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

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

2.菱形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A.M(5,0),N(8,4) B.M(4,0),N(8,4) C.M(5,0),N(7,4)

D.M(4,0),N(7,4)

2.(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A.2 B.C.1 D.

3.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3:1 B.4:1 C.5:1 D.6:1

4.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15 B.C.7.5 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cm2.

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_________.

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cm2.

6题图7题图8题图9题图

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_________.

9.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_________度.

10.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_________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10题图12题图13题图14题图11.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 ﹣>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_________点.

13.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则P点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cm.

1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_________.

1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___cm2.16.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cm,一条对角线长是24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cm2.1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17题图18题图19题图18.如图: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9.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_________度.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已知A(0,4),B(﹣3,0).

(1)求点D的坐标;

(2)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AC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DE=BE.

22.如图,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

垂足为

E.

(1)求∠ABD的度数;

(2)求线段BE的长.

2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BE⊥AD、BF⊥C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BF;

(2)当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BD=6时,求BE的长.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24.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DP交对角线AC于E连接BE.

(1)证明:∠APD=∠CBE;

(2)若∠DAB=60°,试问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为什么?

2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BD延长线上一点,F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连接_________;

(2)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说明:写出证明过程的重要依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2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4cm,BC=8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点P、Q的速度都是1cm/s.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QCP可能是菱形吗?如果可能,那么经过多少秒后,四边形AQCP是菱形?

(2)分别求出菱形AQCP的周长、面积.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A.M(5,0),N(8,4) B.M(4,0),N(8,4) C.M(5,0),N(7,4)

D .M(4,0),N(7,4)

考点: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此题可过P作PE⊥OM,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的长度,则

M、N两点坐标便不难求出.

解答:解:过P作PE⊥OM,

∵顶点P的坐标是(3,4),

∴OE=3,PE=4,

∴OP==5,

∴点M的坐标为(5,0),

∵5+3=8,

∴点N的坐标为(8,4).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根据菱形的性质和点P的坐标,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2.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A.2 B.C.1 D.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菱形的边长,由菱形的两边和较短的对角线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较短的对角线长.

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周长为4,

∴AB=BC=CD=DA=1,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又∵∠B=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BC=1. 故选C .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又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菱形性质应用中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

3.菱形的周长为

8cm ,高为1cm ,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 A .3:1 B .4:1 C .5:1 D .6:1

考点:菱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边长,再根据三角函数可求得其一个内角从而得到另一个内角

即可得到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

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已知可得到菱形的边长为2cm ,从而可得到高所对的角为30°,相邻的角为150°,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5:1. 故选C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2)菱形的两个邻角互补.

4.如图,菱形ABCD 中,AB=15,∠ADC=120°,则B 、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 .15

B .

C .7.5

D .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先求出∠A 等于60°,连接BD 得到△AB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 等于菱形边长. 解答:解:连接BD ,∵∠ADC=120°, ∴∠A=180°﹣120°=60°, ∵AB=AD ,

∴△ABD 是等边三角形, ∴BD=AB=1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一个角是60°的菱形,有一条对角线等于菱形的边长.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3cm2.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由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

∴它的面积是:×2×3=3(cm2).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注意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考点:菱形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勾股定理。

分析: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四边相等,根据面积相等,可求出OH的长.解答:解:∵AC=8,BD=6,

∴BO=3,AO=4,

∴AB=5.

AO?BO=AB?OH,

OH=.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的四边相等,根据面积相等,可求出AB边上的高OH.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 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2cm2.

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因为DE丄AB,E是AB的中点,所以AE=1c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D的长,菱形的面积=底边×高,从而可求出解.

解答:解:∵E是AB的中点,

∴AE=1cm,

∵DE丄AB,

∴DE==cm.

∴菱形的面积为:2×=2cm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四边都相等,菱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等.

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60.

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及互相平分就可以在Rt△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就可以求出△BDE的周长.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BC=CD=AD=13,AC⊥BD,OB=OD,OA=OC=5,

∴OB==12,BD=2OB=24,

∵AD∥CE,AC∥DE,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CE=AD=BC=13,DE=AC=10,

∴△BDE的周长是:BD+BC+CE+DE=24+10+26=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主要利考查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勾股定理来解决,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C⊥BD,从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难度一般.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9.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65度.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因为AB=AD,∠BAD=80°,可求∠ABD=50°;又BE=BO,所以∠BEO=∠BO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解答:解:∵ABCD是菱形,∴AB=AD.∴∠ABD=∠ADB.

∵∠BAD=80°,∴∠ABD=×(180°﹣80°)=50°.

又∵BE=BO,

∴∠BEO=∠BOE=×(180°﹣50°)=65°.

故答案为:65.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基础题.

10.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6cm,则∠1=120度.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由题意可得AB与菱形的两邻边组成等边三角形,从而不难求得∠1的度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B与菱形的两邻边组成等边三角形,则∠1=120°.

故答案为1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1.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2或6.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

分析:题中没有指明该对角线是较长的对角线还是较短的对角线,所以就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解答:解:①当较长对角线长为2时,则另一对角线长为2;

②当较短对角线长为2时,则另一对角线长为6;

故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2或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做题时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2.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 ﹣>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B点.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题意可求得其每走一个循环是8米,从而可求得其行走2009米走了几个循环,即可得到其停在哪点.

解答:解:根据“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可得出,每经过8米完成一个循环,

∵2009÷8=251余1,

∴行走2009米停下,即是在第252个循环中行走了一米,即停到了B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循环的规律,要注意所求的值经过了几个循环,然后便可得出结论.

13.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则P点到AB的距离是3cm.

考点: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得AC为∠DAB的角平分线,且PE,PF分别到角两边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PF.

解答:解:∵ABCD是菱形

∴AC为∠DAB的角平分线

∵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

∴PE=PF=3cm.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1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16.

考点: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A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C=AB,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B=60°,AB=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AB=4

∴正方形ACEF的周长=4×4=16.

16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

15.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之比为3:4,则菱形的面积为96cm2.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已知可分别求得两条对角线的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可得到其面积.

解答:解:设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3x,4x,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102,

解之得,x=4,

则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16cm,

∴菱形的面积=12×16÷2=96cm2.

故答案为96.

点评: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综合利用了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16.已知菱形的周长是52cm,一条对角线长是24cm,则它的面积是120cm2.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已知菱形的周长以及一条对角线的长,根据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另一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易求得菱形的面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D=13cm,OA=12cm,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D=5cm,则BD=10cm,则它的面积是24×10×=120cm2.

故答案为:120.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菱形的面积公式,综合利用了勾股定理.

17.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5.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因为△ABC的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已知可求得菱形的面积则不难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解: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

∵△ABC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的面积的一半,

菱形ABCD的面积=AC?BD=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2=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菱形ABCD中,AB=2,∠B=12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

考点:菱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动点型。

分析:过点E作PE⊥AB,交AC于P,则PA=PB,根据已知得到PA=2EP,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PE,PA的值,从而可得到PE+PB的最小值.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解答:解:当点P在AB的中垂线上时,PE+PB有最小值.

过点E作PE⊥AB,交AC于P,则PA=PB.

∵∠B=120°

∴∠CAB=30°

∴PA=2EP

∵AB=2,E是AB的中点

∴AE=1

在Rt△APE中,PA2﹣PE2=1

∴PE=,PA=

∴PE+PB=PE+PA=.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垂线,菱形的邻角互补.勾股定理和最值.本题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对点P的运动状态不清楚,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会使PE+PB成为最小值.

19.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且∠EAF=∠D=60°,∠FAD=45°,则∠CFE=45度.

考点: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计算题。

分析:首先证明△ABE≌△ACF,然后推出AE=AF,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最后可求出∠AFD,∠CFE的度数.

解答:解:连接AC,

∵菱形ABCD,∴AB=AC,∠B=∠D=60°,

∴△ABC为等边三角形,∠BCD=120°

∴AB=AC,∠ACF=∠BCD=60°,

∴∠B=∠ACF,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即∠BAE+∠EAC=60°,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又∠EAF=60°,即∠CAF+∠EAC=60°,

∴∠BAE=∠CAF,

在△ABE与△ACF中

∴△ABE≌△ACF(ASA),

∴AE=AF,

又∠EAF=∠D=60°,则△AEF是等边三角形,∴∠AFE=60°,

又∠AFD=180°﹣45

°﹣60°=75°,

则∠CFE=180°﹣75°﹣60°=45°.

故答案为4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0.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已知A(0,4),B(﹣3,0).

(1)求点D的坐标;

(2)求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考点:菱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数形结合。

分析:(1)菱形的四边相等,对边平行,根据此可求出D点的坐标.

(2)求出C点的坐标,设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根据C点的坐标可求出确定函数式.解答:解:(1)∵A(0,4),B(﹣3,0),

∴OB=3,OA=4,

∴AB=5.

在菱形ABCD中,AD=AB=5,

∴OD=1,

∴D(0,﹣1).

(2)∵BC∥AD,BC=AB=5,

∴C(﹣3,﹣5).

设经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把(﹣3,﹣5)代入解析式得:k=15,

∴y=.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边平行,以及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C=60°,DE ∥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DE=BE.

考点:菱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易得BD⊥AC,∠DBC=30°,又由DE∥AC,即可证得DE⊥BD,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证得DE=BE .

解答:证明:

法一:如右图,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

∴BD⊥AC,∠DBC=30°,

∵DE∥AC,

∴DE⊥BD,

即∠BDE=90°,

∴DE=BE.

法二:∵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60°,

∴AD∥BC,AC=AD,

∵AC∥DE,

∴四边形ACED是菱形,

∴DE=CE=AC=AD,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AB=BC=CD,

∴BC=EC=DE,即C为BE中点,

∴DE=BC=BE.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60°,AB=4,O 为对角线BD 的中点,过O 点作OE ⊥AB ,垂足为E .

(1)求∠ABD 的度数; (2)求线段BE 的长.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1)根据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又∠A=60°,得到△ABD 是等边三角形,∠ABD 是60°;

(2)先求出OB 的长和∠BOE 的度数,再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

解答:解:(1)在菱形ABCD 中,AB=AD ,∠A=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 ∴∠ABD=60°;(4分)

(2)由(1)可知

BD=AB=4, 又∵O 为BD 的中点, ∴OB=2(6分),

又∵OE ⊥AB ,及∠ABD=60°, ∴∠BOE=30°, ∴BE=1.(8分)

点评:本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需要熟练掌握.

2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BE ⊥AD 、BF ⊥CD ,垂足分别为E 、F . (1)求证:BE=BF ;

(2)当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8,BD=6时,求BE 的长.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菱形的邻边相等,对角相等,证明△ABE 与△CBF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证明;

(2)先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菱形的边长,再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和底边乘以高两种求法即可求出.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B,∠A=

∠C,

∵BE⊥AD、BF⊥CD,

∴∠AEB=∠CFB=90°,

在△ABE和△CBF中,

∴△ABE≌△CBF(AAS),

∴BE=BF.

(2)解:如图,

∵对角线AC=8,

BD=6,

∴对角线的一半分别为4、3,

∴菱形的边长为=5,

菱形的面积=5BE=×8×6,

解得B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同时还考查了菱形面积的两种求法.

24.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DP交对角线AC于E连接BE.

(1)证明:∠APD=∠CBE;

(2)若∠DAB=60°,试问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为什么?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证明题;动点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分析:(1)可先证△BCE≌△DCE得到∠EBC=∠EDC,再根据AB∥DC即可得到结论.(2)当P点运动到AB边的中点时,S△ADP=S菱形ABCD,证明S△ADP=×AB?DP=S菱形ABCD即可.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BC=CD,AC平分∠BCD(2分)

∵CE=CE

∴△BCE≌△DCE(4分)

∴∠EBC=∠EDC

又∵AB∥DC

∴∠APD=∠CDP(5分)

∴∠EBC=∠APD(6分)

(2)解:当P点运动到AB边的中点时,S △ADP =S菱形ABCD.(8分)

理由:连接DB

∵∠DAB=60°,AD=AB

∴△ABD等边三角形(

9分)

∵P是AB边的中点

∴DP ⊥AB(10分)

∴S△ADP=AP?DP,S菱形ABCD=AB?DP(11分)

∵AP=AB

∴S△ADP=×AB?DP=S菱形ABCD

即△ADP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12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当P点运动到AB边的中点时,S△ADP=S菱形ABCD是难点.

2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BD延长线上一点,F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连接AF;

(2)猜想:AF=AE;

(3)证明:(说明:写出证明过程的重要依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观察图形应该是连接AF,可通过证△AFB和△ADE全等来实现AF=AE.解答:解:(1)如图,连接AF;

(2)AF=AE;

(3)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

∴∠ABD=∠ADB,

∴∠ABF=∠ADE,

在△ABF和△ADE中

∴△ABF≌△ADE,

∴AF=AE.

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线段相等,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2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

AB=4cm,BC=8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点P、Q的速度都是1cm/s.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QCP可能是菱形吗?如果可能,那么经过多少秒后,四边形AQCP是菱形?

(2)分别求出菱形AQCP的周长、面积.

考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教案 菱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 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由平行四边形引入菱形1(1)(2)∠BAD=∠BCD,∠ABC=∠ADC; B(3)OA=OC,OB=OD. 2、菱形的引入 3、生活中的菱形举例: 门窗的窗格,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衣帽架等. 二、菱形的性质 1、问题引入: 从菱形的定义我们知道,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由于它的一组邻边相等,它是否具有平行四边形不 具有的特殊性质呢? 归纳: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量一量:验证菱形的性质1 (2)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现菱形的对角线的特殊性质. (3)全班归纳: ①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②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数学语言:∵ABCD是菱形 ∴AC⊥BD. ③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数学语言:(例)∵ABCD是菱形 ∴∠BAC=∠DAC.(4)证明菱形的性质 总结归纳: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通常只能被分成两对全等的三角形.三、菱形性质的应用举例 例:如图,菱形花坛ABCD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BD.求两条小路的长(结果保留小数点 课堂练习 1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边平行C.对角相等D.对角线互相垂直 2、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是. 3、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8,则其周长是,面积是. 4、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CE=CF.求证: ∠AEF=∠AFE. 课堂小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1菱形的性质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1 菱形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3*10=30)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对边相等B.对角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2.(2019·贵阳)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是4 cm,∠ABC=60°,那么这个菱形的对角线AC的长是( ) A.1 cm B.2 cm C.3 cm D.4 cm 3. 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要使四边形AEDF是菱形,只需添加的条件是() A.AD⊥BC B.∠BAD=∠CAD C.BD=DC D.AD=BD 4.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60°,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AEF的面积是() A.4 3 B.3 3 C.2 3 D. 3 5. 如图,菱形ABCD的边AB=8,∠B=60°,P是AB上一点,BP=3,Q是CD边上一动点,将梯形APQD沿直线PQ折叠,A的对应点为A′. 当CA′的长度最小时,CQ的长为() A.5 B.7 C.8 D. 10 6.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6,AC=8,直线OE⊥AB交CD于点F,则AE的长为() A.4B.4.8 C.2.4D.3.2

7.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 5 ,两条对角线的和为6,则菱形的面积为( ) A .2 B. 5 C .3 D .4 8. 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C =4,BD =16,将△ABO 沿点A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得到△A′B′O′.当点A′与点C 重合时,点A 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 ) A .6 B .8 C .10 D .12 9.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8,DB =6,DH ⊥AB 于H ,则DH 等于( ) A .245 B .125 C .5 D .4 10.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 =1,AF =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 +FP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共8小题,3*8=24) 11.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5和12,则此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面积是_______. 1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B =7 cm ,则周长是________cm. 13. 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BC =110°,则∠BAD =________°, ∠ABD =________°,∠BCA =________°.

八年级数学菱形经典题

八年级数学菱形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2?长沙)已知: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cm,则OE的长为() A. 6 cm B.4cm C.3cm D.2cm 2.(2010?襄阳)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 3 :1 B.4:1 C.5:1 D.6:1 3.(2010?宜昌)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7.5 .D C.A. 1 5 B 4.(2010?陕西)若一个菱形的边长为2,则这个菱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为() A. 1 6 B.8 C. 4 D.1

sin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AB,垂足为E兰州)如图所示,菱形(2010?ABCD的周长 为20cm,DE5.() 2BD=2cm.;④②BE=1cm;③菱形的面积为15cm ①DE=3cm; B.24个个3 个C.个D.A.1 ,、、EFAF的中点,连接分别是,B=60菏泽)如图,菱形.6(2010?ABCD中,∠°,AB=2cmE、 FBC、CDAE )△则AEF的周长为 ( cm 3 C B .A ...Dcm 4cm 3cm 2. 7.(2010?北京)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和8,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 A. 2 4 B.20 C.10 D. 5 2,则菱形的边长为()2倍,且它的面积是16cm 8.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是另一条对角线的

DC..B..Acm 22cm 4cm 4cm 9.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是() A.轴对称图形B.邻角互补C.对角线平分对角D.对角相等 10.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 .D C.A.1 B.2 二.解答题(共6小题) 11.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4,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度,得到△EFA. (1)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EC=15°,求AC的 长. 1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 积.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菱形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菱形 学习目标 1.掌握菱形的概念. 2.理解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 3.能利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学法指导 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对照起来学习,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础知识讲解 1.菱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由菱形的定义可知,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定义包含两个条件,①是平行四边形,②邻边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菱形的性质 (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而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④菱形的对角线分菱形为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菱形的识别方法 菱形的识别方法,除用定义来识别外,还有其它的识别方法,用定义来识别是最基本的识别方法. 其它的识别方法有①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为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菱形,运用这个识别方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对角线互相垂直,二是平行四边形. 4.菱形的面积计算 由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得出,菱形的面积=4×S Rt △. 设对角线长分别为a ,b .则菱形的面积=4×21×(22b a )=2 1ab ,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5.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的作用 利用它们可以证明线段相等、垂直、平分、平行等关系.证明角相等,平分等关系,证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和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菱形的性质,识别方法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及识别方法,灵活地解答一些问题. 易错误区分析 运用菱形的定义时易忽略,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中的平行四边形这个条件.

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的性质练习题及解析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2.2 菱 形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1.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 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3. 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计算或证明问题. 重点:探索并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应用菱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计算或证明问题. 一、知识回顾 1.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 2.矩形有哪些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二、新知预习 1.我们知道矩形是由平行四边形角的变化得到,如果从边的角度,将平行四边形特殊化,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让它有一组邻边相等,这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叫什么呢? 2.自主学习: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_________是菱形. 三、自学自测 1.菱形是常见的图形,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吗? 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说出菱形的3条性质吗? 四、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菱形的性质 活动1 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地剪出一个菱形纸片?观看下面讲解: 第一步:从下往上对折纸片;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教学备注 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配套PPT 讲授 1.情景引入 (见幻灯片3-4) 2.探究点1新知讲授 (见幻灯片5-15)

第二步:从左往右对折纸片;第三步:画斜线,剪下直角三角形. 活动2 在自己剪出的菱形上画出两条折痕,折叠手中的图形(如图). 想一想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2.根据上面折叠过程,猜想菱形的四边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菱形的两对角线有什 么关系? 猜想1:菱形的四条边都__________. 猜想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_______,并且每一条对角线________一组对角. 证一证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 求证:(1)AB = BC = CD =AD; (2)AC⊥BD;∠DAC=∠BAC,∠DCA=∠BCA,∠ADB=∠CDB,∠ABD=∠CBD. 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___CD,AD___BC. 又∵AB=AD, ∴AB___BC___CD___AD. (2)∵AB = AD, ∴△ABD是______三角形.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B___OD.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 ∵OB = OD, ∴AO___BD,AO平分∠BAD, 即AC___BD,∠DAC____∠BAC. 同理可证∠DCA___∠BCA,∠ADB___∠CDB,∠ABD___∠CBD. 要点归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平行四边 菱形的特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 2.边:四条边都相等.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 分一组对角. 1.角:对角相等. 2.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3.对角线:相互平分.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12cm,AC=6cm,求菱 形的周长. 教学备注 2.探究点1新知 讲授 (见幻灯片 5-1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一教学设计

18.2.2菱形(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并能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菱形定义及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菱形性质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菱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菱形的性质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2、什么是矩形?它有哪些性质? 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有怎样的性质呢? (二)、新知探究 活动1:操作感知、认识菱形

1、动手操作: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改变边的长度,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在这变化过程中,哪些关系没变?哪些关系变了?能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2、请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发现,请学生们尝试定义菱形。 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3、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 学生回答。 设计思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

作印象较深刻,通过动态地展示引入菱形的定义,使学生们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活动2:菱形性质的探究 1、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 2 (1)、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小结: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用你喜欢的方式探究图中有哪些线段或角相等?请结合探究猜想菱形的性质。 D CA B(3)、合作学习:交流(2)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 2、小结: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设计思路、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究对图形的对折,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3、辨析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菱形

辅 导 讲 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 2、懂得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学会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二、上课内容 1、重点讲解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是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3、学生练习 三、课后作业 见课后练习 四、家长签名 (本人确认:孩子已经完成“课后作业”)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科目 数学 上课日期 总共学时 学生 年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第几学时 类别 基础 提高 培优 科组长签字 教务主管签字 校区主任签字

一、本节课知识点概括 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①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且四边相等. ② 角的性质: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③ 对角线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 对称性: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菱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注: 其实只要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面积就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菱形的判定 判定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D O A C B

二、结合练习讲解基础知识点 菱形的性质 1、⑴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将菱形分成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⑵在平面上,一个菱形绕它的中心旋转,使它和原来的菱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 2、⑴如图2,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 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16cm AB BC ==,则1∠= 度. 图2 1 C B A 3、在菱形ABCD 中,AE ⊥BC ,AF ⊥CD ,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那么∠EAF 的度数是( ) A.75°B.60° C.45°D.30°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菱形的边长是( ) A.10cm B.7cm C. 5cm D.4cm 5、菱形中有一个内角是60°,有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菱形的边长是_______,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________. 6、以菱形ABCD 的钝角顶点A 引BC 边的垂线,恰好平分BC ,则此菱形各角是_________ A B C D F E C A B D

初二数学 菱形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 菱形 专项训练(附答案) 1.把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的方向移动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四边形A ′ FCE 是( ) A B C D E A ′ B ′ C ′ D ′ F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不确定 2.如图,菱形ABCD 中,∠B =60°,AB =2,E 、F 分别是B C .CD 的中点,连接AE 、EF 、AF ,则△ AEF 的周长为( ) A . 32 B . 33 C . 34 D . 3 A D F E B 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96㎝,两个邻角的比是1︰2,这个菱形的较短对角线的长是( ) A .21㎝ B .22㎝ C .23㎝ D .24㎝ 4.若菱形周长为52cm ,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 ,则其面积为( ) A .240 cm 2 B .120 cm 2 C .60 cm 2 D .30 cm 2 5.如图,下列条件之一能使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的为( ) ①AC BD ⊥ ②90BAD ∠=o ③AB BC = ④AC BD =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6.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E 沿线段DE 翻折,使点A 落在边BC 上,记为A '.若四边形ADA E '是菱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E 是△ABC 的中位线 B .AA '是B C 边上的中线 C .AA '是BC 边上的高 D .AA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 B D E A ' 7.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 ,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 .2 10cm B .2 20cm C .2 40cm D .2 80cm A B D 8.若菱形的边长为1cm ,其中一内角为60°,则它的面积为 ( ) A . 22 B 2 C .22cm D .2 9.一个菱形两条对角线之比为 1︰2,一条较短的对角线长为4cm ,那么菱形的边长为( ) A .2cm B . 4cm C .(2+ D . A B C D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_菱形的性质同步练习

18.2.2 菱形 漂市一中钱少锋 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A.M(5,0),N(8,4)B.M(4,0),N(8,4)C.M(5,0),N(7,4)D.M(4,0),N(7,4) 2.(菱形的周长为4,一个内角为60°,则较短的对角线长为()A.2 B.C.1 D. 3.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A.3:1 B.4:1 C.5:1 D.6:1 4.如图,菱形ABCD中,AB=15,∠ADC=120°,则B、D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15 B.C.7.5 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cm,3cm,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 cm2.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 丄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 _________ . 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cm2.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8.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13,AC=10,过点D 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BDE的周长为_________ . 9.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一个内角∠BAD=8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AB上且BE=BO,则∠BEO= _________ 度. 10.如图,一活动菱形衣架中,菱形的边长均为16cm,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 AB=BC=16cm,则∠1= _________ 度. 10题图 12题 13题图 14题图 11.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 . 12.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长为1米,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09米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_________ 点. 13.如图,P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上一点,PE⊥AB于点E,PF⊥AD于点F,PF=3cm,则P点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 cm.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5441103.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菱形(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菱形(提高) 【学习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概念. 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菱形》拓展练习

《菱形》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DH⊥AB 于点H,且DH与AC交于点G,AG=cm,则GH的长为() A.cm B.cm C.cm D.cm 2.(5分)如图,把菱形ABCD向右平移至DCEF的位置,作EG⊥AB,垂足为G,EG与CD相交于点K,GD的延长线交EF于点H,连接DE,则下列结论: ①DG=DE;②∠DHE=∠BAD;③EF+FH=2KC;④∠B=∠EDH. 则其中所有成立的结论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3.(5分)矩形ABCD中,O为A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则下列结论: ①△AOE≌△COF; ②△EOB≌△CMB; ③FB⊥OC,OM=CM; ④四边形EBFD是菱形; ⑤MB:OE=3: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5B.4C.3D.2 4.(5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AB垂线交AB延长线于点E,连结OE,若AB=2,BD=4,则OE的长为() A.6B.5C.2D.4 5.(5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边的中点,EP⊥CD 于点P,∠BAD=110°,则∠FPC的度数是() A.35°B.45°C.50°D.5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a(a>1),它能被平行于边的直线分割成4个菱形,则a的值可以是. 7.(5分)如图,菱形ABCD,∠B=60°,AB=4,点E为BC中点,点F在菱形ABCD的边上,连接EF,若EF=2,则的值为.

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2ax+4=0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A.1 B.2 C.3 D.4 2.当a+5 a-2 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 C.a≠2 D.a≠-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 (第5题) 5.某健步走运动的爱好者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单位:万步),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每天所走的步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万步,1.3万步B.1.3万步,1.3万步

C.1.4万步,1.35万步D.1.4万步,1.3万步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10-25= 5 B.7 11·? ? ? ? ? 11 7÷ 1 11=11 C.(75-15)÷3=2 5 D.1 318-3 8 9= 2 7.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αβ的值是() A.3 B.1 C.-1 D.-3 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 A.2 B.3 C.4 D.2 3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1 2BC.过AC中点E作EF∥CD(点 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 B.4 C.2 3 D.3 2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截取BE=BC,连接CE并延长交AD 于点F,连接AE,过B作BH⊥AE于点G,交AD于点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H=DF B.S四边形EFHG=S△DEF+S△AGH C.∠AEF=45°D.△ABH≌△DCF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n=0有一个根是2,则m+n=________.1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活动,为了了解开展活动一个月以来节约用电情况,从九年级的30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40名同学,统计了他们各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情况,绘制统计表如下: 请你估计九年级3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总量是________度. 1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AD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边上的一点,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 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 ,1= -=+-±-=, ;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2(0)x a a =≥ 解为:x = ②2()(0)x a b b +=≥ 解为:x a += ③2()(0)ax b c c +=≥ 解为:ax b +=④22()()()ax b cx d a c +=+≠ 解为:()ax b cx d +=±+ (2)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20(,0)()0ax bx a b x ax b +=≠?+=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290(3)(3)0x x x -=?+-= 230(3)0x x x x -=?-= 22694(3)4x x x -+=?-=

八年级数学《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数学《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说课稿范文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 《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 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

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 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 A.√3+√3=√6 B.√3-√2=1 C.2+√3=2√3 D.√2÷√1 2 2.把方程x2-4x-1=0化成(x+m)2=n的形式,则( ) A.m=2,n=-5 B.m=-2,n=5 C.m=2,n=5 D.m=-2,n=-5 3.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3合并的是( ) A.√18 B.√8 C.-√12 D.√24 4.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 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8 B.7 C.6 D.5 5.八(1)班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统计如下表: 生活费/元1015202530 学生人数3915126 则这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的平均数是( ) A.15元 B.20元 C.21元 D.25元 6.若x=2 是关于x的方程x2-(m-1)x+m+2=0的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长,则△ABC的周长是( ) A.7或10 B.9或12 C.12 D.7 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4,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16,则该菱形的面积等于( ) A.6 B.8 C.14 D.28

8.如图,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灯,装在门上方离地面高4.5 m的墙上(门的厚度忽略不计),任何东西只要移 至该灯5 m及5 m以内,灯就会自动发光.请问一名身高1.5 m的学生要走到离门多远的地方灯刚好发光? ( ) A.4 m B.3 m C.5 m D.7 m 9.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条件中,能证得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的个数是( ) ①如图1,DE⊥AC,BF⊥AC;②如图2,DE平分∠ADC,BF平分∠ABC;③如图3,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 点;④如图4,E是AB上一点,EF⊥AB. A.1 B.2 C.3 D.4 10.如图,AD为△ABC的高,∠B=2∠C,M为BC的中点,若AB=8,则DM的长为( ) A.8 B.4 C.2 D.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2x-1 12.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八年级数学下册-菱形第1课时练习

菱形(第1课时)基础导练 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若AC =6,BD =4,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 A .24 B .16 C .4 13 D .2 13 3.如图,将一个长为10cm,宽为8cm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再打开,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 A .10cm 2 B .20cm 2 C .40cm 2 D .80cm 2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4.如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它的面积为( ) A .16 B .24 C .28 D .48 5.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 点,连接OM 、ON 、MN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OM 和△AON 都是等边三角形 B .四边形MBON 和四边形MODN 都是菱形 C .四边形AMON 与四边形ABC D 相似 D .四边形MBCO 和四边形NDCO 都是等腰梯形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 =110°,E ,F 分别是边AB 和BC 的中点,EP ⊥CD 于点P ,则∠FPC =( ) A .35° B .45° C .50° D .55°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E , 交AB 于点F ,F 为垂足,连接DE ,则∠CDE =_________. A D E P C B F A B E F C D A B C D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达标测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十六单元使用 2. 第十七单元使用 3. 第十八单元使用 4. 第十九单元使用 5. 第二十单元使用 6. 期末检测卷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m 3 B .18m C .3m 2 D .(2m )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 +1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1 C .x ≤0且x ≠-1 D .x >-1 3.二次根式-a 3化简的结果是( ) A .-a -a B .a -a C .-a a D .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 2 B. 20 2 =10 C.2×3= 6 D.()-32=-3 5.设a =6-2,b =3-1,c = 2 3+1 ,则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c >b >a B .a >c >b C .b >a >c D .a >b >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 4=4a 2;②3a -2a =a ;③a 1a =a 2·1 a =a ;④5a ×10a =5 2a ,其中做错的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一条边的长为2+1,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6 ;③1+132+142=1+13-13+1=11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1+142+1 5 2 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 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菱形(基础)知识讲解

菱形(基础) 撰稿:康红梅责编:吴婷婷 【学习目标】 1. 理解菱形的概念. 2. 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C=8,BD=10. 求:(1)AB的长.(2)菱形ABCD的面积. 【答案与解析】 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