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2、抑郁 4、知识的缺乏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 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 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 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3、语言交流障碍 、评估

1、 入院评估

2、 心理状态评估

四、 辅助检查

1、 行为-认知治疗

2、 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 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 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 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 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 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 应用 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情绪障碍、 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

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 :焦虑不安时闭上 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 :即有意识地想一件 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 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 :"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 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 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 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 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 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5、 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二、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2、抑郁 3、语言交流障碍 4、知识的缺乏 三、评估 1、入院评估 2、心理状态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行为-认知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焦虑的护理

1.保护能力改变容易受伤:与惊恐发作有关。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护理措施: 2.活动无耐力表现坐立不安,做事有始无终:与焦虑症状有关。由于焦虑和躯体不适,病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地去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护理措施: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不能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与严重焦虑发作有关。因无名的恐惧、紧张等,病人整日忧心仲忡,再加上诸多的躯体不适,病人除关注自身的焦虑体验外,无暇顾及其他的日常生活料理,包括洗浴、更衣,甚至一日三餐的饮食。护理措施:4.不合作表现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与绝望感或药物副反应有关。由于惊恐发作时的失控感和濒死感,病人自认为活不成了,一切治疗护理都对他无效了,有时病人伴有因服药引起的药物副反应,从而加重了焦虑体验。病人有时表现出不服从医嘱,拒绝接受打针、服药和参加各种活动等。护理措施: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一、病人严重焦虑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 周围的设施要简单安全,最好能有专人看护。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二、密切观察躯体情况的变化并记录。待病人情绪稳定时,应不失时机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以安慰、镇定病人的情绪。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三、对伴有躯体疾患者,要向其讲明激烈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让病人能从主观上控制情绪反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四、对有严重躯体疾患的老年病人,除应严密监测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加钙质食物的补充,以防骨折发生。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五、平时运用良好的护理交流技巧。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允许焦虑症病人有适量的情绪宣泄。以防恶劣情绪暴发而影响身体健康。 以上介绍了焦虑症的护理措施,焦虑症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会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一、要让病人感受到家属对治疗的信心 焦虑症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病人的病情会有反复,家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疑虑,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这些疑虑和困惑,家属可私下找医生咨询有关问题,在病人面前应表现出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的态度。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二、对病人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心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2、抑郁 4、知识的缺乏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 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 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 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3、语言交流障碍 、评估 1、 入院评估 2、 心理状态评估 四、 辅助检查 1、 行为-认知治疗 2、 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 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 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 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 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 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 应用 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情绪障碍、 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 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 :焦虑不安时闭上 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 :即有意识地想一件 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 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 :"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 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 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 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 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 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