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题刻


沧浪亭题刻


一、沧浪亭园门砖额

沧浪亭

译意:沧浪碧水潆洄的水景园。

筒析:“沧浪”,本为水名,即汉水。《楚辞渔父》载:三闾大夫屈原忠而被谤,流放泽畔,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沧浪渔父是个隐归江湖的高人,见此情景,就唱了一首《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欲劝屈原随世沉浮:沧浪的水清,就用它洗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就用它洗洗我的脚。表示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趣;亦见手《孟子· 离娄》中的《孺子歌》。自此,“沧浪水遂成为高人隐逸之所居,亦为风景清丽的胜境。沧浪亭始建于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苏慷慨有大志,诗文名满天下,他和诗友梅尧臣,变柔弱浮艳的晚唐及西昆体诗风为平淡豪俊,被清聂谢誉为“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政治上,他正直敢言,年轻时曾多次给皇帝上疏论朝廷大事。宋仁宗曾禁止百官越职言事,他上《乞纳谏书》指出这样做“不惟亏损朝政,实亦自取覆亡之道”。后经范仲淹举荐,经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其岳父杜衍为宰相,当时与范仲淹、富弼等均为“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御使中丞王拱辰为反对杜衍等,借口苏舜钦等用公钱召妓乐,对有关人员进行劾治,而苏舜钦则以“监主自盗”之罪被除名,闲居苏州,因萌江湖之思。“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饶花木泉石之胜,极城市山林之妙,遂以四万青钱买下,(此地原为吴越王钱谬时其子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一日为五代末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构亭北碕,号沧浪,自此“与风月为相宜”。濯缨濯足取适兴,并目号“沧浪翁”。苏舜钦既有如屈原一般忠而被谤,无罪被黜的遭遇,自然与渔父之歌产生了思想共鸣。他也要“潇洒太湖岸”,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做一名渔父了。唐宋文人向以事渔为隐。敦煌《浣溪沙》词中的隐士是一位“卷却诗书上钓船,身被蓑笠执鱼竿”的钓鱼翁;宋朱敦儒词中的渔父,“摇首出红尘”,看透了世态炎凉,。摆脱了尘世扰攘,这与苏舜钦“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沧浪亭》)的心境何等契合。他的诗友梅尧臣《寄题沧浪亭》诗中称他“行吟《招隐》诗,懒带醉中巾……今子居所乐,岂不远尘埃”;宋杰《沧浪亭》诗云:“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亭中学士逐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这些足可作为园名主题的注解。

诗人向有“丈夫志”,“耻疏闲”,如今只好终日“向沧浪深处,尘缨濯罢,更飞觞醉”了,故“沧浪”一词,深藏着作者的政治愤懑。后以亭名名此园。

二、假山石亭匾额:


简析:抒情写志额。亭址初在北碕。前竹后水。清康熙时巡抚宋荦移建于此。石亭古朴幽雅,旁有沧浪亭石柱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译意:自然美景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近处的水,远处的山都含有深情。
作者: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手书。俞樾(182l一1906),字荫甫,浙江德清县人,遭光三十年庚戏科进士。著作宏富。善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
简析:集联。欧阳修和苏舜钦都是北宋开一代诗风的文学家,两入挚情深谊,亦为高山之于流水。上联出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苏舜钦《过苏州》诗。上联咏沧浪亭之景,又妙合苏舜钦以四万青钱买园本事。苏轼《前赤壁赋》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即用“清风明月”概写沧浪亭的自然景观,经济而又含蓄无穷。下联咏沧浪亭借景之美,表达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漫步在亭北复廊外,透过廊上疏置的漏窗南望,横贯全园的腰形假山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幅变幻的天然画本,造成近水远山的心理感觉。反之,在山阜透过复廊漏窗向北望,近在眼前的廊外碧水变得浩渺平阔,产生近山远水的视觉印象,这种错觉,给有限
的空间以无限的延伸探幽之趣。“皆有情”,赋予山水以人的风姿、情感,远山近水脉脉含情,实际上写的是人对青山绿水的深情,以表达寄情大自然、投身大自然、远超红尘的逸致闲情。辛弃疾“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林则徐“我与山灵相对笑“都是把山水人情化,与苏诗同一韵致。联语融本事、实景、诗意于_体,景美、诗美、人格美交融为一。属对工稳,虽为集联,但天造地设,浑如己出。

沧浪亭对联之一: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译意:苏舜钦花四万青钱买下了沧浪亭,美好的自然风光现在有了价格;苏舜钦和韩世忠品格高洁如白璧一双,一个是北宋诗人,一个为南宋名将,先后同住沧浪亭,。古来还没有这样的同伴。
作者:齐彦槐(1774—1841),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婺源(今属江西)人。清嘉庆间进士,曾任江苏金匮(今无锡)县知县,候补知府。擅诗赋骈文。
简析:联语出旬化用欧阳修《沧浪亭》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咏沧浪胜

景及苏舜钦买园本事。对句咏史。南宋绍兴间,沧浪亭为韩世忠宅第,他曾修飞虹木桥,建寒光堂、冷风亭,翊运堂,筑濯缨亭,梅亭,瑶华境界、竹亭和清香馆,名“韩园”。苏舜钦有倜傥高才,遭诬被黜,买园自适;韩世忠百战沙场,威慑金兵,因怒斥秦桧谋害
岳飞而被黜,遂以山水自娱。先后同住沧浪亭,联语将两人并称,工切稳当。全联洋溢着怀古幽思。先哲风范,跃然纸上。
注释:(青钱):古代钱币有黄钱、青钱之分,以红铜、白铅、黑铅、锡一起配料铸出的钱币称青钱。(二双白壁);《史记。虞卿传》载战国虞卿游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酉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后以白璧一双喻指贵重。玉璧洁白无瑕,比喻苏韩皎洁的人品。[俦]:伴侣。
沧浪亭旧联之二:

湖州长史昔贬谪,守道好学,发愤懑于歌诗,风云变化,雨雹交加,一时豪俊多从之游,磊落轩昂,足知文士有光价;
商丘中丞嗜吟眺,景贤修废,以精神相依凭,密迩宫墙,扫除芜秽,三吴流传追寻其地,前倡后继,爰饬祠宇肃豆笾。

译意:湖州长史苏舜钦昔日遭到贬谪,他信守道义,笃好学问,于诗歌中抒发他的满腔愤懑,他笔势豪迈,如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当时名重天下,一时豪俊之士多与他交游,他胸怀磊落,气宇轩昂,可以知道苏学士的卓卓声名:
商丘中丞宋荦特喜登眺吟诗,景仰先贤修,葺废园,以苏舜钦建园精神为根据,靠近园墙之处,清除杂草污秽,名园声闻三吴,众人慕名追寻此地,前人倡导,后人继承,字是整治苏舜钦祠宇,摆上春秋祭祠的礼器。
作者:吴履雨,字子柔,同治庚午优贡,光绪间署苏州府学教授。
简析:叙事联。上联简述北宋诗人苏舜钦生平行事,着重叙述苏舜钦无辜遭贬,他的修养学问,诗歌成就以及时人与之交游盛况,从而歌颂苏舜钦的高度声名。内容取自《宋史·文苑传略》中苏舜钦本传以及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下联叙述宋荦主持修复废园沧浪亭一事。宋荦,清商丘人,善诗文,曾为苏州巡抚,后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康熙三十五年,宋荦抚吴将四年,见宋苏子美沧浪亭遗址“野水潆洄,巨石颓仆,小山蒙翳于荒烟蔓草间,人迹罕至”,“于是亟谋修复:构亭子山之巅,得文衡山隶书t沧浪亭’三字揭诸楣,复旧观也。亭虚敞而临高,城外西南诸峰苍翠吐钦,檐际亭旁,老树数株,离立孥攫,似是百年以前物。循北麓稍折而东,构小轩日自胜,取子美记中语也。迤西十余步,得平地为屋三楹,前亘土冈,后环清溪,颜曰观鱼处,因子美诗而名也。跨溪横略

约以通游屐,溪外菜畦,民居相错如绣,亭之南,石磴陂陀,栏楯曲折,翼以修廊,颜曰:步碕。从廊门出,有堂翼然,祠子美木主其中,而榜其门曰“苏公祠”(宋荦《重修沧浪亭记》),一时;遂擅郡中名胜”重修的宗旨为复苏子美沧浪旧观,新构的建筑,全取子美诗文之意,故曰日‘景贤修废,以精神相依凭”。子美赢得了身前身后名,而宋荦景贤修废之举,亦不失文士一大盛举,为后人所称许。


三、全园最南端石屋石刻门额:

印心石屋

译意:佛法印心之屋。
作者:道光帝书。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1—1850年在位。字尚工整,贵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之书。此字楷书,有颜体之韵味。
简析:此字是道光帝书赠陶澍的。陶主持重修沧浪亭时,将其镌刻于此。额取佛家著作《景德传灯录)“衣以表信,法乃印心”之意。印心,即心心相印。来自禅门标榜自己渊源之传说。言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佛即“拈花示众”,大众不解其意,惟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曰:“我有正法,深藏在眼里,以心传心。你们应摆脱世俗认识的一切假相,显示诸法常住不变的真相。通过修习佛法而获得成佛的途径,了悟本源自性是绝对的最高境界,不要拘泥于语言文字,可不在佛教之内,也可超出佛教之上。我以此法传授给摩诃迦叶。”佛认为只有迦叶领悟其意,遂付法迦叶。后以“心心相印”、“以心传心”来喻指佛与教徒不藉语言,心意相通。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宋苏轼(书(楞
伽经)后》:“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明宋濂《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达摩氏印心之经,朕取而阅之,信然。”事实上,“拈花传说”与得意忘言、直契道本的庄、玄精神殊途同归。

石屋前假山草书摩崖:

圆灵证盟

译意:明月当空,天如水镜,佛教徒传法。
作者:林则徐(1785~1850),号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民族英雄。在苏州任职前后近七年,今尚留书院巷江苏巡抚署旧址、金门林公祠、北局林公纪念碑等遗迹。善书,法欧阳询,工小楷。清李元度《国朝选征中略》称:“公书具体欧阳,诗宗白傅。在官事无巨细必躬亲,家居必熟访民间利病,日诸当道,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
简析:悟禅之语。圆灵,指天。取自谢庄《月赋》:“柔祗雪凝,圆灵水镜。”指在月光朗照下,地如雪凝,天如水镜。证盟,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自跋草书答十二问》:“是以释子传法,名曰

证盟。法必心悟,非有可传。不得真证,难坚信受。”佛教徒喜欢用月作为禅理的某种意象,唐诗僧寒山诗曰:“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
按:印心石屋为一石洞,中设石凳、石几,石屋外的院子有假山,石屋之山上建有看山楼。为江苏巡抚陶澍所建,陶在扬州大明寺平山堂前院落中建有同样的石屋。


四、牌坊额:

沧浪胜迹

作者:款署“俞樾书”。俞樾(1821~1906),字荫甫,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进士,为晚清朴学大师。著作宏富。善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家有曲园。
简析:提示额。意思说,这里就是沧浪胜景所在地。人们举目一望,即见到“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沿岸碧桃垂柳,河南驳岸山石嶙峋,园子临水的亭榭复廊悉收入目,其后的山埠老树也隐现于前,“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济,欲断还联”(陈从周《园林谈丛》),自成一格。确实是“花枝低欹草色齐,不可骑入步是宜”(苏舜钦《独步游沧浪亭》)。


五、五百名贤祠署头石刻:

景行维贤

译意:行为光明正大,德行高尚,乃为后人仰慕的贤德之人。
作者:款署“道光七年(1827)丁亥菊月湘圃松筠(陶澍)书”。陶澍(1779~1839),字云汀,壬戌进士,道光二年起在江南任职十七年。著名的水利专家。主张实学、实行、实用,重农重商,廉洁奉公。五百名贤祠是他与梁章钜一起捐俸建造,以名贤为世人学习的榜样。
按:碑石共125方,每方高0.3米,宽0.8米。署头石后有119方,均为线刻人物头像,每方5人。末尾5方为题识石,刻有道光七年汤金钊、石韫玉、朱方增、粱章钜、韩封的题跋,以及同治十二年(1873)恩锡题跋。

五百名贤祠东月洞门砖额:

周规折矩

译意:往返有规,进退有矩。
简析:儒家伦理道德式题咏。取《礼记·玉篇》“周还中规,折还中矩”之意。还,音旋;中,符合。规矩,画圆方形的仪器,此指法度准则。意谓五百名贤皆能恪守儒家的礼仪法度。
按:五百名贤祠南廊东壁间,嵌有光绪中《沧浪补柳图咏》石刻,为光绪甲申僧济航绘,有潘祖同题诗及济航原跋。



六、步碕亭北面假山摩崖:

流 玉

译意:犹如流动的碧玉。
作者:款署“俞樾书”
简析:题额对水作了抒情写意式的描写。创造了一种象外之境,催发诗情。看山势起伏,古树葱郁,下临坳谷深渊,恍如真山野林。如果再有一挂清泉从山石上潺潺而下,“清泉石上流”,更觉诗意浓溢

。流水的悬响又仿佛奏起了一曲无声的乐章,山水清音,明净高洁,令人赏心怡神。



七、记厅石刻对联:

景行维贤,鉴貌辨色
求古寻论,勒碑刻铭

译意:行为光明正大,德行高尚,乃为后人仰慕的贤德之人,因此,考察他们的相貌,审视他们的容颜,并据以画出他们的形貌;求得古代典籍所记辉煌业绩,寻搜历史定评,撰文颂赞,摹石刻碑,烁古炳今。
作者:款署“丁丑秋八月(1877)既望平湖王成瑞撰书并刻”。
简析:集联。采自南梁周兴嗣《千字文》成句,由四句四言韵语组成。咏园内五百名贤祠中的历代名贤。清道光年间,江苏巡抚陶澍在园内建五百名贤祠,将所得吴郡名贤五百余人的图像,精工镌刻于墙,其画像或临自古册,或摹自名贤后裔家传遗像。每像上方刻有人物传赞铭文。联语对偶工切,音韵优美,又切合为五百名贤图貌刻碑的实际,巧手度合,不着雕琢痕迹,堪称集联佳品。
按:碑记厅门额曾署为“五百名贤祠”,故镌刻了这条对联以合门额意。厅东壁间嵌有光绪癸未夏四月沧浪僧济航绘《沧浪亭图》,上有洪钧题诗及济航原跋、宋苏舜钦《留别王原叔书》石刻、苏舜钦《沧浪亭记》石刻、吴有礼《重修沧浪亭记》石刻等。厅西侧壁间,有道光间刻梁章钜《重修沧浪亭记》石刻、同治间刻张树声《重修沧浪亭记》石刻。厅南即东西横卧的假山。东部黄石假山,溪谷桥梁,山径幽曲,箬竹丛生,藤萝蔓挂,古木参天;西部为玲珑剔透的湖石假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