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探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探究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此外现当代文学还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笔者认为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需要参照一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与文学自身发展所呈现的特点进行综合界定。综合的分期方式才能经得起推敲.

一、现当代文学概述

文学界一般将现代文学的开端定为五四文学,五四时期众多的学者、作家开始新的创作形式的探索,最明显的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叙述方式完全对近代文学进行了革新,出现了新体诗、新小品文等,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

1902年梁启超的一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文最初提出了小说界革命口号,新小说文学的争论与创作便由此开始。现代文学在文学艺术上最大的革新是使用新的叙事结构及语言,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鲁迅,此外还包括叶圣陶等人.新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场的反侵略战争,其中文学思想价值方面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表达是一大亮点.

抗日战争结束后,文学进入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阶段,至此文学与政治政策相结合,文学完全成为服务政治的工具,这一阶段的文学包含各个题材、领域的创作,主要以叙事文学为主。该时期的文学大多文学艺术成就不高,主要是起到相应时期的思想鼓励意义。

文学迎来新发展是在文革结束后,也包括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地下文学。文革结束后文学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而且文学收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艺术手法也多样化。八十年代的文学主要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其中叙事文学到诗歌创作均有覆盖,文学中或反思、或批判、或歌颂,整个文学基调高昂乐观.九十年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接轨水平更高,出现了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被视为中国文学的新时期的巨大发展。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几种分期说法及其根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的现当代发展史上,经历了发侵略战争、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发展及新时期改革等时间及事件跨度,以致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各学派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当前文学界较为典型的说法有四种,分别是:一种是政治时间分期方式,即将新中国成立作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期;第二种是以文学自身的发展中现代化转折点作为分期,即将二十世纪作为一个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时期,并不对二十世纪文学进一步进行现代与当代的进一步划分;第三种是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作为现当代的分期,这种分期方式中将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第一次接轨视为现代文学的起点,而文革之后中国文学第二层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视为当代文学的开端;第四种分期观点是直接将五四时期新文学萌芽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而九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时期作为当代文学时期,该分期的标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学主要关注人的发展及人的思想表达,而九十年代的文学则是注重文学自身的规律,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按照文学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分期根据。

以上所介绍的分期说法,有的是根据文学发展规律,有的是根据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这些分期方式可以说都不尽科学,有的更是直接割裂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联系。比如第二种分期方式中将二十世纪视为一个整体,并且将现当代文学统称为二十世纪文学,因为二十世纪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思想表达时期,这是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一大标志,笼统的二十世纪文学名称不能传达出这种标志点。上文中的第三种观点也不具备全面性,将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扩大化,直接忽略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而第四种划分方式更是不科学,因为在新时期文学区别方面存在盲点,更无法解释清楚将九十年代作为当代文学开端的理由。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探究

进行现当代文学分期很容易,较为困难的是分期的根据明确,理由充分合理.笔者认为合理的文学分期不应该将文学与政治、历史发展割裂开来,毕竟二十世纪的文学发展离不开历史与政治。笔者比较赞成的是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三段,其具体分期是结合政治发展将五四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新中国成立现代文学结束;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七年文学单列为一个阶段,而文革结束后是当代文学时期。

有的现当代分期中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归为当代文学,从前面的文学发展概述中可以明显的发现社会主义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是性质差别明显的,如果将其混为一谈,则体现不出文学新时期发展的特点。文学的分期的目的在于更加正确的把握文学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现当代文学中是可以将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学单独列出的。在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中,笔者认为二十世纪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发发展期时具有特殊性的。文学的分期本身就与政治因素分不开,单一的文学分期从政治或者文学自身的角度进行文学分期

是有失合理性的.新中国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社会主义文学的思想、主题等都被限制用于宣传社会主义的思想,完全顺应社会改造的潮流,进行群众组织与教育;而新时期文学则主要进行文学自身规律的探索,是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时期,笔者认为在文学分期中应该将相关的差异体现出来。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是个存在争议的研究课题。在进行现当代文学分期时不能割裂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一定的参考根据才能保证文学分期方式全面、合理。

l?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绪论 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 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 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 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 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 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 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 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 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 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 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 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第一章中国新文学的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末发生的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已经是这种变革趋势的先声。那时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都取得过一定的成果。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导论 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晚清以来中国文学:一般指1840年后的中国文学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般泛指的是近现代、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关于现代文学课程: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19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现为中文及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承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志着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间断,同时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赋予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探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探究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此外现当代文学还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笔者认为现当代文学的分期需要参照一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与文学自身发展所呈现的特点进行综合界定。综合的分期方式才能经得起推敲. 一、现当代文学概述 文学界一般将现代文学的开端定为五四文学,五四时期众多的学者、作家开始新的创作形式的探索,最明显的是这一时期的文学叙述方式完全对近代文学进行了革新,出现了新体诗、新小品文等,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 1902年梁启超的一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文最初提出了小说界革命口号,新小说文学的争论与创作便由此开始。现代文学在文学艺术上最大的革新是使用新的叙事结构及语言,这方面的代表作家是鲁迅,此外还包括叶圣陶等人.新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场的反侵略战争,其中文学思想价值方面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表达是一大亮点. 抗日战争结束后,文学进入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阶段,至此文学与政治政策相结合,文学完全成为服务政治的工具,这一阶段的文学包含各个题材、领域的创作,主要以叙事文学为主。该时期的文学大多文学艺术成就不高,主要是起到相应时期的思想鼓励意义。 文学迎来新发展是在文革结束后,也包括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地下文学。文革结束后文学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而且文学收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艺术手法也多样化。八十年代的文学主要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其中叙事文学到诗歌创作均有覆盖,文学中或反思、或批判、或歌颂,整个文学基调高昂乐观.九十年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接轨水平更高,出现了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被视为中国文学的新时期的巨大发展。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几种分期说法及其根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的现当代发展史上,经历了发侵略战争、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发展及新时期改革等时间及事件跨度,以致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各学派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当前文学界较为典型的说法有四种,分别是:一种是政治时间分期方式,即将新中国成立作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期;第二种是以文学自身的发展中现代化转折点作为分期,即将二十世纪作为一个文学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时期,并不对二十世纪文学进一步进行现代与当代的进一步划分;第三种是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作为现当代的分期,这种分期方式中将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第一次接轨视为现代文学的起点,而文革之后中国文学第二层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视为当代文学的开端;第四种分期观点是直接将五四时期新文学萌芽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而九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时期作为当代文学时期,该分期的标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学主要关注人的发展及人的思想表达,而九十年代的文学则是注重文学自身的规律,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分期主要是按照文学发展所呈现的规律为分期根据。 以上所介绍的分期说法,有的是根据文学发展规律,有的是根据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这些分期方式可以说都不尽科学,有的更是直接割裂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联系。比如第二种分期方式中将二十世纪视为一个整体,并且将现当代文学统称为二十世纪文学,因为二十世纪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思想表达时期,这是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一大标志,笼统的二十世纪文学名称不能传达出这种标志点。上文中的第三种观点也不具备全面性,将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扩大化,直接忽略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而第四种划分方式更是不科学,因为在新时期文学区别方面存在盲点,更无法解释清楚将九十年代作为当代文学开端的理由。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探究 进行现当代文学分期很容易,较为困难的是分期的根据明确,理由充分合理.笔者认为合理的文学分期不应该将文学与政治、历史发展割裂开来,毕竟二十世纪的文学发展离不开历史与政治。笔者比较赞成的是将现当代文学分为三段,其具体分期是结合政治发展将五四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新中国成立现代文学结束;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七年文学单列为一个阶段,而文革结束后是当代文学时期。 有的现当代分期中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归为当代文学,从前面的文学发展概述中可以明显的发现社会主义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是性质差别明显的,如果将其混为一谈,则体现不出文学新时期发展的特点。文学的分期的目的在于更加正确的把握文学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现当代文学中是可以将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学单独列出的。在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中,笔者认为二十世纪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发发展期时具有特殊性的。文学的分期本身就与政治因素分不开,单一的文学分期从政治或者文学自身的角度进行文学分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精讲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 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 难点:各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晚清、民初的社会、文化与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生长期、尝试期、充满了生机。出现了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举世闻名的作家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鲜明特点。但文坛并非单调,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与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长篇叙事文学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等一批文学大家。 (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 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文学与战争和救亡紧密联系。 一批老作家(巴金、老舍、茅盾等)继续贡献新作,同时钱钟书、沙汀、艾芜、张爱玲、赵树理等也成为颇富盛名的作家。 三、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第一章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新文学的文化立场。掌握“五四”文学革命最初的理论目标。 讲授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重点: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周作人“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主张。 难点:五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准备: (1)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文化资源: a、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 b、社会变革的使命感 c、向传统挑战的激进精神 d、“言文一致”的语言变革运动 e、域外小说翻译 (2)晚清以来的文学态势: a、“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b、文学市场的形成与职业作家的出现 第二章鲁迅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理解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情感焦虑。掌握鲁迅开创的现代小说传统与“独语体”散文和“闲话风”散文。 讲授内容: 1、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2、小说创作:《呐喊》、《彷徨》及《故事新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结论: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 近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清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概念,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如对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等的探寻);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

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 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 (一)历史分期及内容思想: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 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 五、主要参考教材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始(原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③现代社会分工、产生独立、自由撰稿知识分子 ④接受机制变 (2)诗界、文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 ◆诗界:新意境、新语句入诗,又须以古人风格入之 “我手写我口”(黄遵宪) ◆文界:突破“桐城古文”,提倡“欧西文思”,吸收希腊罗马雄辩体、英法近代随笔体, 结合魏晋的旷放,以丰富史实突破拘谨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丰富表达方法 ◆小说界: 1897,严复、夏曾佑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 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陈独秀:戏馆子是众人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 (3)语言、文体等形式上的变革 ①倡白话文:梁启超提出古语文学变俗语文学是文学进化的大关键。 ②文体创新: ◆政论散文,梁启超“新文体”,时事政论、社会评论、思想评论、文化学术评论; 革命派散文,章太炎、邹容、秋瑾、章炳麟等,宣传主张 ◆小说 A.翻译小说:林纾,文言译欧美小说,并不懂外语,而与精通外语者合作,译笔 传神 B.谴责小说:吴趼人《儒林外史》,但因后来过度堆砌黑幕等走上末路 C.鸳鸯蝴蝶派:言情+休闲通俗 小结: 出现独特价值的文学尚待革命。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一、发生与发展 二、思潮与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四、创作潮流与趋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性质:指的是1917-1949,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分期: (一)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时期的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标志《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和《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也叫30年代文学。 (三)1937年7月——1949年9月,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性质: 1.是白话文学 2.是唤醒人性意识觉醒的文学 3.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学 二、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1、创作,小说集: 《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阿Q正传》《伤逝》 2、创作特点:“表现的深切”和“形式的特别” 3、文学贡献: 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①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②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种样式。《故事新编》是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创造了中国新文学的新形式:杂文。③在小说形式上的创新。《狂人日记》日记体,《伤逝》手记体(第一人称、心理刻画、剖析自我),《药》双线结构,《祝福》的倒叙法等。④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主题。 三、胡适:《尝试集》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四、郭沫若:《女神》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历史剧《蔡文姬》《屈原》等 五、冰心:《繁星》《春水》哲理小诗 六、李金发:象征派诗人 七、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八、徐志摩:新月派诗人 九、闻一多:“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十、茅盾-社会解剖小说大家:《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十一、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十二、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茶馆》(“人民艺术家”)《龙须沟》、《月牙儿》 十三、曹禺:《雷雨》(周朴园、侍萍)《日出》(陈白露) 十四、沈从文:“湘西题材”和“都市题材”系列《边城》《柏子》《萧萧》《八骏图》《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 十五、张恨水:“蝴蝶鸳鸯派”《金粉世家》(“民国红楼梦”)《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纸醉金迷》 十六、钱钟书:《管锥集》《围城》(方鸿渐、孙柔嘉) 十七、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王娇蕊、孟烟鹂)

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后中国语言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阶段。以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中国 现代文学经历了激烈的发展和变化,给中国及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分为三个时期:“五四”新文学时期、社会主义文 学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五四”新文学时期(1917-1927),是中国 现代文学的开始。这一时期以郭沫若、汪曾祺、王国维等人为代表,诗歌、小说从传统文学中走出来,开始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内容。诗歌在抒发艰苦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和逻辑思维,涉及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写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小说。 社会主义文学时期(1927-1978),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政治时期。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官方的统一路线的强烈影响,把文学的本来功能局限于政治任务。新诗小说形式出现,以戏剧和小说出现为主,大量的抒情小说、题材故事、社会主题等作品出现,被评价为“新文学”,许多作家也因此而声名大噪。 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中国现代文学受到解放思想的推动,实现文艺复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文学的形式也发生了剧变,从小说、戏剧、抒情诗到诗歌、小品文、童话等多种形式出现,各种流派文学纷纷发展,“历史文学”、“摄影文学”三 大流派兴起,拓宽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域。

中国现代文学,由个人创作者和大量的文学组织组成,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完整系统。中国现代文学中许多重大作家,如莫言、余华、王小波、钱钟书等,他们的文学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解读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可以帮助人们塑造精神世界,提升对精神文明的认识。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也为世界文学带来了新的贡献。中国现代文学以其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文学风格、独特的语言形式,为世界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余华、莫言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分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从“五四”新文学到改革开放,从抒情小说到诗歌,从童话到历史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学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学的活力和创造性。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为两个时期: 1、现代文学时期 白话文的现代文学。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为中国文学史树立了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以文言文表现形式的古典文学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效仿《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报刊,仅1919年就出版400多种。 由陈衡哲1917年创作了白话短篇小说《一日》,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只不过影响较小。中国大多以鲁迅《狂人日记》为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也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其内容与形式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而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短篇小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形式,为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手法。 2、当代文学时期 “文革”前的文学。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其中民间故事文学在发展,例如,1958年,田汉改编的最成功的话剧《关汉卿》,塑造了知识分子英雄形象。

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工农兵才能居于中心地位的“理想英雄”。从中国的文学批评的语言来观察,充斥了战争心态的词汇几乎俯首可视,在战争文化心理的支配下,给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流带来深刻的影响。 “文革”开始至1978年的文学。“文化大革命”使文学遭受空前的灾难,它是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各界的学者大多被作为左翼分子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劳动。对胡适等文人批判否定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20世纪90年代仿佛是一个碎片中的世界,作家在不同的立场上写,逐渐摆脱了文革带来了影响。作家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创作属于自己的文体风格,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朱苏进强调人物本身个人欲望的长篇小说《醉太平》、瞿永明宣传女性的《女人组诗》、民间宗教与理想的《残月》、个人对时代的反省《叔叔的故事》等。 21世纪的到来,中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形式,如琼瑶的爱情小说、韩寒的现实小说、网络小说等,现在正在被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所接受。各种文学传播形式也日益更新,如网站、报纸、电视台、广播、杂志等媒介传播形式。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授课过程可分为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和深思省疑5个环节。理论证明,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符合人本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有其重要作用;理论也证明,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也有它的缺乏之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 论文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恰当设疑阅读解疑学生释疑教师答疑深思省疑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和新闻、文秘专业学生的一门根底主干课。这门课程以“五四〞以来的我国的文学史和作家的作品为教学内容,其中贯穿了该时期我国文艺思潮的开展和论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复原该时期文学存在的图景,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深沉的人文知识、深化的人文思想、丰富的想象才能、敏锐的审美感悟才能和较强的写作才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上运用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时,“探究〞是目的,“讨论〞是方法。所以,假设缺乏“探究〞精神,“讨论〞就可能只是聊天。 一、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施行 1.恰当质疑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讲授某一文学史或作品前给学生布置供他们考虑的习题,以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资料。针对某一文学现象或某一部文学作品,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一到两个适宜学生的问题以供学生进展探究和讨论,不能像采用讲授法那样面面俱到。这是因为,问题多了,学生的精力会分散,会抓不住重点,最后本质问题会得不到解决。比方在讲授经典戏剧?

雷雨?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谁是?雷雨?的主人公?这看起来只是一道题,其实要答复这个问题,就必须对?雷雨?中的人物进展认真的分析,同时其中还必然兼有对于?雷雨?主题的分析。再如在讲授?游园惊梦?时,我也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的手法是如何表达的?答复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懂?游园惊梦?的内容,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看似只需教师在下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对问题加以展示即可,实那么表达了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非常成熟的理解,教师抛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游园惊梦?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 2.阅读解疑 阅读解疑由阅读文本、随机讨论和最后形成文字材料等环节组成。认真阅读文本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前提,只这一个环节就实现了对于以往的讲授法的质的超越。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学生只要记好笔记并在考前对之加以背诵就能拿到高分,看不看文本都无关紧要。这自然激不起学生看书的兴趣。相反,使用探究与讨论式的教学法,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或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会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由此阅读作品也自然就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因为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文学史教材已经归纳好的,所以即使学生能认真阅读作品,他们也未必能得出自己非常确定的结论。此时,随机讨论便自然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了。有时候,针对某个重点问题学生们会展开热烈的争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或肯定、或质疑、或反驳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理解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讨论或争论,学生们考虑成熟了,观点明确了,就可以动笔形成文字材料,就可以用这种材料在课堂上发言。 3.学生释疑 学生释疑即学生在课堂上条理明晰、语言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施行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法时,这个环节经常会冷场,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而不愿发言。这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要设法让没有准备发言的学生英勇地站起来说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与当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做好“无人喝彩〞的准备,即真的“干启不发〞的状况出现时,自己也不能急躁,不能放弃,要一边讲授相关内容,一边鼓励学生发言。在通常情况下,冷场是不会持续很久的,只要教师能循循善诱,僵局总是会被打破的。教师还应该具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念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迄今六十余年以及此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生、发展、消长、繁荣于整个中国大地上的文学。它包括了台湾、香港、澳门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 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 1980年代之后的当代文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三、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基本轮廓1、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①十七年时期(1949-1966)②文革时期(1966-1976)③新时期(1976-1989) ④90年代文学(1990-1999)⑤新世纪文学(2000-今) 2、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发展演变)①前三十年(27年) 1949年10月――1976年10月,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建国后全部文艺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延安时期文学理论)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积极作用: I、适应了文学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需要。II、适应了文学表现革命历史斗争的需要。III、对作家队伍的影响。局限性: I、在理论上搞乱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II、对文学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严重挫伤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学观念僵化、艺术思维封闭,精神上无独立性,艺术上不能进行自由探索。②后三十年(37年) 1976年10月至今,文艺主导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针)思想文化界空前活跃,文学创作也空前繁荣。1980年代的“两个回归”:I、“文学的回归” II、“人的回归” 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的变化:

当代文学思考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前言: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概况 1 简述抗战前后中国文化格局的变化。 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哪两种传统? 3 简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三个阶段。 4 当代文学的性质当代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5 当代文学的特点 第一章文学的"转折" 1、五十年代之交随着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而发生的文学转折,表现在哪些方面? P3 ※ 2、新文学的传统主题是什么? P4 3、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P6 4、四十年代后期左翼文学界对作家及文学派别是怎样进行类型划分和等级确定的? P8 5、简述左翼文学内部的冲突。 P9※ 6、为什么说毛泽东的文学思想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P10※ 7、毛泽东设想的“新文化(文学)”的内涵及性质是如何表述的? P11 8、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P11※ 9、文学“从属”政治并“影响”政治的观点,产生了哪些对于文学的规范性要求? P12※ 10、毛泽东是怎样看待知识分子作家的? P13 11、第一次文代会为当代文学规定的文学方向是什么? P15 12、为什么说第一次文代会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进程? P15 第二章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 13、说说苏联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位置、作用与影响。 P18※ 14、50年代衡量外国文学的两个尺度是什么? P20※ 15、50年代,当代文学界(以茅盾为代表)是怎样看待西方现代主义的? P21※ 16、五六十年代,文学理论界对待“古典作品”经常使用的标准是什么? P22 17、50年代到“文革”之前,国家对于作家的管理,主要通过什么组织来实现?这些组织 的作用是什么? P23 18、50到70年代,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功能是什么? P25※ 19、当代文学批评一度使用的毛泽东提出的“政治标准”、“艺术标准”,其具体内涵是什 么? P26 20、50到70年代,权威批评是怎样构造“读者”的? P26※ 21、进入当代“40年代作家”的“边缘化”有哪几种情形? P27 22、在50年代前期,“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他们反省的 关键问题是什么? P28※ 23、一批有影响的现代文学作家进入50年代后,其艺术生命即告结束,原因何在? P29 24、五六十年代作家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P30※ 25、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有哪些新的特征? P30※ 26、文学和作家在当代社会里,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P32 27、五六十年代对对于文学方向和路线表现出离异、悖逆,甚至挑战的作家,有哪些惩治措施? P33 第三章矛盾和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