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后失语

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中医针灸疗法及中药汤剂口服

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组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

治疗。结果:施治前CRRCAE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

对照组做横向对比CRRCAE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5.56%,P>0.05。结论: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针灸及中药

汤剂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中风;失语;中医;针灸;中药汤剂

中风即脑卒中,且多数患者为突然发病,其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此疾病具有

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1]。失语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失语的发生与中

风患者大脑语言中枢神经损伤有关,进而引起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口语表达

困难、说话流利性下降、理解能力下降等情况[2],影响患者的社会交往活动,同

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积极探寻中风后失语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近年

来中医在中风后遗症的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以下将分析对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

针灸及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2月,地点为河北省优抚医院,疾病

确诊结果均为中风后失语,样本数量72例,除外肝阳上亢、痰热腑实证型,通

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46岁,最高78岁,均值(61.6±6.7)岁;病

程最短7d,最长16d,均值(12.5±3.6)d。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8例;

年龄最低47岁,最高77岁,均值(61.5±6.8)岁;病程最短6d,最长17d,均值(12.6±3.7)d。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即地黄饮子汤,方剂如下:熟地黄、茯苓、山茱萸、远志、肉苁蓉、石菖蒲以及石斛均各为15g,五味子、巴戟天、麦冬、制附子以及肉桂均各为10g,大枣3枚以及生姜3片,对其进行煎煮后取汁300ml,分两份在早晚服用,每日均为1剂,共计治疗4周;观察组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其中中药汤剂的用法同对照组,针灸疗法如下:穴取三阴交、百会、太溪、哑门、肾俞、廉泉、照海以及通里等穴,准备0.3mm*40mm毫针,患者取仰卧位,以上穴位皮肤充分消毒,百会穴进行平刺向后刺入,进针深度

0.5~0.8寸,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后实施捻转手法给予平补平泻;廉泉穴进行斜刺向舌根方向,进针深度0.5~0.8寸,以产生酸麻胀感传至舌根部为宜;通里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3~0.5寸,实施捻转手法给予补法;肾俞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1寸,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实施捻转手法给予补法;太溪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1寸,局部出现酸麻胀感后采用捻转补法;三阴交穴与皮肤成45°针尖向上斜刺进针,进针深度1~1.5寸,局部出现酸麻胀后进行提插补法,以针感向上传导为佳;照海穴进行直刺,进针深度0.5~0.8寸,局部出现酸麻胀后采用捻转补法;哑门穴患者取正坐位,头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进针深度0.5~1寸,出现酸麻胀感后进行捻转手法给予平补平泻,施术1分钟,不留针;其余各穴位的留针时间均为30分钟,针灸疗法每日1次,针灸治疗5日后需要间隔2日,以此为1周期,共计治疗4周期。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失语检查量表(CRRCAE)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听说、阅读、复述以及口语表达等,分数越高即语言功能恢复越好。(2)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例如晕针、头痛、恶心、皮疹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RRCAE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治前CRRCAE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CRRCAE量表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

表1 CRRCAE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分)

分组n施治前施治后t值p值

观察组36106.95±1

1.17

201.63±1

8.53

32.6

52

0.00

对照组36105.89±1

1.29

146.38±1

7.56

26.3

72

0.00

t值0.85616.395--

p值0.3700.000--

2.2不良反应率组间横向对比

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78%(1/36),其中恶心1例;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5.56%(2/36),其中头痛及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率组间横向对比差异微小P>0.05。

3讨论

中风后失语的情况十分常见,此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通过给予中药汤

剂口服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应用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性良好。本次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地黄饮子汤进行口服治疗,该中药方剂当中包含熟地黄、肉苁蓉、山茱萸、石斛、大枣以及茯苓等中药,有利于补肾填精、宣通心气以及

扶正祛邪和化痰开窍[3]。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针灸疗法能够补肾益脑并促进通脉

开窍,对于通畅患者的气机以及激活脑语言功能区域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中,观

察组治疗后的CRRCA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表明,针灸与中药汤剂两者联合能够在中风后失语患者的治疗中取得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失语患者合用针灸及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高杨阳,吴琛,耿久军,等.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

评价[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2):22-27.

[2] 卓碧芳,张梦龙,秦晨阳,等.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J]. 中

医药学报,2022,50(1):41-46.

[3] 袁志刚,王维.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

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6):918-920.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中风病诊疗方案 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 一).疗效评定标准 以XXX制定的中风病诊疗方案中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制定评估标准。标准制定如下:1.评价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入出院进行评分,计算出各自的分值。(《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表附后) 2.评价标准:按照计算出的等级和分值综合评价,按显效、有效、无效3级评定。 显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7分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50分并≤75分。 无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无品级变化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2个品级。 二).疗效分析表: 平均住

证型 风痰阻络型 气虚血瘀型 阴虚风动型 痰瘀阻络型 合计 例数 院天数 12 31 15 10 68 42.5 44.1 45.8 43.0 44.0 5(41.7)5(41.7)2(16.6)11(35.5)16(51.6)4(12.9)

6(40.0)7(46.7)2(13.3) 3(30.0)5(50.0)2(20.0) 25(36.8)33(48.5)10(14.7) 显效(%)有效(%)无效(%) 83.4 87.1 86.7 80.0 85.3 总有效率 二、总结评估 去年XXX颁发了《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我们在今年中风病的临床诊疗中,执行了此方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在改善 附件2 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较我科原有治疗方案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来,随着针灸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针灸治疗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现状、方法和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在中风病的康复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言语能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中风患者的疼痛、抑郁和焦虑等情感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拔罐等。其中,体针和头针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体针是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头针则是对头部穴位进行刺激。电针是通过电刺激来增强针灸效果,耳针则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拔罐则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负压吸引作用来刺激身体表面穴位。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运动功能: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中风患者的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

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运动功能。 促进言语能力恢复: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改善中风患者的言语能力。 改善认知功能:针灸治疗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活性,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针灸治疗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言语和认知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于某些中风患者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操作简便:针灸治疗相对简便,只需专业人员操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无特殊要求。 疗效显著: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于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言语和认知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安全性高:针灸治疗一般无严重不良反应,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安全性较高。 缺乏标准化:由于针灸流派众多,治疗方法各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 (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

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0 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中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资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37例 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37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有36例为有效治疗,其中有25例为显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共有28例为有效治疗,其中有19例为显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 75.68%,P值为0.02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 效果,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法;中风;应用 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的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患者受到其他因 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脑动脉破裂、闭塞或是狭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次性或是长久性的 脑功能障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因此,需要针对中风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尽量控制患者病情,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使其能够生活自理。本文研究中医针灸疗法在 中风治疗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资料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中风患者,采取随机分 配原则,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 性15例,年龄均在46岁至70岁之间,平均(53±2.4)岁;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患者命名为 观察组,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均在44岁至69岁之间,平均(52±3.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 临床治疗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服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疗法:第一,实施基础治疗。结合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程度的基础 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则应采取溶栓以及抗凝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对于脑 出血的患者应采取调整患者血压、预防患者继续出血等治疗措施。通过基础治疗达到控制患 者病情的目的。第二,将患者的被动训练和主动锻炼方式进行充分的结合。为保证患者的肌 肉可以正常活动、关节功能正常、纠正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导致的肌肉痉挛现象,在应每天的 上午、下午分别进行一次为期一小时的康复训练;训练过程中应由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完成站立、缓慢行走等动作,同时,针对患者的手眼协调功能进行训练。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的最 终目的在于患者的肌肉机能、关节功能等功能的恢复。第三,帮助患者按摩患侧的肢体。需 要对患者的肌肉部位采取向心性按摩,而后在对患者的关节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可以推拿 患者的上、下肢体部位和颈椎部位,肢体推拿时间约为10min,每天推拿一次[2]。对于脑血 栓患者可以针对其颈椎部位拍摄X光片,根据X光片的结果实施颈椎推拿,而后在对患者的上、下肢以及关节进行推拿,推拿时间约为20min,每天一次。第四,对患者实施中医针灸 疗法。针灸过程中,以患者的人中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要穴位,辅助穴位为太阳经穴和少阳 经穴;此外,还应取患者的肩髃、昆仑、曲池、风池、足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以及解 溪等穴位。按照中医经络辩证原则行经穴加减,患者的上肢可以取后溪、阳池、大椎和外俞 等位置,患者下肢部位可以选择悬钟、风市、委中穴以及太溪穴,若是患者有口眼歪斜症状,则可以增加地仓和颊车等穴位[3]。使用交替针灸疗法时应选择温针疗法,穴位消毒后,选择30号毫针,直接将针刺入患者穴位,而后进行插、捻、转治疗,针灸过程中注意东都幅度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导致脑部 供血不足,使得脑细胞出现缺氧、损伤甚至死亡。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 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上,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医药物和手术,然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风的实践与效果。 中医学历史悠久,对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医认为,中 风是由于“痰火内蕴”、“血瘀阻滞”等原因导致的。中医治疗中风主要通过舒 肝活血、清热化痰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金匮 要略》中提出的桃红四物汤经常被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这种中药汤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等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此外,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然而,中医治疗中风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疗能够显 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其他人则认为中医疗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并不能替代西医的药物和手术。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真正效果, 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的研究对中西医 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该研究选择了130名中风患者,随机分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接受了针灸、中药熏蒸 等中医疗法,并辅以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治疗组仅接受了西医药物治疗。研 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和中风后遗症 改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这一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提供了 有力的科学依据。

此外,另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 疗中风的效果。这项研究选择了150名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 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恢复期后的神 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这 一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广泛关注。例如,美 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医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来提高中风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同时,针灸对于中风 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 合治疗中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由于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之间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其次,中西医结合 治疗中风的标准和指南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此外,中西医 结合治疗中风的机制和疗效评估方法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总的来说,中风是一种危险而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得到了科学研究 的支持。中医疗法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中西医 结合治疗中风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方法的科学 性和规范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脑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流阻断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本文旨在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1. 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脑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并不能根本性地治愈疾病。而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症状。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其组成包括黄芪、附子、熟地黄、杜仲和肉苁蓉等药物,具有温阳祛寒、益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所致的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认知障碍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补阳还五汤和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常常结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补阳还五汤可以温阳祛寒、益气活血,从根本上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体质,而针灸治疗则可以具体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行动能力、感觉功能、言语能力等,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疗法的适应症、治疗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述要 摘要】对5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临床选穴治疗研 究方面进行综述,诸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但分析后发现,目前许多文献对于中风后急性、亚急性、慢性期各阶段的病理机制、中医证 候类型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针灸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并且目前研究多集中 于临床治疗方面,实验研究极其缺乏,专业设计不严,忽视诸影响因素与针刺疗 效关系的研究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分析等问题。 【关键词】中风失语症针刺治疗综述 失语症是由特定脑损伤(通常是大脑皮质区域损伤,如血管破坏、创伤或肿瘤)所致的语言障碍。常见原因为脑猝中和脑外伤。大约1/3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 不同程度的各种语言障碍。事实证明,依靠药物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期的失语症 并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祖国传统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症早有深入研究[1]。古代 文献记载的失语名称繁多,病机的叙述多样,唐宋以前医家多以感受外风立论, 强调外风人中引致失语,如《中藏经》有云“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盖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二脏受风,则舌本强硬而不语也”;《外台秘要》云“肝风其口不能言,脾风其声不出”;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丰富和人们对于中风研 究认识的深入,刘完素倡“心火暴甚”学说于先,朱丹溪、李东垣继阐述于后,至 明清之际已着重强调内伤脏腑为本病发病关键,其病机大体可归纳为风、火、瘀、痰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心神失养,故出现舌强、言语蹇涩不利,脑为元神之府,风中脑络,致使脑脉淤阻,气血不通,或肾 虚精亏,髓海空虚,风、火、瘀、痰和之,流窜经络,上阻清窍,以致神昏失语。然诸家认识仍有所侧重,如明朝王肯堂认为失语症以肾中阴阳亏虚所致为多, 《证治准绳》曰:“《素问》云太阴所谓酥朽痴撸针灸疗法依据自己的理论在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今将近几年关于针灸 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单纯针刺 广州中医药大学江钢辉医师[3]采用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以CT 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最近距离在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以30 号1.5寸不锈钢毫针4~8针(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围刺方向皆刺向投射区的中心,进针方法同常规头皮针,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 2分钟,留针30 分钟,中间行针1次。配穴取哑门、廉泉、通里穴。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山东省乳山县中医院潭少牧医师[4]采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失语:取穴:主穴,廉泉;配穴,增音。方法:令患者仰卧敞开衣领,颈下放一矮 枕头,使头略向后仰,将颈前部分暴露,找准廉泉穴进针,进针一寸,再退至皮下,依次斜向上下左右,分别按三进一退进行钻剔,最后留针呈直刺状态,再针 剌增音穴(廉泉穴旁开0.5寸) 留针20分钟,间歌行针,每日一次,出针后鼓励病 人大声说话。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4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96.8%。 山东省招远市张星中心卫生院曹连芬医师[5]采用语言疏导与针刺治疗中风失语:针刺治疗哑门、廉泉为主穴,风府、太冲、三阴交为配穴。具体操作:患 者正坐位,哑门穴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轻微捻转,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当针感入脑达巅,患者产生“欲张口”时即出针,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取廉泉穴稍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 遗症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 用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 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 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汤剂;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也被称为脑卒中后遗症,指的是存活的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恢 复期后,遗留的各种脑功能障碍,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半身不遂、共济失调、进食呛咳等,可见该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对该疾病,西 医多根据引起中风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对因治疗,虽有一定的 效果,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1]。我院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方案对 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项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我院自2020年2 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 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 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2)无法耐受针灸治疗者。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例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例分析 患者,男,66岁,就诊于2015年5月5日。 主诉:言语蹇涩1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5年4月1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蹇涩,不能自主叙述出完整词语或句子,右侧肢体不遂,曾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查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丘脑梗死灶,脑干缺血软化灶。后至所居住街道社区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具体情况不详)。经治疗患者仍不能自主表达词意,影响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恢复来本院寻求针灸治疗。刻诊:患者神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言语謇涩,语声低微,不能叙述完整词语及句子,右侧肢体可抬离床面15°,右口角歪斜,纳尚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患者于3年前罹患脑梗死,曾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系统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否认其他病史。 中医诊断:舌瘖(中风后失音);证型:痰瘀阻窍。 西医诊断:脑梗死;运动性失语。 治则:醒神开窍、化瘀通络。

治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减为主,配合语言训练。针刺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委中、廉泉、百会和四神聪,舌面、咽后壁及舌下金津、玉液点刺。患者仰位,用0.25mm×40mm针灸针施术。操作:内关直刺1.0~1.5寸,行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行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两穴均用以醒神利窍;三阴交直刺进针1.0~1.5寸,行提插补法1分钟,以滋补肝肾;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震颤徐入2.0~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治以通关开窍; 委中穴行提插泻法至肢体抽动3次为度,不予留针;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1.0寸,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咽后壁、舌面用2.0寸毫针快速点刺舌面10余次,以微见细小出血为宜;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嘱患者张口卷舌,暴露舌底部,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以出血2mL为宜。1次/天,每 次2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另结合语言康复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疗法对患者进行构音训练、口语及文字表达等 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口型发声训练,由简单的拼音发声逐渐增加难度到短语或短句,每日自行练习3次,每次约20分钟,通过反复言语刺激来进一步恢复患者言语表达的灵活性;要求患者每天与家人进行对话练习,内容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生活话题等,要求逐字发音清晰;并且每日坚持自行阅读期刊、报纸等。治疗过程:第1天即可发出“啊,嗯”等语气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 脑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补阳还五汤作为传统中医药物,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药物成分和功效通过温阳补脑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针灸作为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在脑中风后遗症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临床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也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临床价值、药物成分、功效、安全性评估、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研究目的、疾病背景、治疗手段介绍、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 1.1 疾病背景 脑中风,即中风,是指脑血管出现缺血或出血等病理性改变,导致大脑功能突然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脑中风后遗症是指脑中风患者

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仍存在的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减退、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对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治疗手段介绍 脑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发生破裂或梗塞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治疗脑中风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瓣膜修补、动脉瘤夹闭等,用于恢复脑血流和修复血管结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用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外,中医药和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阳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改善症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疗效显著。通过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康复。

平衡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平衡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三大主要导致死亡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脑卒中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发病率120-180/10万人口,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20万人,死亡率是80-12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率中病人每年大约150万,现有卒中病人600万人,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偏瘫48%,失语12%-18%,抑郁32%。 何为脑血管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病变或者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有心脏病、先天性脑动脉病变、脑动脉炎、肿瘤、外伤和血液病,按发病的急缓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平衡医学诠释脑血管疾病从人体生命角度来看,多数脑血管发病人群处在中老年时期,正式标志进入生理性衰老期,但是在心理上进入了成熟期,这就形成了一对反差和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健康的度过中老年。毕竟中老年期为多事之秋,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既要承担社会责任还有承担家庭责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便加速了生理性衰老,进入病理性衰老甚至成为提前死亡的坟墓,进入了不可逆阶段。

通过平衡针灸的干预,通过对经络和神经传导使大脑中枢自我调控,使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得到改善。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神经干、神经支、特定靶点,针对大脑负责该病变的中枢靶位通过中枢靶位的应急调整使失衡紊乱的中枢神经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按照生命基因程序进行应急性再分配再调整,提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原来失调的功能状态和紊乱物质代谢程序恢复到一个崭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于针灸外周刺激手段来激活恢复病人机体的新的平衡来实现的。 本文选取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偏瘫失语最典型一例作为总结以示大家: 1. 一般资料 2. 患者:崔某< 3. 性别:男 4. 年龄:45岁 5. 职业:干部 6. 住址: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矿 7. 就诊时间:2016.8.28 8. 就诊地点:汾西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 9. 主诉:失语、右侧肢体偏瘫6天 10.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独自行走,与人不能正常沟通,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规范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疗效差。听朋友介绍平衡新技术,逐决定平衡针治疗。 11.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范服药治疗。 12. 诊断:脑梗死 13. 平衡针干预方案: 14. 平衡针选取靶点:偏瘫穴、牙痛穴、膝痛穴、臀痛穴、踝痛穴、肩痛穴。 15. 平衡针灸治疗参数:每日一次,连续七天。 16. 平衡针针灸干预效果:患者第一次平衡针灸干预后,次日诉: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 1.1 体针疗法丁氏采用醒神通窍法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针刺组在采用西医治疗的同时,予以醒神通窍针刺法,主穴用三阴交、通里、百会、廉泉,有效率达93.39% 崔氏针刺治疗中风失语,以风池、通里、金津、玉液为主穴,再辨证配穴,神昏针水沟、内关,痰浊壅盛针丰隆,瘀血甚针血海、肝俞,肝阳上亢针百会、太冲,气虚针中脘、足三里,肾虚针肾俞、太溪。针刺方法,金津、玉液二穴刺络放血,风池穴进针方向向舌根部,进针深度1~1.5寸。共治疗63例,总有效率为88.9%。 李氏以风府、哑门为主穴,配廉泉、涌泉、通里,治疗脑出血所致失语症,并设对照组,取廉泉、涌泉、通里,以观察风府、哑门穴的疗效。结果治疗组92.6%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的40%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石氏对醒脑开窍法与西医疗法对中风失语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主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结果表明,醒神开窍法对言语功能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51%,两者对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谭氏用苍龟探穴法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失语症96例,总有效率94.8%。 晏氏以哑门穴为主穴,配廉泉、通里(患侧),舌体僵硬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共治疗中风失语症60例,总有效率为96.67%。 魏氏采用太渊、太溪为主穴,配穴取上廉泉、足三里,治疗中风失语3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田氏以风池、通里、金津、玉液为主穴,再辨证配穴,神昏针水沟、内关,痰浊壅盛针丰隆、膻中,瘀血甚针血海、肝俞,肝阳上亢针百会、太冲,气虚针中脘、足三里,肾虚针肾俞、太溪,治疗中风失语症67例,总有效率89.55%。 夏氏以百会、水沟、哑门、金津、玉液为主穴,阳亢加风池、太冲,痰盛加丰隆,血瘀加膈俞,阴虚加涌泉,治疗中风失语症34例,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梁增坤;张丽敏;胡勋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药+针灸组.常规组接受的是西医治疗的手段;中药+针灸组接受的是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的手段.对2组患者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效果进行 对比分析.结果中药+针灸组患者比常规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补阳还 五汤配合针灸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 能力,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8(033)004 【总页数】2页(P459-460)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疗法;脑中风后遗症 【作者】梁增坤;张丽敏;胡勋 【作者单位】中牟县中医院内二科河南中牟451450;中牟县中医院内二科河南中牟451450;中牟县中医院内二科河南中牟451450 【正文语种】中文 脑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类别,也可以称其为脑血管意外以及脑卒中,脑中风临床通常呈现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眩晕、意识模糊、行为迟缓、嘴角流涎等状况,

脑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中老年人是脑中风的高发人群,脑中风死亡率较高,同时伴有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因此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更有甚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脑中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以往呈现出下降趋势,然而脑中风导致的后遗症依然会困扰人们的生活,情感障碍、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都将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系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药+针灸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选择西医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通常以降低 患者颅内压、活化患者脑细胞、控制患者血压为具体治疗方式,具体操作是:降低颅内压采用甘露醇脱水,活化脑细胞采用胞磷胆碱钠,控制血压选择尼莫地平。中药+针灸组以服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脑中风。①补阳还五汤的具体制作和服用方式:首先是制作补阳还五汤的中药材,组方如下:黄芪80 g,当归20 g,川芎20 g,桃仁10 g,赤芍20 g,地龙20 g,红花10 g,一剂煎剂为每天的药量,药材煎好后,每天2次服用。②针灸治疗如下: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症状,取头部、面部穴位进行针灸,具体为地仓穴、百会穴、攒竹穴、下关穴、风府穴、太阳穴、人中穴、哑门穴、廉泉穴。患者出现半身不遂症状可以针灸其上肢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手三里穴以及下肢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委中穴、承山穴、太冲穴、血海穴、太溪穴。针灸每次可以选择8~10个穴位,交替使用这些穴位,针灸得气之后,继续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15 天为一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根据下列观察指标来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评估:①脑中 风后遗症临床治疗是否具有明显疗效;②治疗中以及治疗后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

中医针灸治疗脑中风的概述

中医针灸治疗脑中风的概述 摘要:脑中风也称为“脑卒中”,近些年来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 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中风的诊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降 低了脑中风患者的死亡率,但中风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针对此,采用针灸搭配黄精茯苓膏治疗脑中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医;针灸;脑中风 脑中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之为“卒中病”,中 医上认为是因气血内虚、饮食不调、情志不调等长期刺激后引起的,在患病后容 易导致气血紊乱、内脏不调,从而风火痰,以致于导致脑部痹阻。针对脑中风疾病,在中医外治领域多采用针灸疗法,疗效较佳。 1脑中风的简介 脑中风是中医学上的名词,在西医领域称之为“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此疾病起病较急,发病时间较短,且发展迅速,一般会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病症,会迅速导致大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从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脑中风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且如今发病率更是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发病 后具有加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超50%的患者发生脑中风后,会有遗留的功能障碍,比如偏瘫、失语、意识不清等。 2针灸治疗脑中风 2.1治疗时间 针灸治疗脑中风的疗效可得到保障,但对于治疗时间来说,多数研究更是说 法不一。传统中医学上认为,针灸一般情况下都被用于治疗脑中风后功能障碍, 也就是在脑中风患者病情发展后较为稳定的阶段,再采取针灸康复治疗。而目前

临床上对于脑中风的治疗,仍然是先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后,再转入中医领域采取 针灸治疗,这样一来往往导致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采取针灸治疗能减轻脑部水肿,并有效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细胞,通过针灸后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脑细胞死亡的面积。所以说,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应当早期、及时的采取针灸治疗,能进一步 延缓病情发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在脑中风发病后的三个月内,是采取针灸治 疗的最佳时期[2]。 2.2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脑中风的原则是:一能吃,二坐正,三站直,四走稳。 1)能吃:首先需要为脑中风患者解决吞咽功能障碍的问题,从针灸 角度看吞咽障碍,症状在咽喉,病位在大脑。针刺患者颈部的风池穴、供血穴, 舌部、咽喉部的治呛穴、廉泉穴,针刺操作的要点是要深刺,直达患者的舌根部,具有通经脉、活血络、利咽喉等作用[3]。 2)坐正:中风患者长期卧床后会导致肌肉发生萎缩,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针灸治疗的第二步是要让患者能坐正,先鼓励患者先靠坐,并选择腰部穴位,比如气海俞、肾俞、关元俞、大肠俞等,选取偏瘫侧3/4个穴位,选择健侧1/2 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再配合床上训练等,让患者能坐的正。 3)站直:面对中风患者较为严重的偏瘫症状,在针灸治疗上,可选取以神 经干性腧穴作为主穴,目的是让患者的下肢能先站立的住,且上肢能先抬起来。 在患者上肢选择极泉穴,下肢选择冲门穴,根据不同的偏瘫症状,配合不同穴位 进行针灸,能有效改善偏瘫区域的血液循环,并改善其缺血、缺氧的情况。当患 者有部分偏瘫患者出现了手脚浮肿的情况,在针灸治疗上可针刺相应部位下的神 经干,以此减少肌肉萎缩[4]。 4)走稳:在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期,当偏瘫症状有所恢复时,要考虑 到上肢和下肢的肌张力的问题,此时为了让患者走得稳,针灸治疗上可多选择兴 奋相应拮抗肌群的穴位,比如下肢的殷门穴、承扶穴,上肢的手三里穴、天井穴

论“益髓醒神”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内涵

论“益髓醒神”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内涵 常静玲;黄幸;吕天丽;高颖 【摘要】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且“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故采取“益髓醒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从“醒神为纲、益髓为本、开窍为要”立论贯穿治疗,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脑—肾—髓相关学说,为中风后失语提供精准辨治思路,规范了中风后失语针刺治疗,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s well believed that " kidney stores essence,essence produces marrow,marrow fills up the brain and the brain is the sea of marrow",and "the brain governing words and mind".Therefore,arousing brain and nourishing marrow method in acupuncture is applied in post-stroke aphasia treat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principle,arousing brain,nourishing marrow,and resuscita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d919188953.html,bining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dem medicine model,the theory of brain—kidney—marrow has been put forward,which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on providing a method for more preci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regulating the therapy of 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aphasia,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ect.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7(012)007 【总页数】5页(P1487-1490,1494)

中风中医优化方案

1、脑梗死的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脑梗死又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等; 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 一、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施治 1、中经络无意识障碍 1肝阳暴亢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黄芩9g,栀子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茯神9g;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淸熄风阳;也可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如伴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等肝阴虚者加干地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龙骨20g,减栀子、黄芩;如偏瘫较重者可加木瓜12g,地龙12g,鸡血藤12g,桑枝12g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

有血瘀证时减黄芩、栀子加丹参12g,桃仁9g,土元12g以活血化瘀;语言不利甚加菖蒲9g,郁金9g,远志9g开音利窍; 中成药:①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包,每日三次; ②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2风痰瘀阻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g,钩藤后下30g,怀牛膝12g,白附子5g,白蒺藜15g,僵蚕20g,陈皮9g,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g,生甘草6克;或真方白丸子加减;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g益气扶正;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g,天竺黄6克以淸化痰热;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g,当归20g以活血通络;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g,夏枯草9g以清利头目; 中成药:①脑心通 4粒 3次/日 ②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或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疗效评估:本证候在脑梗死急性期最常见,临床上我科根据此证候特点自拟了熄风化痰通络汤或牵正散加味,以此二方为主,临床进行加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3痰热腑实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