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研究

目录

摘要 (2)

一、引言 (1)

二、虚拟电信运营商简介 (1)

2.1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概念 (1)

2.2虚拟电信运营商的种类 (2)

2.2.1按照资源的占有不同划分虚拟电信运营商 (2)

2.2.2按照相关关系划分虚拟电信运营商 (3)

三、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分类 (4)

3.1 按资源占用不同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分类 (4)

3.2 按照虚拟合作方式的不同虚拟电信运营模式分类 (5)

四、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风险和企业保障措施 (7)

4.1虚拟电信运营模式面临的风险 (7)

4.2虚拟电信运营企业的保障措施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

2013年5月17日电信日当天,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允许民营企业经营移动通信转售业务。5月31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均在官方网站挂出招募公告,宣布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信部和基础运营商们的公告均表明,中国电信市场很快就会有虚拟运营商进驻。三大运营商的市场垄断经营格局将被打破,传统电信市场将逐渐向移动互联市场转变。因此对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进行研究就显得特别必要。

本文通过分析虚拟运营商产生的原因,环境,对虚拟运营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同时对虚拟电信的运营模式也进行分类研究,以透彻的了解虚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运作模式,了解虚拟运营商在运营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虚拟电信虚拟电信运营商运营模式管理

Abstract

May 17, 2013 Telecommunications Day,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issued "on the resal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to carry out pilot work notice" to allow private enterprise engag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sale business. May 31, Mobile, China Unicom, the three major telecom operators were hanging out at the official site recruitment announcement, announced the launch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sale business pilot.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rastructure operators ads show that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will soon have virtual operators stationed. Three operators monopoly market pattern will be broken, the tradi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will gradually shift to mobile Internet market. Therefore, research on virtual operator's business model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virtual operators generated environment for virtual operators to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while the virtual telecommunications business model can be classified research to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virtual telecom operators business model, understand the virtual Risk operators will encounter during operat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targeted. Keywords: virtual telecommunications 、Virtual telecom operators、Operating mode、management

一、引言

电信市场群雄纷起,逐鹿天下,移动、联通、吉通、卫通、网通、卫星、铁通、和电通的先后杀入,使电信垄断的坚冰融化,电信市场逐渐走向开阔、开放的全新格局。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一方面使巨资兴建的网络资源出现闲置,另一方面基础运营商又必须以新的增值服务来吸引顾客。基础运营商分身乏术,急需同盟者租用自己的网络,进行电信转售和增值业务,使自己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基础网络的建设、维护。开放与合作成为成为中国电信市场的主旋律,如何在电信平台上扩大应用和增值,已经成为整个电信产业发展的焦点。

虚拟电信运营商随机拍马赶到。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网络尤其是主干网络,但有自己的客户群和优秀的行销能力,在拥有基础电信业务牌照和网络的运营商的下游,承租运营商的包括终端接入、号资源转售、网络使用时数等的代理、分销业务和增值服务,并且所有这些服务都打上虚拟运营商的牌子。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虚拟电信运营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企业从事虚拟电信运营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国家针对虚拟电信运营的政策不明朗,与基础电信运营合作模式的不确定等。

针对虚拟电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如何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业务运作模式,就成为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课题。对虚拟电信运营的业务运作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为从事虚拟电信运营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科学的理论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虚拟电信运营商业务运作模式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二、虚拟电信运营商简介

2.1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概念

虚拟电信运营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电信行业中,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投入资本,实现经营资源的扩张,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发挥自己的品牌、营销、增值服务创新的优势,通过联合、兼并、租赁等各种协作方式和基础运营商建立联系,实现企业虽然没有电信基础网络而从事电信服务的经营目标。

所谓虚拟运营商(英文简称VNO由Virtual Network Operator而来),主要依赖租用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线路及其他硬件资源,根据市场与用户的需求而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电信服务的转售。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实现电信业的虚拟运营存在客观必然性。基础电信运营商原来一直垄断经营从网络建立,网络维护,电信服务、客户管理、市场销售的整个服务过程。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

区、城市与农村对电信服务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地区,用户的层次也具有多样性,因而用户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原来运营商们熟悉的电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和增值服务,这对每个电信运营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不能覆盖的地区,通过与虚拟运营商合作,可以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

2.2虚拟电信运营商的种类

按照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可以分为两类四种:一种是以腾讯等即时通讯企业为代表,二是以263在线等电子商务型企业为代表的ISP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三以鸿联九五、润讯为代表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的企业,其中也包括MVNO(移动虚拟运营商)当然,这种划分方法不是很准确,因为越来越多的虚拟运营商以多种业务方式运营,如润讯与中电信的长途电话业务代理及分销、与中移动开展的GSM终端销售代理、1860业务外包、1258合作业务等就属于一种类型;润讯与网络商进行的VOIP、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中心的合作属于另一种类型。随着IP技术和电信市场的成熟,最终将走向全业务模式的内空容提供商(SP)。

2.2.1按照资源的占有不同划分虚拟电信运营商

(1)完全虚拟运营商

完全虚拟运营商自己拥有除无线接入网络外的所有资源,是最成熟的网络运营商,他们希望能够在没有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提供电信业务,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网络运营商。完全虚拟运营商拥有自己的移动网络号、归属位置寄存器、移动交换中心、认证中心、设备识别注册以及相关的信令能力和自己的计费系统,同时它还能发行自己的SIM卡,对自身的品牌宣传,有客户资源、客户管理系统和分销渠道,并提供自己的电信内容和增值服务。

完全虚拟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对网络运营商的依赖程度最小,有自己的移动网络号,在不影响自己客户和网络运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作的网络运营商,可以选择多个移动网络运营商进行合作,定价有充分自主权,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最大。但是,完全虚拟运营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投资以及运营的成本都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的鸿联九五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应该归属于完全虚拟运营商。

(2)增强型业务提供者

增强型业务提供者利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频谱资源和交换、路由、HLR设备,同时利用部分的网络业务单元,如SMS网关等,依赖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户资

源、分销渠道向用户提供业务,增强型业务提供者也可以有网络业务单元的全部。它专注于电信增值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

在这一类虚拟运营商中,它与网络运营商共享移动网络号。由于它共享了网络运营商的一些资源,因此它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也意味着对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依赖性。

(3)普通业务提供者

普通业务提供者有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及营帐系统,而在网络部分,完全依赖于网络运营商,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网络运营商的网络结构,业务主要是客户管理。最简单的虚拟运营商的形式就是普通业务提供者。

很明显,普通业务提供者进入市场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依赖网络运营商的程度最深,它们的联系最为紧密。但是普通业务提供者只能协商定价,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最低。

2.2.2按照相关关系划分虚拟电信运营商

(1)捆绑业务提供商

捆绑业务提供商使用合作网络运营商的品牌,代理该网络运营商发展用户,转售从网络运营商处批发来的空中时间。捆绑业务提供商以批发价格向网络运营商购买通信时长或宽带,包括月租费和空中时间,重新包装甚至不经包装转售给客户。由于捆绑业务提供商严重依赖合作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和营销支持,所以在业务提供方面的自由度很小。采取这种商业模式的运营商较多,如通过电信网络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

(2)独立业务提供商

独立业务提供商也从网络运营商那里批发囊括月租费和空中时间的端到端服务,但他们并不局限于某一家网络运营商合作,并且有可能以自己的品牌提供业务,并不仅仅是应用提供底层网络服务的网络运营商的品牌,它们通常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能力,但也可以通过运营自己的计费系统形成差异化的产品。有部分产品定价权。他们提供向用户提供电信增值服务来赚取利润,并转售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如内容服务、呼叫中心等。

(3)间接接入提供商

间接接入提供商存在于欧洲虚拟运营市场上,但是发展较慢,是指客户通过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和界面间接地使用第一方服务商的服务,基本上是指长途电话服务。他们向移动客户提供语音呼叫业务,不转售月租费,不向移动运营商购买端到端的服务,而是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以使其能提供增值业务,并

自主决定呼叫的路由。这使他们在提供业务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节约成本,主要适用于国际呼叫。

(4)纯虚拟网络运营商

纯虚拟网络运营商即狭义的虚拟电信运营商,它要利用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提供接入服务,并为此付费。他对客户的控制程度较大,因而能向最终用户提供范围广阔的业务。它主要依赖自己的基础设备。纯虚拟运营商将会拥有自己的计费平台。并向客户提供具有自己品牌的SIM卡。与其他类型的运营商相比,纯虚拟运营商具有较大的品牌价值,对基础网络运营商的依赖程度最小。

三、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分类

3.1 按资源占用不同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分类

(1)业务分销型运营模式

电信业务分销运营模式类似于一般虚拟运营的虚拟销售网络模式。由于一些虚拟电信运营商没有任何网络通信资源,他们通过自身很好的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帮基础电信运营商销售通信业务,这种类型比较容易操作。作为渠道分销代理的业务分销型虚拟电信运营商侧重于客户关系的管理(拥有计费系统),由于通常不需要基础性通信资源,因此,这个层面的市场比较适合普通民营资本的进入。分销型运营商可以通过代理各类电话卡、上网卡、来去业务量汇集以及开发并提供增值业务等方式来获取利润。对于收益的分配根据双方的投入不同而有不同。

在我国类似润迅这样的业务分销型运营商,它们完全不必具备任何物理上的电信网络,以经营面对终端的服务而获取收入。

(2)网络租赁型运营模式

网络租赁型运营模式类似于一般虚拟运营的业务外包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骨干虚拟运营商不需要建设网络,靠租赁主导运营商的网络,来开展各种业务,其特点是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一段管道或是光缆等,就可以开展通信服务,用网络上的资源来赚钱。这类运营商不必具有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覆盖能力,比较适合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成分进入,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凭借良好的资金实力和专业化优势,骨干虚拟运营商需要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发展一定规模的用户群、培养良好的专业化业务开发能力,并建设好与各骨干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基础资源。在为基础网络运营商提供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应拥有业务结算体系,这样

可以为下级市场甚至一级市场提供业务汇接和疏导服务。当前国内企业如铁通、鸿联九五、邮政都具备骨干虚拟运营商的实力。

(3)内容支持型运营模式

内容支持型运营模式以基础运营商投入为主,虚拟运营商拥有通信内容资源和客户资源,它与网络运营商共享移动网络号。由于它共享了网络运营商的一些网络资源,因此它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这也意味着对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依赖性,有部分定价权。对于内容支持型的虚拟运营商商而言,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市场响应能力、能够为最终用户提供渠道分销业务,更重要的是应具有灵活的增值业务开发能力。他的作用不仅要零售通信业务,还要丰富市场中的业务品种,从而获取回报。

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采用,要求虚拟运营商具备相关的运营经验,占有的相关资源,将自己不擅长的运作功能交给基础运营商来做。随着虚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投入的不同拥有不同的定价权限和分成收益。

3.2 按照虚拟合作方式的不同虚拟电信运营模式分类

(1)合作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模式,类似于一般虚拟运营的策略联盟模式。主要指网络运营商联合虚拟运营商,以收益分成、利益共享的形式,共同提高增值业务。虚拟运营商提供增值服务的内容,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定制合作的规范。在这种模式中,网络运营商的实力很强,虚拟运营商还不能占据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

此种模式通过对产业链的纵向整合,理顺了电信产业链个环节的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从而使每部分都能相互依靠,健康地发展。网络运营商通过介入并全程参与开发增值服务,培育和推动了电信市场的发展,扩大了盈利范围,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对虚拟运营商而言,运营商采取开放合作的姿态,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并且有着盈利、分成等一系列良好的机制,这必将很好的调动虚拟运营商的积极性,促进其企业实力的增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它小巧灵活,分布地域广阔,熟悉当地情况,可以灵活的向不同的用户个性化的业务和增值服务,就成了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所在。

目前合作运营模式在全球通信业界受到了普遍关注和认同。在未来几年内,仍会是提供增值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我国,基础网络运营商与增值业务提供

商的合作已日趋广泛和深入。国外著名的运营商如日本的NTT DoCoMo、J-Phone、韩国SK、英国V odafone都是此种模式的成功案例。

在我国,中国移动率先在2000年推出“移动梦网计划”,由中国移动、无线数据增值服务商、无线数据应用软件开发商等角色共同开发移动通信数据增值业务。现在,梦网的发展势头强劲,包括腾讯、搜狐、新浪、鸿联、网易、掌门网等在内众多的合作者都通过梦网实现了业务的飞速增长。

(2)电信业务外包模式

它是指没有电信网络和频率资源的企业,通过从网络运营商那儿买来业务,然后将业务细分、个性化,将服务升级,并贴上自己的商标提供电信服务。在该模式下网络运营商只需要做好基础网络建设、网络接入和传输,其他的事情全部交给虚拟运营商来完成。

该模式在国外比较普遍。最为著名的是英国虚拟网络运营商维珍移动公司,它通过向英国新电信公司购买移动通信的通话时间,再以维珍移动的品牌提供电信服务。

应该说,此种运营模式比较好的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在整个电信服务价值链中,网络运营商最擅长的优势是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而骨干虚拟运营商在市场销售及品牌建设上占据优势,通过外包,将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使电信运营商可以集中精力与网络运行管理,由虚拟网络运营商开拓广阔的市场资源,这将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提升电信服务水平,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实现利润和市场的最大化,而用户也因此而得到了更优的服务,拥有更多的选择。

(3)联合运营模式

联合运营模式主要是指中小型虚拟运营商之间,通过控股、参股、合资、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联合起来提供电信增值业务。中小型虚拟运营商之间的联合,无论它是ISP、ICP、还是ESP、ASP,都会从这种横向联合中受益。一般来说,中小型虚拟运营商自身实力和规模都有限,记住了和抗风性能力均差,通过参股、控股、合资或合作,可以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分散投资风险,扩大服务领域,获得新的投资增长点及规模经济增长效益。

比如,作为单做ISP和ICP的两家虚拟运营商联手,一方面,可为ISP提供差异化运营的竞争点,使用户在不需要额外支付各种会员费用的同时,享受多种网络增值服务,这将有利于促进网络内容服务应用的推广;另一方面,通过与ISP 们捆绑网络增值服务,收益分成,ICP也可以获得合理的服务回报,从而保障了创新内容服务的源动力。

(4)合资运营模式

合资运营模式主要是指国内基础运营商或虚拟运营商,通过与外资电信企业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或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联合提供增值电信业务。

中外合资、合作提供增值业务应当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不仅可以利用外方在资金、管理、技术、业务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又能发挥自己在国内的基础网络资源、运营经验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迅速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增强竞争实力,加速自身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对外资电信企业而言,国内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有现成的销售渠道,有丰富的国内运作经验,这将促进外贸迅速切入垂涎已久的中国市场。

四、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风险和企业保障措施

4.1虚拟电信运营模式面临的风险

(1)政策风险国家对虚拟电信运营的政策仍不明朗。一方面,国内没有清晰认定虚拟电信运营商的资质,另一方而,没有确定虚拟电信运营与基础电信运营之间的合作关系,第三方面,没有对网络资源的转售和出租资费进行明确、合理地规定。虚拟电信运营的政策风险,直接制约了该模式的迅速开展。

(2)来自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空间挤占。从我国巨前的电信行业的发展来看,传统电信运营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的增长时期,尤其是目前中国电信拆分、电信行业重新布局等新形势,将使基础电信运营商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网络的新建设上、业务的新运营上,很难确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是否愿意轻易出让一部分市场,来与虚拟电信运营开发与共享。因此,虚拟电信运营的发展还将依据行业的发展而定,需要基础电信运营商与虚拟电信运营商磨合一段时间,短时间内虚拟电信运营并不会大规模的风行。

(3)电信行业固有的运营风险。电信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需要运营商用户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益。电信业的固定成本远大于变动成本,企业开展虚拟电信运营,要做巨大的固定成本投入的准备。另外,新技术的迅速更新速度既为虚拟电信运营拉开了时空空白,也使虚拟电信运营商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给经营带来风险。同时,虚拟电信运营服务基于对用户的细分,定位目标客户,在集成网络元素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个性化服务是实现利润的必由之路。但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建立灵活的应变机制,通过对基础运营商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重新整合,创新个性化业务,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对于缺乏丰富电信运营经验的虚拟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难题。

(4)虚拟电信运营商之间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可能采取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资的策略,建立以提供增值电信业务为主的新公司或投资中小企业,这此外资企业通过做电信业务的下游企业,以虚拟电信运营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必将导致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目前在我国经营电信增值业务的3000多家运营商中,绝大部分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理想,是否有实力应付未来庞大的电信虚拟运营市场还是未知数。

4.2虚拟电信运营企业的保障措施

企业以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经营的核心任务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关键工作是根据本企业条件,有选择地切入,经过电信业务承销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准虚拟运营模式的准备,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具有独立品牌的虚拟电信运营。企业开展虚拟电信运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努力寻求政策支持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是开展虚拟电信运营的关键。目前我国对虚拟电信运营还没有明确定义,只是在电信增值和转售等准虚拟电信运营领域开展业务,而虚拟电信运营是一种全新的电信经营模式,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所以,建议有志于加入虚拟电信运营的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等主管部门协商,争取取得经营虚拟电信运营的许可,为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成功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2)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虚拟电信运营商是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资源,与基础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软件及内容提供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电信增值服务,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信服务,所以必须和基础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软件及内容提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基础电信运营商,这是成功开展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基础。

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多个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关系。因为,真正的虚拟电信运营商需要与多个基础电信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在用户享受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业务时,并不知道使用的是哪个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而虚拟电信运营商却可以通过挑选不同的优惠时段、不同的网络质量,而选择每笔业务的最佳承载网络,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3)建立新的体制与机制运作环境。虚拟电信运营要求业务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可能不完全适应虚拟电信运营要求,必须根据业务开展的不同模式,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建立新的适应电信运营的体制与机制运作环境。如在不同的运营模式下,可建立不同的组织结构。

(4)建立稳定的技术支撑平台。根据虚拟电信运营业务特点,构架以综合网为依托的包括为虚拟电信运营在内的多种业务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是成功开展虚拟运营的必备支撑手段。但在不同的运营模式下,虚拟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电信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技术支撑平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应从业务需求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利用综合网等现有硬件资源,灵活应用先进技术,如面向对象的多层设计技术、智能的交易交换中心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大型数据库分布、数据共享与同步技术等。该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真正作到将不同运营商的、各种业务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面向不同企业、不同个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服务。必须按照电信市场的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以确保虚拟电信运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电信市场中,能够及时抓住机会,动态掌握市场,随时调整战略,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并最终实现“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同时,要充分利用捆绑销售、资源共享增效等多种形式,展开强大的品牌推广和销售。并处理好承担的多个电信运营商的不同业务种类之间的关系,在营销和服务上多做文章。

(5)灵活选取合作单元不同的合作模式对应不同的最小合作单元。例如,部分代办阶段,小到局所就可以操作,全面代理需要地市级为最小单元,而主渠道又要选取虚拟电信运营企业优势较强的环节,如县及县以下市场,也即合作单元既可以纵向选取,也可以横向操作。本论文分别给出了以不同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横向关系、以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运营商为代表的纵向关系,建议各虚拟电信运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当时市场情况、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基础,在省内的每个地市、区域或全省,灵活运用、组织合作模式。

(6)要成为国内最出色的虚拟电信运营商,建立并稳定一支开展虚拟电信运营所必须的专业队伍,必须选拔、培养和使用一大批专业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这是虚拟电信运营成败的关键。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重点培养了解电信管理和经济管理、熟悉国内外电信市场、具有经营眼光的行政管理人才和高级的电信技术、客户关系管理的专门人才。其次,要完善各项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积极吸引、合理使用人才。在收入、人事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合理的有吸引力的分配形式,调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选派科技、行政和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建立电信业务基础工作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统计、服务、监督考核以及培训等。

(7)处理好虚拟电信运营与原有业务和资源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虚拟电信运营企业的资源优势,将电信业务和其他传统专业业务统一考虑和规划,合理利用

企业原有的品牌效应和营销体系,努力寻找各专业、业务之间合作的切入点,起到资源增效的作用。

结论

电信市场前景广阔,虚拟电信运营潜力巨大,虚拟电信运营企业这种新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电信企业新的组织运营模式,国内虚拟电信运营商具体的分类和运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其面临的风险与企业如何解决这些风险,都是现在被高度关注的话题。因此,我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1)我国电信服务商品化、人性化和市场需求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虚拟电信运营将是未来提供电信服务的前台主角,但是只有具备明确的市场定位、经营思路和优势资源、有广泛的电信级客户接入平台和服务、分销网络、有良好的品牌、创新能力和电信运营经验,一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并在双赢的基础上与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关系的企业,才能取得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成功。

(2)在目前国内虚拟电信运营相关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开展虚拟电信运营的模式:可从准虚拟电信运营切入,利用企业现有销售网络通过承销电信业务建立营销渠道,选择性介入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充分整合企业现有业务和资源,广泛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快速掌握其提供的业务元素,通过组合与业务捆绑,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乃至是针对某类甚至某个用户的个性化电信服务。通过资本、经验的积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以自己的品牌和实力,迅速进入真正的虚拟电信运营领域。

(3)虚拟电信运营企业与各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围绕虚拟电信运营的不同商业模式,展开不同的合作,“量体裁衣”,寻求双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4)面临着各种运营风险,虚拟电信运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切入,选取适宜的虚拟电信运营模式,实现业务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稳定的技术支撑平台和专业化的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积极寻求政策的支持,虚拟电信运营模式才能得到更高、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甘卫华.浅谈虚拟企业的实现.企业经济,2001, (4): 8-10

毕波.试论虚拟企业.中国工业经济,2001, (5): 35-38

裴春霞,孙世重.交易组织与科层权威—对现代企业理论的再认识.学

习探索,1995, (4): 25--27

秦斌.企业战略联盟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1998, (9): 45-48

唐兴华.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策划财富,2000, (11): 22-26

时永生.虚拟运营尝试.通信企业管理,2002, (9): 70-72

肖金学.邮电通信企业营销.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8): 65-70

陈佳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占安居,黄静盈,虚拟运营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影响,电信之窗,2003年11月

姚群丰,移动虚拟运营商商业模式研究,通信世界,2003年5月,总102期

郭晓岩,王宝红,移动市场的潜在对手----虚拟运营商,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9月

中国移动虚拟运营商的环境分析,通信产业报,2002年6月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目前常用的有:代客结算业务模式(包括代收货款、垫付货款两种模式)、融通仓业务模式(包括仓单质押、保兑仓、动产质押逐笔控制(静态)、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核定库存)4种模式)、物流保理业务模式3种。 一、代客结算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模式 ⑴概念:代收货款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代发货方收取货 款,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贷款返还发货方。出于方便或电子结算的要求,供货方与收货方可能委托第三方物流代为收取货物款项,以加快资金回笼速度 ⑵特点:业务的附加值高;运营成本低;有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利于规模作业; 直接投资小,见效快;需要追加的投资很少;业务前景广阔。 ⑶代收货款模式适合的条件和范围: ①发货方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合作关系 ②货物质量较稳定,货差损失较小。 ③货物利于计量。 ④收货方信誉较高,能够做到货到付款。 ⑷代收款业务对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①提高顾客满意度。 ②改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⑸代收款业务的基本流程: ①发货②交货 发货第三收货 ③返还贷款④代收货款 2、垫付货款模式 ⑴概念:垫付货款是指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 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贷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贷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 ⑵代付货款模式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①物流企业应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 ②货物质量和市场价格稳定。 ③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向银行提供相关货物情况。 ④物流企业与银行能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⑶垫付贷款业务对物流企业的作用:

物流企业因为提供了物流信息、物流监管服务而活的了利润。⑷垫付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 ① ⑧④ ③ ⑦ ⑥ ② ⑤ 二、融通仓库模式 1.仓库质押业务模式 ⑴概念:仓库质押是仓库接受货主的委托,将货物货接受存入库以后向货主开具的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所谓仓库质押是指货主把货物存在仓库中, 然后可以凭仓库开 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 ⑵特点(具有的功能):①有利于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②有利于中小生产和商贸企业获得融资。 ③有利于回购方(交易所或会员单位)扩展自身业务。④以标准仓单作为质押获得融资。 发货第三银行 提货

世界各国的运营商简介

首先说明电信只不过是中国电话业务的一个运营商。 什么是运营商? 运营商又名代理商 1.代理商体系的构成 知持科技的代理商分为:战略合作伙伴、核心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 2.代理商的职能 各级代理商承担不同的代理职责,只有成为核心代理及其以上级别才可以发展下一级代理商。相应的享有不同的产品代理价格折扣和支持。详情请与知持科技相关负责人联系。 三、相关政策 1.全国统一售价 实行全国统一的终端市场价格策略,避免各代理商在价格上进行的竞争,充分保障代理商的利润空间。 2.区域保护 在没有得到知持科技正式授权的情况下,代理商均不能跨区域操作业务。 3.客户保护 代理商发展的客户,知持科技将不再与其发生商务层面的联系,包括结算费用款项等。 四、市场监控 知持科技通过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维护OIS在线协同系统市场的健康发展,坚决肃清破坏市场的违规行为,为大家创造一个公平、健康、持续发展的市场。如有代理商进行打折销售或违约跨区操作,一经查实,代理商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代理商资格。 世界各国的运营商简介: 一、韩国: SK电讯(以信息通讯产业为核心之一的世界一流企业) LG Telecom(韩国移动业务排名第三) KTF(韩国移动业务排名第二位) KT(韩国电信,固定电话业务第一大运营商) 二、日本: KDDI(日本最大的3G运营商) NTT DoCoMo(日本排名第一的移动通信公司) Vodafone(日本排名第二的移动通信公司) 日本电信 三、美国 Cingular Wireless(美国第一大手机运营商) Sprint(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 Verizon Wireless(美国最大电话通讯公司) AT&T (美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世界顶尖数字通信公司之一)

虚拟企业的特点及其运行模式研究

虚拟企业的特点及其运行模式研究 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虚拟经营作为企业有效借助外部力量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现代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本文从虚拟企业的定义入手,详细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特点,并重点论述了网络时代虚拟经营的具体运行模式。 关键词:虚拟经营运行模式核心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突破性地缩短了组织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打破了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边界。面对信息多变性、需求复杂性和资源有限性的挑战,企业充分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和外部能力的重要性。正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虚拟经营作为企业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和借助外部力量的现代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企业经营活动当中。 虚拟企业的含义及特点分析 (一)虚拟企业的含义 目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定义是Byrne于1993年提出的,他认为虚拟企业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联盟,这些企业在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分别为该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其目的在于建立起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世界一流竞争能力,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它既没有办公中心也没有组织结构图,可能也无层级、无垂直一体化组织。国内学者又将虚拟企业翻译为动态联盟公司。具体地说,就是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核心能力即专利、品牌、专有技术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其他功能“虚拟化”,即建立企业间的动态联盟以有效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其它功能。通过这种“虚拟化”的动态联盟,企业能够有效地克服自身资源有限性,不断加强和培育核心能力,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增值型筹码。虚拟企业是在有限的资源背景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它的功能虚拟化。 (二)虚拟企业的特点分析 虚拟企业组织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把分散在各成员企业中的人力、资产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从而使自身成为一种有机的、能自适应

产业研究院运营模式选择方案

一、政府主导,基于科研院所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由政府主导,在相关产业资源基础上,依托XZ的科研院所力量,发挥现有政府支持建立的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整合资源,有机协作。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课题制或项目负责制,力争通过3-5年的发展,把产研院建设成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优点:政府主导,筹建迅速;可以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倾斜。 缺点:容易产生机制束缚;不利于整合产业力量,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产业发展潜力不明。 二、政府引导,基于产业资源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将产业研究院定位于相关产业资源的战略合作联盟。由区域内多家较为领先的相关企业组建而成,其使命有二:一是为联盟内的成员企业提供研发资源,使其能够分享成果,减少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二是形成产业集聚,增加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量,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优点:研究院组织相对比较开放,有利于扩大影响;机制较为灵活;缺点:产业研究院各个子研究所之间关系相对松散,缺乏纽带,需要在筹建之初设计好运行规则并有专门人才协调组织。 三、政企合作,基于龙头企业筹建产业研究院 简要说明:通过政企合作,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政府与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研究院,将研究院打造成集技术、资本、人才、管理、

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产业研究载体。更为重要的是,依托龙头企业,研究院可以建立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如设立产业基金、设立创投公司、设立担保公司,以研究院作为主体,运作政府资源和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通过对相关研究项目的培育、参股等方式,形成研究院的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优点:产权清晰;产学研结合紧密;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缺点:需要强大的政策支持;需要有长远的设计目标;短期效应不明显。

虚拟电信运营商务计划书

虚拟电信运营商务计划书

一、前言----------------------------------------------------------------------------- 5 二、虚拟电信运营概述----------------------------------------------------------- 6 2.1虚拟电信运营的产生背景----------------------------------------------------- 6 2.2虚拟电信运营的基本含义 ----------------------------------------------------------6 2.3虚拟电信运营的特点 --------------------------------------------------------------7 三、****开展虚拟电信运营可行性 --------------------------------------------------8 3.1**开展电信虚拟运营的可行性---------------------------------------------------- 8 3.2**开展电信运营的困难--------------------------------------------------------- 8 3.3****开展电信业务的现状 -----------------------------------------------------------9 3.4****开展虚拟电信业务的可行性---------------------------------------------- 10 四、****虚拟电信运营计划及目标 ---------------------------------------------------11

中国三大运营商优劣势比较

中国移动 S 1、客户群优势 2、成本优势 3、资产优势 4、员工优势 5、品牌优势 6、经验和能力优势 7、民族技术 o 1、FMC 2、互联网化 3、移动化 4、宽带化GPON 5、智能化 6、国家鼓励大企业走向世界 W 1、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操作系统、浏览器、搜索、应用) 2、互联网出口带宽 3、传输网 T 1、技术进步的威胁 2、反垄断的威胁 3、IM、操作系统、IPHONE 中国联通 优势: 1、价格便宜:入网费和使用费都相对中国移动便宜 2、服务态度好:在目前的广泛口碑宣传中认同中国联通的服务态度 3、服务种类齐全: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联通公司的经营范围较中国移动大得 多,这意味着用户在一家公司就可以完成其所需的各种服务项目. 4、品牌形象好:品牌形象趋于平民化,和消费者的距离较近,由于一开始和中国移动 有过于悬殊的差距,因此在软件服务方面较为注重,从而赢得了口碑,消费者对服务的评价比中国移动好. 5、政策优势大:是国内唯一经营电信项目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公司,国家有意缩小

和 中国移动的距离,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将最具有潜力. 6、硬件设备好:由于公司组建时间比中国移动晚,因此可以采用最为先进的设备,从 而保障了通话质量. 7、经过这几年的运做,使感受的网络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提高了可通话区域面积和 通话质量,发展速度是中国移动所无可比拟的 ? 劣势: 1、网络覆盖面少,使可通话区域和通话质量受到限制,由此而产生的不良 口碑教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根深蒂固,对于移动通信来说是一个致命的 弱点 2、服务时间短,是消费者对其成熟性和稳定性存在疑虑,公司的品牌形象定 位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清晰 3、品牌形象低,由于一开始就从价格上和中国移动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低质廉价的负面影响,造成消费购买时的障碍. 4、经营时间短,品牌沉积比较少,因此造成品牌第一提及率低,在品牌消费 习惯上对比中国移动存在较大劣势 5、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过快,已经引起了中国移动的强烈重视,从而加大了其 自身的市场拓展工作,由过去的自然推广想目前的策略化推广改进,增加 了未来市场工作的难度 6、终端代理网点的服务质量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机会: 1、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后原有的官僚作风等依然存在,在市场推广和服务改进等方面存在迟钝的现象 2、由于中国移动早期的种种收费过高和计费不透明等弊端不断被公众所揭露,使其品牌形象的损坏进程在不断加剧中,而中国移动至今未在言论或行动上将这些现象予以更改,已经有一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联通 3、中国移动早期的不规范管理而带来的弊端正不断显现出来,并且由于规模的过于庞大而带来的缺乏灵活性正不断给中国移动已经受损的品牌形象带来更大的伤害 4、由于互连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深入生活等因素,从而使通讯领域不断的扩大,而所增加的许多项目是中国移动无法经营的,将在竞争中缺乏相应的可提供产品内容,联通在时尚科技方面将对中国移动造成巨大冲击 ? 威胁: 1、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开始 展开了一些改变形象的措施,例如设立1860服务热线等 2、中国移动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缩短和中国联通最大的劣势---- 价格

电信运营商的IT系统(MSS、BSS、OSS)介绍

电信运营商IT系统介绍 Edit by 邋遢风衣 业务支撑系统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在企业( 是面 BSS 目前我国运营商的实践来看,对IT支撑系统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包括BSS、OSS、MSS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在整个IT支撑系统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同时彼此之间关联。整个IT支撑系 统能力的提高需要各个子系统能力的同步提高。 业务支撑系统BSS 随着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业务支撑系统

BSS(BillingSupportingSystem)已成为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竞争的焦点,从中国移动的BOSS到中国电信的CTG-BOSS,各电信运营商都在逐年加大对业务支撑系统BSS的投资。从电信行业角度分析,尽管BSS系统投资巨大,但总体的运行效率还相对较低。因此必须采取主动式管理思路来提升BSS 的性能。主动式管理是指主动地去管理BSS系统,包括提升系统性能、优化数据以及提高运行质量等,而非“救火式”系统管理。在被动的响应情况下,管理维护人员在故障发生后才去处理故障,而故障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主动式管理的目的是主动地发现和解决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系统潜在的风险,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从而进一步提高业务和系统的运作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对BSS系统进行主动式管理涉及技术、管理、维护等方面。 有效地利用设备与系统投资是实现精益运营的基本要求之一,提高BSS系统运行效率应该 ITU-T , 目前ITU-T 述、(NRM)和 行在NGN 管理方面的战略提供建议。 3G管理主要由3GPPSA5和3GPP23GPP2TSG-SWG5进行标准化工作。3GPP在3G网络管理标准化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概念是IRP,分为需求、协议无关和具体实现协议(CORBA、CMIP、XML)三个层次,可分为接口、NRM和数据定义三种类型。3GPP将在遵循现有的管理原则和体系架构的基础上,继续根据网络演进的趋势,在IMS和HSD-PA管理,IRP、NRM扩展和细化,网络性能测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3GPP2重用了3GPPIRP的概念,在NRMIRP中增加CDMA/CDMA2000NRMIRP。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联东U谷产业园运营模式

为“政府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的目标客户非常清晰,就是政府和企业,这是由产业园区的性质决定的。 在中国,主导产业发展的是政府,因为土地资源在政府手里。地方政府最关心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土地集约利用; 第二是税收,辖区内企业能否带来长期稳定的税收; 第三是模式问题,产业规划能否把企业高密度集合在一起,产生聚合效应; 第四个退出机制,中国的企业生命周期很短,一定要保证产业能够持续流动起来,持续产出;第五是快速见效,因为政府领导是有任期的,希望任期内迅速把事情做出成效。 而企业客户有什么需求呢? 第一,企业客户选址关心效率和成本,从投产,运营,配套,必须让运营成本降下来。 第二,要能够提高品牌形象,在哪里办公就代表是什么档次。 第三,要有投资价值,很多企业都购置自己的物业,只要产生购买,就带有投资行为。 全方位分析了客户需求后,就形成了我们的价值主张:为入驻企业打造舒适、高效的运营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为政府打造产业平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协助地区产业集聚和升级,提升区域综合价值。基于此,我们对入驻企业有些硬性要求,比如必须注册在当地,必须在当地交税;在产业园定位上也遵循当地的产业导向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保证财务上达到税收投资的强度,实现跟政府的承诺。否则,短期内圈了地,未来三五年之内也肯定会出现问题。 产品思维:先产业,后地产 施振荣先生有个着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最低。这一理论在产业园区行业同样适用。2003年,我们从建筑模板领域进入房地产开始了产业园区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后,2005年4月,我们成立了北京联东金桥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建设联东U谷?北京金桥产业园项目。那时候,我们确定了一个思路:围绕微笑曲线的两端,主要做产业链前端的园区规划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招商,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产业园区筹备周期非常长,一般做一个产业园需要3~5年的筹备期。这期间,非常重要的功课就是园区定位,产业研究,因为产业园区必须“先产业,后地产”。产业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宏观产业趋势与地方微观产业政策导向来综合分析、研究、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我们联东内部有一个专门研究产业的团队,做了大量的产业研究,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外部顾问团,与咨询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每年他们都会贡献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比如研究总部经济的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就为我们的主打产品总部经济体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北京长城战略咨询为我们做定向产业研究。经过多年的积淀,我们在电子信息、能源环保、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产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四大产品集群。分析产业走向后,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选址。联东有两大主要产品线: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不同的产品。产业综合体主要设立于一、二线城市的远郊区、产业新区,重点支持区域发展第二产业,匹配的产品是标准化厂房、低密度企业总部、定制厂房、中试研发等。总部综合体我们是建在城市核心或者副中心的地段,例如联东U谷无锡总部商务园位于无锡的北塘区,位于北塘区政府大楼对面,天津的总部大观位于天津津南区的核心位置,距离梅江会展中心非常近。因为总部综合体主要承载的是三产及二点五产业,所以我们匹配的产品是企业总部、高层办公楼及商业中心。在初期我们尝试过给企业定制产品,现在全都标准化了,因为标准化的产品利于全国复制。联东目前在全国已经建

三大运营商的优缺点及对比

三大运营商的优缺点及对比 对于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而选择的基础除了价格实惠还有的就是运营商的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所在。而他们本身的优缺点有哪些,下面广州市溢信贸易有限公司就跟你一起来看看! 以下是一些普及知识,关于三大运营商支持的及使用网络: 中国移动,2G:GSM,3G:TD-SCDMA 中国联通,2G:GSM,3G:WCDMA 中国电信,2G:CDMA(实际上相当于2.5G),3G:CDMA 2000 下面说说优缺点 终端数量:如果仅从支持2G网络来讲,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最多的,电信的很少,3G网络来说,中国联通最多,中国移动居中,中国电信最少。 辐射:GSM如果是100%的话,TD-SCDMA和WCDMA大约是GSM的10%,CDMA 和CDMA2000分别相当于GSM20%和10%。由于受覆盖率影响,中国移动的TD-SCDMA制式3G手机和中国联通的WCDMA制式3G手机都要考虑兼容其2G 制式GSM,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2G网络在工作,所以,整体辐射还是要大些。相对来说,中国电信的CDMA的优势很明显。 2G信号覆盖方面:中国移动最好,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差不多,比中移动差些。 3G信号覆盖方面:中国电信最好,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覆盖率没法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信号质量方面:在静止或低速移动中,三者差别不大,但在高速移动中,CDMA要明显优于GSM,在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铁上,电信CDMA通话不受影响,但GSM断断续续,通话基本上一半靠猜,这个差别在200公里以上的时速上就很明显了。CDMA和WCDMA以及TD-SCDMA的比较不太清楚,因为,相对于CDMA2000的网络覆盖,WCDMA和TD-SCDMA的要差的太多,当然,不是说后两者比CDMA2000差,而是它的覆盖率太低,你还不能真正完全享受它。 原因:GSM升级为TD-SCDMA(中国移动2G到3G)、GSM升级为WCDMA (联通3G),它们2G基站硬件是不兼容的,也就是说,在基站里要做两套设备,或者新建基站兼容2G系统,而CDMA到CDMA2000的升级中(中国电信),二者硬件上基本是兼容的,就是说,2G的系统升级一下软件就到2G了,所以,中国电信的3G覆盖要好的多,它可以认为是一步到位,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要一个基站一个基站地去进行改造。 上网速度方面:GPRS(GSM网络,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2018年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研究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4)廉价拿地:通过产业新城开发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住宅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获取利润。产业地产部分仅提供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服务。 5)融资服务:华夏幸福基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 立合作关系,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同时旗下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为园区企 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吸引企业入园。

[前瞻产业设计研究院]联东U谷产业地产模式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联东U谷产业地产成功模式分析 联东集团(LIANDO)1991年创立于唐山,是集建筑模板、产业地产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其产业地产战略起源于2003年,到目前已扩张至25个城市,规划面积约3000多万平方米,是国内领先的产业园运营商。 布局:布局在三大城市群的大中城市,选址于城市副中心、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依托原有区域布局打造产业综合体或总部基地。 联东U谷主要布局3大城市群、25个主要城市,各类园区项目44个。

产品:以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为主,涵盖独栋办公、研发中试、标准厂房等产品形态。 联东集团主要发展产业综合体和总部基地两种物业类型,其中产业综合体项目占比达80%以上。集团研究和开发总部、研发、生产、定制和配套设施五类产品。

产业定位:依托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当地优势,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及产业链环节,着重于产业链两端研发、营销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产业链两端“U模式”。 联东集团结合当地政府产业规划及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发展区域 支柱产业,聚合上下游产业集群。在产业链选择上,联东集团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环节,实现二三产业的互动,增加产业附加值。 平台:搭建合作平台,与政府合作开发享受优惠政策,与企业合作统筹客户资源。 政企联合开发,政府提供土地及相应优惠政策,联东开发建设、招商管理。联东产业地产开发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模式,通过与政府协议拿地的方式获取工业用地,然后进行配套建设,并为其解决招商难题,引进人才、产业等资源,提升政府持续税收。

统筹全国及海外资源平台,共享全国客户资源,以主导产业链为目标招商。联东集团在全国拥有300多名招商人员,已与50多家机构达成合作。 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物业服务、特色化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联东的运营团队建设了10大运营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政策扶持、人力资源、金融服务、会展、贸易、物流、统采统购、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及个性服务。 成功案例发展因素总结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了3个成功案例—国际产业地产商普洛斯、腾飞集团和国内的联东,从中意识到产业地产项目的打造难度明显高于其他物业,需要考虑产品定位、选址、产品打造、产品服务、后期招商运营、资金运作各个环节。

(运营管理)科技产业发展的平台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技产业发展的平台运营管理模式探讨 目录 一、政府创办的产业发展平台 (1) (一)产业发展平台的性质 (1) (二)产业发展平台运营管理的职能 (3) 二、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及优劣势比较 (4) (一)美国国家产业发展平台的三种模式 (4) (二)三种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7) (三)模式选择的五因素分析 (8) (四)发达国家运作与我国比较分析 (9) 三、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及优劣势比较 (10) (一)行政授权给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11) (二)行政授权委托给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12) (三)市场化委托给专业运营机构管理模式 (13) (四)立法授权给法定机构的管理模式 (14)

【摘要】 产业发展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产业平台运营管理的组织架构及各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构建的形态。它的核心是,负责运营管理职能的主体是什么性质,以及以什么方式来行使运营管理的职能。本文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透彻分析了科技产业发展平台的各种运营模式的优劣。 一、政府创办的产业发展平台 (一) 产业发展平台的性质 所谓产业平台,就是一个区域内提供给某一类或某几类产业发展的基地。它由符合需要的基础设施及一定的软环境共同构成。在我国,产业发展平台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建设,也有一部份是在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下由企业进行的商业化开发。 政府创办产业发展的平台一般都有公共政策目标的需求,包括为扶持幼稚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为产业成长提供更优质但相对廉价的服务,从而使得产业发展平台具有一定公益性。而政府在支付成本的同时,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从这个角度讲,产业发展平台是准公共品。 公共品、准公共品与私人品可以用下图表示,简单来说,准公共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logo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三大公司的Logo分析 中国移动:一组回旋错落的线条组成了一个平面造型为 六面体的网络结构,象征着移动通信的蜂窝网络。线条纵横交错,着尾相连,其中包含了“CHINA MOBILE”的缩写“C”和“M”两个字母,寓意中国移动通信四通八达,无处不在。两组线条犹如握在一起的两只手,象征着中国移动通信通过自己的服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线条组成的图案适合在圆形(地球)之中,取其意为“全球通”。 其Logo的缺点: ●中国移动的Logo线条纵横交错,给人的视觉上一个错觉,在人的眼睛中形 成一个漩涡,使人在其中而不能自拔。 ●其Logo纵横交错的线条,其寓意有闪电,意外事故,毁灭的不好寓意,给 人一种不祥的感觉 ●其Logo以蓝色为背景,会使人联想到孤独,伤感,忧愁一些负面意义 ●其Logo线条用白色为基调,也会使人联想到志哀,示弱,投降等负面意义 中国联通:中国红:国旗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是中国情结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象征快乐与好运的红色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与活力、创新、时尚的企业定位相吻合。中国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 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中国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 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其Logo的缺点: ●其Logo的线条都是错乱复杂的,给人一种乱的感觉,也给人一种很纠结的 感受,进入一个谜团,让人无法体会其中的含义。

●其Logo的线条以红色为基调,会使人产生危险,不安,妒忌等负面联想意 义。 ●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字体的颜色是以黑色为基调,黑色给人的感觉就 是恐怖,绝望,悲哀,沉默。加上之前红色线条给人的负面联想,红色黑色加起来,其给人的负面联想意义就不可言明咯。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标志是以中国的“中”字及中国传统图案“回纹”作为基础,经发展变化而形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象征“中国电信”四时畅通,无处不达。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感。 其Logo的缺点: ●Logo线条过于简单,给人的感觉虽然轻快,明了。但是给人的印象就像缺少 了点什么东西似的 ●Logo线条和字体都是以白色为背景,蓝色为基调,这样给人产生示弱,投降, 孤独,伤感,忧愁等负面联想

产业地产城综合开发全流程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

产业地产(城市综合开发)全流程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 课程背景: 2016年随着国家提出转型升级、去产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楼市趋紧调控的政策两年后,国内房地产企业纷纷出现业务转型的需求。虽然2016年中国房地产在政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依旧创造了成交销售规模最大、地价房价屡创新高的业绩,但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趋紧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模式转型的影响,房企转型诉求强烈。国内最大的房企万科率先转型,并定位为城市配套服务商,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与此同时国内最大的新城开发运营商华夏幸福基业2016年历史性的创造了538.21亿元的营收和89.76亿元的利润,剑指国内前五大房地开发企业。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碧桂园、融创、保利、恒大等大型房企蓄势发力城市综合运营(2017年12月22日,受PPP中TOD 模式的推进和PPP模式中“轨道+物业”取地模式的影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召集内部各地产开发条线在北京开会,要求相关单位各自对接当地的铁路局集团,推进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协同经营。),但是大部分企业目前对于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片区开发、产业地产的认识程度不足,大家对于城市综合开发的理论、战略选择、产业规划与定位、产业导入以及产业运营与城市开发结合的理论、模式、方法、工具、测算、模型都处于模糊状态。鉴于城市综合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获利高、风险大的特点,企业急需城市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与手段建议。2016年末,国内进入城市综合开发(大都是以特色小镇、片区开发、城市综合项目开发为载体)的相关企业规模、数量、类型逐步增加,类似关于城市综合开发战略选择、流程操作、政策解读与应用、开发模式选择与制定、操作工具解析与使用、协议保障体系解析的诉求逐步强烈。 2017年受助于2016年国家层面特色小镇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推广(特别是201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同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2020年培育1000个特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的政策刺激),特色小镇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2017年国内两大房企创历史性记录的并购重组案进一步加速国内房企转型城市综合运营,一桩是亚洲历史上最大一单私募股权并购,2017年7月14 号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被万科领衔的中国财团,以116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790 亿的价格收购。另一桩大家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融创万达并购案,7月10日早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公告称,

国内知名产业园运营模式

联东U谷产业园运营模式 2014-03-06道略园区研究 最早进入产业园区,抓住政府与企业需求,“先产业,后地产”;专注微笑曲线的两端,只做园区规划与营销,设计可复制的模式,精耕10年,积聚规模优势。 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相差不大,大体上都是拿地、建房、卖房。在房产行业火热的时候,造就了万科、万达等有代表性的开发商,它们分别代表了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的模式。联东10年前进入房地产业,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做产业园区开发。 产业园区是一个必须耐得住寂寞的行业,因为它的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坚守了十年。我们很庆幸当初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这一条路,在房地产调控、经济低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还能保持高增长。目前全国有13座产业园在运营,2013年会集中爆发,共有40座产业园投产。 不论万科还是万达,不论他们的商业模式设计如何不同,有三点是共通的:第一,述求明晰,也就是要为目标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是非常清晰的;第二,产品聚焦,这能够让商业模式连续拷贝,可以做到跨区域扩张;第三内部资源可以很好地配合,集中使用。而在这三点上,联东也探索了一些经验,我们用“U模式”来运营产业园区。 为“政府+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我们的目标客户非常清晰,就是政府和企业,这是由产业园区的性质决定的。

在中国,主导产业发展的是政府,因为土地资源在政府手里。地方政府最关心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土地集约利用;第二是税收,辖区内企业能否带来长期稳定的税收;第三是模式问题,产业规划能否把企业高密度集合在一起,产生聚合效应;第四个退出机制,中国的企业生命周期很短,一定要保证产业能够持续流动起来,持续产出;第五是快速见效,因为政府领导是有任期的,希望任期内迅速把事情做出成效。 而企业客户有什么需求呢?第一,企业客户选址关心效率和成本,从投产,运营,配套,必须让运营成本降下来。第二,要能够提高品牌形象,在哪里办公就代表是什么档次。第三,要有投资价值,很多企业都购置自己的物业,只要产生购买,就带有投资行为。 全方位分析了客户需求后,就形成了我们的价值主张:为入驻企业打造舒适、高效的运营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为政府打造产业平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协助地区产业集聚和升级,提升区域综合价值。 基于此,我们对入驻企业有些硬性要求,比如必须注册在当地,必须在当地交税;在产业园定位上也遵循当地的产业导向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保证财务上达到税收投资的强度,实现跟政府的承诺。否则,短期内圈了地,未来三五年之内也肯定会出现问题。 产品思维:先产业,后地产 施振荣先生有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最低。这一理论在产业园区行业同样适用。 2003年,我们从建筑模板领域进入房地产开始了产业园区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后,2005年4月,我们成立了北京联东金桥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建设联东U谷?北京金桥产业园项目。那时候,我们确定了一个思路:围绕微笑曲线的两端,主要做产业链前端的园区规划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招商,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产业园区筹备周期非常长,一般做一个产业园需要3~5年的筹备期。这期间,非常重要的功课就是园区定位,产业研究,因为产业园区必须“先产业,后地产”。 产业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结合宏观产业趋势与地方微观产业政策导向来综合分析、研究、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我们联东内部有一个专门研究产业的团队,做了大量的产业研究,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外部顾问团,与咨询公司结成战

什么是虚拟运营商

什么是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是指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业务或者某几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业务交给虚拟运营商去发展,其自身则腾出力量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同时电信运营商自己也在直接发展用户。 虚拟运营商就像是代理商,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包干”一部分通讯网络,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卖给消费者。 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包括天音通信、浙江连连科技、乐语、华翔联信、京东、北纬通信、万网、迪信通、分享在线网络技术、话机世界数码连锁集团、巴士在线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特点 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正是因为电信技术更新、发展和用户对于电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及电信业务种类的激增,导致电信运营商角色的改变。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电信运营的模式。 传统的电信运营企业为保持核心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状态,将重点集中于其最为擅长的核心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大量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则将转售给更加专业的企业,合作开展业务运营。用户对于业务的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虚拟运营商就应运而生。 从商业的运作上看,虚拟运营商并不具有网络,但是通过网络的租赁和使用为客户提供服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于新业务的开发、运营、推广、销售等领域,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从中国的电信行业的发展来看,传统电信运营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的增长时期,尤其是中国电信分拆、电信行业重新布局等新形势,将使电信行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网络的新建设上、业务的新运营上。 专属号段 “170”号段为虚拟运营商专属号段,“170”号段的11位手机号前四位来区分基础运营商,其中“1700”中国电信的转售号码标识,“1705”为中国移动,“1709”为中国联通。而且虚拟运营商的客服也从10020到10039延续了基础运营商的号码规律。 随着2014年4月份的临近,虚拟运营商的消息越来越多。据飞象网了解,苏宁互联的170手机号码卡已经面世,可以说是首张虚拟运营商手机SIM卡面世。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省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