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教育核心。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现目前学生历史基础薄弱,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厚。教师借助多媒体这个平台,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还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体会红军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方法:(1)、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图片资料的展示,讲解、设疑、激趣、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法采用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观看、探究、合作、动手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养成喜好学习历史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宜并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体会“长征精神”,传承发扬“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遵义会议。

(二)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拓展。

教学过程:

全班参与做一个对喜不喜欢历史的一个调查,从调查结果中给学生讲讲历史的重要性、历史对生活学习的帮助作用。从侧面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用毛泽东的《长征》一诗展现红军长征的艰难导入本课内容,从诗中体会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可红军为什么要远离根据地,艰难跋涉,进行长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图片信息(五次反围剿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表)并思考以下问题:

1.敌我兵力对比有什么共同点?结果有什么不同?

2.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在哪里?

3.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对根据地和中央红军造成了怎样的严重

后果?

全班讨论并让部分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加以点拨完善后强调指出,由于李德、博古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错误的指挥红军战斗,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思考: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出发地在哪里?敌人有什么举动?结果如何?

在老师的引导下看图请同学回答。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只剩下3万多人。博古等人本要去湘西与第二、第六军团会和,敌人在去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想一举消灭红军。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得到大部分同志的支持,遂占领遵义。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并回答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看图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明白遵义会议主要讨论的是红军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了解遵义会议的成就、历史意义。成就:(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3)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1)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看图了解并记忆长征的路线图。

1934年10月革命根据地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年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在会宁、静宁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以图片的方式展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险、困难。使学生牢记历史,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学生之间讨论并回答长征胜利的原因。老师点播并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以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毛泽东是这样评价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李尔伯是这样评价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学生讨论并回答:你认为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老师点播完善长征胜利的意义:①锻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③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学习先烈的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

老师点播归纳:这些品质和精神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神。

请同学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红军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考验,给我们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式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我们应该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在学习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一往无前的努力拼搏。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遵义会议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了解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再次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一遍长征路。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长征的原因: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

二、长征的经过:

遵义会议(1935.1.15—17)

主要成就: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历史意义:

(1)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胜利:

胜利原因: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以毛泽东等为领导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胜利意义:

①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③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四、长征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

拼搏的精神。

作业布置:

随堂练习题做完。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_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 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 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 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十送红军》 提问:这首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红军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 由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出示材料: 材料一: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 材料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顾国难,却积极围剿红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 2.第五次反“围剿”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失败原因有: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战略战术;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出示“相关史事” 教师总结: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掌握长征开始的原因、时间、出发地点、人数 3.结合地图掌握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 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 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 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 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 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 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活动宗旨】: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班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主题 教育活动,就是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要教育和引导他们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准备】 (1)搜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历程。 (2)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活动过程】

红军长征优秀教案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长征》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红军长征》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此召开了。 (2)发展过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4年党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内部分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过渡: 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4)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的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业布置】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3.长征红军什么时候跳出敌人包围? 4.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三年级“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方案

三年级“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方 案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主题队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永远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报国之志,树立从小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的远大理想。 活动准备:诗朗诵、课本剧、大合唱等 活动过程: 1.全体起立,整队报告人数,出旗,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中队长:同学们,大家好!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下面,有请主持人甲、乙上场,大家欢迎。 3.甲: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吧!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你一定没见过雪 山的雄奇、水草地的迷离,今天就让我们开开眼界,体验一下红军当年人定胜天的豪情!下面先让我们听听《长征组歌》中关于雪山草地的描述,为我们即将开始的旅途热身!(边朗诵边出示图片) 4.乙:听了诗朗诵,雪山、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愿意说说你的感受。(自由发言)

5.甲:看来,当时红军在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的确很艰 难,但在如此的环境中,却涌现出了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 请欣赏课本剧《一袋干粮》 6.乙:刚才我们认识了舍己为人的13岁小兰的感人事迹。接下来让我们再认识一位英雄,请听故事《小鬼,快跑》 7.甲:故事中的英雄真勇敢啊!当时雪山一片白茫茫,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只能依靠辣椒来取暖,你们想知道辣椒水是什么滋味吗?请尝一尝。(品尝) 尝到了辣椒水的滋味,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8.乙:辣椒水确实难喝,但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不怕困难这种崇高的民族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9.甲:翻越了夹金山,又迎来了大自然的考验一一过草 地,草地上危机重重,无数的红军在此时光荣牺牲,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那么你最佩服的抗日英雄是谁呢?学生简单介绍心目中最佩服的抗日英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 猜谜语的游戏。(游戏) 虽然这些谜语已难以查考,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 中,以苦为乐、以苦为甜的精神使我们为之赞叹。 10.乙:红军英雄是我们心目中最伟大、最可爱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中国才能取得胜利。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关于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文 黄桂英 一、课前交流,引入新课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我读过《艰苦岁月》,写的就是长征中的故事。 生:我学过《飞夺泸定桥》,写的是长征中红军与敌人抢时间,夺取泸定桥的事。 生:还有《倔强的小红军》,那位机灵的小红军,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自己活活饿死了。 师:同学们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长征是非常艰苦的……(配乐简介长征) 二、初读全诗,交流感受 师: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本文就是毛主席在胜利会师后写成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谈谈阅读的体会与收获。 生:我发现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行有7个字,也就是七言八句,这就是题目所说的“七律”吗? 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我还知道了这八句中,每两个句子作为一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生:我觉得这首诗好读难解。 师:同学们这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善于表达、敢于说话的学习精神令我感动。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除此以外,七律诗中间四句还两两对应。让我们再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这首诗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吧。 (学生自由朗读,节奏与韵律比前次有所提升) 师:(课件出示课文,划分停顿)听录音朗读,体会诗的韵律与节奏。 (学生齐读,感受诗的韵律与节奏) 三、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师:这首诗气势磅礴,气魄雄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只有学懂了才能渎得更好,有什么方法学好这首诗呢?同学们发表一下看法。 生:可以按学习诗词的方法,“字词一句子一全诗”,理解诗意。 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生:可以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了解诗意。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弘扬长征精神,做新时代少年》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五年级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建党95周年。10月21日下午第七节课,我班进行了以“弘扬长征精神,走新的长征路”为主题的班队会。此次班会既增强了同学们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责任感。同学们在感动中学习,在学习中重温那些经典。 我们把已经学习到的长征精神、长征故事、课本剧等在这一节课充分的呈现:展现出了长征路途的艰险、战士英勇无畏的雄浑悲壮。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以长征为题材排演了或是小品或是歌唱的节目在主题班会上表演。可能每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表演得特别好,但是每一位同学都投入了自己的一份感情后,所有的节目就显出了一种长征的气势。 通过这次班会课,我们每个人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高度。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漫漫长征途中艰难险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感受到了穷山峻岭间乐观主义精神,感受到了长征战士心中的大无畏精神。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学习上,我们并没有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总是得过且过。纪律上,我们也没有那种时刻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刻挂在心间的意识。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将会拿出这种精神,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缺点。相信继承了长征精神的我们这一辈一定能够做到。 伟大的长征虽然离我们渐渐遥远,但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历史,我

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重温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历经千难万险,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过去的艰辛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却如同一座丰碑,永驻我们心间,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不朽动力,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红军长征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培养学生展示自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突破方法:1、对于遵义会议,指导学生从会议的背景引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加强记忆,掌握会议的内容、意义,教师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2、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参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要求学生记住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来掌握又一重点。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突破方法:对分析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从在遵义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议和通过比较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来认识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20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日主题班会最新范文

2020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日主题班会最新范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日主题班会范文一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由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塑造乐观、耐劳、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红军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 【班会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 (生答:《长征》) 对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了解长征前因后果 长征,上一个世纪不灭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因为太多感人的东西在里面,又因为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伟大,下面,让我们随着影片一起了解《长征》。 (播放《长征片断》) 二、《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 70年前的今天,工农红军刚刚历尽万般艰难,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70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这段光辉的历程,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入《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 (多媒体显示题目,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颂读《长征颂》,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雪山巍巍,草地茫茫,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是,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却将永放光芒。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长征颂》中感受英雄以及英雄的精神。 (师生齐颂《长征颂》) 四、讨论长征精神 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中央红军在720信日日夜夜中,历经两万五千里,进行了300余次战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万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生答:是精神,是信念。)下面先让我们来听一听老红军战士们回忆当年的岁月,然后一起回首往事,探讨一下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请大家讨论、发言。 (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内涵) (从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精神:惜时、拼搏、进取、乐观、坚韧、团结、自信……) 长征是文化,它已经融入到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之中;长征是精神,它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那么,长征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长征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 (请三名学生代表发言。) 长征精神是伟大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世代世代地传承下去,无愧于伟大的长征,无愧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这条英雄的路,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地走下去。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像每天的朝阳一般灿烂辉煌。 历史不能忘记,精神财富更不能丢掉,这是一个伟大民族所以伟大的原因。最后,让我们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开始我们新时代的新长征历程……三活动结束 四、总结: 师:通过教育,大家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日主题班会范文二 活动主题:“爬雪山过草地”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一:《《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七律长征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方法感悟朗读法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红军长征主题班会方案

“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班会方案 冶金小学四年五班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由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塑造乐观、耐劳、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红军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 班会准备: 国庆长假期间,布置任务,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诗词、诗歌等,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班会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 (生答:《长征》) 对了,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了解长征前因后果。 长征,上一个世纪不灭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因为太多感人的东西在里面,又因为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伟大,下面,让我们从有关长征的故事中来了解《长征》。 三、《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 80年前的今天,工农红军历尽万般艰难,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80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这段光辉的历程,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入《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 (小黑板显示题目,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颂读《长征颂》,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雪山巍巍,草地茫茫,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是,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却将永放光芒。 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长征颂》中感受英雄以及英雄的精神。 (师生齐颂《长征颂》) 五、讨论长征精神 1.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中央红军在720多个日日夜夜中,历经两万五千里,进行了300多次战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万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是精神,是信念。)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位老红军战士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故事。 听了故事后,你了解了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呢?(教师引导学生说说) 2.朗诵毛主席诗词。 从长征期间毛主席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精神:惜时、拼搏、进取、乐观、坚韧、团结、自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质课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2、多媒体操作平台。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词语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理解词语导入 同学们,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心潮澎湃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齐读课题 出示词语:五岭乌蒙岷山这组词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中哪座山是逶迤的样子?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这组词语都是写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诗中哪座山是磅礴的样子?老师简介乌蒙山。长征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思考:哪句概括了全诗?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只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幅画面对红军长征中的所有困难进行了艺术概括,你能说出是哪五幅画面吗?(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五幅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这首诗表现的是红军藐视困难、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以苦为乐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一个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 二、精读理解,品味赏析。 1、指导学习第一联: (1)指名读。 (2)强调“不怕”突出红军战士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

统编版新版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会写“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诗歌注释,理解诗意。 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年十月一日,我们都会庆贺祖国母亲的生日,那雄壮的三军仪仗、庞大的群众游行、绚丽的烟火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让我们热血沸腾。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其中就有一次伟大的壮举——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伟大的历史。 二、简介长征,了解背景。 1.关于长征,你知道多少?(出示资料袋)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过渡语:回顾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七律?长征》这首诗。(板书) 3.释诗题:七律是什么意思? (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是一种体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101班主题班会教案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101班开展了有关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活动】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并与同学分享。 1、给足时间。 2、教师帮助学生分类。 3、组织学生交流,了解长征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出示词语: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体会 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1、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与小组同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3、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以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 2、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 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有三部分内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和“红军胜利会师”,这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展现了红军从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需要授课的内容较多,但是教材过程又过于简单,所以,在课上有必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 四、教学重点: 1、遵义会议; 2、长征经过和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 1、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感悟长征精神。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使用图,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4、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强渡大渡河》等课文,选择运用相关音像资料配合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雕塑作品《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是坐落在甘肃会宁的长征纪念雕塑,雕塑的名称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矗立着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纪念碑。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瞻仰革命的丰碑,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同时依次出示图片,了解长征经过,体会长征精神) (二)新课探究 第一篇章:长征的原因(探索长征之源) 出示三则材料:通过材料一起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

长征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精选.]

长征的记忆 ——三年级主题班会 一、班会题目:长征的记忆 二、班会时间:2018年9月17日周一 三、班会地点:三年一班教室 四、班会目的: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了解和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回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发扬红军长征精神,用红军的长征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少年儿童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 五、班会主持人:刘明爽 六、班会准备:电教车、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图表、文字资料,音、视频资料等。 七、班会过程: (播放片头画面) 主持人:鲁阳小学三年级年一班主题班会“长征的记忆”现在开始。(鼓掌)对于“长征”这个词,同学们可能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那么对于“长征”大家又知道多少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争先发言) 那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就一起开始一次“长征之旅”,一起来回忆那段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播放火车图片并放“火车声”) 列车长: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本次T1266号列车的列车长,我将陪大家一起开始今天的长征之旅。几分钟后,我们简要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瑞金。(火车声)旅客同志们请向窗外看,这便是红军长征时出发的纪

念碑。从瑞金的于都渡口开始,当年的红军开始了一段漫漫的长征之路。(播放图片进行讲解) 有学生提问:为什么红军要长征呢?(列车长回答) 列车长: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想考考大家,你们谁知道描写长征的诗歌? 学生回答:七律长征。那么我们下一站就去“金沙江”,“大渡河”。 列车服务员1:(火车声)各位旅客们,大家好,欢迎乘坐本次T1266号列车,我是本次列车的服务员1011号。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金沙江,大渡河。(洁和图片介绍背景资料)现在大家听到的歌曲就是“七律·长征”,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泸定桥”,大家所熟悉的《飞夺泸定桥》讲的就是红军争夺泸定桥的故事。下面大家看到的电影片断就是“飞夺泸定桥”的片段。(播放影片片段)。 列车长:(火车声)各位旅客,再过几分钟大家就会看到一座大山——加金山。列车服务员2: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本列车的服务员0012号,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现在看到的雪山——加金山(播放雪山图片,介绍背景)在红军翻雪山的时候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讲故事) 列车长:(火车声)各位旅客本次T1266号火车即将到达松潘草地。这片草地可以说风景如画,像照相留念的同志准备好照相机。 列车服务员3:大家好,欢迎乘坐本次T1266号火车,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松潘草地,这里天是蔚蓝的,草是碧绿的,可是又有谁想到在这片美丽的地方牺牲了我们不少红军战士?据老红军战士回忆当年发生过这样一些故事:(介绍过草地的故事) ☆学生问:那么我们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特别在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后人数上有何变化呢?

主题班会: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故事 《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努力获得的成功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鱼汤的故事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陌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建议 为了突破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也可采用“以诵读、研讨为主”,配合点拨、想象为辅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品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