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2)

草原 (2)
草原 (2)

草原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

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了,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一单元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

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

羞涩摔跤天涯清晰插嘴分辩抚摸

介绍新疆陷入热乎乎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浑黄一体

读读记记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妖娆机械开凿巍峨媒体狰狞逞凶撕扯效率贯通下马威精神饱满美轮美奂银装素裹严阵以待始料不及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趣味语文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草原1

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 ,不要读成yu ,“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1---草原(第2课时)

1---草原(第2课时)

渝水区良山二小教案课题 1 草原(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一课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情感目标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 教学方法和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四、组织自学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⑴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挂图。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第1课草原知识点总结

第1课《草原》 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格式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有变化) 1.背:课文1、2自然段。 2.词语: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山崖,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一碧千里(一:全,都)、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久立四望,静立不动 3.多音字及易错读音:蒙古包(měng)好客(hào)同行(xíng)似乎(sì)拨转迂回 4.笔顺笔画及易错字::“毯”字最后一笔为点,(“火”字先两边后中间。)“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5.作者老舍。本文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人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6.比喻句:①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大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和羊群的美。突出了草原的风光美 7.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8.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如: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动态描写)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形容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整个草原比作中国画,形象生动地写出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突出了草原的风光美。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是拟人的写法。把骏马大牛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让牛马都陶醉了,突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形象生动地写出颜色的美和动态的美,突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9.“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 背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草原2

2 草原 教学目标第一层: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阅读,燃放学生感受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3.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 4.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系、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阅读中体会表达是行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第二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感受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过程与方法: 积累语言,朗读优美的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情景交融)。

课题草原课型新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大家一起欣赏草原的美景。 2.老舍先生初次踏入草原后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3.为什么会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跟随着老舍,跟随着他的文字,走进草原,欣赏那里的异域风情。 二、读课文,回忆老舍先生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画面? 板书:草原风光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三、课文学习第一段: (一)1.我们先一起欣赏草原风光,速读第一段。思考:老舍先生刚刚踏入草原,草原给他也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指名回答。 2.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有这矛盾而复杂的心里?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想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为什么老舍有着如此矛盾、复杂的心情? 4.自学。 (二)1.指名说。学生看投影。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读,找有关语句。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 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学生默读课文,划有关语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 气……(清新、明朗、可爱) 2]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广阔 但不空旷) 3]小丘……羊群…… 激发学生 兴趣,调动 学习积极 性。 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为新课学 习打下基 础。 读所划内 容,谈自己 的感受 3’ 1’ 7’

草原1

《草原》课课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ǜtǎnɡōu laxuàn rǎn ( ) ( ) ( ) ( ) ( ) ( ) mǎtíxiūsashuāi jiāo ( ) ( ) ( ) ( ) ( ) ( ) lǐmào tiān yá ( ) ( ) ( ) (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音节上打“√”。 迂回(yūyú)衣裳(shānɡ shanɡ) 拘束(sùshù)渲染(xuān xuàn) 三、照样子,我也会。 例:宣渲(渲染) 喧(喧闹) 帝()交() ()() 于()扁() ()() 四、我会填,我会选。 一()千()()立()望 襟()带()()涯()草 ()色欲()高()一() ()()长青忽()忽() 1.()是描写绿的颜色的。 2.()是描写绿的状态的。 3.()是描写绿的生命的。 4.()是描写绿的范围的。 五、将下列词语搭配起来。 空气柔美河流迂回 天空清鲜小诗疾驰 草原明朗行车奇丽 线条静寂群马洒脱 六、我会读,并能用带点的词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那么……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既……又……既……又…… 七、我能理解句子,并填空。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还把比作。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迂回”的意思是;“迂回”写出了;“明如玻璃”的意思是,“明如玻璃”说明了。 八、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九、课外阅读 美丽的大草原 我生在天津,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个天然牧然。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草如菌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春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整个草原如诗如画。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哟,萨日朗花也开了,它那五片细长通红的花瓣向下弯曲着,像一盏盏红灯笼。这时,我就最喜欢和小伙伴们高举着一把把萨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戏。

1草原

第一课时 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第一课时 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 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

1 草原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 境()啼()差()赏()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 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写出了草 原()的特点,作者用了()、()、() 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1草原

1《草原》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人:杨美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积累语言。 3.我能感受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学法提示】请同学们运用结构化预习的方法,充分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 【知识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曾学过的课文有《猫》 【预习评价】 问题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gōu la yū huí xuàn rǎn mǎ tí jí chí sǎ tuō jū shù()()()()()()()máo t?n yín sòng yī jīn shuāi jiāo piān lí tiān yá l? mào xiū sa()()()()()()()()“一碧千里、词语还 动 问题4课文综合回顾 课文按的顺序,通过描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抒发了。【我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 1《草原》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2016-3 【学生呈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预设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1 草原 第二课时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蕴含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团结民族的教育。 重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试背第1自然段。 2.导入:上节课,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人民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A.“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B.“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人民?(一是因为草原人民穿着各色的衣裳,二是比喻草原人民的热情。) C.“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热闹的场面,热情的草原人民。)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四、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 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 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 *“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 4、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寂静。) 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寂静美。 (设计意图: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_2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学情分析: 《草原》一文是老舍先生去内蒙古参观访问时写的文章。文章语言自然朴实,内容并不复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带领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写法,便于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 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生动的画面。 2.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文章的布局安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导入本课: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到陈巴尔虎旗,感受那里的美。(板书课题) 回忆一下本文是从几方面来介绍内蒙古草原的?(板书:自然风光、民族风情) 二、感受草原风光美 师:让我们先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语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草原的 自然风光很美,画一画句子,想象画面,一会儿谈谈你有何感受。 2.交流找到的句子,说说它美在哪儿。 (预设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1)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都的意思。总起来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的修辞,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形象地写出了草原地美。> 出示图片,读句子,感受草原的美。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作者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草原(1)

第一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 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 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 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 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 起敬。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 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1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教学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1草原

课文《草原》的相关资料和课文和拼音5 最佳答案 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人教版语文草原1

流顺学区 中心 小学 教 学 设 计 六年级二班 科目:语 文 教者:杨红霞 课 题 1.草原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 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 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2020年 月 日 第 1 周 星期 第 节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

1草原1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第周星期第 1 课时累计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 )迂回(yū)蒙古包(měng )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一段,欣赏草原的美。 2、想象草原的美,表述心中的美。 3、对比草原的现状,激发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一段重点句,深深爱上草原。 【教学难点】 对比草原现状,痛述心中激烈情怀。 【教学准备】 一首草原民谣,课文一段重点句板书,草原美景CAI,草原沙化CAI。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聆听草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草原》。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草原民族的风俗、文化,初步感受到草原美得像花儿一样,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草原,细细品味草原的美景。 3、有一首草原人世代传诵的民谣,听听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4、师配乐诵:

百灵唱了,春天来了。 獭子叫了,兰花开了。 灰鹤鸣了,雨就到了。 小狼嚎了,月亮升了。 …… 生:草原是个生机勃勃的地方;草原是一片欢腾的景象;草原是动物们的天堂…… 二、品读美文,想象草原 1、自读课文一段: 看看作家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 2、再读一段,边读边想象,并勾画你最喜欢的语句。 3、分享心中的美景: ⑴赏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生1:那里的天空很蓝很蓝,到夜里还可以看到星星。 生2:天空像一个倒扣的海洋,蓝蓝的天就是海洋,白白的云就是翻卷的 浪花。 生3:草原的空气格外清新,就像刚下过雨的森林。 生4:这里非常净洁,一尘不染…… ⑵赏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1:草原非常辽阔,而且遍地都是绿色,是个绿色的世界。

2草原害鼠调查方法

1 第一章草原鼠虫害调查及防治 一、 地下生活鼠类调查方法 地下生活鼠类调查一般包括分布区域、害鼠种类、种群 密度、危害面积、危害程度等调查内容。调查时间春季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应在8月末至9月末。 地下生活鼠类分布调查方法 采用座谈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在野 外实地调查前,首先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再邀请熟悉当地鼠害情况的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座谈,初步确定鼠害发生区域,制订详细调查实施方案,确定普查路线及重点调查地区。然后实施实地调查。调查时,调查人员应携带地形图(1:5万或1:10万地形图)、GPS 、探针、铁锹、鼠夹(地箭)、测绳、记录本等调查用具。 实地调查时,要根据害鼠实际分布情况在地形图上及时标注分布范围,同时,要捕捉害鼠标本鉴定其种类,并将害鼠名称标在分布图上,要求每一个分布区域都要标明害鼠种类名称,且要详细记录每个分布区域的土壤及植被类型、危害情况、优势种、雌雄比例等相关内容。野外调查结束后,要及时绘制害鼠分布图,如《X X 县X X 鼠分布图》,要在图例中标明土壤、植被类型、分布面积、调查时间等。

2 二、地下生活鼠类数量调查方法 (1)捕净法 是指调查单位面积内害鼠绝对数量的一种常用方法。一般调查样方为圆形,面积1/4公顷。即在圆形样地内,根据“越冬老巢”(土堆大且有母质土壤覆盖的土丘下面即为越冬老巢)数置夹,每一个越冬老巢土丘两侧各开一个洞,每洞各置一夹,连续2~3天。这期间应每隔2~4小时(夜间除外)检查1次,将捕获的鼠及时取走。如遇风雨天气,需根据实际风雨天数,延长捕鼠天数。样地鼠捕净后,统计每天捕鼠数,累加结果即为样地内实有鼠数。捕净法适用于鼢鼠调查。 (2)土丘系数法 是指利用土丘系数和单位面积内土丘数估算鼠密度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单位面积的土丘密度和单位面积的鼠数之间的关系求出土丘系数,其公式为: 每公顷鼠数 上丘系数=———————— 每公顷土丘数 求出土丘系数后,即可进行大面积调查,统计样方内的土丘数,乘以土丘系数,则为其相对数量。这种方法所得结果与捕净法所得结果相吻合,且计算简单,便于掌握,适用于调查鼢鼠的数量(2—1)。 (3)土丘数量统计 选择圆形样方。圆形样方半径为28.2米(圆形样方面积1/4公顷)。土丘数量统计一般5人一组一字

草原2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祖国的版图 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就是西部!说到西部,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雪山、高原、戈壁、草原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 2、正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部草原的风光片,我们一起来欣 赏欣赏。看完后,老师想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首诗甚至一首歌来表达你的感受。看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看完短片,你想说点什么呢?(自由交流) 4、草原是一个美丽的、令人向往的地方,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 一次访问内蒙后就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草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它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会对西部有更多的了解。 5、请大家静息一会,养足精神,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 走进他笔下的草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1、大屏出示本课易错的词语,齐读正音。 (同学们,我们预读了课文,课文中有几个比较容易读错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请生快速小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草 原后感受的句子。 (指名说,齐读句子,纠正“蒙”的发音) 3、太阳都要下山了,可老舍先生还久久不愿离开,是草原的什么深深吸引着老舍先生的心,让他流连不已,难舍难分呢? (指名说) 3、师小结并板书 同学们,草原不但风景美丽,而且人情美好,让老舍先生久久不愿离开。 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从风景美和人情美这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学会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起去感受草原美丽的 风景,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 到了草原很美,把它勾画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由朗读 3、同学们,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 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草原很美。 4、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草原 2 人教新课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草原》第二 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情境。学习作者的写 作方法。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蒙古族人 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教学方法 1、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悟生情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汉情深。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 间的深情厚谊。 4、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 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5、利用讲练的方式,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2、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呢?(风光美、人情 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