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课件(川教版九年级上)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习题.doc

第3?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选择题 1、下列对冷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山工厂和矿场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劳动 i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变革 c.在一些工业部门屮,已经大量使用雇佣工人 B.工业生产己经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2、IUI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形态是() 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氛在冷世纪屮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也贵族争权夺利i.政治动乱频繁 C.受到农奴制的阻碍 B.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下列内容属于俄国眼1年改革前的社会危机的有() %1农奴不断起义②工人和士兵暴动此起彼伏③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武装起义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h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①③④ $、充分暴鉛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国内矛盾,促使俄国沙皇决心改革的事件时()A.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來?俄国远远落后于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C.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B.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失败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与哪两个给国家进行的战争()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土耳其 ik.①②i.②③ C.③④ 9.①④ 久冷世纪,下列事件中,是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事件是() h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农奴制度遥遥欲坠 i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C. IWd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比世纪末到n世纪中叶想亚洲扩张 ■、冷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的方式,存

d.农民革命推翻农奴制i.沙皇被迫废除农奴制 C.二月革命推翻农奴制 B.十月革命推翻农奴制 <1、进行“自上而下”的俄国IUI年改革的沙皇是() a.明治天皇i亚历山大一世c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 I?、“农奴有人身子又,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个法令签署于() a. ms年i. ms年c. mi年?. ms年 II、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Ubl年改革的内容() %1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1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 %1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③④i.③④ C.①③?②④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ik.英国圈地运动中发生了“羊吃人”的悲剧 i美国内战后被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U、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的事件是() 也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i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C. “bl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 ■世纪末到IT世纪中叶向亚洲扩张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 材料一:农民获得“自由”的吋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材料二: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第 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大字思考理解) 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统治激起了哪些阶层的不满?(农奴、新兴资产阶级、工人和士兵。出示沙皇军队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图) 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农奴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沙皇专制统治已摇摇欲坠) 3.导致了对外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二、如何废除农奴制度?(自上而下依法废除)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看教材P128第三段大字,找出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和时间。1.法令规定如何解放农奴?2.法令颁行前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于农奴今后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客观评价农奴制的废除 (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农奴制的废除: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存有不足教会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方法)进步性:这次改革是在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的背景下实行的;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农奴获得了财产、土地,提升了社会购买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 局限性: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沙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代表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沙皇是在“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动机实行的;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奴获得自由时,他们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四.(引导)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五、俄国的对外扩张 1.扩张情况(从向东、向西、向南、向东南四个方向了解) 2.扩张结果(知道俄国通过扩张,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帝国。被称为“民族监狱”) 3.获得理解(侵略成性的沙俄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向周边持续吞食、扩张而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的) 练习: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请回答:①材料一是谁说的话?反映的是哪次改革? ②从材料一中能看出这次改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和历史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材料,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及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为国家富强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难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两位? 学生回答:沙皇彼得一世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教师引导:照片上的两位沙皇对俄国的强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彼得一世改革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何要改革?改革最终为俄国带来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教师讲解:17世纪末期,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沙皇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提出问题:请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学生回答: 内容:政治上,设立参政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设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影响: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2.教师提问:从彼得一世推行改革的具体措施上,我们能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回答:勇于改革创新,善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文化,具有革旧图新的魄力。 3.教师过渡: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引进西欧的先进技术及军事理念,但拒绝其先进的政治制度,他的改革强化了沙皇专制制度。1825年,俄国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对沙皇专制制度造成一次巨大冲击。 (二)农奴制的危机 1.教师提问: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学生归纳: 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盛行的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教师提问:当时俄国在位的沙皇是谁?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的目的、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时间:1861年3月3日。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农奴作为地主的私有财产,极度摧残着农奴的身心,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爆发。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有着怎样的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之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

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份,地主主要是把农民的劳役租转变为代役租,并且日益提高代役租的数目。到五十年代末,在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更是大幅度提高。承受着如此重压的农民,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剧,而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他们有的租种地主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旅馆,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和放高利贷,成为商人.高利贷者。而更富裕者成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的大工厂主。他们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但1861年改革的基本原因,是已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历史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 奴制改革》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谈道:“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他说的“关键弱点”是指( ) A.殖民压迫 B.黑奴制度 C.幕府统治 D.农奴制度 2.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的塑像(见右图),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尼古拉二世 D.亚历山大二世 3.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些重大革命、改革的核心。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赎买 B.廉价拍卖 C.出租 D.无偿分配 4.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 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 C.罗斯拥有一块份地 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 5.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农奴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6.“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B.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7. 阅读下列材料 看右图中间站立的人,正在宣读沙皇的一份文件: “1.宣布农奴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法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 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1/5至1/4,其余由政府从国库拨款给地主,农民在以后49年内,每年附加利息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 请回答: (1)这份文件是什么? 当时的沙皇是谁? (2)图片描绘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事件? 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它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改革的发生呢?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六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教学主题: 一、改革的背景

(一)国内: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1、生产力低下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2、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⑴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⑵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P78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 3、阶级矛盾激化 ⑴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⑵要求变革的呼声。 ①“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②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文学作品、思想)。 (二)国际: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1、原因: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过程: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 3、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4、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5、影响: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 (三)统治者的抉择: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大讨论”----废除农奴制阅读思考: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二、改革的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什么影响

俄国废除农奴制有什么影响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下面是本人分享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进行改革以后,俄国宣布进入 了资本主义阶段。但是,由于这次改革是由统治阶级实行的,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改革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依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将良田和整块的土地霸占,而将零星的土地和难以种植的沙地分给农民;地主将自己的土地楔入农民的土地之中,使得农民不 得不以高价租种这些楔形土地。 其次,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为工役制农奴经济。农民由于缺乏土地,被迫以十分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的剥削。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仍然处于悲惨的境地。在政治上他们仍然受压迫,在经济上他们照旧依附于地主。因此许多农民仍然常年处于饥饿之中。 但另一方面,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在于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俄国展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成为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是分化出大批破产的农民,沦为无产阶级。这些无产阶级农民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

件;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到1880年,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一大工业强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 1861年对于衰败的俄国来说意义巨大,因为这一年 是俄国民族历史命运转折点,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下面是分享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

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权的被侮辱,导致俄国最终爆发了农奴改革。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法令,正式宣布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终结。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规定了农奴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并且有权合法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能够担任公职和工商业;买卖农奴的行为被禁止。 地主对农奴的生活不得干涉;土地虽然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是农奴可以出钱向地址赎买,以此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农民依然归村社统一管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鼓励地方自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俄国于1864年颁布并实行《省,县,地方机构法令》,依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纷纷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改革将旧的等级审判制度统统废除,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对于一般的案件将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对办学大力支持和表彰,加强了大学自主权,同时对于西方文化加以肯定,允许各校及图书馆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影响俄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俄国百姓看到了农奴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差距,为了追求更好的

生活,人们纷纷要求改革,以资本主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经济:改革增加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时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改良政策,使得俄国经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飞速发展。 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为什么说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呢?19世纪,欧洲及美国的工业革命席卷大半个地球,很多国家都效仿他们开展工业革命。在第一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都不断在扩大,大量的资本主义家涌现,对劳动力需求不断的在增加。 而此时的俄国仍然实行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农民整天无条件的为地主工作,没有人身自由权。农奴制严重的束缚了农民劳动力,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由于俄国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压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不断地走向衰败。 农民的思想封建落后,皇权意识浓厚。战争失败后,使俄国政局动荡不安,民怨沸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资本主义家认清了农奴制的弊端,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请求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获得了自由身,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是一场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就意味着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仍然存留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奴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同步练习 川教版

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一、选择题 1.)沙俄历史上,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但历史已将责任无可推卸地放到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解决,问题就更严重。那么上文中的“潘多拉魔盒”指的是( ) A.外敌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落后的农奴制 D.黑人奴隶制 2.“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俄国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 D.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3.1861年开始的一场内战和一次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它们是( ) A.美国内战和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内战和俄国农奴制改革 D.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4.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 C.罗斯拥有一块份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 5.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列宁也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必须花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赎买份地 D.农民获得解放 6.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A.美国的入侵B.解放了黑人奴隶 C.废除了农奴制D.实行了五年计划 7.学生甲: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所以对这次改革应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这次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夺,所以应予以基本否定。你的正确判断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8.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评价:“……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9.它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使俄国历史定格在1861年”。这里的“它”是( ) A.明治维新B.农奴制改革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发展,但速度缓慢,农奴制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当时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有近40%是农奴,生产效率极低,农奴制还影响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资本主义工商业难以继续发展。 材料二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却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