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引用标准

4 检测准备

4.1 工艺准备

4.2 检测作业人员

4.3 检测设备与器材

4.4 作业条件

5 检测实施

5.1 检测控制流程图

5.2 钢板超声波检测

5.3 锻件超声波检测

5.4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

5.5 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5.6 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7 管座角焊缝的检测

5.8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9 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5.10 中厚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5.11 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5.12 高压螺栓件的超声检测

5.13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6 质量检查

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

6.2 质量检验标准

6.3 质量控制点

6.4 质量记录

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8 超声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

9 超声检测工艺卡(样表)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超声波检测工作,保证超声波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4—300mm板厚的压力容器和锅炉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包括了用A型探伤仪按照脉冲回波技术手工检测全焊透焊缝、钢结构、其他设备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材料的实施

2.2 不适用于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外径∠25 0mm或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探伤。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

3.1 GB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2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3.3 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4 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5 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

3.6 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3.7 DL/T821-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检验技术规程》

3.8 DL/T439-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3.9 GB/T5777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

3.10 SY/T4109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3.11 工业锅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规定

3.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1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14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3.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4 检测准备

4.1 工艺准备

4.1.1 检测方案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超声

波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超声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超声检测方案由UT-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检测工艺卡

检测前应编制检测工艺卡。检测工艺卡由U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

4.2.1超声检测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超声检测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担任。

4.2.2 Ⅰ级人员应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超声检测操作和记录。Ⅱ级或Ⅲ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检测报告。

4.2.3 检测人员的视力应符合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

4.3 检测设备与器材

4.3.1 仪器

1)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

2) 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3)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

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4)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5) 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6) 探伤仪的性能核对

探伤仪应根据给定的项目核对,应开始使用时每3个月核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性能时,探伤仪不能使用。

4.3.2 探头

4.3.2.1 直探头

1)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

2)频率为2~5 MHz。

4.3.2.2 斜探头

1)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2)实际的角度K值、前沿距离应在检验调校时检查和确认并且记录在检测报告上。

4.3.3超声波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1)在达到所探公件的最大检测深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 0dB。

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

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 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而知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 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而知大于15MM。

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 dB。

5)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ZB J04 001和ZB Y231的规定进行测试。

4.3.4 耦合剂

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化学浆糊、甘油和水等。

4.4 作业条件

4.4.1 工件表面准备

4.4.1.1 探头移动区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氧化皮等,且表面粗糙度应为Ra≤⒍3μm。

4.4.1.2 被检工件的表面质量应由委托单位的质量检查人员检验合格并在检测委托单上签字认可。检测人员操作前应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复核,当表面质量不符合检测要求时,应在委托单上注明原因,退回委托单位进行表面修整,直至符合检测要求。

4.4.2 检测时机

4.4.2.1 锻件的检测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孔、台等结构机加工前进行。

4.4.2.2 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一般在焊接完成后进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进行检测操作。

4.4.2.3 电渣焊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应在正火处理后进行。

4.4.3 设施与环境

4.4.3.1 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有效通风设施,保证通风良好。

4.4.3.2 夜晚现场检测或容器内检测操作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

5 检测实施

5.1 检测控制流程图

5.2.1 适用范围

本节适用于板厚6-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板材的超声波检测。奥氏体钢板材、镍及镍合金板材以及双相不锈钢板材的超声波检测,也可参照本条执行。

5.2.2 检测器材

5.2.2.1 探头

钢板厚度为6-20mm时,选用双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5MHz,晶片面积不少于150mm2 ;钢板厚度大于20mm-40mm时,选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5 MHz,圆晶片直径为14-20mm;钢板厚度大于40mm-250mm时,选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2.5MHz,圆晶片直径为20-25mm。

5.2.2.2 试块

⑴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JB/T47304规定的CB-I试块。

⑵用单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大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JB/T4730规定的CB

Ⅱ试块,试块的厚度应与被检钢板的厚度相近。

5.2.3 工艺参数

5.2.3.1 检测频率

钢板厚度大于40mm时,检测频率为2.5MHz;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40mm 时检测频率为5MHz。

5.2.3.2 扫描时基线调节

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应使荧光屏出现5次底波,壁厚大于或等于20mm时,应使荧光屏出现至少2次底波。

5.2.3.3 基准灵敏度:

⑴板厚不大于20mm时,用CBⅠ试块将与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

⑵板厚大于20mm时,应将CBⅡ试块φ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基准灵敏度。⑶板厚不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5.2.3.3⑵的要求相一致。

5.2.3.4 表面补偿

⑴应用灵敏度试块与检测的等厚钢扳(无缺陷部位)测定其表面补偿。

⑵测定方法:将探头分别放置在灵敏度试块上和等厚钢扳(无缺陷部位)部位,将第一次反射底波调整到相同波高,分别读出两次测试的衰减器(增益)的数值,其差值即为表面补偿分贝值。

⑶用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时,无需表面补偿。

5.2.3.5 检测面:钢板的任一轧制表面,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有要求时,也可选钢板的上、下两轧制表面分别进行检测。

5.2.3.6 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

5.2.3.7 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应按JB/T4730标准进行评定验收。

5.2.4 检测操作

5.2.4.1 连接仪器和探头,在试块上调节探伤灵敏度。

5.2.4.2 在工件上涂布耦合剂,探头沿垂直于钢板的压延方向作间距为100m m的平行线扫查。坡口两侧50mm(板厚超过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作100%扫查。

5.2.4.3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做100%扫查时探头每次扫查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5.2.5 缺陷的测定与记录

5.2.5.1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作为缺陷:

⑴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50%,即F1≥50%。

⑵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即B1<100%,而F1/B1≥50%。

⑶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即B1<50%。

5.2.5.2 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⑴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范围。

⑵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⑶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缺陷波第一次反射波高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⑷确定5.2.5.1 ⑶中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单直探头或双直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⑸当板厚较薄,确需采用第二次缺陷波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基准灵敏度应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

5.2.5.3 检测时应记录缺陷反射波情况,缺陷指示长度或指示面积,并绘制缺陷位置图。

5.2.6 缺陷评定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缺陷评定应按JB/T4730.3标准执行。

5.3 锻件超声波检测

5.3.1 适用范围:

本条款适用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等粗晶材料锻件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

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5.3.2 检测器材

5.3.2.1 探头

⑴双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5MHz,探头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

⑵单晶直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5MHz,探头晶片一般为φ14~φ25mm。

⑶斜探头的公称频率应选用2.5MHz,探头晶片面积为140~400mm2。

5.3.2.2 试块

⑴采用纵波单晶直探头时采用CSⅠ试块;工件检测距离小于45mm时,采用纵波双晶探头时应采用CSⅡ标准试块。

⑵检测面是曲面时,应采用CS Ⅲ标准试块来测定由于曲率不同而引起的声能损失,其形状和尺寸应符合JB/T4730标准的要求。

⑶横波检测时,可利用被检工件壁厚或长度上的加工余量部分制作对比试块。在锻件的内外表面,分别沿轴向和周向加工平行的V形槽作为标准沟槽。V 形槽长度为25mm,深度为锻件壁厚的1%,角度为60°。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反射体(如边角反射等)。

5.3.2.3 耦合剂:化合浆糊、机油。

5.3.3 检测时机: 检测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孔、台等结构机加工前进行,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

6.3μm。

5.3.4 工艺参数

5.3.4.1 检测频率

双晶直探头检测时检测频率为5MHz;单晶直探头检测时检测频率为2~5 MHz;斜探头的检测时检测频率为2.5MHz。

5.3.4.2检测方法及检测面

⑴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和环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

⑵在纵波检测时, 原则上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地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但锻件厚度超过400mm时,应从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

⑶横波检测时,应从锻件的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进行100%的扫查。

5.3.4.3 灵敏度确定

⑴单直探头基准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长度,且探测面与底面平行时,原则上可采用底波计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对由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或壁厚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CSⅠ标准试块确定基准灵敏度。

⑵双晶直探头基准灵敏度的确定

使用CSⅡ试块,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距离的φ3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作出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⑶扫查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

⑷横波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从锻件外圆面将探头对准内圆面的标准沟槽,调整增益,使最大反射高度为满刻度的80%,将该值标在面板上,以其为基准灵敏度。不改变仪器的调整状态,再移动探头测定外圆面的标准沟槽,并将最大的反射高度也标在面板上,将上述两点用直线连接并延长,绘出距离—波幅曲线,并使之包括全部检测范围。内圆面检测时基准灵敏度也按上述方法确定,但探头斜楔应与内圆曲率一致。

5.3.4.4 表面补偿

⑴将探头分别放置在灵敏度试块上和等厚工件(无缺陷部位)部位,将第一次反射底波调整到相同波高,分别读出两次测试的衰减器(增益)的数值,其差值即为表面补偿分贝值。

⑵用锻件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时,无需表面补偿。

5.3.4.5 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

5.3.4.6 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应按JB/T4730标准进行评定验收。

5.3.5 检测操作

5.3.5.1 连接仪器和探头,在试块或大平底上调节探伤灵敏度。

5.3.5.2 在工件上涂布耦合剂。在纵波检测时, 原则上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地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但锻件厚度超过400mm时,应从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横波检测时,应从锻件的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进行100%的扫查。

5.3.5.3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扫查时探头每次扫查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5.3.6 缺陷当量的确定

5.3.

6.1 纵波检测时缺陷当量的确定

⑴被检缺陷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采用AVG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对于三倍近场区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缺陷当量。也可采用其他等效方法来确定。

⑵计算缺陷当量时,若材质衰减系数超过4dB/m,应考虑修正。材质衰减系数的测定应按有关标准执行。

5.3.

6.2 横波检测时缺陷当量的缺定

当缺陷的反射波波幅大于距离—-波幅曲线(基准线)高度50%时用6dB法测定其指示长度。当相邻两个缺陷间距小于或等于25mm时,按单个缺陷处理(中间间距不计)。

5.3.7 缺陷记录

5.3.7.1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φ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

5.3.7.2 密集区缺陷:记录密集区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缺陷分布。饼形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他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3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缺陷密集区面积以50mm×50mm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用6dB法决定。

5.3.7.3 底波降低量应按下表要求记录

5.3.7.4 横波检测时,记录反射波幅幅度大于距离—波幅曲线(基准线)高度50%的缺陷反射波和缺陷位置。

5.3.8 质量等级评定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缺陷评定应按JB/T4730.3标准执行。

5.4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

5.4.1 适用范围

本条款适用于外径为12mm~660mm、壁厚大于等于2mm的碳钢和低合金无缝钢管或外径为12mm~400mm、壁厚为2mm~35mm的奥氏体不锈钢无缝管的超声检测和质量等级评定。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钢管周向直接接触法横波检测,也不适用于分层缺陷的超声检测。

5.4.2 检测器材

5.4.2.1 探头

探头的公称频率为2.5MHz~5MHz。液浸法检测使用线聚焦或点聚焦探头,接触法检测使用与钢管表面吻合良好的斜探头或聚焦斜探头。单个探头压电晶片长度或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

5.4.2.2 对比试块

⑴对比试块应选取与被检钢管规格相同,材质、热处理工艺和表面状况相同或相似的钢管制备。对比试块不得有大于或等于φ2mm当量的自然缺陷。对比试块的长度应满足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要求。⑵钢管纵向缺陷、横向缺陷对比试块的尺寸、V形槽和位置应符合所使用的检测标准的规定。

5.4.2.3 耦合剂:液浸法用水作耦合剂,接触法用机油或化学浆糊作耦合剂。

5.4.3 工艺参数

5.4.3.1 检测频率:2.5 MHz-5MHz。

5.4.3.2检测方法及检测面

⑴钢管的检测主要针对纵向缺陷。如用户有要求时,也可按本条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

⑵钢管的检测可根据钢管规格选用液浸法或接触法检测。

⑶检测纵向缺陷时超声波束应由钢管横截面中心线一侧倾斜入射,在管壁内沿周向呈锯齿形传播,检测横向缺陷时超声波束应沿轴向倾斜入射呈锯齿形传播。

⑷探头相对钢管螺旋进给的螺距应保证超声波束对钢管进行100%扫查时,有不小于15%的覆盖率。

⑸自动检测应保证动态时的检测灵敏度,且内、外槽的最大反射波幅差不超过2dB。

⑹每根钢管应从管子两端沿相反方向各检测一次。

5.4.3.3 检测灵敏度

⑴直接接触法纵向缺陷检测时,在对比试样上将内壁人工V形槽的回波高度调到荧光屏满刻度的80%,再移动探头,找出外壁人工V形槽的最大回波,在荧光屏上标出,连接两点即为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⑵液浸法法纵向缺陷检测时,一面用适当的速度转动管子,一面将探头慢慢偏心,使对比试样管内、外表面人工缺陷所产生的回波幅度均达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如不能达到此要求,也可在内、外槽设立不同的报警电平。

⑶横向缺陷的检测时灵敏度的确定

a. 可直接在对比试块上将V形槽的反射回波幅度调节为荧光屏满刻度的5 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b. 对于内、外表面加工槽的对比试块,应将内表面槽的回波幅度调到满刻度的80%。然后再将外表面槽的反射回波幅度点标在荧光屏上,作出距离-波幅曲线。

⑷扫查灵敏度一般应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5.4.4 检测操作

5.4.4.1 纵向缺陷的检测

⑴直接接触法

a. 按照5.4.3.3⑴的要求调节检测灵敏度。

b. 检测时超声波束由钢管横截面一侧倾斜入射,在管壁内沿周向呈锯齿传播。探头相对钢管螺旋进给应保证超声波束对钢管进行100%扫查,并有不小于1 5%的覆盖率。

⑵液浸法

a. 偏心距的选择:x=(0.25R+0.485r)/ 2

式中:x:偏心距

R: 管材外径

r:管材内径

b. 水层厚度的选择:水层厚度应大于钢管中横波声程的1/2。

c. 探头焦距F的选择:F=H+(R2-x2)1/2

式中:H: 水层厚度

d. 按照5.4.3.3⑵的要求调节检测灵敏度。

e. 检测时超声波束应由钢管横截面一侧倾斜入射,在管壁内沿周向呈锯齿传播。探头相对钢管螺旋进给应保证超声波束对钢管进行100%扫查,并有不小于1 5%的覆盖率。

5.4.4.2 横向缺陷的检测

⑴按照5.4.3.3⑵的要求调节检测灵敏度。

⑵检测时超声波束应由钢管轴向倾斜入射,在管壁内呈锯齿传播。探头相对钢管螺旋进给应保证超声波束对钢管进行100%扫查,并有不小于15%的覆盖率。

5.4.5 结果评定:若缺陷回波幅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对比试块人工缺陷回波,则判为不合格。

5.5 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5.5.1 适用范围:

本条款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mm~400mm全焊透熔化焊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母材厚度为6mm~8mm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可参照本条款的规定进行。本条款不适用于铸钢焊接接头、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接接头、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接接头超声检测。

5.5.2本标作业指导书用到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

(1)斜角技术:利用超声波斜的传送到检测工件的检测表面来搜查缺陷的一种技术。

(2)折射角:探头入射点在检测表面的法线与超声波入射在检测表面所形成的折射波行进方向所形成的夹角。

(3)A型扫描:以阴极射线管显示矩形关系配置于从探头提供的接收脉冲和超声波传播时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4)声程距离:超声波束在试件中从入射点到反射源通过的单程距离,在串列式扫查和交叉扫查中,由通过试件的超声波束的半程距离来表示。

008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_修正版_修正版

xxxxxx公司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试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要求试验仪器本身达到规定的精度外,同时还要求试验人员必须熟悉试验机操作方法。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掌握本职工作,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岩海公司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也同时适用于其它型号的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 3. 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 检测设备 RS-ST01C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 38kHz厚度振动式换能器 5. 检测前准备 5.1 超声波检测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5.1.1 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5.1.2 声时最小分度为0.1μs; 5.1.3 具有最小分度为 1dB的衰减系统; 5.1.4 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 10~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80dB,接收灵敏度(在信噪比 为3:1时)不大于50μv; 5.1.5 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5.1.6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 4h。 5.2 换能器的技术要求 5.2.1 常用换能器具有厚度振动方式和径向振动方式两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测试需要 选用。 5.2.2 厚度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250kHz。径向振动式换能器的频率宜采用 20~60kHz,直径不宜大于 32mm。当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 5.2.3 换能器的实测主频与标称频率相差应不大于±10%。对用于水中的换能器,其水

超声波探伤测定作业指导书样本

超声波探伤测定作业指导书 一、使用设备 PXUT-350型全数字探伤仪 二、测试原理及目的 超声波探伤法是经过有压电晶体的探头, 将电振荡转变成超声波, 入射到工程材料或设备构件后, 如遇缺陷则超声波被反射、散射或衰减, 再经探头接收后变成电信号, 进而放大显示在超声波探伤仪的屏幕上, 并根据相应的原则由荧光屏上显示出的信息判定缺陷的部位、大小和性质。超声波探伤法不但可检测被测物体表面的缺陷, 重要的是能够探测到内部的缺陷。 三、测试方法及步骤 1、测零点( 声速或K值) 根据测试的物体的不同, 可分为使用直探头和使用斜探头测试。 1.1) 测试前, 首先根据物体的不同相应的选择所使用的探头, 一般情况下, 使用直探头、双晶探头的物体在屏幕”声波类型”中一般为”纵波”, 斜探头一般为”横波”。如果”声波类型”为”深度”则”声波类型”不影响测试, 但需在测试前输入工件声速。 如果”声程类型”选为”距离”时( 默认为”距离”) , 此测试过程在测零点的同时可测出工件中声速, 例如用CSK-1A试块测横波探头的零点与声速; 如选取”深度”时则用两个不同深度的反射体可同时测出探头的零点和K值( 此时需事先输入工件中声速) , 例如用CSK-ⅢA试块测横波探头的零点K值。 根据所用试块声程值, 如果输入的试块声程值过小, 则不能测试, 仪器会提示”输入数值不当”, 此时可重新输入一个恰当的数值。当选〈2〉键输入”一次声

程”后, ”两次声程”所显示的数值将会是”一次声程”的两倍。也能够按〈3〉键在”两次声程”处直接输入数值, 但必须保证”两次声程”大于”一次声程”。仪器将根据输入值自动设置进波门( 一般是门位在第三格, 门宽三格) 、声程( 声程单位) 、增益、声速等参量, 一般不需用户再调节, 但有一些探头如双晶探头由于零点较长, 可能需要移动进波门位( 屏幕左上角提示: 门位-A) 或其它参量( 如声程) 使所需回波处于进波门内, 调节参量后应按〈返回〉键退出参量更改状态, 使屏幕左上角提示为: 测零点。 在确认一次声程值时需用直尺量出探头至反射体的水平距离, 并在确认测试值后输入。 1.2) 注意事项 ( 1) 测零点时不可调延时和更改补偿增益, 不可更换通道, 也不可嵌套其它测试; ( 2) 确认回波时应注意在屏幕左上角有”测零点”三字提示时才可按〈确认〉键; ( 3) 当”声程类型”为”距离”时, 在两次确认回波之间应保持探头稳定不动; ( 4) 确认进波门内回波时,可移动”门位-A”使回波处于进波门内。 ( 5) 当”声程类型”为”深度”时, 若所找反射体最高波位置稍有偏差即可能使测试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因此非必要状况或不够熟练者请不要使用此方法。( 6) 在示例中所输入数值仅为举例, 应根据试块的实际情况进行输入。 2、测K值 按〈调零/测试〉键再按〈确认/2ndf〉话把出现测试菜单后, 按〈2〉选中测K 值后, 屏幕左上角出现提示: ”先测声速零点? +/-”, 如用户按〈+〉键则先测零点声速( 参见5-1, 默认使用CSK-ⅠA试块, 因此”声波类型”会自动预置为横波, 试块”一次声程”预置为50mm, ”两次声程”为100mm, ”声程类型”为距离) , 再测K值; 如按〈-〉键则直接测K值, 屏幕上出现对话框: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发放编号: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生效日期:

1、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2、检测目的 检测及推定普通混凝土强度。 3、标准及规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仪器设备 (1)回弹仪(2)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3)锤等工具(4)碳化深度测定仪(5)1%酚酞酒精试剂 5、检测准备 5.1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和委托单位名称;(2)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和砼强度等级;(3)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沙石的品种和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和混凝土配合比等;(4)模板类型、混凝土浇注、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5)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记录;(6)结构或构件的检测原因说明; 5.2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仪器要轻拿轻放,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检测。(2)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尤其在顶板回弹等较高位置检测时,必须保证爬梯等辅助工具的稳固安全。(3)检测过程要做到文明施测。 6现场检测 6.1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原则

6.1.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测区数量上不少 于10个; 6.1.2.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不应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 应少于10件,对一般施工质量的监测和结构性能的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规定抽样; 6.1.3.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件,其 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6.2按批抽检检测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可作同批构件 6.2.1.混凝土设计强度同一等级 6.2.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相同 6.2.3.构件种类相同 6.2.4.施工阶段所处状态基本相同 6.3测区布置 (1)在条件允许时,测区宜优先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2)测区 可在构件两个对应面、相邻面或同一面布置(3)测区宜均匀布置,相邻两测区 的间距不宜大于2m (4)测区宜避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5)测区尺寸宜为 200mm*200mm;采用平测时宜为400mm*400mm (6)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 不应有接缝、施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应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 用砂轮片清除表面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 7、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7.1回弹值计算 用回弹仪测试时,宜使仪器处于水平状态,测试混凝土浇灌方向的侧面。如 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也可非水平状态测试,或测试混凝土浇筑方向的顶面或底 面,应按《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构件上每一测区的 两个相对测试面各弹击8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锻件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7.1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波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不适用于奥氏体粗晶材料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7.2检测工艺卡 7.2.1检测工艺卡由具有II级UT资质人员编制,工艺卡的编制应与所执行的技术规范及本检测作业指导书相符。 7.2.2检测工艺卡由具有UTIII资质人员或UT检测责任师审核批准。 7.3检测器材: 7.3.1仪器 选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或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10MHz,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7.3.2探头 选用双晶直探头频率为 5 MHz,晶片面积不小于

150mm2;单晶直探头,频率为2-5 MHz,圆晶片直径为14-25mm。 7.3.3试块 采用纵波单晶直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规定的CSI 试块;采用纵波双晶探头时采用JB/T4730-2005图8-5规定的CSII标准试块;检测面是曲面时采用CSIII试块。 7.3.4耦合剂:化合浆糊或机油。 7.4检测时机:原则上安排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波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应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 7.5检测方法 7.5.1执行检测工艺卡的规定 7.5.2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进行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 和验收标准应根据JB/T4730-2005.3附录C的规定。 7.5.3在纵波检测时,原则上应从两面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

测,尽可能的检测带锻件的全体积,但锻件厚度超过400mm 时,应从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 7.6检测灵敏度确定 7.6.1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倍进场区时,原则上选用底波计算方法确定基准灵敏度,也可以采用试块法确定基准灵敏度。 7.6.2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确定 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平底孔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深度的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回波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参数,测出其他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得到对应于不同直径平底孔的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7.6.3检测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 7.6.4缺陷当量的确定:

测厚作业指导书

测厚作业指导书 1.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管道和容器的壁厚测量,其它部件的厚度测量也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测厚工作的技术要点和一般程序。 2.编制依据 GB/T 11344-89 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法测厚 3.人员要求 3.1测厚人员应经体检满足高空作业之要求。 3.2测厚人员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仪器。 4.仪器要求 ? 测厚仪、探头及探头线连接后应接触良好,测厚仪所用电池应有足够的能量并接触良好。测厚仪应带有标准试块,以随时用来校验精确度。仪器应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 工作程序 5.1测厚前的准备: ? 5.1.1 用100#以上的砂纸把测点处的铁锈除去,再用破布把测点处擦干净,然后涂上耦合剂(机油或甘油)。 ? 5.1.2 连接好仪器后开机,设置超声波在被测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之后把探头置标准试块上,调节仪器使显示的数值等于试块的标称厚度。 5.2 测厚 5.2.1将探头紧压在测点处,仪器上即显示所测厚度值。 ? 5.2.2每根管子应在两端和中间选三个测量截面,两端的截面距端部不少于150mm。每个截面至少测量3点,3点之间的弧长应大致相等。 5.2.3对弯管的测量,测试点应选在背弧处,测试弯管最薄的部位。 ? 5.2.4每测一点,都要作好记录,并画出示意图。 5.2.5在测量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探头在标准试块上对仪器的精 确度进行调节。 ? 5.2.6 测量完毕后,应把仪器、探头及探头线擦干净,并取出电池。

6 检验资料 6. 1检验资料包括:委托单、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6. 2测量完毕后,应立即填写报告,报告的填写与签发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签发审核制度》和《金属检验与试验报告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 6. 3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委托单位,一份交质检部门,一份留档,或按照项目部、业主以及合同的要求。 6. 4检验资料的管理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6. 5若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根据《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进行处理。 7.安全措施 7.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7.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绝缘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7.3高处作业必须扎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7.4雨天禁止室外作业,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且有护栏。 7.5下雪天禁止室外作业,雪后应立即清除工作区内的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霜雪。 7.6在高处作业传递物品时严禁抛掷,以防止物品坠落伤人。 7.7夜间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照明不足时应增设照明灯具,否则应停止作业。 7.8当管子堆放在一起时,应用吊车摆放开,严禁用橇杠滚动。 7.9当对管子进行测厚时,应将管子固定并查看周围管子(件)是否稳固,防止滚动、滑落、倾斜,防止管子滚动伤人。 7.10在高处进行测厚时应将测厚仪固定到牢靠处。 7.11被检焊口附近有热处理焊口时,工作时应防止触电、烫伤。 7.12狭窄环境工作前应先观察环境,防止扎伤、碰伤。 7.13发现工作场所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报告,不安全因素消除后再进行工作。 7.14遵守施工现场的有关规定。 8.环境保护措施 8.1超声测厚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设备,预防二次污染。 8.2应尽量采用无腐蚀、易清洗的耦合剂。 8.3检测结束后,应擦拭掉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8.4使用后的破布、砂纸应放在制定的垃圾堆放处。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QDICC/QB107-2002 1、适应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容器、钢结构及管道对接焊缝的超声波及探伤结果的分级评定。 2、工艺编制依据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第三篇。 3、探伤人员条件 探伤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且取得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超声波检测的资格证书。 4、仪器 超声波探伤仪器的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应符合ZBY230《A型脉冲及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探头 本规程使用的探头采用声束垂直方向无双峰,且声束轴向的水平方向偏离角小于2°的探头。 6、超声检测系统性能 系统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上。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和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7、耦合剂 耦合剂选用甘油或机油。

8、试块 本程序选用的试块,由以下几种规格: 标准试块:CSK-ZB 对比试块:CSK-111A 9、检验前准备 9.1 检验区域的宽度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的30%的一段区域,且不小于10mm。 9.2 探头的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KT 式中:P-跨距 mm P=2Ttg T-母材厚度 mm K- 探头K值 tg-探头折射角° 9.3 探头移动区域应清除焊接飞溅物、铁屑、油垢及其他杂质,检测表面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 9.4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9.4.1 距离--波幅曲线按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直接绘制在仪器面板上,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和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Ⅰ区,定量线和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Ⅱ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为Ⅲ区。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涂层测厚仪操作规程 一、技术参数 ●采用了磁性和涡流两种测厚方法。通过选择相应的测头,即可测量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又可测量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的厚度; ●测量范围:(0~1250)μm(F1、N1测头),F10测头可达10mm; ●分辨率:0.1μm(F1、N1测头) ●示值精度:±(3%H+1)μm;H为被测涂层厚度 ●显示方法:高对比度的段码液晶显示,高亮度EL背光; ●存储容量:可存储20组(每组最多50个测量数值)测量数据 ●单位制:公制μm、英制(mil)、可自由转换 ●工作电压:3V(2节5号碱性电池) ●持续工作时间:大于200小时(不开背光灯) ●通讯接口:USB1.1,可与PC机连接、通讯 二、操作流程图 开启仪器——校准仪器——进行测量——关闭仪器 三、操作步骤 基本测量步骤 1.准备好待测工件; 2.将测头插头插入主机的测头插座中; 3.仪器开机;

4.判断是否需要校准仪器。如果需要,选择适当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5.测量。将测头垂直接触工件的测量面,并轻压测头的加载套,当测头与被测工件表面接触稳定后,随着一声蜂鸣声,屏幕将显示标识和测量值。如果测量标识闪烁或无测量标识则表示测头不稳定.移开测头后,测量标识消失,厚度值保持。 6.仪器关机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如果在测量中测头放置不稳,会引起测量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2.如果已经进行了适当的校准,所有的测量值将保持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 3.仪器的任何一个测量值都是五次看不见的测量平均值; 4.为使测量更加精确,可在一个点多次测量,并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5.显示测量结果后,一定要提起测头至距离工件10mm以上,才可以进行下次测量。 五、维护及注意事项 1.应避免仪器及测头受到强烈震动; 2.避免仪器置于过于潮湿的环境中; 3.插拔测头时,应捏住活动外套沿轴线用力,不可旋转测头,以避免损坏测头电缆芯线。 4.油、灰尘的附着会使测头线逐渐老化、断裂,使用后应清除缆线

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 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铁路桥梁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建筑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探伤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母材厚度为10~80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钢板对接、T型接头、角接头焊缝。 3. 检测依据 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4.检验方法概述 超声波探伤法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换能器发射的脉冲超声波,通过良好的耦合方式使超声波入射至被检工件内,超声波在工件内传播遇到异质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被换能器所接收并传至超声波探伤仪示波器。通过试块或工件底面作为反射体调节时基线以确定缺陷反射回波的位置,调整检测灵敏度以确定缺陷的当量大小。 5.人员要求 所有从事超声波探伤的检验员应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超声波探伤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Ⅰ级检验员具有现场操作资格,但必须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或监督下进行,Ⅱ级或Ⅲ级人员可以编制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以及签发审核检验报告。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6.检测器材 6.1超声波探伤仪:采用数字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频率范围为0.5-10MHz,且实时采样频率不应小于40MHz;衰减器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的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

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6.2探头: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上不应有明显双峰;折射角的实测值与公称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K值偏差不应超过士0. 1),前沿距离的偏差应不大于1mm。 6.3仪器和探头系统性能:系统有效灵敏度必须大于评定灵敏度10dB以上;直探头远场分辨力≥30dB,斜探头远场分辨力>6dB; 6.4试块 6.4.1标准试块: CSK-ⅠA、CSK-ⅠB 该试块主要用于测定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调校探头K值、前沿,调整时基线比例。 6.4.2对比试块: RB-1、RB-2、RB-3该系列试块主要用于探测范围为10~80mm的距离波幅曲线制作,调整检测灵敏度。 6.4.3铁路钢桥制造专用柱孔标准试块:用于贴角焊缝超声波探伤调整时基线比例也及距离波幅曲线制作,调整检测灵敏度等。 6.5耦合剂 6.5. 1 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作为耦合剂,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和人体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 6.5.2 典型的藕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耦合剂中可加人适量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便改善藕合性能。 6.5.3 在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 7. 工作程序 7.1检测准备 7.1.1测试前可由项目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前往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基本情况(操作环境\工件材

电解测厚仪作业指导书

XXXXXXXXXXX 电解测厚仪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码: 版本: 1.0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1 目的 使操作员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 2 原理 根据法拉第原理测量。其过程与电镀相反,是电解退镀。将电解杯置于被测工件上并固定。根据镀层,选择相应的电解液注入电解杯。恒定电流通过电解液,在一定的面积下产生电化学反应。镀层厚度直接显示在显示器上。 3 应用范围 适合于膜厚测试仪ZD-B。如图。 电解杯及橡胶圈搅拌机 升降旋钮

复位按钮 膜厚测试仪ZD-B 4 职责 对电解测厚仪的操作及保养 5 引用标准 GB/T 4955-200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 6 环境要求 温度在15℃以上使用 7 操作方法 7.1用软质纸将样品上的油质、污染物插掉。 7.2将待测样品放置于测试台上,松开旋钮放下测试头,使密封圈紧贴待测样品 上,用右手压紧测试头,左手拧紧旋钮。 7.3将测试阳极夹夹在被测样品上。 7.4往电解杯里加蒸馏水查看密封圈与被测样品处是否有漏水,如果有漏水则要 重新固定直到没有漏水为止。

7.5将电解杯里的水吸干净,往里加大约8分满的Cr电解液。注意:测铬层时 不用搅拌。并按量程键更换为00.00后输入地址码0200。按启动键,测量开始。 7.6仪器自动停止测量,蜂鸣器响,显示器显示测量结果,仪器配有打印机可自 动打印,然后按复位键,仪器再次进入待测状态。 7.7测铬层完毕后,吸出废溶液,用蒸馏水清洗电解杯。可用棉棒擦拭后在用少 量的镍溶液置换,在吸出此溶液。在此过程不能移动被测部位。 7.8往电解杯中加入8分满的镍溶液,将搅拌机移入电解杯里。输入地址码0300, 按启动键,开始测量镍的厚度。蜂鸣器响,测量结束,按复位键。 7.9测镍层完毕根据7.7节步骤将电解杯清洗干净。 7.10往电解杯中加入8分满的铜溶液,将搅拌机移入电解杯里。输入地址码0113, 按启动键,开始测量铜的厚度。蜂鸣器响,测量结束,按复位键。 7.11每次测完一个点时要在【测厚仪登记表】上登记。 8常见故障处理 8.1仪器启动后立即截止并鸣叫 8.1.1电解杯底有气泡,用吸管缓慢吸出放开几次可驱出气泡。 8.1.2输出测试线的阴阳极线忘记或没有接好,请接好。 8.1.3按错地址码,输入正确的地址码。 8.1.4误用其它电解液或者电解液有效时限已过期,换上正确的有效的电解液。 8.1.5被测样品上有油质或其他污染物,用软质的纸将被测样品的部位擦拭干净。 8.1.6电解杯包括底部橡皮头太脏没有清理干净,电解杯与阴极连接螺丝处生锈, 需清理干净。 8.2启动后,长时间不停止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677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仪器使用前,装入电池,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2、输入正确的声速值,并对仪器进行校准。 3、使用时,应手握仪器使探头与工件之间良好耦合。不得将仪器置于地面或其它硬部件上,严禁在打开后盖状态下使用。 4、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电源显示情况,不得在低压下使用,电池能量不足及时更换。 5、测材料中超声波声速时,先输入材料厚度,然后按下声速键,即可显示声速值。 6、测试完毕,再次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定检

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7、仪器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小心拆卸附件,清理干净并装入仪器箱内。 8、仪器长期不用,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漏液腐蚀元件。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规范 JB/T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 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 三、一般要求 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 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的规定。 3、探头 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2之间,K值一般取1~3. 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 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 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五、探伤方法 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耦合剂应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 2、灵敏度补偿 ①耦合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 ②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③曲面补偿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曲率补偿。 六、系统校准与复核

超声波焊缝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焊缝探伤 1、检测目的:检测焊缝缺陷,控制钢结构焊缝质量 2、依据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质量分级法》JG/T 2003-2007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89 3、检测仪器:仪器 CTS-1002数字超声波探伤仪 4、耦合剂: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模糊状物作耦合剂。耦合剂应具备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和人体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典型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在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 5、检测方法: (1)距离一波幅曲线由选用的仪器、探头系统在对比试块上实测数据绘制,曲线由判废线、定量线、评定线组成,不同验收级别各线灵敏度见下表,表中DAC 是以上φ2mm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一波副曲线,即DAC基准线。评定线以上定量线以下为I区,定量线至判废线以下的Ⅱ区,判废线及以上区域为Ⅲ区(判废区) (3)探伤灵敏度应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 (4)扫查速度不应大于150mm/S,相邻两次探头移动间隔保证至少有探头宽度10%的重叠。 (5)为探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探伤面上,作锯齿 型扫查。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及热影响区。在保持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左右移动。 (6)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或区分缺陷讯号与伪讯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 6、缺陷评定和检验结果: (1)最大反射波幅不超过评定线的缺陷,均评为I级。

(2)最大反射波幅超过评定线的缺陷,检验者判定为裂纹等危害性缺陷时,无论其波幅和尺寸如何,均评定为Ⅳ级。 (3)反射波幅位于I区的非裂纹性缺陷,均评定为I级。 (4)反射波幅位于Ⅲ区的缺陷,无论其指示长度如何,均评定为Ⅳ级。 (5)不合格的缺陷,应于返修,返修区域修补后,返修部位及补焊受影响的区域,应按原探伤条件进行复验、复探。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UT-09) 编制: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 3月10日

1 目的 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超声波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 范化,能正确反映产品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8mm~100mm的低超声衰减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波检测,检测是母材及焊缝温度为0~60℃之间。 3 引用标准 3.1GB/T 561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3.2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3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 定 3.4GB/T 29711-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3.5GB/T 29712-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验收等级 4.人员资格要求 4.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评定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4.2 NDT UT-I级可在NDT UT-II级人员指导下,可进行相关检测。

4.3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其近距离视力或近距离矫正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1.0), 的近距离视力敏锐度。检测员每年进行视力检查. 5 检测器材 5.1 超声波检测仪器要求 5.1.1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6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 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2%,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3%。 5.1.2 具有资质机构出的超声波仪器性能测试报告,报告有效期不大于12个月。 5.2 探头选择 5.2.1 检测频率 检测频率选择2MHz~5MHz。初始检测应尽可能选择较低的检测频率。如有需要,能够选择较高的检测频率,以改进探头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审批稿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超声检测适用于板材、复合板材、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管材、棒材、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等承压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测;也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等的检测。 二、引用标准 JB/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三部分:超声检测 GB/T12604 无损检测术语 三、一般要求 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 ①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频率应为1~5MHz。 ②仪器至少应在满刻度的75%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得大于5%。 ③仪器的水平线性、分辨力和衰减器的精度等指标均应复合JB/T 10061的规定。 3、探头 ①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 10%。 ②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2之间,K值一般取1~3. ③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4、仪器系统的性能

①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 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⑤仪器与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 9124和JB/T 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四、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1、探伤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后进行。若因热处理后工件形状不适于超声探伤,也可将探伤安排在热处理前,但热处理后仍应对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探伤。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μm。 五、探伤方法 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耦合剂应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 2、灵敏度补偿 ①耦合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 ②衰减补偿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③曲面补偿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曲率补偿。

5.12-HCC-17超声波测厚操作规程

5.12 HCC-17超声波测厚仪操作规程 1 操作规程 1.1本仪器采用超声波脉冲波反射原理测定工件的厚度,适用于测量板材、管道等工件的厚度。 1.2开机 按下“ON/CAL”键,显示屏出现字符数字显示。 1.3校正 校正的目的是让仪器自动检验一下探头的测试性能,消除探头的零点误差。仪器会把测到的这些数据保存起来,这个步骤在首次使用新购置的仪器或更换新探头时是必需的,而在以后正常使用时,只要探头在校正块上测量的结果为3.0mm时就不必重复了。 1.3.1校正步骤一:按一下“ON/CAL”键,显示屏上出现“CAL 3.0mm”图样,表示仪器进入校正状态,如果仪器从未校正过,则开机时它便自动转到校正状态。 1.3.2校正步骤二:在校正块上滴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地压在 上面,保持良好接触、稳定,屏上出现“CAL RUN”,表示仪器正在校正运行之中,这个过程约持续几秒钟,当显示屏上转为其它数字显示时,表示校正完毕。 1.4设定声速 各种材料应使用的声速如下表:

步骤一:按一下或二下“VEL/THK”键,屏上出现“5900 m/s”,此时图中四位数字是目前的声速,而且其第一位数字会闪烁。 ”键,可以使闪烁的数字依次递增,从 0~9连续变化,直到所需要的数字,按一下“”键,下一位数字变为闪烁,表示可以对该位数进行修改。 直至四位数字符合被测材料的声速。 1.5测试材料的厚度 在被测工件面上滴少许耦合剂,将探头垂直压在被测面上,如果探头与被测工件耦合良好,在显示屏左上角出现 这时屏上数字便是测试结果。 1.6关机:本仪器采用自动关机方式,在仪器停止操作两分钟后自动关机。 质保部试验室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EI录 1目的 2适用范圉 3引用标准 4检测准备 4.1工艺准备 4.2检测作业人员 4.3检测设备与器材 4.4作业条件 5检测实施 5.1检测控制流程图 5.2钢板超声波检测 5.3锻件超声波检测 5.4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 5.5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 5.6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7管座

角焊缝的检测

5.8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5.9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5.10中厚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5.11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5.12高压螺栓件的超声检测 5.13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6质量检查 6.1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 6.2质量检验标准 6.3质量控制点 6.4质量记录 6.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8超声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 9超声检测工艺卡(样表)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1 U的 为了规范超声波检测工作,保证超声波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圉 2.1适用于4—300mm板厚的压力容器和锅炉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包括了用A型探伤仪按照脉冲回波技术手工检测全焊透焊缝、钢结构、其他设备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材料的实施 2.2不适用于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外径Z 250mm或内外径之比Z 80%的纵向焊缝探伤。 2.3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引用标准 3.1 GB50273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2GB150钢制压力容器 3.3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4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5 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 3.6 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3.7 DL/T821-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检验技术规程》 3.8 DL/T439-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3.9 GB/T5777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 3.10 SY/T4109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3.11工业锅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规定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改)

焊缝手动超声波探伤 常规超声波检测不存在对人体的危害,它能提供缺陷的深度信息和检出射线照相容易疏漏的垂直于射线入射方向的面积型缺陷。能即时出结果;与射线检测互补。 超声检测局限性: 1.由于操作者操作误差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 2.对操作者的主观因素(能力、经验、状态)要求很高。 3.定性困难。 4.无直接见证记录(有些自动化扫查装置可作永久性记录)。 5.对小的(但有可能超标的缺陷)不连续性重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小。 6.对粗糙、形状不规则、小而薄及不均质的零件难以检查。 7.需使用耦合剂使波能量在换能器和被检工件之间有效传播。 超声波的一般特性: 超声波是机械波(光和X射线是电磁波)。超声波基本上具有与可闻声波相同的性质。它们能在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弹性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很多方面,一束超声波类似一束光。向光束一样,超声波可以从表面被反射;当其穿过两种声速不同物质的边界时可被折射(实施横波检测基理);在边缘处或在障碍物周围可被衍射(裂纹测高;端点衍射法基理)。 第一节焊接加工及常见缺陷 一、焊接加工 1、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气焊(氧气+乙炔)。 焊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冶炼和铸造过程。利用电能或其它能量产生高温熔化金属,形成熔池,熔融金属在熔池中经冶金反应后冷却,将两母材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焊接接头。焊接过程中,其焊弧温度高达6000℃,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熔池温度也在1200℃以上。 因局部高温带来以下问题:易氧化;产生夹渣;渗入气体(空气中氧、氮);产生应力。为防止有害气体渗入,手工电弧焊是利用外层药皮高温时分解产生的气体形成保护。埋弧焊和电渣焊是利用固体或液体焊剂作为保护层。气体保护焊

桩基超声波检测操作规程

桩基超声法检测操作细则 1.总则 1.1. 本细则依据《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TG 106-200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及《深圳地区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SJG09-2007)编写。 2.仪器设备 2.1.超声波检测仪:符合(JTG/T F81-01-2004)、SJG09-2007、CECS21:90的有关要求。 2.2.换能器:符合(JTG/T F81-01-2004)、SJG09-2007、CECS21:90的有关要求。 3.操作步骤 3.1.检测前准备工作 3.1.1.预埋声测管应下列要求进行: 3.1.1.1.当桩径不大于1500mm时,应埋设三根管;当桩径大于1500mm时,应埋设四根管。 3.1.1.2.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管的连接宜采用螺纹连接,且不漏水。 3.1.1.3.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帮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 3.1.1. 4.声测管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 3.1.1.5.声测管的布置以路线前景方向的顶点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和分组,每两根为一组。 3.1.2.应通电检查仪器的各部分是否正常。 3.1.3.应测定检测系统发射至接收的延迟时间t0和声时修正值t′; t′=(D-d)/v t +d-d′/v w

式中:D——检测管外径(mm); d——检测管内径(mm); d′——换能器外径(mm); vt——检测管壁厚度方向声速(km/s); vw——水的声速(km/s); t′——声时修正值(us); 3.1. 4.声测管内注满清水,并采用测绳挂重物来检查声测管是否畅通。 3.1.5.测量两声测管外壁间的净距离I。 3.2.检测工作基本要求 3.2.1.调整超声检测仪参数,应使接收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使首波波幅在显示器上的高度适中。 3.2.2.测点间距宜为200~500mm,收、发换能器应以同一高度或相差一定高度等距离同步移动,宜从下到上进行声时、波幅C及接收波频率的测量,并及时记录不正常波形;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cm,并应随时校正。 3.2.3.应以两个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面,分别对所有测面进行检测(三管三侧面、四管六侧面)。 3.2. 4.对可疑点测点,应进行复测,宜用加密平测、斜测、双向斜测及扇形扫测的办法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3.3.数据采集 3.3.1.根据现场条件确定用交流电,还是用内部电池,设好后面板的供电开并,连接好换能器、电源线等。 3.3.2.打开电源开关。 3.3.3.输入参数:包括工地名、桩号(文件号)、检测日期、测试方向、检测起点测度、收发间距、移动步间距、零声时等。 3.3. 4.采样:将光标移至采样标识,压入旋钮,当出现的波形理想,仪器自动判读正确时,压入旋钮,停止采样;当仪器自动判读不正确时,转动旋钮分别将光标移至读时,读幅、读频处,手动读取声时、振幅、接收波频率。 3.3.5.存贮:将光标移至存贮标识处,压入旋钮,仪器自动将当前测点的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