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学习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____,砝码放___________。砝码要用_____________夹取。

2、我知道的化学反应有(任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如果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少?

你的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你的猜想:(1)

(2)

(3)

实验探究: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交流讨论:

1.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

2.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3.你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改进第三,四实验装置?

有效训练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4.某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Fe、O B.Fe、O、H C.Fe、H D.O、H

5.在化学反应M+N═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a-c+b)g B.(a+c-b)g C.(b+c-a)g D.无法确定

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 D.10g的冰融化后变为10g的水

7.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课后提升: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原子重新组合

2.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3.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碱式碳酸铜受热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4. 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5、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A、 c-(a+b) B 、 a+b-c C、 a-c D 、 a+b+c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21 10 9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8、在密闭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了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9.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10.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 B.Fe2S3 C.FeO D.FeS2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4)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二.学习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配平方法

课前预习:

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⑦分子的种类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示式,并在各物质名称下面写出化学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2)镁在空气中燃烧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过氧化氢制氧气

3、下列四种方式都可以表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你认为哪种方式更能简捷、准确地记录和描述这一反应?它有哪些优点?

①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②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③ Fe +O 2Fe 3O 4 ④ 3 Fe +2O 2Fe 3O 4

4、自学课本第96页至97页,回答以下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 。

(2)什么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的目的: 。

配平的标志: 。

课堂探究

知识归纳与点拨

(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出问题: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以C+O 2CO 2为例)

讨论回答:(1) (2)

(3)

归纳总结:

质的方面:表示 和 及反应条件

宏观上:表示 和 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上: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 比

[提问]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前几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宣扬“水变燃油”。想一下可能吗?为

什么?

(三)书写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 为基础;二是遵守 定律。

意义

量的方面

点燃 点燃 MnO 2 点燃 [思考1]P+O 2P 2O 5,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思考2]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四)书写方程式的步骤(看书归纳)

①“写”:用化学式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不变;③“注”:在“等号”上方用文字或符号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高温],并注明必要的“↑”或“↓”符号。

注: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

(1)奇数配偶法;(2)最小公倍数法;(3)观察法;(4)分析法。

[课堂练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4)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 。

有效训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H 2+O 2═H 2O

B .Mg+O 2══MgO 2

C .3Fe+2O 2══Fe 3O 4

D .H 2O 2══H 2O+O 2↑ 2.在反应3Fe +2O 2 Fe 3O 4中,Fe 、O 2、Fe 3O 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

A .3∶2∶1

B .56∶16∶232

C .56∶32∶232

D .168∶64∶232

3.在反应Cu+4HNO 3═Cu(NO 3)2 +2X+2H 2O 中X 的化学式是 ( )

A .N 2O 5

B .N 2

C .NO

D .NO 2

4.在化学方程式:aC 2H 6+bO 2══mCO 2+nH 2O 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2m=a

B .3n=2a

C .3n=a

D .2b=2m+n

5、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C 6H 12O 6)和氧气

6.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的方法,即在400℃左右,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氨气(NH 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课后提升

1.硝酸铵可发生如下反应:2NH 4NO 32N 2+O 2+4X ,则X 为( )

A.H 2

B.H 2O

C.H 2O 2

D.HNO 3

2. 化学方程式a C 2H 2+ b O 2 c H 2O + d CO 2配平后a 、b 、c 、d 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3.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 C3H6O3+5O2=6CO2+6H2O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学习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及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课堂探究】

知识归纳与点拨:

提出问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质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要求:看书后把解题步骤默写在下面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来求反应物的质量,即已知产品的质量求原料的质量。要求:看书后把解题步骤默写在下面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课堂小结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⑴;

⑵;

⑶;

⑷;

⑸。

3、计算类型:

例1——已知的质量计算的质量。

例2——已知的质量计算的质量。

四、跟踪练习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有效训练】

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3、在化学反应3X+4Y =2Z中,已知X和Z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4、8g氧气能使多少克的氢气完全燃烧?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5、碳在高温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计算要使80克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课后提升】

1、已知化学反应 2A + B = C + D,7克的A与2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6克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克A参加反应可生成D22克

B、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

D、A、B、C、D 中 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2. 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

元素的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1)(2)

2.含义:以2H2+O点燃 2H2O为例

(1)

(2 )

(3)

三、基本反应类型

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

如(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

(4) 复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一、 【典题精练】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O 6H 2X 4CO 9O SH H 2C 22252+++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

A .42SO H

B .SO 3

C .SO 2

D .CO 2

【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

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

C .100mL 水加入100mL 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例4 】a g 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 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 .(a+b )g

B .(a-b )g

C .(b-a )g

D .无法判断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 的化学式为( )

A NO

B NO2

C N2O3

D N2O5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

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将2g 氢气在20g 氧气中燃烧,生成18g 水

B .将20mL 酒精与20m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 .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

5.在A+2B →C+2D 的反应中,9.8gA 和8gB 完全反应生成14.2gC ,同时得到______g 。

6.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 ,它们又继续反应完成时,A 与C 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 )

A 、2:3

B 、2:1

C 、3:2

D 、1:I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

A .22Fe 2HCl FeCl H +=+↑

B .42242NaOH CuSO Cu(OH)Na SO +=↓+

C .↑+=2232CO O H CO H

D .22S O SO +点燃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424322Fe 3H SO ()=Fe (SO )+3H +↑稀

B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

C .234Fe O Fe O +点燃

D .乙醇燃烧:25222C H OH+3O =CO +3H O

【例3】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 2点燃 2P 2O 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变式训练: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在空气中点燃锌粉时,锌粉燃烧。 (2)铝跟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3)汞蒸汽有毒,为防止汞蒸气使人中毒,可以在洒落的液态汞上覆盖硫粉,产物是+2价汞的硫化物。

(4)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生成铜绿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1】在反应X+2Y=R+2M 中,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且反应生成的R 和M 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 )

A .23︰9

B .19.6︰9

C .32︰9

D .46︰9

【例2】2.32g 某金属氧化物在H 2流中加热到反应完全后,得到1.68g 金属。若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此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RO

B .R 2O 3

C .R 3O 4

D .R 2O 5

变式训练:

1.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 ,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2、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二、方法总结:

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据,而且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其量的意义是历年中考热点和必考之点,一定要熟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的试题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形式之一。考查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生成物(反应物)求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等计算;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来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当堂达标测试】

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2.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3、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为() A.FeS B.Fe2S3 C.FeO D.FeS2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

...的是()

A、CaCO高温CaO+CO2↑

B、2KMnO4△ K2MnO4+MnO2+O2↑

C、Al+O点燃Al2O3

D、CO2+Ca(OH)2=CaCO3↓+H2O

5、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6、25克M物质与5克N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克M和11克P,还有一种新物质Q,若M、N、P、Q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M+N=P+Q

B、 M+2N=2P+Q

C、 2M+N=2P+Q

D、 2M+N=P+2Q

7、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简答有关问题: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简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类型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颜色为_______色

8、某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跟8克氧气起反应,一定生成10克水。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9、将A物质10克、B物质20克混合加热至高温,反应后剩余A物质4克,剩余B物质2克,同时生成C物质22克,D物质若干克。则D物质的质量为-------克;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A:B:C:D为-----------。如果A、B、C、D的式量分别为12、18、44、2,则在化学方程式中A、B、C、D四种物质的计量数分别是、、、,

化学方程式是

【课后提升】

1. 某反应为2X+3O22CO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H4O

D、C2H6O,

2.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氧气的质量3克4克6克

二氧化硫的质量6克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量比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锰酸铵发生下列反应:

2NH4ClO4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O4中氯的化合价为(2)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

的反应。

(3)X的化学式是。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 第五单元 小结 新人教版

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3)应用 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 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2、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③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3)读法:(以C + O2点燃 CO2为例) ①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书写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书写步骤: ①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③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并注意标注向上或向下的箭头。 (6)配平 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步骤:①解设未知量,求什么就设什么(也可以间接设未知量);②正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标在化学式下面;④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面;⑤列比例式求解;⑥简明地写出答案。 (2)注意:①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②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对齐;③六个步骤要完整;④已知量要带单位进行运算;⑤体积要换算成质量;⑥化学方程式中各量都是纯净物质的质量关系,有杂质需除掉;⑦一般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常用的公式: ①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②纯度公式: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物质的纯度=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理论质量分数×100%;③分解百分率:分解百分率=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未分解时该物质的总质量×10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交流学习]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导读:溶液(复习)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

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 通过典题精练,,观看视频,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2.通过找错、书写等活动,夯实化学方程式质与量两大方面意义的理解,能准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学会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及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课堂探究】 【板块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活动一:典题精练,加深理解 【例1】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后质量相等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不等于100ml C.2g硫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二氧化硫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 【交流讨论】通过上个题目,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二: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 (1)画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并说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2)你能不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以致用1:合作探究 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 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2:①由2R + 5O 2 点燃4CO 2 + 2H 2 O ,判断R的化学式为:。 ②由R + O 2 → CO 2 + H 2 R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课后延伸:由R+ O 2→ CO 2 + H 2 O , R中含有_________元素, 1.6g 4.4g 3.6g (1)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H-1 C-12 O-16 【板块小结】通过板块一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将它们丰富在你的知识树中!

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

2013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 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填空: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 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0、铵盐的检验方法?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 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测试 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 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 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 元素的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1)(2) 2.含义:以2H 2+O点燃 2H 2 O为例 (1) (2) (3) 三、基本反应类型 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 (4) 复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一、 【典题精练】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 .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O 6H 2X 4CO 9O SH H 2C 22 252+++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 A .42SO H B .SO3 C .SO2 D .CO2 【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5g 水受热变成5g 水蒸气 B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成为100g 食盐溶液 C .100mL 水加入100mL 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例4 】a g 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 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 A .(a+b )g B .(a-b )g C .(b-a )g D .无法判断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 的化学式为( ) A NO B NO2 C N2O3 D N2O5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 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将2g 氢气在20g 氧气中燃烧,生成18g 水 B .将20mL 酒精与20m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 .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 4.在A+2B →C+2D 的反应中,9.8gA 和8gB 完全反应生成14.2gC ,同时得到______g 。 5.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 ,它们又继续反应完成时,A 与C 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 ) A 、2:3 B 、2:1 C 、3:2 D 、1:I

最新初三化学第九章教学案

第1课时化学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和装置,了解燃烧化石燃料的缺点,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看懂常见电池的简单原理; 3.认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和环保意识。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 2.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能源损耗 (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3.你所知道的能源还有、、、、等。【课堂探索】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利用方式不同分: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如:;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量和资源。 如:。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再生可以分为: 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 如:。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交流与讨论】 1.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2.开发新能源,目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 3.火力发电厂发电时能量的转变过程:; 4.火力发电存在哪些问题? 。

【活动与探究】将铜片和锌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流表的正、负极,再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整理与归纳】 1.在实验中物质经过化学变化将 能转变成______能,这种装置也称为________。 2.与火力发电相比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 ,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电瓶车内的电瓶在充电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电瓶车使用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 4.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 , 。 如何处理? 。 5.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1)开发 ;(2)研制、使用 ;(3)提高能量的 等。 6.中国节能标志的含义(图9-1-1)。 。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1) ;(2) ;(3) 。故称为“绿色 能源”。 (2)要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 ; 。 (3)氢能源发展前景:要利用 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当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 .酒精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煤 2.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现存的能源,二级能源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而成的,下列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 ) A .风能 B .水力 C .电能 D .天然气 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 溶液颜色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因 能量转化的方式 9-1-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 元素的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1)(2) 2.含义:以2H 2+O点燃 2H 2 O为例 (1) (2 ) (3) 三、基本反应类型 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 (4) 复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一、【典题精练】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 H 5 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O 6H 2X 4CO 9O S H H 2C 2 2 2 5 2 + + +点燃,则X的化学式为() A. 4 2 SO H B.SO3 C.SO2 D.CO2 【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例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3 D N2O5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三)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 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厂 _______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______ 7,则溶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OH)Y ②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广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 能使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CQ2-) Y 2+ 2+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或Ba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J 产生则 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2)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Mn:55 Na:23 Mg:24 C:12 Cl:35.5 一、课前预习(试一试) 1.24.5g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完全分解,可制得多少克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多少克? 2.加热分解15.8g高锰酸钾后所得氧气与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所得氧气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现有10g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1.6g氧气。试求: ①过氧化氢溶液中纯过氧化氢的质量?②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二、课堂练习 4.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质量增加1.6g,求: ①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②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现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入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20.4g,求:①制得氧气的质量?②剩余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各是多少?③原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三、课后巩固 6.电解18g水所得氧气与分解多少克过氧化氢所得氧气的质量相等? 7.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取32g该样品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3.2 g 氧气,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8.一定量的碳酸钠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反应后测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 物质总质量减少了4.4g,求碳酸钠的质量。 9.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现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2.5g放入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22.9g,求:①制得氧气的质量?②剩余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各是多少?③原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4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题29、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 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 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 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渔家傲》、《长相思》 1.注意“殷勤、嗟、谩、蓬、榆、畔、聒碎”等字 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歌情感:《渔家傲》感叹自己空有一番才 华;却始终遭遇不幸而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长相思》 对故园的思念。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备注

布置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 ( ) 晚家南山陲()偶然值林叟 ( ) 2.收集有关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资料及其写作 本诗的背景。 3.反复诵读诗歌,说说你对诗歌初步理解?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评 1.各学习小组选一成员到黑板板书。 2. 选一小组讲,其它补充。 3.各小组选一人发言,老师点评。 二、出示学习目标 《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三、合作探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1━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案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及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承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考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二、推进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解:设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158 32 6.3 g x 2×1586.3 g =32x x =32×6.3 g 2×158 =0.6 g 答:加热分解6.3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 氧气。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2007.03.31 【基础知识】: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现象回顾: 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方程式 2.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方程式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方程式 4.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反应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 可能改变的是 【典型例题】: 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m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yg。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2.求推化学式: ⑴2X+5O2=4CO2+2H2O.X为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反应aXY2+bY2=cZ, Z的化学式为XY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b:c的值应为___________。 ⑶3Cu+8HNO3=3Cu(NO3)2+______↑+4H2O ⑷2Na2HPO4+3AgNO3=NaH2PO4+Ag3PO4↓+_______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意义:2H2O2H2↑+O2↑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配平:⑴□C2H6O+□O2——□CO2+□H2O ⑵□Fe2O3+□HCl——□FeCl3+□H2O ⑶□H2+□Fe3O4——□Fe+□H2O ⑷□FeS2+□O2——□Fe3O4+□SO2 问:配平时为什么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的小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