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感染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其中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组织胞浆菌为二柑性

真菌,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和卡氏肺孢菌等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才引起机体致病。

1 白色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当机体发生正常菌群

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各种念珠菌病。

1.1 生物学特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

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1.2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验

1)直接镜检取脓汁、痰和局部炎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显微镜下见到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或孢子及假菌丝,即可确认假丝酵母菌感染。

2)抗原检测取病人血清做ELISA、免疫印迹等法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抗原。

3)核酸检测用PCR法将假丝酵母菌DNA分子扩增后以分子探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普通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1~4天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油

色类酵母型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2)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ml人或动物血清中,37℃孵育1.5~4h,镜检

观察有无芽管形成。白色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但并非所有假丝酵母菌都形成芽管,其他

假丝酵母菌一般不形成芽管。试验时应设置阴性对照(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阳性对照(白色假丝

酵母菌)。

3)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玉米粉培养基25℃孵育1~2天后,仅白色假丝酵

母菌在菌丝顶端、侧缘或中间形成厚膜孢子。

4)糖同化或发酵试验假丝酵母菌,凡能发酵某种糖,一定能同化该种糖,故只需做那些不被

发酵糖的同化试验。将培养物接种于糖发酵管,25℃孵育,一般观察2~3天,对不发酵管

或弱发酵管可延长至10天或2~4周。同化试验所有的基础培养基含有(NH4)2 SO4、KH2PO4、MgSO4•7H2O、CaCl2•2H2O、NaCl和酵母浸膏,试验时分别加入各种糖。同时以葡萄糖和基

础培养基作对照。观察结果时要观察有无酵母生长或液体培养基是否变混浊。

5)动物试验将假丝酵母菌1ml于家兔耳静脉或注射0.2ml于小白鼠尾静脉,观察5~7天,

注意动物是否死亡。剖检时如发现脏器有多种小脓肿,即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

菌对动物无致病性。

2 隐球菌

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7个变种,其中仅新型隐球菌及其变种有致病性,新型隐球菌广泛

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口腔和肠道中。本菌属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和

关节。新型隐球菌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恶性肿瘤、糖尿病、器官移植及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2.1 生物学特性新型隐球菌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一般在4~6μm,外周有宽厚荚膜,荚膜较菌体大1~3倍,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而难以发现而得名。

新型隐球菌有明显的生物学多态性,有A、B、C、D四个血清型,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白色

至奶油色粘稠菌落。

2.2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验

1)直接镜检用病人脑脊液作墨汁负染色检查,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

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2)抗原检测用乳胶凝集试验、ELISA、和单克隆抗体法等免疫学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原。

3)核酸检测临床可用脑脊液、支气管吸出物等,以DNA探针法检测,所用探针和引物选自

其保守区的重复序列,具有高度特异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病原性隐球菌在25℃和37℃孵育均可生长,而非

病原性隐球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天后观察菌落形态特点。

2)鉴定①酚氧化酶试验:将菌落接种于L-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中,经2~5天培养,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用已知新型隐球菌和浅白隐球菌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②脲酶

试验:新型隐球菌能产生脲酶,可分解尿素琼脂培养基的尿素形成NH4和CO2,使培养基

pH值升高,使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③糖同化及发酵试验:新型隐球菌能同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和肌醇,但不能发酵糖类,不能同化硝酸盐。非致病隐球菌不能同化肌醇。

参考文献

[1]廖军.深部真菌感染血清真菌成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02期.

[2]李军,王浚霁,陈伟,黎敏,邓少丽,陈鸣.(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7期.

一文读懂侵袭性真菌病的G试验和GM试验

一文读懂侵袭性真菌病的G试验和GM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随着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使用、侵袭性操作等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早期诊断及恰当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但IFD 的临床表现相对缺乏特异性,仅根据临床症状难以早期诊断,故误诊率高。因此,所有国内外IFD指南中均明确指出,临床诊断和确诊的依据必须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查,后者是诊断标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临床上迫切希望能有更加简便、快速、创伤性小、耐受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检测方法,帮助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因此,近些年来,G试验和GM试验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热门推崇,其在临床上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什么是G实验? G试验是用于检测真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的(1-3)-β-D葡聚糖,因为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此成分,且人体发生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过程中,(1-3)-β-D葡聚糖可持续释放入血及其他体液中,使其含量增高(浅部真菌感染无类似现象)。在临床表现、微生物学证据及胸部高分辨率CT出现征象前,血清中(1-3)-β-D葡聚糖水平已经高于正常值(比发热或其他临床症状平均早4~5天,比胸部高分辨率CT平均早9.3天),且不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

因此,血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对除了隐球菌和接合菌之外的所有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即可用于念珠菌属、镰刀菌属、曲霉属、青霉/拟青霉、毛孢子菌等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的诊断,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及早使用抗真菌药物,尤其是对于念珠菌血症,G试验是首选检验。 G试验的缺点是仅可判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但不能确定真菌的具体菌种,且接合菌(毛霉、根霉等)或隐球菌感染时,G试验为阴性。 参考范围: •60 pg/mL以下,无深部真菌感染(隐球菌、接合菌除外)。 •60-100 pg/mL之间,为观察期,应连续检测。 •100 pg/mL以上,怀疑为深部真菌感染,建议临床结合症状治疗。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所以,很容易假阳性。 血清G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常见情况:

深部真菌感染检验方法的比较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的比较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其定义及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 真菌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界中真菌至少包括50,000种,但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几十种[1]。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深部真菌感染就是指由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人体深部感染,如侵及到皮肤深层如内脏,如肺、粘膜、肌肉、脑、消化道等器官,危害性较大,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据报道,在美国医院内菌血症/败血症病例中,真菌感染在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中居第三或第四位,真菌感染可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和住院率[4]。.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药物有限,感染所致病死率仍高达40%[5].因此深部真菌的诊断尤其是快速诊断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引起深部真菌常见的致病菌主有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及放线菌等[7]我们知道,真菌在人体中,与细菌之间起着重要的微生态平衡作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越来越高。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尿毒症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消除了正常菌群中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使真菌得以大量繁殖。3、肾上腺皮质激素破坏淋巴细胞,使抗体形成减少。4、大剂量X线照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能抑制骨髓,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5、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长时间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和大手术)可引起局部损伤,成为真菌侵入的门户,在机体抵抗力低落时在体内繁殖致病。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及临床预后 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6]。据美国115家医院真菌感染调查显示2004年真菌感染率为1993年的近4.6倍[8];在国内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世纪90年代的3.6倍。[9], 深部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深部皮肤真菌病,烧伤真菌病,妇科真菌病、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的感染,肺部的真菌感染,外科的真菌感染,老年性真菌病,免疫缺陷患者与真菌感染,消化系统的真菌感染,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AIDS与真菌感染等。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多次创伤和打击,病程冗长,体质严重耗竭,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从而出现严重后果。据报道,近年烧伤真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烧伤病人真菌感染死亡率可达47.4%[10]。在医院的ICU病房中,真菌的感染死亡率最高 [11 ,12]。据吴铁军等报道[13]在ICU病房中,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9%上述结果表明真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十分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费用昂贵、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产生耐药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病理切片等方法。但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标本容易受到污染。如痰培养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寄生真菌及空气中的真菌的污染影响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很难被病人接受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比较困难。面对持续高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因缺乏快速的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贻误治疗。很多医生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抗真菌药物昂贵等病人家属很难理解,容易激化医患矛盾。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正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及深部真菌感染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程度,对于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的快速检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三、实验室检验真菌的常见方法

真菌检验

1、什么是真菌? 真菌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具有典型的细胞核,不具有叶绿素,以腐生和寄生方式摄取营养,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有完善的细胞器,能进行有性生殖和( 或)无性繁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约有2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仅有约150种对人和动物致病。 2、真菌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真菌的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菌丝为微细的管状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有粗有细,着色或不着色。一般致病真菌的菌丝较细而且分隔。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也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构,类似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是真菌分类坚定的最主要依据。 3、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真菌分为哪两类? 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真菌分为病原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两大类。病原性真菌本身具致病性,而条件致病菌一般不具致病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即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致病。 4、引起真菌病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静脉高营养,导插管,放化疗及爱滋病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5、真菌生长的特点? 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有从中心向四周等距离生长形成圆形菌落的倾向。也正因为这一特点使体股癣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环行或多环行。 6、实验室检查真菌包括什么?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真菌直接检查和真菌培养。 7 、真菌直接检查的意义? (1)直接检查阳性有诊断意义,一般可确定有真菌感染,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2)根据直接检查所见的真菌镜下形态可确定少数病原菌的种,如新型隐球菌,花斑癣菌等。有些可确定属,如念珠菌属等。 (3)直接检查所见的真菌形态,代表该菌在组织内的形态即组织象。(4)真菌镜下形态有时可提示该菌的活动性,如念珠菌出现真菌丝和假菌丝,皮肤癣菌的菌丝肥大粗长多分枝,胞浆浓都表示该菌处于活跃状态。 8 、真菌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 及免疫学试验等。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 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 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 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采集标本后应 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 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 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 种类。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 一步确定。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 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 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所有真菌 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 被染成蓝色。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 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 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其培养方法有多种,根据需要选用最适合的方法。 2.2.1 培养基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真菌菌落形态变化很大,一般以沙保弱(SDA)培养基为基 准描写菌落的形态。常用的培养基有无选择性培养基(如沙保弱培养基、牛脑心浸液培养基和 血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如放线菌酮-氯霉素琼脂)和鉴别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酵母浸膏琼脂、米粉琼脂)。 2.2.2 培养方法 (1)平皿培养法:培养基倾注于平皿,然后将皮屑、甲屑、毛发标本经70%乙醇浸泡2~ 3 min以杀死杂菌,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置25~28℃培养数日至数周, 观察菌落特征;其他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或沙保弱培养基上37℃培养。此法的优点是便于分离 并观察菌落特征,但水分易蒸发。

临床检验主管技师 微生物检验 第二十八章 真菌检验

第二十八章真菌检验 本章内容 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的基本微生物检验方法 病原性真菌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 具有典型细胞核,有完整细胞器,不含叶绿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细胞壁含几丁质和(或)纤维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分类 绝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如食用真菌及能产生抗生素的真菌等。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真菌仅150余种。 分为黏菌、真菌两个门。其中与医学有关的真菌主要属于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鞭毛菌门中仅腐霉属在医学上有重要性。绝大部分致病性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 结构基本结构为菌丝和孢子。 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或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支,交织成团,称为丝状体。

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的菌丝。 气中菌丝:露出培养基表面的(部分气中菌丝可产生有性或无性孢子的称为生殖菌丝)。孢子 有性孢子:同一个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形成。 无性孢子: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区别 区别要点真菌孢子细菌芽孢 形态大小大小 产生数目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 形成部位细胞内、外均可形成只在细胞内形成 热耐受性不强,60~70℃短时死亡强,煮沸短时间内不会死亡 生物功能重要的繁殖方式非繁殖方式 真菌与细菌区别 特征真菌细菌 结构核 真核细胞 (有核仁和核膜) 原核细胞 (无核仁和核膜) 细胞浆有线粒体和内质网无线粒体和内质网,有中介体细胞膜含固醇缺少固醇(除支原体) 细胞壁几丁质或葡聚糖为主肽聚糖为主 孢子或芽孢有性和无性孢子,是繁殖方式芽孢,是一种生存方式 双相性有(某些真菌)无 代谢需碳有机物;无专性厌氧菌某些不需要碳有机物;某些为专性厌氧 培养与繁殖 气体环境: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温度酸碱:22~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pH 5.0~6.0。 培养特点:最常用沙保弱培养基,生长缓慢。 多数真菌是以出芽、形成菌丝、产生孢子以及菌丝分枝与断裂等方式进行繁殖。 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60℃1h即被杀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数化学药品的耐受性较强;对1%~3%苯酚、2.5%碘酒、0.1%的升汞及10%甲醛比较敏感; 对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1. 菌落计数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量来估计微生物浓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细菌和真菌的定量分析。 2. 涂片染色法:将微生物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清洗等步骤,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这种方法常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鉴定。 3. 荧光染色法:利用荧光染料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专一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 4. 核酸分子检测法:通过提取微生物的核酸(DNA或R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和分析,可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实现微生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ELISA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感染病的诊断和监测。 6. 生物发光法:利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发光反应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微生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生物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对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检测。 7. 侵袭性检测法:通过无菌操作将微生物接种至实验动物体内,通过观察动物的病理变化和死亡情况来评价微生物的毒力和致病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8. 培养法:通过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通过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和变化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深部感染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其中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组织胞浆菌为二柑性 真菌,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和卡氏肺孢菌等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才引起机体致病。 1 白色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当机体发生正常菌群 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各种念珠菌病。 1.1 生物学特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 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1.2 微生物检验 (1)标本直接检验 1)直接镜检取脓汁、痰和局部炎性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显微镜下见到革兰阳性、圆形(或卵圆形)菌体或孢子及假菌丝,即可确认假丝酵母菌感染。 2)抗原检测取病人血清做ELISA、免疫印迹等法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抗原。 3)核酸检测用PCR法将假丝酵母菌DNA分子扩增后以分子探针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 1)普通培养将标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1~4天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油 色类酵母型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 2)芽管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ml人或动物血清中,37℃孵育1.5~4h,镜检 观察有无芽管形成。白色假丝酵母菌可形成芽管,但并非所有假丝酵母菌都形成芽管,其他 假丝酵母菌一般不形成芽管。试验时应设置阴性对照(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阳性对照(白色假丝 酵母菌)。 3)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玉米粉培养基25℃孵育1~2天后,仅白色假丝酵 母菌在菌丝顶端、侧缘或中间形成厚膜孢子。 4)糖同化或发酵试验假丝酵母菌,凡能发酵某种糖,一定能同化该种糖,故只需做那些不被 发酵糖的同化试验。将培养物接种于糖发酵管,25℃孵育,一般观察2~3天,对不发酵管 或弱发酵管可延长至10天或2~4周。同化试验所有的基础培养基含有(NH4)2 SO4、KH2PO4、MgSO4•7H2O、CaCl2•2H2O、NaCl和酵母浸膏,试验时分别加入各种糖。同时以葡萄糖和基 础培养基作对照。观察结果时要观察有无酵母生长或液体培养基是否变混浊。 5)动物试验将假丝酵母菌1ml于家兔耳静脉或注射0.2ml于小白鼠尾静脉,观察5~7天, 注意动物是否死亡。剖检时如发现脏器有多种小脓肿,即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 菌对动物无致病性。 2 隐球菌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 37℃恒温箱中培养 24 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经 48 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 72 小时菌落呈纽扣状, 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 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 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 两种说法。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 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 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而霉菌多为 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 孟加拉培养基 (RBC) 、高盐察氏培养基 (CAO), 其中 PDA 和 RBC 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 ,而 CAO 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 ,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 中我们发现 ,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 等在 PDA、RBC 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 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 、 DG18(M40Y 琼脂配方 : 蔗糖400g, 麦芽提取汁20g, 酵母提取汁5g, 琼脂 20g, 氯霉素 50mg, 蒸馏水 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 10g, 蛋白胨 5g,KH2PO41g,MgSO4· 7H2O 0.5g, 氯霉素 0.1g,0.2% 二氯硝基苯胺1.0mL,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PH6.5) 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 M40Y 、 DG18 上生长 ,因此 , 若能同时采用 PDA 和 M40Y( 或 DG18) 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 ,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 更有必 要同时采用 M40Y 或 DG18 。 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 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 多, 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 ,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 AFPA 培养基 ( 配方 :酵母提取汁 20g, 蛋白胨 10g, 柠檬酸铁铵0.5g,0.2% 二氯硝基苯胺 1.0mL,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PH5.6) 用于分离 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 上30 ℃培养 2~3 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 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 ,针对不同样品 ,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 选择性培养基 , 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 ,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2接种方式 接种方式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目前国际方法中采用倾注法,但近来国际上有不 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用涂布法更合适。Beuchat 和 Matsuda 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

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十篇商品试剂和设备 第三章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1-3-β-D-葡聚糖测定 1、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浊度法及显色法检测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浊度法检测原理:1,3-β-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鲎试剂中的G因子,活化的G因子使凝固酶原转变成凝固酶,凝固酶作用在凝固蛋白原上,通过酶切的作用,产生凝固蛋白,发生凝固反应,从而引起检测溶液透光率变化,根据检测被测溶液透光率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 显色法检测原理:1,3-β-D-葡聚糖能特异性激活鲎试剂中的G因子,活化的G因子使凝固酶原转变成凝固酶,凝固酶作用在显色底物上,通过酶切的作用,将寡肽和显色基团(PNA)分离,显色基团的量和1,3-β-D-葡聚糖的量呈正比,根据检测其溶液吸光度变化对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 2、G试验显色法检测较浊度法有哪些优势? 答:(1)有效的排除干扰,特异性明显提高; (2)显色基质使其灵敏度大为提高; (3)适用于血清标本的检测。 3、为什么同一份标本在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不一致? 答:这与检测系统有关。目前G试验没有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而不同厂家设计生产的检测系统(包括试剂和仪器)的性能不同,这里涉及到使用的标准品、试剂来源等,故检测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4、G试验结果提示病人有真菌感染,而真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如何解释? 答:这主要与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检测的原理不同和对疾病诊断的窗口期不同有关。真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1,3-β-D-葡聚糖,因此,在感染早期就可能呈现阳性结果。而培养则需要细菌在体内有一定的增殖过程,因此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 微生物室检验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一项检验项目,它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敏感性测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微生物室检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预后判断。 微生物室检验的项目包括了多种微生物的检测,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常见的项目。 1. 细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室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接种到培养基上,可以使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生长。然后,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2. 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真菌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与细菌类似,但由于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时间可能需要较长。通过观察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器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判断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如Kirby-Bauer法)和微量稀释法(如E-test

法)。通过在培养基上放置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或试剂,观察抑菌圈的直径或最低抑菌浓度,可以判断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4. 病毒检测:病毒是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病毒检测的方法包括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直接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如PCR法)和病毒抗原检测(如ELISA法);间接检测方法包括病毒血清学检测(如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病毒,并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程度。 5. 寄生虫和蠕虫检测:寄生虫和蠕虫是引起多种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寄生虫和蠕虫检测的方法包括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直接检测方法包括寄生虫卵囊检测、寄生虫幼虫检测和寄生虫成虫检测等;间接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寄生虫或蠕虫,并确定感染的种类。 微生物室检验的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准确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确定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避免使用无效的药物。此外,微生物室检验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部位和程度,指导手术和抗感染治疗。 微生物室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对微生物的鉴定和敏感性测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各项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微生物室检验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微生物检验项目是指通过实验方法对临床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 检测,以确定感染菌种和确定感染性病原体的体内负荷,从而指导临床诊 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对于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具有 不同的临床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细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及鉴定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之一、通过将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伤口渗出液等)接种在富营养培养基上,可以使潜在的致病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进 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细菌培 养及鉴定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细菌感染,制定个体化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2.真菌培养及鉴定:真菌感染在临床中日益增多,常见的如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培养及鉴定通过将临床样本(如分泌物、皮肤划痕等)接种在富含真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使潜在的真菌繁殖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镜检、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真菌培养及 鉴定对于真菌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真菌感染往往较细菌 感染难以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3.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PCR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RNA 或DNA的存在。常见的病毒检测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 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流感病毒等。病毒核酸检测可 快速准确地检测感染病毒的存在,监测病毒的体内负荷,并确定病毒变异 及耐药性,对指导治疗、预后判断及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是通过将分离的致病菌接种在含有各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判断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制定,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微生物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形成,提高治疗成功率。通过微生物检验项目,可以及时发现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明确感染菌种及其耐药性,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调整。鉴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还有助于估计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另外,通过微生物检验项目还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其流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微生物检验项目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及早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微生物检验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对真菌的诊断需要了解真菌寄生的部位,完整的病史,包括职业、业余爱好和旅游史。检查一般采用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两种方法即可确诊。必要时再进行实验、血清学反应或动物接种等。 标本的采集用无菌操作收集适宜部位的标本,可疑浅部真菌感染应取病变部位的毛发、指(趾)甲屑及皮屑等,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取、脑脊液或分泌物、排泄物及痰液等并及时检查,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免变质污染。 真菌的直接镜检皮屑、指(趾)甲和毛发等致密而难以透明的标本应先用10%的KOH微加温处理,溶解角质层和细胞基质,然后进行镜检。脓、痰或血标本可直接涂片镜检。镜下观察是否有孢子、菌丝或假菌丝。若怀疑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感染,根据所致疾病选取标本,经墨汁负染后镜检,见有芽生菌体外围绕着宽厚的荚膜即可做出诊断。 真菌的分离培养一般用于直接镜检不能确诊时。病原性真菌培养用沙保弱培养基(pH5.6,不适宜生长)培养,为了防止细菌或腐生性真菌的污染,经常加入放线(菌)酮、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抑

制性抗生素。如果是皮肤、毛发和甲屑等标本,需经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2~3分钟杀死杂菌,再经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在25℃~28℃的条件下培养数日至数周,观察菌落特征。 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可接种于血平板、肉渣培养基或硫酸钠肉汤内,分别在室温和37℃培养数日至数周。必要时可在玻片上做真菌小培养,能在光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便于鉴别。阴道或口腔粘膜处标本可直接用棉拭子取材,在血平板上分离。血液标本需事先增菌,脑脊液标本则取其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上,于37℃培养。若疑为假丝酵母菌,可取菌落接种于0.5ml血清试管内,37℃1h后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见有假丝酵母菌细胞长出芽管即可初步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 血清学诊断可辅助检查深部真菌感染。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乳胶凝集和补体结合等试验。用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新生隐球菌的荚膜抗原,经有效治疗后,其抗原效价下降;但是在AIDS患者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时,抗原效价经常会在长时间内维持高水平。但主要问题是多种真菌细胞壁缺乏具有原性的成分。 核酸杂交探针技术已经用于深部感染真菌的特异性鉴定。从培养物中提取RNA,加入标记化学发光化合物的单链DNA探针。当培养物中出现目的真菌,相应的DNA探针与其RNA杂交。本实验方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 1.设立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在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前,首先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应该包 括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试剂、操作步骤、质量控制要求、仪器设备的 校准和维护等详细信息。制定SOP有助于确保实验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2.确认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 在真菌检查中,确定一些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标准菌株通常用于检验实验室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而对照菌株则用 于验证其中一实验的可靠性。标准菌株和对照菌株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具 体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3.样品采集和处理 4.质量控制样品准备 5.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记录校准和维护的结果。这 样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6.检测方法的验证 实验室进行真菌检查时,应验证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的验证包括可重复性和恢复率等。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并与实验室要求 进行比较。 7.质量控制数据分析

质量控制实验的数据分析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质控数据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应重 新检查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8.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在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中,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 非常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实验室SOP的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记 录的管理、人员培训和技能认证等。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真菌检查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的目的是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实 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验需求,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根 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真菌感染诊断(G试验、GM试验)

真菌感染诊断(G试验、GM试验) 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确诊通常需要侵入性的组织标本,而侵入性的操作过程常因患者的病情所限难以实施。因此有较高的漏诊率。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在开展非侵袭性实验室技术如G试验和GM试验,成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之一,以提高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但G试验、GM试验在诊断真菌感染中究竟有多大意义?两者有何区别?本文做一阐述。 一、什么是G试验、GM试验? 1、G试验:又称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菌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二、两者在诊断真菌感染中的意义 1.根据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指南,真菌感染的诊断因素包括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确诊疾病必须依赖组织病理等有创检查和操作,培养过程又需要一定时间,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漏诊率,而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G试验、GM试验以及对于真菌特异DNA的PCR技术,与临床征象、微生物培养,尤其是CT 扫描一起,为开始抢先治疗、监测疾病病程、评价治疗反应提供了更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G试验、GM试验连续2次阳性为有意义的检查结果。 2.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1,3-β-D葡聚糖,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通过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的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真菌感染情况。G试验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 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 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 (一)形态与结构 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 (1)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 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 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 ③生殖菌丝 按照结构分为: 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 鉴别真菌 (2)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 ①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②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 a. 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 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一)直接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浮载液:A.10%~20%的KOH。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B.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氢氧化钾(AR)10g,二甲基亚砜(AR)40ml,甘油50ml, 蒸馏水加至100ml,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钾先加入30ml蒸馏水中溶解后,再依次加入DMSO、甘油揺匀后,用蒸馏水加到100ml,装入塑料瓶内。此配方的优点是:配方中加DMSO,能促进角质的溶解,有甘油涂片不易干,不易制成氢氧化钾结晶,氢氧化钾的浓度相对低,腐蚀性亦低,为进行大面积普查或大批量采集标本作镜检带来了方便。②胶纸粘贴法:用1cm×1.5cm的透明双面胶带贴于取材部位数分钟后自取材部位揭下,撕去复带在上面的底板纸贴在载玻片上,使原贴在取材部位的一面暴露在上面,再进行革兰染色或过碘酸锡夫染色,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双向胶带粘贴在载玻片上时不可贴反,而且要充分展平,否则影响观察。③涂片染色检查法:在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将所采集的标本均匀涂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或甲醇固定。再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染色后,以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常见镜检染色方法有:①革兰染色。所有真菌、放线菌均为革兰染色阳性,被染成蓝黑色。适用于酵母菌、孢子丝菌、组织孢浆菌及诺卡菌、放线菌的感染。②乳酸酚棉蓝染色:用于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

在生活中,真菌几乎无处不在。现今发现的真菌种类已有7万多种这些真菌对人体有利有弊,其弊端就是导致人体疾病,损害两大系统。一是皮肤系统,二是内脏系统。内脏系统主要指的是肺以及其他重要脏器。皮肤系统主要是皮肤会出现癣菌病,淋巴管感染等。既然真菌感染对人体伤害大,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其进行检测呢?本文主要介绍真菌感染的监测方法。 1.标本的采集 不同真菌感染的临床标本采集是不同的,对于一些人体浅部的真菌感染可以采用采集毛发、皮肤等方式,在采集完标本之后,利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而一些深部感染,如真菌性胃炎,则需要采集痰液、各种穿刺液或是活检组织,注意在深部感染样本采集中注意无菌性,提高样本采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对于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患者,其样本采集需要先停药一阵子再展开样本采集。 2.真菌检验方法 1.真菌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诊断。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 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实验室检查的重要环节,培养出致病真菌是进一步鉴定菌种的前提条件。常规培养需要在28—30摄氏度下培养3—4周,一般培养选用沙氏培养基(SDA)或者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 3. 分子生物学鉴定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真菌DNA?基组成(G+CMol%)、限制性片段多态

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Southern印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rDNA序列测定等。 4.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法 在纯培养上真菌生长比较快,可以使用生理、生化方法来鉴定菌种,多用于酵母菌的鉴定。测定真菌的不同生长温度的温度试验也可用于鉴定。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是酵母菌鉴定的主要手段,目前已有商品化的API系统,也可用于丝状真菌的鉴定。此外,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Vitek、autoSCAN-4、Biolog和MIS等自动鉴定系统,可以较满意地鉴定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学酵母菌。 4.血清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成分 (1)?-D-1,3葡聚糖(BDG):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如念珠菌、曲霉、镰刀菌等,但不包括隐球菌和接合菌;由于细菌、病毒、哺乳动物无这种成份,因而在循环血液中测得时则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目前已经有商品化BDG检测的试剂盒。 (2)半乳甘露聚糖(GM):GM是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热稳定的多糖,可用于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诊断。可以使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GM,近来也有人使用尿液和脑脊液等标本检测。GM检测的敏感性为29-100%,而其特异性可超过90%。由于GM量的多少与组织中真菌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检测GM还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总之,开展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是治疗真菌感染引发疾病的关键所在,在诊断出真菌感染种类之后,需要对症展开日常护理。如对于浅部的真菌感染,需要保持人体浅层皮肤的干燥清洁,最好能够使用个人洗漱用品,如梳子、毛巾等,在衣着上选择宽松的衣物,避免多汗给真菌滋生营造良好生存环境。而对于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而言,为了预防真菌感染,需要加强锻炼,构建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用一些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冰凉的食物。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哮嘴患者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到人口集聚的地方等,而对于中老年人体质较差的情况,要求其加强锻炼,增加自身的体质健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掉烟酒、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全文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