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

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中起始年龄研究

对外汉语1201 田雯0121219880119

【摘要】自从Penfield和Roberts(1959)提出大脑会逐渐失去可塑性,Lenneberg(1967)提出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以下简称CPH)以来,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是围绕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而展开,这个问题关系到语言知识在大脑内部的组织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外部选择。关键期假说对二语习得究竟有多少解释力,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看法不一。本文将以柴三省先生的眼界为基础,来探讨关键期假设中的年龄效应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起始年龄汉语

【正文】

一、引言

关于学习者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速度、习得机制和最终成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国外针对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速度影响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已有近50年历史,但国内就此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已有的文献主要是对国外英语作为二语习得的研究理论和成果进行归纳和综述。因此,我国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国外针对英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二、关键期假说

所谓关键期(critcialperiod,简称CP),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FormkniandRodman1983)。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Penfield1975,引自詹姆斯1997)和Roberts(1959),后为Lennebe铭(1967)所接受并加以发挥,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关于关键期假说的看法不同,版本不同。但不同的版本还是有共识的:1、关键期的结束时间不晚于青春期后期(大约15岁);2、早学者比晚学者更容易达到或者接近沐浴着水平。这其中第二点其实就是年龄效应。由此可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中,起始年龄对习得者的二语习得会产生影响。同理,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起始年龄同样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

三、起始年龄因素对汉语习得影响的研究

柴三省先生通过青春期前后受试汉语习得速度的对比研究、习得速度对年龄因素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起始年龄因素对汉语习得影响的模式研究、起始年龄与汉语习得最终成效的关系研究这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年龄效应的研究方法,从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起始年龄变量对四个语言模块习得速度的影响均不存在泾渭分明、突然隐现的“时间机会窗口”即年龄因素对汉语习得速度的影响,不应该以青春期生理年龄为标志对受试的汉语习得速度进行“临界”性限定,而应该用“敏感性”属性进行解释。即:二语习得起始年龄或关键期假设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模式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描述或趋势性判断,而不是严格的因果限定和绝对的预测法则。

其次,年龄因素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模块化差异特征,即年龄变量对语音习得速度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对语法、词汇和汉字习得速度的影响,年龄变量对语音习得速度的影响遵循年龄优势边际效应递减的法则。

再次,起始年龄因素不仅影响学习者的汉语习得速度,而且还对学习者所达到的最终成效和准母语者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

最后,汉字作为汉语习得中一个特有的语言模块,其习得速度受起始年龄影响的模式,

并没有体现出有别于汉语语法和词汇习得的特殊规律,无论是对青春期前的受试组而言!还是对青春期后的受试组来说!汉字习得的速度都介于语法和词汇习得速度之间,并且年龄优势对汉字习得速度的影响趋势也不存在脉冲式下降通道。

四、结语

针对年龄因素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结论,因此,基于起始年龄的关键期假设研究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研究》北京语言大学柴省三外语教学与研(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年9月第45卷第5期

[2]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兼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假设》》王立非李瑛外国语2002 年第 2 期总第138 期

[3]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刘振前《当代语官学》第5卷2003年第2期

[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江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解析

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第二语言习得 课程考试试题(卷) 2010 —— 2011 学 年 第 一 学期 院 (所):外国语学院 专 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年 级:二年级 学 号:209414061 姓 名:范德瑞 --------------------------------------------------------------------------------------------------------------------------------- 平时成绩 考试成绩 课程总成绩

Title:Language transfer on SLA Abstract The essa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language transfer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SLA,in the field of SLA research,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research subject. it was initially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ist theori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was seen as an impediment. It was considered to only hinder the acquisition of a L2.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Theory and the flourishing of psycholinguistic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le of the L1 in SLA. Learner's L1 is viewed as a resource which the learner actively draws in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The positive role of language transfer in SLA has been gradually acknowledged. Based on this , it will make a exploration of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er between the L1 and the L2 through learner's interlanguage. Key words: languag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电大职业技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 (判断题)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是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 对 2 (判断题)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和概括性。 不对 3 (判断题)具体形象思维是3岁前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 不对 4 (判断题)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对 5 (判断题)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之一。 对 6 (判断题)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对 7 (判断题)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 对 8 (判断题)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攻击等。 对 9 (判断题)直觉行动思维又叫作手和眼的思维。 对 10 (判断题)见察的目的性较强,不容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并能持久。 不对 11 (判断题)视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对

12 (判断题)婴儿心理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双手动作的发展。 不对 13 (判断题)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稳定不变的。 不对 14 (判断题)影响幼儿气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影响、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不对 15 (判断题)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知识等。 不对 16 (判断题)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对 17 (判断题)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老师的关系和与父母的关系。 不对 18 (判断题)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对 19 (判断题)具体形象思维是3岁前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 不对 20 (判断题)思维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和概括性。 不对 21 (判断题)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是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 对 22 (判断题)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之一。 对 23 (判断题)婴幼儿阶段,是骨骼、肌肉及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360docs.net/doc/d95644301.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2014 年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2012Y004)、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L12DZW01)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中国留学生的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2 年共计有来自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教育部将大力支持各高等学校吸引外国留学生,到2020 年,要实现全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达到50 万的目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家。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全面支持与诸多启示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20 世纪80 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的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支持与诸多教改启示。

以往学术界多强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目前看来学术界的多元智能理论更能有效地支持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带来诸多启示。教育技术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同时,技术蕴涵着需要人们去认识的全新理念、新的思维类型和新的思维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会取得实效。但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有很多高校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通过中国社科期刊网调查可以发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教学的研究论文从1979?2011年有3340篇,核心期刊2874 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1454 篇,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与留学生教育的只有8 篇:《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研究》(马一丹)、《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报刊教学中的应用》(纪念)、《针对留学生特点探索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孔璐、丁磊)、《让中文影视剧走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课堂》(赵妍)、《留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Age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 1. Introduction Nowerday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our society has become more op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colors,who co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rea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s and methods. Language, of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in our communication. As we all known,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the whole world. Accordingly, in our country, English learning is very popular with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the children, adults and even the retired old man. And according to many studies,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 focu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Almost all parents think that"Don't let their own children lose at the beginning. "In China,all the families believe tha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the childhood.And many parents even send their children to language schools at an early age in older to get a high score. In recent years,some scholars in China such as Gui Shichun, Wang Chuming, Dai Manchun, Dai Weidong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the affection of age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have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on English learning. Nowerdays,many reseachers have studi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learning, such as intelligence, aptitude, personality, motivation, attitudes, earner's preference, learner's beliefs and age of acquisition. But I just wan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e factor. Is it good enough for parents to let their children learn English at an early age? Do children have absolute advantages over adolescents and adul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at are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ldren,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the above problems analyzed,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age factor o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1 Definiti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efers to the subconscious or conscious processes by which a language other than mother tongue is learnt in a natural or a tutored or a classroom; i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y,lexis,grammar, pragmatics and other knowledge(Hu Zhuanglin,p.268). How children acquire their native languages and what is the relavance of this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long been debated. Although evidence for the declining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bility with age is controversial, a common assumption is that children learn second languages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_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

2009.9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2期国际学者对话 文章编号:1006—9860(2009)09—0001—06 编者按:移动学习,在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吸引了大量的 研究者进入这个领域。移动学习之激动人心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将最前沿的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在于对今天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提供了一种极具希望的解决方案。这一教育面临的巨大危机的起源是,自21世纪以来,全球最先进的社会都已步入信息化,成为一种全面的信息加工系统。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今天的城市,与工业时代的城市有别,后者基于水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而前者建立于知识资源的基石上,围绕大学和金融资本为中心,基于媒体通讯网络构筑而成。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带来了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必须随之改变。这一挑战的表象是在教育学领域浮现了“教育学的迷惘”“教育学的终结”等深刻反思的命题。如果具体描述这一挑战,那么就是:今天,人们既无可能全部掌握所有历史上产生的知识,也无可能全部掌握在成长和生活中所产生的新知识。他们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常是他们没有学习过的,解决问题需要自己创造新的知识。这是传统教育体制所提供的知识传授系统不可能承担的任务。而移动学习恰恰为解决这一危机带来了一线曙光。如同我们所知的那样,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而我们讨论一个人的学习 访谈者: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超高速网络框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IT 人才培养”为重要政策导向的“e-Japan ”三年国家战略计划;2004年又制定了其后续战略计划、持续到2010年完结的“U-Japan ”计划,其重要内容包括“泛在网络框架、高度ICT 活用和安心、安全的ICT 环境”。日本政府主张,“U ”代表了:泛在(Ubiquitous )———联结所有的人和物、普适(Universal )———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接触、面向用户(User-oriented )———融合用户观点以 及独创(Unique )———激发个性和活力。就目前来看,在这个领域,日本已经站在世界前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资助下,日本学术界在信息技术领域展开了密集频繁的技术攻关和实践活动,涌现了一批极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教育技术学研究者也在这一舞台上占据了一席重要之地。首先,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近几年,日本教育工学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日本移动学习实践研究前沿 —— —对话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首席专家山内祐平副教授张海1,李馨2 (1.日本大阪大学 人间科学研究科 教育工学研究室,日本 大阪 565-0871; 2.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 能力,不可能把眼镜、纸、笔这类媒体工具和人的学习能力进行切割而讨论。而作为知识媒体的一种,手机等移动设备,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大扩展人的知识存储和传播能力的媒体工具。未来的教育系统将注定是基于移动设备的一种系统,人们无需把必须的知识全部背诵记忆在大脑中,而是存储在移动设备中,人们无需全部自己完成工作,而是通过移动设备联结专家,通过专家的协助来解决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和学习形态将基于这种人们的生活实态发生变革。因此,我们围绕移动学习这一话题的讨论,不仅仅是在讨论某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实质上是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系统的未来图景。在移动学习研究的各流派中,日本的学者是处于最前沿的一群研究者。山内平副教授是大阪大学人间科学博士。以山内平副教授为中心和负责人的重大研究机构和项目深具影响力,这些项目包括:BEAT 项目(Benesse 先端教育技术学讲座,邀请世界级和日本教育技术领域最前沿的学者,对移动媒体的教育应用进行研究的项目)、iiionline 项目(东京大学情报学环e —Learning 项目)、TR EE 项目(东京大学未来教育环境再设计计划,推动KALS 未来教室等研究在东京大学的实际应用)、MEET 研究所(微软资助研究所,研究如何通过移动媒体改善高等教育环境,开展东京大学KALS 未来教室研究以及东京大学OCW 计划)等。这些研究项目的研究重心之一就是移动学习领域。自2000年开始任东京大学情报学环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技术领域领军人物。曾获日本教育工学会研究赏和论文赏(每年获奖者各自仅1-3人),其研究团队更囊括了近10年日本教育工学会接近半数的研究赏和论文赏。带领着日本排名第一、世界排名前十的世界顶级大学之一———东京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山内博士的工作,代表了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动向。基于此,本刊特策划与日本站在研究最前沿领域的研究者们最近距离的中国学者,和他们展开了面对面的对话,对话和交流围绕“最前沿的移动学习研究的图景是怎样的?其设备、教材是如何开发的?研究人员应如何组织进行移动学习研究?移动学习的未来如何?”等问题而展开对话,以飨读者。 关键词:移动学习;3G ;泛在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A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第二语言习得论文

第二语言习得论课程论文 题目: 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文学艺术学院 中文系 汉文

浅谈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有积极的影响,也总会有消极的影响,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这样的。这也就是学术界对于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的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阻碍和干扰的作用,结合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确证实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干扰性和阻碍性。但同时,我们不能因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这些消极的阻碍和干扰就全盘的否定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受我们母语中的思维习惯的影响来表达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经常将第二语言母语化的倾向,为我们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思维习惯不尽相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和方式等,在另一文化背景下则显得不能接受和匪夷所思。以英语和汉语的问候和寒暄习惯来说,中国人打招呼习惯问“你吃了吗?”,习惯谈论稍稍涉及隐私的诸如家庭,经历等话题,而英国人多谈论天气之类的话题,家庭经历等被视为禁忌。这样就给我们的第二语言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若是想将这种消极的影响降低,就必然增加了我们学习的负担。当然,这种阻碍和影响也迫使我们拓展了知识,所以,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第二,母语中的语法规和习惯也给第二语言的习得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影响。这一影响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的消极影响最显而易见,也最为严重。语法的规则和习惯很容易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和偏差,还是拿汉语和英语为例。汉语和英语的语法在总体上非常相近,都是主谓宾等的基本语序,然而,汉语除了最基本的语法外,还经常有变式,如名词动用,宾语前置等,而且,汉语区分音节,这样就给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阻碍;再拿英语来说,除了和我们的母语汉语较为相近的内容外,英语还有各种从句,是我们从未接触的,若是再用我们的母语进行学习的迁移,就会在理解上造成巨大的偏差,同样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了阻碍。而在语法习惯和规则上母语给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影响又是很难消除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多注意积累,尤其是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尽量将母语给第二语言习得带来的阻碍和干扰降到最低。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也是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的。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比较,发现他们相同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直接将既有的知识,直接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在迁移的过程中,要时刻警惕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母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第二语言,母语学习中的方法同意可以给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很好的帮助,这样有利于我们解决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综上所述,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这些,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论文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摘要:母语是影响二语习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针对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理论学说。基于已往的研究成果,本文拟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此问题进行较全面的论述,旨在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构建克服母语干扰理论框架。 关键字:第二语言习得、迁移、母语、语言迁移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母语是习得二语时最不容忽视和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因素,许多研究者对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类相似学说。本文探讨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为减少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阻碍提出切合实际的策略。 一、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一)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概念 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所以也叫本族语,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应。本族语和母语通称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是泛指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会的一种语言。当然。它又分为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这叫习得第二语言。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第一语言或母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则称为外语。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多数研究者对外语和习得第二语言不加区分,统称第二语言。 (二)习得”与“学习”的差异 克拉申认为,流利的第二语言是运用“习得的”语言系统的结果,

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有意识地“学习来的”语言知识只能用于监控,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对“习得”与“学习”的区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二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毫不相干的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种过程会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也可有像“习得”来的知识那样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低估了这种知识,就等于否定在课堂情景下学习第二语言的可能性。 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截止到现在,已经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做试验,收集数据,目的是为了探究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到底起多大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学者们做试验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二语习得理论。近些年来,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尤其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最为突出。基于乔姆斯基的参数理论,近几年的外语习得研究主要是关于学习者能否在不受母语影响的条件下而学习外语。一些研究者发现人们能不受母语的影响而学习外语,而另外一些人得出相反的结论。现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更全面,得出这样的结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语言迁移研究的中心课题,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 三、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有积极的影响,也总会有消极的影响,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这样的。这也就是学术界对于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争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