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

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

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

3、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来消灭病菌?

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1-2探索酸的性质

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二、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

【实验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

HCl + NaOH = NaCl + H2O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

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

3 HCl + Al(OH)3 = AlCl3 + 3H2O

【实验探究2:】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

2HCl + CaCO3= CaCl2 + H2O + CO2↑

b、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2HCl + Na2CO3= 2NaCl + H2O + CO2↑

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2= CaCO3↓+ H2O

【实验探究3:】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

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6HCl + Fe2O3 = 2FeCl3+3H2O

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2HCl + CuO = CuCl2 + H2O

【实验探究4:】A、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稀盐酸可以用于除铁锈,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6HCl = 2FeCl3 + 3 H2O 。可是,后来看到铁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铁锈中的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时却没有气体产生,那么这气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是否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呢?

B、你的假设是:铁等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铁等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也说明了酸溶液能跟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E、应用:

1、除锈: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稀盐酸会继续跟铁反应。

2、制取氢气: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实验1]:在盛锌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Zn + H2SO4 === ZnSO4 + H2↑

[实验2]: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 + H2SO4 = CuSO4 + H2O

[实验3]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H)2 + H2SO4 = CuSO4 +2 H2O

[实验4]:在盛有无色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如BaCO3+2HNO3=Ba(NO3)2+CO2↑+H2O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而AgCl和BaSO4则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在检验时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确认有Cl-或SO42-。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先检验哪种离子?

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若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 = 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1-3探索碱的性质

一.什么是碱

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二、碱的性质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1]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取两片PH试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在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观察颜色变化,现象填入下表中。

结论: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

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碱能与酸反应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

1)、在2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消失。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中性

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

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中和反应:

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

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H2SO4];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

3)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质是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成中性的水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 + Ca(OH)2 = CaCO3↓+ H2O

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思考】:

1).若要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可是它的反应方程式该如何写?

CO2 + 2NaOH = Na2CO3 +H2O

2).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

能污染大气,硫酸工业排放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如何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呢?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SO2+2NaOH =Na2SO3+H2O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

【思考】: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

SiO2+2NaOH=Na2SiO3+H2O

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为什么?

CO2+2NaOH=Na2CO3+H2O

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

[实验]:1、在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CuCl2)溶液和氯化铁(FeCl3)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氯化铜显蓝绿色,氯化铁显黄色。

2、在上述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NaOH)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盛氯化铜溶液的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

盛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碱的通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也叫中和反应。

3)、非金属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4)、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以上碱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哪些事项?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三、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实验1]:①阅读氢氧化钠试剂瓶的标签。

用镊子取出一小块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

②让学生观察刚取出的NaOH颜色、状态、表面干燥情况,放置几分钟后表面状态有什么变化?白色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可见:氢氧化钠固体也可以作某些气体(如氢气、氧气)的干燥剂。

通过上述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氢氧化钠有哪些个性了吗?

③将玻璃皿中的NaOH移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3毫升左右),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注意温度有什么变化。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1)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

2)将得到的溶液抹在纸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什么现象?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⑤把一小撮兔毛放入盛有烧碱溶液的试管中,加热煮沸后观察现象:

兔毛溶解,羊毛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即不耐碱。

氢氧化钠个性:

①NaOH是一种白色固体,

②NaOH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③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⑤碱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思考】:

1、实验室的氢氧化钠应该如何保存?为什么?

实验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还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易潮解的性质,你觉得在这方面应有什么用途?而在使用时又应注意什么?

实验室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常用它来作干燥剂。但它不能干燥酸性类气体,如:CO2、SO2、H2S、HCl.

二、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乳

[实验2]:(1)、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Ca(OH )2 + 2HCl = Ca Cl2+ 2H2O

Ca(OH )2 + H2SO4= Ca SO4+2H2O

(2)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何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 )2 + Na2CO3 = CaCO3↓+2NaOH

3Ca(OH )2+ 2FeCl3 =2Fe(OH)3↓+3CaCl2

氢氧化钙个性:

1)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固体,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2) Ca(OH)2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3) Ca(OH)2具有碱的共性

§1-4几种重要的盐

一、什么是盐?

①盐是电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②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金属(或铵根)离子结合而成。

③盐晶体除有各种颜色外,还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几种盐的性质

①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1、常温下,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易风化,而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白色粉末(化学式为:Na2CO3),俗名为纯碱或苏打。

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称为结晶水合物。

2、碳酸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溶液变红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3、与酸反应: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4、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制造烧碱)

应用:

碳酸钠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CO32-的检验方法:往某化合物中滴加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CO32-。

②碳酸钙 (CaCO3 )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1、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叫汉白玉。

2、因含杂质而有花纹的碳酸钙叫大理石。

3、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叫石灰石。

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

1、碳酸钙与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钙高温分解

高温

CaCO3 = H2O+CO2↑

用途:1、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柱或工艺品)

2、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

【思考】:怎样证明一块岩石是碳酸盐?

取小块岩石,滴加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如有气泡不断产生,则岩石中有碳酸盐存在。

③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来源:主要来自海水晒盐、井水制盐

粗盐提纯的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用途:1、食盐不仅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生理盐水(0.9%)0.9%的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跟人体内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几乎相等,所以称为生理盐水。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盐的性质:

1、酸+盐→新酸+新盐

2、碱+盐→新碱+新盐

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能分解

三、盐的制取:

[实验]:在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制取盐的可能途经

1、金属+酸——盐+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酸+碱——盐+水

4、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5、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6、酸+盐→新酸+新盐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新盐+新盐

复分解反应: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份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

2. 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无酸皆可溶)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氯化银不溶。

再说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最后说碱类,只溶钾钠铵钙钡。

四、盐与化肥

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质、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简称化肥)。

2、化肥的类型:氮肥:含有氮元素的称氮肥。

磷肥:含有磷元素的称磷肥。钾肥:含有钾元素的称钾肥。

3、复合肥: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称复合肥。

4、氮肥:铵盐为主,还包括硝酸盐和尿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含有组成叶绿

素的重要元素。

常用的氮肥:是含氮有机物即人的尿液。化肥:尿素 CO(NH2)2

制取:酸与氨气反应制得

氨与碳酸:NH3+H2O+CO2=NH4HCO3

氨与硫酸:2NH3+H2SO4=(NH4)2SO4

盐的组成中,所含的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复杂阳离子(带电原子团)[实验1]:1、向硫酸铵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实验2]: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物中产生的氨气,氨气是碱性的。

【总结】铵盐与碱(可溶性碱)反应,都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放出,此法用于铵盐的检验。

铵根离子的检验:

往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体生成,并且该气体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磷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要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等。

钾肥的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使用注意: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需要施一些农家肥料(有机肥)有利于该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1-5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2、金属用途: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

3、金属物理性质: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实验1]: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到: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红色

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

2Cu +O2 = 2CuO

点燃

2Mg +O2 = 2MgO

[实验2]:将不燃烧的铜丝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溶液变成蓝色

CuO +2HCl = CuCl2 + H2O

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结论]: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

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②金属跟酸的反应

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1]: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

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却没气泡产生。

2、产生气体的试管口点燃,会发生爆鸣声,说明产生的是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 2HCl = MgCl2+H2↑

Zn+ 2HCl = ZnCl2+ H2↑

3、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镁条、锌粒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没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 H2SO4 = MgSO4+H2↑

Zn+ H2SO4 = ZnSO4+ H2↑

[结论]: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思考1】:铝制容器在实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不可盛酸性或碱性物质,否则容器会被腐蚀。

【思考2】: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不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后面的金属就不能与酸溶液反应。

③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2]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 = FeSO4+Cu

2. 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

铜丝表面没变化。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3.在盛有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的试管中,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而浸入硫酸锌溶液中的铜丝却没有发生变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 = Cu(NO3)2+2Ag

【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锌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Zn> Cu > Ag。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

①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湿法炼铜: Fe+CuSO4 = FeSO4+Cu

[实验]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 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 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 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 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 a OH + CaCO3↓有白色沉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知识点

1 / 5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他长什么样? 【解析1】look like 意为“看起来像”,用来询问某人的身材或长相,即外貌,其结构为:“What+do/does +主语+look like?”【解析2】be like 像……一样,指品德、相貌等像(指人的个性特征) 如果询问人的性格、人品时,多用What be(am/is/are)…like? —What's he like?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He's friendly and kind.他友好善良。 【拓展】回答相貌的提问: a)—What do/does sb. look like? —sb. +be+形容词/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is tall. b)—What do/does sb. look like? —sb. be of +名词(指描述某人的体形、身材等)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is of medium build. c) have/has +形容词+名词(指强调某人的体貌特征)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 has long hair () 1. I ____ my mother and I ______ her. A. am like; like B. am like; am like 2 / 5 C. like; like D. like; am likes () 2.-How do you _______ China? -Very much.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 3.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CuSO 4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4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3HCl+Al(OH) 3=AlCl 3 +3H 2 O 2HCl+Mg(OH) 2 =MgCl 2 +2H 2 O HCl+NaOH=NaCl+H 2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3 )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2HCl+CaCO 3=CaCl 2 +H 2 O+CO 2 ↑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 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2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 2+H 2 O 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3=AgCl↓+HNO 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 蓝色白色白色蓝色

九年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1:溶液(这是重点) 详解: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1)在一种溶剂中同时溶解几种不同的溶质;如在水中可同时溶解食盐、蔗糖等可溶物。(2)溶液是一种混合物,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也可能是像蓝色透明的硫酸铜主、黄色透明的氯化铁溶液等。 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是均一的,指的是溶液形成后各部分的性质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一样;所谓溶液是稳定的,是指外界条件不变化时,长时间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既不会有沉淀析出也不会分层。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 3、溶液是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溶质的质量与溶剂 的质量之和;但由于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被分散到溶剂分子中形成溶液,故溶液的体积不等于 .....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警示: 理解溶液概念及特征时应注意几点:①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②溶液概念中的“另一种物质”是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③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④溶液概念未对溶质、溶质的状态作规定。因此,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状态,可理解为任意状态。⑤判断某物质是否溶液,一般从:a.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两方面来判断。⑥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为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KMnO4溶液为紫色。⑦水均一、稳定,但它不是溶液,因为它不是混合物。 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这是重难点) 详解: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1)溶质:可能是固体,如食盐、蔗糖等;可能是液体,如硫酸、酒精等;也可能是气体,如氯化氢、二氧化碳等。(2)溶剂: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由于物质混合后粒子间存在着间隔,所以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4)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判断溶质和溶剂的依据,加入的物质未必是溶质,有些物质能与水等溶剂发生反应[如CaO+H2O==Ca(OH)2]。 拓展: 溶质溶剂的判断依据:通常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果是固体、气体分散到液体里,总是把固体、气体看成溶质,液体看成溶剂。如果是两种液体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不管量的多少,人们都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知识点3:乳浊液及乳化现象(这是难点) 详解: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一般不透明,其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表现在振荡后浑浊,静置后分层。为了增强它的稳定性,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有一类物质有特殊的功能,它们一端亲水,一端亲油,把它们加到油和水的混合物中,能将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 拓展: 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溶解和乳化是两种不同原理的现象。乳化作用的应用有: 洗涤:用洗涤剂可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清洗试管内的油污。 配制农药:喷洒农药时,要将农药原溶液稀释成一定体积比的乳浊液。 知识点4:溶液的作用 详解: (1)在化学实验中,物质间的反应往往在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溶液中粒子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的速率加快。(2)在工农业生产中,如配制无土栽培液等,需要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浓度过大、过小都不利等。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用浓盐酸所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浓度过小,则反应速率太慢。(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都必须是溶液,医学上的各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警示: 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知识点5:溶解速率及其影响的因素 详解: 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在溶解的过程中速率不同,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影响因素是温度,可溶物的表面积,是否搅拌等。升高温度、表面积增大、搅拌都有利于加快溶解的速率。 警示: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的性质决定其溶解能力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其溶解能力也不同,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知识点6:溶解时的热现象(这是难点) 详解: 物质溶解包含了两个阶段: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水中扩散过程;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不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第一过程属物理变化,是吸热过程,第二过程属化学变化,是放热过程,综合起来总过程的热量变化Q总=Q1吸+Q2放(Q1和Q2的符号相反)。 Q总就会出现三种情况: (1)当Q1吸≈Q2放时,Q总很小,即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Cl溶于水。 (2)当Q1吸>Q2放时,Q总为负值,即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如NH4NO3溶于水的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单词 Prefer lyrics Australia electronic suppose smooth spare director case in that case war stick Stick to shut shut off down dialog ending documentary dram plenty of superhero sadness pain moving lifetime pity total in total master recall wound painful once in a while intelligent sense. reflect .perform praise 一.1. dance to music 随着音乐起舞2. sing along with 随着??一起唱3. musicians who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弹奏不同类型音乐的音乐家4. electronic music 电子音乐5. not much=nothing much 没什么(事)6. suppose sb. to do sth. 猜想某人做某事be supposed to do sth. 应该做某事suppose sb (to be) +adj. 原以为某人是??7. have spare time 有空闲时间in one's spare time 在某人的空闲时间spare the time to do sth. 抽时间做??8. think too much 想得太多;过度思考9 in that case 既然那样10.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11. smooth music 悦耳的音乐12. prefer A to B 比起B 来更 喜欢A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愿意去做A 而不是去做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 宁愿做A 而不做B 13.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做某事=want to do sth. =would like to do sth. 14. stick to 坚持,固守15. be down 悲哀,沮丧16. cheer sb up 使?高兴/ 振奋17. have a happy ending 有个美满的结局18. less serious 不那么严重19. a good way to do sth. 做某事的好办法20. shut off 关闭21. in time 及时on time 按时/ 准时22. once in a while 偶尔的;有时=sometimes /at times 23. write one's own lyrics 自己写歌词24. take sb to sp. 带某人去某地25. Chinese folk music 中国民间音乐26. be played on the erhu 由二胡演奏的27. move sb. 感动某人(sb. be moved by sth.)28.strangely beautiful 异常的/ 出奇的美29. sense a strong sadness and pain 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伤感和痛苦30. the most moving pieces of music 最令人感动的乐曲31. the city of Shantou = Shantou city 汕头市32. by age 17 到十七岁的时候33. musical ability 音乐 才能34. develop a serious illness 得了一种很重的病35. become blind 成了盲人;变瞎36. make money 赚钱37. get married (to sb.)(和某人)结婚38. continue to do sth. 继续去做某事(另一件事)continue doing sth. 继续做着某事(同一件事)39. perform in this way 用这种形式表演40. during/ in one's lifetime 在某人有生之年41. by the end of ... 到??末为止(时间)at the end of ... 在??尽头/末梢(时 间、地点)42. It's a pity that ... 遗憾的是??43. in total 总共44. be recorded for the future world to hear 被记录下来供后人聆听45. praise ... for ... 因为??赞美46. China's national treasures 中国的国家珍宝47. paint a picture of ... 描绘了一幅??画48. recall one's deepest wounds 唤起某人最深的伤痛49. painful experiences 痛苦的经历50. a time for spreading joy 传播 快乐的时间51. live a very hard life. 过着艰苦的生活。52.Its sad beauty not only paints a picture of Abing' s own life but also makes people recall their deepest wounds from their own sad or painful experiences. 不仅忧伤的美描绘了阿炳的自己的生活,但也让人从自己的悲伤或痛苦的经历中,回忆起他们最深的伤痛 二.1.prefer 用法prefer A to B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八下第九单元知识点(自己整理)

八下Unit 9 知识点新课堂 一、重点词汇与短语: 1. space museum太空博物馆 2. amusement park娱乐公园 3. water park水上公园 4. take the subway乘地铁 5. last year去年 6. next year明年 7. have a great time玩得愉快 8. end up结束9. a theme park主题公园 10. of course当然11. all the time一直 12. many famous characters许多著名的人物 13. hear of听说 14. in the same place在同一个地方 15 most of …大多数的... 16.. in fact 事实上17.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一个讲英语的国家 18. a tour guide 一名导游 193 help sb. (to) 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20. start doing sth. 开始做某事 21.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22. take a holiday 度假 23.. 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 24.. three quarters 四分之三 25. wake up 醒来26. all the year round 一年到头,终年 二、重点句型: —Have you ever been to…? ---你曾经去过游乐园吗? —Yes,I have. / No,I haven’t. ---是的,去过。/不,没去过。 I/He/She have / has never been to…我\他\她从没去过…… I/He/She have / has been to…many times. 我\他\她去过…很多次。 I’d like to go there again. 我还想再去一次。 三、精讲 1. —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 Yes,I have. / No,I haven’t. ---你曾经去过游乐园吗? ---是的,去过。/不,没去过。点拨1 have been to+地点,去过某地I have been to Beijing. 我去过北京。 辨析:have been to+sp.与 have gone to +sp. ①have been to +sp., 表示去过某处,现在已经回来了,不在那里了。 We have been to Qingdao. 我们去过青岛。(现在不在青岛) ②have gone to +sp., 表示到某处去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可能在那里或在去的途中。 They have gone to Sydney. 他们去悉尼了。(现在在悉尼或在途中) ③have been in +sp., 表示在某处呆过多长时间。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China? 你在中国住了多长时间? 2. neither, nor用法相同,都用于否定的倒装,意为“也不”。 so用于肯定的倒装。意为“也”。 ①否定句+neither/nor+be(have, 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另一主语,表示“也不”。 If you won’t go, neither will I. 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 He isn’t a teacher, neither am I. 他不是老师,我也不是。 ②肯定句+so+be(have, 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另一主语,表示“也”。 She likes apples, so does her brother. 她喜欢苹果,她弟弟也喜欢。 He is from the USA, so is his wife. 他是美国人,他妻子也是。 3. 辨析:hear,hear of与hear from (1)hear为及物动词,意为“听见,听到”,后可跟复合宾语, hear sb do sth表示“听见某人做了某事”或hear sb doing sth表示“听见某人正做某事”。 We listened but could hear nothing. 我们留心听,却什么也没有听见。 I heard her singing in her room. 我听见她正在房间里唱歌。 (2)hear还可作“听说”讲,后常跟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I heard that he was ill. 我听说他病了。 I heard that it’s a good film. 我听说那是部好影片。 (3)hear of意为“听说”,后跟人或物作宾语。 I’ve never heard of that place. 我从未听说过那个地方。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at story? 你听说过那个故事吗? (4)hear from意为“收到某人的来信”,后跟人作宾语。 How often do you hear from your sister? 你多长时间收到你姐姐的一次信?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 一、动物的食物与营养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夜盲A脚气B坏血C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D 5. 平衡膳食: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 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 5 层?青少年时期应多吃哪几层倒数第三、四 层? 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 为宜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三、1、2、3、4所指的名称: 一:牙冠;二:牙颈;三:牙根。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髓。4 牙龈。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1 ] 牙釉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 牙一二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