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是支撑其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该平台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高容量存储设备和其他相关软硬件设备。其中,高性能服务器用于提供快速、可靠的计算,高容量存储设备用于容纳存储相关数据。硬件平台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

由于该类应用系统通常采用数据集中的方式部署,通常在总部机房放置相关硬件设备。应用系统相关数据全部集中在总部,所属企业通过网络使用该系统,有利于总部增强对所属企业的管控力度,及时掌握经营状况。随着公司的发展,该系统将承载日益增大的负载和保存日益增多的数据,必须为该系统搭建性能优良的硬件平台,以保障该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在应用系统建设初期,需要将各类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类似于OLTP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在建设中后期,更多侧重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类似于OLAP

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快的数据分析能力。业界建议每

5年更换新的硬件设备。因此,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需要兼顾

应用系统的深入应用情况,并满足未来3-5年的需求。

在硬件平台设计时,需要采用如下原则:统一规划、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高可维护性和合适性价比。

统一规划:明确应用系统在规划期内的规模,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模块、用户、流程进行分析,确定总体需求,从而定义出其硬件平台对应的架构和配置。

高可用性:要求硬件平台具有单点失效保护,能够实现故障预警、报警,具有良好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如在出现有限个数的服务器、磁盘、存储设备或交换机故障等情况下,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不影响业务处理。

高扩展性:由于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日后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业务量的增长,用户数可能会超出预期。当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不够时,要求可以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实现灵活扩展。硬件平台的扩展性主要分为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纵向扩展是指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CPU、内存、通道和

板卡等资源来提高原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横向扩展是指通过购买新的设备和原有设备并行工作,通过负载分担来实现处理能力扩展。

高安全性:能够实现良好的信息安全能力,能够应用灵活的安全策略,如对不同用途的服务器进行安全分区以实现不同程度的隔离等。

在设计硬件平台时,还需要考虑其可维护性和合适的性价比。只有在兼顾以上所有原则的情况下,才能为应用系统搭建一个优良的硬件平台,以保障其高效、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高可维护性是一个应用系统硬件平台必须具备的特性。维护过程应该简单便捷,尽可能减少宕机时间,特别是在故障修复、系统扩展和变更时。同时,友好且全面的监控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满足需求和上述原则,良好的性价比也是关键。虽然各家硬件都有所长,但关键是需要关注满足应用系统需求的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先进技术。只要能解决主要问题,满足需求和原则,有合适的价格,就可以考虑购买。

应用系统硬件平台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三部分构成。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一般为小型机或PC Server,用于运行应用系统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至少应该冗余部署在两台机器上。数据库服务器一般为小型机,通常以RAC或其他集群方式运行数据库程序。也

建议至少冗余部署在两台机器上。存储通常与服务器分开部署,通过SAN或其他方式将存储资源在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之间

共享。网络负责将应用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进行互联,一般通过交叉互联、安全分区和共享技术等实现安全的高可用网络。

实际应用中,应用系统将部署四套系统:生产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和培训系统。应用系统硬件平台主流的架构主要有两种:集中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两种架构的差别主要在于生产系统中应用系统的部署方式不同。集中式架构是指将生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分区技术部署在同一台物理主机上;而分布式架构是指将生产系统中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两台物理主机上。其他设备的部署方式在两种架构中均一致。

生产系统区包括应用系统和辅助系统的生产环境。建议部署两台服务器,每台分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和单点失效恢复。辅助系统也应该部署两台服务器。开发、测试、培训系统中也包含应用系统和辅助系统,建议部署一套服务器,以节约成本,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生产环境部署一样。其他系统服务器区部署备份管理系统、监控和维护系统、ETL系统等。存储区包括一个存储阵列和一个带库。网络设备包括两台负载均衡设备和两台光纤交换机。

分布式架构将生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部署在不同物理主机上。在生产系统中部署至少4台服务器,两台作为应用服务器,另两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和单点失效保护。其他配置与集中式部署一样。

两种架构的差别在于生产系统的部署方式不同。

集中式架构优点:架构简单,易于部署;服务器数量少,易于维护;纵向扩容能力强。

集中式架构缺点:低宕机可用性;扩展能力有限。

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架构。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我们推荐采用分布式架构来搭建系统硬件平台。分布式架构的优势强于集中式架构,而且已成为业界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中。当然,在确定采用何种架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系统的技术、业务特征、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员素质等关键指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布式架构的搭建需要考虑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同步,以及负载均衡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谨慎规划和设计,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架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系统架构技术选型方案

系统架构技术选型方案 引言 系统架构技术选型是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选择合适的技术组件和架构模式,能够确保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可靠性等特征。本文将探讨系统架构技术选型的一般原则,并提供一个具体的选型方案。 一、选型原则 在进行系统架构技术选型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业务需求 系统架构必须满足业务需求,支持系统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特性。可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规格说明书来了解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设计的要求。 2. 可扩展性 选择具备良好可扩展性的技术组件和架构模式,能够满足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应根据系统的预期增长率、用户量和数据量等因素来评估技术的可扩展性。 3. 性能 高性能是系统架构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选用性能卓越的技术组件和架构模式,能够确保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等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4. 可靠性 系统架构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能够保证系统在面对故障、灾难等不可预测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选用可靠性强的技术组件和架构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5. 成本 选用适当的技术组件和架构模式,能够降低系统开发和运维的成本。应综合考虑开源技术、商业技术和云服务等因素,选择符合预算的技术方案。 二、技术选型方案 基于以上选型原则,我们提出以下技术选型方案: 1. 架构模式 在系统的架构设计上,我们选择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微服务架构模式也利于容错和可靠性的提升。 2. 后端技术选型 在后端技术方面,我们选用以下组件和框架: •编程语言:选用Java作为后端主要开发语言。Java语言稳定、强大且具有 广泛的生态系统。

设备选型原则

设备选型原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选择交换机的基本原则: (1).适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不同品牌的交换机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功能也不一样,因此选择时不能只看品牌或追求高价,也不能只看价钱低的,应该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能价格比高,既能满足目前需要,又能适应未来几年网络发展的交换机。 (2).选择市场主流产品的原则选择交换机时,应选择在国内市场上有相当的份额,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扩展性、高可维护性的产品,如中兴、3Com、华为的产品市场份额较大。 (3).安全可靠的原则交换机的安全决定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选择交换机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交换机的安全主要表现在 VLAN 的划分、交换机的过滤技术。 (4).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交换机时,既要看产品的品牌又要看生产厂商和销售商品是否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否则买回的交换机出现故障时既没有技术支持又没有产品服务,使企业蒙受损失。 选择路由器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采用成熟的、经实践证明其实用性的技术。这能满足现行业务的管理,又能适应 3~5 年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2)可靠性原则:设计详细的故障处理及紧急事故处理方案,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标准性和开放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采用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 (4)先进性原则:所使用的设备应支持 VLAN 划分技术、HSRP (热备份路由协议)技术、OSPF 等协议,保证网络的传输性能和路由快速改敛性,抑制局域网内广播风暴,减少数据传输延时; (5)安全性原则:系统具有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可以满足用户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可审核性和保密性传输等要求; (6)扩展性原则:在业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路由系统可以不断升级和扩充,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7)性价比:不盲目追求高性能产品,要购买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选择防火墙的基本原则: (1)总拥有成本和价格: 防火墙产品作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屏障,其总拥有的成本不应该超过受保护网络系统可能遭受最大损失的成本。防火墙的最终功能将是管理的结果,而非工程上的决策。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型指南

计算机操作系统选型指南 在如今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应用环境下,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以帮助您选购适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1. 确定需求 首先,您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不同的行业和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例如,如果您是一个科学家或研究人员,可能需要一个支持大型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的操作系统;如果您是一名游戏开发者,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的操作系统。因此,了解自己的需求,包括预期的工作负载、应用程序和软件需求等是非常重要的。 2. 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 一旦确定了需求,接下来就需要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了解其特点和功能。最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OS和Linux等。Windows操作系统是最常见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友好且易于使用,有广泛的软件支持。macOS 是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专门用于苹果的计算机设备,拥有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性能。Linux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和稳定性。 3. 考虑兼容性 在选择操作系统时,您还需要考虑到软硬件的兼容性。某些操作系统可能不支持您需要的特定应用程序或硬件设备。因此,在购买操作系统之前,最好先检查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信息,确保它与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程序配套使用。 4. 考虑安全性

安全性是选择操作系统时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性 特点。某些操作系统可能在安全性方面更为强大,并且提供了强大的防火墙和安全更新。而其他一些操作系统可能由于其较少的用户群体而较少受到攻击。因此,根据您的需求和安全性要求,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也是非常关键的。 5. 考虑成本 最后,您还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成本。Windows操作系统通常需要购买许可证,而macOS是针对苹果设备的操作系统,可能需要额外购买苹果的硬件设备。而Linux是免费且开源的操作系统,没有额外的许可证费用。因此,在选择操作系统时,您需要根据预算和需求来衡量成本因素。 总结起来,选择适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确定需求、研究市场上的操作系统、考虑兼容性、考虑安全性以及考虑成本等因素。一旦这些因素都被充分考虑,您就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为您的工作环境提供稳定、高效和安全的操作系统。

信息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选型原则 服务器平台的总体设计主要是从应用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采用以应用体系为支撑,以技术体系为依托,满足业务体系的总体结构。其中,应用体系用于描述基于业务体系所确定的界面定义、服务内容、应用模型,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特定的应用系统组成;技术体系用于构造和建筑支持应用体系的环境和平台,主要是指软、硬件产品的组件设计及其实现技术。 主机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统服务器的结构是否适应用户现有的应用类型(商业、金融、科学计算等等)和体系结构(C/S、B/S、三层结构等),选用适当的CPU(主频、个数、SMP结构)、内存(虚拟内存的管理方式)、磁盘(SCSI总线技术或SAN存储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局域网的带宽及交换技术,广域网的路由及交换技术)。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效率。在很多情况下系统响应时间的长短与应用程序有关,某些系统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系统调用,应用程序通过这些系统调用可以充分发挥主机系统的效率,因此,选择适合用户的主机系统和配置还有应用程序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招标书所要实现的目标和系统设计原则我们知道,在服务器等硬件选型时必须充分地考虑硬件的配置和所选硬件平台及支撑软件平台的可扩充性安全性。简单的说,在服务器等硬件选型方面我们遵循下列技术标准:服务器的选择和业务系统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服务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品牌、各种专业技术、悬殊的产品价格,如何为信息系统建设选购功能强大、适应需求的服务器是我们在改造设计服务器系统时必须考虑的。我们将遵循如下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服务器系统的依据: 1、先进性:应用安全服务器系统应代表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最高水平,能够以更先进的技术获得更高的性能。同时主机服务器必须是发展自一个成熟的体系,是同类市场上公认的领先产品,并且该体系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能够随时适应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2、实用性:应用安全服务器系统应具有性能/价格比率的优势,以满足应用系统设计需求为配置目标,并不盲目地追求最高性能、最大容量。总之,应根据应用的需求配置适当的处理性能和容量,同时考虑今后信息量增加的情况。

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硬件选型原则 大型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是支撑其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该平台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高容量存储设备和其他相关软硬件设备。其中,高性能服务器用于提供快速、可靠的计算,高容量存储设备用于容纳存储相关数据。硬件平台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 由于该类应用系统通常采用数据集中的方式部署,通常在总部机房放置相关硬件设备。应用系统相关数据全部集中在总部,所属企业通过网络使用该系统,有利于总部增强对所属企业的管控力度,及时掌握经营状况。随着公司的发展,该系统将承载日益增大的负载和保存日益增多的数据,必须为该系统搭建性能优良的硬件平台,以保障该系统高效、稳定和安全地运行。 在应用系统建设初期,需要将各类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类似于OLTP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在建设中后期,更多侧重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类似于OLAP 系统。此时要求硬件平台有较快的数据分析能力。业界建议每

5年更换新的硬件设备。因此,应用系统的硬件平台需要兼顾 应用系统的深入应用情况,并满足未来3-5年的需求。 在硬件平台设计时,需要采用如下原则:统一规划、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安全性、高可维护性和合适性价比。 统一规划:明确应用系统在规划期内的规模,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模块、用户、流程进行分析,确定总体需求,从而定义出其硬件平台对应的架构和配置。 高可用性:要求硬件平台具有单点失效保护,能够实现故障预警、报警,具有良好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如在出现有限个数的服务器、磁盘、存储设备或交换机故障等情况下,系统可以继续运行,不影响业务处理。 高扩展性:由于应用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日后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业务量的增长,用户数可能会超出预期。当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不够时,要求可以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实现灵活扩展。硬件平台的扩展性主要分为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纵向扩展是指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CPU、内存、通道和

计算机系统硬件选型

计算机系统部件的选型 计算机选型原则:够用为度,留有余地,部件匹配,相互兼容,质量优先。 1.1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标准配置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软硬盘驱动器等。多媒体套件(如光驱、声卡、网卡、音箱等)也逐渐成为配置计算机系统的必然选择。 1.1.1主机单元 主机单元由主板、微处理器、内存条、外设接口卡等四大部分构成。 1.主板 主板是连通各部件的基本通道,控制着各部件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是硬件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运行速度。其性能取决于芯片组。 主板是一块四层及以上的印刷电路板,两外表面为信号通路,内层提供地线和电源线。主板上装有CPU插座、内存插槽、软硬盘插口、总线扩展槽、COM口、键盘和鼠标接口等。 主板根据所安装CPU类型的不同有X86、奔腾(Pentium P1)、奔 Ⅱ(P2)、奔Ⅲ(P3)、奔Ⅳ(P4)等系列主板。 2.微处理器CPU

微处理器CPU也称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决定计算机的档次和性能。 常见的CPU类型有Intel和AMD两大类。主频从25、…、66、…、300MHz、…、2.2GHz、…、3.06GHz、…。CPU主频与主板的前端主频和工作主频不同。主板的前端主频目前已达800MHz,而工作主频较低,多为66、100、133MHz等,所以CPU主频除以主板的工作主频为CPU的倍频。随着CPU主频的提高,为降低功耗,工作电压从最早的5V,已降至1.2V,甚至更低。 3.内存条 内存Memory也称为存储器,如同CPU一样是计算机必不可少部件。程序只有装入内存方可运行。存储容量愈大,计算机的执行速度相对就快。内存分为两类:一类是RAM随机存储器,另一类是ROM只读存储器。其中RAM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另一种是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结构简单、功耗低、生产成本低等,主要用于计算机的主存和显存。而SRAM相对比较复杂、造价高、速度快,棸阌糜诟咚傩∪萘看娲⑵鰿ache。 常用内存有168线SDRAM和RDR RAMBUS、184线DDR SDRAM,单条容量已达512MB以上。 4.外设接口卡和功能卡

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讨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

Introduction 在当今数据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大数据处理涉及到处理 大规模的、复杂的以及不断涌现的数据集,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随着数据量 的增加和数据处理需求的增长,设计和实现高效的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成为一 个关键挑战。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 设计原则 吞吐量 处理大数据需要高吞吐量的硬件系统。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 的数据量。高吞吐量的硬件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数据并行任务,从而提高数 据处理效率。在设计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时,需要优化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考 虑并行处理和数据流水线等技术,以最大化吞吐量。 响应时间 除了高吞吐量外,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还需要具备低延迟的特性。响应时间是 指从数据输入到处理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降低响应时间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实 时性和用户体验。在设计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时,需要使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如快速的处理器和高速的存储器,以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

可扩展性 由于大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 扩展性是指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容量和性能的扩展。设计可扩展的大数据处 理硬件系统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硬件资源,如通过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 等方式实现系统的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 可靠性 大数据处理涉及到处理大量的重要数据,因此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设计 原则。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正确地处理数据,并且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设计可靠的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需要考虑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 及如何设计故障恢复机制,如备份和冗余等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可管理性 大数据处理涉及到管理大量的数据和资源,因此系统的可管理性是一个重要的 设计原则。可管理性是指系统能够方便地管理和监控数据和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设计可管理的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需要考虑如何设计用户友好的管理界面和工具,以及如何实现数据和资源的自动管理和优化。 设计方法 架构设计 在设计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时,首先需要进行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指确定系 统的组织结构和关键组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大数据处理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

服务器应用配置选型方案

服务器应用配置选型方案 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主要提供Web页面的浏览服务。从技术上来讲,Web服务器主要要满足很高的页面点击率、大量的数据I/O交换能力,而对其本身的运算处理能力并不要求得太高。但是,为了节省中小企业的投资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服务器资源,在Web服务器上一般还部署有其他服务,如BBS和FTP等,就需要占用一定的CPU资源、内存资源和网络I/O,对硬盘容量就更不必说了。 因此,在选择Web服务器时,必须考虑CPU、内存、存储、网络的综合性能。我们推荐: 浪潮英信服务器:NP370D(或以上) 配置: CPU:Xeon 3.0G*1/L2 2*2M/FSB 667MHz 内存:1GB ECC DDR2 FBD 硬盘:Ultra320 SCSI RAID 1,73G*2 Ultra 320 SCSI硬盘 网卡:1000M服务器专用网卡 E-mail服务器 E-Mail服务器是一套电子邮局系统和信件发送、接收系统,主要为企业广大员工提供方便、及时的电子通信手段。E-Mail服务器需要具有较强的CPU运算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内存,以提供快速的邮件接收和发送,另外由于需要为广大的员工提供免费电子邮箱,因此对硬盘容量也提出了一定的需求,具体容量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数量及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的E-mail空间来定。 对于E-mail服务器,我们推荐: 浪潮英信服务器:NP370D(或以上) 配置: CPU:Xeon 3.0G*1/L2 2*2M/FSB 667MHz

硬盘:Ultra320 SCSI RAID 5,73G*3 Ultra 320 SCSI硬盘 网卡:1000M OA/ERP服务器 作为OA/ERP的硬件支撑平台,服务器的选择依赖于OA/ERP实现功能的强弱和多寡。但是,作为企业提高企业管理和工作效率的OA/ERP系统,其功能肯定是在不断的扩充和增强。因此,在选择OA/ERP服务器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满足现阶段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它满足未来应用的扩展性是否足够强大,不需要届时不得不更换服务器,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投资。 OA/ERP应用,是一项颇耗费服务器CPU、内存、存储和网络带宽资源的企业应用。因此,我们在此推荐浪潮英信NL360,以满足选型的苛刻条件。 浪潮英信服务器:NL380D(或以上) 配置: CPU:Xeon 3.2G*2/L2 2*2M/FSB 1066MHz 内存:2G ECC DDR2 FBD 硬盘:Ultra320 SAS RAID 5,73GSAS*3热插拔硬盘 网卡:双1000M 域及身份认证服务器 域服务器是负责整个网络资源(包括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计算机、打印机、用户)管理的服务器,它提供计算机和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维护域信息,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域服务器在一个集中管理的网络中是不可或缺的服务器,由于这种不可或缺性,在企业网中至少需要有两台域服务器,以提供负载均衡和备份功能。作为中小企业的域服务器,可同时作为DNS等其他非资源密集型服务器。 域服务器根据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数量,以及管理的用户数量可以选择: 浪潮英信服务器:NL230D(或以上) 配置: CPU:Xeon 3.2G*1/L2 2*2M/FSB 1066MHz

多媒体系统配置与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多媒体系统配置与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简介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 论是家庭娱乐系统,还是会议室的演示系统,都需要进行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本文将介绍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在进行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原则。 多媒体系统配置 多媒体系统配置是指在多媒体系统设计和搭建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硬 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并进行配置和布线。一个好的系统配置能够提供良好的多媒体体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硬件设备选型原则 在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对多媒体内容的需求、 输出设备的需求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2.性能要求: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处理器的速度、内 存容量、显卡性能等。需要根据多媒体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用户使用习惯来确定硬件性能。 3.兼容性:硬件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和软件 系统进行良好的配合。在选择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接口类型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4.可扩展性:多媒体系统通常需要后期扩展,因此硬件设备应具备一 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5.价格性价比:考虑到预算限制,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 和价格的性价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软件系统选型原则 在选择软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功能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多媒体内容的播放、 编辑、管理等功能。根据需求选择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

2.操作界面:软件系统的用户界面应该友好、简洁,易于操作和使用。 选择具有良好用户界面设计的软件系统。 3.兼容性:软件系统应兼容常用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并能够与硬件设 备进行良好的配合。在选择软件系统时要注意其兼容性。 4.稳定性和可靠性:软件系统应该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运行且不容 易出现崩溃和故障。 5.更新和支持:选择具有稳定的更新和良好的技术支持的软件系统, 以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维护和更新。 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在进行系统设备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适用性:根据多媒体系统的用途和需求,选择适用的设备。例如, 在家庭娱乐系统中,可以选择高清显示器、音响系统等。 2.协同性:多媒体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能够无 缝连接和配合。在设备选型时要注意各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和协议。 3.性能要求:根据多媒体内容的复杂度和用户的需求,选择具备足够 性能的设备。例如,选择高分辨率的显示器,以呈现更清晰的图像。 4.可扩展性:系统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增加设 备需求。例如,在选择音响系统时,可以选择支持扩展的设备。 5.成本控制:根据预算限制,选择价格较为合理的设备。需要综合考 虑性能和价格的性价比。 总结 多媒体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是一个综合考虑不同方面因素的过程。在进行系统 配置时,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选型原则,包括需求分析、性能要求等。在选取软件系统时,需要考虑功能需求、兼容性、稳定性等原则。在进行系统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适用性、协同性、性能要求等原则。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可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系统配置和设备,以提供良好的多媒体体验。

系统技术选型原则

系统技术选型原则 1.引言 1.1 概述 系统技术选型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或系统建设时,根据特定的需求和条件,在众多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系统技术选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具备可扩展性、高性能和稳定性等关键特性。 在进行系统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拓展能力、安全性、成本效益、技术可行性等。通过针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和比较,选出最适合当前需求的技术方案,能够为系统的后续开发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系统技术选型并非一成不变的决策,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技术发展的变化来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最佳的,而是在当前条件下最优的选择。因此,在进行系统技术选型时,除了考虑当前需求和条件,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以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重要性以及选型的原则,并展望未来的系统技术选型趋势,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接下来的章节将逐步展开对这些内容的讨论和分析。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对系统技术选型的概述,介绍文章的目的以及文章结构。 2. 正文:详细讨论了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以及其重要性。在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中,我们将介绍为什么需要进行技术选型,以及选型的具体背景和背后的动机。在技术选型的重要性方面,我们将探讨选型对系统成功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需求和目标来选择最适合的技术。 3. 结论:总结了系统技术选型的原则,并对未来系统技术选型做一些展望。在系统技术选型的原则总结中,我们将归纳出一些通用的原则和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技术选型。在对未来系统技术选型的展望中,我们将讨论技术选型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新兴技术和方法。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重要性和原则,并为读者提供对未来技术选型的展望,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系统技术选型。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了解系统技术选型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实用的原则和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明智的技术选择。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系统技术选型的原则,并提供指导原则来帮助读者在面对系统技术选型时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深入研究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和重要性,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系统技术选型的全面了解,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 系统技术选型的背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系统技术选型?

硬件设计方案

硬件设计方案 1. 引言 硬件设计是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档将介绍硬件设计 方案的基本原理、流程和要点。 2. 设计原理 硬件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是以满足应用需求为目标,同时考虑性能、可靠性、 成本和生产制造等因素。 2.1 性能 硬件设计方案应该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性能包括处理速度、数据传输速度、响应时间等方面的指标。 2.2 可靠性 硬件设计方案应该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硬件稳定性、故障容忍能力和 可靠性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2.3 成本 硬件设计方案应该尽量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等方面的因素。 2.4 生产制造 硬件设计方案应该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包括制造工艺、生产设备和产 线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3. 设计流程 硬件设计方案的设计流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电路设计、PCB设计、样机制造和测试验证等环节。 3.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硬件设计方案设计的基础,它包括确定应用需求、功能需求、性能 要求、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3.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 和硬件组成。 3.3 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是硬件设计方案的核心环节,它包括电路原理设计、电路图设计和元 器件选型等工作。 3.4 PCB设计 PCB设计是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电路板布局和连线的过程,它包括PCB 尺寸确定、布线规则设计和元器件布局等。 3.5 样机制造 样机制造是将设计出来的PCB板进行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制作出可以用于测试和验证的硬件样机。 3.6 测试验证 测试验证是对样机进行各种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硬件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需求,并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4. 设计要点 在进行硬件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市场需求 硬件设计方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设计出符 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2 技术选型 在硬件设计方案中,要根据产品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和元器件,包 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等方面的选型。 4.3 仿真验证 在进行电路设计和PCB设计之前,可以使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验证,以确认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 在进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一系列依据。本文 将从硬件选型、性能需求、可靠性要求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您理解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硬件选型依据 在选择硬件时,需要根据系统需求、技术标准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 判断。首先,要明确硬件的功能需求,例如计算、存储、网络等方面 的要求。其次,要考虑硬件的性能指标,如处理器性能、内存容量、 硬盘容量等。还需要考虑硬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的升 级和扩展中不受限制。 二、性能需求依据 在进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时,性能需求是一个重要的依据。首 先要明确系统的实时性需求,如是否需要实时响应或高并发处理能力。其次,需要根据系统的数据量、运算规模和并行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所 需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对网络带宽和传输 速度的要求。 三、可靠性要求依据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故障的能力。在物理配置方 案设计中,可靠性要求是一个重要的依据。首先,要明确系统的稳定 性需求,如故障恢复时间、容灾备份等。其次,要考虑系统的可靠度

和可用性,如硬件冗余设计、断电恢复等。还需要评估硬件设备的寿 命和可靠性参数,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四、预算控制依据 在进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时,预算控制是一个重要的依据。设 计方案需要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首先, 要根据项目预算确定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的费用。其次,要考虑设备 的购买成本和运维成本,评估系统的总拥有成本。还需要预留一定的 经费用于后期的升级和维护。 总结起来,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包括硬件选型、性能需求、可靠性要求和预算控制。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满足系 统需求、稳定可靠且符合预算的物理配置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满 足用户的需求。

设备选型的概念和选型依据

设备选型的概念和选型依据 根据软件评测中心的定义,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信息安全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安全系统设计原则我们知道,在安全设备等硬件选型时必须充分地考虑硬件的配置和所选硬件平台及支撑软件平台的可扩充性安全性。软件评测中心总结了在安全系统硬件选型方面我们应遵循的几项技术标准: 安全设备的选择和业务系统的需求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应用需求对设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品牌、各种专业技术、悬殊的产品价格,如何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选购功能强大、适应需求的设备是我们在建设安全系统时必须考虑的。我们应遵循如下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服务器系统的依据: 1、先进性:应用安全设备应代表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最高水平,能够以更先进的技术获得更高的性能。同时系统必须是发展自一个成熟的体系,是同类市场上公认的领先产品,并且该体系有着良好的未来发展,能够随时适应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2、实用性:安全设备应具有性能/价格比率的优势,以满足应用系统设计需求为配置目标,并不盲目地追求最高性能、最大容量。总之,应根据应用的需求配置适当的处理性能和容量,同时考虑今后信息量增加的情况。 3、可扩展性:安全系统能随着系统的增加而扩展,具有长远的生命周期和可扩充性,能适应现在和未来需要。能通过增加内部或者外部硬件。比如扩充CPU数目(SMP)、增加内存、增加硬盘数目、容量、增加I/O总线上的适配器(插卡)等,或采用新的硬件部件替代现有性能较差的部件。比如CPU处理器的升级,实现安全系统的性能和容量扩展,满足未来信息量发展的需要。 4、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应用安全系统必须能长期连续不间断工作。衡量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软件架构与硬件选型

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软件架构与硬件选型 嵌入式系统是以特定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 现代工业中,嵌入式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在各种 设备中使用,包括手机、车载系统、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等。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软件架构和硬件选型是两个至关重要 的环节。本文将探讨这两个环节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作用以及 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选择和优化。 一、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中进行软件设计时所采用的模式。 它是设计与实现之间的框架,是一个系统的基础。在软件架构中,包括一系列的组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软件架构有不同的 优劣,因此在选择软件架构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1.1 单处理器架构 单处理器架构是最基础的软件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所有的应 用程序都运行在同一个处理器上。这种架构的优点是简单易懂,

易于调试。同时因为只需要单个处理器,成本较低。然而,这种 架构也有其局限性,最大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满足高要求的性能。 1.2 多处理器架构 多处理器架构是指多个处理器或者单个处理器上的多个内核同 时运行不同的应用程序。这种架构的好处是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 和可靠性。多处理器架构可以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处理,从而提高处理速度。 1.3 分布式系统架构 分布式系统架构是指多个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任务。这种 架构的好处是可以将系统的负载分散到多个计算机中,从而提高 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分布式系统架构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因为可以动态添加或删除计算机以适应更大的负载。 二、硬件选型

硬件选型是指根据嵌入式系统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通常涉及到芯片类型、模块化装配和接口等方面。硬件选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1 芯片类型选择 芯片类型是硬件选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和功耗等方面。当选择芯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处理器速度:选择正确的处理器速度对于性能和功耗的平衡非常重要。 内存类型: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内存类型,例如SDRAM或者Flash内存等。 外设接口:选型时需要考虑到芯片需要支持哪些接口,包括UART、SPI、CAN等等。 2.2 模块化装配和接口

体系工程师的硬件选型与配置指南

体系工程师的硬件选型与配置指南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体系工程师在设计和开发各种系统时,硬件选型与配置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的硬件选型和配置可以保证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为体系工程师提供一些指导原则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在硬件选型和配置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硬件选型 1. 硬件需求分析 在进行硬件选型之前,体系工程师首先需要进行硬件需求分析。这包括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进行评估,并确定所需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网络带宽等硬件参数。 2. 可行性研究 体系工程师应该进行可行性研究,考察市场上已有的硬件产品是否符合系统需求。他们可以参考技术文档、规格说明书、用户评论等来源,评估各种硬件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3. 供应商选择 在进行硬件选型时,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也是至关重要的。体系工程师应该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度、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情况,以确保能够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故障处理。

三、硬件配置 1. 硬件布局规划 在进行硬件配置之前,体系工程师需要进行硬件布局规划。这包括 确定硬件设备的位置、数量和连接方式,以及考虑硬件之间的互联和 通信需求。 2. 硬件兼容性 在进行硬件配置时,体系工程师应该确保所选用的硬件设备之间具 有良好的兼容性。他们应该考虑硬件设备的接口标准、传输协议等因素,以避免由于兼容性问题而导致的系统故障。 3. 硬件冗余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体系工程师应该考虑在硬件配置 中引入冗余。这可以通过使用冗余电源、热备插件以及冗余的网络连 接等方式来实现。 4. 硬件性能优化 在进行硬件配置时,体系工程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优化硬件性能。例如,他们可以使用高性能的处理器、扩展内存容量、选择高速硬盘 驱动器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硬件选型和配置的原则,以下将以一个智能监控系 统为例进行分析。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享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享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 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公司,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而 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就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将分享关于计算机网络硬 件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I. 硬件系统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硬件系统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遵循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1.1. 性能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个好的硬件系统应该能够提 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 硬件的处理速度、传输速度、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 1.2. 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需要保证高可靠性,以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容错能力。 1.3. 可管理性 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应该易于管理和维护。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 系统的可配置性、可监控性以及易于使用的界面。

1.4. 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机制、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措施。 II. 硬件系统设计的方法 了解了硬件系统设计的原则后,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2.1. 系统需求分析 在设计硬件系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这需要我们细致地和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2.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是硬件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数据流程等。 2.3. 硬件选型 在进行硬件选型时,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组件。这需要我们对市场上的各种硬件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评估。 2.4. 硬件设计 在进行硬件设计时,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设计硬件的电路和电子元件。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电子设计和电路调试的能力。

控制系统硬件:探讨控制系统硬件的组成、特点和选型

控制系统硬件:探讨控制系统硬件的组成、特点和选型 控制系统硬件是指用于控制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和元件,它们通过相互协作, 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和监测。在现代工业中,控制系统硬件的选择和配置是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控制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控制系统硬件 的组成、特点和选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控制系统硬件。 1. 控制系统硬件的组成 控制系统硬件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以及通信设备等。下面将针对每个部分 进行详细介绍。 1.1 传感器 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负责从被控对象中采集各种参数的设备。传感器根据被测 量的参数不同,可以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将 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递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1.2 执行器 执行器是控制系统中负责执行控制指令的设备。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阀门、电磁铁等。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的信号,将控制系统的输出转化为物理动作或 信号输出。

1.3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决策的设备。控制器根据 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以及预设的控制算法,生成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给执 行器。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LC、单片机和工控机等。 1.4 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控制系统中各个硬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联。通信设备可以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控制系统内各个硬件的协同工作。常 见的通信设备包括以太网、CAN总线和Modbus等。 2. 控制系统硬件的特点 控制系统硬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们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 的影响。 2.1 可靠性 控制系统硬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对于一些关键应用,如航天、核能等,控制系统硬件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一旦 出现故障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2.2 精度 控制系统硬件的精度是指其测量或执行能力的准确度。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控 制的应用,如医疗设备、精密加工等,控制系统硬件的精度要求更高。

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方案

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方案 在进行系统部署之前,软硬件配置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合 理的软硬件配置方案可以确保系统顺利运行,并且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将从软硬件的选择、配置的优化以及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等 方面,来介绍一个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方案。 1. 硬件选择 在进行系统部署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硬件选型应 该从系统所需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网络需求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具体的硬件设备选型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2. 软件选择 除了硬件设备的选择,软件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根据系统 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等。在选择软件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性能以及与硬件设备的兼容性等因素。 3. 系统配置的优化 在完成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之后,还需要进行系统配置的优化。这包 括对硬件设备的初始化设置、操作系统的配置以及网络参数的设置等。通过合理的系统配置,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 安全配置

系统部署过程中,安全配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安全配置包括 对系统的访问权限、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等方面的设置。通过严格的 安全配置,可以保护系统免受潜在的安全威胁。 5. 系统运行的可扩展性 在进行软硬件配置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的负载可能会增加,需求变化可能会出现,因此系统的软硬件配 置应该具备一定的扩展性。这包括硬件的升级、软件的优化以及系统 结构的调整等。 总结: 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通过合理 的硬件选型、软件选择和系统配置的优化,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 性能。此外,安全配置和系统的可扩展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 科学合理地进行系统部署与软硬件配置,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 稳定、安全且可扩展的系统环境。

案例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12.1 软硬件选型原则 软件选型原则:开放性,对称性与非对称处理,异种机互联能力,目录及安全服务的支持能力,应用软件的支持能力,网管能力,性能优化和监视能力,系统备份/恢复支持能力。 硬件选型原则: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延续性,系统可扩展性,系统的互连性能,应用软件的支持,系统的性价比,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可管理性(同事管理多处工作,消除问题,智能管理的方法),远程管理,状况跟踪,预故障处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可用性,磁盘故障,内存问题,容错性(冗余组件、自动服务器恢复,冗余网卡,冗余CPU电源模块,双对等PCI总线)及平台支持 5.12.2 软硬件配置清单 参考《附表》中的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5.13 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使用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正在使用的机房,不需要重新建设。

3.4.2 性能需求 3.4.1.2.1 交易响应时间交易响应时间指完成目标系统中的交互或批量业务处理所需的响应时间。根据业务处理类型的不同,可以把交易划分为三类:交互类业务、查询类业务和大数据量批处理类业务,分别给出响应时间要求的参考值,包括峰值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 1、交互类业务日常交易指传统的大厅交互业务,如申报、发票销售、税务登记等,具有较高的响应要求。批量交易指一次完成多笔业务处理的交易,如批量扣缴等,由于批量交易的数据量不确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响应时间。 表3-1 交易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以上交易如果涉及与税务-国库-银行或税务-银行-国库交互的, 响应时间参考值中均包含交互的时间 2、查询类业务 如登记资料查询、申报表查询等。查询业务由于受到查询的复杂程度、查询的数据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给出一个参考范围。 如有特殊要求,可以在具体开发文档中单独给出响应时间要求。 表3-2 查询类业务复杂性与响应时间关系表 备注:业务处理过程的交互操作的响应时间参见上面交互类业务的相关指标。 3、大数据量、批处理业务如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该类业务具有处理复杂、操作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特点,具体的响应时间在开发文档中给出。 3.4.1.2.2 可靠性 系统应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极端情况下业务逻辑的正确性。 1、无单点故障系统应不受任何单点故障的影响。 2、故障恢复 系统应能够在半小时内从故障中恢复。 3、灾难恢复 当灾难被发布后(beingdeclared ),核心系统应在2 小时内恢复。 3.4.3 其他需求 1、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具有适应业务需求变化的能力,当系统新增业务功能或现有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