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审转内审的一些经验介绍

外审转内审的一些经验介绍
外审转内审的一些经验介绍

外审转内审的一些经验

介绍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内审外审工作步骤全程含时间间隔

内审外审工作步骤全程(含时间间隔) 1、内部审核计划 编制:*年8月6日 审批:*年8月8日 批准:*年8月8日(管代批准) 2、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其中的时间安排:现场审核时间:*年8月20日~21日 纠正措施完成时间:8月30日前 审核报告发布日期:9月15日前 3、现场审核计划日程安排 8月20日(上午、下午)8月21日(上午、下午) 4、内审首次会议(须有签到表) 5、内审检查表(各个部门) 6、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编制:8月30日,批准管代8月30日) 7、内审不合格报告(效果验证:8月28日) 8、纠正措施实施表(提出日期8月21日,预计完成日期8月30日前,完成日期8月28 日) 注意:不合格报告可能不只一张(有的纠正还要附相关的资料) 9、内审末次会议(附签到表) 10、管理评审 a、会议通知(定于10月9日下午*时,地点:通知时间:9月28日) b、管理评审计划(9月29日) c、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d、附件:输入资料 e、管理评审报告 f、会议记录 g、管理评审相应的决议、跟踪等等 迎接外审(外审时间10月18日) 1、9月13日,CQC评审中心传真征求年度监审时间安排 2、10月11日发来审核计划 内容:审核组成员名单、审核活动安排 需回传确认(定最终审核时间10月19日) 3、致电CQC评审中心相关审核老师,交流沟通(记住别忘记主动要求去接车) 4、10月13日,公司内发通知,迎接审核,大扫除呵呵…..各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碰头会议 5、检查各部门准备工作(主要是资料了) 6、安排欢迎等横幅资料准备(公司大门口:热烈欢迎认证中心专家莅临审核指导;会议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首次会议当然还有末次会议的。) 7、安排生产车间清理整顿 8、10月18日,准备水果饮料等等 9、10月19日早,接车(按之前商量好的时间地点) 10、首次会议(19日上午10点)

外审转内审的经验

外审转内审的经验 1、观念转换 我记得我刚从外审转内审的时候,急于想表现自己,恨不得立即冲进财务部拿起凭证就审,但时间一长才发现内审工作中,真正像外审那样系统的财务审计其实并不多。财务审计虽然不多,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我们的“内审之父”索耶说过,财务审计是内审工作的根源,内审人员不能留恋管理审计而忽略自己的根本。(就是说内审人员不可“舍本逐末”) 作为新人,首先应该掌握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需要对企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这些是在事务所所不能体会的东西。然后再制定学习计划,除基本财务审计知识外,其他如管理审计、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甚至是舞弊调查,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 2、沟通技巧 我记得刚入职内审的第二天,领导让我打电话叫一个客户代表到审计部来,由我询问一个经销商投诉事项。我清楚记得刚问那个女客代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整个脸就都涨红了。为此,入职初期领导对我还比较有意见,觉得招来了个“大姑娘”…… 在外审的时候,打交道的范围有限,除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之外,实际接触有限。而做内审,你需要跟不同部门、不同职级的人打交道,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的人员必须具备沟通技巧,这在会计准则里是没有的。注意不仅仅是“沟通”,还需要“技巧”。太软,容易被轻视;太强硬,肯定招来抵触、记恨。这就需要内审新人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把握到那“度”。 初次访谈失败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开始有意识的主动跟陌生的同事打招呼,从管理部门到生产车间,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从“害羞的大姑娘”变成个“大忽悠”.个人总结:一方面,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让你受益终身,不但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受用的;另一方面,上下混熟后非常有益于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因为往往只有“熟人”才愿意跟你讲真话。 3、写作水平 跟外部审计一样,内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审计报告。但不同的是,外审的报告基本上是固定的格式,外审报告首页的审计结论往往由项目负责人定,许多外审人员可能还停留在写报告附件的程度,而内审工作需要你写一整篇报告,这对内审新人来说无异是最大的挑战。我刚入职内审的时候,写的报告被退回很多次,我感到很懊恼,觉得干不下去了,十几页的审计报告不是人写的.后来我有意识的阅读其他同事的审计报告,特别是受到表扬的报告,我基本上要看上十几遍,在自己写报告时尝试参照报告格式、思路以及行文语气,到最后能够自己写出一篇完整的报告,并得到领导“一字不改”的批示,好有成就感啊 个人总结:一、内审新人,在刚入职时,需要将部门内领导、同事的报告通读一遍,对自己审计范围内的报告需要多次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撰写审计报告的基本思路、“八股”行文等,避免写报告时犯“口语化”的毛病;二、内部审计报告很难有统一的格式,但即使格

外审与内审的区别等

内审与外审的区别有哪些? 内审和外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审从改善内部管理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推动质量改进;外审是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的评价,为顾客承认或第三方认可/注册提供依据。 (2)审核组的组成不同 内审以实验室的名义组成审核组,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质量主管负责聘任有资格的人员和有关人员实施;外审则由顾客或第三方委派审核组(实验室认可的现场评审,由CNAL确认的有资格的人员实施)。 (3)审核计划不同 内审可编制集中式或滚动式计划,一年覆盖全部要素(过程)和所有部门;外审则编制短期内(通常三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申请人认可范围)审核所有要素(过程)和相关部门的现场评审计划。 (4)不符合项分类不同 内审的不符合项考虑到纠正措施的不同,往往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外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不再分类。 (5)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处置不同 内审对纠正措施可以提建议咨询,可以提方向性意见供参考,内审员对完成情况需跟踪和验证;外审对纠正措施,不能提建议,对整改计划及其落实情况要经审核组长认可,并进行跟踪审核。 1、独立性不同。 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 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 4、业务范围不同。 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5、审计标准不同。 内部审计的标准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或外审的难点要求

关于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或外审的难点要求 关于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或外审的难点要求 (1)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内外审要求 6.1资源提供--ISO9001需要审核的内容 (2)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ISO9001审核 (2) 7.2.3顾客沟通---ISO9001内外审要求核对 (2) 8.1 总则ISO9001内外审要求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ISO9001外审和内审的审核要求 (3) 摘要:在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审核时,我们的内审员往往对以上六点比较简单的要求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审核什么,审核部门需要提代什么证据等。作者也是结果平时遇到的问题做了如下总结,格式不太标准,但内容还可以,希望帮到需要的朋友;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内外审要求 a)与顾客有关的要求是否均已明确。 b)最高管理者如何体现体现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 c)查顾客的评价、判断是否达到顾客满意。对顾客不满意之处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6.1 资源提供--ISO9001需要审核的内容 b)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满足程度,特别是对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过程和岗位的资源情况。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ISO9001审核 b)确定顾客规定的要求是否包括对产品固有特性珠要求(如:性能、可靠性等)、对产品交付要求(如:交货期、包装等)及对产品支持方面要求(如售后服务等),以何种文件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有哪些不同的顾客,他们的要求都有什么。 c)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识别、确定隐含要求,隐含要求是什么查证据。 d)产品涉及的法律要求(包括环境、安全、健康等方面与产品及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强制性标准)有哪些,是否均已收集齐全(3C、UL、CE、GB、RS、许可证等) 7.2.3顾客沟通---ISO9001内外审要求核对 7.2.3顾客沟通 a)沟通涉及哪些内容(如:产品广告、目录、宣传册,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合同的处理,顾客关于产品的询问和反馈),如何确定与顾客沟通的渠道,以及具体沟通的安排。 b)如何获得有关产品信息。 c)如何回答询问,查提供答复的证据。(客户查询)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关系和区别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内部审核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 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明确指出,所谓“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就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本文拟就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特点又互 为补充,使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所谓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其中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行为,目的是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外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的主体是审计署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县设立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财政活动、执行财经法纪情况以及经济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都是我国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特征突出、自成体系、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 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 2、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大多则是受委托施行的。 4、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外部审计则集中在 企业的财务流程及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 5、在审计方法上,内部审计的方法是多样的,应结合组织的具 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审的一些程序;外部审计的方法则侧重报表审计程序。 6、在服务对象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负责人;外部审 计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权力机关或各相关利益方。 7、在审计报告的作用上,内部审计报告只能作为本单位进行经 营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不能向外界公开;国家审计 除涉及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要对外公示;社会审计报告则要向外界公开,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具有社会鉴证的作用。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和联系(2011-08-26 09:55:3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 ISO9001质量管理 1、内审和管理评审中都有“审”,内审是“审核”,而管理评审是“评审”。先看看这两个定义: a)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判别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且形成文件的过程(ISO9000:3.9.1)。我们讨论的是内审,那么,请看看ISO9001第8.2.2条a和b),可以知道内审要确定三个符合性和一个有效性。 b)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ISO9000:3.8.7)。 2、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 a 如果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对象都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来做的话。 内审有符合性和有效性,没有适宜性和充分性。因为它得不到这方面的客观证据的。没有办法做的; 管理评审反过来少了一个符合性。因为,这个问题在内审中解决了。管理评审的输入中有内审输出,管理评审的时侯要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好坏进行评审的。方法可以利用其他信息。譬如,就顾客满意方面。标准5.6.2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包括a)各个审核结果。这是自己方面来评定的;b)顾客反馈信息。从外部来的信息。c)还可以通过8.4条数据分析中从财务信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未来的系统能力如何。避免在片面性的基础上作出不正确的结论。 b)内审的重点把过去做的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符合性和有效性。譬如,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是根据已经确定的,现在在用的质量目标来衡量的;而管理评审的重点在未来,是“评”。根据各个方面信息来判定,这一个体系是否适宜未来的周围环境,是否充分,譬如,内审说质量目标达成的,但是,顾客不满意,这样的目标就有问题了。管理评审就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必要时要调整质量方针和目标,调整体系机构等。 3、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它们的区别。譬如,谁来做,什么时候做,记录的维持要求等,这里不做进一步分析。根据区别也可以从反面来看到有什么联系。 4、归纳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大多数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正面求证,而评审是从反面求证。如果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都是从反面求证的话,往往会引起审核方和被审核方的对立,不协作;特别当领导规定,发现不个不符合项要处罚的话,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审核的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质量人员和

质量管理体系外审首末次会议领导讲话

质量管理体系外审首次会议讲话各位老师、各位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北京新世纪认证公司的老师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相信你们的到来,将会对我公司ISO9001持续改进工作的开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各位老师、专家在本次监督审核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对目前的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同时要求公司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要以高度重视的态度,认真学习、积极配合好老师和专家们对伊泰的这次审核工作。 如何才能配合好老师和专家们的审核工作呢?我想:只有在座的各位充分认识到ISO9001工作的推行在******有限公司的重要性,才能从各自的工作角度出发,认真执行并配合好本次审核工作。 ISO9001是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合格,为了保证产品合格,要对所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标准控制,制定出一些比较科学的工作规范。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管理模式。 ISO9000:2000族标准是当代世界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此标准已广泛地应用在了工业企业、服务行业,甚至应用于政府、教育等组织,对推动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因此得到国际和国内企业的普遍关注和采用。其作用在于为实现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而推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如今RFID企业都在不断扩大规模,许多其它行业的企业也涉足

到了RFID领域,如何在同行业中增强竞争力,赢得顾客的信赖,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ISO9000:2000族标准着眼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和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通过过程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来增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的机会,提高竞争力,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公司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期盼各位老师和专家在日后的工作中继续给我们鼓励和指导,我们公司会尽最大的努力,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行到底。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莅临,并预祝新世纪认证公司的几位老师和专家**之行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外部审核须知

外部审核须知 External Audit Instruction 1.目的Objective 取得和保持“符合证明”和“安全管理证书”的有效性。 To obtain and main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documents of compliance " and "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 2.适用范围Scope of Application 公司与船舶的SMS外部审核。 The SMS external audit of company and vessel. 3.定义Definition SMS外部审核(简称SMS外审)指主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对公司SMS是否符合ISM/NSM 规则和国内外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司和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运行是否符合公司SMS文件规定的审核,包括公司“符合证明”和船舶“安全管理证书”的初次审核、换证审核、年度审核/中间审核和临时审核等。 SMS external audits refers to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or its authorized organization to company SMS whether to conform to the rules and NSM ISM/mandatory provision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ny and ship safety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operation compliance with company SMS documents prescribed audit, including the initial audit, repeat audit, annual audit/intermediate audit and temporary audit etc. of company “documents of compliance” and ship" safety management certificate ". 4.职责Obligation 指定人员负责SMS外审及向审核机构报告SMS情况。 Designate personnel to take charge of SMS external audit and report the SMS situation to audit authorities. 5.工作过程Course of work 5.1.公司“符合证明”的审核和管理 The audit and management of company “documents of compliance” 5.1.1.审核准备Prepare for audit 5.1.1.1.完成公司内审,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已纠正完毕; Complete company internal audit, the unconformity situations during the internal auditing have already corrected; 5.1.1.2.已召开SMS有效性评价会并已发出会议决议; Already held SMS validity evaluation meeting and has issued a conference resolution; 5.1.1.3.备妥申请审核应附送的各种材料。 Keep ready for various materials which shall be required for audit. 5.1.2.审核申请Audit application 审核申请报告由指定人员按主管机关《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规则》的规定起草并提交。 Audit application report should be drafted and submitted by designated personnel, which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Shipping Company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udit Issuing Rules. 5.1.3.审核配合Audit cooperation 5.1.3.1.指定人员接到审核机构审核通知后,保持与审核组的联系,了解审核计划;Designated personnel after received audit notification from the audit instruction, keep in touch with the audit group to realize the audit plan. 5.1.3.2.岸基相关部门和代表船(如有)按审核计划要求配合审核组完成审核工作;Shore-based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representative vessel (if any) should cooperate with audit group to complete the audit work according to the audit plan. 5.1.3.3.岸基相关部门和代表船(如有)对审核组开列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确认并制订纠正措 施。 Shore-based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representative vessel (if any) should confirm and work out a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52、内审和管理评审有什么不同?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适用性、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实验室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分包方、顾客、社会)的期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何体系文件的证据。客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实验室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53、实验室内部审核可否履行实验室管理评审职能? 如前所述,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有显著差别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内部审核也可能涉及管理评审的内容。 在审核某项要素时,内审员应证实是否与程序相符,如发现不符合,内审员应通过纠正措施确保程序得到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程序本身在满足质量目标方面是无效的,质量主管应提请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予以关注,由最高管理者对程序的充分性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内审员并没有修改程序的责任。 实践中,内审员提出的建议,如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变不大,就可能被受审部门和质量主管接受并执行,而不用通过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但是,这种变化应在质量主管和被审部门的授权范围内。此时,审核就履行了评审的某些功能。 54、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 审核的目的之一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符合性包括文件符合性和运行符合性两个方面。文件符合是指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定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要求;运行符合性是指体系的实际运行和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一致。持续性是指体系文件各项规定是否始终如一地在实验室得到实施。实难室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验证体系的持续符合性: (1)从要素(过程)入手

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 内审: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管审:确定管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对象不同 内审: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管审: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 三、实施者不同 内审:内审员 管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和管理层人员参加 四、评价依据不同 内审:审核准则(包括ISO9001\ISO22000\ISO18001等) 管审:顾客/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五、方法不同 内审:系统、独立分获取客观证据,与审核准则对照,通常在现场进行 管审:以广泛的输入信息为事实依据,就方针、目标及顾客、相关方的需求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六、输出结果不同 内审:对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和保持作出结论,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管审:提出改进措施和资源需求,包括对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是否适宜作出评价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 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内审和管理评审的区别: 1、参加人员不同; 2、采用方法不同; 3、工作环境不同; 内审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4、目的不同,一是符合性(内审)一是三性(管理评审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 5、可能会频率不同,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 6、内容不同,内审会更具体一些,而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7、组织者不同; 内部审核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公司全年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部审核至少1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管理评审 总经理每年定期在十二月份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系统的会议评审,当有需要时,总经理可临时组织进行专项管理评审。进行专项管理评审的时机包括: a)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时; b) 顾客提出重大投诉时; c) 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变更时; d) 进行重大技术革新时; e) 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管理评审介绍: 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的综合评价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

质量审核内审和外审结果报告

附件一: 2007质量审核(内审和外审)结果报告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了质量管理策划、内部宣贯培训、文件的编写、修改、定稿阶段,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运行,在运行期间,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尤其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两大因素,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洗礼,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升华,客户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了验证和持续改进我们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最高管理者廖总签发了07年2月5日第一次内部质量审核,8月9日第二次和12月15日第三次内部质量审核,并于07年9月18日顺利通过第一次外部监督审核。 在第一次内审中共发现4个次要不符合项:其中物控部一个(材料区存放的中纤板垫木枋大小不一,致使中纤板成弯曲状);生产部2个(平板车间门扇框架防变形槽未按规定开槽),(油漆车间色板没有标签);质检部1个(质检部人员未按《半成品检验规程》实施检验,对以上问题均发出了“纠正及预防单”共4份,4个问题均得到了及时的改善。 在第二次内审中发现次要不符合项1个:生产部(设备保养记录不全),对此不符合项发出了“纠正及预防单”1份,此不符合项得到了及时的改善。 第三次内部审核中发现次要不符合项2个(仓库部分产品未按管理规定贮存)(仓库部分产品缺少保护措施),对此2个不符合项发出了“纠正及预防单”2份,2个不符合项得到了及时的改善。 我公司在运行ISO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 1)明确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制定了纲领性的文件,建立了完整的文件系统,为实现目标铺好了道路。2)根据《生产设备及作业环境管理程序》实施5S管理,明显的改善了工作环境,为安全有序的生产提供了保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建立了书面的客户管程序并运作执行,确保服务好每一个客户,并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与合作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与合作 一般说来,外部审计在权威性和独立性方面具有优势,而内部审计在审计深度和力度方面有其特长,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更多的是合作,其关系可以用“外审撒网,内审捕鱼”来概括。 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差异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差异包括审计性质、业务独立性、审计方式、工作范围、服务对象、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权限、监督方式以及审计依据等方面,下面选择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介绍。 1、在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差异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常叫做“内部审计部”,也有的叫做“内部控制部”,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通常直接向企业管理 层报告工作;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收购的企业则向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下属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但无论是向管理层还是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向股东拥有的企业内部组织报告工作,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无法作到真正的独立。 外部审计师则属于社会审计,其组织、资金来源都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因此,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而言就具有更强的独立性,一般是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公共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 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内外审计在看待和处理企业某些问题方面的不同。 案例一:对待内部审计部门的归属问题

某公司管理层受传统思想影响,一直将内部审计部安排在企业管理层的一个中层职能部门中,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汇报。长期以来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没有什么太大成绩,但公司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意外损失事件,管理层包括董事会也认可这种结构。但是,该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在考察了内部审计机构后,每年的年度审计报告都要质疑其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在管理建议书中多次建议公司董事会将内部审计机构从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 转为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但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一直没有认可这个建议,因为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除了参加董事会外,通常情况下并无活动,而且委员会的成员(一些外聘的独立董事)平时更不过问公司的具体业务,将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直接置于该委员会的领导之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这类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司股东一般还是认可将内部审计部置于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后来,该公司计划上市募股,董事会只能接受外部审计师提出的将内部审计部转为直接向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报 告工作,但同时也间接向总经理通报审计工作。 2、工作范围有所不同 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包括了企业运营管理的许多方面,特别是以内控部为标志的企业,其内部审计的范围更是涵盖了所有的管理流程,包括内控体系的审计、管理风险预防和公司治理等。而外部审计则基本集中在检查财务管理流程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方面。 案例二:发现质量退货问题

外部审核、内审检查应对工作指引

外部审核、检查应对工作指引 (内部参考用,严禁打印张贴!) 1.目的 为了做好公司外部审核、检查的接待工作,明确相关人员在外部审核、检查时的行为规范,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本工作指引适用于管理体系外审、客户审核、政府部门检查、评级等相关工作。 2.定义 审核员:客户、审核机构、政府部门派来的体系审核、检查、评级人员; 接待人员:本公司负责接待审核员的人员; 陪同人员:审核、检查、评级过程中本公司的陪同人员; 现场人员:审核、检查、评级过程中,审核员在现场问到的人员。 3.职责 3.1接待人员工作职责: (1)事先将审核员的工作目的、范围、时间等传达给相关部门; (2)根据审核员工作内容,制定本公司各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安排审核员的往来接送、饮食、住宿、其它活动的日程安排等。 3.2陪同人员工作职责: (1)正确理解审核员的问题,并恰当地解答、回复; (2)提供审核员所需的文件资料; (3)带领审核员到达所需的审核现场; (4)审核员进入现场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确保其已配置足够的防护用品。 3.3现场人员工作职责: (1)正确理解审核员的问题,并恰当地回复; (2)提供审核员所需的文件资料。 4.人员选择 4.1接待人员的资格要求: (1)职务级别满足审核员的要求; (2)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3)沟通表达能力较好; (4)对审核员有一定认识或已有业务往来的。 4.2陪同人员的资格要求: (1)职务级别满足审核员的要求;

(2)对公司或本部门的业务流程熟悉; (3)沟通表达能力较好; (4)反应快,应变能力强。 4.3现场人员的资格要求: 现场人员通常不能事先确定,尽可能安排操作熟练的老员工或班组长去应对。 5.活动程序 5.1 准备 5.1.1接待人员收到审核员的工作计划后,制定本公司的工作计划,并将其传达给相关部门;必要时 可组织各部门开会讨论; 5.1.2 各部门收到接待人员的信息后,及时准备审核所需的文件、资料; 5.1.3各部门在审核前需对本部门进行自查,重点是审核员关注的问题、内容、项目等; 5.1.4 针对自查出的问题,各部门尽可能在审核员到达前完成整改;对于不能完成的整改项目,应事先做好应对措施; 5.1.5各部门指定陪同人员; 5.2 接待 5.2.1接待人员要确定好审核员到达时间、人员名单等,视情况摆设“欢迎XX光临指导”之类标语或标牌; 5.2.1接待人员要确定好接待地点,并准备好相关设施(会议室、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接待用 安全帽、饮料等); 5.2.2 陪同人员要携带好相关文件、资料,提前进场; 5.2.4 双方人员到齐后,由接待人员介绍公司状况及各陪同人员姓名、职务。 5.3 审核 陪同人员及时提供审核员所需的文件资料并解答审核员提出的问题,特别注意事项: (1)提供给审核员的文件事先要检查过,有问题的资料(如:内容不完整的,问题点未改善的,纠正措施不具体的等)不要提交给审核员; (2)审核员若无特别要求,不要提供整个资料夹的文件; (3)与本次审核内容无关的文件、记录尽可能不要给审核员看到; (4)不要带审核员到与审核内容或其产品无关的车间、部门、场所; (5)公司FTP共享资料夹不能打开给审核员看到; (6)个人邮箱里的邮件不能打开给审核员看到; (7)所用的U盘只能存放与本次审核有关的电子档文件; (8)认真听取审核员的意见,耐心地有礼貌地回答审核员的问题,避免争吵; (9)不知道如何回复时向上级或其它陪同人员请教;

内审准则第10号—内审与外审的协调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中内协发[2003]20号 颁布时间:2003-6-1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应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以实现以下目的: (一)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 (二)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三)共享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机构工作; (五)维护组织利益。 第五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定期对内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协调工作。 第三章协调的方法及内容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外部审计为本组织提供审计服务时做好协调工作。 第八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 第九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沟通; (二)配合外部审计工作; (三)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 第十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在审计范围上进行协调。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双方的工作,以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工作。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互相交流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以便在审阅后相互评价工作质量,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相互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在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以促进双方的合作。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区别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不同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如下: 为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目的不同 内部审核目的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对环境的持续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 (2)组织者的执行者不同 内部审核由质量主管组织,与被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审核员具体实施。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技术管理层人员、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参与。 (3)依据不同 内部审核主要依据企业制定和使用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体系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合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政规章。管理评审则主要考虑受益者(管理者、员工、供方、顾客、社会)的期望。内审内容更具体一些,管理评审相对宏观一些。 (4)程序不同 内部审核由内审员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对体系所涉及的部门、活动进行现场审核,得到符合或不符合体系要求的证据。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召集开会,研究来自内审、外审、顾客、能力验证等各方面的信息,解决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方面的问题。 (5)输出不同 内审时,对双方确认的不符合项,由被审核方提出并实施纠正措施,由审核组长编制内审报告。内审的输出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内容。管理评审往往涉及文件修改、机构或职责调整、资源增加等,其输出是企业计划系统(包括下年度的目标、目的和活动计划)的输入,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和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测/校准活动的改进。 (6)频率不同 一般内审会比管理评审的次数多;内部审核每年至少1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 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 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