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97-2000年宏观经济学试题

人大经济论坛

考试题目 

 1、试说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货币交易需求对产出(收入)水平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10分)
2、 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10分)
3、 利用投资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效果及应当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0分)
4、 国际上有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10分)
5、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状态。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不能流动。在下列各种扰动中,有哪些情形可以用总需求管理来应对?要求指出每种情况对外部与内部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15分)
a) 出口市场的损失。
b) 储蓄下降,同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c) 政府支出增长。
d) 对进口的需求向本国产品转移。
e) 进口下降,同时储蓄相应增加。
6、用资本流动下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15分)
7、 写出Solow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8、 写出Ramsey-Cass-Koopmans最优增长模型,并求出修正的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
来源北京大学 2000 宏观经济学



人大经济论坛

考试题目一、解释概念(每题3分)
1、拉弗曲线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论”
4、通货膨胀的“菜单成本”
5、闲暇的跨期替代
二、简答题
1、试说明货币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可能影响。(4分)
2、简述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哈伯勒-皮古效应)。(7分)
3、试说明鲍漠-托宾“平方根公式”的含义。(7分)
4、试说明J-曲线现象。(7分)
5、请借助图示说明IS曲线在R-Y空间的位置如何决定。(10分)
三、论述题
1、中国从短缺经济迅速过渡到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战略能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和持续发展?(15分)
2、什么是“东亚模式”?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模式对中国有哪些启示?(15分)
四、证明题(20分)
假定政府的目标函数为:
U(Þ,y)=-cÞ*Þ-(y-kÿ),c>0,k>1 (请注意:Þ*Þ表示Þ的平方)
其中&THO

RN;是实际通货膨胀率,y是实际产量,ÿ是自然失业率下的均衡产量。解释政府目标函数的含义。
现在假定产量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由如下含有预期通货膨胀的菲力普斯曲线给出:
y=ÿ+ß(Þ-þ),ß>0
其中þ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解释该产出函数。
(1)政府最优的通货膨胀率如何依赖于公众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2)假定公众具有理性预期,什么是均衡的通货膨胀水平?在均衡通货膨胀水平,政府的效用水平是多少?
(3)假定政府宣布零通货膨胀政策,公众是否会相信?为什么?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
来源北京大学 1999 宏观经济学


人大经济论坛手

考试题目 一、解释概念(3分×5)

1、凯恩斯革命
2、货币幻觉
3、临界利率
4、效率工资理论
5、低水平均衡陷阱

二、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7分)

三、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7分)

四、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失踪”现象?(7分)

五、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如果实际增长率与均衡增长率不相等,将会出现什么情况?(7分)

六、简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7分)

七、近一年多来,我国连续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它对宏观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25分)

八、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行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5分)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
来源北京大学 1998 宏观经济学


人大经济论坛

考试题目 一、解释概念(18分)

1、投资的q 值理论
2、“货币失踪”之谜
3、等投资曲线
4、通货膨胀税
5、最优税率模型
6、充分就业的预算差额

二、什么是固定加速数模型?它有哪些缺点?(8分)

三、什么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回归期望模型?它有哪些缺点?(8分)

四、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8分)

五、通过图示说明弗来明-蒙代尔模型的含义(8分)

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如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25分)

七、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有哪些作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5分)

考试科目宏观经济学
来源北京大学 1997 宏观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