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的研究现状

乳腺癌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的研究现状
乳腺癌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的研究现状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年8月第18卷第8期Chinese Remedies &Clinics ,August 2018,Vol.18,No.8

DOI :10.11655/zgywylc2018.08.023

基金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14?082)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郝语晨、张浩远、毕恺欣);山西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张亚芬);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姜鸿南);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吴文斌)

通信作者:张亚芬

乳腺癌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的研究现状

郝语晨张亚芬姜鸿南吴文斌张浩远毕恺欣

分子生物学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传统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极大地依赖经典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但在临床工作中,仅有传统的肿瘤临床病理学特

征不足以做出精准的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方案,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难以避免,更加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的判断方法亟待出现。现有预测工具中21?基因分析复发评分发展较完善的一种,得到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 )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的认可而被列为雌激素受体(ER )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决策依据。本文就21基因检测RS 对乳腺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RS 的简要介绍

Oncotype DX Recurrence Score (RS )

是一个21基因定量力筛查未通过,但听力损失轻,家长没有重视,听力损失加重后才发现;盂单侧听力损失逐渐发展为双侧听力损失。最常见疾病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或听力障碍的高危儿。因此,临床上建议行耳聋基因诊断,颞骨CT 和颅脑MRI 检查排除内耳畸形及颅内神经发育病变。2.2.3

听神经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

关,特点为言语识别率差,脑干听诱发电位异常,耳声发射通

过,但有部分[16]患儿听力损失是暂时的,随年龄增长听力有

部分患儿可以好转,需长期观察,至少到2岁后。耳聋基因中

PJVK 突变的患者推测其病变部位在传入突触或突触后,影响CAP 的传导,而IHC 功能微音电位(CM )不受影响;OTOF

基因突变的患者病变部位则位于IHC ,引起IHC 的功能丧失,而传入突触未受损,提示植入电子耳蜗效果可能较好。2.2.4

脑白质病:脑白质异常主要分为两类:①脑白质营养

不良,影像学多表现为广泛、弥散病变,导致神经电信号的传导障碍。②缺氧、感染、外伤、黄疸等造成的脑白质改变,影像

学表现为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脑白质病,且由于其损伤可以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代偿,此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多数较好。

参考文献

[1]蒋丽芳,

王彦霞,柴健,等.河南省焦作地区孕前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2):86?88.

[2]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 Position statement 1994[J ].ASHA ,1994,36:38?41.[3]韩冰,

历建强,兰兰,等.中国内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11.[4]陈丹苗,

蔡桂花,章碧荣,等.83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1):82?84.[5]别旭,

孙秀珍,赵萍,等.310例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诊断[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5):573?575.

[6]李晓璐,

卜行宽,陆玲,等.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47?48.[7]历建强,

纪育斌,海娜,等.1469例新生儿TEOAE 与AABR 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3):233?235.

[8]韩德民.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

喉科学,2012,27(6):290?292.

[9]李琦,

宋建敏,刘亚青,等.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的基因诊断[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1):37?39.

[10]郝津生,

张亚梅,戴朴,等.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GJB2基因突变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9):487?490.[11]陶峥,

李蕴,侯峥,等.普遍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确诊耳聋者颞骨CT 的影像学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4):159?160.

[12]李蕴,

吴皓,陈相平,等.听力障碍新生儿随访中听力恢复正常的原因分析[J ].临床耳鼻咽喉科学杂志,2006,20(13):585?587.[13]黄丽辉,

韩德民,郭莹,等.耳声发射异常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的婴幼儿听力学分析[J ].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14(5)

:235?238.[14]黄丽辉.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再认识[J ].听力

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5):413?414.

[15]黄丽辉.儿童听力障碍诊疗规范化的思考[J ].听力学及言语疾

病杂志,2010,18(6):526?527.

[16]魏幼华,

王志楠,陈平,等.听力筛查AABR 未通过而TEOAE 通过高危新生儿的听力追踪[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4):321?324.(收稿日期:2017?12?19)

1321··

乳腺癌和肺癌基因检测项目计划书

乳腺癌和肺癌基因检测项目计划书 项目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 1/3,其发病率约为30/10万,即每年10万女性中有30位会患乳腺癌。男性也可患乳腺癌,但比例很低,男女比例约为1:100。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0%左右,而在遗传性乳腺癌患者中,有50%左右是由于BRCA 1、BRCA2基因突变所引起,30%是由ATM、BARD 1、BRIP 1、CDH 1、CHEK 2、MSH 6、MRE11 A、MUTYH、NBN、NF 1、PALB 2、PTEN、RAD 50、RAD51 C、STK 11、TP53这16个基因突变所致。BRCA 1、BRCA2基因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DNA修复、蛋白降解、调节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周期等,当它们发生突变后,细胞不能进

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发生恶性增殖,最终导致乳腺癌的发生。BRCA 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一生患乳腺癌的几率可能高于80%。因此,对有家族史的个体(也包括男性)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女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屈居乳腺癌占第二位。 目前研究已发现有数个基因与肺癌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其中部分基因的突变又与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如携带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化疗药物,但这类敏感人群在欧美仅约10%,在中国也只有不到40%。又如,KRAS基因是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基因,如果结肠癌患者是KRAS野生型,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将近70%左右的患者会有明显获益,但如果患者携带KRAS耐药突变,则获益情况远不如传统化疗。因此,美国《NCCN指南》明确指出: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前应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据此确定是否适合用药。因此,对潜在风险人群进行基因检测不仅有助于肺癌结肠癌的早发现早干预,对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

综述=文章编号>1007-9424(2010)03-0302-04 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 韩明利*,吴诚义* =摘要>目的总结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研究的文献报道。结果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支持了乳腺癌的肿瘤干细胞起源学说,解释了乳腺癌基因分型的复杂性及其异质性。结论乳腺癌干细胞和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能为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乳腺癌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特性找到新的途径,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与手段。 =关键词>乳腺癌;异质性;基因分型;肿瘤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Br east Cancer Stem Cells a nd Genotyping H AN M i ng2li*,WU C heng2y i*.*Depa rtment of E ndocr ine Sur ger y, The F irst Af f ilia ted H ospita l of Chongqing Medica l Univer sity,Chong qing400016,China Cor r esponding Author:WU C heng2yi,E2ma il:kitty246437@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 =Abstract>Objectiv e To summar ize t he advancement of br 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d genotyping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Methods R elevant liter at ur es about br 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d genot yping, which wer e published recently were collected and r eviewed.Results Cancer stem cell origin t heory was supported by researches of corr elation between br 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d genotyping,which also explained the complexity of intrinsic subtypes and heterogeneity of breast cancer.Conclusions A new way can be detected to study the forma2 tion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breast cancer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 by r esear ches of cor2 r elation between br east cancer stem cells and genotyping,which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str ategies and tools for diagnosis and tr eatment of br east cancer. =Key wor ds>Breast cancer;H eterogeneity;Genotyping;Cancer stem cell 乳腺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除了在病理组织形态、分化级别以及激素受体表达方面可分为不同亚型之外,根据基因表达差异也可分为不同基因亚型;此外,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单个肿瘤内也存在不同特性细胞的亚群,这就使得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更加复杂化[1,2]。现就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乳腺癌干细胞 1.1乳腺癌干细胞理论的形成与内涵 目前,众多研究支持了实体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学说: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产生多种祖细胞的干细胞最终分化为肿瘤内所有的细胞类型[3]。2003年Al2H ajj等[4]最先在乳腺癌中证实了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并且表明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他们在8例癌性胸水和1例原发病灶中分离出了Lin-ESA+ CD44+CD24-/low表型乳腺癌细胞,此表型细胞只需200个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外科(重庆400016) =通讯作者>吴诚义,E2mail:kitty246437@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 =作者简介>韩明利(1981年-),男,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主要从事乳腺癌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E2mail:hanmingli00111230@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就可以在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鼠体内经5~6个月形成直径约1cm大小的肿瘤,而10000个其他表型的细胞也不能或极少产生肿瘤;其产生的子代肿瘤具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有1%~5%的子代肿瘤细胞表达Lin-ESA+CD44+CD24-/low且具有同样的致瘤能力;此表型细胞只占乳腺癌细胞的2%,但却是乳腺癌的起始细胞。这说明Lin-ESA+CD44+CD24-/low表型细胞亚群在乳腺癌中起着干细胞的作用,从而证实乳腺癌中存在乳腺癌干细胞。迄今,具有CD44+/CD24-表型的乳腺癌细胞已经被公认为乳腺癌干细胞[427]。2007年Ginestier等[8]发现ALDH1+表型细胞也具有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征:在577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19%~30%的肿瘤组织表达ALDH1;用ALDH1+表型细胞进行成瘤实验,只用500个ALDH1+表型细胞就能形成肿瘤,而即使用了50000个ALDH1-表型细胞也不会形成肿瘤;并发现ALDH1+ CD44+CD24-Lin-表型细胞具有最高的致瘤能力。说明ALDH1+表型细胞具有很高的致瘤能力,也被认为是乳腺癌干细胞。P atrawala等[9]在ER+乳腺癌的MCF27细胞系中分离出的侧群细胞较非侧群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瘤能力,且侧群细胞亚群可传代并能生成非侧群细胞,显示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提示侧群细胞也具有乳腺癌干细胞特性,但其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具体关系尚不明确。

男性乳腺癌研究现状

男性乳腺癌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3-08-22T09:24:11.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侯华英姜玉华(通讯作者)于晓明张在云[导读] 最近几年,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应用于绝经后FBC时显示出比他莫西芬更好的作用[7],但对于MBC尚处于试验阶段。侯华英姜玉华(通讯作者)于晓明张在云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山东济南 250033) 【摘要】男性乳腺癌临床罕见,但发病率持续增长。本文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详见介绍了男性乳腺癌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乳腺肿瘤男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353-02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 M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发生率占乳腺癌的0.5%~1.0%,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所见比例低于1%[1],易被忽视。由于发病率低,缺乏随机化临床试验,对其研究及治疗多借鉴于女性乳腺癌,但男性乳腺癌及女性乳腺癌之间亦存在较多差异。 1. 临床特点 (1)发病率低为1/10万左右,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2)发病年龄高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相比要晚7~10年,平均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3)种族差异大大量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中白种人发病率低,而犹太人发病率可高达2.3/10万[2]。(4)病程长由于人们对MBC重识不够,且临床中易被误诊为男性乳腺增生症、男性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疾病,致使其确诊周期延长,病期较晚。(5)恶性程度高男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以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等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为主,细胞分化差,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高。另外,与女性相比,男性乳腺腺体薄且小,表面脂肪少,胸壁淋巴管短,缺少对肿瘤的屏障作用,容易向胸壁侵犯或通过皮下及胸肌间淋巴管向周围淋巴结转移。(6)激素受体阳性率高。大约90%表达ER、81%表达PR,且随着年龄增加,ER表达也上升,从30~34岁的75%升至85岁时的94%[3]。但HER-2表达率与女性相似[4]。(7)预后差。男性乳腺癌因其乳腺的解剖特点、肿瘤生物学行为等不同于女性患者,容易出现扩散转移。5年存活率较女性患者低20%左右,预后较差。 2. 治疗 对于男性乳腺癌,因其病例数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治疗措施多借鉴女性乳腺癌。 2.1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根治方法,改良根治术和传统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ieer[5]等报道两种术式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根治术损伤大,并发症多,仅在肿瘤侵犯胸肌时才采用。外科处理腋窝淋巴结与FBC相同。临床上常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来证实临床诊断为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真实情况[6]。使用SLNB,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的病例可以不必清扫局部区域淋巴结。 2.2 内分泌治疗 MBC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占到90%以上,故内分泌治疗对MBC有重要意义。男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手段曾经有睾丸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等,但这些手段都是有创的,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故一般认为,服用他莫西芬(Tamoxifen)是MBC早期和进展期辅助激素治疗的标准方法,可使5年无病存活率从28%提高到56%。但其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女性。最近几年,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应用于绝经后FBC时显示出比他莫西芬更好的作用[7],但对于MBC尚处于试验阶段。 2.3 化疗目前认为应该进行化疗的指征为:有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较大、激素受体阴性的转移癌。化疗亦可在激素治疗无效时,作为 二、三线治疗方法。辅助性化疗对男性乳腺癌的作用报道不多,但效果是肯定的。目前的化疗方案均参照FBC标准。 2.4 放疗男性乳腺癌需要辅助性局部区域放疗的比例多于女性,因为其局部侵袭性更为严重。Chakravarthy[8]等人为:MBC应该采用与FBC相同的放疗指征。有研究显示男性乳腺癌接受放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使局部区域的5年复发率降至3%~20%,但对死亡率的影响尚小[9]。 3. 预后 肿瘤的大小、分期、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激素受体阳性状态是影响MBC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有P53蛋白,组织学分级,核分级。考虑到所有因素,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为85%,而淋巴结阳性者为57%,平均5年无瘤生存率为55%[5]。有研究显示MBC5年生存率I 期是78%,Ⅱ期是67%,Ⅲ期是40%,Ⅳ期是19%。故应加强对高风险男性进行宣教,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参考文献 [1] Shah Parveen, Robbani Irfan, Shah Omar.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male breast carcinoma: 24 years of experience. Ann Saudi Med.2009,29:288-93. [2] Jepson AS, Fentiman IS. Male breast cancer[J]. Int J Clin Pract, 1998, 52(8): 571-576. [3] GIORDANO SH, COHEN DS,BUZDAR AS, et al.Breast carcinoma in mon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Cancer,2004,101:51-57. [4] S H, Hariprasad P, Srinivas T. 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in male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Clin Diagn Res, 2013 Mar;7(3):568-70. [5] Stieer M, Rosen H, Weitensfelde W, et al.Male breast cancer Austrian experience[J]. World J Surg, 1995,19(2):687-693. [6] Boughey JC, Bedrosian I,Meric-Bernstam F,et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parative analysis of sentinel lymph node operation in male and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J Am Coll Surg,2006,203:478-480. [7] Baum M, Budzar AU, Cuzick J, et al. ATAC Trialists Group: Anastrozol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tamoxifen versus tamoxifen alone for adjuvant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first results of the ATAC randomized trial [J]. Lancet,2002,359:2131-2139. [8] Chakravarthy A, Kim CR. 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in male breast cancer[J]. Radiother Oncol,2002,65(2):99-103. [9] Christian Rudlowski.Male breast cancer[J].Breast Care,2008,3:183—189.

21基因Oncotype Dx对乳腺癌预后研究的进展

《中国癌症杂志 》2009年第19卷第12期 CHINA ONCOLOGY 2009 Vol.19 No.12 953 21基因Oncotype Dx对乳腺癌预后研究 的进展 [摘要] 目前最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模式是多学科综合标准化治疗。然而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预后预测手段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化疗获益甚少的低风险患者也不得不接受化疗。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已有数个基因系列的检测结果被证实可以用于乳腺癌预后的预测,进而判断测患者从化疗中的获益,避免过度治疗。21基因Oncotype Dx检测正是其中之一,其有效性及准确性已在各种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本文就21基因Oncotype Dx对乳腺癌预后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21基因Oncotype Dx; 预后; 预测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09)12-0953-06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21-gene Oncotype Dx in breast cancer prognosis LIAO Ning,ZHANG Xu-chao (Department of Breast Cancer, Cancer Center,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0,China) Correspondence to:LIAO Ning E-mail:drliao_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 [Abstract ]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y for breast cancer is standardized multi-discipli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are no effective models that can accurately predict prognosis, so that no guidance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has yet been set up, resulting in a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low risk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with little benefi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several gene se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helpful in predicting of breast cancer prognosis and grading the patients’ benefit from chemotherapy, thus avoid overtreatment. 21-gene Oncotype Dx was reported as one of them an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and accurate in various clinical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searches on 21-gene Oncotype Dx in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 breast cancer; 21-gene Oncotype Dx; prognosis; prediction 通讯作者:廖宁 E-mail:drliao_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d8470106.html,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以手术为中心,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为辅助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到长足的发展,使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深入,已发现几个能够比临床病理学指标更能准确预测肿瘤复发的多基因标记物。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21基因检测”(Oncotype Dx)已经被证实比临床病理学指标更能准确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腋下淋巴结阴性且降低服用他莫昔芬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1-4]。该项检测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诊断 方法,而且还可以预测上述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的获益情况。本文就21基因检测的内容、研制和认证的研究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1 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由来 1.1 21基因检测的目的 临床和病理学的疾病分期是早期乳腺癌风险预测的基础。疾病分期对于病情程度的?述虽有限制,但却是目前最为广泛的预测手段。肿瘤科医师给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时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决定哪些患者需要接受辅助性化疗。一直以来,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依?,比如淋巴结的转移以及组织学分级。但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以及一些重要的肿瘤特征如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Her-2的过表达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不但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告别乳腺癌从这里出发

乳腺癌21基因检测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对21个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Her-2、激素等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并进行复发评分,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此外,21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从而为个体病例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决策与预后信息,使临床医师能够选择出真正能够从内分泌或化疗中获益的患者。 检测意义 “乳腺癌21基因检测”是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一组特异基因的表达,对预测预后、复发、转移乃至指导治疗提供信息,最终目的是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21基因检测结果以积分的形式表示,积分用于对肿瘤可能发生的生物学行为进行预测,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效果预测和1 0年复发风险的预测。 哪些人需要做“乳腺癌21基因检测”? l或l l期、雌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转移阴性及将要采用他莫昔芬治疗的新确诊乳腺癌患者。 绝经后,淋巴结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也可通过21基因检测评估是否需要化疗。 应在何时进行“乳腺癌21基因检测”?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应在患者接受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之后,并在做出下一步治疗决定之前进行。 “乳腺癌21基因检测”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患者无需再接受任何额外的穿刺程序,利用原来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手术、乳房切除手术或核心穿刺活组织裣查)过程中取出的组织进行检测即可。 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能够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预测疾病复发概率的量化指标,它在判断患者对于化疗效果方面较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对于乳腺癌治疗,化疗是防止或者延缓患者术后肿瘤远期的复发。从临床研究中发现,被基因检测确定为高RS的患者化疗效果明显,而被确定为低RS的患者在化疗中的受益则十分微小。如果低RS乳腺癌患者,则术后采用化疗不但属于过度治疗,且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还会增加医疗费用。 1、国外研究者对NSABP B-20试验的651例肿瘤标本进行了检测。B-20试验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给予他莫昔芬联合化疗或他莫昔芬单纯治疗。研究表明,在低评分组,患者并未从化疗中受益;在高评分组,患者对化疗的获益程度极显著;在中等评分组,化疗仅为患者带来轻度的获益。由于B-20试验只纳入了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因此研究者又对西南肿瘤研究组(SWOG)-8814试验的肿瘤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证实,乳腺癌21基因OncotypeDx检测法的疗效预测价值同样存在于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中国乳腺癌现状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 年 6 月15 日由Fan Lei 等发表在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和%。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和%。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 例/10 万女性(年龄在55 岁到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100 例/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1216 美元,在172 个国家中排名第103 位。 图 2.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数据来自2009 年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解读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 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 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 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 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

乳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病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快速发展,某些靶向药物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杀基因疗法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乳腺癌自杀基因基因疗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之后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有更好的靶向性、针对性,更适于对乳癌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病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快速发展,某些靶向药物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杀基因(suicide gene)疗法的出现,为乳腺 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自杀基因的基本概念 自杀基因是指能将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物质的基因。转入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可以被前药的有毒代谢产物选择性破坏。旁观者效应是另一作用机制,是指除了破坏这些整合了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外,自杀基因对邻近的未被转染的肿瘤细胞也有破坏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2.自杀基因疗法的机制直接杀伤作用即转染了前药转换酶基 因的肿瘤细胞能将前药转变成细胞毒药物,从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1986年Moolten应用逆转录病毒将TK基因导 入肿瘤细胞,被转导的肿瘤细胞(TK+)对丙氧鸟苷(GCV)高度敏感。GCV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在TK作用下形成 一磷酸丙氧鸟苷,然后再转化为三磷酸丙氧鸟苷,作为链终止剂,干扰肿瘤细胞分裂时DNA的合成,最终导致细胞 分裂阻抑或死亡。因此,肿瘤细胞内前体药物产物的高浓度淤积,发挥了细胞毒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在Moolten还观察到,TK+与TK-肿瘤细胞以一定比例混合时,在GCV的作用下,TK-肿瘤细胞几乎全被杀死。转染了自 杀基因的肿瘤细胞被杀死,其周围大量未被转染的下拨也被杀死的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明显扩大了自杀基因的杀伤作用。由于基因载体系统在体内转染效率很低,自杀基因在体内对肿瘤直接杀伤作用比较小,因而旁观者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中国乳腺癌现状(综述)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 2014 年 6 月 15 日由 Fan Lei 等发表在 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 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12.2% 和9.6%。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2.3%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 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1. 每 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 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 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12.2% 和 9.6%。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 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 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 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 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 60 例 /10 万女性(年龄在 55 岁到 69 岁之间)增加到超 过 100 例 /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 1216 美元,在 172 个国家中排名 第 103 位。

乳腺癌免疫组化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 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 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 参考: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刘玉金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肖晖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 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两 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 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 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 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 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 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 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 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柳叶刀: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 医脉通2014-06-11发表评论分享 中国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每年有1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120万人死于癌症。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本文对中国目前乳腺癌的控制现状做了一个概述,并强调了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及差异,从而不同亚群间可获得的治疗也存在差异。本文还描述了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人口统计学差异,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差异。中国和高收入国家间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早;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比例较低;诊断延迟;资源不足;对乳腺癌认识的缺乏。最后,该文推荐了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结局的一些关键措施。文献来源及全文下载:Lancet Oncol 2014 Jun;15(7):e279-e289 发病率 GLOBOCAN估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年龄标化率(ASR)为21.6/10万女性。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城市地区的ASR是农村地区的两倍(34.3/10万vs 17.0/10万)(图1)。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州报告的ASR是46.6/10万女性。中国诊断为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上海和北京的数据都显示两个高峰,45-55岁,70-74岁。 图1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发病率 死亡率

2008年,GLOBOCAN报告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死于癌症的第6位死因,ASR为5.7/10万女性,排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之后。城市地区的ASR比农村地区高46.9%(7.2/10万vs 4.9/10万)(图2)。 图2 2009年女性乳腺癌的年龄特异性死亡率 乳腺癌治疗 手术 乳腺癌手术方式在不同地区和医院间差别较大。自从1990s,保乳手术成为指南推荐的手术方法。但是,根据中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原发性乳腺癌手术中,乳房切除术仍占88.8%,而美国为36%。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2005年保乳手术率只有12.1%,2008年上升到24.3%。 放疗 中国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27%的乳腺癌病人将放疗作为主要治疗的一部分,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为40%,荷兰为58-68%,巴西为76%)。与保乳手术类似,放疗的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 系统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中国比较普遍,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会进行化疗,然而化疗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一项报告声称12.1%的治疗病人接受不到四个周期的化疗。一项北京研究的调查称,只有80.1%激素受体阳性女性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而9.2%的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也接受了内分泌治疗。 在中国,很多药物未纳入医保,经常造成病人高昂的自付费用。很多新药无法获得也限制了转移性疾病的系统治疗。例如,只有40%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接受二线治疗,只有四分之一接受三线治疗。20.6%的北京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尽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