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藏

吉藏

吉藏(549 ~623 年),祖籍西域安息,隋唐时期著名佛教学者,三论宗创始人。因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法,听众常达千人,被称为嘉祥大师。其主要著作有《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和《二谛义》等。

吉藏(549 ~623 年),隋唐时期著名佛教学者,三论宗创始人。据《续高僧传》记载:吉藏俗姓安,祖籍西域安息(今乌孜别克斯坦布哈拉),故有“胡青藏”之称。先世避仇移居南海(今广州市),后迁金陵(今南京市)而生藏。

三四岁时,其父带他谒见中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真诗,为其取名“吉藏”。不久,其父出家,法名道谅。他常随父到兴皇寺听经,后拜兴皇寺主持法朗大师为师。学成,精通龙树、提婆之大乘空宗学说,并创立真、俗二谛学说,主张“诸法性空”, 借以阐明宇宙万有是“心”、“情”、“理”的表现,而导归于“无所得”。

隋朝取得百越(今浙江、福建一带)之后,他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法,听众常达千人,被称为嘉祥大师。后来接受隋炀帝遨请,住长安日严寺,完成“三论”注疏,创立三论学派。在此期间,曾与当时蜚声朝野的“三国论师"僧粲辩论,历时多日,往复数番,终于取胜。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于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也在当选之列。晚年住延兴寺。其主要著作有《中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大乘玄义》和《二谛义》等。

法藏文库

第一辑 第1冊:中國佛性論(賴永海)/自相與二諦有無(羅翔) 第2冊: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洪修平)/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徐文明) 第3冊:宋代禪宗史論(魏道儒)/漢魏兩晉禪學研究(宣方) 第4冊:《摩訶止觀》之「圓頓」義(戈國龍)/ 佛教的般若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展(姚衛群) 第5冊:太虛之唯識學研究(程恭讓)/智顗佛教哲學述評(張風雷)/淨影慧遠大乘義章佛學思想研究(劉元琪) 第6冊:中土前期禪學思想研究(徐文明)/宗杲思想研究(伍先林) 第7冊:體用簡別與佛旨真詮(程恭讓)/唯識思想與晚明唯識學研究(張志強) 第8冊: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周學農)佛教與儒道的衝突與融合(彭自強) 第9冊:李通玄佛學思想述評(邱高興)/善導淨土思想述評(謝路軍)/印光法師淨土思想及其時代特色(韓劍英) 第10冊: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佛教的護教辯論(鄭安德) 第二辑 第11冊:緣起論的基本問題(吳洲)/原始佛教緣起論研究(葉遠厚)/說一切有部的哲學思想探索(江亦麗)/試論佛學對中國本體學說的發展(方光華) 第12冊:心性與佛性(楊維中) 第13冊:日蓮論(何勁松)/試論清淨道論的禪法(黃夏年) 佛教苦樂觀與慈悲觀綜論(王學成) 第14冊:智顗思想與宗派佛教的興起(李四龍)/智顗觀心論思想述評(俞學明) /智顗三諦思想研究(李四龍) 第15冊:煩惱即菩提(陳堅) 第16冊:智圓佛學思想研究(吳忠偉)/隋唐佛學圓融思想研究(郭泉)論隋唐佛教中的圓融思維(許寧) 第17冊:宗密的融合論思想研究(董群) 第18冊:澄觀佛學思想研究(胡民眾)/澄觀及其佛學思想(胡民眾)/華嚴五教章哲學思想述評(徐紹強)/華嚴宗祖法藏及其思想(邱高興)/宗密的華嚴禪(董群)/宗密禪教一致論與三教一致論探析(黃磊)/宗密判宗說研究(裴勇) 第19冊:肇論通解及研究(孫炳哲)/論僧肇哲學(洪修平) 第20冊:般若與老莊(蔡宏)/ 從三論玄義看吉藏的中道思想(秦彧) 第四辑 第31冊:佛教唯識哲學要義(魏德東)/論阿賴耶識的本體論意義(魏德東)/《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龔雋) 第32冊:境界與言詮(吳學國)/ 唯識學在中國的理論發展(宋玉波) 第33冊:《起信論裂網疏》思想探析(單正齊)/論清辯對「空」的邏輯證明(劉威)/《因明正理門論》研究(巫壽康)/陳那因明思想述評(張力力)/《正理門論》探微(姚南強)/因明的現量觀(宋立道) 第34冊: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王仲堯)/ 知禮佛教哲學思想及其時代特徵(王志遠)/生存與解脫(蘇軍)/ 因果與自然(何曼盈)/試論勝宗十句義論的哲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姚衛群) 第35冊:荷澤宗研究(聶清)/《新唯識論》述記(陳強)/有相無相本義及其應用(翁向紅)/ 宋代佛學心論初探(凌慧)/儒佛交融與朱熹哲學的形成(李作勛)/二程與佛教(周晉)

pr外科学历年题

【试题】2013-05-04/山东大学/医学院/2007、2008级教改班/外科学 名词解释:(英文出)(2'*5) 1、MODS 2、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3、肾积水 4、张力性气胸 5、杜加征 简答:(10'*9) 1、破伤风的致病菌、潜伏期及治疗 2、烧伤的三度四分法及临床分期 3、胃大部切除术的两种手术方式,画图表示,并写出该手术早期并发症。 4、肾外伤的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5、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6、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以及腰痛的鉴别诊断 7、先天性幽门梗阻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8、肺癌的病理分型及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9、甲状腺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的原因及处理 【试题】2012-12-25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外科学(上) 1.SIRS 2.charcot三联征 3.早期胃癌 4.雷诺综合征 5.想不起来了 大题8*10 1.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机制和诊断 2.休克代偿期的表现和体位 3.腹股沟管的解剖、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4.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的鉴别 5.胃溃疡手术适应症和胃大部切除治疗溃疡的机制 6.我国2000年输血指南以及溶血反应的治疗 7.AOST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8.如何根据腹腔穿刺液的性质判断病变【试题】2012-12-22/山东大学/医学院/2007级/临七教改班/外科A卷 个人感觉考得比较细 名解2*5 急性失水 杜加氏征 体外循环 肉眼血尿 连枷胸 简答10*9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单纯肠梗阻和绞窄肠梗阻的鉴别 休克抑制期中度的临床表现 血胸的分度和进行性血胸的诊断 甲状腺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直肠癌的典型表现与检查方法 前尿道损伤的分度,症状,尿道球尿外渗的范围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 给了一个图,L5-S1,L4-L5的腰椎间盘突出,问诊断与体征 【试题】2012-06-07/山东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七/省立班/外科学(上) 名词解释(10*4) 1、疝 2、休克 3、急性脱水 4、5P症 5、Raynaud 综合征 6、Damping syndrone 7、Grey-Turne 8、MODS 9、EN 10、Nitcher 疝 大题(8*5) 1、高钾治疗原则 2、直疝斜疝鉴别 3、胃溃疡手术治疗指征 4、剖腹探查指征 5、狡诈性肠梗阻特点 6、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 7、乳腺癌转移途径 8、三度烧伤临床特点 论述(2*10) 1、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和适应症 2、甲亢术后的并发症和主要处理措施

福泽谕吉的思想

福泽谕吉的思想 [徐州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赵云99021126] [关键词]:福泽谕吉启蒙主义两种战略古典经济学功利主义 [摘要]:福泽谕吉的思想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政治思想上,他经历了从激进的启蒙主义的自由思想到保守的官民调和论的变迁和纠缠;外交思想上,他根据现实的需要作出了时代的取舍,提出了两种战略的思想;经济思想上,他则接受了古典经济学的浸淫和功利主义的洗礼。 Abstract : The thought of Fukizawa Yukichi appears to be changeful and complicated .In political ideology , he went through 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tangle from the freedom thought of radical doctrine of enlightenment to the compromissary theory between officers and people . In diplomatic thought , he had made the choice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reality . He had put forward two kinds of strategic ideology . In economic thought , he had accepted the principle of classical economy and mastered some basic ideas of the utilitarianism . Key words :Fukuzawa Yukichi , Enlightenment , Two kinds of strategic ideology , Classical economy , Utilitarianism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明治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有“日本伏尔泰”的美誉。福泽的思想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其中包括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同时福泽的的思想体系比较庞大而且错综复杂,前后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也因此为福泽招徕了各式不同毁誉褒贬的评价。 本文将从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的角度来对福泽的思想加以简单地分析,其中不免要对其思想的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浅薄的看法,还敬请指教。 一、政治思想 福泽谕吉的政治思想具有启蒙主义的强烈色彩。他积极批判日本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弊端,宣扬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对近代日本的思想解放和政治体制结构的建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福泽的政治思想并非一如既往的一致,而是表现为前后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的区别。其实,这一点恰恰反映了福泽的政治思想贴合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多变的特征。我们综合福泽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将其政治思想分为激进阶段和保守阶段。其实,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对于他自己主观来说都是激进的,否则他也不能被称为一个思想家;而我们划分激进和保守的依据只是外界的客观需求而已。 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福泽政治思想的活跃时期,也是其思想的激进阶段。在整个60年代尚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而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长期锁国,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实现全面封锁,整个日本国民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之下。福泽说日本要“首先在摆脱旧习的迷惑”。(1)所以福泽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批判封建的神权蒙昧主义。1868年日本实现明治维新运动之后,迅速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也日趋强盛,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移植西方文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2);但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大障碍。到了70年代初,自由民权运动也进入初期状态,设国会和开议院的建议和要求日嚣一日。而此时的福泽从日本当时的实际出发,积极输入西方的资产阶级文明,宣传“天赋人权”和四民平等思想,积极呼吁开设国会。他著书立说,在思想战线进行了不屈的反封建斗争。 首先,福泽提出了“社会契约说”,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国家理论。他认为政府是代表全

中国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吴言生教授 这几天和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在柏林寺一起度过,我很有些感慨。首先是老法师以身作则,整个柏林寺法师们一个个如律如仪,僧宝庄严,使我们感受到了禅的真味。其次,我看到同学们经过这几天生活禅夏令营的锤炼,已与刚来的时候大不一样。很多人都差不多快脱胎换骨了,同学们很早就上殿,参加礼佛、读经、抄经、佛学讲座等活动,心灵、境界上均有所提高。再就是前来和同学们交流的法师与老师们,非常恪守职责,个个都是口吐莲花,大家听他们的讲课都会得到很大的受用。老师们已经把我要讲的题目都讲完了,我坐在这儿感到很茫然,该讲些什么成了问题。大家可能都知道野狐禅的故事,如果讲错了一句话就要五百世变成野狐身。我今天在这里肯定会有些不成熟甚至是荒谬的话,我担心我讲完后也变成野狐。但转念一想,哪怕是肤浅的东西,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也是好的。 我们这次很难得聚在一起,来参加夏令营,来吃赵州茶,来体验禅茶一味。我想,大家自从来到赵州、跨入柏林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吃赵州茶了。今天我把对禅宗、对赵州禅初步的看法贡献给大家,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想佛法是对那些最渴求、最需要的人讲的,而同学们已经是很解脱、很自在了,可能我在这里是画蛇添足或者是吃力不讨好。说得不好,我是用一种名相束缚了大家,大家记住一大堆名相,回去把自己束缚住了;说得好,就更麻烦了,又是用一种更高级的名相束缚了大家。所以, 1在座的各位同学、营员,下课后大家首先要做的是,把我今天所讲的统统忘掉!我讲的题目是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我简单地以本心、迷失、开悟、境界八个字来进行论述。本心论 禅宗的思想或佛教的千经万论,都是在说明我们原本具有善良、纯洁的心,禅宗的本心论就是解释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与超越的内涵。在、、大乘佛教经典里,对本心的阐述有《楞伽经》《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华严经》《圆觉经》《涅盘经》等。大乘经典直接影响了禅宗的思想,禅宗思想的核心就是从佛教经典里来的。、 在《楞伽经》《大乘起信论》中,有关本心的基本观点是如来藏思想。,是指我们修行路途中的佛性、佛性种子,深深埋在生命的基因所谓“藏”里面,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世上,我们就具有了佛性。《起信论》把心分成一心二门,从本体上看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圆觉经》强调的是恢复每个人原本的圆满觉悟之心,即人人本有的清净本性。 《法华经》里有一则衣藏宝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到他富有的亲戚家作客,亲戚请他吃饭,吃到一半,衙门来人叫亲戚去值班,这时穷人已喝醉了,亲戚临走前把一颗很珍贵的宝珠缝在他的衣服里。但他本人根本不知道,仍然像过去那样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和那个富有的亲戚碰面了,亲戚对他说,我在你衣服里缝的那颗宝珠你 2怎么还不拿出来用,还像过去那样贫困潦倒?于是穷人才知道有这么回事,打开衣服一看,果然有一颗无价的珍宝。《法华经》的这个故事,是用穷人来比喻我们凡夫,而富有的亲戚则是大智大觉的佛陀世尊,宝珠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藏,都有澄明的自性,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所以依旧在外面流浪,捧着金碗讨饭吃。《涅盘经》里用毗尼宝藏和力士额珠作比喻。毗尼宝藏大家比较熟悉,力士额珠讲的是,大力士眉间镶嵌了一颗宝珠,有一次与人相扑时,两个人的头互相抵触,把宝珠顶进了皮肤里,力士的额头上就长了个脓疮,疼痛难忍,便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宝珠还在额头上的皮肤里,只不过是由于嗔恨心把宝珠顶进去了,实际上宝珠还没有丢失。这个比喻说明每个人在自性上都是非常干净、珍贵的,但由于我们的贪、嗔、痴三毒使我们原本纯净的佛性隐没,不能够显现出来。

中国佛教宗派简表

汉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藏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世界佛教论坛由两岸三地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宗旨:为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原则:遵循佛陀的伟大教诲,无论南传北传、出家在家、教内教外,皆可平等参与;无论显教密教、真谛俗谛、世出世法,皆圆融无碍。 理念:一粒种子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一种观念可以唤醒一群迷惘的心灵一个论坛则可以播撒无数的种子与观念。人心安宁、世界和平.就在我们的心念之间。 目标:面对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世界佛教论坛"要为全球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要争取人类的一个"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宣言:时惟佛诞吉日,普天同庆。各国大德群贤,云集香江;赏紫荆之幽香,品文化之多元。秉承佛陀遗教,广开法筵;再启佛教论坛,共沾法益。 万物莫不仗缘而生,世界咸依共业所感。当今时代,世有不平,生态失衡;人有不和,行止乏仪;心有不安,贪欲不止。故和谐世界之建设,须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当同愿同行。 虚空有尽,行愿无穷;随愿所成,行愿合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故与会大德同发六愿,共倡六行: 愿人心和善,惜缘护生,同行感恩。 愿家庭和乐,亲情稳固,同行奉献。 愿人际和顺,沟通互助,同行结缘。 愿社会和睦,各得其所,同行包容。 愿文明和谐,彼此欣赏,同行尊重。 愿世界和平,化怨为友,同行分享。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同愿同行。

布加综合征的分类介入治疗

布加综合征(BCS) 又称巴德-吉亚利综合症、柏-卡综合征、布-卡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梗阻,血液回流障碍导致的淤血性门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确诊的手段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其中超声检查为首选,CTA 和MRA 重建对显示病变血管的概貌有一定优势,而血管造影是诊治BCS 的金标准。 有报道说我国BCS患者肝静脉闭塞的发生率为16 %,我们早年曾对82 例BCS 行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发现近半数(40/ 82) 存在肝静脉阻塞。因此着眼于介入治疗,将肝静脉阻塞分为以下类型:肝右静脉阻塞(分膜性、节段性两种) 、肝左静脉阻塞、共干阻塞、副肝静脉阻塞、弥漫闭塞(分主肝静脉血栓形成和肝小静脉闭塞两种) 。 限于检查手段和对BCS本身认识的不足,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曾经把诊断BCS的重点放在下腔静脉的狭窄或闭塞上,目前已逐步对BCS达成了共识,即诊疗BCS时必须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通盘考虑,在下腔静脉通畅时必须明确肝静脉的血流状态,本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是肝静脉阻塞状况,单纯下腔静脉回流障碍极少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果两者同时发生阻塞,应将肝静脉成形放在首位。 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采取经下腔静脉、经上腔静脉、经皮肝穿和经副肝静脉四种入路,方法如下: 1. 经上腔静脉肝静脉成形术:行下腔静脉造影后用破膜针逆行性破膜,此途径可使导丝通过的夹角增大,球囊便于跟进通过狭窄段。但对于肝静脉开口处闭锁者,往往无法准确定位破膜点。若下腔静脉闭塞,近心端较短,穿刺针较难支撑,使穿刺针的方向控制和刺入难度增大,甚至可造成针尖的反弹,而损伤心房壁。 2. 经下腔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使用破膜针逆行破膜,后行球囊扩张,此方法仅在少数主肝静脉狭窄并开口处隔膜薄弱者适用。因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较小,导丝硬头或破膜针无法送抵破膜点,或破膜成功后球囊却不能沿导丝通过狭窄段。 3. 经皮肝穿肝静脉成形术:经腔静脉无法准确破膜者,需行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将导丝导入扩张的肝静脉顺行破膜,再直接跟进球囊进行扩张成形,此方法路径直接,成功率高。但操作多经肝脏完成,不可忽视对肝脏的损伤,术后往往需要用明胶海绵条或弹簧钢圈栓塞肝内穿刺通道,以免胆瘘或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 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肝静脉成形术:此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首先经皮肝穿经肝静脉顺行破膜,经下腔静脉、右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导丝,置换

如来藏思想与全息认知观

如来藏思想与全息认知观 ——读《科学、佛学与人生》有感 如来藏思想是佛家最根本、最究竟的思想,也是禅宗的思想。如来藏思想与现代科学契合,甚至超越现代科学;从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整体认知观、全息论,现代物理学的新观念与东方宗教的哲学思想惊人的相似,不仅是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其它科学,以及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凡涉足自然科学规律深刻探知的各种科技进步,仿佛都在认证佛学理念。 释迦穆尼佛2000多年前菩提树下的开悟自证的智境,至今对现代科学认知有着指导意义,发人深省。 谈锡永大师在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的《科学、佛学与人生》的专题报告,结合现在科学发展详细介绍了佛家的如来藏思想和修持方法,令科技界的朋友更深入地理解了佛学思想。本文就是在阅读了《科学、佛学与人生》基础上结合一些近期科技资料,略谈“如来藏思想”与“整体认知观”的关系;以资印证,不吝赐教。 1.谈“空性” 从晋代开始佛教传入中国,当时鸠摩罗什所讲的“空性”是指“不生不灭”,实际是“又生又灭”,生灭同时;例如新陈代谢,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生灭,大约10年左右机体细胞就全部更新一遍,你就不是现在的你了。 既然在同一时刻有生有灭,就不能说在这一时刻是生、还是灭;只能说是“不生不灭”,这是哲学上的“把戏”。佛家叫“双运”,生与灭的同时一起运作。唐朝时期,玄奘传过来的佛学叫《唯识宗》,它所讲的“空”是指“世界没有本体,都是心识变现而成”。例如,人所看到的世界,是人的心识变现的,并且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狗狗所看见的世界是另一幅图景,中国有句骂

人话叫“狗眼看人低”,其实说的是实话;蚯蚓没有眼睛,它所感知的世界又是一番另类的触觉世界,就连花草都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在感知世界…。 既然“瞎子摸象”各说各有理,那么到底是否存在客观的实体?这就涉及到“存在”和“有”的问题。 如来藏对“有”的认知十分独到,它用存在和显现的组合定义“有”和“无”:1.既存在亦显现,为有。2.不存在不显现,为无。 3.虽存在不显现,为有。4.不存在而显现,亦为有。 人们通常说“有”,是指看得见摸得到的,但是,你在这里,北京天坛在千里之外;看不见、摸不到,但它存在。佛陀这四种认知超时空的涵盖了全部的“有”与“无”。另一时空的物体它也存在,但对我们不显现,为有。“思想”存在,但不显现,你不能说它没有。看到远处恒星发来的光,但此刻那恒星可能已不存在了,此也为有,至少它发的光还在。许多不在了的伟人、科学家,他们的思想、发明、发现至今影响着人类社会;这是不是佛家所说的“恒常”和“永在”呢…。 如来藏对“空性”的认识也与其它佛教宗派不同。 它讲的“空”,梵文为sunya,是0(零)的意思,汉文译为“空”(空性为sunyata), 数学上0没有实际意义,但它起定位作用,。例如,你存折上有10000元,如果后面没有那四个零,同样是1,可是价值远不如前(即便是13579元,也是5位数字,也有零的限定)。 如来藏认为“空性”即“0性”,是对存在起定位作用的,这里的“有”,它的价值、质地、效用取决于它的“空性”的限制。好比“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当然如你的技艺不行,或灵感、悟性不足,也可能是涂鸦。“一个空旷的房间存放的是金银珠宝还是垃圾,是由空性决定(空即是有),与房间无关”。意识是“存在而不显现”,但意识的价值(优劣)取决于产生这意识的头脑的空性。 如来藏的“空性”不是字面上的“四大皆空”;这里的空性是对“有”而言,不包括“无”,“无”是什么也没有,是“不存在也不显现”,是虚无;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佛家不论虚无,不讲断灭相。 2.如来藏是一种智慧境界 《叶楞严经》说,“佛内自证的智境是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是一种境界,是释迦穆尼在菩提树下成佛证得的一种智慧境界,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即真性)。这个境界无上微妙、不可言传(言语道断)。 如来法身不是个体,不是释迦穆尼佛,释迦穆尼是化身。如来法身不可见,但它存在;可以印证,它有功德(即功能,为崇尚计称为功德),这个功德就是“大悲”,佛的大悲就是众生的“大乐”、“现分”。 佛家的这个“现分”通俗的讲就是“生机”,花、鸟、鱼、虫、水、木、土、石…,万物皆有生机,万物皆有灵性,皆有如来法身。因为这个生机,世间万物现分,而众生大乐。 简言之,如来法身与如来法身功德“双运”,就是如来藏。 “双运”的意思就是“不离不弃”、“不异不同”;如手心手背,同行同在。故,如来藏也可以说成是“如来法身与世间生起的识境双运”。 3.无分别智 科学是通过定义、概念来限定事物,在有限条件内发现规律、取得应用。 显然,“存在与显现”也与“名言”、“句义”有关,也是分别智。 牛顿力学认定物质是有质量、服从牛顿力学定律、可以实验复现的看得见摸 得到的实物;因而,好长一段时间唯物的实证科学占据绝对优势。

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要论

心性和谐思想是中国佛学和谐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具有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的特征,它突出发展了印度大乘佛教的智慧解脱思想,相对于印度佛教而言,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实之用的特征。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体现在修行观上、心性本体论和境界论上,具有将心性和谐推展到现实人生,将内在精神和谐与应对世间智慧相结合的特征。研究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术界关于佛教和谐思想的一般性探索较多,往往将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的和谐思想作笼统的阐述,而就中国佛学和谐思想则没有专门论述。和谐本身存在不同的层次,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和谐精神是古代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维度,东方古代文化均倾向于将和谐视作世界万物存在的本然状态,作为人自身生命、人格修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存在状态,作为自身文化的根本价值追求。中国佛学作为东方古代思想的一部分,同样体现出鲜明的和谐精神。中国佛学和谐思想是在印度佛学和谐思想基础上,吸收融合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和谐思想形成的。中国佛学和谐思想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以心性和谐思想为核心,是从心性和谐出发,关注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佛学的心性和谐思想。 中国佛学继承了印度佛教以心的解脱和心性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特征,心性和谐思想在中国佛学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南北朝时期的涅槃佛性论诸家异说多从心神、心识角度诠释佛性,以及隋唐佛学重心向心性论的偏移,均体现了中国佛学对心性问题的关注。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在印度佛学心灵净化、心性本净观念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老庄玄学心性自然观念、体用一致思想,以及传统儒家的性善理论,具有融合中印佛学心性思想的特征。一方面,中国佛学心性论继承了印度佛教对心灵净化的基本追求,继承并充分发展了印度佛教智慧解脱的特征。另一方面,中国佛教心性论又通过吸收融合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征,这突出地体现在中国佛教心性论对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世之用的关注上。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及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心、现世之用的特征,在中国佛学修行观、本体论和境界论当中均有具体体现。 一、心灵净化与智慧解脱 佛学是一种以人生解脱为根本目标的宗教哲学,不管是原始佛学、部派佛学,还是大乘佛学,以及不同时期的中国佛学,均没有改变佛教对人生解脱的根本追求。在对解脱的理解及如何实现解脱问题上,不同佛教流派的认识略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对心灵净化和智慧解脱的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佛教认为,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无明、爱欲、执取,原始佛学十二支缘起论“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即系统阐明了无明、造作(“行”)、

福泽谕吉《劝学篇》

福泽谕吉《劝学篇》书评 我读到的《劝学篇》是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系列中的版本,由群力译东尔校。 从福泽谕吉自己所写的序中可以得知,此书是作者在读书之暇随笔而写,从明治五年(1872)到明治九年(1876)共十七篇。十七篇所著时间较长,文章看似行散,实则前后联系颇大,为后世给予了巨大的指导意义。本书的写作背景是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在受到西方文明之冲击,为求自立,痛下决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展开全面深刻的学习和革新,政府痛下决心,发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国内保留了各种旧残余之际。福泽谕吉作为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一方面感叹列强欺压,主权可危;一方面忧心旧习陈积,人民志短,遂成此书。特别是日本的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迷茫的状态,作者著述此书正是为了鼓励国民,尤其是学者,立志向学,自强不息,响应时代的号召,承担起独立文明之精神,兴办实业,下启民智,上兴国力,以维护人民之自由,民族之独立。同时,要树立新的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培养独立人格,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首先就必须根除旧的封建精神的压迫,根本的是要消除社会生活中的专制集权主义的统治。对于《劝学篇》一书,我从五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因为忧患意识,号召国民必须做出改变,进行学习。 近代以来,日本谋求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受西方侵略的自由国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单单需要明治维新这样的上层制度的改变,更加需要的是全民集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领导队伍中,能有带领日本人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跨入西方先进国家的行列。为此,福泽谕吉作为这一时代思想家中的杰出代表,进行劝学。 作者在第一篇就强调了“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直接阐述了人生来平等,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在于不妨害他人的权力,自由自在地运用自己的身体。但是这种平等并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而所谓的基本权利,就是人人重视其生命、维护其财产和珍视名誉。这种自由独立不限于个人,还适用于国家。福泽谕吉明确的提出:“假如一国的自由遭到妨害,就是与全世界为敌也不足惧,假如个人的自由遭到妨害,则政府官吏亦不足惧。”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是有愚人与贤人、穷人与富人、贵人与贱人这样的巨大的差距。“追溯根源,就可以知道这只是欺人有无学问所造成的差别。”而这里的学问并不是简单的对于文字的认识和一些不切实际的学问,应当是在当时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实学。 二、进行缓慢的渐进式的改革方式 在谈及个人与政府的关系时,福泽谕吉认为,政府是日本的政府,人民是日本的人民,那么人民就不应害怕政府,而应靠拢政府;不应疑惑政府,而应亲近政府。凡属人民,均应一身兼负两种职责:一方面应在政府领导之下,充当一个公民,这是作客的立场;另一方面是全国人民共同协商,结成一个称为国家的公司,制订法规,并付诸实施,这是当家作主的立场。可见,民为邦本,人民就是主人,政府只是代表或经理。但是“我们可以说现在日本还只有政府,没有人民”。此时总有人认为,忧国之事是上面政府的责任,和下面的百姓无关。古时的人民把政府看作是鬼,现在的人民却把政府看作是神;古时的人民畏惧政府,现在的人民崇拜政府。作者同时指出,人们不能对政府官吏无礼,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并不是因为其人可贵,而只是因为他们具有才德,忠于职守,为国民执行可贵的国法,方才值

福泽谕吉

福澤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天保5年12月12日(1835年1月10日)- 1901年(明治34年)2月3日)は、日本の武士(中津藩士)、幕臣?旗本(外国方翻訳局、外国奉行支配調役次席翻訳御用)、蘭学者、著述家、啓蒙思想家、新聞時事新報の創刊?発行者、教育者、明六社発起人、興亜会顧問、東京学士会院(現在の日本学士院)初代会長、適塾第十代塾頭、慶應義塾創設者である。また、専修学校(後の専修大学)、商法講習所(後の一橋大学)、伝染病研究所の創設にも尽力した。 昭和59年(1984年)から、日本銀行券D壱万円券の肖像。平成16年(2004年)から、E壱万円券の肖像。 現代では「福沢諭吉」と記載される事が一般的である[1]。なお「中村諭吉」と名乗っていた時期がある。諱は範(はん)。字は子囲(しい)。揮毫の落款印は「明治卅弐季後之福翁」。もともと苗字は「ふくさわ」と発音していたが、明治維新以後は「ふくざわ」と発音するようになった[2]。 思想 「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 慶應義塾大学東館に刻まれているラテン語で書かれた言葉 福澤馴染みの酒屋「津國屋」 三田に現存同世代のの思想家を挙げると、橋本左内とは同年代、坂本龍馬は一つ年下、高杉晋作は五つ年下、吉田松陰で四つ年上。これら幕末の人物と同世代であるという?メージが世間一般ではすらりと出にくいとされる[17]。 文久3年(1863年)春頃から『姓名録』(『慶應義塾入社帳』29冊現存)を付け始め、入塾者を記録し始めた。これ以前およびのちの数年の正確な入塾者については明らかになっていない。 第二次長州征伐では、徹底的に長州藩を討つべしと幕府に建言し、「尊王攘夷」などというものは長州のいい加減な口実で、世を乱すものにすぎないと進言した[18]。 福澤の著書には、しばしば儒学者の荻生徂徠が出てくるが、思想には影響を受けた大儒であってもやはり漢学者には心酔者が多いのでだめである。と論じた[19] 文明の本質を「人間交際」にあると考えており、多様な要素の共存が文明の原動力だとし、これを自身の哲学の中心に据えた[20]。 孔子と孟子を「古来稀有の思想家」としたうえで、儒教的な「政教一致」の欠点を指摘した[21]。 期待していた水戸藩が維新前に水戸学の立原翠軒派と藤田幽谷派の内ゲバや天狗党で分裂してしまったことを例に挙げ、学問や政治の宗教化を厳しく批判し、その他宗教的なものは一切認めないと論じた[22]。 徳川家康を「奸計の甚しきものを云ふ可し」としてやや批判的に論じ、豊臣秀吉を高く評価した[23]。大久保利通から政体取調掛を命じられ、細川潤次郎が邸宅に赴いたとき「学者を誉めるなら豆腐屋も誉めろ」といって明治政府の招聘を断った[24]。 明治政府内では大鳥圭介と後藤象二郎びいきで、「相撲や役者のように政治家にも贔屓というものがありますが、私は後藤さんが大の贔屓なのです。」と語り、福沢邸から歩いて20分ほどの距離にあった後藤の屋敷(現在の高輪プリンスホテル周辺)には頻繁に行き来していた。大鳥に関しては適塾時代からの友人で、『痩我慢の説』でも大鳥は批判されていなかった。 立憲改進党が結党式を挙げる際に京橋の明治会堂を大隈重信に貸し出してやったことがある。このように、後輩思いで頼まれると中々断れないというお人好しな面が強かったようである[25] 「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は福沢の言と誤解されることが多いが、学問のスゝメ冒頭には「天は人の上に人を造らず、人の下に人を造らずと言えり」と書かれており、正しくは福沢の言ではない。出典元は諸説あるが、トーマス?ジェフ?ーソンによって起草されたといわれる?メリカの独立宣言の一節を意訳したものというのが有力説である[26]。 緒方洪庵の他に自伝でも触れられている英雄の一人が江川太郎左衛門英竜(江川英龍)で、寒中袷一枚で過ごしているのを聞いて自分も真似たという[27]。 『時事新報』は、明治21年(1888年)3月23日、日本で初めて新聞紙上に天気予報を掲載した。晴れや雨を表す?ラストは現在の天気予報で使用されているお天気マークの元祖である[28]。 『西洋旅案内』は外国為替や近代的な保険制度について書かれた日本最初の文献である。 明治3年(1870年)5月中旬、発疹チフスを患うと、元福井藩主?松平春嶽公が所有していた?ンモニ?吸収式冷凍機を借用。大学東校の宇都宮三郎のもとで、わが国で初めて機械によって氷を製造した[29]。『文明論之概略』は新井白石の『読史余論』から影響を受けており、維新の動乱の最中、程度の高い成人向けに「なかんずく儒教流の故老に訴えてその賛成をうる」ことを目的とし、故西郷南州なども通読したることになった[30]。 福澤の代表的な言葉で戒名にも用いられた言葉が「独立自尊」である。その意味は「心身の独立を全うし、自らその身を尊重して、人たるの品位を辱めざるもの、之を独立自尊の人と云ふ」(『修身要領』第二条)。 晩年の自伝である『福翁自伝』において、適塾の有様について「塾風は不規則と云(い)わんか不整頓と云わんか乱暴狼藉(ろうぜき)、丸で物事に無頓着(むとんじやく)。その無頓着の極(きよく)は世間で云(い)うように潔不潔、汚ないと云うことを気に止(と)めない。」と記している[31]。 ベストセラーになった『西洋事情』や『文明論之概略』などの著作を発表し、明治維新後の日本が中華

外科学教学大纲设计

文档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文档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布加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简称布加综合征)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脾大,进行性肝功 能损害和大量腹水,严重患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晚期患者均并发肝硬化。 1845年George Budd首先报道了原发性肝静脉阻塞的综合征,此后Hans Chiari 又报道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征1878年Osler首次报道下腔静脉纤维性阻塞性门 静脉高压症。此后医学家们将这些类型的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的疾病命名为 Budd-Chiari syndrome。 【病因】 病因仍不十分清楚。在亚洲国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因素所致的下腔静脉近心端或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入口处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隔膜而引起的阻塞。在欧 美国家,该病多由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血栓形成引起,并以单纯肝静脉阻塞为主。另外, 周围结构的外源性压迫也可导致该病,如肝癌、肾和肾上腺肿瘤、腔静脉内皮瘤、平 滑肌肉瘤。近年的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中至少有35%的病例合并有易栓性疾病,如骨 髓增生性疾病,白塞病,红细胞增多症,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 因子ⅤLeiden突变,蛋白S、蛋白C缺乏,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病理生理】 肝静脉回流受阻,肝淤血。肝静脉压力增高,肝血窦亦出现淤血,淋巴液回流严重受限,腹腔形成腹水。此种腹水蛋白含量高。门静脉压力增高,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并 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肝功能损

害出现一般较晚。早期可有蛋白合成障碍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晚期患者因顽固腹水、恶病质、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长期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心脏缩小。下腔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出现双下肢肿胀、盆腔淤血等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 【病理分型】 根据病理性质、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等可有各种方法的病理分型。作者认为病理分型不宜过分复杂,以有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为原则,大致可分为如下三型: 1.下腔静脉局限狭窄或阻塞型此型最为常见,病变主要在下腔静脉的近心端。其中包括:①单纯下腔静脉隔膜型,此型临床多见,隔膜为先天性原因,隔膜可呈完全闭塞状或隔膜呈孔状、筛状。此型大多肝静脉无阻塞。②下腔静脉局限性狭窄,病变局限于入右房处的近心端下腔静脉,以短段狭窄为特征。病因上大多系血栓形成所致,同时可伴肝静脉阻塞。③下腔静脉局限阻塞型。短段下腔静脉近心端完全的阻塞,大多系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导致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高压。 2.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型大多由于广泛血栓形成造成。①肝段和肝后段下腔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伴肝静脉阻塞。②下腔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但肝静脉血流仍可汇入阻塞段以远的下腔静脉内,也就是说肝静脉本身无阻塞。 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型此型病变仅限于肝静脉,下腔静脉通畅。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又分为:①肝静脉开口狭窄或阻塞型。②肝静脉长段狭窄或阻塞型。 【临床表现】

佛性论 解说

佛性论解说 解说 《佛性论》虽为不少学人视为如来藏系之论典(注释:吕沔、印顺心法师都认定《佛性论》为如来藏思想的典论,可参看吕沔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与印顺法师之《如来藏之研究》二书。),但其也结合了般若中观与唯识学的义理来组织来说,因而此论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佛性论》题为四卷,从其内涵上来分析,可有三大部分:一为缘起。二为破斥。三为实相论。 一、缘起。此通常为佛家造论的缘由、目的及其宗旨,乃佛学论典的一般通式。《佛性论》在其〈缘起分〉开宗明义就点出此论的目的。是要断除自卑、高慢、虚妄、诽谤正法和我执五种过失,长养正勤、恭敬、智慧、正行和慈悲五种功德。其宗旨,乃是重新阐释、说明《大般涅槃经》所提出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命题。 二、破斥。世亲为了显示大乘佛教的究竟深义,往往使用所谓破邪显正的手法。大体就世亲的破斥思想论典而言,除《佛性论》外,尚有《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摄大乘论释》及《俱舍论》等,其破斥思想,主要是针对小乘八部,与外道数论、胜论、正理三派。其中,部派的犊子部、正量部、经量部、有部、大众部,

与外道的数论、胜论二派,尤为世亲所特别著力批判的对象。下面就具体落实到《佛性论》中的破斥要义,加以概说。 《佛性论》第二〈破执分〉,就佛性问题,对小乘、外道、大乘所存在的谬执,进行了逐一破斥。其中就小乘之执,举出分别部与毗昙萨婆多部等之说。分别部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之体即是空,万象皆从空出,「若依分别部说,一切凡圣众生,并以空为其本,所以凡圣生者皆从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即大涅槃。」(注释:见《佛性论》卷一。)本来,由分别部建立的这种无为法(空)有作用(出众生)说,以真如法性为本体来说明一切现象的存在,颇契如来藏系所主张的真如缘起论,与《佛性论》的宗旨亦无二致,但为何要予以破斥呢?在世亲看来,分别部所说虽不违大乘宗旨,但其过於执持而不能圆通。即其不能会通佛陀说有定无佛性、不定有无两种众生存在的方便设教。佛陀说此二种众生的存在,虽是不究竟之说,但其乃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而因材施教,意在策励修习正道,速离无明之苦。 毗昙萨婆多部等,则执著於佛陀的方便说法,认为并非所有众生都有佛性,而且执持佛性不是众生本有,而是修得后有的「始有佛性说」。如《佛性论》卷一引其义说:「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这种执方便之说为究竟了义的思想,严重背离了《佛性论》所要说明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宗旨,自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普通外科学专业(正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普通外科学专业(正 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普通外科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对相关问题在普通外 科专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包括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 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及重症监测等;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 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 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 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移植学等知识; 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知识; 7、掌握展开普通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方法,掌握 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 8、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知识;

9、了解展开普通外科专业相关基础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了解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显微外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 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即时、主动获取国际和国内普通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切实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水平; 2、掌握普通外科专业国际和国内发体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持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主动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 3、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4、了解与普通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水平 1、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合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