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制片技术

病理制片技术
病理制片技术

病理制片技术

一、方法

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试剂配制

苏木精和伊红染液:配制方法很多,现介绍一种既省染料又比较耐用,而且染色效果较稳定的配制方法

Gili苏木精配方:

甲液:苏木精……………………………………2g

碘酸钠……………………………………0.2g

乙二醇……………………………………250ml

乙液:硫酸铝铵…………………………………17.6g

蒸馏水…………………………………730ml

将甲、乙液混合后加冰乙酸20ml,即可使用。1%酸性伊红染液:称取伊红20g,加入蒸馏水500ml,溶解后加HCL110ml,用蒸馏水反复洗3次,过滤,渣烤干,溶于95%酒精1000ml备用。可长期保存,用时取备用液和95%酒精等量混合。

三、操作步骤

1、固定

手术活检下的组织应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为10%甲醛。配方如下:40%甲醛…………………………………1份

自来水……………………………………9份

2、脱水

将固定好的组织,根据检验要求,切成适宜制作切片的小组织块,经流水冲洗后放入各级酒精脱水,一般从70%酒精开始→80%酒精→95%Ⅰ酒精→95%酒精Ⅱ→100%Ⅰ酒精→100%Ⅱ酒精。时间各为1-3小时。

3、透明

组织经脱水后,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各30~60分钟透明。

4、浸蜡

组织从二甲苯中出来后,入石蜡2次或3次,以熔点较低的作为石蜡Ⅰ,然后再换熔点较高的。整个浸蜡过程约3-4小时。

5、包埋

将已熔化的石蜡倾入金属的组织包埋框内,随机将浸蜡组织块用加温的镊子送置于包埋框内,将切面朝下,放平放正。等石蜡凝固,用刀片把已经包好组织的石蜡块的周边修切完整。组织外围的石蜡不宜留的过多。

6、切片

将包埋好的石蜡组织块的底部加热固定在金属的或木制的支持器上,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内稍冻片刻,增强硬度。再将组织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进行修整,真正组织全部暴露在切面时,即可进行切片。切片时应根据需要调整切片的厚度。

7、贴附

将切下的切片先放入50%左右的酒精中,再用玻片将其捞入45℃左右的温水中,使切片伸展于水面上,如仍有细小的皱褶,可用镊子细心地将皱褶拨开。选择切面最完整、最薄的、没有皱褶的、没有破碎的部分贴附于载玻片略微偏右的中间。切面贴附后需在60℃左右的温箱内放置30分钟以上或放于温度较高一些的烘片器中10分钟左右。

8、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

①料脱蜡:将切片入

二甲苯Ⅰ…………………………………1~2分钟

二甲苯Ⅱ…………………………………1~2分钟

无水酒精…………………………………1分钟

95%酒精…………………………………1分钟

70%酒精…………………………………1分钟

自来水洗…………………………………片刻

蒸馏水洗…………………………………片刻

②染色:

苏木精染液浸染…………………………2~15分钟

自来水洗…………………………………片刻

1%盐酸分化………………………………3~5分钟

自来水洗…………………………………片刻

碳酸锂饱和水溶液………………………1分钟

自来水洗…………………………………10分钟至数小时

1%酸性伊红染液浸染……………………1~3分钟

③脱水、透明、封固:

70%酒精…………………………………1分钟

95%酒精Ⅰ………………………………1~2分钟

95%酒精Ⅱ………………………………1~2分钟

无水酒精Ⅰ………………………………1~2分钟

无水酒精Ⅱ………………………………1~2分钟

电吹风吹干切片…………………………1~2分钟

中性树胶封片

粘帖标签

④结果:胞核呈蓝色,胞浆淡红色,结缔组织鲜红色,肌纤维深红色,红细胞橙

红色。

三、注意事项

1、组织必须及时固定,固定液一般不应少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倍。

2、组织脱水、透明过程既要充分,又要防止过度,即脱水剂的纯度一定要保证不能

含水分,这样组织中的水分才能脱干净。同时又要防止组织在脱水剂、透明剂中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组织过度硬化收缩。脱水透明不够或过度,都将造成切片困难。

3、浸蜡时间的长短和浸蜡温度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4、组织包埋时要注意包埋蜡和组织块本身的温度。温度不一,会造成组织与周围石

蜡脱裂的现象。所用的镊子等应避免烧得过烫,以免灼伤组织,造成不良后果。

5、切片时注意事项

①切片刀要锋利,要避开缺口。切片刀放置的角度大小要合适,切片机各部位的零

件螺丝要旋紧。

②切片时用力要均匀一致,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切片厚薄不均。应将组织较硬

脆难切的部分放在上端,如皮肤组织,应将表皮放在上端,胃、肠组织应将浆膜放在上端,以减少或防止出现断裂破碎现象。

6、染色:首先应注意染液的配制一定要准确,这是染色成败的关键。染色过程中各

个步骤的时间仅供参考,必须视具体情况即气候的冷暖、染液的新旧和组织的差

别决定。在H.E染色中,盐酸分化是一个关键步骤,难以用一个准确的时间来说明,因此应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分化时间。在经验不足时,应随时以显微镜进行观察控制。

7、切片封固时,树胶的浓度必须适当,量要适中,动作要轻,避免产生气泡,以保证切片的封藏和美观。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与组织学实验室,切片就是最重要得技术之一。切片得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得切片机只就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得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得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与技巧进行完美得结合。 待切片样品得质量就是非常关键得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得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与包埋)必须选择正确得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得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得类型、大小、期望得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得便利性与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得切片,经验丰富得操作者也就是必不可少得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得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得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得切片技术,提高切 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得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得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得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得实验经验,所作出得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得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得固定就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得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得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得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得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得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得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得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得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与/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得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得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得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得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得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得步骤节省大量时间与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得固定,后续得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得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得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得固定,这样其中得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得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得处理过程,就是使原本亲水性得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得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与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就是处理不充分还就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自患病(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四)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等。此外,也可以对其施加诸如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病理制片技1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 一、六胺银染色 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六胺银染液,将10%硝酸银2.5ml倒入干净的染色缸内,加入2%硼砂5ml,液体呈乳白色,再加入3%乌洛托品40ml,染液逐渐呈透明状。 2.第二步染色过程:事先把温箱调至60℃备用,切片经脱蜡至水,用1%过碘酸氧化10 min,水洗,然后切片放人六胺银染液放置60℃温箱1 h,染真菌时间要相对短一些,一般情况下肉眼看到染液变色,切片呈棕色时从温箱取出染色缸,倒掉染液,自来水冲洗1min,用0.25%氯化金调色1 min,水洗后,用3%硫代硫酸钠染5min,水洗,用苏木精染液浅染,水洗、分化、冲水返蓝,伊红染10 s,最后经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基底膜与毛细血管间质性物质、真菌呈棕黑色,核呈蓝色。 4.注葸事项 (1)掌握染色温度和时间,如60℃染1 h,80℃染30~40 min。 (2)真菌类染色时间相对要短,染色时间过长,切片染色过深,可用分色剂处理。 二、黏液卡红染色 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黏卡染液,将称好的胭脂1 g、氢氧化铝1 g倒入瓶内,加入5 0%L醇100 rnl混合摇匀,再加入氯化铝0.5g,水浴加温逐渐煮沸并搅动液体,使其充分溶解(注意染液容易外溅),数分钟后,染液由红色变成透明深紫红色,冷却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再加入50%乙醇至原量,过滤,放人冰箱备用。 2.第二步染色方法:染液使用时原液与蒸馏水比例为1:4稀释.切片厚5 um,脱蜡至水,经苏木精染色2 min、水洗、分化、返蓝后进人黏卡液染色2 h以上,染液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但要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切片水洗后,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黏液为红色,胞核为蓝色.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试剂及染液的配制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试剂及染液的配制 一、Harris氏苏木精染色液的配制 1.试剂准备:苏木精10 g,硫酸铝钾80 g,无水乙醇200 ml,蒸馏水2000 rnl,氧化汞 3 g,冰乙酸40ml。 2.配制步骤 (1)将2000 ml蒸馏水注入一只3000 的大号三角烧瓶内,加入80 g硫酸铝钾后置电炉或 电磁炉上加热硫酸铝钾完全溶解。 (2)将200 ml无水乙醇注入一只300 ml的三角烧瓶内,加入10 g苏木精摇动使之完全溶 解。 (3)将已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的苏木色精液体缓缓注入已完全溶解的2000 ml硫酸铝钾液体 中,继续加热至液体沸腾关闭电源。此时液体应呈透明的玫瑰红色。 (4)将3 g氧化汞溶于20ml蒸馏水中搅匀后缓缓(一定要缓慢)方入未被氧化的苏木精液体中, 边加氧化汞边搅拌。此时苏木精被氧化,液体的颜色会迅速地变成深蓝紫色。 (5)氧化汞加完后用玻棒充分的搅拌液体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再度沸腾关闭电源。 (6)用湿毛巾保护,将装有停止沸腾的热苏木精的三角烧瓶转移至冷水中迅速降温至室温。 (7)密封瓶口室温避光直射储存备用,临用前每100 ml苏木精液加入2~3 ml冰乙酸混匀。

二、伊红染色液的配制 l. 试剂准备;伊红Y 20 g,蒸馏水1500 ml,95%乙醇500 ml,冰乙酸lml。 2.配制步骤 (1)先将20 g伊红Y溶于500 m1蒸馏水中,用玻棒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000 ml 蒸馏水并搅匀,液体呈深红色。 (2)加入500 ml 95%乙醇并搅匀,此时液体由深红色转变为荧光绿色。 (3)加入lml冰乙酸并搅匀,密封瓶口室温储存备用。 三、HE染色分化液的配制 0.5%盐酸乙醇液:蒸馏水300 ml与95%乙醇700 ml混合后加入浓盐酸5 ml混匀。 四、HE染色返蓝液的配制 0.5%氢氧化氨液:在1000毫拜蒸馏水中溶入5毫升浓氢氧化氨混匀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 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技术服务,代做实验

病理科优化制片及染色流程

1、切片前首先装好切片刀,把刀牢牢固定,否则,切片中就会发生许多人为现象。(最常见的人为现象是波纹,厚薄不均等)。 2、蜡块装到切片机的蜡块夹上,夹持要平稳牢固。调整好蜡块的方位,不能偏斜,刀刃与蜡块的上、下缘平行。切片刀与蜡块的平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角度(清除角),一般为3~8度,以免刀刃面将组织刮坏。 3、修蜡块时要循序渐进,力争修出最大面,又要防止小组织被修坏、修光。 4、切片时连续转动手轮,用力要平稳、均匀。常规切片厚3~5μm。 5、切下的蜡片相连成带状。待蜡带切至一定长度时,右手用镊子夹住蜡片末端,左手持毛笔轻轻将蜡带的另一端与切片刀拨离。 6、将蜡片较光滑的一面朝下臵于温水中(通常捞片水温在42℃左右),并用镊子帮助展开,去除皱纹后,选择完整、无划痕、厚薄均匀的蜡片,附贴到载玻片上。 7、附贴时,务使蜡片与玻片之间无气泡。玻片一端应留有1/3的位臵贴号码标签用。将蜡片附贴在另外2/3的中心位臵。 8、切片放入62℃烤箱中约30~60分钟烤片,以免发生脱片。为了防止脱片可以选用涂甘油蛋清片和挂胶片。比较常用的挂胶片有明胶片,APES 胶片和多聚赖氨酸胶片等,免疫组化染色尤需要使用胶片。

1、选取适当的新鲜组织块,放在冷冻托上,放入冷冻切片机中冻透。 2、修块、切片。冷冻切片通常厚6~8μm并把切片贴于载玻片上。 3、在酒精灯上轻烤片刻,放入固定液中2分钟。 4、然后快速HE染色(可在酒精灯上加热进行,以缩短时间)。 5、封片、贴标签后,送诊断室(15分钟之内完成)。

石蜡切片常见问题及优化解决方法

HE染色操作常规流程 切好的片子应在60~70℃左右的烤箱中烘烤30分钟以上才能进行染色。HE染色手工程序: 脱蜡 1、二甲苯Ⅰ(AR)5分钟 2、二甲苯Ⅱ(AR)5分钟 3、100%酒精Ⅰ(AR、无水乙醇)1分钟 4、100%酒精Ⅱ(AR、无水乙醇)1分钟 5、95%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6、80%酒精(工业酒精或医用酒精)1分钟 7、自来水浸洗1分钟 以上3~7称为进水过程。 染色 1、苏木素染液6分钟 2、水冼1分钟 3、0.5-1%盐酸酒精分化片刻(上下三次颜色由蓝变红) 4、自来水冲冼15分钟以上 (然后95%酒精片刻,主要是避免所带的水份稀释以下的伊红酒精,此步可免) 5、1%伊红酒精浸染1~2分钟 6、水冼1分钟 脱水、透明、封固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 1.取材 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2019年精选文档

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 由于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主要把关口,也是最后的宣判性诊断。做好病理诊断,层层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及染色。 组织的固定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没有好的固定就没有好的制片,没有好的制片就不会有好的成品,一张好的切片与固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固定的目的 固定的概念是将采取的活体组织置于化学性溶媒(固定液) 中,使其不发生自溶与腐败,保持被采取时的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因此,固定的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其固定液的量一般小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 倍以上。 2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必需要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迅速地渗入组织内部,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且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可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获得较佳的折光 率和对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组织细胞中不至于因固定引起人为的改变,因为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了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至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后的原生质变形,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沉淀 下来,由正常的半液体状(胶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增加媒染 作用和染色能力,使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便于以后的蜡块保存。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分为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其中混合固定液比较常用。

浅谈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一)

浅谈病理制片中固定液的选择(一) 论文关键词]病理;固定液;甲醛;乙醇论文摘要]在病理组织诊断中制片过程尤为重要,而在病理制片的过程中组织的固定更为关键,故而对于石蜡切片,组织的固定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笔者对AF、AAF及甲醛一生理盐水三种混合固定液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对比,从而认为混合固定液与其他固定剂固定效果相比之下较为优越。由于病理学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辅助临床诊断的主要把关口,也是最后的宣判性诊断。做好病理诊断,层层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及染色。组织的固定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为没有好的固定就没有好的制片,没有好的制片就不会有好的成品,一张好的切片与固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1固定的目的 固定的概念是将采取的活体组织置于化学性溶媒(固定液)中,使其不发生自溶与腐败,保持被采取时的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与生活时相仿的成分和形态,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各种成分转变成不溶性物质,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因此,固定的组织愈新鲜愈好,固定组织时,应使用足量的固定液。其固定液的量一般小于组织块总体积的4倍以上。 2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必需要有较强的渗透能力,能迅速地渗入组织内部,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并且能使组织内易观察的成分可以凝固为不溶性物质,能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获得较佳的折光率和对染料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组织细胞中不至于因固定引起人为的改变,因为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了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至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后的原生质变形,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使细胞内的成分(蛋白质)凝固沉淀下来,由正常的半液体状(胶体)变为半固体状(凝胶),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使组织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便于以后的蜡块保存。 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分为单纯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其中混合固定液比较常用。 2.1常用单纯固定液 2.1.1甲醛(formaldehyde)为非沉淀性固定剂,是一种约有40%重量溶于水的气体,易挥发,市售的为40%的甲醛水溶液,也称为福尔马林液(formalin)。此液久存自行分解,形成白色沉淀为副醛(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用于组织固定的浓度为10%,实际浓度含甲醛为4%。其固定液渗透能力很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小,故而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标本的制作常用此液。 2.1.2乙醇(alcoh01)即乙醇,为还原剂,无色液体,可与水无限相溶,固定兼脱水,用于固定的浓度为80%-95%。用于糖原、纤维蛋白及弹性纤维的固定,乙醇的渗透力较甲醛弱,能沉淀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缺点为渗透能力相对较弱,且易挥发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而使用时应盖好容器;并对色素有破坏。 2.1.3醋酸(aceticacid)又名乙酸,为带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低于15℃为冰醋酸,可溶于水,能沉淀核蛋白,可较好地保持染色体结构,把未分裂细胞核的染色质沉淀为块状体,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细胞核结构。5%的醋酸pH2-8,可抑制细菌和酶的活性,可防止自溶,缺点为组织膨胀较明显,对于胶原纤维与纤维蛋白尤其明显。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2.2常用混合固定液 2.2.1AF液(乙醇+甲醛液)配方:95%乙醇或无水乙醇90ml+40%甲醛10ml。此液不但有甲醛的固定作用,并兼有脱水作用,用于固定肥大细胞和糖原,效果较好,米粒大小的胃镜等标本需要4-6h,其余外检的大块组织需用12-24h,其优点是固定后可不经水洗,直接放人

4.16.4.4.1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一、细胞学标本的接收 1.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1)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负责细胞病理学标本及申请单的验收,并严格执行标本验收签名责任制。 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核对每例送检标本和申请单,确保标本和申请单一致。发现疑问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②认真检查送检标本及内容物是否完整,盛具是否洁净干燥,识别的标签是否牢附于容器上。 ③申请单是否注明送检标本的目的和要求(包括特殊检查要求,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子病理学检测等)。 ④仔细查阅申请单上各项是否按要求填写清楚: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送检单位、送检日期、送检标本类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既往细胞病理学检查情况和临床诊断等。 ⑤申请单上要详细记录患者或家属的明确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与患者或家属联络。 (2)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力求有足够数量,临床取材后应尽快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3)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不得擅自进行

改动。 (4)下列情况者,标本不予接收。 ①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②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 ③标本上无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④申请单上填写的内容自己潦草难以辨认。 ⑤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⑥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运送或保存的标本。 ⑦出现泄漏、损坏、碎裂,液体标本干涸等不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 (5)细胞病理学室对不能接收的标本及申请单一律当即退还送检人,不予存放。 2.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1)验收标本的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收到标本的日期,及时准确地进行细胞病理学编号,并逐项录入登记薄或计算机。 (2)细胞病理学标本、申请单、涂片、标本登记薄或计算机内的编号必须完全一致。 二、细胞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 1.取材和制片 标本一定要新鲜,接收标本后应立即涂片、固定和染色。不能立即涂片时,应将标本置于低温或加入适量95%乙醇,

病理科工作流程范文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 病理科工作制度 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的各项承诺。 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 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本职工作。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 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

病理科查对制度 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的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的姓名、性 别、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 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的申请单编号,标本排 序,并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本的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 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致标本的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 工作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核对取材的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 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 及工作单再次核对。 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 如有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 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科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可用“?”号表明。

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外检标本的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和上级医师的签字。 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 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 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的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和资料积累。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

病理制片技术

病理制片技术 一、方法 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试剂配制 苏木精和伊红染液:配制方法很多,现介绍一种既省染料又比较耐用,而且染色效果较稳定的配制方法 Gili苏木精配方: 甲液:苏木精……………………………………2g 碘酸钠……………………………………0.2g 乙二醇……………………………………250ml 乙液:硫酸铝铵…………………………………17.6g 蒸馏水…………………………………730ml 将甲、乙液混合后加冰乙酸20ml,即可使用。1%酸性伊红染液:称取伊红20g,加入蒸馏水500ml,溶解后加HCL110ml,用蒸馏水反复洗3次,过滤,渣烤干,溶于95%酒精1000ml备用。可长期保存,用时取备用液和95%酒精等量混合。 三、操作步骤 1、固定 手术活检下的组织应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常用的固定液为10%甲醛。配方如下:40%甲醛…………………………………1份 自来水……………………………………9份 2、脱水 将固定好的组织,根据检验要求,切成适宜制作切片的小组织块,经流水冲洗后放入各级酒精脱水,一般从70%酒精开始→80%酒精→95%Ⅰ酒精→95%酒精Ⅱ→100%Ⅰ酒精→100%Ⅱ酒精。时间各为1-3小时。 3、透明 组织经脱水后,入二甲苯Ⅰ、二甲苯Ⅱ各30~60分钟透明。 4、浸蜡 组织从二甲苯中出来后,入石蜡2次或3次,以熔点较低的作为石蜡Ⅰ,然后再换熔点较高的。整个浸蜡过程约3-4小时。 5、包埋 将已熔化的石蜡倾入金属的组织包埋框内,随机将浸蜡组织块用加温的镊子送置于包埋框内,将切面朝下,放平放正。等石蜡凝固,用刀片把已经包好组织的石蜡块的周边修切完整。组织外围的石蜡不宜留的过多。 6、切片 将包埋好的石蜡组织块的底部加热固定在金属的或木制的支持器上,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内稍冻片刻,增强硬度。再将组织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进行修整,真正组织全部暴露在切面时,即可进行切片。切片时应根据需要调整切片的厚度。 7、贴附 将切下的切片先放入50%左右的酒精中,再用玻片将其捞入45℃左右的温水中,使切片伸展于水面上,如仍有细小的皱褶,可用镊子细心地将皱褶拨开。选择切面最完整、最薄的、没有皱褶的、没有破碎的部分贴附于载玻片略微偏右的中间。切面贴附后需在60℃左右的温箱内放置30分钟以上或放于温度较高一些的烘片器中10分钟左右。 8、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按照制备方法的不同分为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振动切片。 石蜡切片制备过程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一般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 冰冻切片(frozen section)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方法。制作过程不需要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避免组织细胞中可溶性物质的分解,并能保存细胞形态的原。与石蜡切片相比,在抗原完整性的保存上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尤其在免疫组化方面。因此冷冻切片也是脂肪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某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分子杂交的理想制片方法。不足是组织细胞的形态略逊于石蜡切片。 振动切片在文献中讨论较少。制备方法是采用的专用振动切片机,利用刀片振动原理,将新鲜的活体组织,直接固定在切片槽中切片。该方法能保持样品活性和细胞良好形态,给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及脊髓和脑薄片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适合做组织电生理学等研究。 不同切片方法由于制作的工艺流程不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有差别。 一、石蜡切片的制作 根据文献报道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1.固定 用适当的固定液浸渍新鲜材料,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使组织硬化,尽可能保持活体时的结构。固定时间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 2.洗涤与脱水 组织在固定后要把渗入里面的固定液洗去,否则留在组织中的固定液有的会妨碍染色,有的会产生沉淀或结晶。 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水分不脱尽,苯类不能浸入。因此,在透明、浸蜡前必须进行脱水。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常用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3.透明 组织脱水后,因乙醇不溶于石蜡,为使石蜡能浸入组织块,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相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的替代过程,通过这种溶剂的媒介作用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而

病理工作流程

病理工作流程 一)活组织病理检查与快速石蜡病理诊断工作流程 活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通过活检为临床活佥组织从患者病灶处取下后,到获得最后病理诊断结果过程中,主要工作 提供定性诊断。 流程如下: 者按 病灶处取下活检组织标本 J 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病理诊断申请单 (包括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其它辅助结果、申请要求等) J 临床支持中心送达病理科 J 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 J 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 J 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J 石蜡组织切片、染色 J 病理医师阅片,分析病变特征,确定诊断结果 J 采集病理改变特征性图象,描述病变特征,填写病理诊断报告 J 上级病理医师审核病理报告后签发 快速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工作流程与活组织病理检查类似。快速石蜡切片因组织脱水时间短,不适合于大组织块制片,常用于粘膜钳取的小块组织病变诊断,如胃、肠粘膜病变活检组织,呼吸道粘膜病变组织,体积较小的肿瘤(直径小于0.5cm)。快速石蜡病理诊断常安 排专人、使用专用设备与试剂进行处理组织与病理制片,一般情况下,可以在 3 小时内得到 病理诊断报告。特殊情况下,如需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化学染色、PCR佥测等, 则需推后一至两天发出确定诊断报告。 病理诊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与校验,病理制片与阅片诊断工作时间跨度长。一般情况下,活佥组织在每天下午五时之前送达病理科,在第三天下午四时能够得到确定的病理报告,但需要应用以下佥查技术之一者需要在第四天或第五天才能得到病理报告: ( 1)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佥查:

免疫组化佥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 ①确定肿瘤的组织发生和肿瘤分型:主要用于一些疑难疾病的确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神经鞘膜细胞瘤、间皮瘤的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 ②肿瘤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相关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查可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可能出现的肿瘤耐药基因,如P53、 Ki-67 检测评价恶性肿瘤的预后, PR、 ER Her-2、VEGF佥测选择治疗方案,gplOO、GS「n检查是否表达肿瘤耐药基因。 免疫组化检查制片通常需要一天时间,因而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的病理诊断结果,通常在第四天后才能发出病理诊断报告。 (2)组织化学检查:组织化学检查实际上就是在常规石蜡切片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的特殊染色技术才能明确疾病性质,通常进行的特殊染色技术与免疫组化可以相互补充,但有些染色项目不能被免疫组化替代,如PAS与六铵银染色用于检测是否出现真菌感染, 艾尔辛蓝染色检测细胞内粘液,苏丹川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或脂滴,网状纤维染色判断骨髓组织网状纤维增生情况等,这些是不能被免疫组化染色所替代的。 组织化学染色需要重新进行切片、染色后,再行阅片,通常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因此应在第四天才能得到病理诊断报告。 (3)其它特殊检查: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结合PCR与原位杂交检查结果才能得到正确 的病理诊断结果,如结核杆菌PCR与HPV- DNA佥查是否出现结核杆菌感染与人乳状状瘤病毒感染。淋巴瘤组织 T细胞受体与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性扩增PCR佥测是否为B细胞性或T 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是否表达 Epstein-Barr 病毒。 分子病理学检测需时长,为避免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需要重复一次得到进一步确认,因此应在第四天或第五天才能得到病理诊断报告。 (二)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工作流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主要用于术前诊断不明确,术中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根据良、恶的判定来决定手术方案。要求快速有效地得到肿瘤的良、恶性结果,便于配合外科手术的顺利实施。其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手术前一天临床医师申请预约术中冰冻快速诊断,填写申请单 病理医师术前探访病人、熟悉病史与可能的手术方案 病人及其家属签署《术中冰冻诊断知情同意书》 术中取下病灶处活检组织标本 临床医师根据术中所见情况补充或重新填写冰冻病理诊断申请单 临床支持中心快速送达病理科 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确认 病理医师取下检测组织块 冰冻组织、组织切片、染色 阅片,签署冰冻诊断报告

病理制片过程

病理制片过程 在临床病理科和组织学实验室,切片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切片的质量不好,就无法对标本进行观察。好的切片机只是整个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要制备一张好的切片,必须要将技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完美的结合。 待切片样品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样品质量有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的准确无误(例如:固定、巨检、脱水和包埋)必须选择正确的切片机型号以及合适的钢刀或一次性刀片。切片必须根据实际应用出发,需要根据样品的类型、大小、期望的厚度认真考虑,还要兼顾操作者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要且出高质量的切片,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操作者必须懂得切片机的工作原理,能够对机器进行精细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能应对常见故障,消除一些潜在的切片问题;还可以运用恰当的切片技术,提高 切片速度但不影响质量。 目前能做病理组织切片的地方很多,但要数上海舜田生物做出的病理切片相对质量上比较好,该公司有1位专业从事病理实验的老师及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所作出的切片及染色效果相当不错。 1 正确处理标本的重要性 1.1 固定 正确的固定是病理制片技术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个步骤会影响到后续的每个环节。如果固定不充分,样品的质量就会有欠缺。组织必须在选定的固定剂中浸泡足够长的时间,使大分子保持固有形态。正确的固定可以防止样品在脱水剂中发生变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对于样品造成的损害。固定不充分可能增加切片的困难,表现出过度收缩,并且会导致细胞核染色不足和/或胞核呈现“泡沫”状。 1.2巨检 样品需要修切成薄片,并尽可能做到均匀,否则很难在切片机上切出好的片子。如果样品太厚以至于无法渗透充分,则必须经过再次处理才能进行切片。这样会影响样品的质量,更浪费时间。从最初的步骤开始就正确处理会使后面的工作更简单,因此在大体取材的时候多花些功夫会为以后的步骤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备注:包埋盒塞满组织且组织过厚就无法很好的固定,后续的处理步骤也会效果欠佳。 1.3脱钙 为了后期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骨组织需要进行脱钙,钙必须被完全去除才能确保切片的完整,并且可以防止刀具的损坏。在用酸溶液进行脱钙之前,骨组织必须经过彻底的固定,这样其中的软组织成分才能够被保护,且防止细胞核在酸的作用下被破坏,比如蛋白质水解作用。 1.4组织处理(脱水) 组织经过一系列经典的处理过程,是使原本亲水性的组织最终可以用疏水性的介质进行包埋,比如石蜡,火棉胶和绝大多数树酯。 备注:样品无论是处理不充分还是处理过度,都可能导致切片效果不理想。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的特点 组织制片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观察和研究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固定剂固定组织、细胞以及各种亚细胞器,保持组织的微细结构,制成薄片,并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增加各部分的色差,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或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显示组织、细胞内的某些化学成分,并可进行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制片也为原位显示细胞内基因表达提供了基础。 一石蜡包埋切片制作 石蜡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故固定好的组织须先用乙醇、丙酮、正丁醇等脱水剂脱去组织中的水,后用二甲苯等透明剂置换出乙醇,此过程即脱水、透明。再用石蜡渗入组织块,冷凝后变硬,即浸蜡、包埋,就可在切片机上切片了。 1.固定 细胞、组织离体后要迅速用相应的固定剂固定,使蛋白质沉淀、变性、凝固,保持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和抗原性。一般用多聚甲醛、FAA、丙酮或Carnoy于4℃并向固定过夜。 2.脱水与透明 固定后的组织须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逐级脱水,一般为50%、70%、85%、95%、和100%(3次) 3.渗蜡与包埋 渗蜡是石蜡置换组织块中透明剂的过程,一般用熔点为52-60℃的石蜡。透明后的组织块先于1/1体积的二甲苯与石蜡中37℃渗透过夜,后温度调至58℃换入纯石蜡继续渗透,一般每间隔3h换一次纯石蜡,直到无二甲苯 气味即可进行包埋。 4.切片与展片 先用刀片修去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石蜡,一般保留2mm左右的石蜡,修整成梯形的组织块,以便于展片时蜡带的分离。先加热刀片,后把修好的组织块快速粘到方形的小木块上,冷凝后即可进行切片。 一般组织切片的厚度为6-12um,切片速度以40-50次/min为宜,用毛笔托起蜡带,分割后依次放到洁净的载玻片上,蜡带的光滑面朝下放,后滴上适量的蒸馏水放至展片台上于37-40℃烤片过夜。 5. 染色、脱水、透明与封片 染色一般是双重染色或单染,番红与固绿是常用双重染色法,而苏木精是最优良的核染色剂。具体流程如下所示: 番红-固绿双重染色法:纯二甲苯(20min)→纯二甲苯(20min)→1/2酒精+1/2二甲苯(2-3min)→100%酒精(2-3min)→95%酒精(2-3min)→85%酒精(2-3min)→75%酒精(2-3min)→50酒精(2-3min)→番红染液(30-1h)→50%酒精(30s)→75%酒精(30s)→85%酒精(30s)→95%酒精(30s)→固绿染液(7s)→95%酒精(30s)→100%酒精(30s)

4.16.6.4.1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臵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内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