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

四画山绣水

日期:等第

一.学习目标

二基础导学

1. 资料助学。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瑾,山东蓬莱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北黑线》,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其作品大多收入《杨朔文集》。

杨朔的散文有三大特点:一、追求意境美。二、深寓哲理。三、巧施艺术技巧。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区,经过地壳变动和风化,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从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水程两岸,“无

数青山浮水出”,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褒贬

....精髓.攒.聚贮.藏黑黝黝

积攒. dài慢 tián静 xiāo瑟 lín xún 玲珑tī透 liào 望 zhǎn 新 huǎng hū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答]

4.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其中的某一

个故事。

[答]

三.学习要点

1. 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如果让你用画笔和绣针来摹画钩绣这

桂林的山水,那么,你会绣怎样的山,画怎样的水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山水的文句说

一说。(找句——赏析——朗读)

[答]

2. 船家一共介绍了哪几个传说,这几个传说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

3.说说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加入传说故事的叙述,有什么用意,表达效果如何?

[答]

4.简析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

四.拓展提升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

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

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湿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

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

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

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1.选段中鼎湖山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2.比较《鼎湖山听泉》和《画山绣水》,说说它们在表现山的特点时,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五.巩固反馈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

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

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

只笔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

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

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载着

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

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

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

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

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

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

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1.作者说:“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这感动作者的东西是什么呢?

[答] 2.选

文二、三两段文字一“静”一“动”,描绘了两幅画面,请各用五个字加以概括。

[答] 3.作

者所描绘的这“动”“静”结合的两幅画面之间过渡十分自然巧妙。这个过渡句是:[答] 4.请

你品味文中的画线句,并写出自己的品味所得。

[答]

民间剪纸论文定稿版

民间剪纸论文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平面元素浅析 内容摘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部分继承了人类神秘的原始思维,一方面在漫长、封闭的空间孕育。民间剪纸图形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民间剪纸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的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既保留本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视觉效果。? 关键词:剪纸艺术平面构成?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它不是简单意义上客观事物的重复和真实再现,而是民间艺人根据诸多方面对事物原形进行大胆想象,用艺术的手法提炼、加工、再创造的结果。中国民间剪纸这种意象造型的理念是现代平面设计所推崇的,平面构成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方式,它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民间传统艺术的传达方式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平面构成元素。把剪纸与平面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深化对传统艺术的价值认识,有助于弘扬传统艺术;同时,平面构成也可以借鉴剪纸艺术,丰富扩展自己的传达方式。 中国民间剪纸造型,从民族传统中走出来,不是简单地重复移位和变异,而是从传统艺术中提取元素,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再创造,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剪纸图形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效果。 透过传统图形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图形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传统图形艺术

九年级语文上册 4 画山绣水课后达标训练 苏教版

4 画山绣水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褒贬.(biǎn)攒.聚(cuán)袅.袅(niǎo) B.精髓.(suǐ)剔.透(tì)嶙峋 ..(lín xún) C.怠.慢(dài)恬.静(tián)恍惚 ..(huǎnɡ hū) D.两鬓.(bìn)贮.藏(zhù)心如刀绞.(jiǎo)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马腾空古往今来箫箫瑟瑟 B.山光水色心地善良各种各样 C.名山大川精美无比班班点点 D.悬崖峭璧天气晴朗各种各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玲珑剔透 ....的长安塔成为世园会上最美的标志建筑物。 B.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 ....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C.2012年春节前后,我们从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这些千奇百怪 ....的“奖”中,可以一窥这些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现状。 D.在经济处于低谷的时期,一些商家们纷纷推出高质量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他们 的这种做法真是为富不仁 ....。 4.《画山绣水》的作者是________,现代散文家。题目“画山绣水”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综合性学习。 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吧! 【连线人文】桂林山水有许多重点风景名胜区,请你选出一个景点并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课文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美景】2011年9月第三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开幕。假如你是桂林本地人,请你选一处景点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天下游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味美景】

2017年4月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试卷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临绝顶,。(《观沧海》) 2.,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 3.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5.,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歌一曲”是指。(2分) 7.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理解错误 ..的一项是(2分)A.描绘了一幅大自然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B.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可奈何。 C.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10.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人生轨迹发展的共同点是。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君子济

最新美术校本教材(定稿)

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美术的追求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为了更多地延展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多种美术知识,掌握适量的美术操作技能,结合湖南版美术教材,郝家桥小学美术组借助多种美术形式编撰了这套美术教材,作为学校美术教材的扩展与延伸。 艺术是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本教材以石头、布料、树叶为载体,展现给儿童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拼贴、剪纸、折纸等,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造型基础和操作能力,把这些美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合理地安排在每一学期的课堂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落到实处,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和思维发展,教材加大了操作引导元素与知识含量,保证孩子每一学期学会一种美术表现方法,并要求能熟练掌握。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材逐步增加美术的认知量,提高美术表现难度,力求既满足儿童求新、求变心理,又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学有所获。 教材在美术知识的介绍上加强了趣味性的呈现,美术操作技巧、技能的介绍。 使用本套教材时,请老师们积极致力于课堂引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文化的感悟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是一种迷人的体验过程。

目录 第一单元折纸艺术 (1) 第一课折纸的基本折法 (3) 第二课千纸鹤 (6) 第三课折纸船 (8) 第四课折纸花 (10) 第五课日用品 (13) 第二单元剪纸艺术 (15) 第一课剪纸介绍 (16) 第二课对边折剪平行连续折剪 (22) 第三课六角折剪 (28) 第四课五角折剪和四角折剪 (31) 第五课三角折剪和自由造型剪纸 (34) 第三单元拼贴艺术 (39) 第一课果盘布贴画 (39) 第二课布娃娃贴画 (44) 第三课小狗熊布贴画 (52) 第四课石头画 (57) 第五课蝴蝶树叶贴画 (60) 第六课小金鱼树叶贴画 (62)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说课稿苏教版

《画山绣水》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第四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质 兼美的写景散文。桂林山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作者选取了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过程所见到的“画山绣水”。但是,这如长幅画卷的景色也难一一描述,于是在面上介绍以后,着重地对几 个造型奇特有传说的山岩作详细的描述。作者从文章中探出头来,和读者交谈,拉我们进入作品, 要我们和他一起进行漓江水上游,交谈是平等的、商量着的,因而过渡转折显得相当自然。 文章组织比较严密,在对桂林山水作出总的评价以后,就引导我们一同顺着漓江而下,观赏两 岸风景,听船家讲有关山岩的故事,最后再要我们从中接受教育,点出写作意图。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攒聚、萧萧瑟瑟等词语的含义;学习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2)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杨朔的散文很讲究文采,本文写的又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中诗一般的意境,要靠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 (2)复述。文中所写的桂林山水的传说故事性强。让学生适当的展开想像加以复述,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①品词析句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采用了分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和音乐。 (二)学法 ①自主研读法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 读。②品味想象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 成一幅 幅美丽的画卷,品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时数 1. 重点: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难点: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标题探讨。

杨朔散文代表作_略论杨朔散文创作寻觅诗意的构思法

杨朔散文代表作_略论杨朔散文创作寻觅诗意的构思法 关键词:杨朔散文创作构思法摘要:通过对杨朔《泰山极顶》、《海市》、《画山绣水》、《樱花雨》、《金字塔夜月》、《茶花赋》、《荔枝蜜》、《香山红叶》等散文构思方面的评析,阐述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善用比喻、跌宕、联想、抑扬、穿插、点化、虚实等七种构思法寻觅诗意。 辞世多年的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生前写下的散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散文,在意境创造、诗意构思、人物描写、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诗的语言”的艺术个性,被文学界称为“杨朔模式”或称“杨朔体散文”,人们把他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当代散文三大家”。虽然“杨朔模式”出现了“时人所称道,今人所诟病”的现象,对其有褒有贬,但杨朔对我国散文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由于他刻意追求“巧思”,而使一些散文结构雷同,一些散文缺乏生活气息,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在散文创作中所总结的经验及其娴熟的写作技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寻觅散文诗意的构思技法更是值得我们肯定和仿效。通读杨朔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的构思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1.善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 杨朔在创作散文时,总是把精力放在构思上,他曾对弟弟杨毓玮说过:“我写散文,不靠什么灵感,而靠‘巧思’。”杨朔的“巧思”方法很多,其中,运用比喻来构思散文,表情达意,是他最擅长的“寻觅诗意的构思法”。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岩石下的一泓清泉;山中的一树茶花,一片红叶,一簇樱花,一株海罗杉;自然风光中的瞬息奇观;昆虫世界里的一只蜜蜂、一群蚂蚁;古代建筑物中的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外事活动中一件小小的纪念品;火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总之,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花木虫鱼,生活小事,即社会万象,杨朔都能随手拈来,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巧妙构思,精心裁剪,艺术表现,成为作品中熠熠耀眼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事物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 杨朔的散文几乎每篇都采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以景物比喻人物,以物情暗示人情。在《海市》中把自然界奇幻瑰丽的“海市蜃楼”比喻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新渔村;在《香山红叶》中把“经过风吹雨打”,“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红叶”比喻老向导;在《荔枝蜜》中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小小蜜蜂,比喻作劳动人民;在《野茫茫》中把“凶残的野兽”,比喻帝国主义者;在《秋风萧瑟》中把有形的万里长城,比喻无形的钢铁长城;在《樱花雨》中把“风雨中的开放的樱花”,比喻日本人民;在《雪浪花》中把“浪花”比喻老泰山;把“无数浪花”比喻劳动人民;把“浪花”冲击礁石的“咬”劲,比喻劳动人民齐心协力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塑造人民江山的顽强意志等等。由此可见,杨朔是运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的高手。 2.善用跌宕构思法寻觅诗意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指出:“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味,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他认为写诗歌词曲婉转深厚才能产生妙境。司空图在《诗品?委曲》中强调

曲阜方言词典(定稿)

曲阜方言词典 序 早就想收集整理曲阜方言了,但一直没时间。现在离岗了,又起了这个念头。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曲阜人,曲阜话伴随自己大半生,从心里比较喜欢直率坦诚的曲阜话;二是想着干点实在的事,对自己修身养性、提高素质会有很大帮助;三是让热爱曲阜的朋友,通过曲阜方言能更多了解圣人故里的风土人情。于是下定决心,立马就干。这也算是符合曲阜提倡的“马上就办”精神吧。 曲阜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中原官话系统,但曲阜方言比较句与普通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曲阜话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她吐字清晰,发音浑厚,即便是初到孔子家乡的外地朋友,也很容易听懂。现代汉语普通话是由山东的话语结构和北京的发音为基础构成的。也就是说,齐鲁之地的话语构成形式是汉语的通行准则,是元语言,而齐鲁文化也正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曲阜话与普通话相比较,共同的方面是主要的,而曲阜方言中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就是声母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故知、蚩、诗分别读作资(z)、雌(c)、思(s)。 本文所辑常用方言共190个,罕用及极不文雅之词未收录在内。其中一字方言10个,二字方言102个,三字方言51个,四字方言23个,五字方言4个。无法用汉字代替的方言,以汉语拼音代之。汉语拼音音调,按曲阜方言发音标注。 本文已于2013年8月29日上传至百度文库,现将修订版重新上传。有兴趣的同仁可下载编辑,补充完善,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全面认知了解曲阜方言。本人QQ:867646473。 徐贞义 二〇一三年八月 A ㄚ AI ㄞ 【哎哟fai】āiyaofái 突然受到外部刺痛或受伤时发出的疼痛叫喊声。例:~,疼死我了! ANG ㄤ 【昂】áng 表示理解、知道。例:你明白了不?~,明白了。 AO ㄠ 【奥子】ào.zi 鏊子,做煎饼的一种用具。铸铁造成,圆形,中间稍鼓。农闲时节农户以砖土砌成圆筒状墙,高半米许,前部留有一孔用以烧火,上盖奥子,摊煎饼以做家中 常备食品。例:婶子,俺家的~坏了,俺借恁的先用用。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中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杨朔。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严密的结构。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 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 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 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 ③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 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反思二:画山绣水教学反思 课前通过播放歌曲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师生的距离,借助视频增强学生对桂林的感性了解,为走进文本做好学生情感的调动。 通过对课文相关段落的品读,完成: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2、学习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小导游的形式给大家介绍文中那四个凄

苏教版九上语文 第四课《画山绣水》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画山绣水 ①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②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③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阁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④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项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问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竞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②段中称自己持的是“钝笔”呢? 2.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③④两段用两幅画表现了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画命名吗? 4.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

画山绣水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齐声回答:杨朔。)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 5.字词教学: 褒贬(b?obi?n):评论好坏。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玲珑剔(t‰)透精髓(su?):比喻精华。 恬(ti?n)静:安静,宁静。怠(d…i)慢:冷淡。 嶙峋(l?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积攒(z?n):一点一点地聚集。瞭(li?o)望:登高远望。 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 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黝(y?u)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丰碑百年歌 墨颂华夏魂(定稿)

丰碑百年歌墨颂华夏魂 “国旗国歌高扬中国梦·百年丰碑光耀新时代”“百城行”升国旗仪式暨首届“千人书画”笔会活动集锦 活动现场 一 2018年9月19日上午九点,“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百年丰碑》“百城行”第四站——“走进成都”主题升

旗仪式暨“千人书画”笔会活动,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开启帷幕。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四川同心文化艺术院主办,成都西南民族大学承办,四川万创同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四川万创优家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主要领导及特邀嘉宾 “国旗国歌高扬中国梦·百年丰碑光耀新时代”主题活动在鲜艳红旗猎猎飘舞的背景下正式开始。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先后讲话。他们阐释了活动的主题与意义,描述和肯定了活动的方向,并提出了对活动的希望和要求;充分表达和寄托了对《百年丰碑》主题文化艺术项目的信心和厚望,高度赞赏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书画文化艺术结合走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形式。

《百年丰碑》组委会主任张洪全致辞 活动主办单位四川同心文化艺术院院长、《百年丰碑》组委会主任张洪全、活动承办单位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他们在发言中分别强调了《百年丰碑》主题文化项目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和深远价值,一致表示:将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代使命下,坚定文化自信,恪守信念,坚定不渝地高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敬业努力,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中,奋发进取,有所作为。

中央国家机关美协主席王阔海讲话 他们强调:要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丰富拓展活动形式,有效地提升活动效果。 张洪全主任简要回顾了《百年丰碑》文化项目自2018年3月在香港启动迄今经历的广州、广安三站升旗仪式和主题书画笔会活动,介绍了《百年丰碑》主题文化项目一路行来受到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反

画山绣水片段赏析

《画山绣水》写景赏析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 找出这两段中(四五两段),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水面平得像玻璃,把水面比作玻璃,写出了水面的平静以及水的清澈,整个营造了一种像中国水墨画的幽美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画”字写出了漓江上的风景看着像一幅风景画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与景已经融为一体。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沉静在其中,恍恍惚惚、如醉如梦,完全陶醉了。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前一段作者营造的恬静的、晕糊糊的意境,就在鱼鹰出现的时候,被瞬间打破了。“搅”字写出了鱼鹰的出现的突如其来与它的顽皮,带给人的一种喜悦与惊奇。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一系列动词的连用,生动再现了鱼鹰捕鱼的全过程,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且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用笔特别的凝练,每个字都是加以斟酌,“抖”字写出了鱼鹰由迟钝悠闲的状态一转而成异常机灵,前后的神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扑”字写出了鱼鹰跳进水里捕鱼的速度之快,“搅”字则呼应前文的想象中所营造的静态漓江水色图,就在那鱼鹰捕鱼的那一瞬间,一个恬静的梦境被打破了,随之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富有动态美感的鱼鹰捕鱼图。“浮”“咬”“吞”,一气呵成、文势自然流畅,写出了鱼鹰捕鱼身姿的矫健与反应的灵敏。字字句句都是经过锤炼,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让读者能从中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欢与赞美之情。 你们能不能给这两图一动一静的画面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画山绣水练习题及答案

画山绣水练习题及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九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画山绣水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精髓.凝.结liào望dài慢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本来天下山水各有个的特殊丰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俏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 ②.峰峰都是瘦骨鳞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剃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在横线上,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那船家__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__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__是谁,心胸里__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__戳个小洞,__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无论……都……只有……才…… B.或者……或者……无论……都……只要……才…… C.或许……或许……不管……都……只要……就…… D.有的……有的……不管……都……只有……就……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文段中如果要继续比喻下去,,你认为会是什么比喻呢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说说这段话的感染力在哪里 答: 5.杨朔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语言清新、绚丽、凝练,试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答:

二.阅读理解、分析。 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6.文中说“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根据文章的内容,你觉得是什么东西呢 答: 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 ①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 ..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②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 ..的鱼鹰搅破的。 答: 8.一幅漓江水色图,一幅鱼鹰捕鱼图,尽现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景色,你也能说说作者用“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答: 9.桂林山水让人陶醉,让人吟咏,你也能否写出两句有关自然山水的美丽诗句 答: 三.课文探究、写作。 10.作者在描写美丽的山水的同时叙说了哪些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看法 答:

艺术概论定稿(1)

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奈 姓名:魏琳琳 学号:2011101402 系(部):美术系 专业:美术学 班级:2011级四班指导教师:师娟 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

摘要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教育,婚姻,鼎盛时期,人物评价

论莫奈 一、人物生平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劳德·莫奈。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二、艺术教育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后来被称为印象派,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不久之后,东西厄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在普法战争(1870年-1871年)期间,莫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M·W·透纳的作品。回到法国后,1872年或者1873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根据这幅画的题目,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 三、婚姻 1870年,莫奈与东西厄结婚。1873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边阿让特伊的一幢房子。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夏埃尔(Michael)。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Alice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居住在普瓦西(Poissy),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四、鼎盛时期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

《画山绣水》课文阅读复习答案

《画山绣水》课文阅读复习答案画山绣水习题精选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褒贬()醇()圩()子袅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uan 聚精神huang hu dai 慢黑youyou 3.找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清奇俏拔瘦骨嶙峋玲珑踢透反应迟钝 精美无比千奇百怪丈势欺人画山锈水 错别字: 订正: 4.选词填空:()

那船家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是谁,心胸里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个小洞,要喷溅出来。 A.也许……也许……无论……都只有……才…… B.或者……或者……无论……都只要……才…… C.或许……或许……不管……都……只要……就…… D.有的……有的……不管……都……只有……就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中国业余登山队xx年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用艰辛的脚步,诠释着人类登山精神不朽的话题。 D.齐文化是淄博文化的主脉,是建设文化大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同时打造了我市的文化个性。 6.依次填入下列三个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情景使人恍惚沉进最()的梦境。 ……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出来。 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无比的石头雕刻。 A.恬静喷涌精妙 B.安静喷溅精美 C.恬静飞迸精细 D.恬静喷溅精美 7.(xx年扬州市中考题)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画山绣水_1

画山绣水 课时:2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泗阳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学案苏教

4 画山绣水 典案一:教学案例 【导学目标】 1.领略并鉴赏桂林山水的美,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欣赏文章的诗意美。 3.学会使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从名句导入新课,明确本文题目的含义 自古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水,漫江碧透,逶迤萦回。举世闻名的漓江流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自桂林至阳朔,奇峰重叠,山水相依,茂林修竹,田园似锦,一江流水千幅画,好似人间仙境。 桂林的山,平地奇峰,拔起峭峻,山色青黛,宛如碧玉。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下千古名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作者杨朔以“画山绣水”为题目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桂林的山水美如画,美如绣。“画山绣水”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水。 二、赏析文章 (一)赏读第一至三段。 1.学生齐读前三段,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明确:①清奇峭拔;②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吟哦讽诵”第二段文字,读出作者的情感。思考: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第一句:盛赞桂林山水。第二句:先写水,用重叠、比喻的手法,写出水之绿。第三句:写怪石奇峰,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峰石的姿态万千。第四句:用反问,突出桂林山水无人能写出、画出的天然美妙之景。 3.赏读句子,并仿写一句。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 明确: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和互文两种修辞手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018年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程序(主持定稿)

2017年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程序 (手势)冲锋旗的勇士们,出旗。伴随着的鼓声。为我们2017年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拉开了序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冰雪消融,化作万顷碧涛;朗朗书声,铺就锦绣前程。”九年的寒窗苦读,此时已到了策马扬鞭,鏖战百日闯雄关的时刻了!再过100天,我们九年级全体同学,就要结束紧张而美好的初中生活,接受中考的洗礼,迎接人生的第一次挑战。为此,我们今天隆重召开四平六中2017年九年级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前来参加此次盛会的有:以苏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以钱坤组长为首的九年部全体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现在我宣布:“四平六中2017年九年级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正式开始! 为了更好地把握这关键的100天,让同学们斗志昂扬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首先进行大会第一项,有请教学校长吴校长做战前总动员。 吴校长的话既充满哲理又语重心长,为我们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全体师生前进的方向。在此,我们全体师生再次把掌声献给一如既往关心我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船,当你要扬帆远航时,老师愿做托你远航的海;如果你是风筝,当你想翱翔蓝天时,老师愿做助你飞翔的风……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会始终陪伴你。当你 们要展翅腾飞的时候,老师就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接下来,进行大会第二项有请教师代表曹善军 主任表态发言。 曹主任的发言,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出了老师们的爱心和决心。同学们,请你们放心,在中考攻坚阶段,我们老师一定会以更加顽强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你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同学们十载寒窗,百天苦练,何人健步登金榜?一腔热血,万丈豪情,我辈英才夺桂冠!相信每一位同学此时此刻都已热血沸腾,你们承载着学校和家长的希望,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胸有成竹,信心百倍。现在,就是展示你们决心的时刻了,激情,在这神圣的时刻剧烈燃烧;理想,在这庄严地时刻盘旋升腾。今天,我们怀揣着成功的梦想,屹立在这青春的战场,就是要给我们的奔跑助力,给我们的冲刺呐一喊。要向青天发出我们的呐喊,让大地倾听我们的心声,喊出我们的誓言吧!进行大会第三项,各班进行表态宣誓。发言顺序依次为9.1至9.5 五个班级的表态发言,既有豪言壮语又是温馨提示。同学们,你们豪迈的誓言表达的是自己无悔无怨的决心。一百天,是冲刺的一百天,是造

《画山绣水》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讲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 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活动】小组合作,赏析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活动】复述故事 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活动】拓展思维,丰富积累, 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