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动方程

地震波动方程
地震波动方程

第三章 地震波动方程

现在,我们用前一章提出的应力和应变理论来建立和解在均匀全空间里弹性波传播的地震波动方程。这章涉及矢量运算和复数,附录2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了复习。

3.1 运动方程(Equation of Motion )

前一章考虑了在静力平衡和不随时间变化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场。然而,因为地震波动是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动力学效应,为此,我们把牛顿定律(ma F =)用于连续介质。

3.1.1一维空间之振动方程式

质点面上由于应力差的存在而使质点产生振动。如图1-3所示,考虑一薄棒向x 轴延伸,其位移量为u :

Fig3-1

则其作用力为“应力”X “其所在的质点面积”,所以其两边的作用力差为

()()()dxds x

x dx x ds ??=

-+σ

σσ 惯量﹙inertia ﹚为

22t

u dxds ??ρ

所以得出

x

t u ??=??σρ22 ……………………………………………………... (3-1)

其中ρ为密度﹙density ﹚,σ为应力﹙stress ﹚=x

u

E ??。

3-1式表示,物体因介质中的应力梯度﹙stress gradient ﹚而得到加速度。如果ρ与E 为常数,则3-1式可写为

2222

21t

u

c x u ??=?? …………………………………………………… (3-2)

其中ρ

E

c =

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3-2)式,设u=F(x)T(t),(3-2)式可以变为

T X c

T X ''=

''21

设22ω-='

'=''T

T X X c 则可得:c

x i

t

i e

X e

T ωω±±∝∝,

考虑欧拉公式:)sin()cos(),sin()cos(t i t e t i t e

t i t

i ωωωωωω-=+=-

()

()

()

()

ct x c

i

ct x c

i

ct x c

i

ct x c

i

De

Ce

Be

Ae

u ---+-++++=ωωωω (3-3)

其中A,B,C,D 为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确定的常数。

考虑到ω可正可负,方程式的解具有()()ct x g ct x f u ++-=的形式,其中f 及g 为波的函数,以c 的波行速度向+x 与-x 方向传递。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程序模拟地震波的传播。平面波在均匀介质里沿x 方向传播,

剪切波的齐次微分方程可表达为:

22

222x

u t u ??=??β 这里u 是位移。对100公里的波长和假定秒公里/4=β的情况,我们写出用有限差分法解这方程的计算机程序。用长度间距公里1=dx ,时间间距1.0=dt 秒。假

定在u (50公里)震源时间函数的形式为:

()()5sin 250t t u π= 0<t <5秒

用u (0公里)的应力自由边界条件和u (100公里)的固定边界条件。用有限差分图解来近似二次导数:

2

1

1222dx u u u x u i i i -++-=?? 以4秒的间隔画出1-33秒的图。

M = moviein(101);

dx=1;dt=0.1;tlen=3;beta=4; %初始化变量,tlen 为震源持续时间,beta 为波传播的速度 u1=zeros(101,1);u2=u1;u3=u1;

%u1为前一个时刻的各点的位移,u2为当前时刻的位移,u3为下一个时刻的位移值,开始均假定为零

t=0;

jj=0;

while (t<=33) %模拟的最长时间为33秒

for ii=2:100

rhs=beta^2*(u2(ii+1)-2*u2(ii)+u2(ii-1))/dx^2; %方程的解

u3(ii)=dt^2*rhs+2*u2(ii)-u1(ii); %对时间求导数

end

%左边为自由边界条件,右边为固定边界条件

u3(1)=u3(2); %左边为自由边界条件

u3(101)=0.0; %右边为固定边界条件

%左右两边为自由边界条件

% u3(1)=u3(2); %左边为自由边界条件

% u3(101)=u3(100); %右边为自由边界条件

%左右两边为固定边界条件

% u3(1)=0.0; %左边为固定边界条件

% u3(101)=0.0; %右边为固定边界条件

if(t<=tlen)

u3(51)=(sin(pi*t/tlen)).^2; %地震震源时间函数

end

for ii=1:101

u1(ii)=u2(ii);u2(ii)=u3(ii); %时刻的更新

end

plot(u2); %绘制目前的波形图

ylim([-1.2 1.2]);

M(:,jj+1) = getframe; %获得当前的图像

t=t+dt; %时间延长

end

movie(M) %演示波形传播

3.1.2三维空间之振动方程式

推导三维空间之振动方程式的过程,与上节中所采用的一维空间讨论方式类似,如图3-2所表示,先探讨在x 方向之位移量u :

Fig3-2

在y-z 面上的作用力差为:()()[]dydz x dx x xx xx σσ-+ 在x-z 面上的作用力差为:()()[]

dxdz y dy y yx yx σσ-+ 在x-y 面上的作用力差为:()()[]dxdy z dz z zx zx σσ-+ 惯量为:

22t

u

dxdydz ??ρ

得出

x zx yx xx f z

y x t u +??+??+??=??σσσρ22 ………………………………….. ﹙3-4﹚

其中σ

xx 、σyx 及σzx 分別为

stress tensor 在xx ﹙x 面方向、x 力方向﹚,yx ﹙y 面方向、x

力方向﹚及zx ﹙z 面方向、x 力方向﹚方向的分量。注意,在本讲义中有关stress tensor 的两个下标﹙indexes ﹚之定义,依序为面的方向与力的方向。 将σ

xx 、σyx 及σzx 与其对应的应变之关系代入

3-4式可推导得出三维空间之振动方程式

如下:

()x f u x

t u +?+??+=??222μθ

μλρ …………………………………. ﹙3-5a ﹚

其中λ及μ为常数,而2

?为Laplacian operator ,代表2

2

2222z y x ??+??+??。

以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在y 及z 方向的振动方程式,若其位移量分別为v 与w ,则其相对应之振动方程式可分別表示如下:

()y f v y

t v +?+??+=??222μθ

μλρ ………..………………………… ﹙3-5b ﹚

()z f w z

t w +?+??+=??222μθ

μλρ …………………………………. ﹙3-5c ﹚

若以向量形式来统一表示3-5a 、b 、c 式,可改写如下:

()()f u u div grad t u +?+?+=??

222μμλρ …………………………... ﹙3-6﹚ 其中u

为位移向量,在x 、y 与z 方向的位移分量分別为u 、v 与w 。

其中z y x f f f ,,为体力,只有在研究震源时,才考虑该体力。这是构成许多地震学理论基

础的基本方程,称之为连续介质方程或运动方程。体力f 通常包括重力项g f 和震源项s f 。在正常模型地震学中,重力项是频率很低时的一个重要因子,但对所观测到的典型波长范围,即在体波和面波的计算中,通常可被忽略。在这本书后面我们将考虑震源项s f 。在没有体力的情况下,有齐次运动方程:

()()u u div grad t

u

222?+?+=??μμλρ (3-7) 在场论中考虑到:

u u u 2?-???=???? (3.8)

将其变为更常用的形式,即:

u u u ????-???=?2 (3.8)

将这个式子代入(3.12)得到:

()())(222u rot rot u div grad t

u μμλρ-?+=?? ()u u u

????-???+=μμλρ2

上式决定了在震源区以外,地震波的传播。解真实地球模型的上述方程是地震学的重要部分,这样的解给出了离震源某一距离的特定地点预期的地面运动,通常称为合成地震图。

3.1.3体波﹙纵波与橫波﹚之振动方程式

首先,我们考虑由介质伸缩所衍生的质点体积应变之振动方程式。从上节所描述的单一方向﹙x 、y 、z ﹚上之位移量﹙u 、v 、w ﹚所导出的振动方程式,可以进一步地推求

体积应变θ所引发的振动方程式,由θ的基本定义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分別将3-4a 、3-4b 以及3-4c 三式分別对x 、y 与z 微分之后再相加,忽略体力,即可得到下式:

θρμλθ2

2

22?+=??t

……………………………………………… ﹙3-7﹚

另外,考虑剪切应变可能产生的振动方程式。若将3-5c 式对y 微分、3-5b 式对z 微分,然后相減,忽略体力可得到下式:

???

?

???-???=??? ????-????z v y w z v y w t 22

2

ρμ ……………………………. ﹙3-7﹚

其中括弧內的z

v

y w ??-??项就是质点运动绕x 轴的扭转角度。

Fig3-3

参考图3-3,一个质点P ﹙y 、z ﹚向逆时针方向扭转到P ’﹙y 、z ﹚,扭转角度为ωx ,若其扭转半径为r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

αcos r y =,αsin r z =

其位移形变为

x x z r v ωαω-=-=sin x x y r w ωαω==cos

将其分別对y 及z 微分且相加,得出

??

?

????-??=

z v y w x 21ω 同理得到??? ????-??=x w z u y 21ω和??

?

????-??=y u x v z 21ω,所以质点扭转的运动方程式可写为:

y

x x t

ωρμω2

2

2?=?? y y t ωρ

μω2

2

2?=

?? z z t

ωρμω2

2

2?=?? ………………………………………………… ﹙3-8﹚

3-6式与3-8式可用通式描述如下:

φφ

222

2?=??c t

……………………………………………………. ﹙3-9﹚

其为典型之波动方程式。根据

对3-8式而言,Θ=φ,可得出αρμ

λ=+=

=21V c …………. ﹙3-10﹚

对3-6式而言,i ωφ=,可得出βρ

μ

===2V c ………………. ﹙3-11﹚

3-10可视为纵波﹙亦称为P 波﹚,因其质点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如图3-4﹚。

质点运动方向 波传方向

Fig3-4

1-24视为橫波﹙亦称为S 波﹚,因ω为扭转应变,其质点的转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成正交。S 波依其质点振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SV 及SH ,如图3-5所示。

波传方向

Fig3-5

综合以上所得,在完全弹性介质中,当其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两种波相:纵波与橫波。由前节所述之各弹性系数的关系,我们可将3-10式以及3-11式写为:

αρ

μ

κ=+

=

341V ; βρ

μ

==

2

V ﹙12V V <﹚

其他弹性系数与速度的关系如下:

1432

212221-???

? ??-=V V V V E ρ

………………………………………………. ﹙3-12﹚

??

????

????????-????

??-=11121221V V σ …………………………………………… ﹙3-13﹚

()??? ?

?

-=-=

222134213V V E ρσκ

………………………………… ﹙3-14﹚

()

2212V E

ρσμ=+=

…………………………………………… ﹙3-15﹚

其中3-13式可化为

σ21112

21-+=???

? ??V V ……………………………………………... ﹙3-16﹚

在地函內部,大部分的泊松比σ接近于1/4。 若σ=1/4,则

32

21=???

? ??V V , 21 732.1V V = 而且

25652

221V V E ρρ==

3

5952

221V V ρρκ==

222

13

V V ρρμ==

若σ=1/2,即介质为纯液体,则

μ、E 及2V 皆为零

21V ρκλ==

地震所产生之弹性波,穿过地球內部,藉由弹性波传播所产生的速度变化,参考弹性理论以及弹性系数关系,我们可以探索地球內部的情況。

3.1.4 地震波的势

位移u 往往可以根据P 波的标量势φ和S 波的矢量ψ:

0,=????+?=φφ?u (3.25)

那么有:

θ?=?=??2u (3.26)

将其代入θρμλθ2

222?+=

??t

,得到: 01

222

2=??-?t ?

?α :

()z y x

u ?)(?)(?)(

)0()

13.3(22y

u

x v x w z u z v y w ??-??+??-??+??-??==??-?=?-???=????=??+???=??φφφφφ

φ?因为根据 (3.27)

将(3.27)代入

x x t ωρμω2

2

2?=?? y y t ωρ

μω2

2

2?=

?? z z t ωρμω2

2

2?=??可得: 012222

=??-?t

φ

βφ (3.29)

P 波的解由?的标量波动方程给出,S 波的解由φ的矢量波动方程给出。

3.3 平面波

式(3.28)和(3.29)具有相同的形式,它们在直角坐标系可以

表示为:

???

?

????+??+??=??2

22222

222z f y f x

f c t f 我们用分离变量法来寻找)()()()(t T z Z y Y x X 形式的解。每个因子是仅仅一个变量的函数。由上式可得:

2

22222222221dt

T

d T dz Z d Z c dy Y d Y c dx X d X c =++ 这意味着2

21dt T d T 是常数,令其为2ω-可得: t i e T T dt

T

d ωω±∝=+,0222 同理,对于某常数y x k k ,,有

t ik x x e X X k dx

X

d ±∝=+,022

2

y ik y y e Y Y k dy

Y d ±∝=+,02

2

2 z ik z z e Z Z k dz

Z d ±∝=+,02

2

2 应注意,2

22

2

2y x z

k k c

k --=

ω,因此解可由三个量()y x k k ,,ω,而不是

四个量来表示。类似于一维形式的推导。该方程可以有如下形式的通解:

()???

?

??++++???? ??++-=c z n y n x n t f c z n y n x n t f t z y x f z y x z y x 21,,, 其中c

n k c n k c n k z z y y x x ===

,,,12

22=++z y x n n n ,令r ?=++n z n y n x n z y x 下面我们看看

???

?

??++-c z n y n x n t f z y x 1的物理意义。令

a const c

z

n y n x n t z y x ==++-

当t=t1时,)(1a t c z n y n x n z y x -=++ 当t=t2时,)(2a t c z n y n x n z y x -=++

由平面解析几何知识可知第一式为离原点距离为)(1a t c -的平面,第二式为离原点距离为)(2a t c -的平面,并且两平面的法线方向都为()

z y x n n n ,,。因此两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12t t c -,为波从t 1时刻传播到t 2时刻所传播的距离,传播的速度恰为c ,这也是为什么我

们在波动方程中将其称之为速度的原因。

类似地,???

?

??+++

c z n y n x n t f z y x 2表示以速度c 向-n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任意函数都可以写成简谐平面波叠加的形式

根据Fourier 叠加原理,可以把屋里上实际存在的平面波动,以数学形式分解成抽象的、覆盖整个频率范围的平面波的积分来表示:

()()?

?∞

-???

? ?

?--∞∞-???

? ??-???

? ??-=

=???? ??-dt

e c x n t

f F d e F c x n t f c

x n t i j j c x n t i j j j

j j

j ωωπωω

ω1

21

实际问题不考虑ω-。 因此通常取()()?

?

?

???Φ+??? ???-=ωωωωc t i e A t f r n r ?),,(为方程的基本解。而n

?为波传播的方向,由于c 为波的传播速度,通常称c

n

?为慢度矢量。对不同的()()ωωΦ,A 做Fourier 叠加即可得到任意函数形式的平面波。

引进平面波的概念很有帮助。平面波是一个位移只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变化,在与波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位移为常数的波动方程的解。例如,沿x 轴传播的波,位移可表达为:

()(

)c

x

t t x ±=f u , (3.30)

这里c 是波的速度,f 是任意函数(矢量函数需表达出波的偏振),这波沿

x x -+或方向传播。位移不随z y 或变化。在Z Y 、方向上,波无限扩展。如果

)(t f 是离散的脉冲,那么假定u 有以平面波阵面传播的位移脉冲形式。更普遍地

说,在位置矢量X 处,平面波在单位矢量S

?方向传播的位移可表达为: ?(,)(/)t t c =-?u x f s

x (3.31) ()

t =-?f s x (3.32)

这里c /?s

s =是慢度矢量,它的值是速度的倒数。 由于地震能量通常由局部的震源辐射出来,地震波阵面总有某种程度的弯曲。然而,在离震源足够大的距离,波阵面平坦到足以使平面波的近似在局部上是正确的。因此,许多解地震波动方程的方法总是把整个解表达为不同传播角度的平面波的和。往往通过变换到频率域,从方程中去掉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特定角频率ω的位移表达为:

()()()

,i t t A e

ωω--?=s x u x (3.33)

()()

i t e

ωω--?=k x A (3.34)

这里()s

s k ?c ωω==叫做波数矢量。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用复数来表示谐波。其详细情况在附录2中作了复习。把谐波称为单色的平面波,有时也把它叫做调和的或稳态平面波解。用来描述这样的波的其他参数是波数c k ω==k ,频率

π

ω

2=f ,周期f T 1=和波长cT =∧。波数为单位长度内波的震动次数。 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某一振动状态(周相)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波速c ,因此波速又叫做相速。应注意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c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振动速度由震源确定,它是周期性变化的,而波速的大小只与介质性质有关。

将不同的谐波参数归纳于表3.1。

表3.1谐波参数

角 频 率 ω

ck T f ==

πω22 频 率

f

===c T f 12πω

周 期

T

c

f T ∧===

ωπ21 速 度

c

k

f T c ω=∧=∧=

波 长

k

cT f c π2===

∧ 波 数

k

c

f

c

k ππω

22=

∧=

=

3.4 P 波和S 波的偏振

考虑沿x 方向传播的P 波,根据(3.28)式有:

??αtt xx ?=?2 (3.35)

可以把(3.35)式的解写成:

(

)

α??x

t ±=0 (3.36)

这里减号相应于沿x +方向传播,加号相应于沿x -方向传播。因为??=u ,故有:

==?=z y x x u u u ?

(3.37)

注意对沿x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在y 和z 方向没有变化,所以空间导数y ?和z ?为零。对P 波仅在沿x 轴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位移。这样的波叫做纵波。而且因为

0=????,运动是不旋转的,或“无旋”的。由于P 波使介质体积发生变化,

所以P 波也叫“压缩”波或“膨胀”波。然而,要注意的是P 波包括剪切和压缩, 这是为什么P 波速度对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反应都灵敏的原因。实际的P 波谐振运动可以用图3.2来说明。

图3.2 沿页面水平传播的谐振平面P 波(上面)和S 波(下面)的位移。

S 波纯剪切,没有体积变化。而P 波包括材料体积的变化和剪切 (形状变化)。相对于地球实际的应变,这里应变被放大。

现在考虑沿正x 方向传播的S 波,矢量势为:

z

y x ψ?????

? ??-+??? ??-+??? ??-=βψβψβψx t x t x t z y x (3.38) 位移为:

()0=?-?=??=z y y z x x u ψψψ

()z x x z z x y y u ψψψ?=?-?=??=ψ (3.39)

()y x y x x y z z u ψψψ-?=?-?=??=ψ

这里我们再用0=?=?z y ,即给出:

z y

u ??y x z x ψψ?-?= (3.40) 运动在y 和z 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S 波的实际运动往往可以分成两个分量:在含传播矢量的垂直面里的运动(SV 波)和取向与这个面垂直的水平运动(SH 波)。因为()0=????=??ψu ,运动是纯剪切的,没有任何的体积变化(因此叫做剪切波)。在垂直方向偏振的剪切谐波(SV 波)的质点运动如图3.2所示。

3.5 球面波

如果我们假定球对称,P 波势中的标量波动方程(3.28)就可能有另外的解。在球坐标系里,拉普拉斯方程为:

()??

?

???????=

?r r r r r φφ2221 (3.41) 因为球对称,这里去掉角的偏导数,由表达式(3.28),即得到:

01122222

=??-??????????t

r r r r φ

αφ (3.42) 在点0=r 以外,方程的解可表达为:

()(

)

r

r t f t r αφ±=

, (3.43)

注意到除了r

1

因子外,这与平面波方程(3.30)是相同的。分别用+和-号表示向

内和向外传播的波。因为这个表达式通常用来模拟从点源辐射的波,所以在正常

情况下,r 1

项表示波的振幅随距离衰减的几何扩散因子,在第6章将进一步的探

讨。

在0=r 时,(3.43)不是方程(3.42)的正确的解。然而,这表明(例如Aki 和Richards,4.1节),(3.43)可能是以下非齐次方程的解:

()()()t f r t

r πδφ

αφ412222

-=??-? (3.44)

这里()r δ函数在0=r 以外的任何地方都为零,它的体积积分为1。因子

()()t f r πδ4表示在震源时间函数。在第9章讨论震源理论时,我们将回到这个方

程上来。

平面波的反射和折射

地壳及地球内部是成层结构,内部有不少分界面。地表也可看作一个界面,震源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产生的地震波波阵面是成球形的一层一层向外传播,称为球面波。因此,严格来讲,我们应该讨论球面波遇到分界面时的情况。但当距离震源足够远时,也就是说震源到接收点的距离比波长大得多时,作为一种近似,可讨论平面波在分界面上的行为。同时当ρλ<<(ρ为分界面的曲率半径),也可以将分界面看作平面,这样可使讨论大大简化而不影响对许多现象本质的揭示。同时,球面波在理论上可以看作是许多不同方向的均匀或不均匀的平面波的叠加,因而先弄清了平面波在分界面上的行为,也比较容易讨论球面波在分界面的行为。

P 波、SV 波

设平面波(指均匀的平面波)的传播方向在xz 平面内,传播方向就是波阵面的法线方向,波的位移场可以表示为:

φ??+?=+=?s p u u u (1)

其中?满足压缩波的波动方程,φ满足剪切波的波动方程.

由于均匀平面波波阵面上的z y x φφφ?,,,为常数,而这里平面波传播方向在xz

平面内,因此垂直于xz 平面的直线上的各点必在同一波阵面内,也就是:

0=??=??=??=??y

y y y z

y x φφφ?。 P 波产生的位移为:

()()()z

u w u v x u u z p p y

p p x p p ??=

===??==??

0 P 波产生的应力为

()()()

02222222222222=??=???

? ????+??==???=??? ????+??==??+???? ????+??=??+???

????+??=+=z v

y w z v e z x x w z u e z z x z w z w x u e zy p

zy zx p

zx zz p zz μμμσ?μ

μμσ?μ??λμλμθλσ

SV 波的位移

()()()x

y x u w x z u v z z y u u y

x y z s sv z x y s sv y y

z x s sv ??=??-??===??-??==??-=??-??=

φφφ

φφφφ0

SV 波产生的应力为:

()()()022********=??=???? ????+??==???

? ????+??-=???

????+??==???=??=+=z v y w z v e x z x w z u e z

x z w

e zy sv zy y y zx sv zx y zz sv zz μμμσφφμμμσφμ

μμθλσ

将上面两式代入(1)式得:

x

z w w w x z v v v z x u u u y

s p z x s p y s p ??+

??=+=??-??=+=??-??=

+=φ?φ

φφ?

分析界面条件,界面应力为:

z v y w z v e z x z x x w z u e z x z z w z w x u e zy zy y y zx zx y zz zz ??=???

?

????+??==??

?

? ????-??+???=???

????+??==???? ?????+??+?=??+??? ????+??=+=μμμσφφ?μμμσφ?μ?λμλμθλσ22222222222222

界面条件为界面两边应力相等,位移连续,即:

'

,',',,'

''w w v v u u zy zy zx zx zz zz ======σσσσσσ

分析位移场在y 方向的分量s s p v v v v v =+=,,也就是v 全部为横波场的分量。再由界面应力条件看,v 只出现xy σ的表达式中,而u,w 只出现在zx zz σσ,的表达式中。因此,SH 波和P-SV 波产生的波场是分离的。

地球表面是一个特殊的分界面,它将无限介质划分为两个半空间,地面以上空气介质,其密度与地面以下的岩石或海平面以下的海水层相比可以忽略。地球表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弹性半空间表面,表面下面视为理想弹性介质,表面上面为空气,这种界面称为自由界面,自由界面上的应力作用为零。本节中将介绍弹性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P 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

如图所示,取xoy 平面为自由表面,设有一P 波自下部介质入射到自由表面上,由于自由表面以上不存在介质,所以当波遇到自由表面时,只可能折回到原来的介质,而不会透过它,即只存在反射被而不存在透射波。当P 波入射到自由表面上时,为满足自由表面处的边界条件,反射波中会同时产生P 波和SV 波两种成分,此时,SV 波称为转换波。但是,由于SH 波的振动方向与P 被和

SV

波的振动方向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反射波中不会产生SH 波。

设入射P 波为平面简谐波,入射面为xOz 平面,法线为z 轴,入射P 波的

入射角为d i ,反射SV 波的反射角为s

i ',由图中各波的传播方向与坐标轴方向的关系,它们的波函数可以写为:

()()()z k x k t i y z k x k t i z k x k t i z

x

z

x

z

x

Be e A e A ''-''-'-'-+-===ωωωφ??,,2211

这里φ只考虑y φ分量,这是由于只有y

y ?φ??产生xoz 平面的振动。 式中,s z d z

d z s x d x

d x i k i k i k i k i k i k '='''='='='''='=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β

ω

αωαωβ

ω

αωαω

由边界条件可知,在z=0处,方程为()(),,z k x k t i z k x k t i z x z x e e '

-'

-+-ωω()z k x k t i z x e ''-''-ω的线性

组合(其中由于z=0,指数因子中的z 因子全为零)。所以必有x x

x k k k ''='=,因此必有: β

α

α

s

d

d

i i i '=

'=

sin sin sin

这就是Snell 定律,回忆一下几何光学,可见上式与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

和反射定律完全一致,这是由于它们在本质上(波动性)有相同之处。而折射反射定律正是反映了物质的波动相关的一种规律。在光学中是从光学实验或惠更斯原理得到了折射反射定律,而这里我们从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出发也得到了它。

我们在以后的推导中令上式为常数p 。 则波函数可以写为:

???

? ??

--?

?

? ??

--?

?

? ??

+-===z i px t i y z i px t i z i px t i s s s Be

e

A e

A βωαωαωφ??cos cos 22cos 11,,

则:P 波产生的位移为:

()()z

u w p i x

u u z

p p x p p ??==-=??==??ω?

P 波产生的应力为

()()

2

222

2222

222

2

2

22222222

2222

22

22

2

22222222221sin 2sin 22sin 2sin 2cos 2cos 2cos 2cos sin cos 2cos 2p i i i i i i i i i i i p z z x d d d d d d d d

d d d p

zz β?ρωαμρ?ωαμμλ?ωαμμμλ?ωαμαλ?ωαμααλ?ω?αμω?αωωλ?μ??λσ--=?????

?--=??????-+-=?

??

???-++-=??????+-=??

????+???? ?

?+-=-???

? ??--=??+???? ????+??=

()z p i z p i z x x w z u e zx p

zx ??-=??-=???=??

?

????+??==?ωρβ?ωμ?μ

μμσ222222 SV 波的位移

()()y

y x y z

s sv y y z x s sv p i x

y x u w z

z y u u φωφφφφφφ-=??=??-??==??-=??-??==

SV 波产生的应力为:

()()()

y y s y s y y zx sv zx y y y zz sv zz p p i p i x z

x w z u e z

p

i z p i z x z w e φβρωφρμρβμρωφρμρβμρωφφμμμσφωρβφωμφμμμθλσ2

2222222222

22222

221sin 1cos 222222-=???? ?

?--=???? ??-=???? ????+??-=??? ????+??==??-=??-=???=??=+=

根据边界条件,可得: 对于正应力:

()()()()0221|2212220=??-+--=+==z

p i p y sv zz p zz z zz φωρβ??ωβρσσσ

对于剪应力:

()()()

0212|2

222120=-+???

????+??-=+==y sv zx p zx z zx p z z

p i φωβρ??ωρβσσσ 将入射波反射波的势的表达式代入可得:

()

()()()

???

???

?=-+-=++-0

21cos 20cos 221222122

2122B p A A i p B i p A A p d s βραρββρββρ

由第二个式子可得:

()

???

?

??--=121cos 2122221A A p

i p

A B d

βαβ,代入第一式得到折射系数: ()

()

2

2

2242

2

22

41221cos cos 421cos cos 4p i i p p i i p A A d s d

s βαβ

ββαββ-+--=

反射系数为:

()()2

22

242

2

2121cos cos 421cos 4p i

i p p i p

A B d

s

d

βαβ

ββα

β-+--=

由于β

αs

d i i p sin sin 2

=、(

)

s s i i p 2cos sin 212122

22

2=???

? ??-=-βββ,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到:

???????+-=

+-=s

s d s

d s

s d s

s d i i i i i A B i i i i i i A A 2cos 2sin 2sin 2cos 2sin 22cos 2sin 2sin 2cos 2sin 2sin 2

222

1222

22212αββαβαβ 位移位的振幅并不表示质点的振幅,不具有实际物理意义,下面讨论作为位移振幅比的反射系数。

对于稳态传播的P 波,位移振幅为:α

ω

势振幅;对于稳态传播的S 波振幅为:β

ω

势振幅。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上面的式子成立,如对于上面所表示的入射波:

()()()1111

cos 0

ω??ω?s

z p p y

p p x p p i i z u w u v p i x u u -=??=

===-=??==

其合成振幅为:12

2

ω=+p p w u 对于上面提到的SV 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条件(指导老师提供) 1)工程概况 2)结构形式 3)地址情况 4)气象条件:气温、降雨量、风压、主导风向等 5)地震设防烈度 6)主要建筑材料 7)其他:建筑物耐久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 二、设计容及要求 (一)建筑设计部分 建筑设计要求:确定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案;根据已确定的设计案,完成施工图设计,并用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包括以下容: 1)建筑总平面布置图(提交与否有指导老师根据工程情况确定) 2)各层建筑平面图(1:100) 3)建筑立面图(1:100,至少2个立面) 4)建筑剖面图(1:50,至少1个剖面,要求剖到楼梯) 5)屋顶平面图 6)建筑详图:檐口泛水等节点详图(提交与否有指导老师根据工程情况确定) (二)结构设计部分 在确定结构案和结构平面布置后,进行结构计算(手算一榀框架),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计算容

1)计算机计算所有主要结构构件(包括板、框架、梁、基础及楼梯等)的结构计算2)手算一榀框架(允只写计算步骤及过程) 2、绘制结构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 2)楼面、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及板配筋图 3)框架及梁配筋图 4)楼梯、雨蓬配筋图 5)节点大样:女儿墙压顶等 (三)设计说明书部分 1)封面 2)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3)任务书 4)题目,作者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姓名 5)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 6)目录 7)绪论(引言、综述) 8)正文 机算部分:包括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总平面布置图的确定;结构设计案的比较及确定;机算中必要的计算;有关设计参数的取值及计算结果分析等。 手算部分:手算一榀框架。包括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力组合;配筋计算及有关位移验算等。 9)结论

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

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4.1 平面电磁波 1、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1)真空中 在0=ρ,0=J 的自由空间中,电磁强度E 和磁场强度H 满足波动方程 012222=??-?t E c E (4.1.1) 012 222=??-?t H c H (4.1.2) 式中 80 010997925.21 ?== μεc 米/秒 (4.1.3) 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介质中 当电磁波在介质内传播时,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一般地都随电磁波 的频率变化,这种现象叫色散。这时没有E 和H 的一般波动方程,仅在单色波 (频率为ω)的情况下才有 012222=??-?t E v E (4.1.4) 012 222=??-?t H v H (4.1.5) 式中

()()() ωμωεω1 = v (4.1.6) 是频率ω的函数。 2、亥姆霍兹方程 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内,假设0=ρ,0=J ,则对于单色波有 ()()t i e r E t r E ω-= , (4.1.7) ()()t i e r H t r H ω-= , (4.1.8) 这时麦克斯韦方程组可化为 () εμω ==+?k E k E , 02 2 (4.1.9) 0=??E (4.1.10) E i H ??-=μω (4.1.11) (4.1.9)式称为亥姆霍兹方程。由于导出该方程时用到了0=??E 的条件,因此,亥姆霍兹方程的解只有满足0=??E 时,才是麦克斯韦方程的解。 3、单色平面波 亥姆霍兹方程的最简单解是单色平面波 ()()t r k i e E t r E ω-?= 0, (4.1.12) ()()t r k i e H t r H ω-?= 0, (4.1.13) 式中k 为波矢量,其值为 λ π εμω2= =k (4.1.14) 平面波在介质中的相速度为 εμ ω 1 = = k v P (4.1.15) 式中ε和μ一般是频率ω的函数。

2014国内机械工程类相关期刊(包括最新EI)

国内机械工程类相关期刊 1. 机械设计方向: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工程设计学报、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EI)、工程图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EI)、振动与冲击(EI)、计算力学学报(EI)、应用力学学报(EI)、力学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爆炸与冲击、力学季刊、力学学报(EI)、工程力学(EI)、固体力学学报(EI)、实验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机械强度、强度与环境、摩擦学学报(EI)、润滑与密封、系统仿真学报、计算机仿真、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应用科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轴承、机械传动 2. 机械制造方向:制造技术与机床、机床与液压、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现代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制造业自动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航空精密制造技术、航空制造技术、精密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EI)、模具技术、模具工业、焊接、焊接技术、焊接学报(EI)、铸造、铸造技术、锻压技术、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中国表面工程、工具技术、塑性工程学报、机械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 3. 机电测控方向:机电工程、机械与电子、机电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信号处理、仪器仪表学报(EI)、测试技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现代仪器、自动化与仪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自动化学报(EI)、控制理论与应用(EI)、控制与决策(EI)、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信息与控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EI)、电机与控制学报(EI)、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遥感技术与应用、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振动测试与诊断(EI)、噪声与振动控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机器人(EI)、无损检测、液压与气动、计量学报、电机与控制应用 4. 专业机械方向:农业机械学报(EI)、建筑机械、矿山机械、流体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石油机械、石油矿场机械、重型机械、煤矿机械、化工机械、食品与机械、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压缩机技术、风机技术、水泵技术、声学技术、光学技术、汽轮机技术、车用发动机、压力容器、微电机、微特电机、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材料工程(EI)、材料科学与工艺(EI)、光学精密工程(EI)、工程塑料应用、应用声学、声学学报(EI)、工业安全与环保、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磁性材料及器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EI) 5. 军工机械方向:航空学报、航空学报英文版(SCI)、航空动力学报(EI)、航空材料学报(EI)、宇航学报(EI)、宇航材料工艺(EI)、宇航计测技术、航天控制、飞行器测控学报、空间科学学报、中国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探测与控制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EI)、弹道学报(EI)、固体火箭技术(EI)、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飞航导弹、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现代防御技术、火工品、推进技术(EI)、兵工学报(EI)、火炸药学报、核技术(EI)、核技术英文版、核科学与工程、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EI)、中北大学学报(E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沈阳航空航天大

地震振动台

姓名:马小远学号:1201131606 地震振动台 中南大学“地震模拟振动台创新实验平台”建设于2012年,创新平台依托于1米×0.8米的小型电动振动台和大型液压伺服振动台阵建设,可为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训练提供重要基础条件。小型电动台为滑轨式,可实现单向地震输入,可以满足小比例模型的结构物地震模拟实验以及小尺寸减隔震装置的研发需求。此外,可借助大型液压振动台完成较大尺寸结构及减隔震装置的试验。本平台主要立足于开展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减隔震装置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实验项目。 本实验平台现有指导老师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实验员1名,可以为参与创新实验的本科生提供指导。实验平台已向全校本科生开放,重点服务土木工程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目前本创新试验平台已承担相关本科生创新试验项目3项、承担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培训1次。 2、现有设备 (1)单向导轨式电动振动台,工作频率范围是0.1-50Hz,最大负重1吨,最大输出加速度1.0g,台面尺寸0.8m×1m,数控系统,可实现随机地震波、正弦波等多类型输出; (2)8通道东华数据动态采集系统,采集加速度、位移和应变信号; (3)10个加速度传感器,3g、5g等多种规格; (4)10个顶杆式位移传感器,配套的磁性表座;

(5)数采系统配套笔记本,4台高性能电脑及办公桌椅; (6)小型可拼装钢框架Benchmark模型; (7)80通道IMC数据动态采集仪; (8)3台阵大型液压伺服振动台。 3、可开展实验 本创新试验平台可在如下主要方向开展创新试验: (1)竹木及钢制作的组合、大跨等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主余震保护型、组合耗能型等新型减震阻尼器研发; (3)竖向、水平等多维隔震支座研发; (4)其他与抗震减震相关的问题。 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开展抗震研究的重要试验设备,国内外发展迅速"对国内振动台的发展历史!建设情况!性能指标!控制算法!试验技术研究进行了调研!总结!对比和分析评述,给出了国内典型振动台的台面尺寸!承载力!工作频率和最大加速度等功能指标,总结了振动台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算法的优缺点; 对国内典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仿真材料进行归纳对比,给出国内已完成振动台试验的结构类型!缩尺比例!模型材料选择; 对于振动台的大型化!台阵化!全数字化和网络化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给出高性能振动台的发展方向!技术特征对比和相关研究现状"可供国内外振动台的设计选型!控制技术和试验技术研究参考和借鉴。

电动力学复习总结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2012答案

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 一、 填空题 1、 色散现象是指介质的( )是频率的函数. 答案:,εμ 2、 平面电磁波能流密度s 和能量密度w 的关系为( )。答案:S wv = 3、 平面电磁波在导体中传播时,其振幅为( )。答案:0x E e α-? 4、 电磁波只所以能够在空间传播,依靠的是( )。 答案: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5、 满足条件( )导体可看作良导体,此时其内部体电荷密度等于( ) 答案: 1>>ωε σ , 0, 6、 波导管尺寸为0.7cm ×0.4cm ,频率为30×109HZ 的微波在该波导中能以 ( )波模传播。答案: 10TE 波 7、 线性介质中平面电磁波的电磁场的能量密度(用电场E 表示)为 ( ),它对时间的平均值为( )。答案:2E ε, 202 1E ε 8、 平面电磁波的磁场与电场振幅关系为( )。它们的相位( )。 答案:E vB =,相等 9、 在研究导体中的电磁波传播时,引入复介电常数='ε( ),其中虚部 是( )的贡献。导体中平面电磁波的解析表达式为( )。 答案: ω σεεi +=',传导电流,)(0),(t x i x e e E t x E ωβα-??-= , 10、 矩形波导中,能够传播的电磁波的截止频率= n m c ,,ω( ),当电磁 波的频率ω满足( )时,该波不能在其中传播。若b >a ,则最低截止频率为( ),该波的模式为( )。 答案: 22,,)()(b n a m n m c += μεπω,ω<n m c ,,ω,με πb ,01TE

11、 全反射现象发生时,折射波沿( )方向传播.答案:平行于界面 12、 自然光从介质1(11με,)入射至介质2(22με,),当入射角等于( ) 时,反射波是完全偏振波.答案:2 01 n i arctg n = 13、 迅变电磁场中导体中的体电荷密度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0t e σε ρρ-= 二、 选择题 1、 电磁波波动方程22222222110,0E B E B c t c t ???-=?-=?? ,只有在下列那种情况下 成立( ) A .均匀介质 B.真空中 C.导体内 D. 等离子体中 答案: A 2、 电磁波在金属中的穿透深度( ) A .电磁波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深 B.导体导电性能越好, 穿透深度越深 C. 电磁波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浅 D. 穿透深度与频率无关 答案: C 3、 能够在理想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具有下列特征( ) A .有一个由波导尺寸决定的最低频率,且频率具有不连续性 B. 频率是连续的 C. 最终会衰减为零 D. 低于截至频率的波才能通过. 答案:A 4、 绝缘介质中,平面电磁波电场与磁场的位相差为( ) A .4π B.π C.0 D. 2π 答案:C 5、 下列那种波不能在矩形波导中存在( ) A . 10TE B. 11TM C. mn TEM D. 01TE 答案:C 6、 平面电磁波E 、B 、k 三个矢量的方向关系是( ) A . B E ?沿矢量k 方向 B. E B ?沿矢量k 方向 C.B E ?的方向垂直于k D. k E ?的方向沿矢量B 的方向 答案:A 7、 矩形波导管尺寸为b a ? ,若b a >,则最低截止频率为( )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_沈德建

第22卷第6期2006年12月 结 构 工 程 师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s V o l .22,N o .6 D e c .2006 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沈德建 1,2 吕西林 1 (1.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200092;2.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提 要 在介绍振动台本身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内容的扩展、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研究进展、振动台试验方法的发展和振动台试验新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值得关 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试验,动态相似关系,试验方法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o nS i m u l a t i n g E a r t h q u a k e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Mo d e l T e s t S H E ND e j i a n 1,2 L UX i l i n 1 (1.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D i s a s t e r R e d u c t i o n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92,C h i n a ; 2.I n s t i t u t e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 o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8,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h a k i n gt a b l e i s i n d u c e df i r s t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 e x p a n s i o n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c o p e o f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i s a n a l y z e d .T h e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a u t h o r s i s c o m p a r e d a n d r e m a r k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s a n d n e w m e t h o d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r e s u l t i s a l s o p r e s e n t e d .S o m e v a l u a b l e q u e s t i o n s o n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t e s t a r e i n d u c e d a n d m a y b e p a i d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b y r e -s e a r c h e r s .K e y w o r d s s h a k i n g t a b l e ,m o d e l t e s t ,d y n a m i c s i m i l i t u d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e s t i n g m e t h o 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8040) 1 概 述 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评价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和衡量减震、隔震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由于振动台本身承载能力、试验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许多时候必须做缩尺模型试验,在坝工模型和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更是如此。 一些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超出了设计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对其抗震性能做合理的评估。超高层建筑和超大跨度建筑,在理论分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试验,特别是振动台模型试验,是分析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线弹性的缩尺模型相似关系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许多复杂结构的相似关系、非线性动态 相似关系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还未能得到 较好的解决。一些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其他一些新型结构的动态相似关系的 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甚至才刚刚起步。 振动台试验较好地体现了模型的抗震性能,可我们更关心的是由模型的试验结果推算的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在这方面尚未形成非常一致的结论,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介绍国内外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进展。 2 研究的最新进展 2.1 振动台本身的发展 作为美国N E E S 计划的一部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 D )于2004年安装M T S 公司制

5大物机械波 习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一简谐波波动方程为0.03cos6(0.01)()y t x SI π=+则 (A )其振幅为3m (B)周期为1/3s [ C ] (C )波速为10m/s (D)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2、如图为0t =时刻沿X 负方向传播的平面全余弦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则O 点处质点振动的初相为: [ D] (A )0 (B)π (C) 2π (D)32 π 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 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该波的波动方程为 [ D ] (A);)(cos u x t A y -=ω (B) ;]2)(cos[π ω+-=u x t A y (C) ;)(cos u x t A y +=ω (D) ].)(cos[πω++=u x t A y 4、两列相干波沿同一直线反向传播形成驻波,则两相邻波节之间各点的相位及振幅的关系为 【C 】 (A )振幅全相同,相位全相同; (B )振幅不全相同,相位全相同;

(C )振幅全相同,相位不全相同; (D )振幅不全相同,相位不全相同。 5、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 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 D ] (A )它的动能转换为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为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 (D )它的能量传给相邻的另一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6、以平面余弦波波源得周期为s T 5.0=,它所激发得波得振幅为m 1.0,波长为 m 10,取波源振动得位移恰好在正方向最大值时开始计时,波源所在处为原点,沿波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则2 λ = x 处质点振动得表示式为 [ A ] (A );)()4cos(1.0m t y ππ-= (B) ;)()2 2cos(1.0m t y π π- = (C) ;)()(4cos 1.0m t y ππ-= (D) .)()2cos(1.0m t y ππ-= 7、一平面简谐波沿Ox 正方向传播,波动表达式为]2)42(2cos[10.0π+-π=x t y (SI),该波在t = 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B ] 8、横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曲线如图.则该时刻 [ D ] -

第三章 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西方财政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主要学派的观点等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个时期财政学理论的主要主张。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第二节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宏观财政理论综述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四)供给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一)古典宏观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1.重商主义财政理论 重商主义财政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上。重商主义主张限制金银币出口,实行高额关税,贸易壁垒,限制竞争,利用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的。 2.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一切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仅充当“守夜人、夜警察”的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古典经济学派在宏观财政政策上主张财政收支平衡,反对赤字。 1.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财政学说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产生了财政学。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提高税收、反对举借公债。 2.大卫.李嘉图对斯密财政学说的补充 李嘉图认为,任何赋税都来源于利润、地租或其他形式收入,主张实行负担最轻的税收。他所提出的税收理论被后人称为赋税转嫁论,给后来财政理论中的税种设置、收入分配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模式。此外,他反对财政补贴。 配第、穆勒、萨伊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都反对国家干预。认为“廉价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具生产性,应尽量减少,提倡减税、反对发行公债、反对实行财政补贴。 3.新古典主义财政理论 二十世纪初期,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庸俗经济学又被称为(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派” (Neoclassical Economics)。他们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有自然趋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倾向,因此宏观经济不需要政府干预。(二)凯恩斯学派的宏观财政理论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理论充分就业假定,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加

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振动模拟工作台设计

毕业设计 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振动模拟工作台设 计

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振动模拟工作台设计 摘要:本设计提出一套简易的模拟地震时建筑物振动模拟工作台的设计,其设计原理是通过机械传动系统传动动力来带动模拟建筑物振动从而能够让人们直观的观察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振动状态。这套设计主要有变速系统,动力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建筑物振动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该模拟系统主要是通过变速系统来控制电机的转速来模拟地震不同的振动幅度,再通过机械传动系统来传动动力到建筑物振动系统使得建筑物振动,在建筑物振动系统中,主要是由一个抗震建筑物和一个不抗震建筑物组成,通过对比能够更好地更加直观的在人们面前展现建筑物在地震时的状态。 该系统虽然没有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那么精确,能够验证很多东西,但是它可以作为让人们观赏,让人们对地震时建筑物振动的初步了解的很好的平台,而且它的成本比较低,经济实用。本设计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就部分关键部件进行了相关功能和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经济实用,地震

When simulating seismic building vibration simulation table design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set of simple and easy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en the earthquake vibration simulation workbench, its design principle is driven by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dynamics simulation vibration so that they can make people visual ob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n a state of vibration during the earthquake. This design mainly has variable speed system, power system, mechanical drive system, building vibration system of three parts. Mainly through the simulation system of variable speed system to control the motor speed to simulate earthquake vibration amplitude, again through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to drive power to the vibration system makes the building vibration, in the building vibration system, mainly by a seismic building and not a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s, by comparing to better more intuitive show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during an earthquake. While the system is not so precise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ibration table, to verify a lot of things, but it can be used as a let people admire, let peopl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uilding when the earthquake vibration of a good platform, and its cost is lower,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This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on the basis of some key components for the design of the related function and structure. Key words:economic and practical,earthquake

国内土木工程与力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国内土木工程与力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U4 公路运输 1.汽车工程 2.中国公路学报 3.汽车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 6.公路交通科技 7. 现代隧道技术 8.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世界桥梁10.世界汽车11.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2.中外公路 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铁道车辆 3.中国铁道科学 4.铁道运输与经济 5.内燃机车 6.中国铁路 7.铁道建筑 8.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9.铁道工程学报10.路基工程U综合性交通运输 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TU 建筑科学 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10.给水排水11.施工技术12.建筑技术13.世界建筑14.建筑科学15.世界地震工程16.建筑学报17.混凝土18.工程勘察19.城市规划20.暖通空调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3.建筑机械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6.新型建筑材料27.空间结构28.城市规划汇刊 TB 一般工业技术 1.复合材料学报2.无机材料学报3.材料研究学报4.功能材料5.材料导报6.材料科学与工程7.摩擦学学报8.材料工程9.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10.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1.振动工程学报12.应用声学13.计算力学学报14.玻璃钢/复合材料15.材料科学与工艺16.振动与冲击17.真空18.噪声与振动控制19.低温工程20.计量学报21.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2.声学技术23.制冷学报24.低温与超导25.包装工程26.工程图学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 4.地震地质 5.中国地震 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西北地震学报 9.地震研究10.地球物理学进展11.水文 O3 力学 1.力学学报2.应用数学和力学3.计算力学学报4.力学进展5.固体力学学报6.力学与实践7.应用力学学报8.工程力学9.爆炸与冲击10.空气动力学学报11.实验力学12.工程热物理学报13.振动工程学报14.力学季刊15.振动与冲击16.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7.般空学报18.机械强度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首页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学副院长: 院长:

一、专业代码:081001 二、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具有结构抗震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够在设计、施工、地震工程研究等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 六、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质。 (二)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三)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木工程材料、房屋结构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了解土木工程的重要法规。 (四)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基本技能 具有工程制图、常用土木工程设计软件应用能力,掌握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具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具备初步土木工程从业能力 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在地震工程领域研究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七、主干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八、主要课程简介

地震波传播原理

菲涅尔体和透射波 摘要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通常使用基于波动方程高频渐进解的几何射线理论,因此,通常假设地震波沿着空间中一条连接激发点和接受点的无限窄的线传播,称为射线。事实上,地震记录有非常多的频率成分。地震波频率的带限性就表明波的传播应该扩展到几何射线周围的有限空间。这一空间范围就成为菲涅尔体。在这片教案中,我们讲介绍关于菲涅尔体的物理理论,展示适用于带限地震波的波动方程的解。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通过敏感核函数精确地描述了带限透射波和反射波的旅行时与振幅和地球介质中慢度扰动之间的线性关系。菲涅尔体和有限频敏感核函数可以通过地震波相长干涉的概念联系起来。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引出了一个反直觉的结论-在三维几何射线上的点状速度扰动不会不会造成波长的相位扰动。因此,这说明在射线理论下的菲涅尔体理论是波动方程有限频理论在有限频下的一个特例。最后,我们还澄清了关于菲涅尔体宽度限制成像实验分辨率的误解。 引言 在地震成像技术中,射线理论通常在正演和反演中被用有构建正反演波长算子。射线理论之所以收到欢迎部分是由于计算机速度和内存的限制,因为射线理论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并且对于各种地震成像方法的应用也比较容易。而另一方面,地震成像实验清晰的表明,射线理论,由于他对波场传播的近似描述,对于散射效应严重的波场的成像是不完备的。Cerveny 给出了对于地震波射线理论的一个全面的理解。 在地震成像实验中,记录到的透射波和反射波信号都是由一个主要由低频信号组成的宽带震源激发产生的,因为地震波的高频信号在地层中很容易衰减。但是射线理论是基于高频近似的,这表明基于射线理论的成像技术和和测量波场这件之能会存在方法上的冲突。这个围绕射线且对带限地震波的传播起主要影响的空间范围就被叫做菲涅尔体。射线理论在地下构造尺度大于记录波场的第一菲涅尔带的介质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低频反射波(频率成分在10-70Hz之间)和透射波(频率成分在300-800Hz之间),第一菲涅尔体的宽度可以分别达到500m和50m的量级。这个宽度要大于我们在陆地和海洋的反射波地震勘探以及井间和垂直地震剖面中想要成像的地下地质特征。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将地震分辨率扩展到识别体积小于第一菲涅尔带的不均匀体。我们将展示如把射线理论下的旅行时和振幅公式扩展到更精确的、可以应用与带限反射和透射地震信号波场近似理论。波动方程的有限频理论提出了反射和透射地震波的敏感核函数(也称作Frechet核函数)。这些有限频Frechet核函数将速度扰动和旅行时与振幅的扰动线性的联系起来。有限频波长近似被直接应用到各种地震成

电磁波动方程和平面电磁波

电磁波动方程和平面电磁波 电工基础教研室周学

本节的研究目的 掌握无源空间线性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推导; 掌握等相面,平面波,均匀平面波概念;掌握均匀平面电磁波的基本特征。 本节的研究内容 一、电磁波动方程 二、均匀平面电磁波

波动是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当时,电场和磁场相耦合,相互为源,可以脱离电荷、电流,以波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 0/≠??t 0≠??t B 0≠??t E E B 电磁波 ???????=??-?=??-?010******* 22t E c E t H c H

电磁波的波段划分及其应用名称频率范围波长范围典型业务 甚低频VLF[超长波] 3~30KHz100~10km导航,声纳低频LF[长波,LW] 30~300KHz10~1km导航,频标中频MF[中波, MW] 300~3000KHz1km~100m AM, 海上通信高频HF[短波, SW] 3~30MHz100m~10m AM, 通信 甚高频VHF[超短波] 30~300MHz10~1m TV, FM, MC 特高频UHF[微波] 300~3000MHz100~10cm TV, MC, GPS 超高频SHF[微波] 3~30GHz10~1cm通信,雷达 极高频EHF[微波] 30~300GHz10~1mm通信, 雷达 光频[光波] 1~50THz300~0.006 m光纤通信

研究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就是讨论由电磁场基本方程组导出的电磁波动方程在给定条件下的解。

00E H E t H E t H E γεμ????=+???????=-?????=????=?D E B H J E εμγ?=?=??=?在无源空间中,假设媒质是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则 2 2222200H H H t t E E E t t μγμεμγμε????--=?????????--=????无源空间的电磁波动方程,研究电磁波问题的基础

地震工程学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地震工程学》课程总结? 1.对所学内容的综述? 1.1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反应谱理论和时程反应分析法? 绍。 也并不是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谱,而是不同地震反应的包线。 1.1.2??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又称作动态分析法。它是将地震波段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

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 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反应需要输入地震动参数,该参数具有概率含义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恢复力特性,更接近实际情况,因而时程分析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它全面地考虑了强震三要素;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了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 1.1.3地震信号频域分析? ???? X(f), 1.2? 1.2.1 (1) ??(2 (3 ?(4 性和有效性;? ?? (5)验证抗震理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结构振动控制算法等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2.2? 结构抗震试验的实施程序? ??

(1)确定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法,含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和试件的采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等;? ?? (2)荷载施加,含与试验设备相关的荷载施加方式和加载规则等;? ?(3)测点布置和数据采集,含各类传感器和数采设备的采用、测点数量的选择;? ??(4)数据分析,含测试数据的常规处理和特殊分析。? (1 ? (2 ????旨在 (3 ?? 入下结构或构件的地震反应,研究和验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破坏特征、抗震能力和抗震薄弱环节。 ?(4)振动台试验? ?????振动台试验是利用振动台装置进行的结构强迫振动试验,是地震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

针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ANSYS二次开发

收稿日期:2004-01-10; 修订日期:2004-03-17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资助(7549) 作者简介:王一功(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021301(2004)022******* 针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ANSYS 二次开发 王一功,杨佑发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以往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往往缺乏很好的前后处理,难以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利用通用 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 进行二次开发,引入多次透射边界以适用于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关键词:ANSYS ;场地地震反应;多次透射边界 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A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ANSYS for site earthquake response WAN G Y i 2gong ,YAN G Y ou 2fa (Facul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China ) Abstract :Most programs capable of analysis of site earthquake response don ′t include pre 2and post 2processing ,so that they can ′t be good at engineering practice.A secondary development is applied to reinforce ANSYS with multi 2transmitting boundary in order to be applicable to analysis of site earthquake response. K ey w ords :ANSYS ;site earthquake response ;multi 2transmitting boundary 1 引言 建筑场地情况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各种特殊地形往往会加重邻近结构的地震破坏。但由于场地情况千差万别,欲归纳出统一规律指导抗震设计目前还有困难。最好的办法是针对特定的场地、房屋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以提供设计建议。但目前绝大多数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或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的程序都缺乏很好的前后处理,难以直接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利用普遍使用的通用有限元程序AN 2SYS 进行APDL 层次上的二次开发,使之适用于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并进而应用于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2 人工边界的引入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单一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必须考虑场地的无限性。对场地进行有限元分析,必然要截取出有限区域进行分析,但该区域的底面及两侧本来还存在着地基,这些地基向外延伸很远,可认为是无限远。在实际情况下,地震波由边界内传到边界时会向外传播而不返回,因此需要引入人工边界,以模拟这种现象。如果不引入人工边界则需要将边界距离取得尽量远,但这将受计算机容量的限制,这种方法一般只在验证人工边界准确度时作为对比对象采用。人工边界处理的好坏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24卷第2期 2004年4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RTHQUA KE EN GIN EERIN G AND EN GIN EERIN G V IBRA TION Vol.24,No.2Apr.,2004

电动力学复习总结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2012答案

电动力学复习总结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2012答案 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 一、填空题 1、色散现象是指介质的( )是频率的函数. 答案:?,? ???s2、平面电磁波能流密度和能量密度w的关系为( )。答案:S?wv ???3、平面电磁波在导体中传播时,其振幅为( )。答案:E0e???x 4、电磁波只所以能够在空间传播,依靠的是( )。 答案: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5、满足条件( )导体可看作良导体,此时其内部体电荷密度等于( ) 答案:???1, 0, ?? 6、波导管尺寸为0.7cm×0.4cm,频率为30×109HZ的微波在 该波导中能以 ( )波模传播。答案:TE10波 ?E7、线性介质中平面电磁波的电磁场的能量密度(用电场表示)为 ( ),它对时间的平均值为( )。答案:?E2, 12?E0 2 8、平面电磁波的磁场与电场振幅关系为( )。它们的相位( )。答案:E?vB,相等 9、在研究导体中的电磁波传播时,引入复介电常数???( ),

其中虚部 是( )的贡献。导体中平面电磁波的解析表达式为( )。 ???????????xi(??x??t)答案:?????i,传导电流,E(x,t)?E0ee, ? ??10、矩形波导中,能够传播的电磁波的截止频率 c,m,n( ),当电磁 波的频率?满足( )时,该波不能在其中传播。若b>a,则最低截止频率为( ),该波的模式为( )。 答案:?c,m,n?? ??mn?()2?()2,?<?c,m,n,,TE01 abb?? 1 11、全反射现象发生时,折射波沿( )方向传播.答案:平行于界面 12、自然光从介质1(?1,?1)入射至介质2(?2,?2),当入射角等于( ) 时,反射波是完全偏振波.答案:i0?arctgn2 n1 13、迅变电磁场中导体中的体电荷密度的变化规律是( ). 答案:???0e?t? ? 二、选择题 ??22??1?E1?B1、电磁波波动方程?2E?22?0,?2B?22?0,只有在下列那种情况下c?t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