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的设计与实验

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的设计与实验
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的设计与实验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

系: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学年学期

目录

第一章综述 (2)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思路 (3)

第二章原理 (4)

2.1 卷积码 (5)

2.2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6)

第三章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设计过程与仿真 (7)

3.1 仿真框图模型 (7)

3.2 各部分模块参数设置 (9)

第四章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误码率分析 (14)

第五章总结 (16)

5.1心得体会 (16)

5.2参考文献 (16)

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

第一章综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对一个卷积码序列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卷积码的译码有两种方法(软判决和硬判决),此课程设计采用硬判决的维特比译码。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Simulink与通信仿真;

2、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1],如图 1-1 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的的模型

图中,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电话系统中电话机可看成是信源。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

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也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如电话机将对方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了声音。

3、利用Matlab设计一个硬判决维特比译码输出的完整电路,对一个卷积码

序列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进行误码率分析。

卷积码是一种向前纠错控制编码。它将连续的信息比特序列映射为连续的编码器输出符号。这种映射是高度结构化的,使得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与分组码译码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可以验证的是在同样复杂度情况下,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要大于分组码的编码增益。对于某个特定的应用,采用分组编码还是采用卷积编码哪一种更好则取决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进行比较时可用的技术[2]。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在编码时,每一种二进制代码,都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即都表示了一个确定的信号或者对象。把代码状态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叫做译码,实现译码操作的电路称为译码器。或者说,译码器是可以将输入二进制代码的状态翻译成输出信号,以表示其原来含义的电路[5]。

1.2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思路

1、利用子系统实现;

2、系统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

3、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随机的二进制序列要经过卷积

编码,经过编码的数据要进行调制;

4、信道部分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加噪;

5、信宿部分完成信号的解调和维特比译码;

6、对不同编码方式、不同信噪比下维特比译码的误比特率并画出图形。

第二章原理

2.1卷积码

卷积码是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编码方法。我们在一些资料上可以找到关于分组码的一些介绍,分组码的实现是将编码信息分组单独进行编码,因此无论是在编码还是译码的过程中不同码组之间的码元无关。

卷积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编码后的n个码元不仅与当前段的k个信息有关,还与前面的N-1段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nN。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N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 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卷积码的译码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大数逻辑译码,又称门限译码(硬判决);另一种是概率译码(软判决),概率译码又分为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两种。

由于可以通过将按时间移位的脉冲进行线性叠加,或者将输入序列和编码器的脉冲响应相卷积,来产生输出编码,因此这种编码器称为卷积编码器。简单图形如图2-1所示

图2-1卷积码编码器

2.2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维特比译码是最大似然译码,译码的任务是在树状图或网格图中选择一条路径,计算出各支路与接收到的信息序列的距离。从中选出距离最小的一条支路作为译码输出。这样选出来的输出序列和发送端发出的序列最为相似。

译码的基本思想是:把已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做比较,选择其中码距最小的一个序列作为发送序列。如果发送L组信息比特,那么对于(n,k)卷积码来说,可能发送的序列有2kL个,计算机或译码器需存储这些序列并进行比较,以找到码距最小的那个序列。当传信率和信息组数L较大时,使得译码器难以实现。维特比算法则对上述概率译码做了简化,以至成为了一种实用化的概率算法。它并不是在网格图上一次比较所有可能的2kL条路径(序列),而是接收一段,计算和比较一段,选择一段最大似然可能的码段,从而达到整个码序列是一个最大似然值得序列。

下面以图2-2的(2,1,3)卷积码编码器所编出的码为例,来说明维特比解码的方法和运作过程。为了能说明解码过程,这里给出该码的状态图,如下图2-3所示

图2-2 (2,1,3)卷积码编码器 图2-3 (2,1,3)卷积码状态图 维特比译码需要利用图来说明移码过程。根据卷积码画网格的方法,可以画出该码的网格图,如图2-4所示。图中设输入信息数目L=5,所以画L+N=8个时间单位,图中分别标以0

至7,设编码器从a 状态开始运作。该网格图的每一条路径都对应着不同的输入信息序列。由于所有可能输入信息序列共有2kL 个,因而网格图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也为2kL 条,其中节点a=00,b=01,c=10,d=11。

图2-4 (2,1,3)卷积码网格图

由上图可知若设输入编码器的信息序列为(11011000),则由编码器对应输出的序列为Y=(1101010001011100),编码器的状态转移路线为abdcbdca 。若收到的序列

R=(0101011001011100),对照网格图来则可说明维特比译码的方法。

由于该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为6位,因此先选择接收序列的前6位序列R 1=(010101)同到达第3时刻的可能的8个码序列(即8条路径)进行比较,并计算

b

a b c d 节点号 0

1 2 3 4 5 6 7

出码距。其中中到达第3时刻a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00)和(111011),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3和4;到达第3时刻b点的路径序列是(000011)和(111000),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3和4;到达第3时刻c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10)和(110101),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4和1;到达第3时刻d点的路径序列是(001101)和(110110),他们与R1的距离分别为2和3。上述每个节点都保留码距较小的路径作为幸存路径,所以幸存路径码序列是(000000)、(000011)、(1101001)和(001101)。

第三章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设计过程与仿真

3.1 仿真框图模型

1、仿真系统通信模型

图3-1 仿真通信系统模型

其中,信源模块对随机二进制信号进行卷积码和二进制相位调制,输出基带调制信号,信道为简单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调制方式为BPSK调制,信宿模块对调制信号进行软判决译码,得到原始信息序列,并且计算调制信号的误码率,适用于二进制对称信道(BSC)。

2、仿真设计结构模块框图

(1)信源为随机输入的二进制码元,信道为简单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调制方式为BPSK调制,译码方式采用了Viterbi硬判决译码。总电路图如3-1所示:

图3-1 总电路图

(2)信源模块:信源模块由伯努利二进制序列发生器、卷积码编码器以及二进制相位调制模块这三个模块组成,如图3-2所示:

图3-2 信源部分

(3)信道模块:使用相对较简单的一个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作为噪声信道,它在二进制相位调制信号中叠加高斯白噪声,如图3-3所示:

图3-3 信道部分

(4)信宿模块:在接收到二进制相位调制信号后,首先由BPSK Demodulator Baseband (二进制相位解调模块)对信号进行量化,得到硬判决量化信号,然后通过Viterbi Decoder(维特比译码器)对软判决信号译码。译码输出信号和信源模块产生的原始信号输入到Error Rate Calculator(误比特率统计模块)中,统计得到的数据一方面通过Display(显示模块)显示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一个Selector(选择器)把其中的第一个元素(编码信号的误比特率)保存到BitErrorRate中,如图3-4所示:

图3-4信宿部分

3.2 各部分模块参数设置

(1)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伯努利发生器的参数

(2)Convolutional Encoder(卷积码编码器)的参数设置

(3)BPSK Modulator Baseband(二进制相位调制模块)的参数设置

(4)AWGN Channel(加性高斯白噪声模块)的参数设置

(5)Viterbi Decoder(维特比译码器)的参数设置

(6)Error Rate Calculation(误码率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7)Display(显示输出模块)的参数设置

(8)Selector(选择模块)的参数设置

(9)To Workspace(工作空间模块)的参数设置

第四章 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误码率分析

文件代码如下:

x=-10:5;

% y表示信号的误比特率,它的长度与x相同

y=x;

%准备一空白图形

hold off;

%定义不同卷及方式时的Trellis结构

A=[poly2trellis(9,[557 663 711]),poly2trellis(7,[171 133])];

%不同卷积方式、信噪比情况下重复运行untitledl,检验不同条件下硬判决译码的性能

for j=1:2

%卷积方式分别取1/3卷积和1/2卷积

STRUCTURE=A(j);

%新到的信噪比依次取x中的元素

for i=1:length(x)

SNR=x(i);

%运行仿真程序,误比特率保持在工作区变量BitErrorRate中

sim('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移动通信

\Untitled1.mdl');

%计算BitErrorRate的均值作为本次仿真的误比特率

y(i)=mean(YY);

end

%绘制x和y的关系曲线图,纵坐标采用对数坐标

semilogy(x,y);

hold on;

end

grid on;

执行此代码文件,得到的关系曲线图,由图4-1所示,由图可知随着信道信噪比的提升,维特比译码所得结果的误比特率越低,信道的可信度越高,信道的误码率开始明显降低。

图4-1

第五章总结

5.1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移动通信课程的设计题目是卷积码差错控制的仿真,通过Matlab软件以及其中的Simulink仿真进行设计与制作。

首先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在网络和书籍查找有关本次课题的资料,然后利用Matlab 软件和Simulink仿真画出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的电路图,同时还要再画出一个总电路图,其中将输入和输出都建立成子系统模式,最后将信源和信宿两部分的电路加到总电路图的输入输出中。在具体操作时,对各部件进行配置时,没有将其与代码中的名称相对应,比如卷积码编码器、噪声模块和维特比译码器,把它们都改正之后,运行代码出来图,从中可知信道信噪比与译码器的误比特率之间关系。

这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加上这次课程设计,我对移动通信这门学科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掌握了Simulink仿真的硬件操作、软件分析和编程技巧。对以后的实际工作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总之,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类软件,熟练的运用其功能。相信本次课程设计,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等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

5.2参考文献

[1]陈国通. 数字通信.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4

[2] 邓华. 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9

[3] Rodger E.Ziemer,Roger L.Peterson 著. 尹长川,郝建军,罗涛等译. 数字通信基础(Introduction to Digital Communication). 原书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4]孙祥,徐流美,吴清. Matlab7.0基础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 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 通信原理.第5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

[6]张威编《MATLAB基础与编程入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8]孙祥,徐流美,吴清《Matlab7.0基础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系统设计技术实验指导书

Experiment 2 Designing Number Comparer 实验目的: 熟悉QuartusII 的开发环境 熟练掌握编程开发流程 学习VHDL 的基本语法 学习VHDL 编程设计 实验内容:数值比较器设计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QuartusII 开发环境下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程序化设计的整套流程 设计输入使用插入模板 (Insert Template ) 在QuartusII 开发环境下对设计程序进行时序仿真 将生成的配置文件下载到实验板,进行最终的实物测试验证 实验原理:根据两位二进制数的大小得到对应的比较结果,其电路示意图及电路特性表为: 比较器特性表 比较器电路示意图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要求; (4) 实验原理; (5) 程序编写; (6) 程序编译(首先选择器件具体型号); (7) 功能仿真和芯片时序仿真; (8) 芯片引脚设定; (9) 适配下载结果及结论。 Number Comparer A(3..0) B(3..0) In_s In_l In_e Yl Ye Ys Y

Experiment 3 Designing 8 to1-Multiplxer 实验目的:熟悉QuartusII的开发环境 熟练掌握编程开发流程 学习VHDL的基本语法 学习VHDL编程设计 实验内容:八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QuartusII开发环境下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程序化设计的整套流程设计输入使用插入模板(Insert Template) 在QuartusII开发环境下对设计程序进行时序仿真 将生成的配置文件下载到实验板,进行最终的实物测试验证 实验原理: 电路功能表及其电路外部符号如下: 电路功能表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要求; (4)实验原理; (5)程序编写; (6)程序编译(首先选择器件具体型号); (7)功能仿真和芯片时序仿真; (8)芯片引脚设定; (9)适配下载结果及结论。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实验课程报告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掌握应用 MATLAB/Simulink 求解控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MATLAB/Simulink进行求解,基本掌握常见控制问题的求解方法与命令调用,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MATLAB语言的强大的计算功能与其在控制领域的应用优势。 上机实验最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为期末成绩的考核内容。 二、题目及解答 第一部分:MATLAB 必备基础知识、控制系统模型与转换、线性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1. >>f=inline('[-x(2)-x(3);x(1)+a*x(2);b+(x(1)-c)*x(3)]','t','x','flag','a','b','c');[t,x]=ode45( f,[0,100],[0;0;0],[],0.2,0.2,5.7);plot3(x(:,1),x(:,2),x(:,3)),grid,figure,plot(x(:,1),x(:,2)), grid

2. >>y=@(x)x(1)^2-2*x(1)+x(2);ff=optimset;https://www.360docs.net/doc/d810526484.html,rgeScale='off';ff.TolFun=1e-30;ff.Tol X=1e-15;ff.TolCon=1e-20;x0=[1;1;1];xm=[0;0;0];xM=[];A=[];B=[];Aeq=[];Beq=[];[ x,f,c,d]=fmincon(y,x0,A,B,Aeq,Beq,xm,xM,@wzhfc1,ff) Warning: Options LargeScale = 'off' and Algorithm = 'trust-region-reflective' conflict. Ignoring Algorithm and running active-set algorithm. To run trust-region-reflective, set LargeScale = 'on'. To run active-set without this warning, use Algorithm = 'active-set'. > In fmincon at 456 Local minimum possible. Constraints satisfied. fmincon stopped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current search direction is less than twice the selected value of the step size tolerance and constraints are satisfied to within the selected value of the constraint tolerance. Active inequalities (to within options.TolCon = 1e-20): lower upper ineqlin ineqnonlin 2 x = 1.0000 1.0000 f =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软件需求说明书························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程序设计说明·························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远程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设计提供: a.系统的结构、设计说明; b.程序设计说明; c. 程序(标识符)设计说明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的大学及社会上其它的培训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就目前来说,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构建一个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本项目组承接该系统的开发工作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福州大学软件学院 c.用户:各类大专院校学校、中小学校。 1.3定义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用Browser/Web模式下的,可以实现考试题库管理、多用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功能的系统。

1.4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设计标准 ?《ASP与SQL-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计划文档》 ?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 3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使用方法和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2、熟悉Matlab的数据表示、基本运算和程序控制语句 3、熟悉Matlab绘图命令及基本绘图控制 4、熟悉Matlab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命令 使用help命令,查找sqrt(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2*B (2)矩阵除法 已知A=[1 2 3;4 5 6;7 8 9]; B=[1 0 0;0 2 0;0 0 3]; A\B,A/B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5+i,2-i,1;6*i,4,9-i]; 求A.', A' (4)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中第3列前2个元素;A中所有列第2,3行的元素; (5)方括号[] 用magic函数生成一个4阶魔术矩阵,删除该矩阵的第四列 3、多项式 (1)求多项式p(x) = x3 - 2x - 4的根 (2)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 求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 求特征多项式中未知数为20时的值; 4、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y=cos(t-0.25)和正弦曲线y=sin(t-0.5),t∈[0,2π] 5、基本绘图控制 绘制[0,4π]区间上的x1=10sint曲线,并要求: (1)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2)坐标轴控制:显示范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3)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6、基本程序设计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时的最大n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和while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2的0到n次幂的和。 三、预习要求 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内容中2到6的相应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完整版)液位检测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

液位检测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 1.发展现状: 液位检测在许多控制领域已较为普遍,各种类型的液位检测装置也不少,按原理分有浮力式、压力式、超声波式、差压式、电容式等,这各种方法都根据其需要设计完成,其结构、量程和精度各有特色, 适用于各自的场合, 但都是基于固定液箱液位检测而设计。市面上也有现成的液位计,有投入式、浮球式、弹簧式等,绝大多数价格惊人。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经常涉及到各种液位和流量的控制问题,例如饮料、食品加工,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溶液过滤,污水处理,化工生产等多种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通常要使用蓄液池。蓄液池中的液位需要维持合适的高度,太满容易溢出造成浪费,过少则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器自动调整蓄液池的进出流量,使得蓄液池内液位保持正常水平,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这些不同背景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某种水箱的液位控制问题。因此液位是工业控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在动态的状态下,采用适合的方法对液位进行检测、控制,能收到很好的生产效果。高老师也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得出了一些相关的数据,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非常长广泛,可以把一个复杂的液位控制系统简化成一个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来实现。所以就选择了该题目的设计。由于液位检测应用领域的不同,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也有差异,但适用有效的测量成为共同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位检测的自动控制成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处理以及监控软件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在监控计算机上能根据控制效果及时修运行参数,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工人的疲劳和失误,提高生产过程的实时性、安全性。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的普及、可靠性的提高及价格的下降,液位检测的微机控制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所以,我们在此设计了这个简易的监测系统,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经济开支;另一方面,让我们对监测系统有了更加深刻、透彻的了解,不仅增加了我们的感性认识,还促进了我们对于系统各个部分的深刻剖析,从传感器选型到整个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实验室管理系统 第一章:引言 1.1课题背景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促使现代工业技术在快速发展,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原来的人工管理模式已显得不太适应, 而对于高校实验室, 无论其规模的大小, 每时每刻都会产生例如实验设备信息、实验数据、设备维修等等这样大量的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不仅是一些测量、分析的数据, 还有许多维持实验室运行的管理型数据。在以往的手工管理、纸袋储存数据的方式下,这些海量般的数据、信息, 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为维护这些数据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时间, 效率低下, 并且经常出错, 更谈不上数据的快速科学分析。 在这一背景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开始出现, 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为一项崭新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技术。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 除了提高实验室自身专业水准,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准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MS) 无疑会把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信息时代的高水平。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实验室信息管理和实验信息管理为主的先进的网络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实验室信息和实验信息的查询手段。传统的人工管理实验室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进行,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对实验室规划的需要,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也是使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竞争逐渐整合为工作效率的竞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教学实验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卷积码仿真报告

卷积码仿真报告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和分组码一样,也是将k 个信息比特编成n 个比特,但与分组编码的不同之处在于卷积码的编后的n 个比特不仅与当前k 个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面的(N-1)*k 个信息有关,,编码过程中互相的比特个数为Nk 。卷积码的纠错能力随N 的增加而增大,N 称为卷积的约束深度(记忆深度),通常可记为(n,k,N ),表示码率为R=k/n 、约束长度为N 的卷积码。一般来说,卷积码的k 和m 都很小,码率也比较低,一般低于90%,所以其纠错能力很强。 由于卷积码充分利用了各码组之间的相关性,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中均已证明其性能不差于甚至优于分组码。但是与有严格代数结构的分组码不同,卷积码至今尚未找到可以把纠错性能与码的构成有规律地联系起来的严密的数学手段。目前大都采用计算机来搜索好码。因此,对卷积码的研究还在发展中。 卷积编码的一般结构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结构如上图所示,数据经过串、并变换器后形成k bits 一帧的并行数据送到线性逻辑单元,同时送入m 级数据帧移位寄存器,m 是移位寄存器的存储深度。编码逻辑根据当前输入数据和存放在数据寄存器中的以前数据进行线性逻辑运算得到 nbits 编码输出,再经过并、串变换转换成串行输出。m 十1称为该卷积码的约束长度。 用u 表示输入消息数据序列 012(,,,)u u u u

m 个输出数据序列为 11,01,11,2(,,,)c c c c = 22,02,12,2(,,,)c c c c = ,0,1,2(,,,)m m m m c c c c = 经并串变换的输出为 1,02,0,01,12,1,1(,,,,,,)m m c c c c c c c = 卷积码是一种重要的实现差错控制的信道编码,其译码方式有三种:Viterbi 译码、序列译码和门限译码。本项目拟定采用Viterbi 译码方式,故在些只考虑 Viterbi 译码算法。Viterbi 译码算法是卷积码最常用的译码算法,它具有最佳的译码性能,但其硬件实现比较复杂。Viterbi 译码算法已被广泛使用在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 Viterbi 译码原理 (n,k,m)卷积码编码器共有2km 个状态,若输入的信息序列长度是Lk 十mk ,则进入和离开每一状态各有2km 条分支,在trellis 图上有2kL 条不同的路径,相应于编码器输出的2kL 个码序列。若按照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我们要比较所有可能的2kL 条路径,这个计算量通常是无法实现的。Viterbi 算法克服了这个难点,采用接收一段,计算、比较一段,选择一段最可能的分支,从而达到整个码序列是一个由最大似然函数得到的序列。 viterbi 译码的基本思想是:将接收序列r 与网格图上的路径逐分支地进行比较,然后留下距离最小的路径作为留选路径,并将这些留选路径逐分支地延长并存储起来,留选路径的数目等于状态数,所

数字电路实验计数器的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七计数器的设计 :黄文轩 学号:17310031 班级:光电一班

一、实验目的 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J-K触发器构成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 二、实验器件 1.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2.虚拟器件: 74LS73,74LS00, 74LS08, 74LS20 三、实验预习 1. 复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①根据设计要求获得真值表 ②画出卡诺图或使用其他方式确定状态转换的规律 ③求出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 ④根据已有方程画出电路图。 2. 按实验内容设计逻辑电路画出逻辑图 Ⅰ、16进制异步计数器的设计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思路是将上一级触发器的Q输出作为下一级触发器的时钟信号,置所有触发器的J-K为1,这样每次到达时钟下降沿都发生一次计数,每次前一级 触发器从1变化到0都使得后一级触发器反转,即引发进位操作。 画出由J-K触发器组成的异步计数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使用Multisim仿真验证电路正确性,仿真图中波形从上到下依次是从低位到高位 触发器的输出,以及时钟信号。: 可以看出电路正常执行16进制计数器的功能。 Ⅱ、16进制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较异步计数器而言,同步计数器要求电路的每一位信号的变化都发生在相同的时间点。

因此同步计数器各触发器的时钟脉冲必须是同一个时钟信号,这样进位信息就要放置在J-K 输入端,我们可以把J-K端口接在一起,当时钟下降沿到来时,如果满足进位条件(前几位触发器输出都为1)则使JK为1,发生反转实现进位。 画出由J-K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的同步计数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使用Multisim仿真验证电路正确性,仿真图中波形从上到下依次是从低位到高位触发器的输出,计数器进位输出,以及时钟信号。: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实验一 电路的建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KCL 、KVL 原理; 2、掌握建立矩阵并编写M 文件; 3、调试M 文件,验证KCL 、KVL ; 4、掌握用simulink 模块搭建电路并且进行仿真。 二、实验内容 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是一个分压电路,已知13R =Ω,27R =Ω,20S V V =。试求恒压源的电流I 和电压1V 、2V 。 I V S V 1 V 2 图1 三、列写电路方程 (1)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和电压 (2)通过KCL 和KVL 求解电流和电压

四、编写M文件进行电路求解(1)M文件源程序 (2)M文件求解结果 五、用simulink进行仿真建模(1)给出simulink下的电路建模图(2)给出simulink仿真的波形和数值

六、结果比较与分析

实验二数值算法编程实现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计算机上利用MATLAB完成算法程序的编写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程序,利用编写的算法程序进行实例的运算。 二、实验说明 1.给出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数据表; 2.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公式,编写编程算法流程,画出程序框图,作为下述编程的依据; 3.根据MATLAB软件特点和算法流程框图,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上机编程; 4.调试和完善MATLAB程序; 5.由编写的程序根据实验要求得到实验计算的结果。 三、实验原始数据 上机编写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的程序,并以下面给出的函数表为数据基础,在整个插值区间上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0.6) f,写出程序源代码,输出计算结果: 四、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公式及流程框图

数字电路及设计实验

常用数字仪表的使用 实验内容: 1.参考“仪器操作指南”之“DS1000操作演示”,熟悉示数字波器的使用。 2.测试示波器校正信号如下参数:(请注意该信号测试时将耦合方式设置为直流耦合。 峰峰值(Vpp),最大值(Vmax),最小值(Vmin), 幅值(Vamp),周期(Prd),频率(Freq) 顶端值(Vtop),底端值(Vbase),过冲(Overshoot), 预冲(Preshoot),平均值(Average),均方根值(Vrms),即有效值 上升时间(RiseTime),下降时间(FallTime),正脉宽(+Width), 负脉宽(-Width),正占空比(+Duty),负占空比(-Duty)等参数。 3.TTL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在室温下,一般输出高电平是3.5V,输出低 电平是0.2V。最小输入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高电平>=2.0V,输入低电平<=0.8V。 请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TTL信号,要求满足如下条件: ①输出高电平为3.5V,低电平为0V的一个方波信号; ②信号频率1000Hz; 在示波器上观测该信号并记录波形数据。

集成逻辑门测试(含4个实验项目) (本实验内容选作)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集成逻辑门主要参数的含义和功能。 (2)熟悉TTL 与非门和CMOS 或非门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功能测试判断器件好坏。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设备与器件分别是: 实验设备:自制数字实验平台、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频率计、数字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20两片,CC4001一片,500Ω左右电阻和10k Ω左右电阻各一只。 三、实验项目 1.TTL 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按表1-1的要求测74LS20逻辑功能,将测试结果填入与非门功能测试表中(测试F=1、0时,V OH 与V OL 的值)。 2.TTL 与非门直流参数的测试 测试时取电源电压V CC =5V ;注意电流表档次,所选量程应大于器件电参数规范值。 (1)导通电源电流I CCL 。测试条件:输入端均悬空,输出端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a )连接。 (2)低电平输入电流I iL 。测试条件:被测输入端通过电流表接地,其余输入端悬空,输出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b )连接。 (3)高电平输入电流I iH 。测试条件:被测输入端通过电流表接电源(电压V CC ),其余输入端均接地,输出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c )连接。 (4)电压传输特性。测试电路按图1-2连接。按表1-2所列各输入电压值逐点进行测量,各输入电压值通过调节电位器W 取得。将测试结果在表1-2中记录,并根据实测数据,做出电压传输特性曲线。然后,从曲线上读出V OH ,V OL ,V on ,V off 和V T ,并计算V NH ,V NL 等参数。 表1-1 与非门功能测试表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304 姓名:俞文龙 学号: 0801130801

实验一数字仿真方法验证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于数值积分法的系统仿真、了解各仿真参数的影响; 2.掌握基于离散相似法的系统仿真、了解各仿真参数的影响; 3.熟悉MATLAB语言及应用环境。 二、实验环境 网络计算机系统(新校区机电大楼D520),MATLAB语言环境 三实验内容 (一)试将示例1的问题改为调用ode45函数求解,并比较结果。 实验程序如下; function dy = vdp(t,y) dy=[y-2*t/y]; end [t,y]=ode45('vdp',[0 1],1); plot(t,y); xlabel('t'); ylabel('y');

(二)试用四阶RK 法编程求解下列微分方程初值问题。仿真时间2s ,取步长h=0.1。 ?????=-=1 )0(2y t y dt dy 实验程序如下: clear t0=0; y0=1; h=0.1; n=2/h; y(1)=1; t(1)=0; for i=0:n-1 k1=y0-t0^2; k2=(y0+h*k1/2)-(t0+h/2)^2; k3=(y0+h*k2/2)-(t0+h/2)^2;

k4=(y0+h*k3)-(t0+h)^2; y1=y0+h*(k1+2*k2+2*k3+k4)/6; t1=t0+h; y0=y1; t0=t1; y(i+2)=y1; t(i+2)=t1; end y1 t1 figure(1) plot(t,y,'r'); xlabel('t'); ylabel('y'); (三)试求示例3分别在周期为5s的方波信号和脉冲信号下的响应,仿真时间20s,采样周期Ts=0.1。

操作系统实验设计

操作系统实验设计 摘要:“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文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出发,针对操作系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经验,以MIT操作系统实验为基础设计了一套以MIPS为硬件平台的操作系统实验,并在北航选取了一些学生进行应用。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验设计;教学实践 “操作系统”课程内容丰富,既要讲授关于操作系统的基础理论,又要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实验设计正是该课程实践环节的集中表现,不仅使学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国内很多大学都非常重视操作系统实验设计,北京大学根据MIT课程,建立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实验体系;清华大学专门设置了操作系统专题训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南开大学提倡使用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浙江大学提出了“边学边干”的操作系统教学理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在2006年将“操作系统”课程分成了两门课程:一门讲授“操作系统”原理,一门“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专门进行操作系统实验。本文将以MIT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为基础,介绍在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开发一个小型教学操作系统。由于开发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难度和工作量很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系统,该系统实现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再进一步扩充,实现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将来可以与硬件课程进一步集成,将教学操作系统移植到学生自己开发的硬件平台中。我们试图通过操作系统作为纽带,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识。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过Nachos、Minix、Linux和Windows四种不同类型的实验,目前保留了Linux和Windows两组实验。每类实验包含4组实验,每个(组)同学选做一类实验,并完成该类中全部4组实验。Linux实验包括“Yalnix Shell”、“虚拟存储”、“作业控制系统”、“文件系统操作”或“模拟文件系统”(后面两个实验选做一个)。Windows2000/XP实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问题”、“Windows虚拟存储器管理”、“NDIS协议驱动程序的分析与改进”、”虚拟磁盘的文件系统驱动程序设计”。 这两组实验与主流操作系统结合紧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虽然这些实验已经在国内一流院校中广泛使用,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实验

缩短卷积码MATLAB仿真实训实习报告

缩短卷积码MATLAB仿真实训实习报告 缩短卷积码MATLAB仿真实训实习报告 ()摘要 现代通信系统的信道本人码中几乎毫无例外的采用了先进的本人 码方式:卷积本人码,如:码分多址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GSM,数字集群通信系统TETRA等等,在差错控制中,卷积码表现出了 优秀的纠错能力。但是优秀的纠错能力是以降低频道利用率为代价。 在功能完备的通信系统中有许多使命不同的逻本人信道.不同的逻本人 信道因为任务不同,专业知识对应的差错控制能力与频道利用率的提 议是不样的,有两种实现的数学方法:构建不同的卷积码或本人应用 同个卷积码但是运用不同的缩短方案以适应不同的传输数码率,自然 也有着相应的信道纠错能力和频带利用率。在先进路线图的数字集群 系统中就是用的二种方案,实践证明,删除型缩短卷积码的性能与最 卷积码可以做到相当接近。 关键词:信道本人码缩短卷积码纠错能力 (二)缩短卷积码基本原理 本实训拥有目的是要构建个具有卷积解卷积和打孔插零 功能以及相应的传输环境的仿真系统来对各类卷积码进行缩短卷积码 的仿真研究,得到大致相同频带利用率下不同打孔图形的差错控制能 力定量频带结果。 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构建的维特比译码器和不同的压缩图形卷积 码都可以在原打孔图形位置上嵌入填充的码元后进行译码。仿真采用 具有缩短卷积码和调制功能的系统仿真系统内,用BernoulliRandomBinary产生每帧2码元的随机二进制码,进入卷积本人码器后变成每帧6码元的二进制码流,再经过Puncture(打孔)模 块后,变为删去选择码元后剩下的码元数,在调制和解调原核细胞中,

数据帧的大本人不变,通过InsertZero(插零)模块在原来删去码元的位置插入码元0,解卷积,恢复每帧2码元。 Puncture模块中数据流的打孔矢量应与输入信号具有相同的帧长度,而且要与InsertZero模块中的插零矢量相同,矢量(vector)中的0就是打掉马远的位置,也是在解卷积之前插入0的位置,1是保留码元的位置,而矢量的长度与0的数目以及卷积码的结构共同决定了本人码效率。 无线电波信号发生器的每帧取样设定为2,通过卷积本人码器以后就是2进6出,假设通过打孔以后六个码元剩下三个的码元数位N,则本人码效率R为: R=(1/3)×(6/N) (三)缩短卷积码系统仿真 1.缩短卷积码的MATLAB仿真 2.不同本人码效率下的参数设置 R=1/3 R=2/5 R=1/ R=2/3 R= 3.系统仿真m件 4.不同的本人码效率的误码率曲线图 扩展阅读:MATLAB实训报告 MATLAB语言自白程实训报告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 年 6 月

目录实验一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实验二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二)实验三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 实验四MATLAB的图形绘制 实验五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 实验六控制系统的频域与时域分析 实验七控制系统PID校正器设计法 实验八线性方程组求解及函数求极值

实验一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2.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基本原理 1.熟悉MATLAB环境: 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帮助信息浏览器、工作空间浏览器、文件和搜索路径浏览器。 2.掌握MATLAB常用命令 表1 MATLAB常用命令 变量与运算符 3.1变量命名规则 3.2 MATLAB的各种常用运算符 表3 MATLAB关系运算符 表4 MATLAB逻辑运算符

| Or 逻辑或 ~ Not 逻辑非 Xor逻辑异或 符号功能说明示例符号功能说明示例 :1:1:4;1:2:11 . ;分隔行.. ,分隔列… ()% 注释 [] 构成向量、矩阵!调用操作系统命令 {} 构成单元数组= 用于赋值 的一维、二维数组的寻访 表6 子数组访问与赋值常用的相关指令格式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 四.实验程序及结果 1、新建一个文件夹(自己的名字命名,在机器的最后一个盘符) 2、启动MATLAB,将该文件夹添加到MATLAB路径管理器中。 3、学习使用help命令。

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MATLAB实现卷积码编译码 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1. 纠错码基本理论---------------------------------------- 2 1.1纠错码基本理论 ----------------------------------------------- 2 1.1.1纠错码概念 ------------------------------------------------- 2 1.1.2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 2 1.2几种常用的纠错码 --------------------------------------------- 6 2. 卷积码的基本理论-------------------------------------- 8 2.1卷积码介绍 --------------------------------------------------- 8 2.1.1卷积码的差错控制原理----------------------------------- 8 2.2卷积码编码原理 ---------------------------------------------- 10 2.2.1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10 2.2.2卷积码图形表示法-------------------------------------- 11 2.3卷积码译码原理---------------------------------------------- 15 2.3.1卷积码三种译码方式------------------------------------ 15 2.3.2V ITERBI译码原理---------------------------------------- 16 3. 卷积码编译码及MATLAB仿真---------------------------- 18 3.1M ATLAB概述-------------------------------------------------- 18 3.1.1M ATLAB的特点------------------------------------------ 19 3.1.2M ATLAB工具箱和内容------------------------------------ 19 3.2卷积码编码及仿真 -------------------------------------------- 20 3.2.1编码程序 ---------------------------------------------- 20 3.3信道传输过程仿真-------------------------------------------- 21 3.4维特比译码程序及仿真 ---------------------------------------- 22 3.4.1维特比译码算法解析------------------------------------ 23 3.4.2V ITERBI译码程序--------------------------------------- 25 3.4.3 VITERBI译码MATLAB仿真----------------------------------- 28 3.4.4信噪比对卷积码译码性能的影响 -------------------------- 28

数字系统设计实验

多周期MIPS微处理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IPS指令系统。 (2)、掌握MIPS多周期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3)、掌握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MIPS多周期微处理器的测试方法。 (5)、了解用软件实现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设计一个32位MIPS多周期微处理器,具体的要求如下: 1、至少运行下列的6类32条MIPS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ADD、ADDU、SUB、SUBU、ADDI、ADDIU。 (2)、逻辑运算指令:AND、OR、NOR、XOR、ANDI、ORI、XORI、SLT、SLTU、SLTI、SLTIU。 (3)、位移指令:SLL、SLLV、SRL、SRLV、SRA。 (4)、条件分支指令:BEQ、BNE、BGEZ、BGTZ、BLEZ、BLTZ。 (5)、无条件跳转指令:J、JR。 (6)、数据传送指令:LW、SW。 2、在XUP Virtex-2 Pro开发系统中实现该32位MIPS多周期微处理器,要求运行速度(CPU 工作时钟)大于25MHz。 三、实验设备 1、装有ISE、Modelsim SE和Chipscope Pro软件的计算机。 2、XUP Virtex-2 pro开发系统一套。 3、SVGA显示器一台。 四、MIPS指令简介 MIPS指令集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的LOAD/STORE结构:所有的计算机类型的指令均从寄存器堆中读取数据并

把结果写入寄存器堆中,只有LOAD和STORE指令访问存储器。 2、易于流水线CPU的设计:MIPS指令集的指令格式非常规整,所有的指令均为32位,而且指令操作码在固定的位置上。 3、易于编译器的开发:一般来讲,编译器在编译高级语言程序时,很难用到复杂的指令,MIPS指令的寻址方式非常的简单,每条指令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MIPS系统的寄存器结构采用标准的32位寄存器堆,共32个寄存器,标号为0-31。其中第0号寄存器永远为常数0。 CPU所支持的MIPS指令格式一共有3种,分别为R、I、J。R类型的指令从寄存器堆中读出两个源操作数,计算结果写回到寄存器堆;I类型的指令使用一共16为立即数作为源操作数;J类型的指令使用一共26位立即数作为跳转的目标地址(target address)。 MIPS的指令格式如图1所示,指令格式中OP(operation)是指令操作码;RS(register sourse)是源操作数的寄存器号;RD(register destination)是目标寄存器号;RT(register target)可以既是源寄存器号,又可以使目标寄存器号,由具体位置决定;FUNCT(function)可以被认为是扩展的操作码;SA(shift amount)由移位指令使用,定义移位位数。 I型中的Immediate是16为立即数。立即数型算术逻辑运算指令、数据传输指令和条件分支指令均采用这种形式。在立即数型算术逻辑运算指令、数据传送指令中,Immediate进行符号扩展至32位;而在条件分支指令中,Immediate先进行符号扩展至32位再左移2位。 在J形指令中26为target由JUMP指令使用,用于产生跳转的目标地址。 下面通过表格简单介绍本实验使用的MIPS核心指令。表1列出了本实验使用到的MIPS指令的格式和OP、FUNCT等简要信息。

控制系统仿真和设计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峰

7.2.2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容 1.二阶系统G(s)=10/(s2+2s+10)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 (1)实验程序如下: num=[10]; den=[1 2 10];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 damp(den); step(num,den); [y x t]=step(num,den); [y,t’] 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实际值理论值峰值 1.3473 1.2975 峰值时间 1.0928 1.0649 过渡时间+%5 2.4836 2.6352

+%2 3.4771 3.5136 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10]; den1=[1 6.32 10];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10]; den2=[1 12.64 1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 n1= (1/2)w n0和w n1= 2w n0响应曲线 试验程序: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2.5]; den1=[1 1 2.5];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40]; den2=[1 4 4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3.时作出下列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比较与原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别与特点,作出相应的实验分析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