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风俗对比研究

中韩风俗对比研究
中韩风俗对比研究

韩中风俗对比

摘要

自古以来,中韩两国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文化,都使我们具备了交流的条件。本文主要以中韩风俗为对象进行研究,从衣、食、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目的是能够了解认识两国风俗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在本论文中通过本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在序论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的研究必要性、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第二,正文部分对韩中衣、食、住方面的风俗进行对照研究。

第三,结论部分对前文的研究进行整理。

关键词:中韩,风俗,对比

序论

研究必要性: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风俗。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在历史上交流频繁,韩国曾借鉴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在继承中不停的完善。至今,中韩两国的很多风俗都有相近之处。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韩中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扩大,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韩流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在这个时候,对韩国文化的认识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对韩国风俗的理解和学习,可以进一步的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方法:

正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韩两国的风俗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加以分析介绍。

文献研究法:正文运用收集的专业著作、刊物论文、学位论文等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让正文更有现实依据。

比较分析法:分别叙述中国和韩国在衣、食、住方面的各自习俗,通过对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中风俗的比较,让人们对两国的风俗文化有更系统的理解。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近年来中韩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合作。对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对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两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 英国茶文化 英国人从1660年代开始进口茶叶。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 拉甘萨(Catherineof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 爱好带进英国宫廷。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1689年(康熙二 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到1750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 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 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 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国以外称为hightea,在英国则是指晚便餐),名称来自使用的“高”脚桌。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 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Grey),由中国传 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英 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 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 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规的,一 天起码4顿。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 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 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 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茶文化 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 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这个事件引起英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901-62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 一、研究目的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 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 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 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 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 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 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 和与敬重。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 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茶从最初的食用、 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

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 一、中国饮茶简史 1、原始阶段(先秦) 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

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投资效益比较

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投资效益比较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盯上了商业广告,并为之千万、亿元地抛撒钞票。据20XX年中央电视台国际消息:20XX年,我国各类商业广告投人高达712亿元,而当年公益广告的资金投入不到这个数字的2%。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鲜有人肯为,几乎被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所淹没。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反差何以如此巨大?与商业广告一样,公益广告的制作也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却不像商业广告那样有直接的经济回报。我们看到公益广告较之商业广告在凸显其社会价值的同时,是否还隐含着经济价值呢?通过以下几点的探讨,会产生新的认识。 1.功能对比 公益广告的功能,是公益广告对不同行为主体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直接:公益广告对社会及公众的宏观效应;间接:公益广告对广告市场的微观效应。当公益广告以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各种公益观念洒向社会的时候,一种劝服、鼓励、督促、警示、引导等不同功能的宣传教育效果随即产生。其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公益广告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经济建设中一种开拓和创造性的生产动力。商业广告推销的是商品,以传递商品信息为使命,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广告是为了实现商业利润而发动的广告运作,其功能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态度和对商品或品牌的看法,以培养品牌意识,进而强化消费意识,最终导致购买行为。 2.信息内容 公益广告发布的信息事关老百姓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诸如食品是否有害、社会治安是否良好等问题,都是面向社会公众,与广告主自身的经济利益无直接的。商业广告发布的信息是有关广告主的产品或形象内容,旨在面向目标市场宣传产品,传播精神,促进市场销售。商业广告的信息总是以广告主的经济利益为核心,诸如产品商标、品牌、名称都要作为重要的广告信息进行传播。商业广告的过于商业化,容易引起受众的抵抗情绪。而公益广告却能修正商业广告在公众心理的印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选择。 3.传播效果 商业广告是一种投资活动,要索取来自市场的经济回报。它发布以后产生的是有益于广告主的经济效益。公益广告发布以后产生的是有益于公众的社会效益。公益广告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沁人肺腑的广告语,讲老百姓自己的事。

中韩文化对比

中韩文化对比 摘要: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本文从中韩饮食,中韩服饰以及中韩礼仪,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中韩文化差异。并对中韩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 中韩文化、饮食、服饰、礼仪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在韩国作为一个半岛国家,自尊心强,民族凝聚。中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但由于对彼此文化的本质略有不同,所以中韩文化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韩文化。 1)中韩饮食文化对比 第一,韩国是‘饭文化’中国是‘菜文化’。在韩国点菜时,点一个菜(主要汤、全体料理)的话一般免费提供小菜。但是在中国点菜的时候,没有像韩国那样的免费小菜,要点各种菜。 第二,吃的速度也不一样。有个研究表明“中国人基本上有慢慢的性质,还有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一般中国人吃的速度较慢”,但是在韩国有一种“快快”文化。已经快快的文化浸透日常生化,所以吃的速度也很快。还有吃饭的时候,中国人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但是以前在韩国不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这样以为没有礼貌。但现在韩国年轻人也喜欢双方一起对话着吃饭。 第三,韩国和中国都是用筷子但样子不同。因为在中国常常吃的鱼是比较大,容易剔出鱼刺,所以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圆圆的。但是在韩国常常吃的鱼刺是又薄又细,所以为了容易剔出鱼刺筷子的梢模样比较尖溜溜,短一点。 第四,现在韩国爱咖啡但中国爱茶。现在在韩国有很多咖啡厅甚至在城市里中心地方从摸一个咖啡厅到另外咖啡厅不到一百米。现在韩国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喝咖啡。但是,中国是茶的国家。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以喝茶代喝水,还有出租车司机也放在驾驶座椅旁边茶以后常常喝茶。韩国人是如果要减肥的话有一些人为了减肥花很多钱;但是中国人不要太努力比较容易一些减肥因为茶有中和作用所以即使大部分中国菜有多油也不会那么胖。

中韩副词的对比研究

摘要 由于历史上韩国长期借用汉字的缘故,韩国语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都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其中词汇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韩国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处。 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进行对比研究。全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等问题。 第二章对韩国语汉字副词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其标志,进而确定了韩国语汉字副词的范围;从词语的构成以及音节数对韩国语汉字副词进行分类,并从每一个类别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例词加以分析;同时,考察了韩国语汉字副词在汉语中词类分布情况。 第三章讨论了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的构词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出它们在构词法上的异同;并归纳出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在词缀、重叠方式等方面的对应规律。第四章对双音节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之间进行语义对比,并找出了它们在 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此来进一步考察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所对应的汉语词之间在语义上的对应情况。 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前文提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汉字副词;语言对比;同形同义;同形异义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汉字进入韩国语的语言系统后,其形、音、义经过融合、演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汉字也经历了演化过程。由此呈现在两国语言文字上的不同特征,一直受到两国语言学界的重视,在汉字词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研究中历时的研究较多,而共时研究中,对汉字词整体的研究居多,两种语言之间的词类对比研究仍属薄弱环节。 词类研究方面,就副词而言,中韩两国学者在本体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仍存在着不少差距。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的比较,一方面揭示韩国语汉字副词的特点及其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找出二者的异同;另一方面为中韩两国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和指导。 1.2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文首先界定了韩国语汉字副词的范畴,并对韩国语汉字副词和汉语对应词进行

中西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内容摘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中西方的饮茶文化在饮茶时间、饮茶对象、茶道以及茶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探索和分析,探索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中国茶传到西方之后,经过西方茶人的发扬,形成其独特的西方开放式茶文化。文章通过对东西方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茶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茶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茶文化及其理念 茶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诸子百家,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1]由此可见,茶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须臾不离的关系。中国人饮茶讲究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礼,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2]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往往无法使用精确的方式去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对于中国人是有特殊涵义的,中国人喝茶并非简单的解渴,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它已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 大约在魏晋时期,玄学家开始提升茶的精神内涵,茶除了解渴、药疗之外,还可以作为清谈助兴,沟通天地的作用。[3]也正是这个时期,儒家以茶养廉,道家以茶求静,佛学以茶助禅,茶的精神内涵已超出其本身的物质层面。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儒家茶文化具有“乐感”与雅志的特点,注重“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认为饮茶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它融入了一种儒家的人生态度,就是从自身做起,落脚点在“利仁”,最终要达到的是化民成俗。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体现,其深层体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4] 其次,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推崇无为、守朴、归真。道家对茶的认识很早,茶产自山野之林,受天地之精华,承丰壤之雨露,茶之品格,正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品茶主要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道家主张静修,而茶是清灵之物,通过饮茶能使自己的静修得到提高,于是茶成了道家修行时的必需之物。[5] 而佛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以助“顿悟”而得道的特点。佛家以“普度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要学习“清寂”态度,“和敬”精神,以澄明心境,洁身自好。从这点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诫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中国“茶道”二字首先由禅僧提出,这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 表面看,中国儒释道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儒家以茶励志,佛家在品茶中明心见性,道家寻求避世超尘。其品茶意境、价值取向不同。其实各家茶文化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即处处贯彻着和谐、平静的精神。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

中韩文化比较

成绩中韩文化比较 课程名称中韩文化比较研究 授课教师张国强 院系研究生部 年级专业 2010级亚非语言文学(韩语)姓名马嘉蔚 学号 0011014009 时间2011年10月25日

中韩文化比较 第一课韩国文化的构成及研究 一、中韩文化比较 1. 文化的定义 在欧洲和美国用culture或是kultur等来表示文化。这个单词源自自拉丁文,意为耕作,意思是以教育为目的,教育社会需要的人才。 启蒙主义时代以后,人们试图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分科学问中给文化的概念定义。现在,各分科学问使用的文化定义大概有300种以上,学科领域的不同,中心论点或分析的框架也各不相同。 为了阐释文化这个用语在学科定义上引起混乱的理由,必须研究一下“文化”这一用语的历史。 德国从Herder开始将文化理解为生活或生存。Herder认为各民族适应环境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将各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理解为文化,又将每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用民族精神(Volksseele)来表示。他为了研究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收集了各民族的民谣。 在英国对文化(culture)的研究,始自人类学成为一个分科学问后。(19世纪中期以后) 英国的人类学学者爱德华·伯内特·泰勒爵士(Sir Edward Burnett Tylor)为了形成人类学的一个分科学问,将文化定义为“生活的综合体系”,并分析了各民族的纪行和民族志。在其著作《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1871)的绪论中将文化规定为:“作为一个社会内共有的生活方式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依靠人类得到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体。”这一定义在50余年里对人类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英国学者关心的对象是家庭、亲族或村落生活等社会组织。 相对于社会组织,美国的人类学学者更侧重于研究宗教生活、语言生活或物质生活等方面。 美国的人类学者克罗伯、阿尔弗雷德·路易斯(Kroeber, Alfred Louis )在他的著作《文化的性质The Nature of Culture》(1952)中以“习得行动”为基础,对“内心观念”、“逻辑结构”、“统计造成的物质”、“心理防御机制”等构成文化的164个要素下了定义。克罗伯认为如果将文化定义为行为的话,文化本身也会成为心理学的对象,所以他下结论说“文化是由具体行为来的抽象,但它本身不是行为。”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 [摘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因此,了 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必要。文章着重把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 化进行比较,解释形成不同文化的原因。 [关键词]茶;咖啡;文化;跨文化交际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在中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它不仅 是一种饮料,更承载着中华文化。咖啡与茶代表着中西方两种不同 的文化。 1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 半封闭的、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 所决定。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是 以小农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其特点是“中庸”“守 常”“平衡”“对称”。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茶生于山林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相符。通过饮茶可以自省,也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儒家学说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沟通思想,增进彼此的友情,协调 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而茶文化中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的茶事活动中无一不是渗透着和 的思想。在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

2019年关于茶文化调查报告合集范文五篇

2019年关于茶文化调查报告合集范文五 篇 茶文化调查报告精选(一) 茶叶市场的调研实践报告 一:包装: 现在市面上对茶叶的包装过于的单一,颜色方面也是过于简单,不能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到很市场化。没有什么特点,南北两地的包装的喜爱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喜欢大气包装,并喜欢将这种茶作为礼茶赠人。喜欢大气的包装,与他们的审美情调相承,主要体现于包装规格、包装物颜色选择,以及质地喜好上。 1.颜色:大多喜欢金色或大红色,特别是包装盒和包装袋更是如此。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品饮水平有限,他们对冲泡方法和饮用方法格外看重,应当在内外包装上明显标示。茶包装色彩更直觉的印象,设对包装色彩和印象直接描述:如刺激的/平常的;新鲜的/陈旧的;现代的/怀旧的;都市的/乡土的;简洁的/繁琐的;明朗的/模糊的;高档的/经济的等,有人曾把四份同样品质的绿茶倒人红、绿、蓝、棕色的茶

罐中,然后请人饮用四个茶罐中的茶水,结果表明:80%的人认为:红色茶罐里的茶气味较浓郁,回味持久,茶叶档次较高。96%的人认为:绿色茶罐里的茶气味清新、香醇,品质纯正,茶水颜色清澈,是新茶。87%的人认为:兰色茶罐里的茶有酸涩感,风味不佳。92%的人认为:棕色茶罐里的茶气味浓郁、醇厚,回味持久,品质纯正,是陈茶。茶叶作为食品,包装颜色必须符合色彩对人食欲的刺激。红茶汤色红艳清亮,应选用暖色调,让人有浓郁、味厚之感;绿茶色泽翠绿,应选用绿色这样的冷色调,使人有一种清新鲜爽的感觉;白茶的特点是白毫满身、汤色杏黄,所以宜选用清淡,柔和的色调。 2.质地:外包装用纸袋居多,用木盒、铝合金盒也可。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如硬包装有铁罐、锡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小竹盒、工艺刻花镀金盒等;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软包装有纸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夏合袋等, 3.规格:喜欢一斤装或半斤装两种,要求上仍然要进行真空包装;包装盒、罐、袋喜欢偏大号,总之体积稍大者,他们相对更喜欢。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就是劳动生产物,就是一种饮料。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就是茶与文化得有机融合,这包含与体现一定时期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类漫长得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得21世纪,茶文化更就是得到了空前得发展与进步、然而,各国得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1、中西方茶文化得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得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得独立战争。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得影响之深远。红茶得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得“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红茶只以传统得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得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得饮茶习俗。以英国为例。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

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得声誉。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得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她们得灵丹妙药与社交得风行饮料。由于皇后得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得风尚。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就是不可或缺得东西。茶作为风靡世界得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得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得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就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得饮品。”韩国人认为茶文化就是韩国民族文化得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就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得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得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得文化艺能——茶道。2、各国得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得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得特色。不同得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得不同价值理念与文化取向。下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与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得不同内涵。第一站:美国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得乌龙茶、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讲究高效率的当代社会,环顾四周,多是分秒必争的喧嚣,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宁和坐 下来,沏一杯清茶,轻抿,然后沉入一种心情或境界呢? 在西方文化洪水般涌入的中国,在洋节、快餐文化、可乐文化泛滥的中国,在民俗日益粗简,许多地方语言、民间技艺日趋衰落,后继无人,甚至湮没的中国,茶文化又处于怎样一种尴尬境地?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从茶的出现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茶及其中的风骨意蕴怕是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骨血,存在于所有华夏儿女共同的心的归依处吧。 我们为它痴迷,为它痛心,我们有深深的无力感,但我们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其具体内容。体会茶文化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博大精深。初步了解茶文化在现今中国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三.研究的意义 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许多古老文化目前面临的严峻现状。唤起社会上对它更多的关注。 四.研究方法 以查阅资料、亲身体验、社会调查为主 五.研究结果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公益广告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在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开始叠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并开始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局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而推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利用公益广告的特殊社会功能,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但依据调查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状况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认真分析成因,从政策导向、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究,研究对策,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传媒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态,所担负的是利用传媒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观念,引导符合公共道德的正确态度,规范社会行为,法纪,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活动的顺利开展之职责。为了解公益广告的效果及影响,我们进行了本次的市场调查。我们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⑴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那么当前人们对公益广告的感知程度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73.6%的调查者能够看到公益广告,而他们接触到公益广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视和户外媒体、公共场所的宣传栏,这两者的比重分别为88.9%和55.6%。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接触公益广告已达到50%。而根据调查者对于公益广告投放媒介效果的排序,网络排在第一位的几率为15.3%,仅次于电视。可见随着人们使用网络频率的增加,网络成为投放公益广告不错的媒介,能够达到 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电视排 在第一位的概率高达70.8%,由此可知电视是目 前投放公益广告的最佳媒介,基本是大多数人 最经常使用的休闲方式是电视,人们能够从电 视上了解到许多信息,当然也会或多或少的接 一 触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的播放。 在调查者们看来公益广告的最佳长度为 30~45秒,公益广告的长度太短则无法吸引人们 的注意力,让人们印象深刻;而公益广告过于 冗长则会引起人们的厌烦。公益广告主题的表

中韩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韩文化差异最近我的韩国语课程刚刚学完,内心觉得自己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看起韩剧也觉得自己是内行了,要说起研究研究韩国的文化,就得从看韩剧开始,喜欢看韩剧的人无非几种,一种是看恋爱的,因为韩国电影中的情节远比中国电影中的情节令人神往的多;还有一种,就比较喜欢其中搞笑的部分,因为韩国人的幽默源于生活。 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帮助和促进。二者的文化背景虽具有很多共同点,但相异之处还是不胜枚举。翻阅许多资料后,我就简单介绍其中三点最明显的差异吧。 一、中韩文化认知差异 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的女性,结婚之后,主动选择回家相夫教子,坐个全职太太。相对而言,中国的女大学生更注重经济上的自主和家庭地位中的平等,更多人会倾向于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非做一名家庭主妇。 尽管中韩在认知视觉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对同一思维概念经常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耳熟能详的中国成语“对牛弹琴”是指对不懂道理

的人讲道理,在韩国也有类似的成语“对牛念经”,意义完全相同都有“与不可言者而言”的引申义,但一个是弹琴,一个为念经,表现形式却不同。 同时,汉语的爱人是说妻子或丈夫,而韩语中则指情妇或情妇,不懂得这层意思那难免会失礼了;汉语里的当家的,掌柜的和韩国语里的主人都指丈夫,韩国语里还有一种对丈夫的称谓,翻译过来叫“外头的”,这种称谓都与分配方式有关,也与男尊女卑的宗法制度有关。 在中国自古便有“右为尊左为卑”的传统,通常“右”指上意;而左迁,左降,则是下之意。另外,人们经常说南征北战,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在说法上“南”常常置前,北则与败相连。在韩国文化中,对南北左右没有尊卑之分,所以这种表达方式会使韩国人感到困惑,甚至给韩国人带来误解。 二、中韩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的流 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 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 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 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人一 般为一日三餐,分别安排在早上、 中午和晚上。中国人就餐主要用竹制的筷子或勺子,较为习惯将所有的菜摆于餐桌上大家共同享用。中国饮食文化讲究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非常”、“特别”与“十分”的比较研究

“非常”、“特别”与“十分”的比较研究 摘要:“非常”、“特别”、“十分”是程度副词中容易混淆的一组词, 他们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很多共同点,本文分别从语义、语法等角度对这三个词进行比较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解释,对于正确 使用这三个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程度副词;非常;特别;十分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曾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 度副词两大类,张谊生先生在《现代汉语副词分布》中“依据这两类程度副词 内部的不同的等级和两级特征,又进一步各细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最高 级(最、最最、最为)与过量级(太、过分、过于),更高级(更、更加、越发)与极量级(极、极其、无比),较高级(较、比较、较为)与高量级(很、非常、十分),稍低级(稍微、略微、稍稍)与低量级(有点、有些、有点儿)。其中,高量级的副词最多,“非常”、“特别”与“十分”就属于这一类。可见这三个词语有着大量的相同点,又考虑到现代汉语内在的的经济原则,这三个词语又有差异。 一、“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义辨析 在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非常”、“特别”、“十分”作副词 的释义分别为: 1.非常 “非常”作副词时,只有一种意思:表示程度极高;十分。 2.特别 1)非常;与一般不同。 2)特地;着重 3)从同类事物中提出某一事物加以说明;尤其 3.十分 “十分”作副词时表示程度高,很。 通过对“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了“特别”还具有特地、着重及尤其两种意思外,三者在语义上都具有表示程度 高的意思。 然而,在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上,三者略有不同。“非常”表示比一般的程 度高,如“凯蒂非常漂亮”表示凯蒂的外貌比一般的女子美丽许多。“特别” 表示程度很高,甚至达到极点,因此显得独特,有别于其他的人或事,如“凯 蒂特别漂亮”表示凯蒂的外貌很美丽,在人群中很显眼。“十分”在古代指将 事物十等分划分,后引申为对事物做十分制的概括,之后产生了“全部、完全”义的程度副词的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十分”具有了表示程度高的 意思。因此,“凯蒂十分漂亮”表示凯蒂很美,外貌上几乎没有半点瑕疵。 综上所述,在表示高的程度上,“非常”、“特别”、“十分”三个词是 依次递进的,即“非常”<“特别”<“十分”。 二、“非常”、“特别”、“十分”的语体分布 本文通过北京口语语料查询系统中分别对“非常”、“特别”、“十分” 进行检索,将语料来源的人群的出生年月限定为1901年至1972年之间。结果 发现口语语料中,包含“非常”的语料有247条,“特别”的有2391条,“十

中外茶文化的比较

中外茶文化的比较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17世纪起,饮茶成为英国贵族圈的风尚。之后,英国人又将 西方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带入中国。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 有着不同习俗。 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 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这个事件引起英 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美国人 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 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除源自于欧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国市场上的东方茶(乌龙茶、 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美国人与中国 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 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 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 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东方茶) 加上糖之习惯。 1657年茶叶出现在德国的药店,但是除了东弗里西亚(今下萨克森)一带地区之外,没有赢得德国人太多的兴趣。现在德国人也喜欢 饮茶。比如,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 窨制过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 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

茶文化研究报告.doc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二、研究内容 1、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2、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中韩文化差异

中韩文化差异 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亚洲文化圈,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但是当你去韩国旅行时,深入当地环境你会发现,其实韩国和中国文化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韩两国细小的文化差异吧! 1 休息站食物很好吃。 ???????????. hyu ge so eum si geun ma sit seum ni da 说起在中国的飞机餐,地铁站里的食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很贵,而且很难吃。但是这种情况却很少在韩国火车站或者是服务区里的。在

韩国休息区的美食都算是很好吃的,近年来很多飞机餐或者休息室都成为了网红美食,深受广大网友们的追捧。 2 吃饭了吗? ??????? sik sa ha syeo sseo yo? 如果你听到韩国人这样问你,其实是在问你吃米饭了吗?在韩国人的心里只有是吃了米饭才叫吃饭,而面条、饼这些都只是属于零食范围之内,不能算是吃饭了。 3 请先脱鞋进屋。

?????????. sin bal beot go deu reo o se yo. 在韩国进入别人的家里的时候,记得一定要先拖鞋再进入人家的屋子里。因为在韩国大部分都是直接在地上铺上榻榻米睡觉,所以韩国人比较注重保持地面的整洁。如果你要去韩国人家家里做客一定要记得穿一双袜子哦! 4 不检票,不安检。 ??????????????. gae chal ha ji an ko an jeon geom sa do eop seo yo.

一般乘坐KTX是不用检票的,但是如果被发现逃票是会被罚款的。在我们中国每次坐地铁需要进行安检,大家也都成为一种习惯了。 5 可以给我你的电话号码吗? ??????????? jeon hwa beon ho ju sil su i sseo yo? 在中国大街上遇到陌生人要电话号码的话,很有可能会是传销或者是骚扰。但是如果在韩国遇到有人问你要电话号码的话就没有那么奇怪,在大街上如果想和别人交朋友的话可以直接开口要联系方式。 6 抱歉,不能为你烫发。 ??????????????.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的21世纪,茶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1、中西方茶文化的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的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的影响之深远。红茶的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的“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红茶只以传统的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的奶茶,不但深化

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以英国为例。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的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他们的灵丹妙药和社交的风行饮料。由于皇后的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的风尚。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2、各国的茶文化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下面选取了一些代表国家和地区,去领略同一片绿叶,被赋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