过促进或延缓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来调节社会的产业结构。 (2)资源结构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到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3)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会改变原来产业部门的状况,而且会形成许多新的产业部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越快,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也就越快。 (4)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常常受着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间的经济竞争,以及战争等因素,也都会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5)政府调控的影响。由于国家所具有的经济职能,会使其根据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指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整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也是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从而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 2、并购发生的微观原因 (1)企业扩张的要求。企业扩张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投资新项目;二是并购。虽然二者都能够实现企业的扩张,但是并购具有投资新项目所没有的优势。一方面,并购可以发挥被并购企业存量资产的作用大大缩短企业扩张部分的建设周期;另一方面,并购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已有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降低并购企业进入自己原来不熟悉行业的学习成本。 (2)追求垄断利润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减少国

企业收购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收购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收购就是指某一个企业通过购买股票或者其他的方式对另外一个企业进行收购,我们就叫做企业收购,企业收购也是我国企业兼并的手段之一,能够使一个企业活起来,那么企业收购到底是如何收购的,企业收购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第一,并购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购也使企业有条件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工厂中进行单一品种生产,达到专业化水平;并购还能解决专业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各生产过程之间有机地配合,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的经营规模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或市场进行专门的生产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能集

中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迅速推出新产品,采用新技术;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融资相对容易等。 ▲第二,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市场权力效应。企业的纵向并购可以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和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凭藉竞争对手的减少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会导致企业以增强市场势力为目的的并购活动:其一,在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并购,以取得实现本产业合理化的比较有利的地位;其二,在国际竞争使得国内市场遭受外国企业的强烈渗透和冲击 的情况下,企业间可能过并购以对抗外来竞争;其三,由于法律变得更加严格,使企业间包括合谋在内的多种联系成为非法,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内部化”,达到继续控制市场的目的。 ▲第三,并购能给企业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节约交易费用:首先,企业通过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获得知识。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知识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即使得以实现,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此时,如果通过并购使知识在同一企业内使用,就达到节约交易费用的目的;其次,企业的商标、商誉作为

企业并购的含义

1. 企业并购的概念 并购的(Merger & Acquisition,简称M&A)内涵非常广泛,至今国内外学者对此仍未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不过总体看来,各种解释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区别在于阐释的角度和侧面不同。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特定的渠道、支付一定的成本以获得其他企业的资产所有权或经营控制权的行为。可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的并购,狭义的并购一般包括企业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而广义的并购除兼并和收购外,还包括其他各种资产重组形式。 (1)兼并 国外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有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3]。按照这种兼并方式,重组后只能有一家公司可以保持其法人地位,通常被称为吸收合并,用公式表示为:“A+B=A (B)”。另外,还有一种兼并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为一个新公司,即新设合并,用公式表示为:“A+B=C”。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兼并给出了明确规定,即国内的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企业企业的产权,使其它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1,分为四种形式: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吸收股分式和控股式。 (2)收购 国外企业收购是指一家公司为获得另一家公司的资产或实际控制权而采用多种支付方式购买其股票或资产的行为。根据收购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两种形式。资产收购是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的行为;股权收购是一家公司购买其他公司部分或全部分的一种行为。两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资产收购只涉及双方资产的买卖不需要履行被收购公司的义务,而股权收购时收购方应按持股比例承担被收购方相应的权力与义务。 (3)兼并与收购的比较 从法律、经济的角度看,兼并与收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从行为动机上看,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外部扩张的需求;从行为手段上看,都是通过企业权力主体的变换来实现的。两者之间也存在区别:主体不同,兼并的主体只能是法人,而收购的主体没有限制,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程序不同, 11989年2月19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