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毕业设计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毕业设计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的直流调速系统,更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它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和易于控制等优点,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电力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设计题目,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器选用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电路,调速系统的主电路采用了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来供电。本论文首先确定整个设计的方案和框图;然后确定主电路的参数以及框图中所需的电动机参数;本论文的重点设计是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在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只要转速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联接。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做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这样构成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就能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使其满足工程设计参数指标。关键词:电力传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调节器;转速调节器

Abstract

Spee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of DC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is a very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DC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 is also a kind of wide applications, economic, applicable to electric drive system, it has a wide speed range, high precision,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asy to control, is all kinds of AC, DC electric driv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mportant basis, so in electric driv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subject, the DC motor speed controller, the spee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speed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system's main circuit adopts a three-phase full-bridge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to supply power. This paper firstly determine the whole design scheme and block diagram; then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ain circuit and the block diagram of the desired motor parameter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DC motor speed regulator and current regulator design, respectively, to adjust the speed and current, which are respectively introduced into the speed negative feedback and current negative feedback, in DC control system start process only the current negative feedback, to achieve steady speed, as long as the speed negative feedback, two between implementation of cascade connection. From the closed loop structure, the current loop on the inside, known as the inner ring; the speed loop outside, called outer ring. This form of spee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Speed and two current regulators have adopted PI regulator, the DC double loop speed control system can obtain good static, dynamic performance. Finally using the MATLAB / SIMULINK on the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arameters.

Key words:power transmission;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current regulator;speed regulator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 II 第1章绪论.......................................................................................................................... - 1 -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 -

1.3 本课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技术难点......................................................................... - 2 -

1.4 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 3 -

1.4.1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 3 -

1.4.2 经典控制部分.................................................................................................. - 3 -

1.4.3仿真部分........................................................................................................... - 3 - 第2章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4 -

2.1 系统的参数测定......................................................................................................... - 4 -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 6 -

2.2.1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 6 -

2.2.2 调速系统的两个基本矛盾.............................................................................. - 7 -

2.2.3 调速系统的双闭环调节原理.......................................................................... - 8 -

2.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析.................................................................. - 9 -

2.2.5动态性能和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 11 -

2.3晶闸管—电动机主电路的设计................................................................................ - 12 -

2.4 主电路参数计算....................................................................................................... - 13 -

2.5 主电路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 - 14 -

2.5.1 过电压保护.................................................................................................... - 14 -

2.5.2 过电流保护.................................................................................................... - 14 - 第3章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 - 15 -

3.1设计要求.................................................................................................................... - 15 -

3.1.1基本数据(其中包括铭牌数据和测试数据)............................................. - 15 -

3.1.2 设计指标........................................................................................................ - 16 -

3.1.3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 - 16 -

3.2电流调节器额定设计................................................................................................ - 17 -

3.2.1电流环动态结构图的简化............................................................................. - 17 -

3.2.2电流调节器结构的选择................................................................................. - 18 -

3.2.3 电流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 19 -

3.2.4电流环的动态性能指标................................................................................. - 20 -

3.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 21 -

3.3.1电流环的等效闭环传递函数......................................................................... - 21 -

3.3.2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近似处理............................................................. - 21 -

3.3.3 转速调节器结构的选择.............................................................................. - 22 -

3.3.4 转速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 24 -

3.3.5 转速环的抗扰性能指标................................................................................ - 26 -

3.4电流环、转速环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比较............................................................ - 27 - 第4章调速系统性能指标的数字仿真.............................................................................. - 29 -

4.1 基于工程设计的数字仿真....................................................................................... - 29 -

4.2 时域分析................................................................................................................... - 30 - 参考文献.................................................................................................................................. - 31 - 结束语...................................................................................................................................... - 32 - 致谢.......................................................................................................................................... - 33 -

第1章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前的大约50年的时间里,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许多生产机械,由于加工和运行的要求,电动机经常处于起动,制动,反转的过渡过程,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为了缩短这部分时间,仅采用PI调节器的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其性能还不很令人满意。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由速度,电流两个PI调节器综合调节,可获得良好的静态、动态性能。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更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转速、电流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实行串级联接,采用电流负反馈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实现快速起动,达到稳态转速后,只需要转速负反馈作用。两个调节器组成的双闭环的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单闭环系统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在我国许多工业部门的电力拖动场合仍然采用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程设计的方法对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和控制,设计出能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力拖动系统的调节器,并应用MATLAB 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以达到满足控制指标的目的。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直流调速系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在我国许多工业部门,

如轧钢、矿山采掘、海洋钻探、金属加工、纺织、造纸以及高层建筑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场合,仍然广泛采用直流调速系统。而且,计算机和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合体具有工作可靠、速度控制精度高,并且不受环境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具有参数自整定、故障报警、故障记忆等功能给用户的使用、维护提供极大方便。

趋势: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发展很快,直流电动机的缺点日益显露,交流可调拖动势必会取代直流可调拖动系统,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后,直流与交流共存。

1.3 本课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技术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1.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双闭环直流调速的工程设计

3.应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

本课题所涉及的调速方案本质上是改变电枢电压调速。该调速方法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是目前直流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调速方案。但电机的开环运行性能(静差率和调速范围)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按反馈控制原理组成转速闭环系统是减小或消除静态转速降落的有效途径。转速反馈闭环是调速系统的基本反馈形式。可要实现高精度和高动态性能的控制,不仅要控制速度,同时还要控制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加速度。由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知,加速度与电动机的转矩成正比关系,而转矩又与电动机的电流成正比。因而同时对速度和电流进行控制,成为实现高动态性能电机控制系统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因而也就有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结构。

关于工程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是一个高阶系统,其设计非常复杂。本设计利用阶次优化的原理对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电机调速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按全局最优的观点正确选择合理的阶次。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应用到双环调速系统中,先从电流环入手,按上述原则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等效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

1.4 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列写双闭环调速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其动态结构图。

1.4.2 经典控制部分

首先了解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主电路、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并应用MATLAB语言中的SIMULINK工具箱对系统进行仿真。

1.4.3仿真部分

简单介绍MATLAB语言及SIMULINK工具箱,重点运用SIMULINK工具箱对系统进行仿真,获得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其频率特性曲线。结合曲线对由不同方法设计出的调速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性能指标较为理想的系统模型。并尝试性地提出改进方案。

第2章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系统的参数测定

在画出系统的方块图,进行调节器的设计之前,必须先要求出传递函数有关的各个参数,这是很重要的一步。若参数不对或不正确,调节器的计算那就必然是不合要求的。

在方块图中涉及到电动机的有四个参数:机电时间常数m T ,电气时间常数D T ,电枢(包括可控硅整流器等其它部分)内阻R ∑和电势常数e C Φ。为了便于说明调节器的设计、计算起见,我们先选定一种直流电动机,它的铭牌参数:额定功率N P =22kW,额定电压N U =220V ,额定电流N I =116A ,额定转速N n =1500r/min,电枢内阻0.112D R =Ω。包括其它部分后,电枢回路内阻可测得为0.32R ∑=Ω.电枢回路(包括所串滤波器、电抗器等)总电感量(实测)37.22L mH ∑=。由此出发我们来计算方块图中所需的电动机参数。

1电气时间常数

37.221160.1160.32l L mH T ms s R ∑∑==≈=Ω

2 由电势平衡方程(静态)

N e N N D U C n I R =Φ+

得,电势常数

2201160.1120.138//min 1500

N N D e N U I R C V r n --?=== 由电机原理可知,e C 和m C 仅差一常系数,

309.55 1.318//min m e e C C C V r ===π

3内阻0.32R ∑=Ω,这是实际测量的。

4机电时间常数m T ,为求它还需测量电机的转动惯量2GD 。由力矩平衡方程

2375m D L GD dn T C i T dt

==+ 当匀速时,0n n =,0

0n n dn dt =∣=。 因此 L m D T T C i ==。

将电动机的供电断开,即D i =0,则T =0,得 2375L m D GD dn T C i dt

=-= 整理后得 2375m D C i GD dn

dt

=- 实验测量时,先将电机上加一定电压,达到均速后,记下此时转速0n 和电枢电流D i ,然后切断电枢供电,测出此时的dn/dt ,即可求得2GD 。若摩擦力是均匀的,则测dn/dt 可如图

2.1a ,否则按图2.1b 计算。

(a)摩擦力均匀情况 (b )摩擦力不均匀情况

图2.1 自由停车曲线及dn dt

再求得2GD 后,按下式代入数据后,可得

20.157375m e m

GD R T s C C ∑=≈ 5 测定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Ks

在按线性系统规律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应该把这个环节的放大系数K S 当作常数,但0

n dn dt t =-000000n n dn dt t t -==--

实际上触发电路和整流电路都是非线性的,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近似成线性环节。因此,最好应用实验方法测出该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即)(ct d U f U =. 设计时,希望整个调速范围的工作点都落在特性的近似线性范围内,并有一定的余量,调节放大系数K S 可由工作范围内的特性斜率决定

ct

d s U U K ??= 经实验测得K S =40

图2.2 晶闸管触发与整流的输入—输出特性和K S 的测定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生产工艺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经量化和折算后可以表达为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设计任务书中给出了本系统调速指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是必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构想后面的设计思路。在以下四项中,前两项属于稳态性能指标,后两项属于动态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D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叫做调速范围,即

m i n

m a x n n D = (式2.1) 2) 静差率s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对应的转

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称作静差率,即

U ct

100%N n s n ?=? (式2.2)

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稳定度的。

3) 跟随性能指标 在给定信号R (t )的作用下,系统输出量C(t)的变化情况可用跟随性能指标来描述。具体的跟随性能指标有下列各项:上升时间r t ,超调量σ,调节时间s t .

4)抗扰性能指标 此项指标表明控制系统抵抗扰动的能力,它由以下两项组成:动态降落%max C ?,恢复时间v t .

2.2.2 调速系统的两个基本矛盾

在理解了本设计需满足的各项指标之后,我们会发现在权衡这些基本指标的两个矛盾,即

1 动态稳定性与静态准确性对系统放大倍数的要求互相矛盾;

2起动快速性与防止电流的冲击对电机电流的要求互相矛盾。

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 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解决了第一个矛盾。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启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则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中的电流和转矩。无法解决第二个基本矛盾。

在电机最大电流受限的条件下,希望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低下来,使转速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I dcr 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2.3a 所示。

I

a b

图2.3 调速系统启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

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启动过程

b理想快速启动过程

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希望充分地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低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2.2b所示,起动电流呈方形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启动过程。

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变,图2.2b所示的理想波形只能得到近似的逼近,不能完全的实现。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希望只有转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作用,而双闭环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2.2.3 调速系统的双闭环调节原理

如图2.4

图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5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框图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转速调节器

U,它决定了电流调节器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 ASR的输出限幅电压是

n

max

U,它限制了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

的输出限幅电压是

i

max

2.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析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是接近理想快速起动过程波形的。按照转速调节器在起动过程中的饱和与不饱和状况,可将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转速调节阶段。从起动时间上看,第二段恒流升速是主要阶段,因此双闭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在电流受限制下的快速起动,利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方法,达到“准时间最优控制”。带PI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动过程中转速一定有超调。其起动过程波形如图2.6所示。

图2.6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转速和电流波形

从图2.6知,整个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I 阶段是电流上升阶段。突加给定电压U n *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控制作用,使ct U 、0d U 、d I 都上升,当d dl I I ≥后,电动机开始转动。由于机械惯性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很

快,因而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n n n U U U *?=-数值较大,其输出很快达到限幅

值U im *

,强迫电流I d 迅速上升。当d dm I I ≈时,U U i im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使I 不再迅猛

增长,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中,ASR 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 一般应该不饱和,以保证电流环的调节作用。

第II 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从电流升到最大值dm I 开始,到转速升到给定值n *为止,属于恒流升速阶段,是启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 始终是饱和的,转速环

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在恒值电流给定im U *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

流I d 恒定,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成线性增长。

第III 阶段是转速调节阶段。在这阶段开始时,转速已经达到给定值,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电压平衡,输入偏差为零,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幅值U im *,所以电动机仍在最大电流下加速,必然使转速超调。转速超调以后,ASR 的输入端出现负的偏差电压,使它退出饱和状态,其输出电压及ACR 的给定电压i U *立即从限幅值下来,主

电流d I 也因此下降。但是,由于d I 仍大于负载电流dl I ,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仍继续上升。

到d dl I I =时,转距e l T T =,则/0dn dt =,转速n 达到峰值。此后,电动机才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电流d I 也出现一小段小于dl I 的过程,直到稳定。

综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有如下三个特点:

1)饱和非线性控制:随着ASR 的饱和和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当ASR 饱和时,转速环开环。系统表现为恒流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当ASR 不饱和时,转速闭环,整个系统是一个无静差调速系统,而电流内环则表现为电流随动系统。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结构的现行系统,这就是饱和非线性控制的特征。

2)准时间控制:启动过程中主要阶段是第II 阶段,即恒流升速阶段。它的特征是电流保持恒定,一般选择为允许的最大值,以便充分发挥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使启动过程尽可能更快。这个阶段属于电流受限制的条件下的最短时间控制,或称时间最优控制。

3)转速超调:由于采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启动过程结束进入第III 阶段即转速调节阶段后,必须使转速调节器退出饱和状态。按照PI 调节器的特性,只有使转速超调,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n U ?为负值,才能使ASR 退出饱和。这就是说,采用PI 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动态响应必然有超调。

2.2.5动态性能和转速、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一般来说,双闭环调速系统具有比较满意的动态性能。

1.动态跟随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和升速过程中,能够在电流受电机过载能力约束的条件下,表现出很快的动态跟随性能。在减速过程中,由于主电路电流的不可逆性,跟随性能变差。对于电流内环来说,在设计调节器时应强调有良好的跟随性能。

2.动态抗扰性能

(1)抗负载扰动。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只能靠转速调节器来产生抗扰作用。因此,在突加(减)负载时,必然会引起动态速降(升)。为了减少动态速降(升),必须在设计ASR 时,要求系统具有较好的抗扰性能指标。对于ACR 的设计来说,只要电流环具有良好的跟随性能就可以了。

(2)抗电网电压扰动。电网电压扰动和负载扰动在系统动态结构图中作用的位置不同,系统对它的动态抗扰效果也不一样。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电网电压扰动和负载电流扰动都

作用在被负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仅就静特性而言,系统对它们的抗扰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从动态性能上看,由于扰动作用的位置不同,还存在着及时调节上的差别。负载扰动作用在被调量的前面,它的变化经积分后就可被转速检测出来,从而在调节器ASR上得到反映。电网电压扰动的作用点则离被调量更远,它的波动先要受到电磁惯性的阻挠后影响到电枢电流,再经过机电惯性的滞后才能反映到转速上来,等到转速反馈产生调节作用,已经嫌晚。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由于增设了电流内环,这个问题便大有好转。由于电网电压扰动被包围在电流环之内,当电压波动时,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及时的调节,不必等到影响到转速后才在系统中有所反应。因此,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由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动态速降会比单闭环系统中小得多。

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

U*变化,稳态无静差;

n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1)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2)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

3)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起给定电压

U*(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i

4)当电动机过载甚至于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从而起到快速的安全保护作用。如果故障消失,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

2.3晶闸管—电动机主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主电路原理图如图2.7所示:

图2.7 V-M 系统主电路原理图

图中VT 是晶闸管可控整流器,它由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组成,如图2.8所示:

图2.8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 的控制电压c U 来移动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平均整流电压d U ,从而实现平滑调速。

2.4 主电路参数计算

22.34c o s d U U α=

(式2.3) 220d N U U V ==,取0o α=

2220(1~1.2) 1.1114.92.34cos 00.9 2.340.9

d o U U V V =?=?=?? 其中系数0.9为电网波动系数,系数1-1.2为考虑各种因素的安全系数,这里取1.1。 *100.00671500

nm N U n α=== (式2.4) **80.0461.5 1.5116

im im dbl N U U I I β====? (式2.5)

2.5 主电路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

2.5.1 过电压保护

1 交流侧过电压保护:用压敏二极管抑制事故过电压。

2 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利用电阻和电容吸收操作过电压。

2.5.2 过电流保护

每个桥臂串个快速熔断器。

第3章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

3.1设计要求

本论文首先应用经典控制理论的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出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然后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设计方法, 设计此调速系统。

3.1.1基本数据(其中包括铭牌数据和测试数据)

(1)被控直流电动机

P N =22 KW U N =220V I N =116 A

1500 r/min N n = 0.112D R =Ω e 0.138 V m i n /r

C =? λ=1.5 C m =1.318 kg.m/A

(2)整流装置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K s = d ct

U U ??=40 T s =1.7 ms (3)电枢回路总电阻

R=0.32Ω

(4)电枢回路总电感

L=P D B

L L L ++d ct

U U ??=37.22mH (5)系统时间常数

l T =0.116 s

T m =0.157 s

(6)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oi T =0.002 s T on =0.01 s

(7)调节器最大给定电压

U*nm =10v U*im =8 v

(8)调节器输入回路电阻

040R k =Ω

3.1.2 设计指标

(1)负载:恒转矩负载0.8dl N I I =

(2)起动方式: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00.05I d N I =

(3)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D =10

2)静差率:S ≤4%

3)电流超调量i σ%≤5%

4)转速超调量n σ%≤10%

5) 突加负载的动态速降3≤%

6)恢复时间t ?≤1.5秒

3.1.3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

用经典的动态校正方法设计调节器必须同时解决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等各方面相互矛盾的静态、动态性能要求。作为工程设计方法,首先要使问题简化,突出主要矛盾。简化的基本思路是,把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 第二步,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

这样做,就把稳、准、快抗干扰之间互相交叉的矛盾问题分成两步来解决,第一步先解决主要矛盾—动态稳定性和稳态精度,然后在第二步中进一步满足其它动态性能指标。

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只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都已事先找到,具体选择参数时只须按现成的公式和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使设计犯法规范化,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关于电机的毕业设计 【篇一:电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 ....................................................................................................... .. (1) abstract ............................................................................................. . (1) 第一章中小型电机设计概 述 ....................................................................................................... . (2) 1.1设计技术要 求 ....................................................................................................... .. (2) 1.2电机主要尺 寸 ....................................................................................................... .. (2) 1.3 绕组构及成原 理 ....................................................................................................... (4) 1.4主磁 路 ....................................................................................................... .. (4) 1.5电 抗 ....................................................................................................... (6) 1.6损耗与效 率 ....................................................................................................... (7) 1.7通风散 热 ....................................................................................................... . (7)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y180l- 6/15kw) (9)

双闭环V-M调速系统中主电路,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中北大学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题目:双闭环V-M调速系统中主电路, 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1年8月25日

中北大学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双闭环V-M调速系统中主电路, 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起迄日期:8月22 日~8月26日 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 指导教师: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08月22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双闭环V-M 调速系统中主电路,电流调节器及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二、 已知条件及控制对象的基本参数: (1)已知电动机参数为:nom p =3kW ,nom U =220V ,nom I =17.5A ,nom n =1500r/min ,电枢绕组电阻a R =1.25Ω,2GD =3.532N m 。采用 三相全控桥式电路,整流装置内阻rec R =1.3Ω。平波电抗器电阻L R =0.3Ω。整流回路总电感L=200mH 。 (2)这里暂不考虑稳定性问题,设ASR 和ACR 均采用PI 调 节器,ASR 限幅输出im U * =-8V ,ACR 限幅输出ctm U =8V ,最大给定nm U *=10V ,调速范围D=20,静差率s=10%,堵转电流 dbl I =2.1 nom I ,临界截止电流 dcr I =2nom I 。 (3)设计指标:电流超调量δi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δn ≤10%,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过渡过程时间 t s ≤0.5。 三、 设计要求 (1)用工程设计方法和[西门子调节器最佳整定法]* 进行设计,决定ASR 和ACR 结构并选择参数。 (2)对上述两种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3)设计过程中应画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及动态结构图

温度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系统设计报告

实训题目: 温度控制直流电动机转速 学生姓名:崔敬通 学号: 201223160126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2013年11月27日

1 引言 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线性调速特性和控制性能,使其调速控制占主流地位。尽管交流变频电机、步进电机等在控制调速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但直流电机调速仍是大多数调速控制电机的最佳选择。89C55单片机支持C语言编程,可移植性好,速度快,已被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现应用89C51单片机对直流电机速度进行有效测试和控制,通过对直流电机转速脉冲和中断次数的计数,可实现根据输入值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根据设计需要,通过测量原件把检测到的直流电机转速读入到89C55单片机中,再通过编程使读入的数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若检测到的电机转速等于设定值,则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记录;若检测到的电机转速没有达到设定值,则通过加大数值或模数转换芯片使电机速度提升至设定值;若检测到电机转速超过设定值则通过模数转换芯片把电机速度降至设定值。通过这种实时检测和在线控制的方式使单片机能够对直流电机 2.1系统的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本论文要求使用单片机进行电路设计,同时单片机部分应带有显示功能。单片机对某个位置进行温度监控,当外部温度≥45℃时,电动机加速正转,当温度≥75℃时,电动机全速正转;当外部温度≤10℃时,电动机加速反转,当温度≤0℃时,电动机全速反转;当温度回到10℃~45℃之间时电动机逐渐停止转动。 2.2系统总体方案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如下图2.1

图2.1 系统总体方案图 2.3总体方案论述 该系统采用AT89C55单片机为核心,通过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送入单片机,经过软件编程进行温度的比较和范围划定,然后通过程序控制由单片机产生不同的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送给电机驱动芯片L298的使能端口,通过L298驱动芯片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动、速度、方向的变化;单片机将温度数据传送给LM016L显示温度。整个电路设计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和电机及电机驱动模块。 3硬件电路设计 MCS-51系列单片机 Intel公司推出的8位单片机: 1976年推出的MCS-48系列:8039,8048等。

电压环与电流环设计

控制电路设计 一、电流环的设计 电流环的设计核心是控制主电路上电感电流的平均值,使它处于稳定状态,根据主电路与设计思路得电流控制环的系统框图如下: 其中Vcv 为电压环的输出电压(即系统的参考电压),Vs 为锯齿波的幅值,IL 为电感上的电流,K1为采样的放大倍数。设置PI 为单零点—单极点补偿网络。如下图所示: 因为系统的开关频率为100KHZ ,为了避免开关频率对控制环路的影响,穿越频率fci 必须远远小于开关频率,当然为了对系统动态响应的速度,我们希望fci 越大越好,在一般的开关电源中,fci 都小于开关频率的1/10,此处我们设置为开关频率的1/10,即10KHZ 。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为:211111()R C S G s R C S += , 由系统框图可以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211(1)11()1S R C S G S K R C S V SL +=, 式中:Vs=5V ;L=15uH; K1=1/100; S=jw;代入上式,当fci=10KHz 时,2()G S =1,令补偿零点角频率1211w R C = 在fci/2处,即1211w R C ==5KHz ,经计算得11R C =62.710-?,21R C =4210-?,所以21 R R =74,令1R =1K ,得2R =74K ,1C = nf, 代入得开环传递函数为:2245000()/10 S G S S -+= ,经MATLAB 画出BODE 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2)fci 频率处,开环传递函数的斜率由-40dB 变成-20dB ,可以达到较快的动态响应,由于传递函数以-20dB 的斜率穿越0dB

基于stm32的直流无刷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_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STM32的直流无刷电动机 调速系统设计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西昌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猕猴桃开发利用综述 1 1 一、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 课题设计主要内容: 以嵌入式MCU 为控制器,利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设计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设计完成直流无刷控制系统,实现电动机的速度连续可调,并对电机的速度进行测量,随着负载的改变,电机的速度要能跟随控制的要求可调。 研究意义: 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一直在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空技术,医疗卫生,商务与办公设备,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都大量的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而随着控制智能化,仪器小型化,功耗微小化等对设备要求的日益苛刻,把单片机特别是高速的嵌入式处理器应用于电动机的控制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特点:高效率: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上既无铜耗也无铁耗,其效率比同容量异步电动机提高5%-12%。功率因子高:无刷直流电动机无需吸取激磁电流,功率因子接近1。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与他激直流电动机枢控时相应特性类似,所以它的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调节范围宽,但没有因电刷换向器引起的缺点,电子换向取代了机械换向。电动机出力高:该电动机的体积和最高工作转速相同时,较异步电动机输出功率提高30%。适应性强:电源电压偏离额定值+10%或-15%,环境温度相差40K 以及负载转矩从0—100%额定转矩波动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实际转速与设定转速的稳态偏差,不大于设定转速±1%。 总之,无刷直流电动机本身固有的优势,必将使之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体现出不同的功能,达到不同的目的,收到相应的效益。因此,本论文通过对直流无刷控制系统的研究,对于直流无刷电机的应用,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预期目标: 设计完成一款基于STM32嵌入式处理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系统主要包括

电流调节器设计举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举例 例题2-1:某晶闸管供电得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 数据如下: 直流电动机: 220V、136A、 1460r /min, Ce=0、132V﹒min/r,允许过载倍数λ=1、5。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 =40。 电枢回路总电阻R=0、5 时间常数 电流反馈系数β=0、062V/A(β≈10V/1.5I N) 试按工程方法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要求如下 要求稳态指标:电流无静差;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图如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流环得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 (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 。 -I dL U d0 U n + - - + - U i ACR 1/R T l s+1 R T m s U *i U c K s T s s+1 I d 1 C e + E β T 0i s+1 1 T 0i s+1 ASR 1 T 0n s+1 α T 0n s+1 U *n n

三相桥式电路得平均失控时间Ts=0、0017s。 (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 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得时间就是3.33ms,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有(l~2)=3.33ms, 因此取=2ms=0、002s。 (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0、0037s。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5%,而且 因此可按典型1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型,其传递函数为 3.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 ACR超前时间常数:== 0、03s。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5%时,应取

=0、5因此 于就是,ACR得比例系数为 4.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s-1 (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 ﹤ 现在 = s-1> 满足近似条件 (2)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得条件:; 现在, = 满足近似条件。 (3)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 =

电压环与电流环设计报告

电压环与电流环设计报告

————————————————————————————————作者:————————————————————————————————日期:

控制电路设计 一、电流环的设计 电流环的设计核心是控制主电路上电感电流的平均值,使它处于稳定状态,根据主电路与设计思路得电流控制环的系统框图如下: - + Vcv PI 1/Vs Vd Vo + -1/SL IL K1 其中Vcv 为电压环的输出电压(即系统的参考电压),Vs 为锯齿波的幅值,IL 为电感上的电流,K1为采样的放大倍数。设置PI 为单零点—单极点补偿网络。如下图所示: R1 R2C1 -+ 因为系统的开关频率为100KHZ ,为了避免开关频率对控制环路的影响,穿越频率fci 必须远远小于开关频率,当然为了对系统动态响应的速度,我们希望fci 越大越好,在一般的开关电源中,fci 都小于开关频率的1/10,此处我们设置为开关频率的1/10,即10KHZ 。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为:211111 ()R C S G s R C S += , 由系统框图可以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211(1)11 ()1S R C S G S K R C S V SL += , 式中:Vs=5V ;L=15uH;

K1=1/100; S=jw;代入上式,当 fci=10KHz 时,2()G S =1,令补偿零点角频率1211w R C = 在fci/2处,即121 1 w R C ==5KHz ,经计算得11R C =62.710-?,21R C =4210-?,所以 2 1 R R =74,令1R =1K ,得2R =74K ,1C =2.7 nf, 代入得开环传递函数为:224 5000 ()/10 S G S S -+=,经MATLAB 画出BODE 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2)fci 频率处,开环传递函数的斜率由-40dB 变成-20dB ,可以达到较快的动态响应,由于传递函数以-20dB 的斜率穿越0dB 线,也可以获得足够的相位裕量(64度)。同时由于从0Hz~(1/2)fci 之间,开环传递函数以-40dB 斜率衰减,可以获得很高的静态增益,从而使得静态误差非常的小。根据乃奎斯特环路稳定性判据,系统是稳定的,设计也合理。 二、电压环的设计 在电压环的设计中,电流环可视为控制对象的一个环节,因此先得求取电流控制环的闭环传递函数,由前面的电流控制环的开环传递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附图及源程序

摘要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测量转速的方法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采用测速发电机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模拟量。数字式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霍尔元件等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脉冲信号。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性能价格比的单片机的出现,转速测量普遍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测量方法。 本文便是运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转速测量仪。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监控,转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参数。本系统就是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并可以和PC机进行通信,显示电机的转速,并观察电机运行的基本状况。 本设计主要用AT89C51作为控制核心,由霍尔传感器、LED数码显像管、HIN232CPE电平转换、及RS232构成。详细介绍了单片机的测量转速系统及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充分发挥了单片机的性能。本文重点是测量速度并显示在5位LED数码管上。 其优点硬件是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 关键字:MSC-51(单片机);转速;传感器

Abstract In the project practice, we will meet each kind to need frequently to survey the rotational speed the situation, the survey rotational speed method divides into the simulation type and the digital two kinds. The simulation type uses measured that the fast generator is the detecting element, obtains the signal simulates the quantity. Digital usually uses the electro-optical encoder, the Hall part and so on is the detecting element, obtains the signal is the signal impulse. Along with microcomputer'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specially high performance price compared to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 appearance, the tachometric survey uses generally take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s the core digital measuring technique I graduated from the Design of the issue is control of the intelligent use of SCM speed measuring instrument. The system is the motor speed measurement, and PC and can communicate that the motor speed, and to observe the motor running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main design AT89C51 control as the core, by the Hall sensor, LED digital CRT, HIN232CPE-level conversion, and a RS232.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the speed of the SCM system and PC and the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icrocontroller. Give full play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M. This paper is to measure the speed and displayed in five LED digital pipe. The advantage of a simpl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apabilities improve, measuring speed, high prec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reliable, cost-effective and so on. Keyword:MSC-51(One-chip computer);sensor;Tachometer

电流调节器设计举例样本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举例 例题2-1:某晶闸管供电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 直流电动机: 220V、136A、1460r/min,Ce=0.132V﹒min/r,容许过载倍数λ=1.5。 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 =40。 电枢回路总电阻R=0.5 时间常数 电流反馈系数β=0.062V/A(β≈10V/1.5I N) 试按工程办法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规定如下 规定稳态指标:电流无静差;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构造图如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流环设计 1.拟定期间常数 (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Ts 。 三相桥式电路平均失控时间 T s =0.0017s 。 -I dL U U + - - + - U ACR 1/R T s+1 R T s U * U K T s+1 I 1 + E β T s+1 1 T s+1 ASR 1 T s+1 α T s+1 U * n

(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 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时间是3.33ms,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有(l~2)=3.33ms, 因而取=2ms=0.002s。 (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按小时间常数近似解决,取=0.0037s。2.选取电流调节器构造 依照设计规定:5%,并且 因而可按典型1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型,其传递函数为 3.选取电流调节器参数

ACR超前时间常数:== 0.03s。电流环开环增益:规定5%时,应取=0.5因而 于是,ACR比例系数为 4.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s-1(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 当前= s-1> 满足近似条件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教材

课程设计任务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院自动化专业10 年级 学生姓名:_11 _______ 课程设计题目:______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_________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要求完成调节器的计算与工程设计,实现1、稳态: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5%;转速超调<10%;、振荡次数N<2次。并绘制相关电路原理图。 电机参数及指标要求: 设计一个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 电动机参数:U N=220V, P N=500Kw,l dN=760A,n N=375r/min,Ce=1.82V.min/r, 过载倍数入=1.5,整流装置放大系数Ks= 75,电枢回路总电阻R= 0.14 欧,时间常数TI=0.031s,Tm=0.112s,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s, 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on二0.02s,要求实现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 i %<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T n%w 10%,取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饱和值为12V,输出限幅值为10V,额定转速时转速给定 Un*10V。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张寿明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10日摘要: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有较好性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实 际应用中,选定电动机后,其参数是不可变的,只能通过改变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内环电流调节器和外环的转速调节器的参数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按 二阶最佳和三阶最佳设计方案,采用PI 控制算法,对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进行设计,对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6 .5的环境下进行仿真,试验证明此设计是可行的。: 关键 字: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 注:本系统设计由课本P95习题及运控大作业提供数据及初步模型

运算放大器的保护环设计

关于运放保护环 在弱信号放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对弱电流放大的情况下,有可能需要在运放的输入端加一个保护环(guard ring,或称屏蔽环),目的是抑制漏电流对运放输入端造成影响。 先说漏电流的形成。所谓漏电流,也是电流,它的形成也不外乎电压和电阻,这里的电压是比较复杂,包括运放供电的电压,也包括信号的电压和外界干扰的电压。这里的电阻是漏电阻,是指两个网络节点在理想情况下应该是无穷大的实际电阻,漏电阻可能在几百兆或上百G欧姆范围。影响漏电阻的因素有PCB的材料、劣质的PCB走线层及PCB的污染,PCB 的污染包括电路板表层的油污、空气潮湿、助焊剂和电路板清洗剂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形成漏电流路径。比如说,5V的供电电源处于输入引脚处之间的电压是5V,由于电路板污染的存在,它们之间的漏电阻为100G欧,那么形成的漏电阻就是50pA,这个数值可能比高精度运放的偏置电流大几十倍,这就是为什么要抑制漏电流的原因。对于直流来说,影响可能还能校正过来,但外界的干扰或被测信号的影响来说,那可能是致命的,无法校正的。 漏电流的抑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加保护环,保护环的添加有几个注意点及其原因: 一是保护环与被保护对象的电位要相等或接近,目的是减小压差,在保护环内电位基本相等,从而减小漏电流,这是针对环内来说的。 二是保护环要接到尽量低的阻抗点上,即被低阻抗的源所驱动。这一点是针对环外来说的,如果外界对保护环有漏电流,那么电流通过低阻抗源可以更容易导走,而不至于过多地影响环的电位。如下图所示,它是AD公司推荐的两种接法,前者是反相放大形式的接法,由于同相端接地,它的阻抗是0,所以保护环绕反相端保护,而接到同相端;后者是同相放大形式的接法,同相端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相比之下,把保护环保护同相端而接到反相端更好。后面的图是保护环的画法。

电动机转速测量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霍尔传感器电机转速测量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传动教材第2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第2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采用PI 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图2-1a)。 在起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示于图2-1b 。 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dm I 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应该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作用。 2.1.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如图2-2所示。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 调节器,图2-3。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 + TG n ASR ACR U *n + - U n U i U * i + - U c TA M + - U d I d UPE - M T 图2-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 ASR —转速调节器 ACR —电流调节器 TG —测速发电机 TA —电流互感器 UPE —电力电子变换器 内外 n i

电流环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 1)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s T 。按表2-2,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s T =0.0017s 。 2)电流滤波时间常数oi T 。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3.3ms ,为了基本滤平波头,应有(1~2)oi T =3.33ms ,因此取oi T =2ms=0.002s 。 3)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i T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出黎,取∑i T =s T +oi T =0.0037s 。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i σ≤5%,并保证稳态电流误差,可按典型Ⅰ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见式(3-48)。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i l T T ∑≈0.0037 0.03≈8.11,参看表3-2的典型Ⅰ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各项指标都是可以接受的。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s T l 03.0i ==τ。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i σ≤5%是,按表3-1,应取i I T K ∑=0.5,因此 1-i I 135.10.0037 0.5T 0.5K s ≈== ∑ 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为 1.5350.044 360.60.03135.1K R K K s i I i ≈???== βτ (4)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止频率:-1I ci 135.1s K ==ω 1)校验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 ci ω>≈?=1-1-s 196.1s s 0.0017313T 1 满足近似条件 2)校验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像的条件 ci l m s s T ω<≈??=--1136.9203 .022.013T 13 满足近似条件

毕业设计电动机转速

毕业设计论文 2007届毕业生 <<电动机转速检测仪>> 系别: 班级: 设计人: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3) 一、设计的任务 (5) 二、总体方案设计 (5) 1.设计思路 (5) 2.原理框图 (6) 三、设计原理分析 (7) 1.信号拾取与整形 (8) 2.计数电路 (10) 3.锁存电路 (12) 4. CD4543译码显示电路 (14) 5.时钟电路及波形设计 (16) 四、制作和调试 (25) 五、电路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27) 六、经验总结 (28)

七、结束语 (30) 八、参考文献 (31)

前言 毕业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联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技术问题、进行项目训练的重要手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争取用最佳方式予以实现的思维过程及书面表述。对我来说这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其成果则具体表达了我的综合能力、掌握所学知识的深度、知道的知识面、工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子电子,模拟电子等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 在计数器的发展过程中,传统计时器精确度低,测量误差大,已不适应现在发展需求。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的诞生,让计数器的发展更迈进了一大步,单片机功能强大,与数字电路及接口技术的完美结合,使计数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了。单片机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在计数器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分支,其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想与一般的微型计算应用系统设计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由于单片机应用系统通常作为系统的最前端,设计数应注意实际问题,使设计的可靠性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我们在设计电机转速检测仪的设计,就充分运用了单片机的这种性能与数字电路、A/D转换接口等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转速检测仪的精确度。 我们此次电机转速检测仪的设计,牵扯知识面较广,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在设计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够给予帮助和鼓励!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软件设计-本科论文(精)

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电机交流调速软件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教授 助理指导教师:副教授 二〇一一年六月 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意法公司STM32处理器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详细阐述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和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调制技术原理及软件实现。使用IAR公司的EWARM开发环境进行C语言程序开发,同时嵌入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 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转矩脉动小,输出电流波形好,系统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关键词三相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SVPWM,STM32,μcos-ii实时操作系 统,MATLAB仿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3 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的基本原理 4 STM32简介 5 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6 基于STM32的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7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8 调速系统软件实现 9 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及仿真 1 绪论 当前,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及相关领域,其调速系统显然成为应用的关键,而调速系统的实现有很多种方式。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Blaschke等人提出了矢量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就是采用矢量变换使交流异步电机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之间实现解耦,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磁通和转矩分别进行独立控制,从而使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具有了直流调速系统的优点。因此,近几年来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 矢量控制采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控制输出电压,PWM技术主要有正弦 PWM(SPWM、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PWM(SHEPWM、电流滞环跟踪 PWM(CHBPWM、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等控制技术。其中经典的SPWM 控制主要着眼于使变压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尽量接近正弦波,并未顾及输出电流的波形。而电流滞环跟踪控制则直接控制输出电流,使之在正弦波附近变化,这就比只要求正弦电压前进了一步。然而交流电动机需要输入三相正弦电流的最终目标是在电

电压调节器设计

基于PWM控制的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G3525 PWM控制器的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的硬件电 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通过检测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平均电压来改变输出PWM波 的占空比,进而控制电机励磁绕组产生合适的励磁电流来使输出电压稳定于规定 的水平。 关键词:电压调节器;PWM Alternator voltage regulator based on the PWM Controller Abstract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hardware of the alternator voltage regulator system based on the SG3525 PWM controller for synchronous machines. Detailed analysis of how to change the average duty cycle of the PWM wave by detecting the average output voltage of the alternator, and thus control the motor field winding to generating the appropriate excitation current,so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is stabilized at the required level. Key words: Voltage regulator; PWM 前言: 电压调节电路是航空发电机Array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组成有 电压检测、比较、放大与执行和 控制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本 文的交流发电机调压系统是以 SG3525芯片为核心的。交流发电 机的输出平均电压经电压采样电 路反馈到SG3525的1脚,即误差 放大器的反相端。当输出电压有 波动时,误差放大器会放大误差, 后续电路将会自动调节其输出 图1 电压调节器方块图 PWM波的占空比,进而使功率驱 动电路的输出波形的导通时间改变,从而调节了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使其输出电压回复为正常值。 1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 本调节器输出电压的检测采用 平均电压检测,如图2所示。电压 Ud由三相电压经变压整流后取得, 其平均值取决于三个线电压的大 小。 图2 平均电压检测电路

PMSM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设计与实现中的心得体会

一:电流环参数的调节 1:PMSM传动控制系统中,电机运行速度范围很宽,电流频率范围从零到上百赫兹,要在这么宽的频率范围内准确地检测电机电流,常选用霍尔元件实现电机电流的检测。 霍尔检测方法优点:动态响应好,信号传输线性及频带范围宽等优点。 为保证电机对称运行,电流三相各反馈信道的反馈系数必须相等,这就要精心选择调理电路组件,仔细调整反馈回路参数。信号调理电路使用模拟放大器时,放大器的零漂是影响电机低速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要仔细调整放大器,将零点漂移控制在10mv以内。 2:PMSM调速系统需要电机有很宽的调速范围,达到10^4:1以上,要在这么宽的速度范围内检测出电机的速度,以实现调速系统的控制确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T法在低速时有很好的测速精度,但研究调速系统控制的论文极少见使用(T或M/T)法测速的,基本上都是采用M法测速。实际上,当电机处于极低转速时,电机能否稳定运行不仅仅取决于位置传感器及其所送来的脉冲信号,还有速度调节器的作用,以及电流环与电机转子惯性环节的影响,所以,M法仍可用于低速范围内电机速度的检测与反馈。 3:电流调节器参数对电流环的动态响应具有决定性影响。 电流调节器比例系数越大,电流阶跃跟踪响应速度越快,响应的超调越大,振荡次数越多。电流调节器的积分系数越大,电流阶跃跟踪响应的稳态误差越小,但太大会引起电流环振荡。 PMSM调速控制系统的电流环控制对象为PWM逆变器、电机电枢绕组、电流检测环节组成。在实际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流环的相应受电机反电势的影响,电流环动态响应不好,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电流环动态响应性能,抑制反电动势对电流环的影响,在实际系统电流调节器制作时,比例和积分系数均做了调整,增大比例系数,减小积分时间常数。 电流环响应若不加微分负反馈环节,电流环动态响应将会出现振荡与超调。然而实际应用中,通常不加微分反馈环节,因为微分极易引起系统的振荡。而且按照电流环I型系统的校正原则,采用PI控制才能实现电流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动态响应。 二、速度环参数的调节 采用II型系统设计的速度环,实际应用中,在速度阶跃过程中,速度调节器会出现饱和,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设计时所采用的线性对象具有很大的差别,调节器设计时的初始条件和实际系统退饱和后调节器参与调节时的初始条件有很大差别。因此按照II型系统设计的速度环需要作很大的调整才能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但该设计方法关于调节器的形式选择仍然适用。 从自动控制原理可知,调速控制系统的速度超调是使用PI调节器并要求有快速响应的必然结果,原因是速度调节器要退出饱和,参与调解。 随着速度调节器输出限幅的增加,速度响应加快,到达指定速度时的振荡程度增加。输出限幅数值决定电机在动态过程中加速力矩的大小,影响电机在加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影响调速系统的速度响应过程。输出限幅值要合理设置,应该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以提高调速控制系统的速度响应性能。同时,在调速控制系统中可设置速度微分负反馈(肖老师建议速度环一般不要加前馈),可以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第二章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 的工程设计方法 内容提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是应用最广性能很好的直流调速系统。本章着重阐明其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我们将重点学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问题的提出: 第1章中表明,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 1. 主要原因 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能在超过临界电流值 Idcr 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 2.理想的启动过程 a)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 b) 理想的快速起动过程 2-1 直 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 性能比较: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如图所示,起动电流达到最大值Idm 后,受电流负反馈的作用降低下来,电机的电磁转矩也随之减小,加速过程延长。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所示,这时,起动电流呈方形波,转速按线性增长。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制时调速系统所能获得的最快的起动过程。 3. 解决思路 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