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da4313164.html,的支持!

河图用了10种点符编码,点数之和55;而洛书只用了9种点符编码,比河图少用了一个10点符的编码,应该认为是一种简化。洛书比河图少了10点符的编码,是洛书把一岁的时间分为四时八节,不同于河图的五时十节。洛书虽然没有10点符编码,却隐含了“10”这个数。人们不难发现,洛书编码中的阳十字线或阴十字线两端的点符数之和,都是“10”数。隐含“10”数,却不用10个点符的编码,是洛书的高明之处,它既主

1

张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岁10日(月),每日36天的历则。

河图的布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结构,对“5”数非常器重,是阴阳五行的“五行”之源。整个河图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图中心是5个白圈点符的编码;5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之差都是“5”~洛书的布局则是八向而九宫的结构。洛书用了“9”个自然数,“9”种点符编码,整体布局呈“9”宫格结构,表明《书》更注重“9”这个数。

“9”数在没有文字之前,可以用九个白色的小圆圈表示(如《图》、《书》中所示)。“9”数在上古

时代读音gou.后人造字所造的“九”、“勼”、“句”、“旬”、“周”都有gou或jiu的读音。顺便指出,汉字“旬”就是一个洛书的纹样象形的再现~“旬”字,从“勹”,从“日”。“勹”(bao),古音为(gou) 是由一个阴弧和一个阳弧合成的象形字。“日”代表洛书中央部位的光芒四射的太阳(阳十字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

估计这个“旬”字,上古时代读音gou,可能同“句”字相通。“九”的古音也是gou.“周”(週)古音读作 jiu.它同“九”的读

2

音相同。“周而复始”也是“九而复始”,即数大到“九”,便重新从“一”计算。换言之,以“九”为单位地不断循环。“九九归一”也是源自洛书的一个成语。“九”是最大的意思。数目大到“九”时,就该进一位,再从“一”计数。珠算也遵循这个原则。

旬,按《说文解字》的解读是:“遍也”(原字电脑打不出来,是“彳”和”扁”的合体字),即周而复始地循环意思。现今人们所说的“周一”、“周二”、“周三”的“周”也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意思。古人以“九”数为大,为多。故而以“九”为单位不断循环,可以纪日(计数人们所度过的天数)。这样,一年就有 40个“九”(40旬)零5天。《洛书》的图样恰恰就是外围40个点,中心5个点的图样~

《河图》的结构是5个阴阳对,《洛书》的结构是4个阴阳对呈四面八方指向的结构。《河图》把一岁的

时间分割为5个部分,再把每个部分一分为二,表示一岁分为“五时”“十日”。“五时”就是冬、夏、春、秋、长夏五季;“十日”就是“十天干”(每一干36天,类似现今的“月份”观

3

念)。《洛书》则把一岁的时间分割为4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再一分为二,即所谓的“四时”、“八节”。“时”相当于现今的“季度”;“节”相当于现今的“月份”。《洛书》的“四时”是春夏秋冬;“八节”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洛书》用 9个编码,凸显了“九”数,比《河图》优越,因为它传递了每个点

符代表9天的信息。《洛书》的结构呈米字形分布8个时节,每个时节45天;而九种编码的点符数恰好也是45。《图》、《书》都是上古时代的

太阳历,也是八卦的来源,两者的差别是《图》把一岁分为5“时”、

10“日”,《书》把一岁分为4“时”、8“节”。

《洛书》的9个数字排列很有玄机:

4 9 2

3 5 7

8 1 6

4

《洛书》的9个数字之和是45.《洛书》45个点符的排列结构以天数1、3、5、7、9连接成的“阳十字”为骨干,三条横线和三条竖线的点符数目皆为15,其排列结构只能是:

4 9 2

3 5 7

8 1 6

四正四隅的数字之和为40,表示一年40旬,加上中宫的5,表示一年365

天。三横行、三数列加两条对角线共计8条线,表示一年有8个时节;8个时节包含24个节气(每条线上都有3个数符,共计24个数符),横行数列以及对角线的数之和都是15,表示每节气15天(3候,每候5天)。

4 9 2

3 5 7

8 1 6

5

九个数各减5,得: -1 4 -3

-2 0 2

3 -

4 1

横行数列的数之和都是0.这是一个以地数2、4为“阴十字”结构的九宫图,四隅的数为天数1、3.上述两种九宫图表明阴阳可以相互转化。正如老子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

《洛书》的哲学意义是表示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体现阴阳交变不已的规律。它的基本功能是充当中国上古时代的原始历法。

三、话说伏羲八卦

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燧人氏自此退位。

6

伏羲接祭天权,成为众多部落酋长拥戴的首领,立国号羲,是为罗奉元年。罗奉2年,

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 天齐表木是当时的观象台的设施),名为大风雨表,

并让共工主管大风雨表。

伏羲作为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必定有其过人的本事,并擅长占卜祭神的公共活动。

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九星除如今所见的北斗七星之外,

还包括牧夫座的招摇、梗河二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为天下春季之始。

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为360度。以每日(月)为36天,每岁10日,

7

周岁360天。这就是后世沿用数千年的十月厉。

罗奉6年(前7719年)夏,天降暴雨,女娲居地凤州被洪水淹没,伏羲、女娲带领

族人利用葫芦漂流逃亡至麦积山,避难于仙人洞。水势减退之后,又辗转逃亡到秦岭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纹样(图画)性质的非文字的信息载体。它们是远古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符号。据说在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yan)兹氏创作了《河图》、《洛书》。弇兹氏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柯乌耶劳、柯约耶劳和柯诺耶劳。创作《河图》的是柯约耶劳人;创作《洛书》的是柯诺耶劳人。燧人氏时代距今约有9700,17000多年,是旧石器时代。那个时代先人已经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巧;采用了结绳的方法记事;积累了天体观测和日影积录的知识,创作了《河图》、《洛书》;创制了原始的陶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8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 -陈子娈 《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 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 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闲云老叟:段是说河洛之由来,则是说在文字上的阐发。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道兼神形。气数则神之见也。象则形之呈也。凡天文地理。可纪可指可名者。皆不外此三类。而皆不离乎道。 闲云老叟:此处是说道是体,气数象是道这个体之用在三个方面的表现。而这三个方面就完全可以把握住了一个事物的根本。 河图者。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也。盖天地既奠。神形全具。有其气者有其数。有其数者有其象。河图之出。以象之显也。其象之所示则数也。其数之所在则气也。气有阴阳。名曰两仪。言既生成之后。必有此两者之质。以为其成物之本也。两仪化合。遂分为水火木金土五者之气。名曰五行。 言两仪既化。必有是五者流行其间。以辨其性而别其类。亦

物之始成所秉者也。两仪既见。五行乃名。二五构精。万有始生。此属天地万物生生之本。莫之能外者也。 五行之气。因二为五。虽五仍二。然言其本质。必自五者始。后人或云为四。或云为三。其意大同。究不若别之为五。适合天地自然之气与数。试证之河图。可见其旨矣。 河图之中。点画成象。自一至十。各相连而不混。相离而不乖。其数之自然。足见其气之自在也。 气之动也。以二气之分合而后化。故生成之数。必属于天地。天地者。二气之所生也。物之生化。以五者为类。而水火木金土。以辨以名。以成其五行。水火木金土者。 五行之所主也。故河图之数。生成自天地。而名类止于水火木金土。而天下万物莫不尽于是。 是故河图之象。即天地生化终始之图。其气与数。即天下万有分合变化之本。斯所以为天道之所见也。而圣人则之。因以明天道。以立天下万物有生成变化之规。而述之为易。则河图者易之所自仿也。 易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云者。即河图中之数也。 河图以天地统全数。以水火木金土分配各数。而建立天地万物万数之本。以明天下之物。莫不有数。莫非生成于天地。而得其气与数以成其气数。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 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 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 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 河图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中国战略论坛] 2008-06-23 00:45 分类:古圣先贤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卦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 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 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亦称河洛之争 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常见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黄河、洛河流域的文化形态。以河洛并称古已有之,如《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又《史记·郑世家》说“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这两段话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河洛之间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河洛一带也都十分向往。这里的文化开发较早,最早进入民众定居的农耕社会;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夏朝,最早出现国家的形态;这里的文化创造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和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黄河里出现龙图,洛水里出现龟书,圣人行事便以它为准则。据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接受了它,依据此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依据它创立了“洪范九畴”。至于河图和洛书什么样子,《易经》没有绘图,也没有具体的文字解释。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如《管子》、《墨子》中也提到河图洛书,都没有绘出图形。汉代的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今天人们看到的以黑白圈点表示的河图洛书出自宋代,据说是北宋初年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改变陈抟的说法,以一至十的排列为河图,一至九的排列为洛书。南宋朱熹《周易本义》肯定刘牧的说法,于是世人皆信从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但是,明清时期的学者又对河图洛书的图样提出种种疑问。如清代乾隆年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世传河图洛书,出于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不得称书,系词又何以别之曰书乎?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尽管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应该肯定,河图洛书的图式在北宋出现,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河洛文化的基础。从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河图洛书的图式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图中的黑白两种圈点和八卦中的太极图的道理相同,代表着阴阳,五居中央表示五行居于核心地位,而阴阳五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四方加中央的格局形成八卦的基本方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表示阴阳五行所生成的物质物象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克相生,和谐发展。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存在、物质运动的基本认识。河图中一至十的排列,洛书中一至九的排列,无重复数字,也未缺少某一基本数字,秩序井然。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的有序性的基本认识。河图洛书中数字排列的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安排,大数小数调配适当,隐含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尤其是洛书中横行、竖行、对角线的每一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这种特异现象十分典型地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均衡思想。 河图洛书的数字概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幻方,或称纵横图。近代世界范围内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幻方理论是数论的组成部分,即在边为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充适当的数字,使横行、竖行、对角线各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相等(如边为5的幻方)。中国古代对幻方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时就出现每边为3的幻方,称为九宫,这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此八卦的八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张衡上疏请禁绝图谶等迷信活动,疏中有“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语,说明当时已有术士利用九宫进行占卜。而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九宫就是幻

河图与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河图洛书起源与传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 《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 《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万方数据

.312?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10卷第3期JNorthChinaCoalMedicalUniversity2008May。10(3) 2太极图表示阴阳变化规律 古人通过直观的感受同一环境下光的或明或暗、物候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而这样变化是有规律性的。以日、月和年的形式反复地出现。虽然当时没有现代天文学技术可以测知太阳、地球、月亮的准确的运动方式,但是经过人们多年的艰苦努力,基本上掌握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内和我们有密切关系的行星的运动规律。如图3所示。 对于自然界这种阴阳的运动规律与人的生命运动规律是相吻合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因此,每天早晨人醒来,阳气初起;到中午,阳气最盛,精力最旺;午后阳气渐少,阴气来复;傍晚,阳气衰少,阴气渐盛,人人寐;夜间阳气最盛,至清晨阳气来复。这样,人的一天的阴与阳的运动变化。如果以。一日”为一个整体,画作一个圆来表示,以时间为横坐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圆内的一个这样的正玄曲线,即“太极图”。见图4。 以“年”为一个单位看阴阳的消长变化,我们在这个大圆内作12个同心圆,同时作“条过圆心的线将圆等分,用来表示季节。那么按照《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的描述,用黑白色块代替阴交阳交,一年的阴阳变化分为十---)i,仍然是粗略的分法,因而所画之图也是很粗糙的。如果再详细一些,则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渭之岁。”也就是说一年有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用二十四等份来画图便会比十二等份所画之图细致得多,用七十二等份来画则会更加细致。要是用三百六十等份来画,则细而又细,将三百六十个点连起来,便是一个反映一年阴阳消长轨迹曲线的<阴阳图>。由此可见,阴阳消长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尹.clj此,其变化的轨迹当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并非台阶式的折线。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幅I舜阳太极图。见图5。 3太极图是“阴阳球”的平面投影圈 从天球的记载到现代宇宙观阐述,由古至今人们均以“球”作为模型,用阴阳理论来研究宇宙自然界和人体,古人的宇宙观是哲学和天文学的混合产物,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日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大圆圈表示太阳黄道视运动轨迹(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黄赤交角即阴阳鱼尾(23度26’21。),由此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相应地南北往返移动,称为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出现四时季节,以生万物,所以太极曲线是生命线H】。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图是宇宙天体在水平面上的平面投影。 由于古人心目中的字宦阴阳模型是一个“球”即“天球”。阴阳学说是它的运动规律。因此,这个模型只有是球体,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古人的宇宙观。著名易学家杨力也认为:。太极图是宇宙和人体生物钟的模式图,是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模式图。太极图的阴阳环抱成螺旋式的旋转着,其阴阳运动并非封闭,太极图是一个立体的阴阳运动图,而不是平面图”【6J。 “模型”一词,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的Modul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所谓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形(即被模拟的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随着模型法的发展。模型已超越了作为客体的描写、样本这个范围,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秦汉时期我国的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古代哲学家从当时的自然科学中汲取养料,借助当时人们公认的一些理论来充实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用图形来表示阴阳的内容时,虽然大家都彼此明白,知道是在研究和描述“球”的运动和变化。但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画出来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圆”,并且流传至今。 从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可以看出他们在利用阴阳学说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时,心目中本是一个立体的模型,但是画在纸上的是平面的太极图,即太极图模型。这个模型的来源应该是古人心目中的“阴阳球”模型,太极图实际上是立体的“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对一个哲学理论用“圆”或“球”来表示它的模型其内涵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特别是我们准备借助数学工具建立模型,试图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其中的变化时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当用“球”作为模型考虑问题时,自然就会想到球中一定有过球心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研究球中的的点、线、面的变化是数学三维空间的问题。球模型由于在空间中增加了一对坐标参数变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阴阳质点的的变化和确定它的位置。因此,“阴阳球”模型相比“太级图”模型从本质上更贴近阴阳理论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廖约方.元(太)极图一地球和宇宙的符号[J].天人科学研究,1993。2(2):17 [2】翟廷晋.周易与华夏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2一13 【3]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213[4]雷顺群.内经多学科研究[M].淮阴:江苏科学出版社,1990.185[5]田合禄.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J].晋阳学刊,1992,12(5):36—37 [6]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6—97[7]高声达.略论模型法[J】.哲学研究。1981,7(1):38—39 (2007一12一19收稿)(岳静玲编辑) 万方数据

河洛太极图

河洛太极图 河图洛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它是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地理、历法、气象、音律、医学等诸多高明学科之母,其中包含了诸多未被人们理解的宇宙奥秘。人们只要明了其神秘,就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故而历代研究者,都急于知道其具体涵义与答案。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太极图与河图洛书解析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太极图、河图、洛书是三个最古老的图形, 太极图就是道的示意图,河图是阳的示意图,洛书是阴的示意图. 幻方(纵横图)——解法 幻方最早记载于我国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大戴礼》中,这说明我国人民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幻方的排列规律。而在国外,公元130年,希腊人塞翁才第一次提起幻方。我国不仅拥用幻方的发明权,而且是对幻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家。公元13世纪的数学家杨辉已经编制出3-10阶幻方,记载在他1275年写的《续古摘厅算法》一书中。在欧洲,直到574年,德国著名画家丢功才绘制出了完整的4阶幻方。 摘要:一部《周易》,“简捷明了”。因“象、数、理”寓其中,不需再去说明。《周易》系辞讲得好,“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凡事都一分为二,《周易》之书也一样,因其过于简捷,随着时间变易,语言环境变迁,思辨方式的演变,弄得繁缛末节,反而不能明了了。其实,《周易》有其深化,完善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数、象、理”是其核心内容,“占”是其技术手段及应用。《伏羲八卦次序图》主“数”,《先天八卦图》主“象”,《后天八卦图》主“理”。“占”是以对“数、象、理”之综合应用。《周易》是“数、象、理、占”的提炼、归总和综合应用。 本文论述“数、象、理”是根据日、月、地三者运动关系而来的,具有客观性。日、月、地运动是地上一切能量变化,生命活动之源泉。任何生命活动和社会现象都脱离不了日、月、地天体运动节律及其影响范围,即都超越不了太极八卦规律。也就是任何事物都遵循太极八卦之“数象理”。故太极八卦具有物质基础,具有客观性。至于“占”,则类似于当今的生命“克隆”技术,是一种信息克隆。 自古以来,对待《周易》一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肯定。持肯定态度者,倾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应用《周易》。历朝历代以来,著书《周易》可谓汗牛充栋。一种是否定。持否定态度者极力歪曲,打压《周易》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占领思想阵地以后,认为“八卦”的应用,是“无根无据的迷信”。不管是肯定也好,否定也好,《周易》的研究与应用,由过去官方太卜掌握,到后来流入民问,持久不衰,除《易经》之外,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学问,持续研究,应用几千年而不衰,这不是仅仅用“文化热”现象能解释得了的。那么,“太极八卦”到底蕴含了什么?也就是说“太极八卦”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河图洛书的风水之用

河图洛书的风水之用 河图、洛书是两个不同的传说,它们都发生在上古时期。 传说河图是发生在伏羲时期。当时黄河边出现了一个怪物,它的出现,让洛阳北面孟津的田地逐渐荒芜了。孟津的百姓看着枯萎的农作物伤心不已,他们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这时候有人提出去找伏羲来帮忙。伏羲带着宝剑来到黄河边,一眼认出怪物是龙马。龙马知道伏羲是个厉害的人物,赶快认错,还从河中托出一块玉板给伏羲。这块玉板就是河图,伏羲就根据它推演出了先天八卦图,后人则据此写出了《易经》。 河图是由黑白两种圆点组成的十个数字构成的。白点组成的数字为单数,又被称为“生数”,代表阳;黑点组成的数字为双数,又被称为“成数”,代表阴。生数代表万物能生长的时候就生长,成数代表万物该成熟的时候就成熟。将这些单数相加等于25,将这些双数相加等于30,两者再相加等于55。这个55就代表了“天地之数”,由它可以衍化出万物之数。 这十个数字以图形的方式构成一个四方形。北方用一个白点和六个黑点表示玄武星座的星象,代表了五行中的水;东方用三个白点和八个黑点表示青龙星座的星象,代表了五行中的木;南方用二个黑点和七个白点表示朱雀星座的星象,代表了五行中的火:西方用四个黑点和九个白点表示白虎星象,代表了五行中的金;中央用五个白点和十个黑点表示时空的奇点,代表了五行中的土。河图的奇异之处在于它用黑白、数字、图案来表现宇宙。天上的星象可以代表地上的方位,每个方位都由阴阳组成万物,而这五个方位的属性又制造了不断流转的生克效应。这就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宇宙的本原,所以河图又被称作先天本体宇宙图。 仔细看,河图中的数字是有旋转规律的。单数的1、3、5:7、9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双数的2、4、6、8、10也是按顺时针方向在旋转。而各个方位代表的属性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即相生,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就相克。河图似乎在昭示宇宙运行的规律,并且顺之则生,逆之则死。伏羲从河图中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他把混沌未分的宇宙称为太极,当太极开始动的时候,动的部分就是阳,静的部分就是阴,阴阳一分便生出了两仪。于是伏羲据此绘制了太极图,圆代表宇宙,代表阴阳的太极鱼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洛书的故事则出自大禹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洪水泛滥,大禹为了治水,就凿开了龙门。龙门南面的湖水流入了洛河,渐渐露出了湖底,人们发现一只磨盘大的乌龟趴在湖中心。大禹的部下认为这是怪物,就都拿刀去砍,却被大禹制止了,并把大龟放生到洛河。为了报答大禹的救命之恩,大龟将洛河中的一块玉版送给了大禹。这块玉版就是洛书,大禹根据它整理出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写出了《洪范篇》。后世的周文王则根据它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图。 洛书其实是在河图基础上发展来的,它同样用了黑白圆点来组成单双、阴阳数字,不过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与八卦的关系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da4313164.html,的支持! 河图用了10种点符编码,点数之和55;而洛书只用了9种点符编码,比河图少用了一个10点符的编码,应该认为是一种简化。洛书比河图少了10点符的编码,是洛书把一岁的时间分为四时八节,不同于河图的五时十节。洛书虽然没有10点符编码,却隐含了“10”这个数。人们不难发现,洛书编码中的阳十字线或阴十字线两端的点符数之和,都是“10”数。隐含“10”数,却不用10个点符的编码,是洛书的高明之处,它既主 1 张一岁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不否定一岁10日(月),每日36天的历则。 河图的布局是四面而五方的结构,对“5”数非常器重,是阴阳五行的“五行”之源。整个河图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图中心是5个白圈点符的编码;5个阴阳对的阴阳点符数之差都是“5”~洛书的布局则是八向而九宫的结构。洛书用了“9”个自然数,“9”种点符编码,整体布局呈“9”宫格结构,表明《书》更注重“9”这个数。 “9”数在没有文字之前,可以用九个白色的小圆圈表示(如《图》、《书》中所示)。“9”数在上古 时代读音gou.后人造字所造的“九”、“勼”、“句”、“旬”、“周”都有gou或jiu的读音。顺便指出,汉字“旬”就是一个洛书的纹样象形的再现~“旬”字,从“勹”,从“日”。“勹”(bao),古音为(gou) 是由一个阴弧和一个阳弧合成的象形字。“日”代表洛书中央部位的光芒四射的太阳(阳十字表示光芒四射的太阳)。

估计这个“旬”字,上古时代读音gou,可能同“句”字相通。“九”的古音也是gou.“周”(週)古音读作 jiu.它同“九”的读 2 音相同。“周而复始”也是“九而复始”,即数大到“九”,便重新从“一”计算。换言之,以“九”为单位地不断循环。“九九归一”也是源自洛书的一个成语。“九”是最大的意思。数目大到“九”时,就该进一位,再从“一”计数。珠算也遵循这个原则。 旬,按《说文解字》的解读是:“遍也”(原字电脑打不出来,是“彳”和”扁”的合体字),即周而复始地循环意思。现今人们所说的“周一”、“周二”、“周三”的“周”也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意思。古人以“九”数为大,为多。故而以“九”为单位不断循环,可以纪日(计数人们所度过的天数)。这样,一年就有 40个“九”(40旬)零5天。《洛书》的图样恰恰就是外围40个点,中心5个点的图样~ 《河图》的结构是5个阴阳对,《洛书》的结构是4个阴阳对呈四面八方指向的结构。《河图》把一岁的 时间分割为5个部分,再把每个部分一分为二,表示一岁分为“五时”“十日”。“五时”就是冬、夏、春、秋、长夏五季;“十日”就是“十天干”(每一干36天,类似现今的“月份”观 3 念)。《洛书》则把一岁的时间分割为4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再一分为二,即所谓的“四时”、“八节”。“时”相当于现今的“季度”;“节”相当于现今的“月份”。《洛书》的“四时”是春夏秋冬;“八节”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洛书》用 9个编码,凸显了“九”数,比《河图》优越,因为它传递了每个点

《周易解谜》随感

《周易解谜》随感 华夏藏文 《周易解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是著名易学家宋定国教授在《周易解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版)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充实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与某些作者在一本书畅销后,再改头换面地重出重印不同,《周易解谜》与《周易解迷》相比,不仅增加了《“易”<易>之谜》《“太极图”之谜》《“河图洛书”之谜》《“风水”之谜》《“易学”之谜》和《命运之谜》等重要章节,而且对《周易解迷》中某些未能解透的观点,认真作了补充。比如在关于“占卜的实质”的解析上,就进一步明确指出“占卜”的实质在于“决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占卜’是为了试图解除遭遇的疑难困惑,假若没有疑难困惑,谁还会‘占卜’呢?”(67页)从写法上看,《周易解谜》有四大特点:第一、坚持“五个统一”,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文献与最新考古成果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准确性与可读性的统一;第二、严格恪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准则。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凡是依据可靠文献和最新考古成果能够解开谜底的,则尽量破解,而暂时确实还不能破解的,则实事求是地“存疑”、“留谜”,而决不毫无根据地猜测、推断,更不随意地敷衍、曲解;第三、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此借鉴、汲取历代论说文立论严谨、说理透彻、行文流畅、语言明快等优点,在准确表达主旨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笔法,力求表述得生动、明快,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

力和感染力;第四、用【点睛句择】提示所论述的每个问题的要点,以便 读者一目了然地掌握要领。 从内容上看,《周易解谜》有两大特点:第一、追本溯源。从本源上探 解“易”字起源及《易》成书之谜,以及与之相关的“太极图”、“河图洛书”、“占卜”、“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孔子治易”、“算卦”、“看相”(“望诊”)、“风水”和“命运”等等 之谜;第二、据实求真。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最新的考古成果,释疑解惑、探疑求真,深刻分析各种谜团由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认识根 源和心理根源。 宋先生抱着追本溯源、据实求真的宗旨,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在有 的问题上,甚至向传统的观念、见解发起挑战。例如在揭示“易”之字和《易》之书起源之谜时,就提出“易”字产生的历史不仅与占卜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正是在对于占卜活动的漫长记载中,逐渐形成了《易》这部书, 从而将破解“易”字产生之谜与破解《易》的成书之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依据“易”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等形体的演变,一反有史以来的“象 形说”(含“蜥蜴说”、“器皿注水说”和“勿字像旗说”)和“会意说”(含“云气汇 集阴阳变幻说”、“乍晴乍阴说”、“日月组合说”和“上日下勿说”),提出:甲 骨文中的“易”字,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真实地仿 照刻画,即“易”字“源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纹,即对于用以占卜时 烧灼龟甲所产生的裂纹的仿照刻画。他提出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易”字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文字,由它命名的《易》,是迄今所知,中国文化史上 的第一部成书,而其内容又是专门记载卜筮活动的,那么,由此判定,“易”字起源于起初的占卜活动之中,最初是对于烧灼龟甲占卜时,所出现的裂

“洛书”探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4313164.html, “洛书”探源 作者:段茜润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1期 摘要:“河图洛书”是我们很久远很久远的传说。“河出图,洛出书”,“河”就是黄河,“洛”就是在洛阳附近的洛水。传说是黄河里面出现了龙马负图,洛水有一只乌龟驮了一本书出来。中华文化,源源流长。然中华文化的根在河洛,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一“洛书”就在洛阳市的洛宁县。史实证明,由“河图”“洛书”生发出来的《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连孔老夫子也曾经发出感慨:“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从古代的认识与说法来看,先有河图、后有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书”发展为作为中国人认识自然之本的经典巨著,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洛书;探源;影响 “河图”“洛书”是一个诱人的谜,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知识的迷宫,是一个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信息之源…… 洛出书处文献记载在洛河的中游,即河南洛宁县长水乡。明代人的宣傳,使永宁-洛宁为洛书出处的说法更为流行。雍正十三年(1735)重新编修的《河南通志》,记载了永宁-洛宁有关河图洛书的古迹。古迹上记载坛屋山上的“禹王庙”云:“禹王庙,在永宁县西长水镇。昔禹治水成功,洛龟呈瑞,故立庙祀焉”。按《河图玉版》说,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山,临于玄沪洛水,灵龟负图,丹甲青文以授之。民国六年(1917)《洛宁县志》进一步肯定了洛出书处的说法。1991年出版的《洛宁县志》,沿袭旧《洛宁县志》的记载,明确认定洛书出处在 洛宁。 洛出书处实物记载在洛河的中游,即河南洛宁县长水乡。如今洛宁县西长水村有两块早期石刻碑铭,汉魏时期和清代碑铭各一方,两方古碑背后有座年代久远的洛神庙。有“洛书书处”四个字,在罗岭玄沪河石壁上原有摩崖石刻“龟窝”几个字。古今中外不少文人雅士和專家学者曾到此拜谒,领略“洛书”神韵,探寻“洛神”遗迹。离“洛出书”古碑和河神庙不远处,还有黄帝时人仓颉、伶伦创律吕的《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玄沪洛汭对岸阳虚山有仓颉造字台遗址,被学者誉为汉文字之源。 如果把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比作一棵参天蔽日的大树,那么,古老的中原就是孕育这棵大树的良田沃土,而河洛文化则是她的根。追溯河洛文化,又不能不提洛宁。洛宁所在的河洛 流域是中华古代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厚重的河洛文化在这里发祥,千年的古代文明在 这里起源。《易经·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有龙马负图在今洛阳市 孟津县境内的黄河出现,伏羲依此演成八卦。有神龟负书在今洛宁境内的洛河出现,大禹依 此制定九畴大法。河图、洛书通过自然数字的奇妙结合,把天文地理和世间万事万物有机地联

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河图、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一、前言 河图、洛书在易史上,争议甚大。 有者争论刘牧所传河洛之真伪,有者争论河洛之称谓,有者争论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认为河洛本身是虚妄而不可信的。实际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河洛之争,实无损河洛于易学之重要地位。 至于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前人多谓伏羲八卦属先天而文王八卦属后天,后人亦有不赞同此说者。这问题应当如何看待? 论及河图、洛书、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人多谓河图为体为先天,洛书为用为后天,故河图与伏羲八卦相合,洛书与文王八卦相合。亦有学者将洛书与伏羲八卦相合,河图与文王八卦相合。这两种方式,究竟孰是孰非? 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时,少有人能以严密的理象数,作为研究的基础。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因为易学是理象数一体的,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而理寓于其间,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结合,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后天意涵,并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这样的观点: (1)洛书与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洛书乃伏羲八卦之图书,伏羲八卦乃洛书之卦象。 (2)河图与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后天之理。河图乃文王八卦之图书,文王八卦乃河图之卦象。

二、先天与后天之概念 先天与后天,是蕴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内在联系之前,必须先对此有明确的概念。 先天者,阴阳未分,形质未成;后天者,二气交互,品物流行。 《易经证释》:“先天不变,后天重在变;先天不用,后天重在用。由道言之,先天为主,后天为从;由人事言之,皆在后天,一至先天,无所为矣!故周易之用,为人道也,因时之宜,立道之极,而原始要终之事也。先天之易常静,后天之易常动,而静中有动,故先天必生后天;动中有静,故后天不离先天。二者异途同归,知其一则通其二。斯文王之圣智,乃能尽其变化,而建立周易之极,以全易之用也。”(《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宣圣讲义,页四四至四五) 先天与后天,一为体而一为用。所谓体用,譬如河江海冰霜雨雾露云,皆水所化,水为体而河海诸物皆为用,无体用难成,无用体不现,体用浑然一体,非可截然分开。而天地万物,森罗万象,均先天之气所化现。《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鬼臾区引《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周易.干卦彖辞》:“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所谓“一气”、“元气”、“太虚”、“干元”,同具肇基化元之义,均为先天之气之别名。 干乃诸卦之根,干生坤,乾坤交互生六子,合而为八卦,八卦化而为六十四卦,诸象成矣!故知古哲元气论,实有易卦为本,并非虚妄之言。 干乃纯阳之卦,故先天之气,亦名纯阳之气。道家典籍载之甚详── 《云笈七签。元始天王记》:“道本无名,亦无物耳!当鸿鸿蒙蒙之世。无所谓天,亦无所谓地,一囫囵炁胞耳。及气生于炁,阴生于阳,两仪始判,盘古生矣!太极成矣!万象乃垂!于是乎有天地,有万物……” 《修道办难后编参证》:“真一祖炁,历万劫而不坏,超群类而独尊,生死不拘,有无不立,为后天精气神之本,为先天精气神之主宰,乃至阳之物,天上之宝。” 《体真山人教外别传》:“一点真阳,生于天地之先,长于万物之前……”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考模拟考试(1)语文试题-学术小金刚系列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8-2019年高考备考 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1)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河图洛书是贯通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桥梁”,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内容。西方人认为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洛书的一席之地。前苏联D.J.斯特洛伊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写的《数学简史》,称洛书纵横数字图是“最著名的数学贡献”。 《尚书·顾命篇》记载:周康王即位,从周成王那里继承了八件国宝:“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这里首次提到“河图”。《尚书·中候》说:“元龟负书出”,则与“洛书”有关。从古代的文献记载中人们发现,上自伏羲、黄帝、尧、舜、禹,下至商汤、周公、成王都与河图、洛书有联系。这反映出河图洛书在古人心目的重要位置。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始终是一个迷。 《系辞传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作为圣人作易的四个方面的依据之一。从天生万物、四时阴阳变化、历象日月星辰三个方面而言,河图洛书显然是古人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 宋代传出河图、洛书和太极图,不但没有消除环绕在河图洛书上的重重迷雾,反而又引发了古代学术界对河图、洛书的真伪的争议。遂后形成的“图书”学派,尽管作出种种解释,除了借助河图洛书阐述自己的学术思想之外,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直到西汉太乙九宫式盘的考古发现,对宋传洛书的真伪问题,才算有了结果。1977年,考古人员在安徽阜阳双古堆M1墓,即西汉汝阴侯夏侯竃墓出土了两具占盘。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式盘,距今已有2100余年。在一具被考古工作者称为汝阴侯太乙九宫式盘的天盘上,四条直线相交八分其圆,成九宫形。圆周数字排列与洛书完全一致,与《黄帝内经·灵枢》的九宫八风也基本相同。说明洛书数字图式早在西汉之前已经存在,并已经应用于占筮和中医理论。洛书真伪的争论,因这一考古发现而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一系列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掘和重大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非文字资料中,有大量涉及天文历法的,有涉及数学的,还有涉及记载和反映先民思想认识的各种宇宙图式。从这些宝贵的资料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中国上古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方法,而且能从上古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认识河图洛书的形成和它们的原始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