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
分子遗传学归纳的考点

第一章

基因组作图:绘制各条染色体的遗传图、物理图、基因图。

测序:测定全基因组DNA分子的核苷酸排列。

基因识别:识别基因序列,设法克隆基因,研究基因功能。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拟南芥。

遗传异质性:表现为许多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造成相同的表型。视网膜色素沉着病是14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的结果。

等位基因异质性:是指同一个基因有多个引起性状改变的突变。

表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时发生可遗传的变异,造成基因产物改变,导致表型的改变。已发现甲基化、基因组印记、RNA编辑等。

基因组印记: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遗传物质无论来自双亲哪一方,都具有相同的表型效应。但是有些基因的功能受到双亲基因组的影响,打上了基因组的印记,性状的表现可因基因来自父方还是母方而有所不同。

基因组印记的机制主要涉及DNA甲基化和染色质结构的变化。

RNA编辑:由于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缺失、插入或置换,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的编码信息,这种现象称为RNA编辑。

RNA编辑是mRNA与“向导RNA”配对后,gRNA通过正常配对或异常的G-U配对而使mRNA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多基因性状遗传方式采用遗传连锁分析、相关研究、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等方法进行研究。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种生理现象,胚胎发育至一定阶段,一些细胞注定要死亡,胚胎发育才能顺利进行。是细胞凋亡(apoptosis),主要特征是细胞膨大,染色体断裂,细胞破碎而膜不裂解,细胞内含物不外泄,不引起炎症。受基因控制。

同源框:果蝇中有一些基因控制胚胎的空间组织结构,这些基因有相同的180bp序列称为同源框。

酸性核酸:又称核酶,是一种能催化RNA前体剪切、催化肽链生成的RNA。

重复基因:核糖体RNA基因(rRNA)、5S rRNA基因(5S基因)、tRNA基因(4S基因)、组蛋白基因(hDNA)和四膜虫rRNA的回文结构。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序列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转座子:是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可以分离但不交换,能从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印迹基因:指仅一方亲本来自同源基因的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不表达。

C值佯谬:生物体的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总量称为C值。每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C值,不同物种的c值之间有很大差别。在一些低等生物中,当进化增加了生物体的复杂性时,基因组也相应地增大。但从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无关,这种现象称为C值佯谬。

N值佯谬:基因数目(N)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的复杂性的不对应性,称为N值佯谬。顺反子:即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的功能单位。

写出DNA和RNA内的主要碱基、核苷、脱氧核糖、核苷酸及脱氧核苷酸的名称。

第二章

细菌转化: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含有特定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这种现象称为细菌转化。

内含子:一段DNA片段,它转录但通过将其两端的序列(外显子)剪接在一起而被移出转录本。

DNA双螺旋结构要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同轴反向互相缠绕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2)糖和磷酸排在外面构成骨架,两链相应的核苷酸的碱基互相配对由氢键连接排列在内侧;3)双螺旋直径为20A,螺距为34A,包含10对碱基;4)DNA链上多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以3→5方向延伸,磷酸基团将一个核苷酸3碳原子与另一个核苷酸的5碳原子连接起来。

DNA分子内同一链中的一些按5’→3’方向的相邻碱基对称为最近邻序列。对于一个特定的DNA分子来说,一些最近邻序列频率是AG = 0.15,GT = 0.03,GC = 0.08,TT = 0.10(最近邻序列都是按5’→3’方向写的)。试问CT,AC,GC和AA的最近邻序列频率应该是多少?如果DNA的两条链是平行的,那么你能知道其中的哪些最近邻频率,它们应该是多少?

CT=0.15,AC=0.03,GC=0.08和AA=0.10

第三章

连接数:共价圆形DNA中连接数是一种不变的拓朴学特征。

负性超螺旋:细胞中的DNA和真核生物核小体。

拓朴异构酶的特性:1)可以解开超螺旋DNA,2)原核生物有一种特异性的拓朴异构酶使DNA成为超螺旋;3)可以剪切DNA分子;4)以共价蛋白质-DNA连接解开与重新接上DNA双螺旋;5)构成一条酶桥并彼此传递DNA片段;6)可以通过电泳进行分离。

DNA结构的特点:1. DNA由多核苷酸链构成2. 每一个碱基都有其最优异构体3. 双螺旋的两股链通过反向平行的碱基配对结合在一起 4. 双螺旋的两条链互补 5. 氢键连接对碱基配对的特异性十分重要6. 碱基可以滑出双螺旋结构7. DNA通常是右手螺旋的8. 双螺旋的主沟与次沟9. 主沟富含化学信息10. 双螺旋有多种形态(A/B/Z)11. DNA有时可形成左手螺旋12. DNA双螺旋可以分开(变性)和重新连在一起(复性)

RNA结构的特点:1. RNA含有核糖和尿嘧啶,通常是单股结构2. RNA链可以自我折叠形成类似A型DNA的双螺旋3. RNA可以折叠成复合四级结构4. 某些RNA具有酶的活性5. 通过形成2’,3’环行磷酸基团核糖体酶水解RNA。

长度为16.4um的一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是多少?

双螺旋DNA的质量长度约为2*10^6,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2.8*10^6

下列DNA分子中的哪一个的双链比较容易分离?为什么?

(a)AGTTGCGACCATGATCTG

TCAACGCTGGTACTAGAC

(b)ATTGGCCCCCGAATATCTG

TAACCGGGGGCTTATAGAC

DNA双链的熔解温度随G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容易分离的是a。

当DNA在蒸馏水中时,双链便分开。这是为什么?

因为DNA双链带正电荷,相互排斥。

第四章

假基因都有一个共性:缺少内含子,这可以与其起源基因拷贝相区别。此外,假基因缺少指导其转录的合适的启动子序列。

微卫星DNA:小于13bp的串联重复

全基因组范围的重复:比微卫星要大的多重复序列。

真核染色体的结构:2个端粒,1个着丝粒和许多复制起始点。

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的区别:(1)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性质上没有差异,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异染色质在间期的复制晚于常染色质。(3)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状态,紧密卷缩(异固缩), 而常染色质区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4)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染色质结构怎么变:1)DNA与组蛋白八聚体互作是动态的。2)核小体重构复合体有助于核小体的移动。3)核小体位置的变化。4)组蛋白修饰。

染色体单线性:每一条染色单体中至始至终仅含有一条连续的DNA双螺旋链。

复杂度(DNA):是DNA分子中无重复的核苷酸序列的最大长度,指它所含信息内容的多少,因此,它只与单一序列的核苷酸数目相关,而与序列的拷贝数量无关。

朊病毒: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苷酸的感染原,可导致人畜的中枢神经退化。

第五章

DNA合成需要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和一个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点。

焦磷酸的水解推动DNA的合成。

DNA聚合酶的作用:找到正确的碱基配对。

复制叉:1)DNA的双股同时在复制叉合成。2)新股DNA起始需要一条RNA引物,该引物必须移去以完成DNA复制(引物酶、RNA酶II、DNA聚合酶)。3)DNA解旋酶在复制叉形成前解开双螺旋,解旋酶还通过蛋白中心核牵拉单股的DNA。4)单链结合蛋白确保单链DNA在复制叉中的稳定性。5)拓朴异构酶移去因复制叉中DNA解旋产生的超螺旋。6)复制叉中的酶类使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范围扩大。

复制启动子的复制子模型:复制体、复制子和启动子。

复制子序列包括:启动子结合位点和不易螺旋的DNA。

复制终止:1)II型拓扑异构酶将子代DNA分离出来。2)滞后链合成不能拷贝线性染色体的最端部。3)端粒酶是一种不需要外源模板的DNA聚合酶。4)端粒连接蛋白调节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5)端粒连接蛋白保护染色体末端。

怎样用实验证明一些小片段(Okazaki片段)存在于复制叉区?

用带标记的脱氧三磷酸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加入碱溶液使合成停止,检查发现标记出现在小片段DNA上,追踪标记发现带标记的DNA分子量相同而且在细胞DNA中占较多的比例。

第六章

移框突变:插入、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改变原来的密码组合。

碱基替代:转换和颠换。

同义突变:突变前后的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

错义突变:突变前后的密码子编码不同的氨基酸。

无义突变:突变后出现无义密码子,使肽链合成提前中断。

致死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影响表型,使突变个体不能成活。

渗漏突变:突变的产物有部分有活性,表型介于突变型和野生型之间。

中性突变: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现明显的性状变化,

中性突变和同义突变又合称为沉默突变,或称为无声突变。

回复突变:突变体失去的野生型性状通过第二次突变得以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抑制突变:大多数回复突变是以第二点突变抑制了第一点突变造成的表型,使野生型得以恢复。因此,第二点突变又称为抑制突变。

DNA损伤:是指DNA双螺旋发生的任何改变。

DNA损伤大致分为两种:单碱基改变和结构扭曲。

DNA损伤的类型:1)自发性损伤:a、DNA复制中损伤;b、碱基自发性化学变化(包括互变异构,脱氨基作用,自发的脱嘌呤和脱嘧啶等,1、互变异构:改变配对的形式,在复制的子链中发生错误;2、脱氨基作用:C、A、G分子结构中的环外氨基自发脱落;3、脱嘌呤和脱嘧啶:生理条件下,DNA自发水解,嘌呤和嘧啶从DNA脱下);2)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a、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对于人来说,就是通过紫外线照射会产生嘧啶二聚体;b、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直接效应:辐射直接对DNA沉积能量造成影响,并引起物理变化;间接效应:辐射对DNA周围环境的成分上的沉积能量,进而引起DNA分子的变化);3)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a、烷化剂对DNA的损伤:烷化剂是一类亲电子化合物,极易与生物大分子的亲核位点起反应,烷化剂包括单功能烷化剂(甲基甲烷碘酸)和双功能烷化剂(氮芥);b、碱基类似物对DNA的损伤:1、人工合成碱基类似物结构与天然碱基相似,能代替正常碱基渗到DNA中,干扰DNA的正常合成;2、5-溴尿嘧啶的烯醇式可于G配对,酮式与A配对;3、氨基嘌呤正常状态与T配对,稀有状态与C配对;c、4)DNA插入剂对DNA的损伤:DNA插入剂包括原黄素、丫啶橙等,它们插入DNA的双螺旋或单链的两相邻碱基之间,起到插入诱变作用—增加碱基或减少碱基。

DNA损伤修复:1)直接修复:a、通过DNA聚合酶校正修复:原核DNA聚合酶都具有3→5外切酶活性,可对错误渗入碱基进行校正。错误的碱基:即使蒙混进入DNA中,但插入速率很低,而且不能形成氢键,DNA不能在沟中滑动,处在3→5外切活性功能区,切除后转换成游离的dNMP;b、光复活反应:紫外线诱发的胸苷二聚体修复的一种方法是光复活。催化光复活反应的是一种光裂合酶,它由phr基因编码,波长320-370mm可见光激活此酶,结合在二聚体上并将其切除;c、烷基转移酶的修复作用:烷基转移酶可直接切除EMS 加在G的U-6位上的烷基,也可以把O-6甲基上的甲基转移到蛋白质的C上。2)切除修复:a、一般的切除修复:UV诱发的胸苷二聚体修复的另一种方法是切除修复,此过程不依赖光的存在,又称暗修复。E.coli的切除修复系统方式是先切后补。3)特殊的切除修复:a、AP核酸内切酶修复途径:AP核酸内切酶附着在自发丢失单个嘌呤或嘧啶的位点上,这个无嘌呤、无嘧啶的位点称为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附着AP位点上,在外切酶、DNA pol Ⅰ和连接酶作用下,进行切除修复。b、糖基酶修复途径:DNA糖化酶并不能切断磷酸二脂键,但可切除N-糖苷键,释放出改变了的碱基,产生一个AP位点,在经AP内切酶切割磷酸二脂键,由DNA polⅠ的外切酶活性5→3进行修复,再由连接酶连接。c、氧化作用会使碱基损伤,产生8-O-G ( GO ) ,切断GO的可能是由mutM和mutY基因的产物来完成的。SOS修复: 是一种急救性修复,又称差错倾向修复或易误修复。SOS修复系统主要涉及recA 基因和lexA基因

错义与无义校正之间有什么区别?由一个突变型氨酰合成酶可以发生哪种校正?

错义校正:是一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氨基酸取代,它可能是一种突变型氨酰合成酶。

无义校正:是一种氨基酸代替链终止密码子的位点。

一个突变型氨酰合成酶可以发生错义校正。

第七章

遗传重组类型: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和转座重组。

位点特异性重组:重组发生在特殊位点上,交换位点上有短的同源序列,重组过程需要有蛋白参与,重组过程涉及交错切割。典型例子是λ噬菌体在att位点上整和到E.coli基因组中。转座重组:转座依赖DNA交错剪切和复制,但不依赖于同源序列。转座需要转座酶、解离酶和DNA复制酶。

链侵入:两个重组DNA分子间形成碱基配对的初始短区域,这一步骤称为链侵入。

同源重组的蛋白作用(以Ecoli为例):在E. coli重组中起作用的是RecBCD通路:1. RecBCD 解旋酶/核酸酶作用于断裂的DNA分子;2. Chi位点控制RecBCD;3. RecA蛋白在单链DNA 上组装并促进链渗入:RecA蛋白是同源重组的中心蛋白,它们催化同源DNA分子的配对;

4. 在RecA纤丝内建立新的碱基配对伴侣;

5. RecA同源物存在于所有生物中;

6. RuvAB复合物特异性识别Holliday接合点并促进分支转移,完成了重组的链渗入后,两个重组DNA 分子通过一个称为Holliday接合点的DNA分支连接起来。分支位点的移动需要两个同源DNA二聚体间碱基对的交换;

7. RuvC分离Holliday接合点上特异性DNA链,完成重组。

第八章

重组的两种形式:保守性位点重组和转座性重组。

参与保守性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结构:重组酶识别序列和互换区。

位点特异性重组的生物学作用:细胞与病毒用位点特异性重组可实现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a、噬菌体利用重组机制在感染时将本身DNA嵌入到宿主染色体中。b、位点特异性重组可用于改变基因表达。c、位点特异性重组还广泛用于DNA复制、同源重组和细胞分裂周期中保持环状DNA分子的结构完整)。1. λ嵌合酶可促进病毒基因组与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嵌合和分离。2. 噬菌体λ的分离需要一种新的DNA弯曲蛋白。3. Hin重组酶反转DNA片段使其他基因表达。4. Hin重组需要一个DNA增强子。5. 重组酶将环状多聚DNA分子转化为单体。6. 其他机制。

转座因子的3种类型:DNA转座子、类病毒转座子和poly-A反转座子。

转座遗传效应与调控作用:1)引起插入突变;2)插入位置出现新基因;3)插入位置两侧出现重复序列;4)转座后原位置可保留转座子;5)引起染色体变异;6)不准确切离不产生回复突变,但遗传标记消失。

第九章

RNA聚合酶催化的转录需要一系列步骤:启动;延伸;终止。

转录启动包含3个确切的步骤:第一步,聚合酶启动连接到启动子上面构成一个闭合复合体;第二步,闭合复合体转移到开放复合体上,在开放复合体上,DNA双螺旋在一个长度为14bp 的起始点上分离构成一个转录泡;第三步,聚合酶进入启动转录形态,伴随着启动子释放出来。

在转录启动期,会形成一种叫做启动转录复合体的聚合酶-启动子复合体。一旦酶催化形成1种超过10个核苷酸转录物,,该酶即逃离该启动子。

传统遗传学认为,一个DNA特定区段(一个基因)只能有一种编码序列。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怎样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

这是所谓的“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基因内的突变永远不影响一种以上酶的活性。1997年,在大肠杆菌噬菌体中x174中发现了与此相反的现象,即Sanger等发现了重叠基因。

在超螺旋DNA上的新RNA链的起始速率比线状DNA或缺口环的新RNA链的起始速度要大,为什么?

RNA聚合酶对DNA的结合是对超螺旋转数的敏感的。

第十章

RNA剪接: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移走的过程/ 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RNA 剪接通路:剪接体内的组装、重排和催化反应。

编辑体由位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UTP末端转移酶和RNA连接酶。

不同RNA分子的外显子可以通过反式剪接融合在一起。

RNA剪接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

RNA剪切的三种方式包含:

1)自我剪接内含子(I型和II型)

2)蛋白质(酶)参与剪接的内含子(tRNA)

3)核糖蛋白体(snRNP)参与剪接的内含子

自我剪接包括:I型和II型,I型内含子释放出一个线性内含子,而II型内含子释放出一个套索内含子。

II类内含子和mRNA前体剪接的RNA 催化区域的折叠,催化活性区域形成多个二级结构。

RNA编辑是改变某一mRNA序列的另一个途径。它是通过脱氨基作用进行的RNA编辑,没有经过任何的剪切。

向导RNA(gRNA)指导尿嘧啶的插入与缺失。gRNA为14-51nt,允许A/U配对,gRNA 在初始转录本的插入或删除位点周围含有与之互补的区域。

RNA编辑分为两类:一是单碱基的突变;二是碱基的缺失和添加,如U插入/删除;C→U 替换;A→I替换;C插入;G插入。

RNA编辑的机制:RNA编辑是由3’-5’方向进行,gRNA-Ⅰ的5’端与前体mRNA的未编辑的mRNA的一小段锚定序列互补,形成短的(10-15bp)锚定双螺旋;由编辑复合体蛋白中的一个编辑位点特异性的内切酶识别出mRNA/gRNA锚定双螺旋序列,在mRNA3’端第一个未配对的核苷酸处切开;接着尿嘧啶转移酶将尿嘧啶残基加到切开的前体mRNA插入位点上,或者3’尿嘧啶特异性外切酶从切开的删除位点除去尿嘧啶残基。最后,RNA 连接酶将两段切开的mRNA连接起来;其余大部分的gRNA-Ⅰ序列指导部分前体mRNA编辑,由于插入了UMP,mRNA的长度增加;gRNA-Ⅱ与前体mRNA刚编辑的区域的5’端杂交,取代gRNA-Ⅰ;gRNA-Ⅱ指导新一段前体mRNA编辑;下一个gRNA重复前面步骤,直到mRNA编辑完成。

RNA有不同的编辑方式。

RNA剪接与编辑各指什么?有何异同?

RNA剪接: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移走的过程/ 是通过形成一种剪接体的复合体完成的。RNA编辑是改变某一mRNA序列的另一个途径。它是通过脱氨基作用进行的RNA编辑,没有经过任何的剪切。

不同点:1)RNA剪切是指最初的转录产物中去除内含子,RNA编辑是指在成熟的转录本中进行碱基的编辑;2)RNA剪切能形成套索结构,而RNA编辑则不会;3)RNA剪切包括RNA编辑。4)RNA剪切能编码蛋白质内含子,而RNA编辑只是进行碱基的转变;5)RNA编辑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6)有些基因必须RNA编辑才可以进行正常表达。

相同点:1)对生物的发育及进化有至关重要的关系;2)RNA编辑和RNA剪切都能进行脱氨基作用和尿嘧啶的插入或删除。

第十一章翻译(主要掌握起始和延伸)

负责翻译的重要构成成分:mRNAs,tRNAs,氨酰-tRNA合成酶,核糖体

原核生物核糖体与tRNA有三个结合位点:A(连接氨酰-tRNA)、P(连接肽链-tRNA)、E(翻译终止时释放出来的tRNA)

tRNA有一个类似三叶草的二级结构:

氨酰-tRNA合成酶:

I类:氨基酸连接到tRNA的2’-OH;II类:氨基酸连接到tRNA的3’-OH

在翻译起始的时候,我们是合成的第一个是甲硫氨酸,甲酰甲硫氨酸为什么首先进入P位点,而不是进入A位点?

1)3'5'端有配对的碱基,甲酰甲硫氨酸碱基是C/A配对,其中C/A配对就多出了一个键来,两个键不稳定,所以就与起始因子II结合,起始因子II主要就进入到P位点;

2)反密码子环上有3对G/C,若发生突变就阻止其进入,反密码子环上有三对是阻止它进入A位点的关键因素。φU环上有碱基A,有甲酰甲硫氨酸位点,它可以使反密码子环上的碱基不同,形成烷基化的腺嘌呤,就是这些特点,甲硫氨酸的G/C配对很稳定,与起始因子II结合。所以我们在翻译起始的时候甲酰甲硫氨酸首先进入P位点。

3种启动因子介导启动复合体(包含mRNA和启动子tRNA)的形成。

翻译的延伸的3个关键的步骤:进位(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来识别,然后进入A位点),转肽(肽键的形成,转位就是P位点先形成肽,然后把肽转移到A位上),移位(亚基就往下移动)。【注】真核和原核是没有区别的。

翻译的终止:1.遇到终止密码子时释放因子终止翻译。2. I类释放因子的短区域识别终止密码,促使肽链的释放。3. GDP/GTP互换与GTP的水解控制II释放因子的功能。4. 核糖体再循环因子像tRNA。

原核生物是起始密码子在16S RNA(SD序列)中查找,之后启动翻译。

遗传图距:在遗传连锁图上任意两个遗传标注之间的距离,以两个遗传标记的重组频率为1%时,为一个图距单位。

gRNA:一种引导RNA编辑的小RNA分子,它能决定核苷酸对mRNA的插入或删除。

蛋白质控制下的肽链合成:微生物的一些多肽抗生素,其氨基酸序列不是由DNA编码而是由某性多酶体系合成,被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由酶体上吸附氨基酸的位点序列所决定。

假定体系系统不需要特定的起始密码子,那么下列重复的聚合物作为mRNA分子,有哪些氨基酸可掺入到蛋白质中?

(1)CGACGACGA……Arg,Asp,Thr

(2)AUGAUGAUG……Met,Asp

(3)AUAAUAAUA……Ile,Asn

第十二章遗传密码

简并性:氨基酸被多个密码子编码的现象称为兼并。

移码突变:因非3bp整数倍碱基插入或缺失造成的、改变三联体翻译成蛋白质度框的突变。无义抑制:出现了无义密码子后,如何通过反密码子配对继续向前翻译。

密码子三项法则:1)密码阅读方向是5→3;2)密码阅读不重叠,没有空隙;3)信息的翻译是在一个固定的阅读框内的,有起始密码子。

三种类型的点突变改变遗传密码:错义突变;无义突变或终止突变;移码突变。

用交替共聚物GUGUGUGUG U……作为体外蛋白质合成系统的mRNA。假定体外系统内不需要起始密码子AUG,那么由该mRNA产生什么样的肽?

Val – Cys – Val - Cys……

第十三章和十四章

显性失活:乳糖操纵子中,由于调节基因(编码阻遏蛋白)的突变产生的阻遏物没有活性,它相对于野生型基因是隐性性状的,而结构基因表达却是显性的。这种突变称为显性失活。自身调节:以λ噬菌体为例说明,首先形成两个结合位点OR1和OR2,CAP表达太多的话,就会和OR3结合,进入转录调控机制。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的区别:1)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水平,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主要包括染色质活化、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多个层次。2)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为负调控,真核主要为正调控。3)原核转录不需要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直接结合启动子,由sita因子决定基因表的的特异性,真核基因转录起始需要基础特异两类转录因子依赖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转录激活。4)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采用操纵子模型,转录出多顺反子RNA实现协调调节。真核基因转录产

物为单顺反子,RNA功能相关蛋白的协调表达机制更为复杂。5)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主要在转录水平其次是翻译水平。原核生物基因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转录水平调控涉及到启动子、sita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阻遏蛋白负调控、正调控蛋白、倒位蛋白、RNA聚合酶抑制物、衰减子等。翻译水平的调控涉及SD序列、mRNA的稳定性不稳定(5’端和3’端的发夹结构可保护不被酶水解mRNA的5’端与核糖体结合可明显提高稳定性)、翻译产物及小分子RNA的调控作用。

真核生物的调控序列:剪切;核小体;启动子;调控子;增强子;绝缘子。

阻遏:当其产物存在时,阻止某种酶合成的能力。泛指通过阻遏蛋白与DNA(或RNA)特定位点结合阻止转录(或翻译)。

启动子: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1)及其5’上游的DNA序列,是决定RNA转录起始位点和转录频率的关键元件。

增强子:远离转录起始位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DNA序列。

酵母的GAL1基因的调控:GAL1 编码酿酒酵母中半乳糖激酶,把半乳糖转化为1一磷酸半乳糖。

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

组蛋白和DNA修饰引起的基因沉默:1)转录沉默;2)异染色体和常染色体;3)DNA甲基化酶。

酵母的沉默是由:去乙酰化和组蛋白的甲基化介导的。

信号传导:指受体和配体在细胞表面作用并传递引发细胞内途径信号的过程。

印记调控:一些基因表达状态即使在起始信号不再存在的情况下仍通过细胞分裂遗传下来。分子水平上讨论基因的动态性:

免疫球蛋白及脑细胞分子的重组、转座子、RNA编辑等都是基因的动态性。

第十五章

核糖体开关:是控制代谢操纵子和生物合成减弱的。

沉默的形式:1)抑制mRNA的表达;2)mRNA的降解;3)导致其mRNA表达的启动子的转录性沉默。

第十六章

建立不同基因表达方式的三种策略的例子:1. 定位性Ash1阻遏子通过沉默HO基因控制酵母中的交配类型。2. 一个已定位的mRNA启动sea squirt胚胎的肌肉分化。3. 细胞跟细胞接触解释了Bacillus subtilis差异性表达。4. 皮肤调控开关在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缺刻信号传导实现控制。5. 一系列声音hedgehog形态原控制脊椎神经管中不同神经原的形成。

第十七章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通过与染色质片段共沉淀和PCR技术,在体内检测与特异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原理: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染色质切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DNA片段沉淀下来。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一般包括细胞固定,染色质断裂,染色质免疫沉淀,交联反应的逆转,DNA的纯化,以及DNA的鉴定。

细胞的甲醛交联与超声破碎、除杂及抗体哺育、检验超声破碎的效果、免疫复合物的沉淀及清洗、DNA样品的回收、PCR分析

ChIP芯片方法是鉴别增强子的最好方法。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芯片技术(ChIP-chip):一种免疫共沉淀结合微阵列的技术,可以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蛋白结合靶点。原理是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蛋白质和DNA交联在一起,超声波将其打碎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所要研究的目的蛋白质特异性抗体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其中共沉淀的DNA和合适的对照用荧光标记,加在载波片上,用于芯片分析。使用外源DNA与作为背景的对照进行比较,可以找到特异性蛋白在基因组中的结合位点。

分为3步:Chip、DNA处理、芯片分析

步骤:蛋白质和DNA在甲醛作用下交联在一起→溶解细胞,并用超声波将染色体打碎为小片段→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捕捉并纯化DNA复合物→释放并扩增DNA片段→荧光标记共沉淀DNA片段→将DNA片段杂交至芯片上以进一步检测。

转录循环:是由结和边构成。

与门:微处理器的生物分子功能元件。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它能按照一定的条件去控制信号的通过或不通过。与门是几个生物信号经输入端通过与的逻辑得到一个输出结果这样的一个生物信息通路。

同线性:是指遗传连锁群在遗传距离很远的动物间的保守性。

第十八章

核酸的研究方法:1)通过凝胶电泳按其大小分离DNA和RNA分子。2)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定位置切割DNA分子。3)DNA杂交可以用于鉴别特异性DNA分子。4)杂交探针可以鉴别电泳分离的DNA和RNA。5)特异性DNA片段的分离。6)DNA克隆。7)质粒载的DNA。8)载体DNA可以通过转化导入宿主生物中。9)通过克隆可以构建DNA文库。10)杂交可以用于鉴别DNA文库的特异性克隆。11)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12)体外可以通过DNA复制的重复路径实现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13)巢式DNA片段组揭示核苷酸序列。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1.特异性蛋白可以从细胞抽提物中纯化。2、纯化一种蛋白需要一种特异性的方法。3、含有活性蛋白的细胞抽提物的制备。4、用柱状层析可分离蛋白质。5、附着层析有助于蛋白纯化的速度提高。6、聚饼稀酰胺胶上的蛋白质分离。8、抗体可用于测定电泳分离的蛋白质。9、直接测序。

蛋白质组学:1、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法鉴别复合抽提物中的单个蛋白质。2、蛋白质组比较鉴别细胞间的重要差异。3、质谱分析法还可以控制蛋白质的修饰状态。4、蛋白质与蛋白质互作可以获得蛋白质功能的信息。

高级分子遗传学复习提纲

高级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概念解释: PDT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ed technology,PDT)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并保持特定的空间构象,利用特异性亲和作用以筛选特异性蛋白或多肽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基因型与表型、分子结合活性与噬菌体的可扩增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高效的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抗原表位分析,单抗筛选,蛋白质功能拮抗多肽或模拟多肽的确定等。 DNA shuffling 将不同品系具有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1~6kb)或同一家族的基因混合,用DNase I酶切构成随机DNA 片段库(Pool)。用此库样品为模板、以小分子引物进行PCR扩增,一些随机模板得到扩增,由于片段间存在同源性,在退火过程中常出现模板转换(switch),从而有可能出现集多种突变点于一个基因上的DNA分子,可从多种多样的重组分子中筛选出有用基因。 卫星RNA(satellite RNA) 类病毒(viroids)和拟病毒(virusoids)中类病毒是有侵染性并能独立作用的RNA分子,没有任何蛋白质外壳。拟病毒在构成上与类病毒类似,但是被植物病毒包装,与一个病毒基因组包被在一起。拟病毒不能独立复制,需要病毒帮助其复制。有时拟病毒又称为卫星RNA(satellite RNA)。 交换固定(crossover fixation) 指某一基因簇中的突变通过不等交换趋向扩展到整个基因簇的现象。结果突变的基因要么被淘汰,要么占据全部原来相同基因的位置。 分子伴侣(chaperone) 一种能诱导靶蛋白质形成特定构象使其正确组装的蛋白质。 空转反应(idling reaction) 当空载tRNA进入A位点时,核糖体产生pppGpp 和ppGpp, 诱发应急型反应。 AARS:(氨酰-tRNA合成酶) 催化氨基酸和tRNA2‘或3’-OH共价连接的酶。根据氨基酸序列,可将AARS分为I、II型两组。I 型:Arg、Gln、Glu、Ile、Leu、Trp、Tyr、Val、Cys-RS,其余为II型。I 型RS含有HIGH签名序列(His-Ile-Gly-His)和KMSKS(Lys-Met-Ser-Lys-Ser)序列,使AA结合在3'A的2'-OH上,可以在2'、3'之间移动。II型RS无签名序列,而有3个保守基序。 RNAi/RNAq(RNA干扰、RNA压制) 转录后基因沉默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在植物中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在动物中被称为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在真菌中则被称为RNA压制(RNA quelling,RNAq)。尽管叫法不同,但都具有相似机制,都启动一种特殊的RNA降解过程。 酸性面条(negative noodle)

基因工程简答题总结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 5、简单叙述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差别。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不能被相关的酶同时切割。 同裂酶: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分完全同裂酶和不完全同裂酶(PS: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和切点完全相同。 不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6、连接酶主要有哪些类型?有何异同点?影响连接酶连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类型: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 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以DNA为模板,从5'向3'进行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反应。 不同点:DNA聚合酶识别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复制中起作用;而RNA聚合酶聚合的是核糖核苷酸,在转录中起作用。 7、试分析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的可能方法。(传说中的网上答案) 1、低温下长时间的连接效率比室温下短时间连接的好。 2、在体系中加一点切载体的酶,只要连接后原来的酶切位点消失。这样可避免载体自连,应该可以大大提高平端连接的效率。 3、足够多的载体和插入片段是最重要的。 4、平端的连接对于离子浓度很敏感 5、尽可能缩小连接反应的体积 6、建议放在四度冰箱连接两天效率更高比14度好 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主要有哪些?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2)Klenow fragment 3)T7 DNA聚合酶 4)T4 DNA聚合酶 5)修饰过的T7 DNA聚合酶 6)逆转录酶 7)Taq DNA聚合酶 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系统 1、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应具备哪些条件? 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可转移性); 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 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 具有多克隆位点(MCS); 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 3、载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如何选择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三大类。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4、质粒转化原理,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基础护理学常考知识点汇总-最新版(1 到50) 2015-06-11 医护之家 1.护理学的形成经历了人类早期护理(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中世纪的护理(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护理工作仅限于生活照料)、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时期的护理、护理学的诞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2.1912年国际护士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中华护士会成立于l909年,l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3.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4.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一所医院里开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教育列为中专教育之一。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 5.护理学的性质~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性科学。护理学的范畴包括理论范畴和实践范畴,其中实践范畴包括临床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社区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 6.人、健康、环境和护理是护理学最基本的四个概念,其中,核心是人,即护理实践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活动。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7.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即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 8.1990年WH0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没有绝对的健康或疾病状态,健康是动态的过程。 9.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10.成长与发展是持续的、有顺序的,并按照有规律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11.机体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遗传学期末复习题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前导链与后随链:DNA复制的两条新链中,有一条链是沿5′→ 3′方向连续合成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快,故称为前导链;另一条则是沿5′→ 3′方向先合成一些比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慢,故称为后随链。 2、转录的模板链:DNA转录中作为转录模板的DNA一条链称为模板链,另外一条则称为非模板链。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上的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也称为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tRNA 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三个与密码子相配对的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4、简并: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5、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有些来源相同、DNA序列相似、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互相关联的功能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6、重叠基因:有的噬菌体存在不同基因共用一部分DNA序列的现象,具有这种共用序列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7、单交换与双交换:两对基因之间距离较小,这个区段只能发生一个交换,即为单交换。当基因间距离比较大时,同一个性母细胞可能在这个区段发生两个交换,即称为发生双交换。 8、干扰与符合系数:一个单交换的发生影响了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符合系数或并发系数表示。 9、超亲遗传:是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值的现象。

10、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的百分数。 11、亲缘系数:两个个体都带有同一祖先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概率。 12、纯系:纯系是指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并且这种基因型是纯合的。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可得到纯系。 13、细胞质遗传: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它所组成的基因也能决定生物某些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这类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14、细胞质基因组:分布于细胞质的全部DNA序列。 15、表观遗传变异: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表型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16、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简称质核型雄性不育,又称为胞质不育型。 17、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的花粉育性受母体的基因型(孢子体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18、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由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决定,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阶段。 19、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 20、基因型频率:就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全部基因型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特定基因型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21、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22、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是DNA分子结构上微小的改变,它是由于碱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 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 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从改变某个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入手,然后去寻找相关的表型变化。 反转座子(retroposon)或“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先转录为RNA再反转录成DNA 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 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作用底物可以是不同的分子, 有些作用底物就是同一RNA分子中的某些部位。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是指在体外测定到的由RNA polⅡ进行精确转录起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一套DNA序列元件。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它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 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18.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一般特指X或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9.倒位:是指一个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该片段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0.广义遗传率(力):是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2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越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 22.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形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23.不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遗传现象。 24.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现象。 25.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6.接合:是指通过供体细菌细胞与受体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分享【5篇】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分享【5篇】 高三生物知识点1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抗虫农作物) 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胰岛素.干扰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亲子鉴定: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 使用国产制剂进行亲子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_%,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5)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某种基因时,先将待测样品制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让它与基因芯片上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放大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检测出样品DNA序列. 用途:用来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基因序列.寻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药物分子.利用基因芯片,可以比较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物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和发现新的基因,研究基因

分子遗传学要点整理

Chapter 1: Genomes, Transcriptomes and Proteomes 1. 概述 基因组(Genome):指生物的整套染色体所含有的全部DNA或RNA 序列。基因组是地球上每一物种具有的生物学信息的存储库。 基因组学(Genomics):指研究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涉及基因组作图、测序和功能分析的一门学科。 基因组所包含的生物信息的利用需要酶及其他参与基因组表达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的蛋白质的协同活性。 基因组表达的最初产物是转录组,即那些含有细胞在特定时间所需生物信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衍生而来的RNA分子的集合。转录组由转录过程来维持。 基因组表达的第二个产物是蛋白质组,即细胞中那些决定细胞能够进行生化反应的所有蛋白质组分。这是通过翻译过程来完成的。 2.1 Genes are made of DNA 奥地利神父孟德尔1865年根据7个碗豆性状的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认为每个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两大遗传规律。 证明基因由核酸 (DNA或RNA) 组成的3个著名实验: 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DNA是遗传物质 ②噬菌体感染实验;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 ③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2.2 The structure of DNA A. Nucleotides and polynucleotides B. The model of double helix DNA 晶体X射线衍射图谱?为揭示DNA分子的二级结构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a. Watson and Crick (1953) 提出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通常以右手双螺旋形式存在,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且互为互补链。 "?戊糖-磷酸骨架在分子的外铡,在分子表面形成大沟和小沟,碱基堆积于螺旋内部。 "?碱基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A 和T 以2个氢键配对, G和C 以3个氢键配对。"?螺旋中相邻碱基间相隔0.34nm ,每10个碱基对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 3.4nm ,直径为2.37 nm 。 b. 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力: ??碱基间形成的氢键/ ??相邻碱基间的疏水堆积力/ ??碱基相互作用的范德华力 尽管氢键使得双链中的碱基间的配对具有特异性(只有互补的两条链之间才能形成DNA双链),但其对于双螺旋的总体上的稳定性并无太大贡献。 核酸分子的稳定性的根源在于碱基对之间的疏水堆积力。作为芳香族化合物,

浙江大学 研究生 期末考试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柯越海教授(导论、基因组与基因组变异、分子生物学与模式动物) 1、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 Gene--One enzyme(polypeptide)hypothesis一基因一个酶(多肽)假说: 2、One Gene Beadle和Tatum利用红色面包霉不同类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现营养缺陷和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每一种基因突变只阻断某一生化反应,而每一种生化反应都特异性依赖一种酶的催化,从而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但有些酶由多条肽链聚合才有活性,一条多肽链也可以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认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的结构。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具有普遍意义。 3、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一种医学研究,试图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关系,把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前景的新型诊断试验、治疗及药物。 加速从循证医学到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进程,进而解决公众健康问题。 4、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罗伯逊易位: 常见人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着丝粒融合,一种特殊类型的交互易位。两个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发生断裂,一条染色体的长臂与另一条染色体的短臂发生交换,形成一条大染色体和一条由两个短臂重接而成的小染色体,后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 短臂携带的遗传信息少,丢失并不影响易位携带者的表型及智力,但其后代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5、Genome基因组: 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单倍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6、Histone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H2A、H2B、H3、H4、H1。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蛋白八聚体,外绕DNA形成核小体,H1独立于核小体外,结合在连接相邻两个核小体的DNA分子上。 7、Chromosome染色体: 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信息载体,是高度螺旋化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8、Polymorphisms多态性: 生物群体内存在和等位基因相关的若干种表现型,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人类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基因系统。 9、Linkage disequilibrium连锁不平衡: 不同座位上等位基因连锁状态的描述,指这些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大于随机组合的预期值。导致连锁不平衡的原因包括:遗传漂变、突变、选择、基因转换、群体混合等。 10、Genetic marker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学重点讲义资料

1.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依据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 释生命遗传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2. 分子遗传学研究对象:从基因到表型的一切细胞内与遗变异有关的分子事件。不仅仅包括中心法则中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内容:遗传信息大分子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 分子遗传学研究目标:明确遗传信息大分子对生物表型形成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基因 1.从遗传学史的角度看,基因概念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泛基因(或前基因)→孟德尔(遗传因子) →摩尔根(基因):基因是功能单位(决定性状),基因是突变单位(基因是突变的最小结构),交换单位(交换的最小结构)三位一体的组合。 →顺反子:在一个等位基因内部发生两个以上位点的突变,如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为顺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野生型;突变位点分别位于两个同源染色体上,为反式结构,生物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即其顺式和反式结构的表型效应是不同的。一个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顺反子,代表一个基因。(或者具有顺反效应的DNA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基因内部这些不同位点之间还可以发生交换和重组:一个基因不是一个突变单位,也不是一个重组单位) →操纵子:基因是一个转录单位,是一个以不同来源的外显子为构件的嵌合体,处于沉默的DNA介质(内含子)中 →现代基因 2.鉴定基因的5个标准 1)基因具有开放性阅读框ORF。 2)基因往往具有一定的序列特征。 3)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特性。 4)基因能够进行转录。 5)通过基因失活产生的功能改变鉴定基因。(能排除假基因的干扰) 3.蛋白质基因:能够自我复制的蛋白质病毒因子。 朊病毒: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4.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如DNA、组蛋白甲基化作用)控制着亲本中某个单一的等位印记基因活性,从而导致个体在发育上的功能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5.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表达特性取决于它们是在父源染色体上还是在母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6.组蛋白上的共价键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在组蛋白上以组合形式。这些修饰的组合能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属于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epigenetics )。 7.组蛋白密码含义: 1)组蛋白末端不同的修饰作用将诱导与染色质相连蛋白之间的相互亲和力。 2)一个核小体中同一末端的修饰可能是相互依赖的,产生不同组合。 3)染色质高级结构的不同性质极大地依赖于具有不同修饰的核小体共价修饰的局部浓度和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专题十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9届高考理综生物知识点总结 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④中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毒性不能稳定遗传 D.实验④中部分R型活细菌突变形成S型活细菌 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 菌型 加入S型 菌物质 培养皿 长菌情况 ①R 蛋白质R型菌 ②R 荚膜多糖R型菌 ③R DNA R型菌、S型菌 ④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菌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 C.从d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

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 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已知烟草花叶病毒仅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下列操作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的是() A.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用其分别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 B.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用分离的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 C.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再用处理液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 D.用烟草花叶病毒RNA和车前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构建的重组病毒感染正常烟草叶片(已知车前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症状),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 6.[2018吉林长春质监(一)]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 B.经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可用于标记T2噬菌体 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D.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双螺旋模型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2016江苏,1,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8.如图是用模型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而不是同时标记一个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中蕴含的设计思路是。 (2)DNA复制发生在图中过程之间。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分子遗传学考试资料

RNA 的3种剪接方式 内含子从mRNA前体中移走的过程称为RNA剪接。 RNA 的3种剪接方式分别是: 自我剪接内含子(Ⅰ型和Ⅱ型):能够自发地进行剪接,分为Ⅰ型内含子和Ⅱ型内含子两个亚类。Ⅰ型内含子:四膜虫35S rRNA前体的剪接反应是Ⅰ型的典型代表,特点是需要鸟苷 参与;Ⅱ型内含子:不需要鸟苷参与,而由其自身结构决定,特点是形成套索内含子。 蛋白质(酶)参与剪接的内含子(tRNA):主要在tRNA前体中发现。tRNA前体在内切酶作 用下,把发夹形的内含子切除,然后在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形成成熟的tRNA。 糖核蛋白体(snRNP)参与剪接的内含子:存在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基因中。在 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RNA,在天然状态下,以核糖核蛋白粒子形式存在,称为snRNP。参与剪接反应的snRNP至少有5种:U1、U2、U5和U4/U6。 U1结合于内含子的5’端; U2结合到内含子的分支点上; U5结合到内含子的3’端,U4/U6结合于U5; U1和U2结合,形成套索RNA结构; U4释放,内含子左侧切断,5’外显子作为独立片段释放; 内含子的3’剪接点切断,形成套索内含子,游离出来; 5’外显子和3’外显子连接形成成熟mRNA。 RNA编辑 一种依赖于特异编辑酶对基因编码的mRNA进行重新修饰的过程,包括对核苷酸进行添加、删除或修饰,从而可能改变了开放阅读框,产生了新的终止密码子或起始密码子,翻译出 氨基酸序列不同的多种蛋白质。 分为两类:一是单碱基的突变;二是碱基的缺失和添加。如U插入/删除;C→U替换;A →I替换;C插入;G插入。 机制: RNA编辑是由3’-5’方向进行,gRNA-Ⅰ的5’端与前体mRNA的未编辑的mRNA的一小段 锚定序列互补,形成短的(10-15bp)锚定双螺旋;

(完整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 质)(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 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内科护理学 重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内科护理学重点总结 内科护理学毕业考重点总结 *: 看一下就行;★: 可能是大题,最好背背(仅供参考)【可能的名词解释】亚健康: 人的健康状态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质量状态,以及人对这种状态的体验呼吸困难: 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客观表现呼吸用力,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节律异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慢性肺心病,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稳定性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的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上消化道出血: 指 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肾病综合征: 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 5g/ d),低 1 / 13

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 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尿路感染: 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IDA): 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又称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晨僵: 即僵硬,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和休息后,病人试图再活动某一关节时,感到局部不适、难以达到平时关机活动范围的现象。 常在晨起时表现最明显。 类风湿关节炎(RA): 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昏睡: 比嗜睡病人更为加重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 对较重的痛觉或较响言语刺激方可唤醒,能做简单、模糊且不完全的答话,自发性言语少。 当外界停止刺激后立即进入熟睡。 脑梗死(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癫痫: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象。 2、基因表达:是指生命过程中,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体特定性状的过程。 3、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4、基因诊断:利用DNA 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疾病。 5、不规则显性:是指带有显性基因的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因此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6、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7、错义突变:是指DNA中单个碱基置换后,其所在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导致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8、近婚系数:指近亲婚配的两个个体可能从共同祖先得到同一基因,婚后又把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的概率。 9、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构成一大的染色体,而其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种易位即为罗伯逊易位。 10、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各相同的位点上准确地配对,这个现象称为联会。 11、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2、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生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发生的成熟期。 13、遗传性酶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称为遗传性酶病。 14、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 15、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16、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17、基因治疗:是指运用DNA重组技术修复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8、断裂基因:指编码序列不连续,被非编码序列分隔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的基因。 19、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不存在男性向男性的传递,称为交叉遗传。 20、细胞周期:即细胞增值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21、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相应表现型的百分率。 22、假二倍体:在染色体畸变时,有时核型中某些号染色体数目偏离正常,其中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而增加和减少的染色体数目相等,或某些染色体的结构存在异常,这样,染色体的总数虽为二倍体,但这不是正常的二倍体,则称为假二倍体。 23、孟德尔群体: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许多同种个体,称为孟德尔群体。 24、亲缘系数:指近亲的两个个体在一定基因座位上具有共同祖先的同一等位基因的概率,又称血缘系数。 25、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座位上某特定基因出现的数目与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二.填空题(25道) 1.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柄部次缢痕与核仁_形成有关,称为核仁组织区。 2.Xq27代表X染色体长臂2区7带。核型为46,XX,del(2)(q35)的个体表明其体内的染色体发生了末端缺失。 3.基因突变可导致蛋白质发生结构(质)或数量(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