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

目录

定义

确定方法

测试步骤

定义

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如果垂直荷载为定值,土基回弹模量值愈大则产生的垂直位移就愈小;如果竖向位移是定值,回弹模量值愈大,则土基承受外荷载作用的能力就愈大,因此,路面设计中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确定方法

现场实测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查表法

测试步骤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0.0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变形曲线。用千斤顶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MPa时,每级增加0.02MPa,以后每级增加0.04MPa左右。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待卸载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如超过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

回弹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

总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a。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然后将汽车开出10m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即为总影响量。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取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不大于4.75mm,试样数量约120g;

最大粒径不大于19mm,试样数量约250g;

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试样数量约500g.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及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道路工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 欧阳家百(2021.03.07) 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现计算土的回弹模量如下: 1、承载板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计算资料见表1: 承载板试验数据 表1 根据表中数据,舍去回弹变形大于1mm的数据,绘出pL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承载板实验荷载变形曲线 根据规范,由于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故应进行原点修正,并进行直线拟合,如图2所示: 图2 原点修正图

由图2读的各级荷载作用下图的回弹变形值如表2所示: 各级荷载对应的土的回弹变形值表2 0.02 0.04 0.06 0.08 0.10 17 31 43 58 73 由公式 计算得: 式中:土基回弹模量 刚性承载板直径,规定为30cm 土基泊松比,取为0.35 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各级荷载单位压力总和 各级荷载单位压力作用下,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回弹变形总和 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2.1计算资料见表3: 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数据表3 测点回弹弯沉(0.01mm)di=LiL(mm)di/r0 117750.32 215121 1.34 319321 1.34 4159130.83 517860.38 614428 1.78 715220 1.27 8158140.89 919826 1.65 1017110.06 1114725 1.59 1221543 2.73 1320735 2.23

14158140.89 2.2计算全部测定值得算术平均值、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和自然误差 式中:——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自然误差(0.01mm)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测点总数 2.3计算各测点的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值,并计算较大的偏差值与自然误差值之比,计算值如表3所示,由表可 知:,故所有测点数据均有效。 2.4计算弯沉代表 式中:计算代表弯沉 2.5计算回弹模量 式中:土的回弹模量 测定车轮的平均垂直荷载(MPa) 测定用标准车双圆荷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cm) 测定层材料的泊松比 弯沉系数,为0.712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V10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
(V1.0)
用户操作手册
中测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4206414.html,/

回弹仪数据处理软件用户手册 1. 关于本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本手册的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本手册的声明和条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免责声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警告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软件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升级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客户技术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安装与卸载 .............................................. 1
3.1. 系统安装要求 ........................................ 1 3.1.1. 硬件环境要求 ................................... 1 3.1.2. 操作系统要求 ................................... 1 3.2. 软件安装步骤 ........................................ 1 3.2.1. 安装向导 ....................................... 1 3.2.2. 欢迎界面 ....................................... 1 3.2.3. 许可证协议 ..................................... 2 3.2.4. 安装路径 ....................................... 2 3.2.5. 安装进度 ....................................... 2 3.2.6. 完成安装 ....................................... 2 3.2.7. 软件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8. 软件卸载 ....................................... 3 4. 软件登录与主要功能介绍 .................................. 4
4.1. 软件特点 ............................................ 4 4.1.1. 使用方便 ....................................... 4 4.1.2. 功能齐全 ....................................... 4 4.1.3. 数据安全可靠 ................................... 4 4.1.4. 数据存储 ....................................... 4 4.1.5. 服务相应及时 ................................... 4 4.2. 软件登录及界面介绍 .................................. 4 4.2.1. 开启画面 ....................................... 5 4.2.2. 系统登录 ....................................... 5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道路工程)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 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现计算土的回弹模量如下: 1、承载板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计算资料见表1: 承载板试验数据表1 路基土类为粘性土,泊松比为0.35 承载板试验(MPa)回弹变形(0.01mm) 0.02 15 0.04 31 0.06 42 0.08 56 0.10 77 0.15 116 0.20 171 0.25 162 0.30 205 根据表中数据,舍去回弹变形大于1mm的数据,绘出p-L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承载板实验荷载-变形曲线 根据规范,由于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故应进行原点修正,并进行直线拟合,如图2所示:

图2 原点修正图 由图2读的各级荷载作用下图的回弹变形值如表2所示: 各级荷载对应的土的回弹变形值表2 0.02 0.04 0.06 0.08 0.10 17 31 43 58 73 由公式 计算得: 式中:土基回弹模量 刚性承载板直径,规定为30cm 土基泊松比,取为0.35 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各级荷载单位压力总和 各级荷载单位压力作用下,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回弹变形总和

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2.1计算资料见表3: 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数据表3 测点回弹弯沉(0.01mm) di=Li-L(mm) di/r0 1 177 5 0.32 2 151 -21 -1.34 3 193 21 1.34 4 159 -13 -0.83 5 178 6 0.38 6 144 -28 -1.78 7 152 -20 -1.27 8 158 -14 -0.89 9 198 26 1.65 10 171 -1 -0.06 11 147 -25 -1.59 12 215 43 2.73 13 207 35 2.23 14 158 -14 -0.89 2.2计算全部测定值得算术平均值、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和自然误差 式中:——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自然误差(0.01mm)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测点总数 2.3计算各测点的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值,并计算较大的偏差值与自然误差值之比,计算值

回弹试验记录表 数据

回弹试验 1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结构试验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 2试验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3试验的仪器设备 数显式回弹仪 4执行技术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5试验的操作步骤 每位同学各自选取一个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每测区弹击16个点。 构件测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本次试验选择了一块大型混凝土梁板作为试验体,大组成员每人测一个测区,共13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面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6)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 6试验数据 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试验记 录表

回弹数据处理使用说明

DJHT225W-09/HT225W 回弹数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感谢您使用我公司产品!现就使用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作简单说明,以方便您的使用。 一、界面说明 图1:数据显示界面 二、操作说明 1.数据传输。使用传输软件将仪器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个硬盘文件,后缀为“.htwdat”。本传输软件也可单独安装使用,见安装光盘。本传输软件仅对数字回弹仪使用,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仪器。 2.构件编辑 添加构件 1.打开“htwdat”为后缀的数据文件,构件序号将显示在左侧列表中。注意:导入的文件如果为旧版规范回弹仪的数据文件,需要点击“刷新”/“刷新全部”将数据重新计算一下。 2.如果需要使用多个文件中的数据,请在左侧列表中点击右键菜单,从其他文件中添加构件数据。 3.在左侧列表中点击右键菜单,新建构件。新构件默认是10个测区,如需调整构件默认的测区数量,请点击在“检测设置”中予以设定。新构件的数值添加方法请参考“测区编辑”。

图2:构件选择菜单 3.构件删除 在指定构件行中点击右键菜单中的删除构件,将此构件删除。如果此构件为划分过批检批次的构件,此批次的批构件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将自动重新推定。 4.批次划分 从左侧列表中选定构件后,点击右键菜单划分为单检批次或批检批次,将所选构件归类,同时计算推定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如果需要调整批次类型,可以双击此批中的构件号,在上方信息栏中重新选择检测类型,同时此批中的其他构件类型也随之更改。如果不符合划分条件,此批构件的原划分类型也将被 取消,可在左侧列表中重新划分。 图3.划分警告 5.测区编辑: 回弹值查询修改(3.41版不支持此功能): A.双击单元格或使用键盘“Tab”键直接添加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由于本表格会根据表内的回 弹值直接计算出平均回弹值和强度推定值,故在添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警告框,点击“确定”即可。

回弹数据处理使用说明

HT225W回弹数据处理软件使用说明 感谢您使用我公司产品!现就使用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作简单说明,以方便您的使用。 一、界面说明 图1:数据显示界面 二、操作说明 1.数据传输。使用传输软件将仪器中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形成一个硬盘文件,后缀为“.htwdat”。本传输软件也可单独安装使用,见安装光盘。本传输软件仅对HT225W-B型数字回弹仪使用,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仪器。 2.打开文件。 如果打开的是“.ddt”为后缀的数据文件,构件序号会显示在左侧列表中,选择欲处理的构件、点击“确认选择”后,在数据显示区将这几个构件的测区数据显示出来,方可针对选择的这几个构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如果打开的是“htwdat”、“ndh”、“ddh”、“htw”为后缀的数据文件,测区号将显示在左侧测区列表中,需先划分好构件才能进行其他操作,详情请参考构件划分。 3.构件划分。数据文件被打开后,将激活主页面左侧工具条上的分区的功能。按显示出的区号可以划分构件:需要输入起始区号和结束区号,按下“组成构件”划出了一个构件,这个构件的序号会显示在构件序号列表中,默认以“1,2,3……”序号标记,如果想规范化构件号,请在数据显示区表格的“构件编号”一列的对应构件的单元格中双击,填写表格。其他操作同上。如果您想修改构件包含的测区个数,可以按“取消划分”取消上一次的划分(只能取消一次),这些测区的编号会重新在列表中显示。

采用山东测强曲线:每构件不得少于3个测区。 采用其他测强曲线:每构件不得少于5个测区。 图2:构件划分 5.回弹值查询修改:双击构件序号列表中的待查询/修改的构件的序号项,弹出如下对话框: 图4:回弹查询修改 在测区编号框中包含这个构件的所有测区编号,选择不同的编号,将在16个方框处显示对应测区的16个回弹值。更改回弹值后,点击“修改”将改动保存下来,点击“初始值”调入原始数值。 也可以通过“直接修改数据”方式进行回弹值修改。即:“确认选择”待检测构件后,双击可编辑的单元格对回弹数据、修正规则等进行修改和修正。目前只支持国家测强曲线。 注意:如果您是在做完构件修正运算后才应用第一种方法修改修改原始回弹值的,则请您再点一次构件的修正运算,否则新修改的回弹数据不会运用到强度推定计算中(点击“修正”或“全部修正”) 6.数据修正: “确定选择”待测构件后,选择适用的测强曲线,采用福建测强曲线需选择“骨料类型”,应用

回弹计算公式.doc

4.2 强度计算 4.2.1 回弹值计算 从每一个测区所得的16 个回弹值中,剔除3 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后,将余下的10 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 式中,R m为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 i为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4.2.2 回弹值修正 ①对于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回弹值按下式校正。 R m=R m α+R aα 式中,R m α为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 aα为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表2 取值。 ② 将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得的回弹值,或相当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面时的回弹值,按下式修正: R m=R m t+R a t, R m=R m b+R a b.

式中,R m t,R m b为水平方向(或相当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 a t,R a b为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表3 取值。 4.2.3 碳化深度计算 对于抽检碳化深度的计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以平均值作为测区碳化深度。 4.2.4 测强曲线应用 对于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区和专用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测区混凝土强度的求取,可以按规范附录中所提供的“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换算。 4.3 异常数据分析 混凝土强度不是定值,它服从正态分布。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属于多次测量的试验,可能会遇到个别误差不合理的可疑数据,应予以剔除。根据统计理论,绝对值越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越小,当划定了超越概率或保证率时,其数据合理范围也相应确定。因此,可以选择一个“ 判定值”去和测量数据比较,超出判定值者则认为包含过失误差而应剔除。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 检测原理及特点 1.1 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以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根据表面硬度则可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2 特点 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虽然检测精度不高,但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试迅速,以及检测费用低廉,且不破坏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故在现场直接测定中使用较多。 影响回弹法准确度的因素较多,如操作方法、仪器性能、气候条件等。为此,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回弹仪的保养和校正。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 J/T23-2001)中规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龄期为7 d~1 000 d,不适用于表层及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构件和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的检测,这大大限制了回弹法的检测围。 另外,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基数较大,即使只有15% 的相对误差,其绝对误差也会很大而使检测结果失去意义。 2 仪器 测量回弹值使用的仪器为回弹仪。回弹仪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是保证回弹法检测精度的技术关键。 2.1 类型 国回弹仪的构造及零部件和装配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回弹仪》( JJG 817-93)的要求。回弹仪按回弹冲击能量大小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大于C50 时,通常采用中型回弹仪;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C60 时,宜采用重型回弹仪。 传统的回弹仪是通过直接读取回弹仪指针所在位置读数来测取数据的,为一直读式。目前已有的新产品有自记式、带微型工控机的自动记录及处理数据等功能的回弹仪。 2.2 影响检测性能的因素

回弹处理软件说明书

本手册中的约定: A.灰色背景、带黑色方框的文字表示屏幕上的一个按钮或 B.-” 打开菜单项命令。 C.灰色背景、不带方框的文字表示屏幕上弹出的窗口中的 控件(如选择框、输入框等)名称。如打开文件窗口中 的文件名输入框。 D.Windows下分析软件中选择文件的方法: (1)单击鼠标左键可以选中单个文件; (2)按住 (3)按住单击鼠标左键可以选中一个文件后,

第一章、简介 回弹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是由北京市康科瑞工程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用于回弹数据分析处理的软件。它可运行于安装了Windows95/98/2000/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 本软件的处理对象是“KR-2回弹数据处理器”存储的数据文件(PHT文件)和“KR-1回弹数据处理器”、“HT225W全自动数字式回弹仪”存储的数据文件(RFC文件)或直接输入的回弹值,可以对测试数据按单个构件或者批进行计算处理。软件处理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分析计算完成后不但可以保存或打印输出分析结果,而且还可以生成Microsoft Word格式的检测报告文档,用户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完成检测报告。本软件涉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文件,如表1.1所示。

第二章、安装 本软件的安装过程与常用的Windows软件的安装基本相似。本章将对本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做详细的介绍。 安装步骤如下: 1、打开仪器配套光盘,双击康科瑞数显回弹数据处理软件文件,程序会先复制文件,复制结束后则会出现如图2.1的安装界面。点击下一步则进入下一步安装界面,点击取消则出现退出软 2.2),点击图2.2中的继续返回图的安装界面,点击退出则软件退出安装。 图2.1 图2.2 2、进入图2.3安装界面,在此界面点击浏览可以更改程序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在学习计算方法和步骤之前,先了解几个术语: 1、测区:检测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 2、测点: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 3、测区砼强度换算值: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度曲线或查表得到的该检测单元(测区)的现龄期砼抗压强度值。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试用于工程结构普通砼抗压强度的检测。砼强度值的确定分为如下几个步骤:1、回弹值测量2、碳化深度值测量3、回弹值计算4、砼强度的计算 一、回弹值测量 1、一般规定:结构或物件砼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 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砼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结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 2、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量应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米,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米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米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米,且不宜小于0.2米。 (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砼强度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但回弹值需修正。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6)、检测面应为砼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3、回弹值测定 (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一次,每一测区应取16个回弹值。 二、碳化深度测量值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确定的新方法

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确定的新方法 ——学习新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笔记 吴祖德 (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江苏常州 213002) 内容提要新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的确定,改变了现有规范采用的方法,提出了新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的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值的确定方法,并与现规范的方法进行比较,供技术人员在学习中参考。 关键词征求意见稿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确定 0 前言 路基土的回弹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现规范与新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要求、测试及有关规定的区别,列表如下: 表1 现规范与新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要求、测试及有关规定的区别

1 三轴试验测试路基土的回弹模量 路基土回弹模量主要受其应力状况、物理状况(含水量与密实度)和材料性质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对于处于特定状态(一定含水量和密实度值)的各类路基土来说,影响其模量的主要因素便是应力状况。在不同的交通等级下,以及不同的路面类型和结构组合中,路基土的应力状况是不相同的,故其模量值也是不一样的。因而,路基土的模量参数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值取用,一方面要遵循反映材料基本特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与结构应力—应变分析时所选用的方法和条件相一致。 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用“室内试验法(小承载板法)”及“现场实测法(承载板法或贝克曼梁法)”来确定路基模量,而室内小承载板试验中试件的受力状况与现场路基上的应力状况并不一致,并且这种测试方法仅适用于静态模量标定,这些都影响了路基回弹模量取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经过对我国各种路面结构中路基土的受力水平进行分析,制定出了更加合理的室内三轴重复加载测试回弹模量的方法与取值标准。(注:①可参阅附后的“粒料与路基土室内回弹模量试验测试方法草案”; ②该试验方法:对圆柱体试件施加一个固定幅度、加载试件(路基—,粒料基层/底基层—)和循环周期(一般取)的轴向重复荷载。试验时,试件承受动循环轴向应力和三轴室提供的静侧压力,通过测量其轴向总回弹变形响应来计算回弹模量;③该方法所用试验条件是对移动轮载作用下柔性路面中粒料层及路基物理状态(如密度、含水量)和应力状态(可能的代表性应力范围)的近似模拟。回弹模量测试过程中施加于试件的应力水平应根据其在路面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即对于基层/底基层材料应采用不同于路基土的应力水平;④回弹模量—未处治材料的回弹模量是施加于试件的轴向重复偏应力峰值与试件轴向回弹应变峰值之比) 2 路基平衡状态湿度时的回弹模量值 现行规范中采用最不利季节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值作为土基强度的设计值,即在土基回弹模量取值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一年中含水量变化对土基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因为采用最不利季节的土基回弹模量值时,从偏安全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但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往往会造成路面偏厚的现象,而实际土基回弹模量在要求的压实度条件下往往超过设计值,自然会造成资金浪费……。 所谓路基平衡湿度,是指公路通车后一段时间后,路基湿度在地下水、大气降雨与蒸发等因素作用下达到平衡的状态,湿度相对稳定,此时的湿度定义为路基平衡湿度。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 回弹法测砼强度值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在学习计算方法和步骤之前,先了解几个术语: 1、测区:检测结构或构件砼抗压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 2、测点: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 3、测区砼强度换算值:由测区的平均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 度曲线或查表得到的该检测单元(测区)的现龄期砼抗压强度值。 回弹法检测砼强度试用于工程结构普通砼抗压强度的检测。砼强 2、碳化深度值测量1、回弹值测量度值的确定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砼强度的计算 3、回弹值计算4 一、回弹值测量 其适一般规定:结构或物件砼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1、 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1(

(2)、批量检测:适用于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砼强度 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 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结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30%且不得少于 10 件。 2、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量应不少于 10 个。对某一 方向尺寸小于 4.5 米,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 0.3 米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 5 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 2 米以内。测区离构 件端部或施工 1 ---- -- 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 0.5 米,且不宜小于 0.2 米。(3)、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砼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 砼强度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但回弹值需修正。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

abaqus计算回弹的方法

Abaqus回弹计算过程 回弹分析我倒是做过两个,说下简要步骤吧,同样是仅供参考啊 1.首先用·explicit做成型过程的分析,加载方式选位移加载比较好,加载的幅值选smooth step(平滑变化) 2.可适当的用质量放大来加快这一准静态分析的过程 3.分析完成后可用standard观察工件的回弹,具体做法是: 1.Model-Copy Model 2.在新复制的模型中仅留下成型件,删除其他一切无关的边界条件以及上下模,包括在Explicit中定义的接触属性 3.在step模块中创建predefine field request-others-initial state-last frame/last step(导入的job名称为之前做成型分析的那个job的名称) 4.删除原来所有的后续分析步,并新建一个static,general的分析步 5.创建一个新的作业提交分析,并观察回弹 大致就是这样吧,希望对你有用! 回弹分析,从explicit导入standard计算。先copy explicit中模型进入standard模块,然后做一下改进,删除各个part、set和surface等,只留下需要回弹分析的变形体。删除分析步,删除接触和属性。然后在step中建立一个static分析步骤。设置计算为非线性。然后定义居于前面成形结果的回弹分析,在Model Tree中打开Predefined Fields,选择Initia 作为分析步,Other最为类别,选择Initial State,然后在视窗中选择需要分析的回弹体,然后点击done,然后Edit Predefined Field,选择你成形分析的job名字。然后一致ok下去,对称的边界哦条件还要施加。 你可以在amplitude中设置,比如说你分析步设置时间为6s,然后在amplitude中设置0,0;4,1(也就是在4秒时冲头应景达到了要求的位移,也就是液晶冲完,那么剩下的2秒就是停留的时间了),然后在另外设置一个分析步把冲头往回移就可以了 小弟这些天正好在做冲压回弹,刚做成功,从simwe论坛上学了很多东西。 在此讲讲小弟个人经验,回报论坛: 1.在原模型中设置restart。 2.将原model,copy另取名字 3.删除不需要的instance(以回弹分析来讲只要留下欲做回弹的instance即可) 4.重设分析步,一般改用静态隐式。(小弟把之前的分析步都删了,新建了分析步) 5.在load 模组中除去无用的边界条件,并添一个固定点或固定线。 6.在predefined field中建立initial state,选择欲做回弹的instace,job name选择原分析之odb档名(不用再加.odb),step及frame一般是选择Last. 7.再执行分析即可. 注:若想观察的是回弹量,可在initial state中勾选update reference configuration即可. 另外,多做几次,不成功的原因有时不是步骤有问题,而是自己忽略了某个小地

高强度砼回弹数据分析(最终版)

目录 一、总述 (2) 二、回弹样本概况 (2) 三、数据情况 (3) 四、回弹分析 (8) 五、总结 (10) 附件:高强度混凝土增长曲线 (12)

一、总述 鉴于规范对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在等效龄期可取日平 均气温逐日达600℃·d时对应的龄期(0℃及以下龄期不计在内),等效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时送检,并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而混凝土市场不同厂家不同强度(配合比也不同)混凝土的同条件下的强度增长不一,特别是高强度混凝土(大于C50以上)同条件下后期强度增长较缓慢。对此,在富饶中心A楼、B楼高强度混凝土施工中,对C50以上混凝土同条件下的强度增长情况进行跟踪,采用回弹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积累,根据国家《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中附表B进行强度换算,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本《高强度混凝土回弹数据分析》技术成果。因本地区暂无高强度砼同条件下的强度变化曲线规定或成果,希望在今后的施工中能起到基本的指导作用。同时,希望对该技术成果不足之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回弹样本概况 回弹部位为墙柱构件全数回弹,提前绘制平面图,对回弹构件进行编号,确保同一编号每次回弹数据与构件一一对应。选择在A楼 1F~12F进行C60数据采集;13F~18F进行C55数据采集,墙柱24个构件编号为1-24。B楼1F~5F进行C50数据采集,楼一区、二区分别选择30个构件,编号为1-30。回弹数据为混凝土浇筑7天、14天、28天、45天、60天、90天的强度;其中,C60砼回弹继续延长至120天、150天强度,即达到或接近设计强度为止。

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 承载板法

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承 载板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承载板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具与材料 (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小梁一根作反力架。汽车轮胎充气压力为0.50MPa。 (2)现场测试装置,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Φ30cm ,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测头,承载板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什量程的1/1oo。 (6)秒表。 (7)水平尺。 (8)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试验前准备工作 (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卒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 4.测试步骤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稳压 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一变形曲线。用千斤顶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MPa时,每级增加 0.O2MPa,以后每级增加左右。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待卸载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

回弹计算方法

回弹强度计算方法 1.回弹法测构件强度,一个测区16个点,舍去三个最高点,三个最低点,算出10个点的 平均值,然后根据碳化深度查表得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如果是全面回弹,每个构件布10个或10个以上测区,采用方差法计算评定;否则按最小值法评定。34,38,40的 数据,碳化如果在1.5左右,勉强达到C30。 3+补充问题:这个透明液体是按1%配比自配的酚酞酒精溶液。酚酞溶液测碳化深度利用的原理就是酸碱反应,酚酞作指示剂(遇碱变红,遇酸无色),二氧化碳扩散到的地方,酚酞溶液滴上去呈无色,未扩散到的地方呈红色(有碱存在)。 修改五回弹仪测定混凝土强度计算《规程JGJ/T23-2001》 根据2001年颁布的《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J115-2001)代替1992年颁布的《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有如下主要修改。 P119页“统一换算表”内容有部分改动(下表中的灰色部分)回弹均测区混凝土平均抗压强度换算值f(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d平均(mm) 值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 20 10.3 10.1 … 21 11.4 11.2 10.8 10.5 10.0 22 12.5 12.2 11.9 11.5 11.0 10.6 10.2 …

23 13.7 13.4 13.0 12.6 12.1 11.6 11.2 10.8 10.5 10.1 24 14.9 14.6 14.2 13.7 13.1 12.7 12.2 11.8 11.5 11.0 10.7 10.4 10.1 25 16.2 15.9 15.4 14.9 14.3 13.8 13.3 12.8 12.5 12.0 11.7 11.3 10.9 26 17.5 17.2 16.6 16.1 15.4 14.9 14.4 13.8 13.5 13.0 12.6 12.2 11.6 27 18.9 18.5 18.0 17.4 16.6 16.1 15.5 14.8 14.6 14.0 13.6 13.1 12.4 28 20.3 19.7 19.2 18.4 17.6 17.0 16.5 15.8 15.4 14.8 14.4 13.9 13.2 29 21.8 21.1 20.5 19.6 18.7 18.1 17.5 16.8 16.4 15.8 15.4 14.6 13.9 30 23.3 22.6 21.9 21.0 20.0 19.3 18.6 17.9 17.4 16.8 16.4 15.4 14.7 31 24.9 24.2 23.4 22.4 21.4 20.7 19.9 19.2 18.4 17.9 17.4 16.4 15.5 32 26.5 25.7 24.9 23.9 22.8 22.0 21.2 20.4 19.6 19.1 18.4 17.5 16.4 33 28.2 27.4 26.5 25.4 24.3 23.4 22.6 21.7 20.9

2021年土的回弹模量计算(道路工程)

土的回弹模量计算 欧阳光明(2021.03.07) 根据《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现计算土的回弹模量如下: 1、承载板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计算资料见表1: 承载板试验数据 表1 根据表中数据,舍去回弹变形大于1mm的数据,绘出pL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承载板实验荷载变形曲线 根据规范,由于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故应进行原点修正,并进行直线拟合,如图2所示: 图2 原点修正图 由图2读的各级荷载作用下图的回弹变形值如表2所示:

各级荷载对应的土的回弹变形值表2 0.02 0.04 0.06 0.08 0.10 17 31 43 58 73 由公式 计算得: 式中:土基回弹模量 刚性承载板直径,规定为30cm 土基泊松比,取为0.35 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各级荷载单位压力总和 各级荷载单位压力作用下,回弹变形小于1mm的回弹变形总和 2、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 2.1计算资料见表3: 贝克曼梁弯沉试验数据表3 测点回弹弯沉(0.01mm)di=LiL(mm)di/r0 117750.32 215121 1.34 319321 1.34 4159130.83 517860.38 614428 1.78 715220 1.27 8158140.89 919826 1.65 1017110.06 1114725 1.59 1221543 2.73 1320735 2.23 14158140.89 2.2计算全部测定值得算术平均值、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和自然误

差 式中:——回弹弯沉的平均值(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标准差(0.01mm) 回弹弯沉测定值的自然误差(0.01mm) 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0.01mm) 测点总数 2.3计算各测点的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值,并计算较大的偏差值与自然误差值之比,计算值如表3所示,由表可 知:,故所有测点数据均有效。 2.4计算弯沉代表 式中:计算代表弯沉 2.5计算回弹模量 式中:土的回弹模量 测定车轮的平均垂直荷载(MPa) 测定用标准车双圆荷载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的半径(cm) 测定层材料的泊松比 弯沉系数,为0.712

回弹计算公式

回弹计算公式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强 度计算 回弹值计算 从每一个测区所得的16 个回弹值中,剔除3 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后,将余下的10 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 式中,R m 为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R i 为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回弹值修正 ① 对于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回弹值按下式校正。 R m =R m α+R aα 式中,R m α 为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R aα 为非水平 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表2 取值。 ② 将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得的回弹值,或相当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面时的回弹值,按下式修正: R m =R m t +R a t , R m =R m b +R a b . 式中,R m t ,R m b 为水平方向( 或相当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 面,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R a t ,R a b 为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 正值,按表3 取值。 碳化深度计算 对于抽检碳化深度的计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以平均值作为测区碳化深度。 测强曲线应用 对于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区和专用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测区混凝土强度的求取,可以按规范附录中所提供的“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换算。

异常数据分析 混凝土强度不是定值,它服从正态分布。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属于多次测量的试验,可能会遇到个别误差不合理的可疑数据,应予以剔除。根据统计理论,绝对值越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越小,当划定了超越概率或保证率时,其数据合理范围也相应确定。因此,可以选择一个“ 判定值”去和测量数据比较,超出判定值者则认为包含过失误差而应剔除。 强度推定 按批量检测,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由下式计算: 式中,R m ,m ine 为该批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M Pa),精确至 M Pa。 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取上述公式中( R m 或R 2 )较大值。 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该全部按单个构件进行检测:①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 M Pa 时,S 大于 M Pa。②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 M Pa时,S 大于 M Pa。 当按单个构件计算时以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R=R m ,m ine

回弹模量

. 回弹模量 回弹模量定义: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如果垂直荷载为定值,土基回弹模量值愈大则产生的垂直位移就愈小;如果竖向位移是定值,回弹模量值愈大,则土基承受外荷载作用的能力就愈大,因此,路面设计中采用回弹模量作为土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确定回弹模量的方法:现场实测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查表法。 回弹模量测试步骤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0.0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变形曲线。用千斤顶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MPa时,每级增加0.02MPa,以后每级增加0.04MPa 左右。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待卸载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如超过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 回弹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 总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a。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然后将汽车开出10m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即为总影响量。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取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不大于4.75mm,试样数量约120g;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及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