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化学计算专题.doc

(完整word)高中化学计算专题.doc
(完整word)高中化学计算专题.doc

高一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法归纳 ——

平均值法在高一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在新高一的授课过程中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题目让孩子们很头疼: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2.8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2.24L (标准状况),则混合物

的组成不可能是(

A 、 Al 和 Fe

B 、Mg 和 Zn

C 、 Mg 和 Al

D 、 Mg 和 Cu

通过对于孩子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解题中,无论是南洋模范的四大名校,还是建平中学的市重点还是高桥的区重点,还是普高的孩子,普遍的做法是利用假设法,假设为纯金属,分别带进去计算,耗时

耗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建议给到孩子解题思路: 解: n(H 2)=2.24/22.4=0.1mol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 2 + H 2↑ 1

1 X

0.1

推出: x=0.1 mol 则 M =2.8/0.1=28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 M Al =27 ×2/3=18

M Fe =56

M Mg =24

M Zn =65

M Cu =∞

(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

28 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

28 一个小于 28 的金属混

合物,则答案为: C

通过教学归纳,目前来说孩子们在高一前两章的学习中主要会遇到四种题型: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6.0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2.24L (标准状况),则混合物

的组成可能是(

A 、 Fe 和 Zn

B 、 Mg 和 Fe

C 、 Mg 和 Al

D 、 Zn 和 Cu

解: n(H 2)=2.24/22.4=0.1mol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2HCl → MCl +

H ↑

2

2

1

1 X

0.1

推出: x=0.1 mol 则 M =6.0/0.1=60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 M Al =27 ×2/3=18 M =56

M

Mg =24

M

Zn =65

M Cu =∞

Fe

(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

60 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

60 一个小于 60 的金属混

合物,则答案为: A 二、金属与氯气的反应

两种金属混合物 65g ,与氯气完全反应,消耗氯气 71g ,则合金的组成可能是( )

A 、 Cu 和 Zn

B 、Al 和 Ag

C 、 Fe 和 Ca

D 、 Cu 和 Ca

解: n(Cl 2)=71/71=1mol

设为单一的二价金属:

M + Cl 2 → MCl 2

1

1

x 1 推出: x=1 mol 则 M =65/1=65g/mol

把所有的金属看做二价金属的话,

则 M Al =27 ×2/3=18

M Fe =56 ×2/3=37.3

M Mg =24

M Zn =65

M Cu =64

M =40

M

Ag =216

Ca

( 对于不反应的金属的式量看做无穷大

)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

65 的二价金属,或者为一个大于 65 一个小于 65 的金属混

合物,则答案为: B

金属和酸反应的题型与金属和氯气反应的题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于

Cu 、 Ag 等不和酸反应的物

质来说,式量看做是无穷大,而在和氯气反应的时候,二价 Cu 则看作为 64g/mol ,一价金属 Ag 则看为

2×108=216g/mol 三、氢气和卤素反应

例:有两种卤素单质共

1mol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卤化氢的平均式量为 36.5,则该两

种卤素单质可能是(

A 、氟气和氯气

B 、氟气和溴单质

C 、氯气和溴单质

D 、溴单质和碘单质

解析:设该卤素单质为单一卤素,即

X 2+ H 2→ 2HX 1

1

2

推出 n(HX)=2mol

M (HX)=36.5g/mol

M (HF)=20

M (HCl)=36.5 M (HBr)=81 M (HI)=128

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式量恰好为36.5

的卤化氢,或者为一个大于 36.5 一个小于 36.5 的卤化

氢,则答案为: B

四、复分解反应

1、现有 13.2g 硫酸铵样品,期中可能混有

Na SO 、 K SO 、 MgSO 4 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样品溶于水,跟

2

4

2

4

足量的 Ba(NO 3)2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23.5g 。则下列对该混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 Na 2SO 4

B 、一定没有 K 2SO 4

C 、一定含有 MgSO 4 可能含有 Na 2SO 4

D 、一定只有 MgSO 4 解法一:

n[(NH 4)2SO 4]=13.2/132=0.1mol

设样品为单一的硫酸铵样品,则发生反应: (NH 4)2SO 4+Ba(NO 3)2→ BaSO 4↓ +2NH 4NO 3

1 1 1 2

0.1

x

推出: x=0.1mol

m(BaSO )=233g/mol 0×.1mol=23.3g

4

而硫酸钡沉淀实际的质量却为

23.5g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需要找到一个同为硫酸盐(

MSO 4),式量

却要小于硫酸铵( (NH 4)2SO 4)的样品

M (Na SO ) = 142 g/mol

M (K SO ) = 174g/mol

M ( MgSO ) = 120g/mol

2

4

2

4

4

故只要存在硫酸镁的硫酸铵样品即符合要求,同时也可以存在一些式量大于硫酸铵的杂质,故答案 选 C

解法二:设样品为单一物质,设通式为 MSO 4

则反应物和沉淀存在如下如下关系

MSO 4 ~ BaSO 4↓ 1

1

X 23.5/233

推出: x=23.5/233 mol

则 M =13.2/(23.5/233) ≈131g/mol

而硫酸铵( (NH 4) 2SO 4)的式量只有 132,要使得平均式量为

131,至少需要一个式量小于131

的物质存在 M ( Na 2SO 4)= 142 g/mol

M (K 2SO 4)= 174g/mol

M ( MgSO 4)= 120g/mol

故答案选 C

2、有 5.85g 氯化钠样品 (内含一种杂质) 溶于水配成溶液, 跟足量 AgNO 3 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 14.0gAgCl

沉淀,则该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 、 CaCl 2

B 、 KCl

C 、 MgCl 2

D 、NH Cl

4

【解法同上】

3、取 9g 两种碳酸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共产生二氧化碳 2.24L( 标准状况 ) ,则该混合物 可能是( )

A 、 CaCO 和 Na CO 3

B 、 Na CO 3

和 K

C O 3

3

2

2 2

C 、 K CO

和 CaCO

3

D 、 CaCO 和 MgCO

3

2

3 3

解:设样品为单一物质,设通式为

MCO 3

则反应物和沉淀存在如下如下关系

MCO 3 ~ CO 2↓ 1

1

x 2.24/22.4=0.1

推出: x = 0.1 mol 则 M =9/0.1≈90g/mol

要使得

已知: M ( CaCO 3) = 100g/mol

M (Na 2CO 3) = 106g/mol

M ( K 2CO 3) = 138g/mol

M ( MgCO 3) = 84g/mol

g/mol ,一个小于

g/mol

要使得平均式量为

g/mol ,要么两者皆为

g/mol ,要么一个大于

90

90

90

90

故答案选 D

【补充练习】

1、把含有某种氯化物杂质的 MgCl 2 粉末 95mg 溶于水后,与等质量的

AgNO 3 溶液反应,生成

AgCl 沉淀

300mg ,则该 MgCl 2 中的杂质可能是(

A 、氯化钠

B 、氯化钙

C 、氯化钾

D 、氯化铝

2、向含有 1.17 克氯化钠和 1.17 克氟化钠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将析出的沉淀过滤、洗涤、 干燥后称其质量为 2.87 克。根据此实验确定氟化银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A 、易溶于水

B 、比氯化银更难溶于水

C 、与氯化银一样难溶于水

D 、无法确定

附录:

一、终态分析法(元素守恒思想):

终态分析法的思想相对比较抽象,高一的计算中考查较少,但是该种方法因为具备以辨别,计算简

单,因为建议高一补充到终态分析法的思想,利于后期教学

【例】有一在空气中暴露的KOH 固体,经分析测知其中含水7.62%, K 2CO3 2.83%, KOH 90% 。若将此样品先溶于 46.00mL 1mol/L 的盐酸里,过量的盐酸再用 1.07mol/L KOH 溶液中和,用去 KOH 溶液 27.65mL ,则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克

孩子们在拿到这个题目之后,二话不说开始写方程,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算到后来,发现解决不了,

这里建议引导孩子拿到题目不要急着动笔,站在整体的思路上去分析,提出“反应到最后溶液中所含溶质”,即可比较成功过的帮助理解到终态分析的思想含义

反应至最后,溶质只存在KCl ,而K 元素,也有后来中和过量酸所使用的 KOH 即可解题元素的来源比较广泛,既有样品中K 2CO 3、 KOH 中引入的K 中的 K 元素,而 Cl 元素的来源只有一个,所以从氯元素出发,

HCl ~ Cl -~KCl

11 1

0.046 ×1=0.046mol x

推出 x=0.046mol

m(KCl)=0.046 ×(39+35.5)=3.427g

其实该法在计算中很少独立出题,主要还是和氯气的制备等方程式解题相结合,综合运用,题目的

质量会更高,要求也更高

例:实验室用 6.96 克 MnO 2跟 50 克 36.5%盐酸共热,问:

( 1)在标准状况下可产生的氯气为多少升

( 2)如不考虑氯化氢的挥发的损失,将反应后的溶液加水稀释到 250mL ,取其中 25mL 跟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到沉淀多少克?

解析: (1)M ( MnO 2) =87g/mol n( MnO 2) =0.08mol

MnO 2+4HCl( 浓 ) MnCl 2+C1 2↑ +2HO

1 4 1 1 2

0.08 x y

则: n(C1 ) =0.08mol V (C1 )=1.792 L

2 2

(2)利用元素守恒法更加便捷,生成的氯化银中的氯元素全部来自为反应的盐酸

盐酸的总物质的量为 0.5mol 消耗的盐酸为 0.32mol ,则剩余的和硝酸银反应的盐酸为n

( AgCl ) =0.18/10=0.018mol

二、差量分析法:

差量法思想在高一上的考试中的主要考查形式不外乎复分解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以及卤素间的置

换反应中所存在的计算题型,该计算思想可以简化计算过程,降低计算难度,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在于

学生无法正确的分析差量产生的原因,该法是很好的解决过量和不足的计算思想

例: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含59.5gKBr 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41.7g。求:(1)通入氯气的体积( S.T.P)

(2)原 KBr 溶液中,有多少克 KBr 参加了反应

解析:氯气在和溴化钾反应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改变主要室友溴化钾转变为氯化钾所引起的质量的改变,

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m=2M(KBr )-2M( KCl)=280×-2 ×35.5=160-71=89

Cl 2+2KBr→2K Cl +Br 2m

122189

41.7 -39.5=2.2

1、含有 20.6gNaBr 的溶液中通入Cl 2后,将溶液蒸干得到16.15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Br 全部转化为 NaCl B、 75%的 Br-的离子被氧化

C、75%的 Br -未被氧化 D 、16.15g 固体是由 NaBr 和 NaCl 组成

解析:氯气在和溴化钾反应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改变主要室友溴化钾转变为氯化钾所引起的质量的改变,

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m=2M(KBr )-2M( KCl)=2 80×-2 ×35.5=160-71=89

Cl 2 + 2KBr →2K Cl + Br 2 m

1 2 2 1 89

x y z 20.6 -16.15=4.45 x=0.05mol y=0.1mol z=0.1nol

n(NaBr )=20.6/103=0.2mol

则溴化钠的转化率为0.1/0.2=50%

A 、

B 、

C 均错误,答案选

D ,

其实该题为单选题,所以在判断出溴化钠为反应完后即可得出答案选 D

综合题:

1、将 10.000g 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灼烧(去除结晶水),留下残渣 9.813g 。再将此残渣溶于水中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为

0.721g。求: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溴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析略】

答案:( 1) 0.800g(2)5.00%

2、把 30g 锌放入 200g 未知浓度的稀硫酸中,反应停止后,锌有剩余,取出锌后,称溶液的重量比反应前

增加了 25.2g。试求:

( 1)原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3)未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略】

答案:( 1) 19.60%(2)28.60 %(3)4g

三、极值法(极限法)—分类讨论思想

极限法的思想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和考试中很少会有涉及,这里进行该计算思想思维训练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接下来高一下学期的学习中在化学平衡里进行三段式的计算时候极值的选择以及可逆反应和非

可逆反应的极值法的对比。

例: 100gH 2和 O2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后生成液态水,剩余10 克气体,则原气体中H2和 O2 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解析:氢气和氧气在该反应中不可能同时有剩余,即要么氢气剩余,要么氧气剩余,则:

在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通过方程式可知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质量比m(H2):m(O2)=1:8

除去剩余的 10 克气体,在反应的 90 克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参加反应的氢气为10 克,氧气为 80 克,

( 1)设氢气有剩余,则剩余的10 克气体为氢气,原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20 克,氧气的质量为80 克( 2)设氧气有剩余,则剩余的10 克气体为氧气,原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10 克,氧气的质量为90 克

四、特殊值法

学生其实本身是非常倾向于使用特殊值法解题,该法相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的话更加的直观和简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最直接的障碍在于孩子没有独立的判定能力,不知道什么样的题型需要使用

或者是使用特殊值法会更加的便捷,我这边目前归纳的方法是在于一般题干中给到了比值信息,且求得

也是物质间的比值关系,即可使用特殊值法。

例:某溶液中的 Cl -、 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2: 3:4,通入一定量的氯气,该比值为4:3:2,则反应中的氯气和原溶液中的I 一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2 B. 1: 3 C. 1: 4 D .1: 8

解析:一般题干中给到了比值信息,且求得也是物质间的比值关系,即可使用特殊值法。

溶液中的 Cl -、Br -、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2:3:4,设 Cl -、 Br -、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 3mol,4mol ;而反应后比值为4: 3: 2,即反应后 Cl -、 Br-、I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mol , 3mol ,2mol 。

这里需要孩子具备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的判定能力,即Br -、 I-中, Cl 2会优先和 I -反应,在 I- 没反应完之前, Br -是不会参加反应的,则只存在如下反应

Cl 2 + 2I- →2Cl - + I2

1 2 2

x (4-2)=2mol

推出 x=1mol

即参加反应的Cl 2为 1mol,而原溶液中所含 I-的物质的量为 4mol

故反应中的氯气和原溶液中的

的物质的量之比n(Cl 2 ):n(I -)=1:4 I

【变式训练】

某溶液中的 Cl -、Br -、I -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2: 3: 4,通入一定量的氯气,该比值为1: 1: 1,则反应中的氯气和原溶液中的 I 一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2 B. 1: 3 C.1: 4 D .1: 8

解析:该题的解法与上题的解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反应后Cl -、 Br -、 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 1: 1,这时可以以 Br -未参与反应为基准,将比值设为3:3:3 ,则此时可以设反应前Cl -、 Br -、 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 , 3mol, 4mol ;而反应后比值为1: 1:1( 3:3:3),即反应后Cl -、 Br-、 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3mol , 3mol; Br -、 I-中, Cl2 会优先和 I-反应,在 I -没反应完之前, Br -是不会参加反应的,则只存在如下

反应

Cl 2 + 2I- →2Cl - + I2

1 2 2

x (4-3)=1mol

推出 x=0.5mol

即参加反应的 Cl 2为 0.5mol ,而原溶液中所含 I -的物质的量为 4mol

故反应中的氯气和原溶液中的

n(Cl 2 ):n(I -)=1:8 I 的物质的量之比

五、列方程式法:

列方程式法的基本解题思想不外乎是仔细分析反应关系,一般为一个方程式的一步骤计算,个别题

目会有多个方程式的多步骤计算的累加计算,准确无误的写出方程式并配平,进行已知和未知数据的判

定,即可得答案。

例:称取 1.06 克碳酸钠正好与10mL 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这种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该题解法较简单,可根据方程式一步算出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

Na CO

3 + 2HCl →2NaCl + CO ↑+ H O

2 2 2

1 2

0.01 x

推出 x=0.02mol

即参加反应的HCl 为 0.02mol ,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2mol/L

六、方程组法:

例: 11.1 克氯化钙和 13.6 克氯化锌的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质量是多少?( 0.3mol )

n(CaCl 2)=11.1/111=0.1mol n(ZnCl 2)=13.6/136=0.1mol

解析:方法一:该题解法较简单,学生一般列出两个化学方程式,再分别根据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CaCl 2 + 2AgNO 3 2AgCl ↓+ Ca(NO 3)2

1 2

0.1 x

ZnCl 2 + 2AgNO 3 2AgCl ↓+ Zn(NO 3)2

1 2

0.1 y

由方程组得出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为x + y = 0.4 mol

方法二:本题涉及的方程式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本题也可以根据元素守恒进

行计算,混合物中都含有氯元素,和足量的硝酸银反应全部转化为沉淀,所以最后沉淀的物质的量就是

题目中氯元素的物质的量。

n = 2n(CaCl 2) + 2n(ZnCl 2 ) =0.4mol

1、有 Fe 与 Zn 的混合物12.1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放出氢气 4.48L (标准状况),求

(1)原混合物中 Fe 和 Zn 的质量分数 (Fe:40.5%, Zn:59.5% )

(2)反应中消耗的 HCl 物质的量( 0.4mol )

2、30.6 克碳酸钙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固体投入 200 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到 13.2 克二氧化碳气体。求:

(1)碳酸钙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 (碳酸钙: 0.2mol ,碳酸钠: 0.1mol )

(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73.0%)

七、十字交叉法

我们常说的十字交叉法实际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种图示方法。十字交叉图示法实际上是代

替求和公式的一种简捷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计算(即 2— 2型混合物计算),用来计算混合物中两种组成成分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我们的计算过程。

例:天然的 Ir 元素有两种同位素191Ir和193Ir,其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2,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A、 61:39 B 、 39:61C、 1: 1 D 、 39:11

解析:本题涉及到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的问题,由十字交叉法可以得出:

【变式训练一】已知硼有两种同位素10B 和11B,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求

( 1)硼元素中10B 所占原子的百分率(丰度)为多少?(20% )

( 2)硼元素中,10B 和11B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1:4)

( 3)硼元素中10B所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8.5%)

【变式训练二】天然的 B 元素有两种同位素10B 和11B,其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两种同位素中的10B 的质量分数为( C )

A 、大于 20%

B 、等于 20% C、小于 20% D 、无法确定

【变式训练三】某元素X 所构成的单质(X 2)分子有三种,它们的式量分别是158、 160、 162.在天然的单质中,该三种单质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1,求:

( 1)X 元素有几种同位素( 2 种)

( 2)X 元素的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多少?(79, 81)

( 3)X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80)

【变式训练五】某元素X 所构成的单质( X 2 )分子有三种,它们的式量分别是158、 160、 162.在天然的单质中,该三种单质分子的所含两种同位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三种单质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

是( AD )(双选)

A 、9:6:1 B、 1: 1 :1 C、9:6:2 D、 6:3:1

【变式训练六】

已知铜元素有两种同位素63Cu和65Cu,铜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63.5.

(1)求铜元素中63Cu 和65Cu 的原子个数比;( 3:1)

(2)在 31.8g 氧化铜中含有63CuO 的质量为多少克? (23.7g)

八、巧解法

此法适用面比较窄,只针对部分题型,了解即可

例: 19.7 克氯化钾与氯酸钾的混合物含氯元素7.1g,则其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A 、 12.6 克B、 12.25 克C、 4.8 克D、无法计算

解析:KClO 3、 KCl 可以看做KClOx

n(Cl)=7.1/35.5=0.2mol n(K)=n(Cl)=0.2mol

m(K)=39 ×0.2=7.8g

m(O)=19.7-7.1-7.8=4.8g

n(O)=4.8/16=0.3mol

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氯酸钾,所以n(氯酸钾 )=0.1mol

M( 氯酸钾 )=122.5

m(氯酸钾 )=12.25g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2.05 .01 .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56 100 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675 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 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 %,72%1001 72 .0=?选C 。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 碘化钾,则加入x mol 硝酸银和y mol 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 I 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 3NO 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 y x x 1862127+=,解得1865x y = ,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 =?+%10018170170y x x %3.72%10018 65 18170170=??+x x x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完整版)高中化学推断题(经典)

无机推断题复习

?? ? ? ???↑+=++↑+=++↑??→?- 23222222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H NaAlO O H NaOH Al H Si Al OH 、单质 铵盐:O H NH NH 234 +↑?→?+碱 (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①? ??? ?? ???????????????????↑↑??→?↑???→??????↑↑??→?↑↑???→??????↑↑?? →?↑?? ?→?↑??→?22222222223 4 234 23 4 2NO SO SO S CO NO CO SO C NO 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NO SO H HCl 、、、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 ②() () () ???????↑?→?↑?→?↑ ?→?++ + ------2323 222323SO HSO SO S H HS S CO HCO CO H H H 化合物 9.物质组成的特殊配比 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或1:1的特殊化合物有:Na 2O 、Na 2O 2类,H 2O 、H 2O 2类,CaC 2、C 2H 4、C 2H 2、C 6H 6类。 10.物质间的一些特殊转化关系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无机推断题的精髓,除了熟记一般的转化网络如“铝三角”、“铁三角”等外,还要了解一些特殊的转化关系,例如: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 电解制镁、铝MgCl2Mg+Cl2↑;2Al2O34Al+3O2↑ 工业制玻璃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工业制硫酸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O22SO3;SO3+H2O H2SO4 工业制粗硅SiO2+2C Si+2CO↑ 一、卤素 二、碳族元素 电解 电解 高温 高温 高温点燃 催化剂 △ 电解 高温 ①Cl2+H2O=HCl+HClO ②Cl2+2NaOH=NaCl+NaClO+H2O ③ 2Cl+2Ca(OH)=CaCl+Ca(ClO)+2H O ①2Fe2++Cl2=2Fe3++2Cl- ②2I-+Cl2=I2+2Cl- ③S2-+Cl2=S↓+2Cl- ④SO2+Cl2+2H2O=H2SO4+2HCl ⑤8NH3+3Cl2=N2+6NH4Cl HCl HClO (强氧化性) H+ Zn OH- NH3 CaCO H2 H2O NH4+ CO2 Cl- Ag+ MnO2 AgCl Cl2 C2H5OH C2H5Cl 取代 CH2=CH Cl 加成 CH AgNO3 Ca(OH)2 光 H+、CO2 电解 Na AgNO3 Cl2 (黄绿色 Ca(ClO)2 氧化性 KMnO4、电解 H2S、HBr、HI 还原性 化合物 金属①2Fe+3Cl2=2FeCl3 ②Cu+Cl2=CuCl2(生成高价) 非金 ①H2+Cl2=2HCl ② 自身 氧化 NaCl AgCl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三、课程结构与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

高中有机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方程式通式 CXHY +(x+ 4y )O2 →xCO2+ 2y H2O CXHYOz +(x+2 4z y ) O2 →xCO2+2y H2O 注意 1、有机物的状态:一般地,常温C 1—C 4气态; C 5—C 8液态(新戊烷C 5常温气态, 标况液态); C 9以上固态(不严格) 1、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引例】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在相同条件下,需要O 2最多的是( B ) A. 乙酸乙酯 CH 3COOC 2H 5 B. 异丁烷 CH(CH 3)3 C. 乙醇 C 2H 5OH D. 葡萄糖 C 6H 12O 6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

量决定于的x+ 4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 越多; ②等物质的量的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完全燃烧耗氧量决定于的x+2 4z y 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注】C X H Y 和C X H Y O Z 混搭比较——把衍生物C X H Y O Z 分子式写成残基·不耗氧的 CO 2 · H 2O 后,剩余残基再跟烃C X H Y 比较。如比较乙烯C 2H 4和乳酸C 3H 6O 3,后者就可写成 C 2H 41CO 21H 2O ,故等物质的量的二者耗氧量相同。 【练习】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B ) A .乙烷CH 3CH 3与丙酸C 2H 5COOH B .乙烯CH 2=CH 2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C .乙炔HC ≡CH 与乙醛CH 3CHO D .乙炔HC ≡CH 与乙二醇CH 2OH CH 2OH

最新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g) (g /mol)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mol)?23微粒数个6.0210个 (3)气体物质的量(mol )=(L) 22.4(L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g) (mL)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g) 100%()(g)?+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mol) (L)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mol/L)1L (g /mol) (mL)(g /mL)???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1000溶液密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mL (g /mL)(g /mol)1L ???1000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 (混)和总物质的量n (混):m() n()M =混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22.4()M ρ=g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 Pa )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 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 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 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 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 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 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 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 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 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 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 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 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 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 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

高中的化学计算公式.docx

高中化学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 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 mol ) (2)物质的量( mol )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 基本公式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③物质的 量浓度( 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 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 个溶液呈电中性) 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 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 5.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 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高中化学经典例题28道详解详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例1]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 从现代物质结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都是不确切的、对于①.现代科学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又有质子和中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得到和失去电子;在核反应中原子核可以裂变和聚变。对于②,由于元素存在同位素,它们在质量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至于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是很小的,它的直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它的体就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说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答案] (D ) [评述] 考查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评价科学史中的道尔顿原子学说的能力与分析能力。 本题还旨在提倡化学教学要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因为“史鉴使人明智”、“激励人们奋进、为科学献身”。 (理解、较容易) [例2] (1996年全国)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N +4H (B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 2+C -23O +H 2 O =2HCO -3 (C )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及应: ↓=++-+3223)(463OH Al O H AlO Al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2OH —=3Cl -+ClO —+H 2O [解析] 首先根据离子反应规律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表示式(分子式、离子式),四个反应都正确,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点,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用分子式,氢氧化铝、水是弱电解质也用分子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判断也符合。对于选项(C ),可以用离子电荷守恒判断,AI 3+与AlO -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物是电中性的Al (OH )3,因此反应中Al 3+与Al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3,才能使反应前后离子电荷守恒。至于选项(D ),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Cl 2中的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3(3个0Cl 得3个电子转化为3个Cl —即3?→?+e Cl 30Cl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1(- +-?→?O Cl Cl e 10)。不符合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对于溶液中的 氧化还原反应,除了根据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反应实质与可能性,结合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作者:————————————————————————————————日期:

无机推断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一.颜色状态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H2O、H2O2、C6H6 、C2H6O 、Br2、Hg、等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总结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2)物质的量(mol )() = ?微粒数(个) 个6021023 ./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 g ) ()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 mol 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mol /L)1(L)(g /mol) 1000(mL)(g /mL) 100% ②物质的量浓度= ???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g)100(g) (g) (g) =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Ra0104试述化学科学和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Ra0104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Ra02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性质。 Ra020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Ra0302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着眼于,构建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Ra0302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Ra0304简述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Ra0304(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Ra0402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为宗旨,着眼于,体现,兼顾的需要。 Ra0402科学素养,学生未来的发展,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

高中化学计算题经典例题

[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 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①关系式法,②方程或方程组法,③守恒法,④差量法,⑤平均值法,⑥极值法,⑦讨论法,⑧十字交叉法等。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g B.g C.g D.g 、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应选A。 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 【例题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B.NO C.N2O D.N2O3 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 ; 设N元素的变价为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

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3】(MCE 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 } 阴极:4Mx++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 设M的原子量为y 正确答案是C。 【例题4】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B.钠C.钾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23、39、) 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 《

高一化学经典好题

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H 2SO 4 ,若反应中FeS2和HNO3物质的量之比是1∶8时,则HNO 3 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 ] A.NO2 B.NO C.N2O D.N2O3 【例题7】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 ] 此题宜用差量法解析: 设MgCO3的质量为x MgCO3 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 应选A。 【例题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B.铁C.铝D.镁 分析:此题可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

Zn—H2↑ Fe—H2↑ 2Al—3H2↑ 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例题13】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相对平均原子质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 ] A.39∶61 B.61∶39 C.1∶1 D.39∶11 分析: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 【例题1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 A.1.4g B.2.2g C.4.4g D.在2.1g和4.4g之间 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解析过程中可运用十字交叉法:(方法一)CO与CO2总质量:27.6g-10.8g=16.8g 生成CO、CO2共0.2 mol×2=0.4 mol

(完整word)高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即n= M m ;M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2)物质的量(mol )= )(个微粒数(个)mol /1002.623 ? 即n=A N N N A 为常数6.02×1023,应谨记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即n= m g V V 标, V m 为常数22.4L ·mol -1,应谨记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即n B =C B V aq (5)物质的量(mol )=)反应热的绝对值()量(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mol KJ KJ / 即n=H Q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即ρ = aq V m 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 g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 g g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即w= 100%?液质m m =剂质质m m m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mol L 即C B=aq B V n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mL) 1000(mL)(g/mol) 1(L)(mol/L)????= 溶液密度溶质的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即C B = B M ρω 1000 ρ单位:g/ml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原则: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即浓m 稀稀浓ωω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