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案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案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案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16 Mg:2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能配平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自主学习过程】

(一)助生互学、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

助生自学1:观察下列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的4种方法,指出其优缺点。

你认为选择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

助生自学2:请阅读课本P106第一段及相关内容,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____物、____ 物及反应在 ____条件下发生。

2、表示各物质的_____ __ 关系。

3、表示微观粒子的 ______关系。

交流展示1: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3、在反应MgO

O

Mg2

22点燃

+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A、 48:32:80 B、 24:32:40

C、 24:32:64

D、 24:32:80

学习任务二: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107第二段完成以下内容。

助生自学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是必须以_________为依据;

(2)必须遵循_________。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____与_____保持不变

(一)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尝试练习: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二)讨论小结: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见大屏幕)

交流展示2:

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 Cu+ O 2

⑵ C+ O 2 — CO 2 ⑶ H 2+ N 2 3 ⑷ Fe+ H 23O 4 + H 2

【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训练评价】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 2 = MgO 2 B .Fe + O 2 点燃 Fe 3O 4 C .O H O H 22222 通电

D .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

2.化学方程式S+O 2 ===点燃

SO 2的读法正确的是( )

A.硫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

B. 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C.2个硫原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D.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3.有一同学写出下列几道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用标号回答: ①C+O 2===CO 2 ↑ ②KMnO 4===K 2MnO 4+MnO 2+O 2 ↑ ③S+O 2 ↑==SO 2 ④ P 2+O 点燃 P 2O 5

⑤HgO===Hg+O 2 ↑ ⑥H 2+O 2==H 2O 2 (1)化学式书写有错误的是 ; (2)未注明或注错反应条件的有 ; (3)没有配平的有 ; (4)“↑”符号使用不当的有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 2O 5): ; (2)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CuO): ; (3)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MnO 2)后分解: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导学案Word版

第4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知道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主要特点,知道焓判据、熵判据的含义,会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根据是否有外力作用,过程可分为自发过程和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外力而自发进行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你认为是自发过程的是( ) A.水由高处往低处流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 C.室温下,水自动结成冰 D.生锈的铁变光亮 (2)自发过程具有的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状态转变为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自发转变为的倾向。 2.有下列化学反应:①白磷自燃、②氯化氢分解、③煤燃烧、④钠与水反应、⑤酸碱中和应,其中属于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简称自发反应)的是,属于放热反是。 3.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自发反应 含义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 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可以进行到 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 特征具有,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 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是肯定 的 举例高山流水,自由落体运动钢铁生锈 应用(1)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H2燃烧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如通电将水分解为H2和O2 探究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熵变的关系 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的关系 (1)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1表示的反应能量,为热反应,体系能量由 到,趋向,该过程一般自发进行。 ②图2表示的反应能量,为热反应,体系能量由到

,趋向,根据自发过程的特点,该反应一般自发进行。 (2)分析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与ΔH之间的关系: ①NaOH(aq)+HCl(aq)===NaCl(aq)+H2O(l),酸碱中和反应是热反应,ΔH 0,常温下 自发进行。 ②2Na(s)+2H2O(l)===2NaOH(aq)+H2(g),该反应是热反应,ΔH 0,常温下自发进行。 ③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 (aq)+H2O(l) ΔH>0,该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 ④CaCO3(s)===CaO(s)+CO2(g) ΔH>0,该反应在常温下 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3)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多数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也有很多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反应焓变是 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熵变的关系 (1)熵的概念 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由转变为,体系的混乱度。体系的混乱度常用熵来 描述,熵的概念是表示体系的程度的物理量,其符号为S。熵值越大, 体系的越大。 (2)影响熵大小的因素 ①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 ②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 S(l) S(s)。 (3)熵判据 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这个原理叫做。在用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①当ΔS>0时,反应为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 ②当ΔS<0时,反应为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 (4)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如:2Al(s)+Fe2O3(s)===Al2O3(s)+2Fe(s) ΔS=-39.35 J·mol-1·K-1,该反应为熵 减小的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也能自发进行,说明“熵判据”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归纳总结] 从能量角度(即焓变)看,化学反应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而从熵变角度看,化学反 应呈现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在实际的化学变化中,ΔH与ΔS倾向有时会出现矛盾,因此, 在分析一个具体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时,不能孤立地使用焓判据或熵判据来分析,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同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xx·上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3Fe +2O 2=====点燃Fe 3O 4 B .Fe +O 2=====点燃FeO 2 C .Fe +O 2=====点燃Fe 3O 4 D .4Fe +3O 2=====点燃2Fe 2O 3 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m SO 2+O 2=====高温m 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 B .3 C .2 D .4 二、填空题 3.xx·温州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 3 +3O 2 =====硝化细菌2HNO 2+2X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某学生写了五个化学方程式:①2P+2O 2===P 2O 4;②C+O 2===CO 2↑;③4Fe+3O 2=====点燃2Fe 2O 3;④HgO ===2Hg +O 2↑;⑤NaOH+CuSO 4===Na 2SO 4+Cu(OH)2。以上几个化学方程式各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其中: (1)违背了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 (3)“↑”或“↓”符号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是________。

(4)没有配平的是________。 5.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初中化学涉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请任写一个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装有某无色溶液A 的试管中加入固体B 后,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请写出符合该现象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23-K -1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23-K -1 请回答: (1)B 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 1.xx·鄂州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 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 +6O 2=====点燃4CO 2+SO 2+2H 2O ,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链接听/41例2方法点拨( ) A .C 4H 6S B . C 4H 4S C .C 4H 4S 2 D .C 8H 8S 2.xx·娄底2017年5月18 日,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消息传出,举世关注。可燃冰外观似冰,主要含有的是甲烷水合物。甲烷(CH 4)充分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题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练习题 考点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获取信息 1、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是:氢气,氧气,生成物是:水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2:1: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是4:32:36 2、在4P+5O2点燃2P2O5反应中: 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2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从它们彼此之间的质量比来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了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 A . B. C. D. 4、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 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 生成物之一为C2H4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 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分子构成

5、将16g 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回答: (1)在三次实验中,第2次恰好完全反应; (2)在第___1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_14.5_g 。 (3)在第3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 考点二:化学方程的书写 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D ) A. 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 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2 )H 2S+( 1)SO 2==(2 )H 2O+( 3)S ↓ 3、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 1)地壳中____铝__元素的含量仅次于硅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 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4__,生成物R 的化学式为______.CO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为. SI+O2=燃烧=SIO2 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用甲和乙生成丙,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甲、乙、丙微观示意图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化学选修四同步 精品导学案:第1节化学反应速率 Word版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今日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掌握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3.了解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表达式:v =Δc Δt 单位:常用mol/(L·s)或mol/(L·min) 举例:对任意一个反应,用符号来代替具体的化学物质, 反应方程式表示为mA +nB===pY +qZ 。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 v(A)=Δc(A)Δt ;v(B)=Δc(B)Δt ;v(Z)=Δc(Z)Δt ; 【思考】 1.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相同吗? 【提示】 不一定,若化学计量数相同,则反应速率相同,否则,不相同。 2、①对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能否用CaCO 3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提示】 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某一时刻的速率吗? 【提示】 不是,是平均反应速率。 ③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有什么关系? 【提示】 其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总结】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里,通常笼统地说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时,往往是对整个化学反应而言, 例如,H 2+F 2===2HF 反应很快、 CH 3COOH +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反应很慢等; 定量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是对某种具体物质而言的, 例如在N 2+3H 22NH 3中v(N 2)=5 mol·(L·min)- 1等。 故描述反应速率时应指明具体物质。 2.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 3.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值都取正值。 4.由于一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之间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 所以,在同一个化学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 但是,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5.固体或纯液体(注意:不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 因此,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例如:2Na +2H 2O===2NaOH +H 2↑,则一般不用钠或水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例1、反应4A(g)+3B(g)==2C(g)+D(g),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6 mol·L - 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

人教版九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导学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回顾】 1.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 3.单位: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实验方案思考】 Zn(s)+2H + (aq) = Zn 2+ (aq) +H 2(g)ΔH < 0 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提供的变量,从理论上考虑应如何测定该反应速率? 【实验原理】 测定Zn 与10mL 4mol/L 的硫酸反应收集10mLH 2所需的时间Δt (S )。设实验条件下气 体摩尔体积为Vm L ·mol -1,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以Zn 2+ 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v (Zn 2+ ) =Δc ( Zn 2+ )Δt =Δn ( Zn 2+ )V 溶液Δt =Δn (H 2)V 溶液Δt =V (H 2)/V m V 溶液Δt 【实验药品】锌粒、4mol/L 的硫酸溶液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装置,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量筒装满水,拇指堵住量筒口倒置水槽。 3、向试管中缓慢加入锌粒。 4、向试管中倒入10mL 硫酸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固定装置,立即记录开始时刻。 5、保持量筒竖直收集气体,观察现象,待收集气体刚好10mL 时记录下结束时刻。

课堂练习:化学兴趣小组测定Zn 与10mL 某浓度的硫酸反应收集22.4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H 2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多次测量,取反应的平均时间为 分钟。 2.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以Zn 2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 mol/(L ?min) 。 3. 以H +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mol/(L ?min) 。 【实验反思】 1.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快慢程度是否相同?你所测定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还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2.你会不会以Zn(s)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什么? 3.分别以H +和Zn 2+ 浓度表示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不相同,表示快慢程度一样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反思小结】 1. 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浓度的变化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为正值。 2. 由于在反应中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表示的意义一样。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种物质做标准。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反应:aA(g)+bB (g )=mM (g )+nN (g ) v (A) a =v (B)b =v (M)m =v (N) n ; 【思考】:若同一反应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用v (A)和v (B)表示,且v (A) a >v (B)b ,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表示的反应速率。 【我的收获】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意义》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执教完化学反应的意义一节新授课后,启发和收获颇多,现与各位评委老师进行交流。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活动天地,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也有所体现。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学习兴奋点,调动学习兴趣。 引言部分,以“活动天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既简单又能体现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抓住这一认知的起点和认知需求,以化学反应的表示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对比、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有关知识。 2、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当然本节课也有些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最新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执笔人:綦于红 ___班__小组姓名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宏观的实验中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 质。 2、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的选 择。 3、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团 队精神。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由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课前预习】: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 1 .请用不同方式表达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2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3.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上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没有改变,从宏观上说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猜想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_________生成的物质质量(等于或不等于) (实验探究):请根据“友情提示”的内容,选择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 CaCO3+HCl---CaCl2+H2O+CO2 (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合作实验): (得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思评价):误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保证在______ 容器里进行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文登市侯家中心校张红 2010年8月10日14:24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表示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忆这单元所学的基本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2)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3)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能够了解和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分析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的框架;(2)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各种题型的总结,进一步了解如何运用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通过对于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培养归纳能力。在深入了解各种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归纳总结单元知识点,将知识点和相应题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归纳方法,体会“学以致用”,体会建构了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对于学习的帮助,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单元基本知识点,并能说出各知识点的内容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第二单元学习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改变”可以做出推断“化学变化中,总质量不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去验证猜想归纳实验探究的过程得出定律从微观原因和宏观表现进一步理解定律定律的表现——化学方程式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

学方程式的意义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种纯净物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实际实验和生产的计算 学生做练习,检验复习的效果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单元基本知识点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展开 I.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实验探究 1.探究过程 (1)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思考: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思路:称量的质量特点:称次质量,但是放次砝码(做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题目时特别需要考虑到的) 注意事项: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者气体生成,则应在体系中进行实验(为什么?) (3)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得出结论: ,即质量守恒定律 2.课本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回忆 (1)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实验的现象: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实验的现象: II.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I)对定律的理解

【初三】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关键字】初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固体时,不须标出!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 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 ⑥“答” 。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扑灭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

初中化学42化学反应的表示教案3

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1)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引入]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为化工生产提供依据。回忆并回答:质量增加 思考 实验与探究: 1、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仪器:带小气球的锥形瓶 天平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小气球的作用 2、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 合: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仪器:带塞锥形瓶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思考:反光镜加热的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均不变。 布置作业: 课本92页1,2 目标检测 课后记: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2) 教学目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信息,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备注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化学方程式例: C + O2 = CO2 表示: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 ②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用化学式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②配平: 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分 子反应后生成一个二氧 化碳分子。 (3)每12分质量的碳跟32份 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 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 练习: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水通电分解 过氧化氢制氧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布置作业: 课本95页1,2,3 目标检测 课后记:

【教学方案】《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3.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前准备 多种配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如何读下列化学方程式? C+O2 5.判断下面方程式的正误,并说明原因。 (1)H2+O2O2 (2)H2+O2O+O (3)2H2+O点燃2O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提出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绝不能凭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如我们不能把氧化铝写成AlO,而应写成Al2O3,不能把氧化铁写成FeO,而应写成Fe2O3。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与数目必须相等,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就是要配平。 知识点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合作学习】请写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书写步骤。 【归纳总结】 1.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接。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将号表示。 4.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拓展】 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的区别: 1.“点燃”指物质在燃烧时所必需的条件。 2.“加热”指引发和维持反应的温度范围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灯作热源,用“△”表示。 3.“高温”指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不足以引发反应,而需用酒精喷灯(800℃以上)时,反应条件就写“高温”。 【设问过渡】如何配平呢? 知识点三配平化学方程式 (1)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原理 【讲解】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优秀教案(定稿)

《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的几种表示方法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3)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天地中四种不同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的优点 (2)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概念、意义、读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意义、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展示火箭发射的图片 设问:同学们知道火箭发射时所需的能量是什么燃料燃烧提供的吗?(引导学生回答氢气) 那么关于氢气燃烧这一反应可以怎样科学、简明的表示出来?而且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 二、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三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任务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概念 大屏幕投放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的四种不同表示方法 分小组思考讨论:分析上述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 【交流】各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可以积极补充,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设疑:通过刚才同学们分析知道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即简洁通用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它是怎样体现质量守恒的? (提出化学计量数:是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展示电解水反应的四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快速说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学生回答:第四种表示方法最好) 由上述两个反应的表示方法分析用这两个式子表示是最好的。 总结得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观察几个化学方程式说明: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__加热__,燃烧的条件用__点燃__用“↑”或“↓”注明生成物是_气体__或是_沉淀__. (二)学习任务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观察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根据 这个化学方程式: 22222H O H O ↑+↑通电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化学用语的优点,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进一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符号引入及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意义,来体会化学用语的优点,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来评价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独立完成学过的几个化学反应及交流和反馈练习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来进一步理解目标3。 四、教学流程设计: 1、复习导入: 通过符号汉字的信息引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进一步通过一组图片提出: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2、探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探究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 (2)探究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3)探究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3、课堂小结,通过微课总结巩固 4、课堂检测:检测本节课学习内容 5、课后作业:对本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体会方程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符号,通过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导入。提出问题: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如何表示呢?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符号,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对化

学变化的表示方法产生兴趣。 (二)探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探究活动一: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氢气燃烧 进一步通过实验提出:如何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以氢气燃烧为例,小组讨论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比较哪种方法最好?提出符号表达式虽然简单但不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想到化学方程式。引导由元素、化学式及化学反应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通过小组合作拼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多种表示方法进行选择,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比较综合能力,然后能够依据化学式的定义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充分展示学生的总结能力。 2、探究活动二: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出示探究问题后,以氢气燃烧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微观模型进一步归纳质量关系,通过提示后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读化学方程式,(提示:从宏观定性、宏观定量、微观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一道选择题反馈交流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并在讨论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对比学会读化学方程式,借助提问,激发学生生疑、讨论、研究,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达到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3、探究活动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 通过屏幕展示学过的一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展示学生出错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对照原则重新检查,并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学生展示后交流配平的方法,然后通过视频观察红磷燃烧,总结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完成化学方程式总结书写的步骤,有利于学生能力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学案

第19讲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目标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 3.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聚集状态的影响。 4.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能进行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运用反应焓变合理选择和利用化学反应。 5.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1.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2)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 反应热是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热,因此常用ΔH表示反应热。 2.焓变计算公式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来计算 Δ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 (2)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 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3)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计算 图示 意义a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b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热

ΔH 图1: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放热反应图2:ΔH=(a-b) kJ·mol-1=c kJ·mol-1,表示吸热反应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及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