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研究专题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育研究专题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育研究专题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研究专题专业年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A.语文知识

B.言语技能

C.学习策略

D.情感态度

2.研究表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低潮期是( )。

A.二年级

B.三年级

C.四年级

D.五年级

3.( )是作文教学四级训练序列中的第二级。

A. 构思表达

B.观察积累

C.修改完善

D.评析提高

4. 作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 )。

A.积累

B.构思

C.起草

D.修改

5. (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 教学内容

B.教学设计

C.教学目标

D.教学评价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低年级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指导上。

2、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做的是、,

这是课程成败的关键。

3、“教会什么”、“怎样教会”、“教会了吗”分别、

和的问题。

4、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细节描写

2.语言训练点

四、简答题(第1题6分,第2、3、4题各12分,共42分)。

1、如何选择并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以《爱如茉莉》的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言与意二者兼得?

3、影响语言训练点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理解和运用并重?

五、论述题(20分)。

请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教学内容的选择、单篇课文的教学程序

等几个关键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D

5、C

二、填空题

1、字词的掌握、朗读

2、开发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3、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内容的实施、教学评价

4、工具性、人文性

三、名词解释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染环境氛围,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语言训练点指的是师生实施练习与指导时所关注与聚焦的分项语言知识、技能与方法。它属于语文课程的内容,是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明晰化与情境化。

四、简答题

1、首先,制定教学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舍才能有得。其次,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重点,重点突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教学目标要抓住各年级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区分出各年级语文教学不同特点。

2、其一,就是要储备语言表达形式的种种相关知识。譬如什么叫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什么叫炼词炼句。文中有个“探”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照射”、“晒”比较,然后从炼词出发,归结到遣词造句,由此实现言与意兼得。其二,就是要从文本中提炼出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细致地研究怎么写,在什么语境中写,会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在语言教学时,关于什么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不能只满足于点到为止。而应该要继续深入探讨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有描写。如文中“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包含了很多。“初升”是说清晨,时间过了一夜;“悄悄地探了进来”是说轻轻的、静静的,与爸妈昨天一夜在病房里宁静地相守,是同一种氛围。这就是情景交融,是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刻画。如此分析,才能实现言与意二者兼得。

3、首先,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是确定语言训练点的基础依据,它从宏观的角度大致框定语言训练点的范围与边界。训练点的确定其实就是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

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要求。其次,语文课本。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媒介。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主要依托的是语文课本,因此在确定语言训练点时,既要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还要分析课本的特点,结合课本中具体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来确定。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位于课程层面的语文训练点加以细化、具体化。有了课文,语言训练点就有了具象的意境,训练的实施就有了可操作性。再次,学生学习的年段特点。选择语言训练点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所有的训练最终的旨归是学生语言上的发展,因此在确定训练点时,必须根据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的特点与需要,选择恰当的点,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4、第一,对“理解”和“运用”两者的内涵要有明确的界定,“理解”当然是指读得懂,培养相应的阅读能力,而“运用”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包括基于一定目的地语言输出(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和语言输入(文本语言的积累内化)两个方面。第二,教学目标要指向“运用”(即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必须在文本营造的语境中进行。切忌脱离文本语境或过早脱离文本语境的语言学习。要做到读中理解、读中运用。因为“理解”与“运用”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因而反复朗读、潜心读书等典型的阅读行为不可少,两者要与读书有机结合。第三,“理解”与“运用”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融合的、互动的,即理解中有运用,运用中有理解。或者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以运用加深理解。第四,“并重”不是指在教学中平均用时、平均用力,而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所侧重。第五,“理解”和“运用”并重体现的是阅读教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并不要求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都要同时体现。

五、论述题

首先,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至少包含着语文知识能力与文学人文素养两大方面。前者需要科学的语文技术性训练,后者需要艺术的人文审美熏陶,二者缺一不可,协同共振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品位。具体到一篇课文,要看其属于上述哪个范畴,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其次,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

教学要尽量避免重复学生已经学过学会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接轨。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病,就是课文中有什么就抓什么,有多少就抓多少。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在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教过,四年级还要教,到五六年级仍要不断地炒冷饭。这样会导致学生习以为常以至于麻木。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内容,学生已不

止一次接触,在作文中已或多或少可以运用。而景物描写,虽然四年级学生也不是很陌生,但“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比较陌生的。以此作为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从形成语文技能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于是就有明确的方向。

最后,关于单篇课文的教学程序问题

单篇课文教学应该有三个过程:①理解课文内容;②学习语言形式;③知识转化为技能。其中前两个过程如人们常说的“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实践证明,“走一个来回”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静态的语文知识,要将知识转为技能,还需要增加一个环节。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从科学的层面设计可操作的教学基本程序,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基本程序的设计等。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尤其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的素养和课堂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9A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名称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2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3 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5 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6 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RR年版 7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RR年版 8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 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RR年版 10 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RR年版 11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 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RR年版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 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 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RR年版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19 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 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 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RR年版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RR年版 24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 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学科简介 一、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简介 1、学科专业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于2010年开始从应届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中招收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模式:3+1,即三年在职学习,一年脱产学习),2011年招收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年全日制),从2012年起,将原批准招收的海南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改为从海南省特岗教师中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2+1,即两年在职学习,一年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到2014年为止,共招收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162人。 在上级有关部门和海南师范大学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从无到有,从2010年开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担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和论文指导的教师队伍中(不包括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共有中文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共11人,具有教育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共14人,学科负责人为陈道谆教授。 并且,从2012年6月开始,经海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同意将文学院现有的15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聘任为专业型(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此举大大增强了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队伍建设,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的教育质量提供了强大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另外,文学院外聘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生导师6人,他们分别来自省市教研院或省属重点中学,都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全部具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职称,都有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论著或语文教育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2、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情况(不包括外聘专家、公共课程和教育课程的师资): 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的导师在科研成果、课题、获奖等方面,硕果累累,统计结果如下: (1)学术论文: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计27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正式版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本学期继续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继续探索新课程实验,大力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质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配合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要求,扎实而有效的做好科组各项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充分利用每周科组活动的时间,组织

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学习方式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二)加强实践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加强理论学习外,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文科组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实践经验交流,通过互相听课、上公开课,评课与反思,互相交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研内容:订本组教学计划 教研记录: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教学课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另外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生动的教学课堂实例,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索研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中,学习语文,发展语文素养。 二、工作思路: 1、组织本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继续收集、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进行讨论交流,写学习心得。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依据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完成语文教学工作。除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行政听课、随堂听课,抽查作业及教师备课等各项活动以外,我们教研组还将进行不定期的作业互查、教研组内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年级特色。 3、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行为规范)安全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4、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5、经常开展交流心得活动,互学互助。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本组的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就“打造卓越课堂”赛课做好准备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朱红芳: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孙广琴: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袁爱华: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张云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杨春满: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3 教研时间: 教研地点:教师办公室 教研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学习《教学参考用书》 具体内容:

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

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 记录.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初语办公室 主持人莫凤甜 记录人黄容 教研主题“朗诵经典,传承文化”朗诵比赛 参加人员:李东凤,余结杏,黄超群,黄晓,黄焕超,龙羚兰,黄炳辉,廖容,廖曼宇 研究目标: 1 、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激励学生们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让浓郁的书香洋溢校园,让中华经典代代相传。 2、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底蕴,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准确、流畅、有感情的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研究过程: 一、组长宣读评分标准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20分) 2、选手现场脱稿朗诵(10%) 3、发音、语调感情、方面(70%):(1)语音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语言流畅。(10分) (2)流利:语调自然、流畅,停连合理,整齐协调。(10分)

有感情:朗诵表演是感情充沛,能展现诗歌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演是轻松自然。(20分) (3)情绪:情绪饱满,感情丰富,能根据所朗诵的内容做相应的控制与处理。(20分) (4)节奏:语速快慢得当,声调处理正确,轻重缓急合理,声音能够传达出作品意境,能读出作品的韵味。(10分) 二、预评选 1、从初一、初二、初三依次预评。 2、评委按标准计分。 三、全组最后商定 1、统计所打分数,进行排名。 2、对选手进行评点。 3、全体评委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决定。 四、公布入选人员名单。 五、交流感受 1、学生准备充沛,朗诵感情饱满 2、平时教学中应注意锻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力。 3、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小朗诵会,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 活动反思: 学校应多组织此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

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 [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12]李春媛.论高中古典诗歌意象接受的审美训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13]袁丽.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14]韩丽萍.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连续出版物: [1]顾祖钊.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1990,03.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双凤坳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要点,本学期的语文教研将以“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提升课堂效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为工作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加强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七年级起始年级尤其需要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将培养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一要加强写字训练,坚持每周临帖练字,并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练字兴趣,提升学生书写水平。二要加强写作规范训练,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三要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各班要在班上建立图书柜,有计划开设阅读课。 2、在汉字教学上多下功夫。研究汉字学习的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等各个环节的联系;学生错别字要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读准、记牢、善辨、会用;严格汉字书写规范,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 3、提升语文学习的层次。明确各年级的语文学习目标,注重各年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钻研教材、钻研学法与教法,使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不断有序提高。 4、不断强化效益意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目标,树立“健康课堂”理念,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生态”的课堂,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围绕“文本解读个性化”课题的研究,梳理出各类文体体裁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的知识点及共性的教学内容,提炼出在这些文体中进行的人文精神培育的类别,并将这些理念与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得以体现,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6、结合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制定好总复习计划,切实加强复习课的研究,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备课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各组要教师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相关资料;统一大小考试;集体听课、评议。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同组老师互相间经常听课,切磋技艺,从而提高九年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2、加强学习和研究,了解近几年中考信息,分析、探索中考思路、题型,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加强命题研究:真正去研究考什么,分析出考试的变与不变,分析出教与考得关系,有意识做题型训练。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在我国,语文性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近半个世纪来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和争论从未停息过。“语文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1尽管课程标准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表述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实际上,这一基本特点并没有真正达成共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热议。 什么是语文如何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内涵在语文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纵观近百年来语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形成了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论、人文论、思想论、综合论、文化论、言语智慧论、悬置论、消解论等课程观,这些观点将成为本文吸收与批判的基础。 一、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 1904年的语文独立设科,给语文学科自身带来一个理论难题,这就是:语文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语文的性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种学术观点争鸣之态,使语文性质之争成为“世纪之争”,可谓百年语文,百年论争。作为“世纪之争”的语文性质之争中,真正能形成论争之势的,影响较大的当属工具论和人文论之争。 工具论 在整个语文性质的论争中,“工具论”是主流之论,权威之说,主导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整个领地。“工具论”的持有者有叶圣陶、张志公、魏书生等语文教育家。他们认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2特别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当语文教育在“工具论”的指引下产生出一些不良的情形而受到业界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时,张志公为“工具论”做了积极的辩护,认为“把多年来语文教学没搞好的原因归结为强调了工具性,搞多了科学性,就离谱了。”3魏书生认为:“语文是工具,它是做人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发展智力的工具。”1这些就是工具论的基本观点。 从这些基本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工具论”仅仅关注语文作用于学习、交流的显性功能或者说是对人的外在功能,而忽视了语文更深层的内涵,对语文作用于人的更为内在的功能尚缺乏认识。单从工具论这一角度来说,一切知识和能力,一切学科和科学,本身都是作为人“生活的工具”,这样一切学科和科学的性质就都成了“工具”,那么“工具性”就不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性质了。 (二)人文论 真正意义上的性质之争,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文学科人文性本质的提出,掀起了论争的主话题:语文学科性质到底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中考试题课题组《200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未来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周庆元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在继承上学期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教学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调动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胆地开展语文教育活动和教改实验,探索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本学期,要着眼于根基教育,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孩子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的突破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根据教研组工作量大的特点,积极探索组内教师自主、合作、科学专业发展的途径,加强引导,营造氛围,全员参与,强化落实,抓好课堂教学,规范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效率,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与探索。 三、工作举措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常规,进一步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设计相关理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三、教研目的 1、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

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 2、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四、活动形式、制度保障 活动形式:建立以“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谈,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2.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教研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 为了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争创特色教研团队,打造快乐高效课堂,真正提高老师的教科研水平。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大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主要内容 1加强识字和习作教学的研究。拟定本学期校级优质课展评低年级以“识字写字教学”或“口语交际”为内容;中高年级均以习作教学为载体。在教研中探索,在教研中积累经验,以此成为教学特色。 2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形式和内容。为了让学生承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本学期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各年级根据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和视野,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低中高各年段每月中旬要在红领巾室各推荐一本好书。(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等)9、11月一、三、五年级完成推荐好书的任务;10、12月二、四、六年级担任推荐好书的任务。每月读完一本书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写

出感,学期结束后每班精选8篇《读后感》上交;低年级要组织学生说说后的收获、等,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阅读中汲取营养。 3、扎实稳妥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找秋天,观察美丽的校园,观测、社区走访,社会等。把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结合、节、节、节、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活动方式 以年级为主开展活动,充分展示年级教研特色。 一年级学生利用拼音读本,采用家庭和相结合的办法,家长和老师多给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学生读浅近的小故事,分开故事会,故事大王。 二年级开展“我们同读一本书”活动,一学期读两本著名童话。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找秋天,进行铅笔字比赛。 三年级学生通过读名人故事、成语故事,讲名人故事和成语故事,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四年级学生通过古今经典诗词曲的吟诵,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欣赏优秀习作,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五年级以“我爱阅读”为主题,把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升华拓展课文相关内容。 六年级主要诵读古诗词,开展“与诗同行”的诗歌朗诵会。

初一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1)-7

初一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1) 时间:2010年9月13日 周次:第三周 主题:统一教学进度,学习校语文教研组下发的备课组活动的要求 主备人:张平 过程与内容: 一、统一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以月考和期中考试为界限,月考前一、二单元精讲,开三单元,月考重点三四单元。 二、学习语文教研组下发的备课组活动要求。 1、定时间:每周一上午第四节。 2、集体备课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 3、完成相应听课任务;不少于16次,备课组长不少于18次。 4、作文教学以单元要求为主,每学期不少于6篇。 5、青年教师“五个一”,准备一堂优质课。 6、几个赛事的通知。 体会和结果: 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展,通过本次活动,本组老师对学期教学任务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于安排好今后的教学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大家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教学实际,制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案。 对本学期的教学来说,期中前的教学任务很重,有一个唐诗精华单元八首诗,还有每周一诗八首,同时还有五篇文言文。而且四个教师中有三个面对着新接班的问题,需要和学生有一个磨合过程。 初一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 时间:2010年9月20日 周次:第四周 主题:讨论并确定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讨论月考内容并准备月考试卷。 主备人:张平 过程与内容: 1、订阅资料。内容一方面要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有兴趣。人手一份,充分利用。(语文学习报,30元/人) 2、月考时间:9月27日;7:50——9:50;120分钟; 3、考试内容:一到二单元的四首每周一诗。课外文言文。课外现代文阅读。作文。 4、出卷人:梁新兵老师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春季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冬去春来,冰融花开。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稳步提升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使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语文组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教研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规范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造我校的语文教学品牌。继续加强学案教学,以学校工作为主线,以区局“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目标一致,方法灵活,张扬个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相关工作,全力确保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文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阶段性地逐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继续训练并培养学生认读、感知能力,侧重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好过渡和衔接。 3、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环境。 4、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5、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7、注重骨干培养和带教工作,提升组员整体素质。以学校教学工作检查为契机,营造教研氛围。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三、计划内容及实施 本着实施高效课堂的精神,本学期继续加强语文教学常规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不断量化常规教学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组内教师要认真落实“轻负担、高质量,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落实“学案教学”、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备课、学案、上课、作业批改、命题、质量分析、听课、评课、公开课、业务进修等,特别要重视作业批改的反馈、订正。注意梳理出符合学生学情的练习。 1.备课 ①不断强化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备课组活动以备课、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备课组活动要采用“学案教学”法:个人备课——学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研活 动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优秀教研活动案例 ------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西街小学贾俊平刘红莲申丽媛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一、背景说明 面对语文教学丰富的内容,教师难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为了应对考试,学生要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负担过重。 这些问题事关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课改的“硬骨头”。这些问题又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关“语文立人”理念的实现。改革尝试,逐步发展完善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思

想和实践体系。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旨在以语文立人为导向,探索怎样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 二、活动主题: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三、研讨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五节、第六节课 四、研讨方式:主题教研、集体备课、观看名师课例、听课评课、交流反思。 五、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翻阅相关文献资料。 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围绕小学阶段儿童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语言学习规律、优秀文化传统等确定的核心语词;是与儿童的生命成长编织起来,生发语文教育意义的立体的、动态的“意义”群;是语文教学所传承、创生、发展、传递的核心价值观。 有些主题侧重指向语言学习规律:包括如何进行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方法,如,执教图画书《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突出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有些侧重指向思维品质:包括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想象创造等,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创生的“回到事情本身”主题,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生成意

学科教学语文必读书目

七、必读书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 顾黄初、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5. 王松泉、张良田.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7. 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9. 程大琥.语文学科论[M].湖南出版社,1998. 10.程大琥.教学目的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0.程大琥.语文名师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1.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4.阳利平.传承与嬗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5.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6.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7.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8.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19.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20.王松泉.阅读教材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2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2.刘国正.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3.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24.倪文锦、洪宗礼、柳士镇. 母语教材研究[M].2007

语文教育学

语文教育学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二、本课程的性质 ?(一)理论性 ?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 ?专业理论基础:语文学 三、本课程的重要性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 ??1.教育培养人才;2.教育发展经济;3.教育传承文化;4.教育弘扬文明。?——服务教育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最高目标 语文是语言和言语 ?1、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 ?(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 ?(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 语文学科的性质观 工具性?(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人文性?(王尚文、韩军、程红兵) 统一性?(陈钟梁、于漪、新课标)言语性?(李维鼎、李海林、潘新和) ?消解论?(于源溟)悬置论?(王荣生) (一)本质属性: ?1、工具性(符号性、实用性、基础性)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是社会“公器” ?2、人文性(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 语文教育是人的“文化”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语文的人文性: ?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一般特点: ?1、综合性 (1)目标的多重性(2)内容的综合性 ?2、实践性 (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2)言语运用的技能性 (三)其他特点: ?1、科学性(知识性)2、文学性3、艺术性(审美性)4、生活性(社会性)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向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二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概述 ?第三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四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解读 ?第五讲:教材概述 ?第六讲: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第七讲:新教材的使用策略 ?第八讲:语文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 七、语文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依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选择、组织、设置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案。 (二)语文课程的内涵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包括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案。 ?从横向看,语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语文综合探究课程(语文专题研究课程:选修课,如湖湘文化研究,唐诗研究等)。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1月18日 活动地点:电子备课室。 主持人:郑跃东 参加人:初中部语文教师 活动程序。 (一)教研组长谈话: 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基本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布臵的作业出现重复、机械地抄写、内容单一等现象,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以上情况,今天我们再来研讨一下“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二)李小军老师:主要谈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什么?

谈到作业,我们当老师的话题很多,因为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后,更倡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从教研组长通知了本次活动主题以后,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语文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设计方面的资料,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1、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臵预习作业。让预习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布臵的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 (三)教研组长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