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注意: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和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的中和反应)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读

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注意事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

滴定管的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玻璃的主要成份为SiO 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 2+2NaOH = Na 2SiO 3+H 2O

瓶口内侧与瓶塞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表面粗糙,造成碱性的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他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的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的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2、刻度上边的小(有0刻度),下边的大。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滴定管的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的液体放出。

注:量筒无0刻度,因为对于量筒来说,只要没有加入液体,体积即为0,0刻

度对量筒无意义,刻度上边的大,下边的小。

3、精确度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

注:量筒量程越小,精确度越大,5 ml量筒最大精确度是十分之一。即可精确

到,此处应当注意有效数字问题

5.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要灵敏,变色范围最好接近等当点(化学计量点)。

①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酚酞。

②石蕊试液由于变色不明显,在滴定时不宜使用。

③需要指出的是滴定所用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滴,不能太多或太少。因为酸碱指示

剂属有机酸或有机碱,指示剂也参与反应,在变色过程中消耗标准溶液。若指示剂用量太多,则消耗掉的标准溶液也有所增多,会导致误差;若指示剂用量太少,其颜色变化不明显,致使终点提前或延迟,使实验误差增大。

6.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重点掌握)

Ⅰ、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1)滴定管: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如漏水,可在玻璃活塞内部涂凡士林(有防水作用)。

②洗涤滴定管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如铬酸洗液洗)再用蒸馏水洗,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使尖嘴内充满液体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2)锥形瓶:

①装待测液,作为中和滴定的反应容器(优点:口小底大,振荡时内部液体不易溅出)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锥形瓶用蒸馏水洗

净后残留少量水无影响,不用晾干。

Ⅱ、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

①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酚酞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至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使液滴悬而未落(当在瓶上靠下来时即为半滴)

②终点判断: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③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0 刻度由小到大

上 下 误读及结果: 若起始平视,终仰视,则V 读偏大C 测偏大 若起始平视,终俯视,则V 读偏小C 测偏小 若先仰后俯,则V 读偏小,C 测偏小 若先俯后仰,则V 读偏小,C 测偏大 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7.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以一元酸和一元碱的中的滴定为例 定读标测读

标定测V V C C V C V C ...==

因C 标、V 定分别代表标准液浓度、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定值,代入上式计算。 但是实际中C 标、V 定都可能引起误差,一般可把各因素引起的误差转嫁到V 读上,若 V 读偏大,则测定结果偏大;若V 读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故通过分析V 读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滴定的误差。

引起误差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种:

(1)视(读数)

注意:①滴定管中液体读数时精确到 ②一般需滴定2-3次,取其平均值

(2)洗(仪器洗涤)

正确洗法:

二管二洗——滴定管和移液管先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再用待装液润洗几次。

一瓶一洗——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洗。

注意:一般滴定管装标准液,锥形瓶里装待测液。

错误洗法导致结果:

①滴定管仅用水洗,使标准液变稀,故消耗标准液体积一定变大,V 读变大,结果偏大。 ②移液管仅用水洗,则待测液变稀,所取待测液溶质物质的量变少,V 读变小,结果偏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洗过,则瓶内待测液的溶质量偏多,V 读偏大,结果偏大。

④第一次滴定完后,锥形瓶内液体倒去后,尚未清洗,接着第二次滴定,滴定结果如何,取决于上次滴定情况如何。

(3)漏(液体溅漏)

①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液体溅出,则结果偏小。

②终点已到,滴定管下端尖中级有液滴,则V 读偏大,测定结果偏大。

(4)泡(滴定管尖嘴气泡)

正确操作应在滴定前把尖嘴管中的气泡赶尽,最后也不能出现气泡。如滴定开始有气泡,后气泡消失,则结果偏大。若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则结果偏小。

(5)色(指示剂变色控制与选择)

滴定时,眼睛应紧盯着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指示剂变色后应半分钟内不复原。如变色后立即复原,则结果偏小。另外,同一种滴定,选择的指示剂不同,测定结果不同。

(6)杂(标准物含杂)

用于配制标准液的固体应该是纯净物。但其中有可能混有杂质,称量时又按需标准物固体质量来称取的,帮一般均会产生误差,在此杂质又分两种情况:

①杂质与待测液不反应

如NaOH 中含NaCl ,所配的NaOH 溶液浓度变小,滴定盐酸时,NaCl 不参与反应,所需俯视:看小 平视:正确 仰视:看大

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故测定结果偏大。

②若杂质与待测液反应,则应作具体分析。关键:比较与等物质的量的待测物反应消耗的杂质质量和标准物的质量。若消耗杂质的质量较大,则相当于削弱了原标准液的作用能力,故与一定量待测物反应时,消耗的标准体积变大,测定结果偏大。

或者可用等质量的杂质、标准物分别与待测物反应,根据消耗的待测物质量的多少来判断。如杂质作用待测物质量越多,说明作用能力被增强,故测定结果偏小。

如1.用盐酸滴定含Na 2O 的NaOH 样品。

分析:由于1 mol HCl~40 g NaOH ,而1 mol HCl~31 g Na 2O ,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 质量变大了,最终使w (NaOH)的值偏大。

2.用含Na 2CO 3的NaOH 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 mol HCl~40 g NaOH 而1 mol HCl~106 g Na 2CO 3~80 g NaOH ,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V (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 盐酸的值偏大。

8.滴定原理拓展应用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可以迁移到氧化还原反应中,依据滴定原理,通过适当的指示剂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恰好反应,从而测定物质的浓度。

氧化还原滴定

此类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涉及有KMnO 4或I 2或I -

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①5H 2C 2O 4(草酸)+2MnO 4-

+6H +=2Mn 2++10CO 2↑+8H 2O ②5Fe 2++MnO 4-

+8H +=5Fe 3++Mn 2+

+4H 2O ③C 6H 8O 6(维生素C)+I 2→C 6H 6O 6+2H ++2I -

④I 2+2S 2O 23-=2I -+S 4O 26- 指示剂选择:反应①、②不用指示剂, MnO 4-

为紫红色,滴定终点MnO 4-耗尽,颜色褪去或

呈粉红色时为恰好反应。 反应③、④都有I 2,则用淀粉作指示剂(I 2与淀粉显蓝色,滴定终点I 2耗尽,蓝色褪去。)

高考化学知识点讲解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考点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 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梳理

酸碱中与滴定知识梳理 一、中与反应及中与滴定原理 1、中与反应:酸+碱(正)盐+水 注意:酸与碱恰好完全中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得盐性质而定(盐类水解)。 2、中与滴定原理(只研究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得中与反应) 由于酸、碱发生中与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得物质得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得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得浓度。 对于反应: HA +BOH====BA+H2O 1mol 1mol C(HA)、V(HA)C(BOH)、V(BOH) 即可得C(HA)、V(HA)=== C(BOH)、V(BOH) 若取一定量得HA溶液(V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得体积可读出(V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HA)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3、滴定方法得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得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得准确 (3)滴定终点得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得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得仪器与注意事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配铁架台,并垫白纸作背景增加对比度,以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锥形瓶 滴定管得构造特点(与量筒区别) 1、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强氧化性试剂; 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装碱性溶液,因为玻璃得磨口部分易被碱性溶液侵蚀,生成有粘性得硅酸钠,使塞子无法转动。(玻璃得主要成份为Si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即SiO2+2NaOH = Na2SiO3+H2O 瓶口内侧与瓶塞都就是经过磨砂处理得,表面粗糙,造成碱性得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她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 碱式滴定管-------橡胶管+内嵌玻璃珠(玻璃珠直径稍大于橡胶管内径)-------量取或滴定碱性溶液(可以就是氢氧化钠这类强碱,也可以就是碳酸钠这类水解呈碱性得盐);不宜于装对橡皮管有侵蚀性得溶液,如强酸、碘、高锰酸钾、硝酸银等。 2、刻度上边得小(有0刻度),下边得大。要注意滴定管得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得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滴定管得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得液体放出。 注:量筒无0刻度,因为对于量筒来说,只要没有加入液体,体积即为0,0刻度对量筒无意义,刻度上边得大,下边得小。 3、精确度就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比一比,再组词。(读一读) 州(神州)湾(台湾)峡(峡谷)族(民族)炒(炒菜)城(长城)洲(亚洲)弯(弯曲)狭(狭小)旅(旅游)妙(奇妙)诚(诚实)见(看见)币(钱币)财(财产)烧(烧火)岛(海岛)团(团圆)贝(贝壳)巾(毛巾)材(木材)烤(烤肉)鸟(小鸟)困(困难)贴(贴画)转(转圈)甲(甲骨文)饭(吃饭)抄(抄写) 站(站岗)传(传说)由(由于)板(木板)炒(炒菜) 二、多音字(读一读) bēn(奔跑)zhá(油炸)piāo(漂流)ké(贝壳) 奔炸漂壳 bèn (投奔)zhà(炸弹)piào(漂亮)qiào(地壳) dāng(当然)zhòng(重量)zhuǎn(转弯)shān(扇风) 当重转扇 dàng(上当)chóng(重新)zhuàn(转动)shàn(扇子) fā(发现)xīng(兴旺) 发兴 fà(理发)xìng(高兴) 三、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背一背,写一写) 削(削苹果)赔(赔钱) 悄(悄悄)陪(陪伴) 肖霄(云霄)咅培(培土)梢(树梢)部(部落) 宵(元宵)倍(倍数)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读一读) 火:烤、烧、炒、灯、灿、烂 灬:煎、蒸、煮、点、热、焦 我的发现:“火”和“灬”字旁的字都跟火有关。

心:怒、悲、忘、感、恋、想 忄:情、惊、慌、怕、忙、慢 我的发现:“心”和“忄”字旁的字都跟心情有关。 刀:分、剪、切 刂:别、剑、刮、刺、创、刻 我的发现:“刀”和“刂”字旁的字都跟刀有关。 贝:财、赔、购、贫 我发现:“贝”字旁的字跟钱财有关系。 钅:钢、铜、铁、锅 “钅”字旁的字跟金属有关系。 王:珠、珍 “王”字旁的字跟珠宝、玉石有关。 五、补充词语:(背一背,写一写) 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油(腻腻)软(绵绵)脆(生生)硬(邦邦) 六、近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珍贵——宝贵张开——打开情谊——友谊 七、反义词:(背一背,写一写) 欢笑——悲伤团圆——分离热闹——冷清保护——破坏 八、填入合适的动词。(背一背,写一写) (贴)窗花(放)鞭炮(赛)龙舟(会)鹊桥(吃)月饼(戴)饰品 九、日积月累。(默写)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 戌狗亥猪 十、词语听写。(读一读,听写) 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员热闹动物贝壳甲骨文张开样子 可以钱币钱财有关比如美食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和练习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①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 ②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指示剂的选择。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③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 【知识回顾】 【知识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实质:中和反应。 3.关键:①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 【知识点2】滴定管 ①酸式滴定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碱式滴定管——碱性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精确度——0.01ml ③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蒸馏水,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知识点3】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知识点4】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 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指示剂选用酚酞。 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知识点4】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①洗涤②查漏③润洗④装液体⑤排气泡 ⑥调整液面⑦读数 2.滴定:①量取待测液并加指示剂②滴定至终点并读数 ③重复操作三次④计算 【注意】 ①滴定时在瓶底垫一张白纸; ②滴定时左手控制旋钮、右手振荡锥形瓶、目光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③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④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⑤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知识点5】滴定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知识点6】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c(待)=, 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V(标)大,则c(待)大,V(标)小,则c(待)小。 【练习】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2.现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10 mL 0.05 mol·L-1的NaOH溶液,若酸式滴定管未润洗,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体积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3.某稀NaOH溶液的浓度大约在0.07—0.08 mol·L-1之间,实验室现有①0.1 mol·L-1②1.0 mol·L-1③5.0 mol·L-1的三种标准盐酸,若要通过中和滴定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则应选用的标准盐酸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均可 4.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时,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时,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④K2CO3杂质,所测结果偏低的是() A.仅① B.仅② C.②③ D.②③④ 6.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 mol·L-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7.右图是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则消耗溶液的体积为A.V1 mL B.V2mL C.(V2-V1)mL D.(V1- V2) mL 8.图10-2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 量浓度正确的是( 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KMnO4某酸性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mol· 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酸碱中和滴定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目标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 1.酸碱中和滴定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原理:n 元酸与n ′元碱恰好完全中和时:nc 酸V 酸=n ′c 碱V 碱。如果用A 代表一元酸,用B 代表一元碱,可以利用下列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 (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c A V A V B 。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以及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实验仪器:pH 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滴定管夹、量筒、铁架台。 实验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实验步骤: (1)查: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先用蒸馏水洗涤两滴定管,然后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润洗2~3遍; (3)盛、调:分别将酸、碱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厘米处,并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然后赶走滴定管内部气泡,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处于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4)取: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mL 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5)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始终注意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6)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7)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根据c B =c A V A V B 计算。 二、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实验中,产生误差的途径主要有操作不当,读数不准等,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 式分析,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当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待测碱溶液时,c 标准、V 待测均为定值,c 待测的大小取决于V 标准的大小。 下列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的实验结果偏差: (1)仪器洗涤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高);②酸式滴定管水洗后,误用待测液润洗(偏高);③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偏低);④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2)量器读数 ①滴定前俯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平视(偏高); ② 滴定前仰视酸式滴定管,滴定后俯视(偏低)如图所示; ③滴定完毕后,立即读数,半分钟后颜色又褪去(偏低)。 (3)操作不当 ①酸式滴定管漏液(偏高);②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变小(偏高);③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溶液溅出(偏低);④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内加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⑤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时,溶液由橙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偏高);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变橙色,5 s 后又褪去(偏低)。 知识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知识点归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篆.(zhuàn)匈.(xiōng)诣(yì)隶(lì)域(yù)蜀(shǔ)枇(pí) 刊(kān)祀(sì)蜷(quán)甥(sheng)供(gōng)模(mó)籍(j í)皋陶 ..(gāo yáo) 2.易混的多音字 yìng(应声) kàn(看见) dōu(都是) jué(咀嚼)应看都嚼 yīng(应该) kān(看守) dū(首都) jiáo(嚼碎) 知识二:词语听写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蕴含涌现古往今来笑而不答力所能及源远流长威名远扬举世闻名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古往今来遨游应声 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蕴含涌现威名远扬举世闻名笑而不答力所能及 知识点三:词语精讲 1.近义词 强盛——强大侮辱——欺侮吩咐——嘱咐欺骗——哄骗规矩——规则 纯洁——纯净凝视——注视招待——款待迎接——欢迎浓厚——深厚 乘机——趁机聪惠——聪明温柔——温情猛烈——强烈 2.反义词 聪惠——愚蠢侮辱——尊重故意——无意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3.量词 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束)百合花

4.词语搭配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仔细)地研究(创造)文字 (奠定)基础(治疗)创伤(查阅)书籍(搜集)资料 (古老)的文字 (漫长)的演变过程 (独特)的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 5.词语拓展(描写书法的词语) 龙飞凤舞龙蛇飞动铁画银钩方刚圆柔 笔酣墨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6.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知识点四:汉字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春秋、战国金文青铜器、石秦小篆石战国隶书竹简、帛魏晋楷书东汉末年行草帛、纸。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1.《字谜七则》中根据字的形状、拆字解意和会意等方法猜字谜。 2.《有趣的谐音》中有六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3.形声字是指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表示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开始,经过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 5.甲骨文一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我国文化领域中研究甲骨文的学科叫“(甲骨学)”。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有:一是(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二是(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三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含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知识点六:单元知识链接

酸碱中和滴定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 C酸V酸=C碱V碱或:C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或 一、简单酸碱中和滴定 1.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_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0.00 25.90 根据C酸V酸=C碱V碱可得盐酸溶液的体积25.90mL. 2.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KOH溶液的 浓度/mol·L-1 滴定完成时,KOH溶液滴 入的体积/mL 待测盐的体积/mL酸 1 0.10 22.6 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列式计算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根据C酸V酸=C碱V碱,混合碱的体积为(22.62+22.72+22.80)/3=22.71mL,可得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136 mol/L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某同学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依据下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滴定次数待测NaOH 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 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溶液体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 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选修四】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3.2.4酸碱中和滴定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高二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点 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人们就利用它们来确定溶液的pH。这种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变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分子和离子的颜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的比值不同,因此显示出来的颜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它是由各种地衣制得的一种蓝色色素。 HIn在水中发生电离 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发生下列电离:HIn═In-+H+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红色(酸色)。如果在碱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

OH-与HIn电离生成的H+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H2O:使石蕊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现蓝色(碱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则呈现紫色。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pH范围叫做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 注意:强酸滴定弱碱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时用酚酞。其他情况可用紫色石蕊试剂。 酸碱指示剂选择编辑 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颜色变化变色范围(pH) 石蕊(一般不用) 红-蓝 5.0~8.0 lt;5.0呈红色 5.0~8.0呈紫色 gt;8.0呈蓝色 甲基橙(一般用于酸式滴定) 红-黄 3.1~4.4 lt;3.1呈红色 3.1~ 4.4呈橙色 gt;4.4呈黄色 酚酞无-红 8.2~10.0(注意:酚酞遇浓硫酸变橙色,一般用于碱性滴定)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会写字及组词 5小公鸡和小鸭子 他(他们)(他的)(他人)(他日) 河(小河)(江河)(河水)(河北) 说(说明)(不说)(小说)(说书) 也(也是)(也好)(也对)(也可以) 地(开心地)(种地)(大地)(地方) 听(听见)(听说)(动听)(听从) 哥(哥哥)(大哥)(二哥)(哥们) 6树和喜鹊 单(单人)(单手)(单元)(书单) 居(居住)(同居)(后来居上) 招(招手)(招生)(招工)(不打自招) 呼(招呼)(呼叫)(呼气)(打呼) 快(飞快)(快门)(快马)(大快人心) 乐(快乐)(乐土)(可口可乐)(音乐) 7怎么都快乐 玩(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当心)(当年)(当时)(上当) 音(音乐)(观音)(拼音)(注音) 讲(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行为)(行人)(行动)(行走) 许(许多)(也许)(许可)(不许) 二、易写错的字 他:左面是“”,不要写成”女"。地:左面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哥:上面最后一笔是“1”,不要写成”J" 居:部首是“尸”,不要写成”户”。 乐:由五笔组成,第二笔是“L。 玩: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很:右边是“艮”,不要写成“良"。 行:最后一笔是"J”,不要写成"1"。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三、会认字

块捉急直河行死信跟忽喊身只窝孤单 种都邻居招呼静乐怎独跳绳讲得羽球 戏排篮连运 五、近义词 喊一—叫偷偷一—悄悄 忽然一—突然飞快——急速 孤单——孤独后来——以后 邻居——街坊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许多——很多 快乐——愉快(高兴、欢快、开心) 六、反义词 许多——很少偷偷一—公开 飞快一—缓慢独自——结伴 正好——不巧安安静静——吵吵闹闹 静悄悄——闹哄哄(闹嚷嚷) 快乐——难过(伤心、痛苦、悲伤) 七、词语搭配 偷偷地跟偷偷地哭偷偷地笑 飞快地游飞快地跑飞快地走 安安静静地睡觉安安静静地休息 安安静静地坐着 八、好句积累 1.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 V酸 = C碱. 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 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 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 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 刻度)比较; 3、精确度:,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最后一 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 (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红色5~8________>8蓝色 甲基橙<~橙色>黄色 酚酞<8无色8~10________>10____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了解)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的臆造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强调整体 【原理】: 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互联系: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