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及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及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及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问题及检测标准

摘要:纺织品及附件中的重金属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且纺织品

的加工使用过程中,使用材料进行纺织品加工时,会不可避免的混入金属源如铜

铁等,从而造成有害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来源、危害、重金属的常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并对纺织品中重金属检测

方法的预处理和检测仪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帮助试验人员在实际工

作中找到合适的预处理条件和仪器,减少试验误差,达到提高检测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纺织品;重金属;来源及危害;检测方法;预处理;检测仪器

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工序比较复杂,一般都会使用助剂、染料等化学试剂,而

对于印花的纺织品还可能会使用涂料或色浆进行处理。在这些加工过程中,可能

会引入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而钮扣、拉链和饰品等纺织品所需附件也可能在生

产加工过程中引入重金属。长期穿着这类纺织制品,有害重金属就可能被人体摄入,而人体一旦摄入这些有害重金属就很难排出体外,并会在体内产生累积,最

终对人体的多种器官和生理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人们对纺织品及附件所含重金

属的关注越来越高。国内外政府或相关部门不断颁布或更新相关标准,对纺织品

及附件所含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做出明确的限定。

一、纺织品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有3种来源:(1)原材料:纤维材料本身,如棉花、麻。这部分重金属来源于天然纤维生长时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而来。(2)纺织过程:在纺织纤维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染料和助剂。(3)服装加工工程中,如纽扣、拉链等物品。服装中的重金属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重

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当重金属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数

量后,会对皮肤、肝、肾、心、脑、骨骼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毒性,尤

其对婴幼儿的影响更大。

二、纺织品中对重金属含量管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国家对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标准关于《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来对镉(Cd)、铜(Cu)、镍(Ni)、铅(Pb)、锑(Sb)、砷(As)、铬(Cr)、钴(Co)等重金属在纺织品

中的含量有一定的标准。国际生态纺织品OEKO-TEXStandard 100-2010标准,按照的纺织品的分项分类以及重金属的类别,同时对每种重金属的超标含量标准都做

出了规范性的规定。OEKO-TEXStandard100- 2010关于重金属中铅元素与镉元素的

含量做出定量的分析与含量标准,例如对于可萃取的铅,Ⅰ类产品中铅的限量为

每千克不得多于0.2毫克,Ⅱ-Ⅳ类产品均为每千克不得多于1.0毫克,可萃取出

的镉元素产品均为每千克不得多于0.1毫克。对于被消解封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纺织品中中铅元素的含量为每千克不得多于90.0毫克,镉元素的含量为每千克不

得多于40.0毫克,Ⅱ-Ⅳ类产品铅为每千克不得多于90.0毫克,镉为每千克不得

多于40.0毫克。

三、纺织品重金属检测前处理方法

1.微波消解法

微波消解法是在密闭高压的环境中对样品进行消解,通过“热效应”对样品直

接加热,使样品迅速被破坏,并与溶剂反应,在短时间内完全分解样品。使用微

波消解法,可以准确地控制消解温度,快速、完全、高效地分解样品。密封的系

统不仅可以避免易挥发重金属(如砷、汞)的损失,还可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

和外源性污染,空白值低,且消解溶剂用量少,可减少废酸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浅谈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途径及检测方法

浅谈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途径及检测方法 戴花秀 (湖南省湘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南湘阴4146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为此,国家食品检测机构务必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金属指的是一些比重大于5的金属,自然界中,大约有45种重金属元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重金属对人体都是有害的,相反,有些重金属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铜、锰等重金属元素就是如此。所有的重金属只有在人体内的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途径及其检测方法。下面内容将对这两块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污染途径 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是以粉尘的形式,这些形式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一些运输、能源、冶金等产生的,然后主要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到大气中,大气中的重金属气溶胶,由于受自身重量的影响而发生沉降现象并进入到地面土壤内层。当然,当大气中的重金属遇到降雨情况时也会随雨滴进入土壤。农作物的根系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其体内产生富集作用。当人食用这些植物时,重金属会随着进入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金属会在人的体内富集,久而久之,人体内的重金属量就会增加,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上面是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普遍途径,为了更详细的分析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笔者将从以下途径进行分析:(1)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较为特殊,使得很敬重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元素:在一些特殊地质的地区,比如说海底火山附近地区以及一些矿区,由于受特殊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周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一般地区。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地区种植以及生产的食品重金属污染情况比较普遍。 (2)由于人为原因,使得周围环境遭受污染进而造成食品的重金属污染:在一些工业地区,工厂中会排放大量“工业三废”(废液、废气、废渣),工厂由于没有采取可行的措施对这“三废”进行处理就随意排放,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对于一些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农用化学品,如化肥和农药,能够对土壤以及水体造成污染。据相关调查表明:受到污染的水体,其镉的溶度能够高达0.1~3mg/kg,这个浓度是非常可怕的,它是正常水体镉浓度的1500倍左右,对于土壤来说,受到污染的土壤其镉浓度是正常土壤的700~1000倍。如果在这些土壤或者水体中种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体内的镉浓度明显高于普通植物。人一旦长时间食用这样的植物,人的健康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3)食品原材料中本来没有重金属,但是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重金属:这类情况也是很常见的,有的食品由于加工工艺的需要,需向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以维持食品某方面的特性。如果只要含量控制严格的话,还是能够避免食品受重金属污染的。 (4)由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原因,而使食品遭受重金属的污染: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有金属包装材料、陶瓷包装材料以及纸包装材料。在金属包装材料中,铁和铝是最常用的。但是这两种包装材料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回收的时候,这些材料中的重金属杂质很难控制,容易造成食品的重金属污染。其他两种包装材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2重金属检测方法概述 2.1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试纸法的原理是将一些具有染色特性的生物试剂浸渍在试纸上,在一定条件下,重金属能够和试纸上的染料结合并呈现一定的颜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快速简便的测出重金属的含量。 (2)试剂比色检测法: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一些重金属能够与特定的显色剂反应并形成具有一定颜色的基团,重金属含量越高,有色基团的颜色就越深,然后运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从而测出重金属的含量 (3)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够运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并且检测限极低,能够检测一些重金属浓度极低的样品。虽然这种方法还没有普遍的运用到重金属含量检测中去,但是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几年内,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必定会广泛地运用在我国的重金属检测中。 (4)电极检测法:离子选择电极能够有效的测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及浓度,这种电极的构成是通过在一极上使用一些难溶性的盐类如Ag2S,在另外一极使用一些金属硫化物如CdS、CuS、PbS,然后在高压的作用下,将这些物质压制成厚度在1~2mm的薄片,经过抛光处理后,这种电极能够根据能斯特方程,电极上的离子电势与溶液中该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2.2定量检测技术概述 在食品重金属检测机构中,只有通过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的检测,我们才能知道该种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如果超标的话,我们也能知道超标的量是多少,这对我们控制食品的重金属污染十非常重要的,它对控制食品安全事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正为如此,重金属定量检测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内容就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定量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原理较为简单,重金属能同一些有机显色剂发生络合反应,然后生成具有特定颜色的基团,溶液颜色的深浅程度和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关系。最后在特定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检测。这种方法有着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检测的灵敏度不会太高。 (2)原子荧光法:重金属元素在特定频率的蒸汽辐射照射下,自身会受到激发而产生荧光。而原子荧光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通过检测发射出来荧光的强度,从而间接的推算出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高,甚至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并且测量的现象范围很广,受外界的干扰也小,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浓度。 (3)X射线荧光光谱法: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中的元素能够对X射线进行吸收,吸收的多少随样品中成分的多少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同时对样品含量进行定性及定量的测定。这种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简单,可分析的元素范围很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重金属检测方法。 (4)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是目前运用的最多的重金属检测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具有检测限极低,操作较为简便,测量速度快,灵敏性以及重复性好。此外,如需测量不同种金属元素,只需要变换元素灯即可。原子吸收光谱法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火焰或石墨炉将元素原子化,原子化后的金属离子能够对特定元素灯发出的特征光谱进行吸收,根据特征光谱减弱的程度,间接的测出金属离子的浓度。但是这种仪器的价格较贵,另外,原子吸收光谱法只对Zn、Pb、Cu、Cd、Ca等元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其它一些元素的灵敏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使用。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法能够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测定,并且这种方法的分析速度极快,能够测量的线性范围很宽,具有比原子吸收光谱法更高的灵敏度。由于这种方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在这诸多食品安全事故中,由于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占据了很大比例。虽然铜、锰等重金属是人体生活活动所必须的,但是一旦这些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体器官造成重大伤害。本文在分析食品重金属污染途径的基础上,详细的介绍了检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带来帮助。 关键词:食品;重金属;污染;途径;检测方法 (下转19页)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与分析讲解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与分析 摘要:铅是对人体危害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本文主要从食品方面论述铅的污染现状,重点分析食品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铅的毒性、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几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便增加人们对铅污染的认识,加强铅污染的防治,保障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关键词:铅污染;食品;污染来源;危害;防治。 The Analysis of Pb Pollution in Food Abstract:Heavy metal lead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factor harmful to human bod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aspects of food lead pollution situation. The points are as following: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source of lead pollution in food, the toxicity of lead, the standard of set limit of lead in food and detection method, th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harm of human body. In the end, it put forward relevant prevention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lead pollu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ead pollution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health . Keywords:Pb pollution, food, the original of pollution, detecting techniques, har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前言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其中铅污染事件也颇为严重。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铅是对人体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中的铅经食物链或者其他途径进入人体,食物链是人体铅的直接来源。铅对人体许多器官会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肺、肾脏等。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智力下降(尤其是对儿童学习方面引起明显问题)、肾损伤、不育、流产以及高血压,还可引起铅脑病、腹绞痛、多发性神经炎、溶血性贫血等[1]。儿童是铅污染的最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体内铅含量过高,直接影响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这种影响是全身性的,具有不可逆性。目前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整体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仍然较高,这与其居住环境和食物铅超标等因素密切相关[2]。 重金属铅引起的食品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目前食品中铅污染研究的现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铅的毒性、食品中铅的限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以及对

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及其检测标准

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及其检测标准 令狐采学 Residues of Heavy Metals in Textiles and the Detection Standar ds 文/ 卫敏 摘要:从5个方面对纺织品中的重金属残留及其检测进行论述:纺织品中可能残留的重金属类别及危害性、来源、限定、国内外检验标准的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总量检测标准的建立健全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纺织品;重金属;残留;标准 Abstract: The residues an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extiles were outlined from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ing, the categories of possible residual harmful heavy metals, hazards, sources, the limitations set, as well as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etection s 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Chinese standard for dete ction of total metals in textiles was expected to be established a nd improved. Keywords: textiles; heavy metals; residue; standard 我国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18885—增加了“金属附件禁止使用铅和铅合金”的限制[1],版OEKOTEX? Stan dard 100[2]新增了对总铅和总镉含量的限定,以及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3]对儿童产品中总铅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随着以上规定的出台,纺织品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

控制与检测 Testing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层出不穷的以法律法规、标准和符合性(合格性)评定程序面貌出现的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绿色壁垒”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近年来TBT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有3个主要原因 :一是“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开发对生态和环境以及消费者安全无害的 “绿色产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市场导向;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三是随着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逐渐弱化,“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保护手段。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绿色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另一类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 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绿色纺织品及其消费将主导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潮流。企业若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忌盲目扩大出口数量,而应积极提高产品质量, 研究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的影响, 特别是进行国际通用的一系列认证。 (1)在产品质量方面进行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 ; (2)在生产环境方面,清洁生产,注意废弃物的排放和回收利用,企业要进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在产品方面, 考虑到国际绿色壁垒, 应进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 获得生态纺织品的证明性标签, 引起市场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购买力; (4)对于出口企业, 产品出口时, 要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获得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才有可能顺利到达对方口岸。 伴随“绿色壁垒”在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领域的逐渐盛行,有关生态纺织品的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进行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成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打破“绿色壁垒”、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其实,就目前而言,生态纺织品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 ● 原料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 ●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 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 ● 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进行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将有助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企业跨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开展生态纺织品服装的国际检测认定,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专家预言,生态型(或称环保型、安全型)的产品将主宰未来的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市场。因此,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态安全检测认定已成为国际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 在国际上,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标准,目前有两种观点: (1)以欧洲“Eco - Label”为代表的全生态概念。依据该标准,生态纺织品所用纤维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应未受污染,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纺织品所用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资源开发;生态纺织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消化;生态纺织品应当对人体无害,甚至具有某些保健功能,即所谓的广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由于这一标准相当严格,目前完整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进行开发探索的追求。 (2)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13个国家的13个 生态纺织品的检测认定 作者简介:王建平,男,46岁,教授,上海,201206天祥检验集团 王建平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 林 源 纺织导报 2002 No.5 192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一可萃取的重金属Extrahierbare Schwermetalle extractable heavy-metals 名称英文名简写B类要求锑Antimonantimony Sb 30PPM 砷Arsen arsenic As 10PPM 铅严禁使用铅及其合金 Blei lead Pb 10PPM 镉Cadmium cadmium Cd 01PPM 铬Chrom chromium Cr 20PPM 铬六价Chrom chromium Cr VI 检测限值05 ppm 钴Cobalt cobalt Co 40ppm 铜Kupfer copper Cu 500ppm 镍Nickel nickel Ni 40ppm 汞Quecksilber mercury Hg 002ppm 二杀虫剂Pestizide pesticides 名称英文名简写 B类要求杀虫剂 Pestizide pesticides 10ppm 具体物质列表 Name CAS-Nr 245-T 93-76-5 24-D 94-75-7 Azinophosmethyl 86-50-0 Azinophosethyl 2642-71-9 Aldrin 309-00-2 Bromophos-ethyl 4824-78-6 Captafol 2425-06-1 Carbaryl 63-25-2 Chlordane 57-74-9 Chlordimeform 1970-95-9 Chlorfenvinphos 470-90-6 Coumaphos 56-72-4 Cyfluthrin 68359-37-5 Cyhalothrin 91465-08-6 Cypermethrin 52315-07-8 DEF 78-48-8 Deltamethrin 52918-63-5 24DDD 53-19-0 e44-DDD 72-54-8 24-DDE 3424-82-6 44-DDE 72-55-8 24-DDT 789-02-6 44-DDT 50-29-3 Diazinon 333-41-5

国外纺织品检测标准机构简介

美国纺织品检测标准机构简介 201013020308田万学 摘要:重国是纺织品的出口大国,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出口量每年都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对美国,中国制造的标签还没有去掉。但是没有由于贸易壁垒阻碍中国纺织品进入美国的就是因为中国的纺织品标准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差距。 关键词:美国;出口;纺织品检测;标准 引言 在中国实行的纺织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现在基本上都遵守的是国家标准。这个标准是有国家标准局独家发布的,在中国并没有比较权威的第三方独立的检测结构和组织,来制定这些标准,但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这样的组织却很多美国纺织品的品质测试标准主要有:AATCC标准(美国纺织染色家与化学家协会),ASTM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CPSC(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FTC强直性标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美国与欧盟不一样,它没有纺织品的生态标签和环境标签,但中国的纺织品要想进入美国,必须要接受这个几个组织的监测,并且符合它们的标准,才能进入美国的领土。 几大标准机构 AATCC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简称AATCC)是面向纺织品设计、加工、材料和测试行业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专业协会。其成员为纺织品生产厂、染料和化学品生产

厂、纤维生产厂、机械制造厂、实验室、消费者合格零售组织、州和联邦政府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雇员。

L owell纺织学院的Louis olney 博士于1921年创立了ATCC。自其诞生起,该协会就致力于实现3个目标:教育、研究和交流。 AATCC的职责是采用标准化办法普及纺织品染料和化学物质的深层知识,AATCC标准得到了行业内的一致认可,其适用范围为: 1. 纺织产品化学性能 2. 纺织品研究测试方法 AATCC有3个专门小组,其名称和使命分别为: <1>化学应用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有关化学品(前处理助剂、染料、整理剂、聚合物等)在材料上应用的知识基础,重点放在对技术、设备、系统和所使用工艺的研究及对经过处理的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2>由概念到消费者(Concept 2 Consumer,C2C)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AATCC 在零售、营销和设计领域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会员人数和参加AATCC和C2C活动的人数。2005年,AATCC收购了美国纺织品计算机设计应用协会(CITDA)的部分资产,使CITDA的活动成为C2C的一部分; <3>材料专门小组:增强和扩大开发与纤维/纤维产品行业相关创新材料的知识基础。通常是通过对现有结构的改进及/或创造物质新成分进行开发。新材料可以是化学品(前处理助剂、染料、整理剂、聚合物等),也可以是物理结构材料(纤维、织物、地毯、非织造布等),重点放在用来创造这些材料的科学和工程设计上,以及使它们实现商业化生成的相关技术、设备、系统和工艺,包括对它们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AATCC在制订国际性纺织行业测试方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ISO标准中关于色牢度和物理性能的测试大部分与AATCC有关。自1920年代起,AATCC 代表ANSI一直与英国BSI一起作为管理有关染色纺织品和染料的ISO TC 38/SC1测试方法的联合秘书处,并作为ISOTC 38/SC2——清洗、整理和防水测试方法的秘书处。目前,共有来自65个国家的成员持续在全球推广AATCC的测试方法,大多数美国公司也使用该协会的测试方法。

关于药材食品类中重金属污染与泡药酒的思考

关于药材食品类中重金属污染与泡药酒的思考前些天,遇到一个中年人在一家个体药材店购玛卡,药制成粉,300克,(单价每市斤2、300元),问看上去不少,要吃一个月了吧?他说哪里,一周。吃惊地问,一周呀,怎么能吃得下去呀,味道那么不好吃。他说什么叫恨病吃药,这就是!肉好吃呀,但不能吃!是呀,肉口感好,但不能多吃。 没过多久,又有一老人,也在那家药店购丹参、三七等几味药粉,和凑上去攀谈起来,问吃这些药感觉怎样?71岁了,高血压多年,医生开的丹参片就是这些成分,一边吃西药再吃这些药,血压控制还不错。谈了许多,这就是学习,与不同的人学习,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 现在很多人都吃药粉,传家法宝:认为这样吃不科学。为何呢?现在污染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人工栽培的药材难免施用农药,农残进入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我家的药中,有些药除非不能不用时,尽量不用人工栽培的中药,基本选用自然的药材,这样可尽量避免农药残留的危害,如我家的药中不使用人工栽培的三七,因为有机农药很容易进入泡酒中对人造成伤害。与三七种植户聊过,说生病的人尽管知

道种植三七过程中的用过农药可能不少,但相比糖尿病、高血压、心梗塞来说吃点农药已经不算什么了,特别是江浙一带的,三七很受欢迎。但是因药天长日久服用,农药因素还是得适当考虑。还有一个问题是,化工污染越来越严重。砷铅汞镉等重金属有害元素的污染因素对长期大量吃药的人来说又有一种潜在的危害,引起癌症的隐患。治成中药粉吃下,重金属在人体的富集显然很危险。对于煮水只喝药汤不呼药渣相对好些。但因药容易生霉,保质相对难度大。 中国从古到今,民间就盛行泡药酒。家父认为这种方式非常科学。选用药酒因素较多,其中用酒泡药时,酒从药材中提取药材中的起作用的、功效强的有机生物碱部份,而药渣部份则丢弃,这样相对直接食用药粉可以大幅降低吃进重金属的量,再就是酒是天然的防腐剂,不会受霉菌的影响,保质期达10年以上;还有一个因素是,酒本身就是很好的舒筋活血的好药,当然喝多了与其它食物一样对身体不利,就像肉、蛋一样,吃多了引起糖尿病等对人造成伤害。但吃得合适能让人健康不去医院;还有一个因素是选则力头大的药材,如黄芪、丹参等二十多味药泡酒,喝一两口,数量虽少,以达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所以感觉泡酒相对是有优势的,有的人觉得很难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textiles GB/T 1888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分类、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皮革制品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eqv ISO/FDIS 14184.1)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eqv ISO 105/X12) 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eqv ISO 105/E04) 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eqv ISO 105/E01) 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idt ISO 3071) GB/T 17592.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7592.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7592.3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 GB/T 17593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412纺织品有机氯杀虫剂残留量的测定 GB/T 18414.1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8414.2纺织品五氯苯酚残留量的测定第二部分气相色法 GB/T 1888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SN 0704出口皮革手套中铬(Ⅵ)含量的检验方法分光光度法 Oeko-Tex200 检测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态纺织品ecological textiles 采用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和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品。 4 产品分类 按照产品(包括生产过程各阶段的中间产品)的最终用途,分为四类。 4.1 婴幼儿用品:供年龄在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使用的产品。 4.2 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其大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衬衫、内衣、毛巾、床单等)。 4.3 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在穿着或使用时,不直接接触皮肤或其小部分面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如外衣等)。 4.4 装饰材料:用于装饰的产品(如桌布、墙布、窗帘、地毯等)。

纺织品和服装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纺织品和服装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二是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 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 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 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些染料均为分散染料。德国的《食品与消费品法》中对被证明有过敏反应的6种分散染料使用进行了限制。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聚酯及其混纺产品的印染,有时也用于其他合成纤维如醋酯、聚酰胺的印染。 3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认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种,Oeko-tex对这9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种,分散染料3种,碱性染料2种,酸性染料1种。 4游离甲醛 甲醛是一种易挥发性化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防皱和防缩整理剂的合成试剂,生产上还用于固色剂、防水剂、柔软剂、粘合剂等中,涉及面非常广。甲醛还是一种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人体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会对人的眼晴、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过量的甲醛会使粘膜和呼吸道严重发炎,也可导致皮炎。近期的研究还表明在蛋白质生物细胞中,已发现与甲醛反应的N-羟甲基化合物的代谢物呈现突变性,怀疑具有致癌性。 日本等国的服装环保标准都对甲醛做出了明确限制。日本规定:进口幼儿服装(I类产品)不得含有甲醛,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II类产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我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401-2003)中也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 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 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内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 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内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5 使用范围 5.1 通过本测试方法取得的结果,不要等同于室外环境下测得的结果,除非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出对某一材料来说有数学上的互换关系。室外环境随着季节、地理地势而变化,因此,室外暴晒的结果也相应的不同。并非所有的材料在同样环境下受到的影响都一样。本试验方法中用于测定耐候性的设备是经过认可的,因为它们已经广泛应用在商业性的织物材料测试上。决定使用那种型号的机器由买卖双方的协议约定,取决于他们以往的经验。不同的生产商提供的耐侯性设备,在光谱分布、喷水装置、空气和湿度传感器位置、测试室尺寸上或许会有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导致不同的试验结果(见1 6.1---16.8)。因此,生产商不同,其提供的测试室也不同,氙弧灯也不同,

生态纺织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技术 及其在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工业产品检测中心纺织室
丁友超

汇报内容
1 2 3 4 5
概述
常规萃取方法
现代萃取方法
净化方法
衍生化处理

样品前处理内容
一般液体样品的处理: (1)液体的转移 (2) 液体的稀释 (3)液体的混合 (4)标准物的添加 浓缩: (1) 旋转蒸发仪 (2) 氮吹仪 (3)真空浓缩仪 (4)离心真空浓缩仪 分离提取等其他处理 (1)液-液萃取 (2)蒸馏 (3)液-固萃取 (4)固相萃取 (5)超声提取 (6)微波法 (7)超临界流体萃取 (8)膜透析法 (9)生物样品水解、蛋白沉淀 )生物样品水解 蛋白沉淀 (10)离心/过滤 (11)消解

化学残留物分析步骤
结果表达 样品采集
数据处理 样品前处理 仪 仪器分析

为什么要样品前处理?
z 浓度太低- 被测物浓度低于定量限 z 样品太“脏”- 基质组分的存在影响样品检测 太“危险” 危险 - 污染物可能成为 污染物可能成为“色谱柱杀手” 色谱柱杀手 z 太

样品前处理概念
? 样品前处理(Sample Pretreatment),包括样品采集和分 析样制备。分析样制备是指对样品中待测组分进行提取、净 化、浓缩的过程。 ? 目的:使样品(sample)变为使用与所选分析方法的分析 物(analytes);并消除基质的干扰、保护仪器、提高方法 的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和灵敏度。 ? 纺织品的前处理,除了取样外,主要是指提取和净化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