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模拟实验

生理学模拟实验
生理学模拟实验

生理学模拟实验题目

姓名:余娜学号:2013 14级制药1班

P、94神经肌肉实验

1.毁脑髓后得蟾蜍应有何种表现?

答:进针时有一定得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与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2.制备好得神经肌肉标本为何要放在任试液中?

答:任氏液就是一种生理盐溶液,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与缓冲能力与两栖类动物得组织液相近.能够防止标本干燥,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3.如何判断神经肌肉标本得兴奋性?

答:用沾有任氏液得锌铜弓触及一下(或电刺激刺激)坐骨神经或用镊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得收缩,说明标本得兴奋性良好。

4.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得肌肉收缩就是否就是一种反射?

答:不就是,因为反射需具备完整得反射弧,而此实验中蟾蜍得脑与脊髓都被破坏,显然不具备反射中枢,不具备完整得反射弧、

P、97不同强度与频率得刺激对肌肉收缩得影响

1.实验中观察到得阈刺激就是神经纤维得阈刺激,还就是肌肉得阈刺激?如此测出得阈刺激得可靠程度如何?还有什么更好得办法?

答:神经纤维得阈刺激;肌肉收缩实验时得力学表现常受负荷、关节角度、初长度得影响,所以与人体有差别。用小鼠代替离体蟾蜍实验。

2.在一定得刺激强度范围内,为什么肌肉收缩会随刺激强度得增大而增大?

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十条粗细不等得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也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得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得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发生兴奋得神经纤维数目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得增加而增加。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其所支配得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与收缩,从而引起肌肉得最大收缩。

3.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就是如何引起得?

答:不完全强直收缩产生原因就是当刺激频率比较低时,后一刺激引起得收缩在前一收缩得舒张期内。增大刺激频率时,使刺激得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4.为什么刺激频率增高肌肉得收缩幅度也增大?

答:一个脊髓神经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支所支配得全部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弱收缩时,仅有少量得与较少得运动单位发生收缩;随着收缩得加强,可有越来越多与越来越大得运动单位参加收缩,产生得张力也随之增加。

5.连续电刺激神经,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会出现疲劳现象吗?为什么?

答:会出现疲劳,因为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出现得疲劳,往往与细能源物质得消耗以及乳酸等代谢产物得堆积这些外周得因素有关.氢离子与钙离子竞争肌钙蛋白上得结合位点,减少肌钙蛋白得激活率,影响了横桥得形成。此外,氢离子浓度升高也会抑制钠泵得活力,使横桥摆动所需能量不足。

P、129离子与药物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得影响

1.正常蛙心搏动曲线得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反映了什么?

答:收缩峰得上升部分表示心脏得收缩过程,收缩峰得下降部分表示心脏得舒张过程,峰高反映了心肌细胞收缩得强度,两相邻峰距反映了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得频率.

2.用低钙任氏液、滴加30g/L CaCl2、10g/LKCl、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溶液灌注蛙心时,心搏曲线分别发生什么变化,各自得机制如何?

答:滴加CaCl2时,曲线上升;滴加KCl时,曲线下降;滴加肾上腺素,曲线上升;滴加乙酰胆碱,曲线下降。

Ca2+对心肌细胞作用机制:Ca2+在心肌细胞膜上对Na+内流有竞争性抑制得膜屏障作用,而对静态电位则无明显作用。触发Na+快速内流产生0期去极就比较困难,即出现阈电位上移, 造成静息电位得差距增大,兴奋性降低, 作为Ca2+内流就是慢反应细胞0期除极与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期复极等过程中促使膜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增大,将加快Ca2+内流, 从而使其传导性增高,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由于Ca2+内流加速而缩短,复极加速,不应期与动作电位都缩短,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K+对心肌细胞作用机制:K+跨膜扩散与快反应细胞得静息电位, 快反应与慢反应两类细胞动作电位得复极过程, 以及两种自律性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密切相关。细胞外K+变化对膜本身与对K+得通透性有双重作用。细胞外K+浓度增高状态下, 心肌细胞得静息电位变小而接近阈电位,这将通过对Na+通透性效率得抑制作用, 使0期除极速度与幅度下降, 也使复极K+外流通道得通透性提高。细胞外K+与Ca2+存在互相竞争抑制关系, K+浓度升高时,可使Ca2+ 内流减少,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作用减弱,心肌收缩性减弱。

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作用机制:肾上腺素可与α与β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在心脏, 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变力与变传导作用,导致心率加快,传导速度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激活心肌细胞膜上得腺苷酸还化酶,使细胞内

cAMP浓度增加, cAMP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得钙通道,使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Ca2+得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普奈洛尔可与肾上腺素竞争性结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相反作用,使心率减慢,传导速度减慢,使心输出量减小,心肌收缩力减弱,此时再加入肾上腺素无任何作用.

乙酰胆碱对心肌细胞作用机制:心迷走神经兴奋时, 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毒蕈碱型(M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急性变时、变力及变传导作用。乙酰胆碱能普遍提高膜上K+通道得通透性,促使K+外流增加,从而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心肌兴奋性下降,使心率减慢;复极加速,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有效不应期缩短, 由于乙酰胆碱能提高膜上K+通道得通透性,促使K+外流增加,复极加速, Ca2+内流量减少。加之乙酰胆碱有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内向Ca2+流作用,致使心肌收缩能力下降。

P、132家兔动脉血得神经与体液调节

1.正常血压得波动情况及形成机制。

答:出现一级波与二级波,且可观察到血压曲线随呼吸变化。一级波即心博波,就是由心室收缩所引起得血压波动,心缩时上升,心舒时下降,其频率与心率一致。二级波(呼吸波),就是指由呼吸时肺得张缩所引起得血压波动,吸气时,血压先降低然后升高:呼气时,血压先升高然后降低。偶尔可以瞧到三级波,为一种低频,缓慢得波动.

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在闭合得心血管系统中,在循环血量生得基础上,左心室收缩射血提供得血流动力与外周血管对血流得阻力一对矛盾在血管内相互作用,导致流动着得血液对管壁产生侧压。

2.未插管一侧得颈总动脉短时夹闭对全身血压得影响?为什么?假使夹闭部位就是在该颈动脉窦以上,影响就是否相同?

答:短时间夹闭右侧颈总动脉,阻断右颈总动脉内得血流,右颈动脉窦,即压力感受器受到得刺激少,通过窦弓反射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若夹闭部位在颈总动脉窦上,影响相同。破坏右侧颈总动脉窦前,分别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家兔得最大收缩压、最大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且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引起得血压升高得幅度就是夹闭腹主动脉引起得血压升高幅度约3倍( P 〈 0、01 , n = 6)。破坏右侧颈动脉窦后,则两者得血压升高幅度相近,无显著差异(P > 0、 05 , n= 6) .破坏前后动物得心率无明显变化改变

3.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与外周端对血压得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刺激迷走神经得外周端会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变慢。减压神经为传入神经刺激减压神经得外周端对血压与心率没有影响;刺激减压神经得中枢端会引起血压降低。在动物生理实验中,在相同得刺激频率下,刺激减压神经引起血压降低得时间短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血压降低得时间。

4.静脉注射0、1g/L去肾上腺素0、3mL,血压上升,此时心率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心率降低,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得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得直接作用之故。

P、162家兔呼吸运动得调节

1.讨论用吸入CO2、纯N2与注射乳酸溶液处理,家兔呼吸运动得变化及机制.

答: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CO2就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得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得刺激作用,并且就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得.每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通过它产生得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得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与颈动脉体得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

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却基本不变(因CO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2得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与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得呼吸中枢兴奋,隔肌与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此外,缺O2对呼吸中枢得直接效应就是抑制并随缺O2程度得加深而逐渐加强。所以缺O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在轻度缺O2,通过颈动脉体等得外周化学感受器得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2对呼吸中枢得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2.试比较吸入气中CO2、N2得浓度增加,家兔呼吸运动得变化差异及机制.

答:吸入气中缺O2与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加强,但机制不同。吸入N2得实质就是缺O2,血中PO2下降作用于颈(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中枢化学感受器不接受缺O2得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在缺O2 时就是轻度抑制,而不就是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虽接受缺O2得刺激,但阈值很高,PO2必须下降到10、6kPa(80mmHg)以下时才能观察到肺通气得变化。吸入气中CO2浓度升高使动脉血中PO2升高时,对中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都有刺激作用,但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变化得敏感性更高.只要PCO2升高0、4kPa(3mmHg)时,中枢化学感受器即发挥作用,而外周化学感受器要在PCO2比正常高1、3kPa(10mmHg)时才发挥作用。可见,CO2增多引起得呼吸加强,主要就是通过延髓得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得。当血中PCO2增高时,既能强烈地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与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血中[H﹢]增高,这样PCO2与[H﹢]↑作用总与起来,对呼吸刺激得作用更大,所以使呼吸中枢明显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而缺O2则就是抑制呼吸中枢,其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得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强得阈值又高。所以,吸入CO2后引起得呼吸变化常常比吸入N2 所造成得缺O2所引起呼吸加强得作用更明显。

3.讨论切断迷走神经后及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呼吸运动发生变化得机制。

答: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呈现慢而深得呼吸,但不就是很明显.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呈现很明显得慢而深得呼吸(主要就是吸气相)。

迷走神经就是肺牵张反射得传入纤维。肺牵张反射中得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得生理作用,在于阻抑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与呼气活动得交替,调节呼吸得频率与深度,当切断一侧迷走神经以后,中断了该侧肺牵张反射得传入道路,肺扩张反射得生理作用就被消除,故呈现慢而深得呼吸运动.由于对侧得迷走神经尚未剪断,对侧仍然存在肺牵张反射,故整体情况下,慢而深得呼吸不就是很明显。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以后,中断了左右两侧得肺牵张反射得传入道路,肺扩张反射得生理作用就被完全消除,故呈现很明显得慢而深得呼吸运动。

剪断迷走神经得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了中枢得抑制,呼吸加深变慢。一旦给予刺激,冲动传入延髓抑制了吸气神经元得活动,使得吸气程度部分被抑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被动得呼气,综合起来使得呼吸得速率提高,呼吸得强度减弱。

P、181实验对离体豚鼠回肠作用

1.非特异性得肠道平滑肌抑制药就是否可影响ACh对肠道平滑肌得收缩作用?

答:非特异性肠道平滑肌抑制药可拮抗平滑肌得收缩效应,但其受体选择性较低作用得受体类型多,具有广谱性,因此相对于Ach等选择性较高得药物来说,其药效不佳。所以,非特异性肠道平滑肌抑制药还就是具有一定得对抗Ach得肠道平滑肌收缩作用

2.H2受体拮抗药cimetidine就是否可拮抗histamine对肠道平滑肌得兴奋作用?

答:西咪替丁就是H2受体阻断药,通过阻断壁细胞上得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与夜间胃酸分泌,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得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而组胺为H1受体激动药,其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所以西咪替丁不能阻断组胺对肠道平滑肌得兴奋作用.

P、185尿液生成得影响因素

1.本实验中哪些因素通过肾小球滤过率而影响尿量得?她们各自机制如何?

答: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当动脉血压在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通过自身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肾小球滤过率保持不变.但当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以下时(如大失血),超过了自身调节范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2、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动很小。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如快速输入生理盐水),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量增多。

3、肾小囊内压正常时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当某些原因使肾小管或输尿管阻塞(如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量减少.

2.兔静脉注射200g/L葡萄糖5ml得利尿机制?用理论计算证明动物出现糖尿?

答:静脉注射200g/L葡萄糖对尿量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静脉注射 200g/L葡萄糖可使家兔尿量增加。其机制为:2、4kg得家兔,血容量约为144ml,血糖浓度为100mg/dL,而一次性注射200g/L葡萄糖5ml,血糖升至约600mg/dL,使家兔得血糖浓度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与NaCl 得重吸收,造成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另外血压升高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且反射性抑制ADH 得合成与分泌,也可使尿量增多

3.试解释垂体后叶素对尿量得影响.静脉注射得酚红经什么方式进入尿液?

答:垂体后叶素包括催产素与ADH,ADH 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得相应受体,使血管收缩,但由于降压反射得作用,血压最终仍表现为下降。ADH可与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得V2 受体结合,通过兴奋性G 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 生成增多,最终增加管腔膜上得水通道,从而提高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对水得通透性,增加水得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

耳缘静脉注射酚红,进入血液后,酚红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很少被肾小球滤过,主要由近曲小管排入小管液,随后经尿排出体外.

生理学学生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生理学实验报告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 实验目的 1.学习机能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2.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3.了解刺激的种类。 [2] 实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机能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机能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3] 实验对象 蛙 [4] 实验药品 任氏液 [5] 仪器与器械 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或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电子刺激器。 [6]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破坏脑、脊髓 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握住蛙,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3-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 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蛙仍有反射活动,表示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吉大19春学期《生理学(含实验)》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引起 A: 收缩压降低 B: 舒张压升高 C: 脉搏压增大 D: 脉搏压减小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 尿激酶 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 激肽释放酶 D: 组织激活物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 房室交界 B: 窦房结 C: 房室束 D: 浦氏纤维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下列作用中不属于生长激素的直接作用是A: 促进骨生长 B: 促进蛋白合成 C: 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D: 减少糖的利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A: 近端小管 B: 髓袢升支细段 C: 集合管 D: 髓袢升支粗段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与细肌丝结合的是A: Na+ B: K+ C: Ca2+ D: Mg2+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A: 中央前回

B: 中央后回 C: 枕叶 D: 皮层边缘叶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 淋巴回流减少 B: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 ADH分泌增加 D: 有效滤过压增大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增强心肌收缩力 B: 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 C: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D: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心率和血压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A: 加快,升高 B: 加快,降低 C: 减慢,升高 D: 减慢,降低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与呼吸运动有关的中枢部位有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下丘脑 E: 大脑皮层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表现有 A: 心输出量增加 B: 心率减慢 C: 回心血量减少 D: 心输出量减少 E: 外周阻力增加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基础状态是指 A: 清晨未进食前

生理学实验必考题点复习课程

生理学实验必考题点

实验中静脉注射乳酸后血压、呼吸及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注乳酸后,理论上可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但本次实验注射乳酸对循环、呼吸及泌尿的影响并不明显。注射乳酸时,可见家兔有强烈的抽搐,故可认为乳酸发挥效果较快,测量指标时应及时迅速。本次实验过程中可能并未掌控好测量时间,使各项指标均已接近正常后方进行测定,最终导致各项指标测量值变化不明显。 4.夹闭右颈总动脉对循环、呼吸及泌尿的影响 实验中夹闭右颈总动脉血后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呼吸、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那是因为当夹闭右颈总动脉时,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5. 刺激减压神经对循环、呼吸及泌尿的影响 实验中刺激减压神经后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呼吸、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这是因为减压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具有稳定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也随之增多或减少,使减压反射相应地增加或减弱,以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当电刺激减压神经时,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缩血管中枢抑制,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而至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小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小动脉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最终导致血压下降。

毒理学实验设计

毒理学实验设计 ——镉对肾脏的急性损害作用 设计者:余擎3100304094 李敏3100304091 一、实验背景及依据: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之一,镉污染及危害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医学问题。 在日本,人中毒事件主要是由于镉引起的,如一种“itai-itai”病的中毒,即是由镉中毒引起的。研究发现在镉污染地区的人们的骨头、肝、肾中都富集有大量的镉,尤其是肾在长期的职业性接触中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肾脏是急性镉暴露的重要靶器官,会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管状功能紊乱的氨基酸尿、蛋白尿和糖尿病,以及肾肿胀、肾小管有管型和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坏死。 目前,对镉致急性肾损害的机制上不明确,但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镉可损害肾小管而干扰肾对蛋白质的排出和再吸收等作用,并影响近端肾小管功能,出现糖尿病,使尿钙和尿酸增加。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镉的急性损害作用,镉对肾脏毒性的蓄积作用 意义:通过了解镉的急性作用,掌握镉的危害,同时积极预防镉的污染。掌握随机分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5g,,由实验中心提供。 2、主要试剂:氯化镉(CdCl2) 3、分组与染毒:3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6只,CdCl2染毒剂量分别为0mg/kg、1.5mg/kg、3.5mg/kg、5.5mg/kg、7.5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灌胃1次。第2天处死动物。 (注:查相关资料得:实验动物为小白鼠,CdCl2经口染毒的LD50为150mg/kg,参照LD50值得的1/20~1/100设置四组剂量组,剂量间距为2。)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 1.使用代谢笼收集小鼠尿液 2.小鼠处死后,立即取肾脏,准确称取1份0.2g肾组织,置于消化液中消化,用于测定肾脏消化液中的镉浓度。 3.另取一份肾组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用于观察肾组织有无变化。 五、观察指标: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分/词×10词=15分) 1.生物膜 2.水通道蛋白 3.必需元素 4.希尔反应 5.糖酵解 6.比集转运速率 7.偏上生长 8.脱分化 9.春化作用 10.逆境 二、符号翻译(分/符号×10符号=5分) 1.ER 2.Ψw 3.GOGAT 4.CAM 5.P/O 6.GA 7.LAR 8.LDP 9.SSI 10.SOD 三、填空题(分/空×40空=20分)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和。 2.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 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和。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膜。 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电子最终受体是。 6.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7.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 8.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气孔关闭的是;保持离体叶片绿色的是;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防止器官脱落的是;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 9.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运动。 10.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植物、植物和植物。 11.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 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D.细胞壁、原生质体和细胞膜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神经生理学模拟实验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专业:应用心理学 : 学号:日期:地点:汪加诚3110102422 2016.1024 医学楼 C51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 神经生理学指导老师:成绩: 同组学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产生动作电位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 应期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神经组织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以后,其兴奋性将会发生规 律性的变化,依次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兴奋 水平。 采用双脉冲刺激的方法。将两刺激脉冲间隔由最小逐渐增大时,开始只有第一个刺激脉 冲刺激产生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不产生 AP,当两刺激脉 冲间隔达到一定值时,此时第二个刺激脉冲刚好能引起一极小的 AP,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 为绝对不应期。继续增大刺激脉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 P逐渐增大,当 两刺激间隔达到某一值时,此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刺激产生的 AP,其振幅刚好和由第一个刺 激产生的 A P相同,这时两刺激脉冲间隔即为相对不应期。 三、材料和方法 【材料】:蟾蜍或蛙;标本屏蔽盒、任氏液、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 (1)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或“生理科学实验项目”菜 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或“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自动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 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 0.02s、滤波频率 1KHz、灵敏度 4mV,采样频率 80KHz,扫描速度 1ms/p。双刺激激模式,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 0.1ms,起始波间隔 30 ms,延迟 2ms,同步触发。

生理学实验设计

生 理 实 验 设 计 实验课题: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成员:星期五下午第四实验室第二组 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假设 筒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受体,使肌肉松弛。 实验原理与目得 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得环节: 一就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得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 二就是囊泡中得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三就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得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就是一种重要得神经递质,就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得信使。如果ACh得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箭毒就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得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得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得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得明就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得浓度。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得明解救。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

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得目得就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 毒得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得明对抗筒箭毒得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与药品 Powerlab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得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与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得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得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得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得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最适负荷设定为10g左右。稳定一段时间后,于给药前记录一段正常得肌肉收缩曲线; 7. 缓慢静脉注射0。001%筒箭毒碱0.1ml/100g,从仪器上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8。待肌肉收缩曲线再次稳定或完全消失后,停止刺激,同时缓慢静脉注射0。005%新斯得明0、15ml/100g,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 注射筒箭毒后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变小甚至消失,即肌肉处于肌无力状态,注射新斯得明后肌肉收缩曲线又基本恢复正常,即肌肉恢复正常收缩状态; 结果分析 从神经传来得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就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得,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得扩散。(3)接头后过程、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前膜,即不能释放乙酰胆碱,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间隙,即与突触前膜释放得乙酰胆碱结合,抑制其发挥作用,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可发挥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作用得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而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后膜,即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其竞争性增强,使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使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增强,即会出现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假设成立。 注意事项

毒理学基础实验设计.

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生化系食品082 200800602052 黄瑞锦 引言:在进行某一种受试物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前要先认识和了解其有关知识。所以,要进行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先认识和了解有关性质。 一、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化学式CCl 4 ,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是一种比水重,无色、易挥发、不易燃,易流动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53.84,相对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74℃,熔点-22.8℃,蒸气压15.27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ml就可使人死亡。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也会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物质。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二.污染来源 四氯化碳(CCl 4 )是较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作萃取剂、清洗剂、脱脂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驱虫剂等。在医学上用作麻药剂。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衣服的洗涤及去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四氯化碳可释入空气而污染环境。 近年来,美国对供水系统中CCl 4 的检测结果发现,约2000万人饮用的水源被 CCl 4污染。据估计美国有近400万人在生产中暴露于CCl 4 中。 三.毒性作用 CCl 4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吸入量的20%~35%可被人 及动物机体吸收。CCl 4 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脑中的含量接近,脂肪组织蓄积的 量为血液中的2~8倍。部分CCl 4 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作用下, 通过脱卤素和氧化作用,解离成Cl·和CCl 3 ·自由基,后者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扰乱干细胞脂质代谢,引起干细胞坏死。 CCl 4 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均可引起肝脏的严重损伤,如中心小叶坏死及脂肪变性。同时受损的还有肾脏、肺泡膜及肺血管。肾脏及肺的损伤不及肝脏,通常发生于肝脏损害之后,因全身代谢失调而发生。吸入四氯化碳蒸气时若饮酒、冷冻或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均可加重毒性作用。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 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作者:王心如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2-1 ?字数:302000 ?版次:1 ?页数:203 ?印刷时间:2006-2-1 ?开本: ?印次: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117056618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第一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在描述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为: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这两个假设也是全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前提。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在人产生毒作用的剂量和实验动物通常相近似。而以体重计算则人通常比实验动物敏感,差别可能达10倍。因此可以利用安全系数来计算人的相对安全剂量。已知人致癌物都对某种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实验动物致癌物是否都对人有致癌性,还不清楚,但此已作为动物致癌试验的基础。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物的毒性是相伺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的。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和可靠的方法。此原则是根据质反应的概念,随剂量或暴露增加,群体中效应发生率增加。毒理学试验中,一般要设3个或3个以上剂量组,以观察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受试化学物引起的毒效应及其毒性参数。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了解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毒作用。仅仅检测受试化学物在人的暴露剂量是否引起毒效应是不够的,尽管此剂量已超过人可能的暴露剂量。当引起毒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与人的暴露剂量接近时,说明该化学物不安全。当该剂量与人的暴露剂量有很大的距离(几十倍,几百倍或以上),才认为具有一定安全性,此距离越大,安全性越可靠。如果在研究中所用的一系列的剂量不能引起毒性效应,则认为所用剂量还不足够高,应增加剂量,以确定受试化学晶的毒性。但如果在试验的最高剂量组的剂量与人可能的暴露剂量有足够的安全界限,则对于安全性评价来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在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被检测到。例如,低达0.01%的癌症发生率,这意味着在100万人群中有100人发生癌症,此发生率太高,不能为公众接受。在实验动物直接检测如此低发生率将至少需要30000只动物。因此,在毒理学试验中,对相对较少的实验动物必须以较高剂量进行试验,然后根据毒理学原则外推估计低剂量的危险性。 3.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是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以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而将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这样可降低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减少实验误差。毒理学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取决于受试物处理引起毒效应强度和实验误差两个因素,处理引起的毒效应强,实验误差小,则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增加,反映受试物处理的真实效应,反之亦然。实验设计是要规定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毒效应的各种因素,保证实施质量,降低实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外源化学物从不同途径染毒实验动物所表现的毒性可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染毒部位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量也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也不同。因此,毒理学试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历史上,环境污染物及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和死亡多次发生,引起各国的重视,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多次修订了有关药品

生理学(含实验) 吉林大学考试题库答案

生理学 1:哺乳类动物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3.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缩短不应期,减弱收缩力 2: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1.糖类,蛋白质,脂肪3:视近物时使之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2.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变小 4: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4.意向性震颤 5: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4.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6: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5.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3.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8: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5.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9: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5.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 10: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2.铁、维生素B12、叶酸 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5.白蛋白 12: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1.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少1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3.阈强度 14: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4.轴突始段 15: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4.3个Na+移出膜

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16:肾脏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功能,主要靠调节下列哪项活动来实现?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水量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1.反射 18: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3.由直立转变为平卧时 19: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5.快速射血期 20: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5.时间肺活量 21:肠胃反射可4.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22: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3.肌肉运动 23: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不同 2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5.甲状腺激素 25: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5.出胞作用 1:散光眼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3.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3: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5.三磷酸腺苷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提高了通透性? 3.Na+ 、K+,尤其是对Na+ 5: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5.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 6: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5.肾髓质血流量 7:在体温调节中起调定点作用的可能是1.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9: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2.延髓呼吸神经元 10: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1.单纯扩散

生理学模拟考试(01)

一、单选题(共7980 题,每题 1 分) 1.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正确答案:E 2.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正确答案:E 3.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的作用效应是: A.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弱心房肌收缩力 B.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增强心房肌收缩力 C.减慢心率,加快房-室传导速度,减弱心房肌收缩力 D.加快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弱心房肌收缩力 E.减慢心率,加快房-室传导速度,增强心房肌收缩力正确答案:A 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3期复极化: A.因Cl- 内流而产生 B.因Ca2 +内流而产生 C.因Na+内流而产生 D.因K+内流而产生 E.因K+外流而产主 正确答案:E 5.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 A.因Cl- 内流而产生 B.因Ca2 +内流而产生 C.因Na+内流而产生 D.因K+内流而产生 E.因K+外流而产主 正确答案:C 6.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在: 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快速充盈期 D.减慢射血期 E.快速射血期 正确答案:E 7.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正确答案:B 8.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项指标较好? A.潮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正确答案:E 9.CO2分压最低的部位是: A.动脉血 B.静脉血 C.组织间液 D.毛细血管内 E.肺泡气 正确答案:E 10.肺通气/血流比值在下列哪个数值时,肺换气的效率最高? A.0.5 B.0.84 C. 1 D. 1.5 E. 2 正确答案:B 11.实验过程中,切断家兔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表现为: A.加深,变慢 B.加深,变快 C.变浅,变慢 D.变浅,变快 E.无变化 正确答案:A 12.吸气时: A.气道内外压力差缩小,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内外压力差增大,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C.气道内外压力差缩小,气道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D.气道内外压力差增大,气道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 E.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状牵引作用减弱,气道平滑肌舒张,气道阻力降低正确答案:D 13.胸廓容量在其自然位置的容量时: A.胸廓以其弹性向外扩展,肺的弹性回缩力消失 B.胸廓以其弹性向内回缩,肺的回缩力向内

生理学模拟实验

生理学模拟实验题目 姓名:余娜学号:201412201801013 14级制药1班 P.94神经肌肉实验 1.毁脑髓后的蟾蜍应有何种表现? 答: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蛙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蛙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 2.制备好的神经肌肉标本为何要放在任试液中? 答:任氏液是一种生理盐溶液,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和缓冲能力与两栖类动物的组织液相近。能够防止标本干燥,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3.如何判断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答: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或电刺激刺激)坐骨神经或用镊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 4.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肌肉收缩是否是一种反射? 答:不是,因为反射需具备完整的反射弧,而此实验中蟾蜍的脑和脊髓都被破坏,显然不具备反射中枢,不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P.97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1.实验中观察到的阈刺激是神经纤维的阈刺激,还是肌肉的阈刺激?如此测出的阈刺激的可靠程度如何?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答:神经纤维的阈刺激;肌肉收缩实验时的力学表现常受负荷、关节角度、初长度的影响,所以与人体有差别。用小鼠代替离体蟾蜍实验。 2.在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为什么肌肉收缩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因为坐骨神经干中含有数十条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也不相同。弱刺激只能使其中少量兴奋性高的神经纤维先兴奋,并引起它所支配的少量肌纤维收缩。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增多,结果肌肉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兴奋,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也都发生兴奋和收缩,从而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 3.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是如何引起的?

生理学设计性实验

不同pH值对牛蛙离体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2008231144 赖泽红生科一班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灌流液高度恒定的情况下,分别以不同pH值的溶液对牛蛙离体心脏进行灌流,经张力换能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处理系统记录心肌的活动过程,探讨不同pH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pH值;离体心脏;收缩活动 生理状态下,血液pH值保持在7.35—7.45,这是保证细胞惊醒正常代谢和机能活动的基本条件。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体内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产物,机体通过多方面的调解活动,使血液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一旦机体酸碱调节失衡,会导致体内酸中毒或碱中毒,对机体造成影响。心脏直接与血液接触,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容易受血液pH值的影响。本实验通过用不同PH值的灌流液灌流牛蛙离体心脏,观察其对心脏某些功能的影响,以揭示酸碱度与心脏收缩活动的关系,用离体牛蛙心脏,排除了在体时的神经体液干扰,故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一、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RM6240D型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pH酸度计。 2、常用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蛙心套管,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玻璃板、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污物缸,纱布,棉线,

常用手术器械。 3、药品:任氏液, HCL溶液,NaOH溶液。 4、实验动物:牛蛙2-4只(雌雄不限)。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 1、药品配制 (1)任氏液配制 母液及容量成分 NaCl、 KCl 、CaCl2 、NaH2PO4 、NaHCO3 、葡萄糖、蒸馏水,注: 表内各成分除葡萄糖以 g 为单位外,均以 ml 为单位. 任氏液的配制方法:一般先将各成分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而后按所要的容量混合。需要注意的是:CaCl2 应在其他母液混合并加入蒸馏水后,再边搅拌边加入,以防钙盐生成。另外,葡萄糖应在用前临时加入,否则不宜久置。两栖类的为PH6.5-7.0 (2)不同PH浓度的任氏液配制。 不同PH值灌流液的配制。首先,校整酸度计。先将酸度计“PH-mv”开关拨到位置。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预热30分钟。取下放蒸馏水的小烧杯,并用滤纸轻轻地吸去玻璃电极上多余水珠,在小烧杯内放入选择好的已知的PH值准确的缓冲溶液。将电极浸入。根据标准缓冲液的PH,将量程开关拧到 0~7 或 7~14 处。调节控温钮指示的温度与室温相同,调节零点,使指针在PH为7.0处。轻轻按下或稍许转动读数开关使开关卡住。调节定位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在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处。放开读数开关,重复操作,直到数

生理学含实验复习题

生理学(含实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球管平衡 2.局部兴奋 3.阈电位 4.肾糖阈: 5.红细胞比容 6.兴奋性 7.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8.脊休克: 9.脑肠肽 10.极化 11.去大脑僵直 12.骨骼肌的牵张反射 1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4.心泵功能贮备 1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6.滤过平衡 17.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18.应激反应 19.定比重吸收 20.中心静脉压 21.感受器电位 22.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 23.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24.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 25.分节运动 26.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27.通气/血流比值 28.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29.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30.耳蜗微音器电位 二、简答题 1.何谓钠泵?其活动的生理意义有哪些? 2.试述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3.何谓局部反应?局部反应有哪些特点? 4.局部兴奋的特点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变成动作电位的? 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6.当心率加快时,如何影响动脉血压? 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8.根据组织液生成原理,说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为什么可产生水肿?

9.影响动脉血压的心血管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 10.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如何通过减压反射过程使血压升高? 11.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 12.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活动有何影响? 1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作用? 14.大量出汗后尿量有何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5.低O2对呼吸有何作用?机制如何? 16.维生素D3如何调节体内的钙代谢? 17.胃液的成分及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18.食物中缺碘为何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 19.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0.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100毫升后,尿量有何变化?其产生的机制是什么?21.什么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试述其特点及其产生机制。 2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及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3.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征有哪些? 24.何谓胃肠激素?胃肠激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25.试述侏儒症和呆小症智力状况不同的生理学基础。

植物生理学2套模拟卷及答案

第一套: 一、选择题 1、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D)。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2、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向地上部分运输时,主要通过(C)。 A.筛管B.共质体C.质外体D.胞间连丝 3、以下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体,黑暗时淀粉积累,而光照时淀粉减少B.气体通过气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气孔的周长成正比C.气孔完全关闭时,用无 CO2的空气处理可使气孔张开 D.不是所有的气孔外侧都有副卫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壁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伸展蛋白具有丝氨酸羟脯氨酸高度重复的基序 B.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纤维素酶的主要底物 C.酸性环境有利于纤维素酶的水解活性 D.扩张蛋白对pH敏感,且具有高度专一性 5、C3、C4、CAM植物的碳固定的CO2受体分别是(A)。 A.RuBP PEP PEP B.RuBP RuBP PEP C.RuBP PEP RuBP D.PEP RuBP PEP 6、在光照弱、温度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和速率(B)C3植物。 A.高于B.低于C.等于D.无法比较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C4植物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很好地生长 B.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净光合产物的积累,所以北方生长的苹果比较甜 C.在高CO2浓度下,温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 D.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生长 8、光呼吸碳氧化循环在以下哪三种细胞器中完成(C)。 A.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B.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液胞 C.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D.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9、氨的同化作用中(A )植物多利用其绿色组织还原硝酸根。 A.热带B.温带C.寒带D.亚寒带 10、下列不是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是(C)。 A.土壤温度B.土壤pH C.土壤水分D.土壤通气情况 11、大部分硝酸还原酶在还原硝酸时的供氢体式(C)。 A.水B.NADPH C.NADH D.NADH 和NADPH 12、利用水泵将营养液循环利用的方法是(B)。 A.溶液培养法B.营养膜培养法C.有氧溶液培养法D.都不是13、下列属于生理酸性盐的是(AD )。 A.硫酸铵B.硫酸钠C.硝酸钾D.氯化铵 14、具有门控特性的离子跨膜运输蛋白是(A)。 A.离子通道B.离子载体C.致电离子泵D.中性离子泵 15、不属于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