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的标准操作程序,规范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的操作。

范围: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职责:检验科主管、检验员。

规程:

1 简述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习称绿脓杆菌,为假单胞菌属菌种,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及空气,人和动物的皮肤、肠道、呼吸道均有存在,故可通过环境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药品。

本菌是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菌,在烧伤,眼科及其他外科疾患中常引起继发感染,由于本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国内外药典均将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列为检查项目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按增菌、分离、纯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等步骤进行检验。

2仪器、设备和用具(见大肠杆菌检验法2)

3 试液、指示液

3.1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附录3.1,3.3]

3.2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附录2.1]

3.3盐酸试液[附录2.12]

3.4氯仿[附录1.57]

4 培养基

4.1 营养肉汤培养基[附录

5.1]

4.2 胆盐乳糖(BL)培养基[附录

5.6]

4.3 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

5.2]

4.4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附录

5.14]

1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的护理体会

1例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的护理体会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根治及淋巴结清扫仍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例甲状腺癌术后严重淋巴漏患者,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后,淋巴漏恢复好,顺利出院。 标签:甲状腺癌;淋巴漏;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其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发病的1%~5%[1]。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重要方式,但是常导致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发生率约为1%~2.5%[2],若淋巴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低蛋白血症、局部皮肤感染坏死、颈部大血管腐蚀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处理淋巴漏的方法较多,其治疗效果评价在临床上均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科1例甲状腺癌术后严重淋巴漏患者,经过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5岁,因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实性占位8d入院,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6d引流出乳糜样液体,约1200~1500ml/d左右,同时出现低钙症状,最低为1.45mmol/L,考虑淋巴漏。经积极禁食禁饮、负压引流、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引流液体无明显改变。经全科讨论后,在全麻下行淋巴漏管结扎。术中结扎淋巴漏处,术中未见淋巴液漏出,术后约10h,患者再次流出大量乳糜样液体,1500ml/d左右,同时出现了休克、低钙抽搐等,血钙最低为1.21mmol/L。考虑再次淋巴漏可能。经全院全科讨论,查询相关文献、咨询同行及得到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对患者颈部引流管注入绿假单胞菌注射液2ml+生理盐水10ml,夹闭引流管1.5h后行负压引流,引流液呈淡血性,引流量明显减少,患者有轻微的畏寒发热症状,无颈部疼痛,无皮疹,无恶心呕吐,注射2d后予拔管,出院。患者出院2w后,门诊复查,见颈部无肿胀,切口及引流管口处愈合良好。 2 讨论 据研究,胸导管75%~92%位于颈部左侧,也有位于右侧不到5%的报道[3]。在甲状腺癌根治过程中,偶尔会损伤较大的淋巴导管,手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常导致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发生率约为1%~2.5%。淋巴漏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诱发感染,伤口不愈合,加重淋巴液的流失,造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危及生命。此例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漏,除了休克、低钙抽搐等生理反应,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情绪。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淋巴漏的措施有:饮食控制和营养支持,持续负压吸引,局部加压包扎,红外线局部照射、抗感染,生长抑素的应用等。国内外文献报道可使用强力霉素及泛影葡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百科名片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类而言,属于条件致病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肿瘤化疗、放射治疗等导致病人免疫功能低下,以及手术后或某些治疗操作后(气管切开、保留导尿管等)的病人易导致本菌感染,故认为该菌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编辑本段]病原 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本菌为无荚膜、无芽胞、能运动的革兰阴性菌,形态不一,成对排列或短链状,为专性需氧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0C,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在420C 时仍能生长,据此可与荧光假单胞菌等进行鉴别,本菌生长对营养要求不高。菌体0抗原有两种成分,一为内毒素蛋白,是一种保护性抗原,另一为酯多糖,具有特异性,根据其结构可将铜绿假单胞菌分成12个血清型,此外还可利用噬菌体或铜绿假单胞菌素分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潮湿处能长期生存,对紫外 线不敏感,湿热550C 1小时才被杀灭。 [编辑本段]流性病学 正常人皮肤,尤其潮湿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及耳道内,呼吸道和肠道均有该菌存在,但分离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在医院内发生,医院内多种设备及器械上均曾分离到本菌,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病人、病人与病人的接触也为传播途径之一。除院内感染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引起与医院环境无关的感染,近年来对此已有更多的认识,它已成为足穿刺感染、心内膜炎、滥用药物所致的骨髓炎、眼部感染、新生儿感染性外耳炎、游泳池等引起的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亦是战伤感染的常见致病 菌。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多种产物有致病性,其内毒素则在发病上无重要意义。其分泌的外毒素A(PEA)是最重要的致病、致死性物质,进入敏感细胞后被活化而发挥毒性作用,使哺乳动物的蛋白合成受阻并引起组织坏死,造成局部或全身疾病过程。动物模型表明:给动物注射外毒素A后可出现肝细胞坏死、肺出血、肾坏死及休克等,如果注射外毒素A抗体则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保护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尚能产生蛋白酶,有外毒素A及弹性蛋白酶同时存在时则毒力最大;胞外酶S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生的一

1例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的病例分析

1例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的病例分析 在临床实验室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几乎均占首位,由于其耐药率逐渐上升,治疗效果不理想,受到院感工作者、微生物检验人员的高度关注。围绕着铜绿假单胞菌的科研课题、文章亦占相当比例。相对于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临床医生对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却没有那么高的兴趣,原因是细菌报告与临床符合率太低。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对痰液检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一定的药学监护,以配合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抗感染方案。 一病例摘要 男性患者,60岁,汉族,因“颅脑外伤术后昏迷1月” 入院。患者因车祸至头部外伤,于外院急诊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持续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之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血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考虑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由120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诊断为:1.重度颅脑外伤并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颞叶脑挫伤出血,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2.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3.血导管感染。收入我院ICU时,患者中度昏迷,T 38.5℃,自主呼吸浅快,经气切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双肺散在大量痰鸣,左肺可闻及少量低调哮鸣音,经气切处吸出大量稠脓痰,黄绿色,血常规显示WBC 15.5×109/L,入院头三天中段尿培养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敏感;血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结合药敏结果先后给予氨曲南、头孢噻肟舒巴坦、米卡芬净、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十天后患者病情平稳,无发热,血象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转入普外科治疗。病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特殊。 二分析与讨论 该患者入院后连续三天在尿液、痰液、血液中检出细菌和真菌,综合分析病情后,给予了针对真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所用药物均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治疗十天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得到控制,提示在此病例中,铜绿假单胞菌很可能是定植菌。 1 发生定植的原因 正常的宿主上呼吸道有大量生理菌群,通过营养竞争、占位保护等作用拮抗外籍菌群的定植,完整的黏膜也是宿主重要的防御屏障。在多种因素如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过度使用、机械损伤等的作用下导致这些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商标名称】 佰安 英文名称】 Pseudo monas Aerugi nosa Preparati on 汉语拼音】 Tong Lv Jia Dan Bao Jun Zhu She Ye 成份: 成品外观为乳白色液体,有微粒,无杂物 适应症: 接种后能改善机体免疫状况, 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降低感染的发生。 规格: 本品规格为每瓶1ml ,含菌1.6 X 109? 2.0 X 109。 用法用量: 上臂皮下注射,隔日注射 1次,30次为一个疗程,第 1次注射0.5ml ,以后每次 注射1ml 不良反应: 注射后局部有轻度红肿,极少数有低烧症状,无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禁忌、: 禁忌. ^禁忌、: 有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须将冷藏药液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后使用,存放后有少量沉淀,但不应 凝块或异物。 (2)不得与其他药液混合注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量为成人的二分之一, 幼儿为成人的四分之一量, 老年用 药: 本品系用绿脓杆菌 性状: MSH 菌毛株)经培养杀菌后制备而成 有摇不散的 现尚无婴儿使用本品 的资料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量为正常人用量的四分之三。 药物过量: 尚无药物使用过量的资料,请遵医嘱。 药理毒理: 动物试验表明本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调整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的不平衡状态,增加巨噬细胞和NK 细胞活性,维持T 细胞数量与比例,调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与抗体的协同作用。在荷瘤小鼠,可提高巨噬细胞和NK 细胞活性,维持T 辅助细胞与T 抑制细胞比值在正常水平,另外可提高小鼠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致死的存活率。 贮藏: 2? 8C 避光保存。 有效期: 自效力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 生产企业:海南微克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30T15:42:1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新建杨怀德[导读]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 王新建杨怀德(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7-0065-03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医院2008-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结果 2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来自痰标本的有192株(占78.7%),两年的分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鹉晟仙 那魇啤?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耐药性药物敏感试验监测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广泛分布于然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且呈现多药耐药,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和临床治疗的难点[2]。因此,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对有效预防及治疗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药敏情况,统计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从所有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其耐药谱的变迁,作为我院防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背景资料,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44株,同一患者多次分离相同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各种抗菌药物纸片购自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结果严格按照CLSI/NCCLS(2009年)推荐的标准判断。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 统计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WHONET5.4微生物实验室数据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年中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 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比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来自ICU的铜绿假单胞菌两年都高居首位。 2.3 两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 2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自痰标本的有192株,占78.7%,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的有34株,占1 3.9%。 2.3 两年的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009年比2008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估计与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管理政策有关 AMK-阿米卡星;SAM-氨苄西林\舒巴坦;ATM-氨曲南;CL-多粘菌素E;SXT-复方新诺明;CIP-环丙沙星;FOS-磷霉素;MEM-美洛培南;MEZ-美洛西林;PIP-哌拉西林;TZ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EN-庆大霉素;CB-羧苄西林;TIC-替卡西林;TC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FEP-头孢吡肟;CFP-头孢哌酮;CSL-头孢哌酮\舒巴坦;CAZ-头孢他啶;TOB-妥布霉素;IPM-亚胺培南;LEV-左旋氧氟沙星.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医院环境中,其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致病力强,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临床分布率在逐年增加。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院2008和2009两年的分离株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PA可引起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菌血症等严重感染,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也是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分离出的244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54株来自ICU,占了63.1%,有192株来自痰标本(78.7%),有34株来自脓液及伤口分泌物(13.9%),两者占了92.6% ,这表明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主要是以呼吸道和伤口分泌物为主,与文献[2,3]报道一致。 P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其耐药性主要同耐药机制和临床滥用药物有关。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及不合理应用,其感染及耐药性日趋严重[4],这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PA的耐药机制很复杂,研究发现,其主要是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修饰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膜屏障与主动外排而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以及形成生物被膜等[5]。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能产生富有黏附性的由糖蛋白构成的生物被膜,它可阻止和抑制白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及抗菌药物泵入生物被膜中杀灭病原菌,是造成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6]。同时病原菌还能从生物被膜中游离出来并繁殖,这可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7]。 本文分离到的24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22种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最低(0.0%),但国内暂无该药供应。其他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阿米卡星(10.7%)、左氧氟沙星(13.3)(与文献[2]报道一致,但与文献[3]报道不一致)、妥布霉素(17.1)、亚胺培南(19.0)和美洛培南(19.7),这些药物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随着亚胺培南的长期使用,其耐药率逐年增加,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应以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或减少亚胺培南的使用频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十分突出,耐药率在90%以上的有氨苄西林/他唑巴坦(100.0%)和复方新诺明(98.4%),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都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可能与临床长期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相关。药敏结果显示PA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临床科室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PA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临床用药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避免经验用药,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不断地监测细菌的耐药率,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在院感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到无菌操作,避免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总之,医院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临床感染性标本要求进行感染病原学检查,特别是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5-225. [2] 宁立芬,汪玉珍,谢彬,等.28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58-460.

一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分析

一例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分析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84岁,身高177cm,体重79kg,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30年,加重半月”入院。现病史: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慢性咳嗽、咳痰、以黄脓痰为主,伴喘息,活动后明显。病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治疗期间给予喹诺酮类、头孢类药物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黄痰、痰量多、伴喘息加重,活动后明显,门诊以“支气管扩张继发性感染”收入我院。既往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骨质疏松症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95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1/87mmHg,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咽无充血、红肿,扁桃体无肿大,桶状胸,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双肺闻及广泛干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1.59×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5%;C-反应蛋白:159mg/L;胸部CT平扫:1.左肺上叶陈旧性肺结核,2.双肺支气管扩张继发性感染。临床确定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继发性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性感染、阻塞性肺气肿。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在化痰、平喘的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初始治疗方案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mg ivgtt qd。入院第4天,患者咳嗽、咳黄痰、痰量多且不易咳出、喘息症状无缓解,血常规:白细胞12.5×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C-反应蛋白:186mg/L。痰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棒酸、阿莫西林/棒酸为耐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中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敏感。经药师建议,停用左氧氟沙星,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3.0g ivgtt bid,联合用硫酸依替米星 0.15g ivgtt qd。入院第7天,患者咳嗽、咳痰有所减轻,继续抗感染6天,患者述无痰,偶有咳嗽,喘息明显减轻。复查C-反应蛋白<3.71 mg/L,复查肺CT,炎症情况较入院前好转。入院第13天,患者病情平稳,要求出院。出院带药吸入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盒,160μg 雾化吸入 bid。嘱患者每次吸完药后用水漱口,不要吞咽。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阻断病原菌播散 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

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2011年中国C H IN E 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 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1.7%和38.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 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1)青霉素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中以哌拉西林最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感染。 (2)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匹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药物。头孢他啶是目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药物,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用药,头孢匹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相似或略优。 (3)碳毒霉烯类药物该类药物抗菌谱特别广,抗菌活性强。治疗PA感染应首选敏感药物碳青霉烯类,并且初始剂量宜大,以增强其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3T16:04:13.65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樊剑吴稷高咏梅李敬梅刘云秀陈艳玲 [导读]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樊剑吴稷高咏梅李敬梅刘云秀陈艳玲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8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59-02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医院病房及医疗器械等,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易变异、以及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感染多见,由于该菌属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王以光等报道[1]铜绿假单胞菌对目前临床应用的100种抗生素均显示有抗药性,是新世纪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的3种细菌之一。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我们对本地区2008年1月~12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8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标本中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09年1月~ 12月临床送检标本,包括血、尿、痰及各种分泌物。 1.2菌株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英国Aris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配套鉴定及药敏板,药敏板完全符合NCCLS 标准。 1.3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细菌检出情况:共送检标本1985份,阳性标本703份,检出率为35.41%。在检出的703株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 2.2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在送检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途径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途径: 1、水源:水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联系紧密。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或动物排泄物、人肠道铜绿假单胞菌两个途径。铜绿假单胞菌在污染的水中可较长时间的存留,各种液体药剂,包括眼药水长期放置有可能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消毒剂、手术器械浸泡液都可能成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贮存场所。呼吸机湿化装置及导管可作为传播的直接媒介。 2、环境:医院内长期潮湿的地方及湿的物品是铜绿假单胞菌贮存的场所。洗涤槽,防腐溶液和贮尿容器中常可发现这种细菌。 3、医护人员:通过医护人员(手)可将病菌传给病人,特别在灼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4、特殊的病人:人体本身是一个主要的铜绿假单胞菌贮存所,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较为潮湿的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呼吸道和肠道等。HIV感染、气管切开和插管、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免疫力低下、静脉插管、留置导尿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预防措施: 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住隔离病室,隔离标志明确、醒目,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

入口处应配备手套、手消毒凝胶、隔离衣及外科口罩;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物后均应洗手。洗手提倡采用流动水洗手,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用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医务人员如手皮肤有破损,不宜护理此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4、护士对患者导管的各项操作,应先从清洁的部位开始再到污染的部位,避免交叉污染,如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等)时必须戴标准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保护性眼罩; 5、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6、如患者需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生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检查完毕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导管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8、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导管等废物须置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集中焚毁。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谱分析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谱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07T16:36:48.9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5期作者:陈婕1 冉津2 龚国忠1(通讯作者) [导读] 美罗培南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这两种药能够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起到破坏的作用,从而杀死细菌。 (1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遂宁 629000) (2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检验系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基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粘液形成生物保护膜的原因,研究其临床药敏谱,给临床提供可靠地实验结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67株作为研究对象,上机鉴定,鉴定出是铜绿假单胞菌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活性,记录分析结果。结果:67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舒普深的敏感率为100%,亚胺培南的敏感率97.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为86.9%,多粘素E的敏感率为80.6%,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48.6%,氨曲南的敏感率为22.2%。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舒普深效果最好。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分泌粘液,形成无色清亮透明菌落,上机无法完成药敏实验,因此可以选择敏感性高的美罗培南、舒普深等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 【关键词】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生物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47-02 Analysis of drug sensitivity spectrum of the 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tective biomenbrane of mucus from Pseudempnas aeruginosa,to study it's clinical drug sensitivity spectrum,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We collected 67 strains of mucoid Pseudempnas aeruginosa from clinical sampl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 to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identification on the machine,afte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identified,the activity of 14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tested by K-B disk diffusion method,then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Results All of the 41 strains of mucoid Pseudomonas aeruginosa,the sensitivity of meropenem,Sulperazon was 100%,the sensitivity of imipenem was 97.2%,the sensitivity of ticarcillin/potassium clavulanate was86.9%,the sensitivity of multi-cadherinn E was 80.6%,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piperacillin was 48.6%,aztreonam was 22.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antibiotics were meropene and Sulperazon.Conclus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because of the mucoid Pseudomonasaerug inosa secretes mucus,forming a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colonies,drugsusceptibility testing can not be completed on the machine,so we can choose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drug paper such as meropenem,Sulperazon to complete the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ing. 【Key words】Mucoid Pseudempnas aeruginosa;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Resistance;Biomenbrane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菌为专性需氧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等。在血平板上会有B-溶血环。铜绿假单胞菌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虽然外观上不一样,但经报道两种形态的血清型无明显差异[1]。因此尚可根据CLSI解释标准选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但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大量藻酸盐更易形成生物膜,从而逃逸机体免疫清除或增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给临床常规治疗带来了困难。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在渗透压较高,NaCl较多,磷酸盐较少等环境条件下易转化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本文针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常规抗生素对其的体外活性情况,以便给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更好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我院2014年-2016年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5,男性17例,女性24例。每位患者做痰或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痰标本要求是涂片镜检上皮细胞≤10/LP,白细胞≥25/LP,符合痰培养标准的标本。肺泡灌洗液由临床医生无菌操作获取,分离致病菌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所有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菌排除了污染。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细菌鉴定卡、VITEK-2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M-H琼脂由重庆庞通医疗器械公司提供,药敏纸片由康泰生物科技公司生产。 1.3 细菌鉴定与药敏实验 标本培养和纯化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进行。初代标本分五区划线接种在血平板上,置于35℃、5%的CO2孵箱培养12~24h,在血平板上3~5区有疑是菌落生长的才处理,菌落生长为无色、小露滴样、边缘不规则、不溶血、清亮透明菌落。转种到血平板上纯化,再经18~24h培养后长大而融合、粘稠、透明胶冻样菌落,原始区可有绿脓素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色,菌落溶血不典型可有可无。有铜绿假单胞菌的特殊气味。分纯后使用梅里埃公司提供的自动鉴定仪以及原装鉴定卡进行细菌鉴定。同时选择美罗培南、舒普深、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多粘素E、替卡西林、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氨曲南药敏纸片做K-B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细菌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根据细菌菌落特性判断为黏液型。记录药敏结果。 1.4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TACC,大肠埃希菌TACC,金黄色葡萄球菌TACC,阴沟肠杆菌TACC,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5 统计分析 细菌药敏间耐药性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药物敏感性 67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中,63株来源于痰液,4株来源于肺泡灌洗液。此菌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美罗培南、舒普森效果最好,敏感性为100%,而效果较差的哌拉西林敏感性为48.6%,氨曲南22.2%。其他抗生素敏感性结果如下表。 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1

1.简述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习称绿脓杆菌,为假单胞菌属菌种,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及空气中,故可通过环境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药品,本菌是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菌,由于本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国内外药典均将铜绿假单胞菌列为检查项目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按增菌,分离、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等步骤进行检验。 2. 仪器、设备和用具(见大肠埃希菌2) 3. 试液、指示液 3.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 3.2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3.3 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 3.4盐酸试液 3.5 氯仿(三氯甲烷) 4.培养基 4.1营养肉汤培养基。 4.2胆盐乳糖(BL)培养基。 4.3营养琼脂培养基。 4.4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 4.5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琼脂)。 4.6明胶培养基。 4.7硝酸盐胨水培养基。 5.对照用菌液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于36℃±1℃培养18~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106,使对照菌加入量含10~100cfu/0.1ml,菌数测定在做阳性对照实验的同时用营养琼脂浇碟或平板涂布经培养后计数确定。 6.操作方法

6.1供试品的取样量(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5.3)。 6.2供试液的制备:(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7);(大肠埃希菌6.2)。 6.3增菌培养 取胆盐乳糖培养基2份,每份100 ml,1份加入1:10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或1ml)。另1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稀释剂作阴性对照。于36℃±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至48 h)。阴性对照菌应无菌生长。 6.4分离培养 轻轻摇动上述增菌培养液,以接种环沾取1~2环培养液(如有菌膜应挑取之),划线接种于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琼脂平板,于36℃±1℃培养18~24h。铜绿假单胞菌在该培养基平板上的典型菌落为扁平、圆形或无定形、边缘不齐,光滑湿润,呈灰白色,周边略呈扩散现象,在菌落相邻处常有融合现象。菌落周围常有水溶性蓝绿色素扩散,使培养基显蓝绿色,但亦有不产色素的菌株。菌落还有粗糙型和粘液型等,应注意挑选。 6.5纯培养 供试品分离平板生长6.4所述典型菌落或呈疑似菌落时,以接种针轻轻接触单个菌落的表面中心,沾取培养物,应挑取2~3个疑似菌落,分别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作以下检查。 6.6革兰染色镜检(见SOP-UIS 08 00) 6.6.1革兰染色。 6.6.2镜检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半阴性、无芽孢杆菌,单个,成对或成短链排列。 6.7生化试验 用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做生化试验的阳性对照株。 6.7.1 氧化酶试验 取一小块白色洁净的滤纸置平皿内,以无菌玻璃棒挑取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涂在滤纸上,随即滴加1滴新配制的1%二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在30s内,纸片上的培养物出现粉红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即为氧化酶试验阳性反应。若培养物不变色或仅显粉色为阴性反应。 6.7.2 绿脓菌素试验 取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斜面上,36℃±1℃培养24h后,观察斜面有无色素,如有色素,在试管内加氯仿3~5ml,以无菌玻棒搅碎培养基并充分振摇。使培养物中的色素完全萃取在氯仿液内。静置片刻,待氯仿分层,用吸管将氯仿移至另一试管中,加入盐酸试液(1mol/L)约1ml,振摇后静置片刻,如在盐酸液层内出现粉红色、即为阳性反应,无粉红色出现为阴性反应。本试验可用未接种的PDP琼脂培养基斜面作阴性对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完整版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阻断病原菌播散 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

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2011年中国C H IN E T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1)青霉素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中以哌拉西林最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感染。 (2)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匹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药物。头孢他啶是目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药物,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用药,头孢匹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相似或略优。 (3)碳毒霉烯类药物该类药物抗菌谱特别广,抗菌活性强。治疗PA 感染应首选敏感药物碳青霉烯类,并且初始剂量宜大,以增强其迅速的杀菌能力和延长药物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后效应。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商标名称】佰安 【英文名称】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reparation 【汉语拼音】 Tong Lv Jia Dan Bao Jun Zhu She Ye 成份: 本品系用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经培养杀菌后制备而成。 性状: 成品外观为乳白色液体,有微粒,无杂物。 适应症: 接种后能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降低感染的发生。 规格: 本品规格为每瓶1ml,含菌1.6×109~2.0×109。 用法用量: 上臂皮下注射,隔日注射1次,30次为一个疗程,第1次注射0.5ml,以后每次注射1ml。 不良反应: 注射后局部有轻度红肿,极少数有低烧症状,无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禁忌: 有过敏史者禁用。 注意事项: (1)须将冷藏药液恢复至室温并充分摇匀后使用,存放后有少量沉淀,但不应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 (2)不得与其他药液混合注射。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现尚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的资料。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量为成人的二分之一,幼儿为成人的四分之一量,现尚无婴儿使用本品的资料。 老年用药: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量为正常人用量的四分之三。 药物过量: 尚无药物使用过量的资料,请遵医嘱。 药理毒理: 动物试验表明本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调整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的不平衡状态,增加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性,维持T细胞数量与比例,调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与抗体的协同作用。在荷瘤小鼠,可提高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性,维持T 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比值在正常水平,另外可提高小鼠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感染致死的存活率。 贮藏: 2~8℃避光保存。 有效期: 自效力检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 生产企业: 海南微克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