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要求

纠正预防措施要求

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日常考评□其它□纠正/预防措施要求(CAR)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正式)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制定纠正与预防 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公司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主要执行部室;公司各部室 及基层单位为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对象; 2、纠正与预防措施应涵盖各级安全委员会 的活动,培训程序及培训质量的评估、变化管 理流程要求、职业卫生检测、事故调查、事故 分析、事故报告、公司标准化系统评价、危险

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应急管理等内容; 3、确保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的有效性及实效性; 4、公司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系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人员,建立相关的制度及职责; 5、沟通对象为公司所属范围内与安全工作有关或相关的事宜; 6、沟通方式或频率为公司每月经济运行会和公司调度 7、纠正与预防措施须设立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中须载明责任人员、行动步骤、时间要求、地点及行动的跟踪要求等;

8、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文件、记录应以档案形式保管。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安全或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采取有效地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不安全的再次发生或潜在不安全的发生,确保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3 职责 3.1矿山安全环保部是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 3.2安全环保部为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的主要部门; 3.3各部门为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部门。 4 工作内容和要求 4.1 沟通与实施要求。 4.1.1各部门对已发现和潜在不安全因素的责任部门进行分析原因,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者。 4.1.2实施部门要按照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4.1.3对实施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结果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4.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4.2.1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及人员。 ⑴安全环保部为矿山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部门,具体由安全环保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⑵生产技术部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具体由生产技术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单,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⑶安全环保部负责为设备设施管理中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具体由安全环保部主任负责,负责下发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中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通知单,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4.2.2安全环保科工作职责 ⑴组织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⑵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或向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在上报的同时,组织制订可靠的临时安全措施。 ⑶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文件,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⑷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⑸认真听取、采纳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保证矿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正常运转;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⑹监督矿山的安全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 ⑺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及投产试产工作。 ⑻负责消防器材的计划、配备和维护管理工作。 ⑼负责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工作,搞好员工体检、职业病防护和健康监护工作。 ⑽参与设备事故、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⑾负责专业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或部门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4.3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 4.3.1负责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的部门要对实施过程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到主管 责任部门。 4.3.2主管责任部门要将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矿山主管领导审阅,内容包括为: ⑴主要实施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425-17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采取措施消除实际不符合及其产生的影响,防止非预期使用、安装或转序;识别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潜在的不符合演变为事实上的不符合。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过程运行控制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不符合过程的控制与改进。 3 职责 3.1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对本程序负责。 3.2集团公司安质处为主责部门。负责组织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负责外部审核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

踪验证;负责组织收集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信息,以确定是否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3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收集、分析工程项目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质量趋势信息,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4相关部门/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 4.1不符合的等级划分: 4.1.1 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和重大不符合。 4.1.2 不符合分类: a) 一般不符合:偶尔发生,不符合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要求,可能导致不合格品/部位(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说法一致)的发生,但不影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 重大不符合:要素或关键过程多次出现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导致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系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培训课件

1.目的: 为确保各部门不符合品质及环境的事项,都有明确的改善方法及对策,以防止相关品质问题再次发生,降低成本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自进料﹑生产﹑检验﹑实验﹑仪校﹑储运、环境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所发现之不合格产品及不符合事项,制程中不符合规定之作业行为及相关方抱怨等均适用。 3.定义: 3.1纠正措施: (让问题不再发生)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 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预防措施: (让问题不发生)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 况的发生, 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改善行动要求。 3.4 MRA: MATERIAL REVIEW AOARD 物料评审小组。 4.职责: 4.1质检部:负责材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成品出货检验﹑客户抱怨 跟进、可靠性实验,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内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管理评审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2 生产部:负责制程异常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确认和追踪。 4.3 责任部门:对提出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回复原因及纠正和预防措施,并 实施。 4.4 MRA小组:由技术、生产、采购、品管组成,评审物料可否使用。 5.作业程序: 5.1进料检验 5.1.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时机 a)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如属来料错 误、安全性、环境物质含量超标等不良的须发出质量异常处理单; b)来料包括客供和自购的不良导致进料检验批退时: c)生产、IPQC、QC发现材料品质不良,导致产品全检/重工时; d)因材料因素致客户对本公司产品提出投诉时; e)第三方检测未通过时。 5.1.2 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本程序涉及标准条款:ISO/TS16949:2002 8.5.2 8.5.3 3.术语 3.1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3.2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3.3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3.4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一般包括下列项目中描述的不符合: ?顾客抱怨; ?不合格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 ?数据分析的输出;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输出;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在采取纠正措施前必须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后续的纠正措施。对于那些偶然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后果的不合格,可以不必采取纠正措施。 ①不合格范畴:产品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和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 ②-⑥A:产品不合格: a.对厂内出现的不合格:质管部每批统计产品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合格率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合格品,质管部每年制订一次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或与质量目标结合,制订措施,进行纠正。 b.原物料不合格:质管部对原物料不合格进行统计,对不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的原物料,质管部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供应商整改,质管部验证整改结果。质管部及时反馈每批原材料质量信息,协助供应商进行纠正。 c.对出厂后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的不满意,由销售部收集不合格信息,填写《顾客抱怨台帐》,及时递交质管部;质管部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同时制订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d.由质管部负责在最短周期内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顾客要求时可提供此记录,为防止再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对重大不合格品或顾客要求时采取纠正措施,应使用8D方法(见《8D方法活动指导书》),必要时,应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过流程

纠正与预防措施流程文件编号: 版本:0A (试用)

文件变更履历

当产品、制程以及质量系统等过程中出现/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时,能立刻通过正常反应程序渠 道,从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符合因素等,彻底解决及预防问题再发。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产品从进货检验至顾客的投诉及内部质量审核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适用于通过各部门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预防。 备注:当顾客规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方法时,依照顾客的要求进行。 3名词定义 3.1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采取措施以消除现存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2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符合、缺失事项的原因,以防止 其再度发生; 3.3 8 D ( 8 Disciplines ):本公司采用的解决品质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分八个步骤来解决 品质问题。 4权责 4.1品质部:纠正/预防措施表开出,措施实施效果跟进与验证。 A. 制程与进料的异常由QC主导; B. 客户抱怨时由QA主导; C. 系统与稽核异常时由QS主导。 4.2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和实施。 5. 工作程序 流程 改善要求信息 改善小组成立

责任部门工作要求相关文件/记录 品质部5.1品质部依据以下信息开出“纠正/预防措 施单”: a. 各部门的绩效指标没有达到目标时; b. 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发生不符合项时; c. 进料检验、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 d. 发生顾客投诉与异常退货时; e. 潜在不合格时(如作业隐患,或通过 FMEA,SPC等发现)。 纠正/预防措施 单 相关部门5.2多功能小组成立 5.2.1品质部(各过程担当)主导召集相关部门组成多功能小组; 5.2.2多功能小组依据不良信息对不合格事项进行评审,会判原因并确认纠正事项及改善责任归属; 5.2.3问题描述时务必依人事时物的原则清晰描述,以便于相关部门了解问题发生的现况; 5.2.4改善责任部门以原因发生部门为判定原则,但不代表过程的漏失部门不须进行

供应商预防纠正措施填写方法-精选

预防纠正措施注意事项 由于供应商填写预防纠正措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特讲讲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前应该做哪些工作,《预防纠正措施》应该填写哪些内容。 1.首先了解不良品现状(时间、地点、种类、特征),最好到现场观看不良 品,取得不良品数据;供应商不便了解现状的也可以要求思源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数据要明确及相片,如:图纸要求7.9~8.1 实测8.2,共检测多少,不良多少等等)。 2.原因分析(可以采用因果图、排列图等工具进行分析) 3.拟定对策并实施(多方面考虑,不要解决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好几 个) 4.确认效果(利用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时采用的工具要保证与第2部原 因分析采用工具一致,这样有利于对比分析,如果效果不好回到第一部重新做 5.防止再发生及标准化,应及时修改《QC工程图》、《作业指导书》及《出 厂检验指导书》,应及时对改善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总结(找出遗留问题,制定解决计划) 以上6步是供应商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必须做的步骤, 在填写《预防纠正措施》时原因对策填写内容为: ①发生原因及流出原因,发生原因就是为什么作成不良品,流出原因就是 为什么不良品流到思源公司,也就是第2步原因分析部分的内容; ②发生对策及流出对策,发生对策就是怎么做(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能作 出的合格的产品,流出对策就是怎么做(采取了什么措施)才能使不良品被发现不会流到思源公司;是怎么标准化的,就是《QC工程图》是否修改,从原来的????改成现在的???《作业指导书》是怎么修改的从原来的???修改成现在的???,《检查指导书》是怎么修改的从原来的???修改成现在的???。 嘿嘿哈哈

纠正和预防措施

至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质量改进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 1.1流程概况表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 业务流程 名称: 流程目标: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杜绝和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确保质量体系的有 效实施和改进。 质量部、各职能部门 业务流程 参与者: 输入: 1、内部/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不合格项; 2、产品不合格报告; 3、管理 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项;4、顾客的意见、抱怨、投诉;5、检验和试验记录输出:1、纠正措施及其实施计划;2、预防措施及其实施计划;3、质量体系和产品的质量改进证明文件;4、8D问题及纠正措施报告 控制点:公司内部的不合格信息、顾客的投诉和售后服务工作中得到的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等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概要:适用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中的所有过程控制,明确各自职责。 流程描述: 1.1根据本公司的习惯用法,可用“整改措施”一词表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意义。 1.1.1各部门在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时,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应对以下的不合格项及产品质量有关的不合格信息,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a.质量体系审核(包括外审和内审)中出现的不合格项。 b.产品不合格报告(包括退货、包装、标签不合格)。 c.管理评审中提出的不合格。 d.顾客的意见、投诉、抱怨。 1.1.2顾客的投诉和售后服务工作中得到的产品质量信息反馈,由质量部进行分类登记后,填写《顾客信息记录》送交责任部门。 1.1.3不合格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a.与产品和过程有关的重大不合格原因,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一般的产品和过程不合格,由各责任部门组织调查和分析;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核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分析。 b.对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时,可采用因果图/排列图/能力调查/直方图/相关图/ 故障模态分析法(AMDEC)/图示记录等方法,确定主要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因素,在分析原因时须仔细分析产品范围(包括材料),以及所有相关的过程、操作(设备、工装模具)、质量记录、售后服务报告、顾客索赔记录等,在不合格原因分析时可请供应商和顾客共同参与。 c.不合格原因分析的重点是: 1〕设计和规范问题 2〕过程控制和检验问题 3〕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问题 4〕环境条件问题 5〕工商业提供的原材料(包括其他产品)及其现场管理的问题 6〕人员的技能与资格问题 d.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结果均应明确责任部门,做好调查、分析结果记录。 对重大的不合格原因调查、分析还应形成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包括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严重性作出评价。 1.1.4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a.一般问题由各责任部门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消除不合格的原因所需的纠正措施,其内容应包括: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最新版)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主要执行部室;公司各部室及基层单位为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对象; 2、纠正与预防措施应涵盖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活动,培训程序及培训质量的评估、变化管理流程要求、职业卫生检测、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报告、公司标准化系统评价、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应急管理等内容; 3、确保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的有效性及实效性; 4、公司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系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人员,建立相关的制度及职责; 5、沟通对象为公司所属范围内与安全工作有关或相关的事宜; 6、沟通方式或频率为公司每月经济运行会和公司调度 7、纠正与预防措施须设立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中须载明责

任人员、行动步骤、时间要求、地点及行动的跟踪要求等; 8、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文件、记录应以档案形式保管。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1、为预防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整改已出现的各类问题、查找原因、预防问题的再次出现,确保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2、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活动; 3、为不断提高工作时效、完善工作流程、确定适合的工作标准; 4、综上几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对存在的不合规现象、不合格产品以及对潜在风险(隐患)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三、定义 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说明:(1)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如某工件钻孔完工检验符合图纸要求,判定为合格品,但经组装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图纸错误)。相关部门进行返修则是纠正行为,而技术部更改底图并重新发放图纸则是纠正措施。 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四、相关职责 1、各分管副总负责对所属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的指导、监督、审核; 2、管控中心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核和权限内审批; 3、各部门负责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适合时,自觉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按规定实施; 4、质检部负责下达与质量有关(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5、企管部负责下达除质量以外的其他工作方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监督、检查其实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6、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工作,及时将有关异常传递给供应商,并跟踪其纠正和预防效果; 7、贸易部负责与客户的联络工作,确保将客户问题反馈及时在公司内部传递; 8、管控部门(管控中心、质检部、企管部)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机 一、质量方面

IATF16949-36纠正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 目的 为对已出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以及在产品特性、成本及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过程的质量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开发设计、过程控制和服务过程中,对已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进行持续改进的控制。 3 定义 3.1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偏离规定要求或缺少)。 3.2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用的措施。 3.3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持续改进--有别于纠正预防措施,是在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4 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负责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计划的编制、跟踪与验证。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的组织,在全公司贯彻推行持续改进的思想体系,协调跨部门的持续改进工作。

4.3 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持续改进项目在本部门的实施、资料整理与报告工作。 5 程序内容 5.1 纠正/预防措施 5.1.1 纠正预防措施提出时机: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相关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并发给责任部门处理。 5.1.1.1当顾客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已表明质量有下降趋势时; 5.1.1.2当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已表明质量有下降趋势时; 5.1.1.3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 5.1.1.4当内审或外审不合格时; 5.1.1.5当管理评审不符合时。 5.1.2 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填入《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中。 5.1.3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措施应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并规定责任人及完成期限。然后交给品管部进行确认。 5.1.4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品管部确认后,由责任部门遵照执行,并保留相关记录。 5.1.5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纠正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

XXX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制定品保课实施日期10/03/20 页数2/6 1 目的 为对已出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以及在产品特性、成本及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过程的质量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开发设计、过程控制和服务过程中,对已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进行持续改进的控制。 3 定义 3.1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偏离规定要求或缺少)。 3.2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用的措施。 3.3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持续改进--有别于纠正预防措施,是在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4 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负责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计划的编制、跟踪与验证。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的组织,在全公司贯彻推行持续改进的思想体系,协调跨部门的持续改进工作。

制定品保课实施日期10/03/20 页数3/6 4.3 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持续改进项目在本部门的实施、资料整理与报告工作。 5 程序内容 5.1 纠正/预防措施 5.1.1 纠正预防措施提出时机: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相关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并发给责任部门处理。 5.1.1.1当顾客反馈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已表明质量有下降趋势时; 5.1.1.2当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已表明质量有下降趋势时; 5.1.1.3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 5.1.1.4当内审或外审不合格时; 5.1.1.5当管理评审不符合时。 5.1.2 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填入《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中。 5.1.3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措施应包括短期和长期的。并规定责任人及完成期限。然后交给品管部进行确认。 5.1.4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品管部确认后,由责任部门遵照执行,并保留相关记录。 5.1.5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 程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5498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Non-compliance with 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control proced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目的 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使之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危险相适应,以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和产生新的不符合,特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的OHS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3.职责 3.1安全处负责对各单位OHS的不符合发出通知,通知中注明对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同时要求责任单位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处应对纠正与预防效果进行验证。

3.2责任单位负责不符合原因调查与处理,制订纠正与预防措施并有效实施。 3.3OHS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4.工作程序 4.1不符合信息来源 4.1.1安全处管理人员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 4.1.2各单位专、兼职安全员日常巡检或有关领导巡检时发现的不符合。 4.1.3公司每月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 4.1.4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引起的不符合。 4.1.5相关方的合理抱怨及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不符合。 4.1.6OHSMS内审及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 4.1.7事故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 4.2现存问题的处理由不符合责任单位负责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如所发生问题较简单,责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在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发现的潜在风险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性措施的行动,以减轻已发生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降低产品缺陷率,减少发生偏差的几率,使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符合预定用途和质量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异常检验结果偏差及产品的投诉、召回、自检、外部审计、产品年度回顾分析等一切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中,预先发现问题或发生偏差后所采取的措施。 2.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5年修订 《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 《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分册 3.职责 质量保证部负责建立和维护预防和纠正措施系统;跟踪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进展;确保其合理性、有效性、充分性。 质量受权人负责批准涉及产品召回、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发现等风险级别较高问题的整改措施的落实。 质量副总负责批准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执行、变更或延期。 预防和纠正措施负责人负责定期检查整改措施计划的实施及完成。当整改措施计划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延长时,预防和纠正措施负责人要提前提出申请,并得到质量副总的批准。 操作人员在偏差发生时,要按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报告主管或直接领导。 4.管理内容 定义

图: 问题识别 生产偏差与检验结果异常偏差的识别与报告详见《偏差处理管理制度》(编码:ZL/AK-SMP-005)和《检验结果超标调查处理操作规程》(编码:ZL/AK-SOP-004)。 对来自于投诉、产品缺陷、召回、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测趋势等偏差事件,在确认已存在质量问题时,应立即报告质量保证部。 报告时应详细、清楚地对问题进行描述: 应该发生什么 实际发生了什么 问题怎样发生的、什么地方发生的 什么时间发生的 什么时间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立即采取了哪些措施 偏差事件发生部门应进行初步调查,并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减小负面影响。 评估 通过评估,确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整改措施。若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等级确定措施级别。评估主要包括: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编号:SM-ZD-40563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控制程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 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 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目的 采取措施消除实际不符合及其产生的影响,防止非预期使用、安装或转序;识别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潜在的不符合演变为事实上的不符合。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过程运行控制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不符合过程的控制与改进。 3 职责 3.1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对本程序负责。 3.2集团公司安质处为主责部门。负责组织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符合、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负责外部审核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负责组织收集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信息,以确定是否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3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收集、分析工程项目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质量趋势信息,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4相关部门/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部门/单位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 4.1不符合的等级划分: 4.1.1 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和重大不符合。 4.1.2 不符合分类: a) 一般不符合:偶尔发生,不符合法规、规范、规程、标准要求,可能导致不合格品/部位(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说法一致)的发生,但不影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b) 重大不符合:要素或关键过程多次出现重复发生不符合现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加以消除,导致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系统性失效,或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区域性失效。 4.2不符合的来源

质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一、管道及卫生间防渗漏施工 1、管根、墙根渗漏,主要未按规范要求作防水,管道和水泥墩台做得不规范。防治措施是,卫生间必须作防水层,防水高度不得小于 400mm,管根处,大便器泄水器地漏处的防水要认真施工,堵洞必须用微膨胀剂水泥,振捣密实,作出规范的水泥墩台。 2、卫生间,开水间倒泛水, 主要原因是未按弹出的水平线认真找坡,地漏出太高造成周围积水。采取的措施以室内标高线为基准根据地漏高度找出泛水坡度, 施工完毕逐个进行泼水试验, 做到流水畅通、地面无积水。 二、铝合金窗防渗措施 1、铝合金窗渗水,主要原因是窗子安装时窗四周密封性差。防治措施是在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采用油毡条填塞, 防止渗水, 窗框四周内外接缝再用密封膏嵌缝严密。 2、窗台渗水主要原因是因为细部做法不规范,外窗台做面倒坡或外高内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操作规定,控制好窗台的内外标高和坡度。 三、墙面防渗措施 1、墙面渗水的主要原因是空洞修补不密实砖外墙抹灰空鼓开裂, 留有缝隙造成墙面渗源。在修补外墙面孔洞时, 把孔洞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洒水湿润, 在洞口四周刷掺有107胶的素水泥砂浆,再进行补洞,补洞时用微膨胀水泥。 2、为防止墙面空鼓、开裂引起渗漏,在抹灰砖墙面进行浇水, 充分湿润墙面,严格控制每道砂浆的抹灰厚度,抹灰面抹压密实。 四、防止地面空鼓、开裂措施 为防止地板砖等整体楼地面空鼓,我们在施工中采用最佳水灰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施工面层前对基层进行清理,

浇水润湿,刷107 素水泥浆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做到随刷随铺,严格控制每层抹灰厚度。制定切实可靠的操作工艺。 五、防止主体结构质量通病的措施 1、改进模板、支撑体系和施工方法,采用大块胶合板和钢模板,增加钢模板刚度,消除胀模、烂根、蜂窝和麻面。 2、梁柱接头要专门设计,配好阴、阳角模板,严禁在阴阳角处用木板、木楔乱塞的做法。 3、采用泵送混凝土,提高操作工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合理留置施工缝。 4、采取有效方法,控制钢筋纵向位移,保证轴线正确、不偏位。 5、悬挑阳台、挑檐的负弯矩钢筋下均设置钢筋支架,确保钢筋不产生下压位移。 6、砌筑工程砂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砂浆饱满,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筋按施工规范放置。 7、散水按规定设置分格缝,并和主体断开,断开处要认真处理,采用柔性沥青油膏连接。 六、屋面防水施工措施 1、屋面基层要求,20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要坚实,要有一定强度,表面平整、干净无浮土,不允许出现凹凸不平起砂等现象。 2、在防水层施工时基层表面应干燥,含水率小于9%较合适。防水层在施工时易出现空鼓、渗漏现象,为防止出现空鼓、渗漏现象,应在找平层含水率符合要求时,穿过屋面的管道(主要是根部)与屋面应粘结紧密和接触面清洁干净再施工。再阴角部施工时宜做圆角。 3、施工完应认真检查,以防止出现空鼓、裂缝、脱落和凹凸不平的现象。面层施工应符合质量要求。 七、各专业工种的配合措施水电工种应与土建密切配合,预先绘出 预留预埋件平面位置图,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与木工和瓦工跟班

纠正与预防措施

安全预防及纠正措施 为控制建筑施工的各类事故的发生,防止现场施工人员受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具伤害,特作出本预防措施。: 二、伤害类别: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等等 三、高处坠落: 1、凡在2米以上高处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的人员必须佩带好安全防护用品 2、禁止无任何防坠措施在钢梁上行走 3、上高处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应穿防滑鞋,不得穿塑料底及其他硬底鞋 4、在高处平台或临边实施施工工作的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5、在高处行走应走在安全通道上,不得违规跨越高处悬空部位 6、不到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高处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7、遵守施工现场高处工作规定 8、不随意拆除高处安全防护设施或洞口盖板 9、上下脚手架走安全通道,不得随意在架体上攀登 10、身体不适不得勉强上高空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11、不走高处搭设的没有安全措施的临时通道 12、上软爬梯时系好安全绳,上单梯时地面需有人监护 13、登高作业必须体检合格 14、严禁夜间在没有足够照明的高处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四、物体打击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进入作业区,应先观察上方是否有落物危险 3、在吊装区域严禁在吊车旋转半径内停留 4、不站在垂直交叉作业的下方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5、不穿越现场标志着“禁止进入”的危险区 6、在传动设备机具旁检查验收需尽量避开传动部位 7、不在旋转车床旁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8、不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深基坑下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9、检查夹钳、夹具作业时,不得站在操作位置的正面 10、不站在有倾倒危险的设备、材料、物品、摸板的下方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 11、审查和督促落实施工单位做好高处作业和拆除施工等防坠措施 五、触电 1、熟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布局及情况 2、督促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执行TN-S系统

纠正和预防要求措施(CAPA)管理系统规程

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CAPA)程序,纠正与预防不符合、潜在不符合、不期望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司持续、有效地执行GMP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控制。 3 定义 3.1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 对问题的根本原因,减少或消除问题再发生的措施。 3.2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采取预防措施 是为了防止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发生。 3.3 根本原因:通过各种方法和工具,深入分析而确定问题发生的内在根本因素。 4 纠正预防措施(CAPA)的范围 来源于客户投诉、产品缺陷、召回、生产偏差、实验室异常检验结果偏差、自检、外部审计(包括政府检查)、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监测趋势、变更控制、产品年度回顾等活动中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整改措施的深度和形式应与风险评估的级别相适应。 5 职责 5.1 企业所有员工: (1)正确理解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规程的要求 (2)在不合格总是发生时,按要求采取适当的措施,并报告主管或直接领导 5.2 生产部经理、工程部经理、物料供应部经理及车间负责人: (1)根据批准的计划,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的整改措施。 (2)定期检查整改措施计划的进展,直到所有的整改措施均已完成并最终得到质量部的确认批准。 (3)因特殊原因,整改措施计划需要进行变更或延长时,在原计划完成日之前提出申请,并得到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部经理的批准。 5.3 质量部: (1)负责建立和维护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系统。 (2)批准(CAPA)的执行。 (3)批准(CAPA)的变更、包括完成期限的延长。 (4)跟踪(CAPA)实施进展情况。 (5)确保(CAPA)的合理性、有效期和充分性。 (6)保存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的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 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最高管理机构;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的主要执行部室;公司各部室及基层单位为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的对象; 2、纠正与预防措施应涵盖各级安全委员会的活动,培训程序及培训质量的评估、变化管理流程要求、职业卫生检测、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报告、公司标准化系统评价、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应急管理等内容; 3、确保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的有效性及实效性;

4、公司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系为公司纠正与预防措施沟通人员,建立相关的制度及职责; 5、沟通对象为公司所属范围内与安全工作有关或相关的事宜; 6、沟通方式或频率为公司每月经济运行会和公司调度 7、纠正与预防措施须设立计划或方案,计划或方案中须载明责任人员、行动步骤、时间要求、地点及行动的跟踪要求等; 8、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文件、记录应以档案形式保管。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管理规范

CO.,LTD.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规范 文件编号:CL3-22-01 版本号: C 编制:审批: 日期:日期:

修订记录

1 目的: 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的发出:收回以及验证的要求,使其得到有效的管理,发挥真正的预防作用。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关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的管理。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对内审和管理评审改进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收回并验证,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派专人负责。 3.2 营销部负责对顾客投诉《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收回,必要时再传顾客确认。 3.3 品管部负责对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的登记,同时负责对供应商以及本公司各部 门质量异常和质量标准不能达标的项目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并跟踪验证。 3.4 各责任部门不合格原因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和实施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发放、收回、验证: 4.1 管理评审和内审发现不合格时,由管理者代表就不合格现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 书》,规定相应的回覆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和验证。 4.2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由营销部就其投诉内容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交品 管理部编号登记分清责任部门确定回覆时间,收回验证,必要时由顾客验证,并返回营销部归案管理(一般回覆时间为两天),必要时一同制定《质量异常(事故)处理报告》对其责任部门或个人采取相应的处罚。 4.3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质量目标未达公司规定值时由品管部分清责任部门填写 《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编号登记,并分发,一般回覆时间为24小时,验证期:产品质量问题一般不超过10天,质量目标距发出时间一个月,不超过两个月。 4.4 供方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时,由IQC就不合格原因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并 编号登记,由品管部经理审批后,将其交物控部,由物控部传递给供应商,一般在3天内返回,由IQC在供应商下批送货时一同验证。 5 相关文件: 5.1 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将其制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如检查 未纳入工作计划,每次罚款50元,只有验证满意后,才算计划完成。 5.2 相关责任部门在接到《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回复,否则每推迟 一天罚款责任人20元,如将《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书》遗失,每份罚款2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