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主要症状精神状态改变,稽留热或不规则热,胶冻样痰,尿浑浊发病部位皮下组织,黏膜,内脏

英文名称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西医学名深部真菌病

主要病因致病性真菌感染

内容概要

深部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西医学名:深部真菌病

英文名称: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发病部位:皮下组织,黏膜,内脏

主要症状:精神状态改变,稽留热或不规则热,胶冻样痰,尿浑浊

主要病因:致病性真菌感染

发病原因

念珠菌属占主要致病菌的80%以上,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但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逐渐增多(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其他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途径通常是血行播散和上行感染。

易感因素

深部真菌病的主要易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长期或多联使用广谱和高效抗生素; 2.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老年患者;

4.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白血病、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天疱疮、脑出血、糖尿病和AIDS等;

5.器官移植;

6.器官插管和导尿管等各种导管介入治疗;

7.放疗、化疗。

参考资料

•[1]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1.3.20),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2):81-95。

更多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是各种真菌除侵犯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s)。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等原因,本病有增加趋势。 深部真菌病的常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曲霉菌属以及新型隐球菌。假丝酵母菌病( candidiais)是由数种假丝酵母菌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有的自婴儿发病后,长期潜伏至成人时再发病。最常引起人类疾病的假丝酵母菌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 ·女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内呈白色豆腐渣状· ·曲霉菌属引起的肺病· 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rormans)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播散至肺部、皮肤、黏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各年龄均可发病。 曲霉菌病是由致病曲霉菌所引起的疾病。致病菌主要经呼吸道吸人侵犯肺部,也可侵犯皮肤、粘膜。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使其他组织和系统受累。尤其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更缺乏特异性和体征,诊断困难,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真菌从生长形态上主要可分为酵母菌和丝状真菌。酵母菌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常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属和隐球菌,丝状真菌中主要有曲霉菌根霉属及皮肤真菌。但也有都分真菌在组织内和在培养基内分别呈现一种以上形态,则称为双相真菌;由这类真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组织胞质菌病、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球孢子菌病、类球孢子菌病等。 真菌一般不产生毒素,其致病作用主要与真菌在人体内感染部位繁殖所引起的理化损伤及所产生的酶类,酸性代谢产物有关。一些真菌还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变态反应。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

常见深部真菌的种类及致病现状(1) 种类致病现状 念珠菌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之首。在真菌败血症中,念珠菌属感染的比例最高。 白色念珠菌占血液真菌感染的51.9%。 曲霉属常在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上发生,如肺结核空洞、肺脓疡、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等。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易发生, 多为外源性感染。 隐球菌感染者多为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T细胞功能缺陷者, 新型隐球菌所致的脑膜脑炎则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隐球菌病还可累及肺部。 毛霉菌一种少见的机会性感染,常与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实体肿瘤和器官移植有关。毛霉菌感染多发生在鼻或耳部,经口腔唾液流入上颌窦和眼 眶,形成肉芽肿;也可经血流入脑,引起脑膜炎。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暴发急 性致死性毛霉菌病,可侵袭多个脏器,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达80%~90%。 组织胞浆菌居住在流行地区HIV感染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其余各地也均有发生。组织孢浆菌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故病变部位多在肺部。 种类主要品种 抗生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克念霉素、美帕曲星等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力康唑等氟胞嘧啶5-氟胞嘧啶 烯丙胺类萘替芬、特比萘芬、布特奈芬 棘白菌素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anidulafunggin 其它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奈特 药名抗菌谱剂型 两性霉素B新型隐球菌、芽生菌、荚膜组织孢浆注射剂、三种含脂类的制剂(两

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孢子丝菌、毛霉菌、曲霉菌等。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的脂类复合物、两性霉素B的胶体分散体系) 灰黄霉素各种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小孢子菌、 毛发癣菌等。 片剂和外用霜膏 制霉菌素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荚膜 组织孢浆菌等。片剂、阴道栓和软膏 脂质体注射剂(III期) 伊曲康唑小孢子菌、毛发癣菌、表皮癣菌、念 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荚膜组织 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粗球孢 子菌等 片剂、口服混悬液、注射剂 氟康唑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抗菌活性最 强,对表皮癣菌、芽生菌和荚膜组织 孢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对曲霉菌的 作用较差。 片剂和注射剂。 伏力康唑治疗深部曲霉病,以及对氟康唑高度 耐药的严重深部念珠菌病(包括克鲁 斯念珠菌)及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 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口服和注射剂 特比萘芬对表皮癣菌、荚膜组织孢浆菌有杀菌 作用,对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片剂和霜剂 卡泊芬净(注:没有口服制剂)对念珠菌和曲霉菌有较强的活性,对 新型隐球菌没有明显的活性。 注射剂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 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次,连续2 个月。

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念珠菌病 1 概述 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内脏,大多继发感染于体内平衡失调或免疫功能低下患儿。近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之一。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样菌,属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可寄生于正常人的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处。传染途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前者主要通过消化道播散至全身,后者通过接触感染。本病发病机制是通过溶蛋白酶及糖酵解酶对组织起破坏作用。本病多为散发性,四季均可发病,任何年龄组包括胎儿可感染,但以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见。 2 诊断标准 2.1 诊断依据 2.1.1 临床表现 2.1.1.1 皮肤型念珠菌病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颈前、臀部、肛周外阴、指(趾)间、甲沟等处,表面糜烂,界限清晰,周围有散在的红色丘疹。局部痛痒,患儿哭闹不安。 2.1.1.2 黏膜型念珠菌病①鹅口疮:口腔黏膜有乳白色薄膜,边缘清楚,易剥离,下为潮红基底,可产生溃疡。②念珠菌性阴道炎:可见阴道黏膜红肿,分泌物增多呈稠厚凝胶状或豆渣状,外阴有痛痒感。 2.1.1.3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为支气管肺炎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起病慢,病程长,痰呈胶胨样。X线检查肺部病变呈融合实变。抗生素治疗无效。

2.1.1.4 消化道念珠菌病①念珠菌性食管炎、胃炎。可有吞咽痛和胸骨后灼痛,偶有呕血。②念珠菌性肠炎。大便黄稀多泡沫,带黏液,有发酵气味。病程迁延,常伴低热。 2.1.1.5 泌尿道念珠菌病全身性念珠菌病常有肾内病灶,肾皮质和髓质均发生小脓肿。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则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肾功能改变等。 2.1.1.6 播散性念珠菌病全身多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骨髓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为念珠菌败血症,并伴有相应脏器受累的症状和体征,病情严重。 2.1.1.7 念珠菌所致全身变态反应①念珠菌疹:表现为成群的无菌性水疱或丘疱疹,多见于手部。②念珠菌其他过敏反应:表现为胃肠炎、结肠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眼色素层膜炎等。念珠菌性变态反应症状无特异性。当原发的念珠菌感染消失后,念珠菌疹或内脏症状也应随之消失。 2.1.2 真菌检查①病灶组织或伪膜、渗液等标本直接镜检,查见真菌厚膜孢子及假菌丝。②沙氏琼脂培养液上出现乳白色光滑菌落,且菌落数超过50%。③血清念珠菌抗体滴度升高,其中抗体凝集试验和沉淀反应比补体结合试验更有诊断价值。④应用酶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基因诊断、流式细胞术、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等,检出念珠菌抗原和代谢产物。⑤病理组织检查中可发现真菌和有相应病理改变。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第7项不单独存在),同时具有真菌检查中任何一项可确诊为念珠菌病。 2.2 鉴别诊断

传染病: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病)

传染病: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隐球菌 病) 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称真菌病 真菌病为AIDS重要机会感染 浅部真菌病:主要侵犯含有角质的组织如皮肤、毛发、指甲等处,引起各种癣病 深部真菌病:侵犯皮肤深层和内脏,危害较大 真菌病病变: ①轻度非特异性炎:病灶中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甚至无明显反应,如脑隐球菌感染; ②化脓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如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等; ③坏死性炎:出现大小不等的亚急坏死灶,常有明显出血,炎细胞较少,如毛霉菌病、曲菌感染等; ④肉芽肿性炎: 深部真菌病常见于免疫抑制的个体如AIDS、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于个体罕见 1 念珠菌病 由念珠菌引起 常发生于婴儿及消耗性疾病患者口腔,糖尿病妇女的阴道、会阴。阴道念珠菌病可发生于健康妇女,尤其是孕妇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多为继发性,常发生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疾病终末期患者、恶性肿瘤及AIDS患者 2 曲菌病 由曲菌引起。曲菌可在身体许多部位引起病变,以肺部最常见 3 毛霉菌病 起始病灶常位于鼻腔,以后很快扩展至鼻窦和中枢神经系统,再扩张至肺和胃肠道

几乎全为继发性 4 隐球菌病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也可发生在其他器官 多为继发性 开始吸入定位于肺,再播散至其他部位,特别是脑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呈增长趋势。病原体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灶后经血液循环播散于脑膜。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及鸽粪中。 表现: ①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多为机会性感染,患者大多合并全身性基础疾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 ②临床分为四型: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③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④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曲霉属尚可在肺空洞中生长繁殖形成“曲霉球”,肺曲霉病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光晕征(halo sign)和空气月牙征(air-crescent sign)。放线菌、诺卡菌属等均可导致肺炎或肺脓肿。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隐球菌属所致者较为多见,球孢子菌属、念珠菌、曲霉、孢子丝菌、组织胞浆菌、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等均可引起脑膜炎,并可形成脑脓肿。 三、消化道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食道炎、肠炎、肛周炎等较为常见。隐球菌属、孢子丝菌属、毛霉属、组织胞浆菌等均可致肠道感染。 四、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由于肾脏血供丰富,血行播散性真菌感染常累及尿路,导致肾盂肾炎或膀胱炎,并可有阴道炎。病原真菌均以白念珠菌较为常见,其次为曲霉属。 五、心血管系统真菌感染心血管手术的开展,尤其是心内膜修补等手术的进行,使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病增多,长期静脉补液及静脉注射毒品也是使其发病增多的原因。病原真菌以念珠菌属较为多见,其次为曲霉属。 六、皮肤真菌感染着色真菌、孢子丝菌、足分支菌等在直接入侵处感染,皮损较局限;念珠菌、隐球菌、毛霉等则可有局部感染及血行播散引起全身多处皮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主要症状精神状态改变,稽留热或不规则热,胶冻样痰,尿浑浊发病部位皮下组织,黏膜,内脏 英文名称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西医学名深部真菌病 主要病因致病性真菌感染 内容概要 深部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西医学名:深部真菌病 英文名称: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发病部位:皮下组织,黏膜,内脏 主要症状:精神状态改变,稽留热或不规则热,胶冻样痰,尿浑浊 主要病因:致病性真菌感染 发病原因 念珠菌属占主要致病菌的80%以上,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但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逐渐增多(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其他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菌、组织胞浆菌、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途径通常是血行播散和上行感染。 易感因素

深部真菌病的主要易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长期或多联使用广谱和高效抗生素; 2.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老年患者; 4.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白血病、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天疱疮、脑出血、糖尿病和AIDS等; 5.器官移植; 6.器官插管和导尿管等各种导管介入治疗; 7.放疗、化疗。 参考资料 •[1]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1.3.20),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2):81-95。 更多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 一、真菌感染的一般情况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大量开展,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加,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引起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 目前真菌感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浅部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真菌引起,主要侵犯毛发、皮肤、指(趾)甲,俗称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而黏膜通常易受念珠菌属真菌感染,产生口腔炎、肠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另一类是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及全身真菌感染。最严重的是全身真菌感染,主要侵犯内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危及生命。 引起感染的真菌通常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多为此类真菌所致,其中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于人口腔中。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毛霉菌,主要菌种为丛生毛霉菌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在条件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分布在外界环境(如空气、尘埃、土壤),人体(如皮肤、口咽、消化道、阴道)和医疗器械中。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也多为条件致病菌。 表1 真菌感染分类 真菌病分类致病真菌侵犯部位发病率危害性治疗药物 浅部真菌感染各种癣菌皮肤、毛发、指 (趾)甲高小非多烯类:如咪康 唑、克霉唑等 深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 等常见内脏及深部组织低大,常危及生命多烯类:如两性霉 素B,三唑类 (二)真菌对院内感染的影响 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危害极大。据调查:发生在医院内的感染,其中7.5%是真菌感染;念珠菌已成为引起血行感染的第四位病原菌;在肿瘤病人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8%,而在严重创伤、烧伤病人中高达16%,同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病死率可以达到55%~70%;在骨髓移植受者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致死率高达70%~90%;艾滋病患者病程中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为90%,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

深部真菌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深部真菌病的实验诊断进展 深部真菌病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常见的病原真菌有念珠菌、曲霉、隐球菌等。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免疫抑制剂人群的增多,真菌感染不断增多,已成为应用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最新统计,每年全球有100万艾滋病患者罹患隐球菌脑膜炎,其中70%在3个月内死亡。 真菌感染的预后有赖于早期治疗,研究显示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日本一所教学医院收集77例怀疑为深部真菌病的病例,62%早期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提示疾病有好转,而非早期治疗的患者相关改善率仅为21%。遗憾的是,深部真菌病早期诊断困难,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加用抗真菌药物不仅增加治疗成本和患者负担,也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深部真菌病的早期检测与鉴定受到临床的重视。现就目前深部真菌病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一、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般取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脑脊液、活检组织等作标本,直接涂片是真菌学检查最经典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且可以根据特征性形态区分念珠菌、隐球菌、结合菌等。无菌体液、皮下组织和各类活检组织标本中发现真菌成分常可确立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如脑脊液墨汁涂片中发现带有荚膜的隐球菌孢子、组织标本中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等。但直接镜检的检出率很低,从而导致漏诊。正常人痰液内可有真菌定植,故痰液涂片只有找到致病性真菌才可以确定诊断,找到条件致病性真菌不应轻易诊断为真菌感染,还应结合临床其他方面综合考虑,因此直接镜检法对深部真菌病诊断作用有限[?。培养法灵敏度低,且周期长,不能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因危重患者很难承受侵袭性的取材方法(如肺组织活检),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一定困难。 二、血清学诊断

治疗真菌的外用药

治疗真菌的外用药 真菌的治疗一般会用到外用药,引起副作用小,药性温和而得到广泛使用。下面小编准备了治疗真菌的外用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治疗真菌的外用药 概述和分类 真菌(也称霉菌)引起的人体疾病,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浅表真菌和深部真菌病两类。浅表真菌病发生在表皮角质层、毛发、指甲等部位,也称为癣病,发病率高,危险性较小。深部真菌病发生在皮肤深层、粘膜、内脏、脑和骨骼等部位,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大。 抗真菌药可分类如下: 1.抗生素类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克念菌素、两性霉素B等。 2.吡咯类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伊康唑、克霉唑。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 3.其他合成药氟胞嘧啶。 4.植物药大蒜素。 5.消毒防腐类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等。 以上供治疗浅表真菌病用的灰黄霉素、消毒防腐药类,其中只有灰黄霉素可供内服,其他均外用涂抹。制霉菌素、克菌素主要外用治疗腔道真菌感染,内服可治肠道真菌病。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大蒜素主要用于内脏真菌素。咪唑类抗真菌药对浅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都有效,既可局部应用,也可全身用药。 真菌用药的作用机制 两性霉素B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与膜中固醇结合,损伤膜的完整性,使菌细胞内的一些生理物质(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漏失,破坏正常代谢而起抑菌作用。人体细胞膜上也有固醇,虽然其组成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有所不同,但两性霉素B毕竟是属于毒性较大的一种抗真菌药。 氟胞嘧啶在真菌细胞中去氨基,生成具有抗代谢作用的氟尿嘧啶,干扰真菌正常核酸生成。吡咯类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胞膜脂

质的合成,改变其通透性,影响菌细胞对一些生理物质(钾离子、磷酸、氨基酸等)的摄取,并使这些物质自细胞中漏失而死亡。 治疗真菌的用药原则 1.对于深部真菌病应选用深部真菌病药,若用浅表真菌病药则是无效的。 2.对于浅表真菌病,尽可能使用外用药物,头癣可应用口服药物,其他部位癣病应用口服药须慎重考虑。 3.所有的深部真菌治疗药,只有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其他的都难以对中枢感染起治疗作用,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用药时除静脉注射外,常同时鞘内注射方有效。 治疗真菌的注意事项 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与真菌细胞膜的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某些抗真菌药对人体细胞有较大的毒性。以两性霉素B 为例,给予的剂量低于1mg/(kg·d),则不能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而剂量高于1mg/(kg·d),则又出现较明显的肾损害。所以,对于抗真菌药的剂量必须严格掌握,并在用药期间对肾、肝功能,血象等定期检验,保证用药安全。真菌病发病较慢,病程较长,治疗期也较长。往往在症状消退后,仍需继续用药一个时期以巩固疗效。如疗程不足则易复发。在治疗过程中要 进行真菌培养,出现多次阴性结果后,方可停药或遵循疗程规定,以免徒劳。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一、名词和术语 肺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指肺和支气管的真菌性炎症或相关病变,广义地讲可以包括胸膜和纵膈。 侵袭性真菌病:指真菌直接侵犯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 播散性肺真菌病:指侵袭性肺真菌病扩散和累及肺外器官,或发生真菌血症。 深部真菌感染:指真菌侵入内脏、血液、黏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构引起的感染。 二、真菌分类 主要致病性下呼吸道真菌种类有:酶母菌,霉菌,双相型真菌,类真菌四类。 按照致病性又分为致病性与条件致病性真菌。 三、肺真菌的诊断 1诊断依据: 危险因素:⑴外周血WB C<0.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持续10d;体温>38℃或<36℃,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此前60d 内出现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②此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史;④AIDS患者;⑤存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 ⑥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3周以上;⑦有慢性基础疾病;⑧外伤、大手术、长期住ICU、长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任一项)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⑴主要临床特征:①侵袭性肺曲霉病; ②肺孢子菌肺炎。⑵次要临床特征:①持续发热>96h,经积极的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具有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③影像学检查可见除

主要临床特征之外的,新的非特异性肺部浸润影。 微生物检查:⑴气管内吸引物或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连续≥2次分离到同种真菌;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⑶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球菌;⑷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呈阳性结果;⑸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连续2次阳性;⑹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 试验)连续2次阳性。 1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008-07-30 朱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100083) 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 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 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 除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外, 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人口老龄化、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导管插管, 器官移植, 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 而大规模的城市改建是曲霉菌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伴随着真菌感染率的上升, 其致病菌种也发生变化。在引起感染的真菌中, 白色念珠菌比例下降, 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的比例升高, 一些少见的真菌感染亦有所增加, 如镰刀霉属、毛孢子菌属、接合霉等。 1 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深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预后差, 病死率高。有报道器官移植受者中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率: 肾移植后14%, 心、肺移植后35%, 肝移植后42%, 约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在美国, 近10 年来住院病人的深部真菌感染率己提高了2 倍; 而在欧洲, 对各种死亡病人所做的尸体解剖中发现, 从1978~1982 年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2%~3.2%, 1983~1987年感染率为5.1%, 而最近10 年的感染高峰己达7.3%。我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分析, 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 年至1996 年的13.9%上升至1998 年至1999 年的17.1%, 1999 年至2000 年的24.4%。念珠菌感染病死率达30%~40%, 曲霉菌感染病死率高达50%~100%。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早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但根据尸检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率很低, 只有15%~40%, 多数病人在死亡前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危重病人真菌定植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 急性肾功能衰竭、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症、高龄患者、颅脑外伤、应用广谱抗生素、恶性肿瘤、烧伤、多发创伤、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器官移植、糖尿病、机械通气、肠外营养、深静脉置管、胃肠道手术( 多次手术尤甚) 、腹膜炎或腹腔脓肿。 2 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 院内念珠菌感染最多仍为白色念珠菌, 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 但是近年来其他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非白色念珠菌类的其他念珠菌分离逐步增多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 但是, 经验性氟康唑的广泛应用造成的选择性压力, 可能是引起耐氟康唑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热带念珠菌引起的真菌血症通常发生于内源性感染, 院内传播病例少见。多数分离到的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及三唑类药物敏感。光滑念珠菌是第三位最多见的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念珠菌, 这种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步增高, 在接受氟康唑预防性治疗的移植患者或其他患者中非常明显, 对氟康唑敏感性逐步降低。近平滑念珠菌感染几乎都发生在留置静脉导管、假肢或装有其他有创性装置的患者中。近平滑念珠菌不是机体内源性真菌, 通常对两性霉素 B 和氟康唑敏感。克柔念珠菌最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 一般认为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 尤其是那些接受过氟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或经验治疗的患者。 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存在于有机质坏死物、发霉谷物、饲料、水、土壤、衣服、皮毛、鞋帽和家具中, 正常人皮肤黏膜上可分离到。阴冷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曲霉菌的滋生, 抵抗力低下时吸入曲霉菌造成肺曲霉病。引起肺部曲霉感染的曲霉菌最常见是烟曲霉, 其次为黄曲霉等。肺曲霉菌感染临床少见, 但近几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新的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的不断涌现以及爱滋病人的增加,有关此病的报道逐渐增加。肺曲菌感染常见4 种类型:①血行播散型; ②变态反应型; ③支气管肺炎

隐球菌病百科

隐球菌病百科 疾病概述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致病性低,通常不感染正常人,但正常人大量接触后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 疾病描述 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真菌不仅侵犯皮肤、黏膜而且侵犯深入部组织和内脏所致的疾病。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某些真菌可以感染人体而致病。致病真菌分为两大类: ①原发病原菌:如组织胞浆菌、新型隐球菌、芽生菌等。 ②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深部真菌病常为继发感染,多在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严重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病。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内菌群失调或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诱发。 隐球菌病是一种侵袭性真菌疾病,由单相荚膜酵母菌引起。新型隐菌是人类主要的致病菌,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亦可播散至肺部、皮肤、黏膜、骨骼、关节和其他内脏,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各年龄均可发病。 症状体征 1、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缓慢,不同程度发热、阵发性头痛并逐渐加重、恶心、呕吐、晕眩。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颅神经受累的表现,常伴有眼底渗出和视网膜渗出性改变。有时出现精神症状:抑郁、淡漠、易激动。晚期可出现偏瘫、共济失调、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膜,但有间歇性自然缓解,如隐球菌肉芽肿局限于耨某一部位,临床表现与脑脓肿或脑肿瘤相似。 2、肺隐球菌病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共存,亦可单独发生。起病

缓慢,常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如出现症状、则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如低热、乏力、轻咳、盗汗、体重减轻等,多趋自愈。少数患儿呈急性肺炎的表现,如病灶延及胸膜,可有胸同和胸膜渗出。X线片可显示单侧或双侧块状病变,亦能合乎为广泛性浸润、支气管周围浸润或粟粒状病变,但不侵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肺部感染一般预后良好。 3、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黏膜隐球菌病很少单独发生,常为全身性隐球菌病的局部表现。可能由脑膜、肺部或其他病灶播散所致。皮肤隐球菌病主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丘疹、硬结、肉芽肿等。中央可见坏,形成溃疡、瘘管等,粘膜损害见于口腔、鼻咽部、表现为结节,溃疡和肉芽肿样,表现覆盖粘性渗出性薄膜。

深部真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规范化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犯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的组织,包括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深部真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加之患者的原发病重笃,感染症状易于被掩盖,临床医师必须仔细观察并进行规范治疗。 病例简介患者,男,58岁,因脑出血住院接受手术。术后因肺部感染,医师先后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并予以机械通气、经锁骨下留置静脉导管进行中心静脉高营养等支持治疗。28天后,患者体温升高达39.5℃,复查胸片肺部感染较之前好转,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均为白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卡泊芬净敏感。 诊断:静脉导管相关性念珠菌菌血症。 诊断依据:患者有高热,血培养及静脉导管培养白念珠菌阳性,存在念珠菌菌血症的高危因素如留置静脉导管、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中心静脉高营养等。 治疗方案:鉴于患者为中年男性,不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先前未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所以治疗宜选用氟康唑。治疗方案有二(见下表)。药师嘱咐,患者用药期间应每日或隔日进行血培养,抗真菌治疗疗程至血培养阴性后2周;拔除右锁骨下静脉导 一、真菌感染的发病概况 近20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980~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率由2‰增加至3.8‰,念珠菌血症增加5倍。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178.3例/百万人-年,念珠菌病发病率为72.8例/百万人-年,隐球菌病为65.5例/百万人-年,曲霉病为12.4例/百万人-年,球孢子菌病为15.3例/百万人-年,组织胞浆菌病为7.1例/百万人-年。深部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例如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病死率为10%~49%,侵袭性曲霉病可高达62%~85%。 二、易导致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及特点 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有:①艾滋病;②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 ③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T细胞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先天性重度免疫缺陷;④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⑤接受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放射治疗;⑥留置静脉导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心血管手术操作等(见下图)。 上述各种诱因均可使机体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下,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外源性感染部位常较局限,而内源性感染常播散至各脏器。

真菌分类

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 深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s的真菌,包括下列四大类(表20-4)。其中3类为致病性真菌,能感染正常人,有地域性;孢子丝菌在我国先后有数例报告,球孢子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国内个别病例报告都为归国华侨。1、2、4类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特殊状态患者,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且临床上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及器官移植等也常继发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因此已成为医学实践中一个重要问题。 表20-4 侵害人体深部真菌的种类及侵害部位

一、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或canidia Albicans)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本菌细胞呈卵圆形,很象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胞(图20-3)。 图20-3 白色念珠菌患者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 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若接种于4%玉蜀黍琼脂上,室温孵育3~5日可见假菌丝,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图20-4)。

图20-4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1.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2.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在粘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浅表溃疡。3.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粘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而也可发生败血症。 采取检材直接检查可见卵园形细胞,有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接种沙保氏基可长出类酵母型菌落。与其他念珠菌鉴别有1.王蜀黍或米粉培养基上可产生厚膜孢子(图20-4),2.在动物血清或人血清中37℃1-3 小时形成芽管。3.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4.静脉接种家兔或小白鼠致死,在肾皮质上许多小脓疡。 念珠菌病预防主要是个人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浅表感染可擦龙胆紫,雷琐辛或制霉素,二性霉素B或咪唑药物局部应用,全身性感染可滴注二性霉素B,口服5-氟胞嘧啶,克霉唑,及大蒜素静脉滴注等。 二、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Cuyitococcus Neofonmans )又名溶组织酵母菌(Torula Histolytica ),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本菌在组织液或培养物中呈较大球形,直径可达5-20um,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称隐球菌,用墨汁阴性显影法镜检,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细胞,菌细胞常有出芽,但不生成假菌丝。

真菌性皮肤病讲稿

真菌性皮肤病(Dermatoses due to Fungi) 真菌病 是由真菌引起得感染性疾病 真菌概念 ●为真核细胞生物,不含叶绿素 ●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基本结构为菌丝及孢子,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又可分为酵母菌(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组成):菌落呈乳酪样。和霉菌(由菌丝组成):呈毛样。 ●有性或无性繁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 ●约10万种以上,其中约有200余种与人类致病有关 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生长 真菌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2度~36度,湿度95%~100% 临床分型 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 ●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只侵犯毛发、表皮、甲板所致(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侵犯内脏器官、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可侵犯皮肤、粘膜(如着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 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真菌培养:(毛发、皮屑、甲屑、痰、等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适宜温度22℃—28℃,但深部真菌为37℃。培养1~3周),形成菌落,菌落形态是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其结果有诊断价值。 头癣(Tinea capitis) 概念和分型 ●是指累及头皮和毛发的皮肤癣菌感染 ●临床分型:黄癣、白癣和黑点癣,脓癣(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病因: ●黄癣──许兰氏黄癣菌 ●白癣──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 ●黑点癣──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 主要通过与癣病患者或患畜密切接触传染,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等也可间接传染

三种头癣的特点与鉴别 ━━━━━━━━━━━━━━━━━━━━━━━━━━━━━━━━ 黄癣白癣黑点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病情况散发或流行于农流行于城市儿童散发或流行于城 村儿童和成人乡儿童和成人 头皮损害黄癣痂→萎缩性白色鳞屑斑(母小片白色鳞屑斑 瘢痕斑),小的卫星 样损害(子斑) 头发损害干枯、细黄、弯 2~4mm高位断低位断发呈黑点 曲、参差不齐,发有菌鞘状 发际不侵犯 滤过紫外暗绿色荧光亮绿色荧光无荧光 线灯 直接镜检发内菌丝、孢子发外密集小孢子发内孢子呈链状 预后瘢痕,秃发自愈无瘢痕瘢痕、秃发 ━━━━━━━━━━━━━━━━━━━━━━━━━━━━━━━ 脓癣 ●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 ●炎性毛囊丘疹→炎性肿块 ●瘢痕、秃发 诊断: 临床表现+真菌学 检查(直接镜检和培养) 鉴别诊断 ●石棉状糠疹 ●头皮银屑病 ●头皮脂溢性皮炎 治疗 采用“服(药)、搽(药)、洗(头)、剪(剪发)、消(毒)” 五字方案。 一、服 灰黄霉素 成人0.6~0.8/日,或儿童10~20mg/kg/日,分2~3次口服,疗程14~21天。 伊曲康唑 成人200mg qd 或儿童3~6mg/kg/ 日,疗程 4~6周特比萘芬 成人250mg qd 或儿童62.5~125mg/ 日,疗程 4~6周 二、搽

深部真菌病试题

深部真菌病 [单项选择题] 1、隐球菌的致病成分主要是() A.荚膜脂多糖 B.黑色素 C.甘露醇 D.蛋白酶 E.磷脂酶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隐球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是() A.猫 B.人 C.猪 D.狗 E.鸽子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3、对隐球菌无效的药物是() A.二性霉素B B.卡泊芬静 C.伏立康唑 D.酮康唑 E.特比萘芬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4、隐球菌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 A.皮肤 B.颅内 C.骨骼 D.肺 E.胃肠道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5、确诊颅内隐球菌病最快速的方法是() A.脑脊液涂片 B.脑脊液PCR测核酸 C.胸部CT D.脑脊液培养 E.颅脑MRI(平扫+增强)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引起曲霉病最常见的曲霉是() A.黄曲霉 B.土曲霉 C.变色曲霉 D.烟曲霉 E.黑曲霉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7、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侵袭性肺曲霉病 B.曲霉球 C.哮喘 D.曲霉血管瘤 E.过敏性支气管肺泡曲霉病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侵袭性曲霉病典型影像学改变是() A.渗出-实变-牛眼征 B.渗出-实变-新月征 C.坏死-新月征-牛眼征 D.渗出-新月征 E.渗出-牛眼征-新月征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 9、关于二性霉素B,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B.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发挥抗菌作用 C.对土曲霉、外曲霉有效 D.包括去氧胆酸盐和脂制剂 E.去氧胆酸盐临床不良反应明显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0、与去氧胆酸盐比较,二性霉素B脂制剂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安全性高 B.疗效更好 C.用量可以较小 D.肾毒性较小 E.输注更方便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1、二性霉素B的药理学特点不包括() A.口服不吸收 B.经肾缓慢排泄 C.终末半衰期长 D.蛋白结合率低 E.组织渗透性差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12、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首先侵袭的部位是() A.血液 B.脑脊液 C.脑膜 D.肺 E.皮肤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首先侵袭的部位是肺。 [单项选择题] 13、隐球菌性脑膜炎最突出的脑脊液改变是() A.细胞明显升高 B.蛋白明显升高 C.压力明显升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