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

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中風是一类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中风患者后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针灸在治疗中风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已有较为规范的治疗原则[2]。随着康复运动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康复运动也越来越关注,康复运动对中风后遗症可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3]。本院近期结合自身患者研究了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9.8±16.2)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4例;上肢瘫痪16例,下肢瘫痪10例;脑血栓14例,脑栓塞11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平均(50.1±16.9)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3例;上肢瘫痪17例,下肢瘫痪11例;脑血栓13例,脑栓塞10例,脑出血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穴位,上肢瘫痪可加肩髃、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等;下肢瘫痪取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解溪等;口眼歪斜可取承浆、地仓、颊车、鱼腰、迎香、攒竹、阳白等;语言障碍可取上廉泉、丰隆、哑门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2次/d。

1.2.2 试验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康复运动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选择康复锻炼内容,鼓励其尽可能主动锻炼,减少患者的依赖性,无自主运动能力者鼓励其利用意念指挥瘫痪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在该科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其内容包括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训练以及心理康复,如床上起坐、翻身及手指精细活动的功能训练,坐、站及以站立位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平衡训练,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等。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①基本痊愈:肌力检查结果达V级,语言清晰,能正常与人沟通,生活自理,不良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肌力提高Ⅱ级,沟通能力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迹象;

③好转:肌力提高Ⅰ级,沟通能力及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好转,不良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④无效:肌力、沟通能力、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无变化,不良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有效率+好转率。(2)生活质量量表(SF-36)标准如下: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得分情况,做好记录。SF-36是一个36项条目的结构式问卷。它包括了8个领域,测定与健康有关的8个维度,其分别是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分数在0~100之间,0分为最差,100分为最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基本痊愈

(例)有效

(例)好转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

试验组(n=40)16 15 5 4 90.0

对照组(n=40)11 14 3 12 70.0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比较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风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4]。中风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所致,内风属内伤病证。临床上所见中风多属内风范畴,主要病因多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5-6]。

针灸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研究颇多,运用极其普遍[7]。对于中风患者,一般应及时尽早进行针灸治疗。早期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偏瘫、失语、口歪、吞咽困难、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风险程度[8-10]。常取的针灸穴位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其他结合患者病变部位、病情等具体可加减相应穴位[11]。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运动锻炼既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功能肢位,增强肌力,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激发大脑损伤后的代偿潜能,又可以预防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12-13]。对于中风患者,功能锻炼在配合药物、针灸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康复运动的早期规律进行[14-16]。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早期可以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或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等活动,逐渐向步行发展。同时注意上肢的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早期就可以缓慢进行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主动屈伸手臂,屈伸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逐渐向上肢复杂活动运转[17]。

本次研究发现,两种方法联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单纯治疗方法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且两种方法联用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方法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配合康复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总有效率,而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少方.电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40-41.

[2]張贵锋,黄泳,曾统军,等.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31(4):29-31.

[3]裘亚龙.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96-98.[4]曾群.针刺康复三步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3-84.

[5]钟正,李叠鹏,陈俊琦,等.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的国内文献Meta 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7):1071-1074.

[6] Chang H,Kwon Y D,Yoon S S,et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9250008.html,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as a supplement to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patients in an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in Korea[J].Complement Ther Med,2011,19(5):256-263.

[7]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8]许继宗,李玉华,李月明,等.结合脑梗死定位进行中风的针灸十二经分经施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798-3799.

[9]桑林,金亚香,史勇,等.中风康复操配合川芎嗪治疗脑梗死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34-4035.

[10] Sun Y Z,Wang Y J,Wang W.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Due to Ischemic Stroke[J].J Acupunct Tuina Sci,2012,10(2):109-113.

[11]车革方.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9(10):73-74.

[12]黄劲柏,宋安娜,钟利远,等.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10.

[13]張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14] Gray V L,Ivanova T D,Garland S J,et al.Effects of fast functional exercise on muscle activity after stroke[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2,26(8):968-975.

[15]连丽英,张江,冀绪,等.药氧驱动联合针灸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12):1849-1851.

[16] Hyeon M K,Gab S K.Development of a finger-rehabilitation robot for fingers’ flexibilit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J].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2013,14(4):535-541.

[17]谢仁明,陈红霞,何铭锋,等.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181-182.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 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000,P=0.0253)。试验组在生理功能、疼痛、健康总体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中風是一类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中风患者后期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针灸在治疗中风中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已有较为规范的治疗原则[2]。随着康复运动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康复运动也越来越关注,康复运动对中风后遗症可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3]。本院近期结合自身患者研究了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9.8±16.2)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4例;上肢瘫痪16例,下肢瘫痪10例;脑血栓14例,脑栓塞11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平均(50.1±16.9)岁,左侧偏瘫10例,右侧偏瘫13例;上肢瘫痪17例,下肢瘫痪11例;脑血栓13例,脑栓塞10例,脑出血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穴位,上肢瘫痪可加肩髃、肩井、肩贞、曲池、手三里等;下肢瘫痪取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解溪等;口眼歪斜可取承浆、地仓、颊车、鱼腰、迎香、攒竹、阳白等;语言障碍可取上廉泉、丰隆、哑门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2次/d。 1.2.2 试验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康复运动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选择康复锻炼内容,鼓励其尽可能主动锻炼,减少患者的依赖性,无自主运动能力者鼓励其利用意念指挥瘫痪肢体运动。康复训练在该科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其内容包括肢体和语言的康复训练以及心理康复,如床上起坐、翻身及手指精细活动的功能训练,坐、站及以站立位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平衡训练,肩、肘、腕等关节活动度的维持训练等。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功能障碍,包括肢体肌力减退、 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同时 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康复运动和针灸治疗是目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 法之一。本文将探讨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康复运动是一种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运动来改善患者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康复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肌力、改善协调能力、增强体能等。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针灸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过程中,康复运动和针灸治疗常常被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康复运动可以帮助中风患者重建受损的功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康复运动师会为 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技 能训练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运动 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肌肉萎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针灸治疗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针灸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促 进血液循环,从而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受损的脑神经功能。针灸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 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针灸还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提 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康复运动和针灸治疗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它们的结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康复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运动能力,但康 复运动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针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调 节情绪,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为康复运动的进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临床实践中,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一项 研究发现,将康复运动与针灸治疗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中风患者的肌力和运动能力,改 善肢体功能。另一项研究发现,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显著缓解中风患者的疼痛,改 善睡眠质量,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 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在选择 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康复运动联合针 灸治疗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已确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并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O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藥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用专业的康复治疗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3O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ADL的评分上升幅度。结果: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ADL的评分上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康复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指以偏瘫、全瘫或半身不遂、语言和意识障碍等症状为主要特点,发作时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混乱和心理障碍。一直以来,中风均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西医治疗也未取得理想疗效。此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出血性脑梗塞以及脑卒中等。中风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有良好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康复训练治疗已经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我院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住院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年龄53岁。所有收治的患者的病程都在l5天~3个月。中风后遗症患者中伴有半身不遂58例,一侧身体麻木者36例,有语言障碍和口角歪斜38例,伴有其他症状12例。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O.05)。 1.2诊断与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制定的《中风诊断与疗效标准》II中的中风病诊断标准:主症包括半身不遂、神志昏蒙、语言不清或不语、偏身麻木感、口舌歪斜。次症:头晕、头痛、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1.2.2排除标准:影像学提示颅内脑出血或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出现的神经刺激症状;由于严重的肝肾疾病诱发的并发症或恶性肿瘤引起的症状;先天性精神障碍者。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突然且进展快,短时间内致使患者失去生 命的风险较大,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免持续加重。但临床经验显示,多数脑卒中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命得以 挽救,却遗留诸多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功能障碍等,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所以近年临床上更为注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1.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中西医理论对脑卒中的发生各有描述,具体原因包括:①脑卒中常因为基础 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情况造成,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引起脑卒 中的风险很大,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风险事件的几率高,再者是 吸烟或者酗酒、肥胖等情况也会引起脑卒中。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体内同型半 胱氨酸水平高或者短暂性脑缺血、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也会导致脑卒中的 发生,部分患者由于体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炎症刺激、感染等引发脑卒中。 ②中医论证将脑卒中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认为发生这种疾病主 要是体内气血逆乱而脑脉痹阻、血溢于脑等机理造成,常见的病因有情志郁怒和 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以及血液瘀滞等,发病与机体阴虚和气虚、肝火及心火、痰湿、气逆等情况有关。中风的患者常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和半身不遂等, 一般中医理论将该症分为风火上扰、痹阻脉络和风痰上扰以及气虚血瘀、阴虚风 动等,患者体内的风邪善变,容易危及生命或者遗留后遗症。 1.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 为什么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的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脑卒中的患 者大都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这导致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由于患者不能正常的饮食和活动,所以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脑中风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特点,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愈措施,本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消除或减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 病因病机 脑梗死病机较复杂,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6 方面,其中又以肝肾阴虚根本。 康复治疗介入时间 熊杰认为脑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超早期(6h内),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就可介入针刺治疗、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及早进行针刺治疗和康复训练,不但能阻止病情继续发展,加速自然恢复过程,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以避免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显著提高脑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本病3个月内进行上述治疗,一般可达最限度的恢复,效果最佳。 针灸推拿疗法 目前中风的治疗以针灸为主,刘嘉聪[2]针刺推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治疗方法: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推拿及康复训练。针刺取穴:患侧阳陵泉、足三里、手三里等。留针30min,以平补平泻为主。推拿:以患侧肘膝关节以下部位为主。施点、揉、按等手法,挤捏手指、足趾、患肩、肘等关节被动活动。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总有效率95%。吴长岩等1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临床功能212例,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I)组113例和单纯针刺组(Ⅱ)组99例。治疗方法1组采取针刺加心理康复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Ⅱ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针刺治疗选穴:风池、风府、印堂等。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按常规操作进针后,加接治疗仪,选用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 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对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脑中风后遗症的 患者,筛选时间范围为2019年5月-2022年5月,电脑随机编码将患者打乱后抽 签均分。两组患者一比一均为30例,设置为参考组、联合组,前组实施康复运动,后组实施康复运动+针灸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通过量表分析两组 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相较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相较于参考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 功能评分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康复 运动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改善神经功能,值得应用。 【关键词】康复运动;针灸;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疾病,脑中风后期会出现偏瘫、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并发症[1]。脑中风后遗症 是影响中风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现阶段,临床 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康复训练在其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在 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方面作用显著[2]。针灸是一种中医特色技术,具备疏通经络的 效果,选取相应穴位能够改善机体气血、循环,为了提高本院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康复,本研究将针灸与康复运动相结合,分析对患者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和日常 生活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60例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筛选时间范围为2019年5月-2022年5月,电脑随机编码将患者打乱后抽签均分。两组患者一比 一均为30例,设置为参考组、联合组。参考组中男、女各17、13例,年龄 34~68岁,平均年龄(48.78±3.22)岁;联合组中男、女各18、12例,年龄 36~70岁,平均年龄(49.03±3.95)岁。对参考组、联合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先 行比较,结果见两组间差异符合研究开展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考组实施康复运动治疗,首先为患者正确摆放体位,采用良肢位保证患者 躯体舒适。第二,根据患者机体康复情况和耐受情况开展被动、主动功能训练, 早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在操作者辅助下进行被动肌肉回缩、屈伸等训练,逐渐向主 动活动过度,主动活动包括床边坐立、下床活动、站立、行走等。第三,借助床 垫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操作者指导患者在床垫上进行坐卧、翻身、重心转移等 训练,提高肌肉张力的同时锻炼平衡力。第四,待患者主动运动功能恢复后,指 导其从站立平衡练习向行走过渡,循序渐进提升肢体功能。最后,对患者进行日 常穿衣、进食等自理功能训练。 联合组在参考组康复运动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即以三阴交、内关、极泉、水沟穴为主穴,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辩证取手三里、肩井、后溪穴、曲池穴; 迎香、地仓、承浆;哑门;足三里、丰隆、阴陵泉、阳陵泉穴、太冲、昆仑穴、 董氏奇穴:灵骨、大白、木火穴、三重穴、重子重仙等穴位交替应用,在相应穴 位针刺得气后留置20min,每日针灸治疗1次,康复运动治疗方案与参考组相同,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分为显效(评分降低70%以上)、有效(评分降低18%-69%)、无效(评分降低18%以下或升高)3等级,显效+有效患者例数在组内占比即为治疗总有效率。(2)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对治疗前后患者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效吗?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 遗症有效吗? 中风后遗症又称为脑卒中后遗症,而随着我国中风发病率逐渐升高,此类疾病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减少了此类疾病导致死亡的情况,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一旦出现“中风”后遗症,则会机体健康造成损害,生活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学发展飞速,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方法,康复功能锻炼,可以加快功能恢复,因此,将针灸、康复功能锻炼有效结合,可以改善症状,促进康复。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下“什么是中风后遗症”、“如何采取针灸+康复功能联合治疗”,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在中风急性发作后,或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遗留下来的疾病,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等。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行动不便、言语不清、进食困难、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可出现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症状,或导致疾病再次复发。 针灸结合康复功能锻炼如何开展? 1.针灸结合语言吞咽功能锻炼:(1)针灸疗法:取穴:上星穴(头部发际中间上方(1寸)。)、百会穴(位于后发际中间正上方7寸的位置,在两侧耳部上方,头顶正中间的处)、风池穴(患者取坐位,弯曲手臂抬起肘部,肘部大约与肩部在相同高度,弯曲肘部向头,两手放在耳后,手指轻扶头两侧,在拇指指腹的地方取穴。)金津穴(口腔舌系带左侧静脉上)、玉液穴(口腔舌系带右侧静脉上)、通里穴(位于腕横纹上方1寸处,)、天柱穴(位于斜方肌(为颈部凸起的肌肉)外侧凹处,在距后发际正中心2厘米的位置)、廉泉穴(舌骨上缘凹陷处)。操作方法:上星穴和百会穴采用相互透刺,金津穴和玉液穴应用三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以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各42例,a组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b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c组采用西医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后a、b、c三组患者的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及康复训练均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的恢复,如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则能取得更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通常发病急骤的,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80%的脑卒中患者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1]。近年来我院收治了较多的那粗重偏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按就诊先后给予a、b、c循环编号,对编号为a者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是为a组;对编号为b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是为b组;对编号为c者采用西医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c组;每组42例患者。以上共126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81 岁,平均63±0.5岁;病程 3-136d,平均14.8d;入院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14.39±6.02。病情:

脑梗死患者101例,脑出血患者25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治疗前积分、病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进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由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 进行最终的确诊。 1.3治疗方法 1.3.1针灸方法:本组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原则,在患者的头部、颈部及受累肢体处取穴进针,主穴:取人中、内关及三阴交三穴;上肢:取肩、曲池、外关、大椎、手三里、天宗、合谷等;下肢取:阳陵泉、环跳、足三里、悬钟、秩边、承山、解溪等。每次于患侧施针约十二穴位,斜刺针深度约1-1.5寸,维持20-30分钟的时长,以患者在针刺出产生酸、麻、涨等感觉为效果,30d一疗程。 1.3.2康复训练:早期将患者床上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状态,然后结合病情进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适当被动活动。治疗2周后,配合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综合pnf、rood及brunnstrom 等技术进行训练,每次训练1次,每次30-40min。 1.3.3评分标准:本次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采用计分法进行,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活动功能及语言表达功能。肢体运动功能:①上肢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 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治疗 效果。方法:选取时间资料(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收集7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资料,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观 察组37例患者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7.30%明显更高(P <0.05),观察组NIHSS(5.34±1.05)分,FMA(78.84±8.67)分评分更优(P <0.05),观察组6MWT(409.79±36.94)m,BBS评分(48.96±7.08)分,评 分更优(P<0.05)。结论: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应用优势明显, 通过应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借助针对性治疗,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神经 功能,提升患者6min步行距离,优化患者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针灸;推拿 引言: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高发于老年人群,患者残疾率、病死率较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使该疾病患者患病率显著提升,虽然在医疗技术发展的 情况下,患者致死率明显下降,但是患者仍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相关研究显示,即使脑卒中患者在诊治成功后,仍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其中,偏瘫属于最为 常见的症状,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当前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脑卒中后 偏瘫患者,通过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优化运动能力,进而提升患者训练 效果,保障康复质量。但是在后续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单纯应用早期康复训练的 情况下,部分患者仍然效果仍然不理想。因此,要求临床应在实施康复治疗基础上,积极配合其他有效方法,进而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 瘫属于中风返修,认为该疾病主要与年老气虚密切相关,导致气血瘀滞,进而引 发疾病。同时,受到肝肾不足影响,加之阴液亏损,也会导致疾病出现。临床认 为气血瘀滞是该疾病的病机。因此,应坚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的原则,对患者 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针灸、推拿属于常见治疗手段,通过以患者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6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4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等常规 支持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53.23%);另外观察组的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 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技术能 够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针灸;康复技术;中风;偏瘫;效果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较高的 发病率和致残率,每年新发病的患者有上百万人,近70%~80%的患者因致残丧 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比较沉重的心理和 经济负担[1]。对中风患者而言,运动功能障碍是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下 降的最直接因素,并且运动障碍不仅表现在肢体一侧,其下肢活动、躯干控制及 保持平衡能力也会有所影响[2]。本文通过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瘫痪患者进 行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4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4.32±4.57)岁。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 年龄42~70 岁,平均年龄(54.73±3.8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 伦理机构的认可。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中风和西医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扫 描证实;②初次发病或既往有发作但没有神经功能障碍;③生命体征稳定;④ 神志、认知清楚及判断力正常。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等常规支持治疗。 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病程早期给予患者肢体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伸直髋关节。嘱患者每日进行翻身,肢体屈伸等运动,能够保持关节活 动度,促进肢体肌力的恢复,预防肢体痉挛。②待患者能够熟练完成床上训练后,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③帮助患者依靠床头站立,逐步过渡到独自站立、行走、穿衣、洗漱、吃饭等。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行走方式,纠正足下垂及划圈 步态。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逐渐加强”的原则,每次训练15~20min,后 期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训练时间。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取患侧肩髃、内关、外关、手三里、合谷、曲池、环跳、太冲穴、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梁丘、丘 墟等穴。常规碘伏消毒后,用25~75mm的毫针,进针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 时刻注意患者的耐受性,留针20~30min,10d为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康复治疗均持续1个月,期间记录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临床

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

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组及单纯针灸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sss、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在sss、bi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 针灸治疗选穴:以百会、风池、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丰隆、解溪、涌泉为主要穴位。 手法[1]:以患侧取穴,根据不同时期手法略有区别,对弛缓期患者而言,此时患侧肌张力低下明显,可加重刺激,直至产生强烈的酸麻胀重针感为好;对于痉挛期的患者来讲,其肌张力增高,可轻刺激不提插及捻转;对痉挛严重的患者而言,可暂时不针灸,予神灯照射。30min/次/d,1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一般休息1~2d。 1.3.2康复训练包括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治疗两方面内容,其中康复训练主要是床上保持良肢位及体位变换、床上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坐位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2]。一般而言,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45min,并嘱咐家属帮助练习;心理健康治疗主要针对中风患者清醒后意识到偏瘫的恐惧和抑郁心理,在其意识恢复后作为医务人员应以简单易懂的语

言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并使患者了解情绪、心理等精神因素在疾病预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适当教授自我放松技术,以排遣不良情绪[3],同时,使其明白规范用药、合理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培养患者良好的遵医行为,更好的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1.4观察指标治疗前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以下检测:①sss评定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量进行评分,最高45分。 ②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方法:采用bathel(bi)指数评分标准,即100分独立, 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 25~45分重度依赖, 0~20分完全依赖[4]。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 2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sss、bi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在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bi评分上治疗组组则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sss、bi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中风病属于老年常见性疾病,以突然发病为特点,西医多将其归属于“脑血管意外”之中,偏瘫作为其常见后遗症,由于行动不便等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因此,探寻其有效防治中风后偏瘫的方法是现今的难题。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 中风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严重的负担。近年来,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头针、体针、腹针、电针及综合针刺法均可以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明显减轻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早日能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标签:中风后偏瘫;针灸;康复技术;综述 中风即脑卒中[1],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事件[1]。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以50%~70%的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偏瘫作为其最主要后遗症,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加快患者的康复已然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的科研调查及临床实验证实,把我国传统的针灸技术与西方先进的康复技术相结合能显著加快偏瘫患者的康复。本文就不同针灸方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方法 11头针结合康复技术李小军等[2]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5例,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头针治疗各45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各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诸多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针治疗:常规消毒后,选用040mm×40mm不锈钢毫针,按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头皮针的标准线》[3]在穴区以两针对刺或接力刺的方法使针体与皮肤呈15~30°进针,至帽状腱膜下层后,将针沿头穴推进05~15寸,留针45~60 min,期间间隔10min 以200次/min的频率,捻转1~2min为标准运针1次,直至出针。康复治疗:采用以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全身肌肉按摩、四肢关节松动等训练。每日康复训练时间为45min。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治疗频率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治疗6个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康复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对比,头针康复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005)。说明头针结合康复的早期应用,可协同提高疗效。金荣梅等[4]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头针配合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再学习组)各20例,两组患者配对因素对比,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按顶旁1线,顶旁2线[5],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取穴,在得气状态下即时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进行以运动再学习为主的单纯康复训练。经过平均40天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头针配合康复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的综合能力。裘亚龙[6]将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联用针灸及康复运动疗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单纯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在对照组治疗的条件下施加针灸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4.3%的临床总疗效,这要较对照组的80.0%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要较其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适。结论为中风后遗症患者联用针灸及康复运动疗法有确切效果,能够在解除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标签:针灸;康复运动;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风(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因某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1]。一旦患病,患者多有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及口眼歪斜等特征,虽经过积极的临床救治后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但往往容易遗留下偏瘫等症状,给其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加强我院对中风后遗症的整体治疗,2011~2013年,笔者对我院35例中风后遗症病例实行了针灸及康复运动疗法共同治疗,并同期抽取35例单用康复运动治疗者进行比照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2013年2年间到我院就诊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病例有42例,女性病例有28例,年龄段在42~78岁,平均61.7岁。所有入组者均经颅脑CT、MRI检查后证实,均与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的相关判断指南相符合[2],存在部分日常生活能力缺失、肢体功能减退等后遗症,排除有严重心肺疾病、精神障碍、全身系统疾病及无法取得配合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组间一般资料的比照,差异不明显,P>0.05,符合可比条件。 1.2方法观察组(针灸+康复运动疗法):①针灸疗法。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病情,给予相应穴位针刺。?訩四肢不遂:上肢不遂者取肩井穴、曲池穴、肩髃穴、天宗穴,以及及手三里和手五里等穴位;下肢不遂者则取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环跳穴、风市穴及太冲穴等穴位,阿是穴选择上肢或下肢肌肉丰满处。通过长针对其进行深刺,并与电麻仪相连。?訪口眼歪斜。主要取地仓穴、内关穴、翳风穴、阳白穴,以及颊车穴和迎香穴等。?訫语言障碍。主要取上廉泉穴、通里穴、内关穴和丰隆穴等。操作方式:头皮针以平刺配合以200次/min的捻针进针,体针以直接针刺并配合以提插方式进针,针灸原则以虚者补法,实者泻法为参照。留针时间30min/次,针刺2次/d,完毕后给予适当按摩,以促进肌力康复。总疗程3w。②康复运动疗法。指导患者在床上主动或被动反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施以针刺为主配合运动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40%,以9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治愈率高,比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要好。 标签:中风后遗症;针刺治疗;康复训练 中风为中医病名,现代称为中风,其发病时的主要表现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中风是一种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有75%~80%的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一般患者会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给其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1]。现今,我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而康复训练是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的实验结果也开始层出不穷,现将本院施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取得的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经过临床诊断,其体征及头部CT检查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年龄40~75岁,其中男36例,女44例,病程均有6个月以上。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药管理局),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新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针法采用头针、体针适当结合电针;头部取穴:患者两侧头部的感觉区、运动区;体穴:昆仑、解溪、足三里、阳陵泉、环跳、合谷、外关、曲池、肩三针。语言没有障碍的语言区不针。上下肢,软瘫用补法,硬瘫用谢法。随证取穴: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