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实验技术》指导书

《水处理实验技术》指导书
《水处理实验技术》指导书

《水处理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一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稀时的单颗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某些构筑物如给水与污水的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目的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斯笃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与截留速度U 。、颗粒重量百分率的关系如下:

?

+

-=0

0)1(P S

dP u u P E (3-1)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3一且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 /L ),此时去除率E =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相应为 i

i t H

U =

(3-2)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 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而

00

0011E P C C

C C C i i i =-=-=- (3-3) 此时去除率E 0,表示具有沉速u ≥u i (粒径d ≥d i )的颗粒去除率,而 0

C C P i

i =

(3-4) 则反映了t i 时,未被去除之颗粒即d

实际上沉淀时间t i 内,由水中沉至池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u ≥u i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池底。除此之外,颗粒沉速u s <u i 的那一部分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

至池底。这是因为,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u s <u i ,但是这部分颗粒并不都在水面,而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沉淀柱的高度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能少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 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 i ,那么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沉速u s <u i 的那部分颗粒虽然有一部分能从水中去除,但其中也是粒径大的沉到池底的多,粒径小的沉到池底的少,各种粒径颗粒去除率并不相同。因此若能分别求出各种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并求出该粒径在时间t i 内能沉至池底的颗粒占本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则二者乘积即为此种粒径颗粒在全部颗粒中的去除率。如此分别求出u s <u i 的那些颗粒的去除率,并相加后,即可得出这部分颗粒的去除率。

为了推求其计算式,我们首先绘制u i ~P 关系曲线,其横坐标为颗粒沉速u ,纵坐标为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P ,如图3-2示。由图中可见, 0

2

1020121C C C C C C C P P P -=

-=

-=? (3-5) 故Δ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时,整个水中所能多去除的那部分颗粒的去除率,

也就是所选择的要去除的颗粒粒径由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即粒径在d 1~d 2之间的那部分颗粒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当ΔP 间隔无限小时,则dP 代表了小于d i 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能沉至池底的条件,应是由水中某一点沉至池底所的用的时间,必须等于或小于具有沉速为u i 的颗粒由水面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即应满足

i

i u Hu x u H u x αα≤

由于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和 u α

H

x

,如图3-1所示,而

i

u u H x α

=

此即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取u 0=u i ,且为设计选用的颗粒沉速;u s =u α,则有

u u u u S

i =

α

由上述分析可见,dP S 。反映了具有沉速u S 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

u u S

则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 0的前提下,具有沉速u S (<u 0)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故

dP u u S

(3-6) 正是反映了在设计沉速为u 0时,具有沉速为u S 的颗粒所能去除的部分占全部颗粒的比率。利用积分求解这部分U 。M 。。的颗粒的去除率,则为 dP u u P S

?

故颗粒的去除率为

dP u u P E P S

?

+-=0

0)1( (3-7) 工程中常用下式计算

0)1(u Pu P E S

∑?+

-= (3-8) 设备及用具

1.有机玻璃管沉淀柱一根,内径D ≥100mm ,高1.5m 。工作水深即由溢流口至取样口距离,共两种,H 1=0.9m,H 2=1.2m 。每根沉降往上设溢流管,取样管,进水及放空管。

2.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管和计量水深用

标尺、如图3-3示。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或手等。 4.玻璃烧杯,移液管,玻璃棒,瓷盘等。 5.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万分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6.水样可用煤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 步骤及记录

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闸门2,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C 0值。 2.开启闸门1、3,关几扣闸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闸门3、停泵。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3.隔5、10、20、30、60、120min 由取样口取样,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

4.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I 5.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

6.实验记录用表,如表3-1所示。

表3-1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记录 日期: 水样:

1.向沉淀柱内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较快完成进水,以防进水中一些较重颗粒沉淀,又要防止速度过快造成柱内水体紊动,影响静沉实验效果。

2.取样前,一定要记录管中水面至取样口距离H 0(以cm 计)。 3.取样时,先排除管中积水而后取样,每次约取300~400mL 。

4.测定悬浮物时,因颗粒较重,从烧杯取样要边搅边吸,以保证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贴于移液管壁上的细小颗粒一定要用蒸馏水洗净。 数据整理

1. 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直径d= 柱高H=

水温: ℃ 原水悬浮物浓度C 0(mg /L ) 绘制沉淀柱草图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原始数据按表3-2整理,以备计算分析之用。 表中不同沉淀时间t i 时,沉淀管内未被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按下式计算 未被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 %1000

C C P i

i =

扣 C 0——原水中SS 浓度值,mg /L ;

C i ——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 浓度值,mg /L 。 H 。 相应颗粒沉速s mm t H u i

I

i /=

。 4.以颗粒沉速u 为横坐标,以P 为纵坐标,在普通格纸上绘制u ~P 关系曲线。

5.利用图解法列表(表3-3)计算不同沉速时,悬浮物的去除率。

0)1(u P

u P E S ??∑+

-= 6.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E 为纵坐标,分别以u 及t 为横坐标,绘制u ~E ,t ~E 关系曲线。 思考题

1.自由沉淀中颗粒沉速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速有何区别。 2.绘制自由沉淀静沉曲线的方法及意义。

3.沉淀柱高分别为H =1.2m ,H =0.9m ,两组实验成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利用上述实验资料,按 %1000

0C C C E I

-=

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 的沉淀效率E ,绘制E ~t ,E ~u 静沉曲线,并和上述整理结果加以对照与分析,指出上述两种整理方法结果的适用条件。

二、原水颗粒分析实验

原水颗粒分析实验主要测定水中颗粒粒径的分布情况。水中悬浮颗粒的去除不仅与原水悬浮物数量或浊度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原水颗粒粒径的分布有关。粒径越小,越不易去除,因此颗粒分析实验对选择给水处理构筑物及投药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目的

1.学会一种用一般设备测定颗粒粒径分布的方法。 2.加深对自由沉淀及stokes (斯笃克斯)公式的理解。 原理

100μm 以下的泥沙颗粒沉降时雷诺数小于1,已知水温、沉速,可用stokes 公式求出粒径。

2)1(18d S v

g

u s -= (3-9) 式中 u ——颗粒沉速,m /s ;

v—一水的运动粘度,m2/s;

S s——颗粒的比重,无单位;

g——重力加速度,9.81m/S2;

d——粒径,m。

玻璃瓶中装待测颗粒分析的浑水(浊度已知),摇匀后,用虹吸管在瓶中某一固定位置每

隔一定时间取一个水样,取样点处颗粒最大粒径

是逐渐减小的,因此浊度也是逐渐降低的。根据

沉淀时间及沉淀距离可以求出沉速U,已知水温、

沉速,可以求出取样点处的颗粒最大粒径。取样

时,粒径大于该最大粒径的颗粒都已沉至取样点

下面,小于该最大粒径的颗粒每单位体积的颗粒

数与沉淀开始相比,基本不变(因粒径一定,水

温相同则沉速5不变,沉下去的颗粒可由上面沉

下来的补充)。由沉淀过程中取样点浊度的变化,

即可求出小于某一粒径的颗粒重量所占全部颗粒

重量的百分数。

[设备及用具】

1.实验装置见图3-4。

2.10L玻璃瓶1个、200mL烧杯一只。

3.虹吸取样管、吸耳球各一个。

4.水位尺、秒表、温度表各一只。

5.光电式浑浊度仪一台。

步骤及记录

1.将已知浊度的浑水装入10L玻璃瓶中,水面接近玻璃瓶直壁的顶部。

2.将玻璃瓶中的水摇匀,立即将瓶塞盖好。虹吸取样管及温度表固定在瓶塞上,盖好凭塞的同时,取样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盖好瓶塞后,每隔一定时间用虹吸管取水样,即1、2、5、15min、1、2、4、8h(时间都从开始沉淀算起)时取水样,测浊度。

4.每次取样前记录水面至取样点的距离,记水温。原水颗粒分析记录见表3-4。

注意事项

1.配制浑水浊度宜小于100度。不必用蒸馏水稀释。浊度仪一次就能量出浊度。

2.虹吸管取样时,应先放掉虹吸管内的少量存水(约20 mL),然后取样。每次取水

样的体积,够测浊度即可。

3.取样点离瓶底距离不要小于10cm,以免取样时将瓶底沉泥吸取,也不要大于15cm。大于15cm时,可能满足不了多次取水样的需要。

4.用洗耳球吸取虹吸管内的空气时,只能吸气,不能把空气鼓人瓶中,把沉淀水搅浑。

成果整理

1.计算每次取样时的平均沉速U。

2.计算自沉淀开始至每次取样这段时间的平均水温。

3.查七℃时水的运动粘度V。

4.求每次所取水样的最大粒径d。

5.计算每次取样时粒径小于该最大粒径的颗粒的重量占原水中全部颗粒重量的百分数%。

6.以对数格粒径d(#m)为横坐标,以普通格小于某一粒径颗粒重量百分数为纵坐标,绘颗粒分析曲线。

表格中的数字系某水样的实验数据

思考题

1.小于IPI的颗粒,能否用这种方法测粒径?浑水浊度为10000度时能否用这种方法测粒径?

2.对本实验有何改进意见?

实验二絮凝沉淀实验

絮凝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一般的絮状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几根沉淀柱的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不仅可借此进行沉淀性能对比、分析,而且也可作为污水处理工程中某些构筑物的设计和生产运行的重要依据。

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线。

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我们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10

120

10-+++++-+

+-''+-'+

=n T n T n

T T T T T E E Z Z

E E Z Z E E Z Z E E (3-10)

计算如图3-5示。去除率同分散颗粒一样,也分成两部分:

(1)全部被去除的颗粒部分。

这部分颗粒是指在给定的停留时间(如图中T 1),与给定的沉淀池有效水深(如图中

H=Z 0)时,两首线相交点的等去除率线的E 值,如图中的E =E 2。即在沉淀时间t=T 1,,沉降有效水深

H=Z 0时具有沉速1

0T Z u u =

≥的那些颗粒能全部被去除.其去除率家为E 2。

(2)部分被去除的颗粒部分 同自由沉淀一样,悬浮物在沉

淀时虽说有些颗粒较小,沉速较小,不可能从池顶沉到池底,但是在池体中某一深度下的颗粒,在满足条件即沉到池底所用时间

u Z u Z x x ≤时,这部分颗粒也就被去除掉了。当然,这部分颗粒是指沉速1

T Z u <

的那些颗粒,这些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也是颗粒大的沉淀快,去除率大些。其计算方法、原理与分散颗粒一样,这里是用

+-'

'+-'+++)()(12010T T T T E E Z Z E E Z Z 代替了分散颗粒中的??000

P

S dP u u

式中,E E E n T n T ?=--++1所反映的就是把颗粒沉速由u 0降到u s 时,所能多去除的那些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在沉淀时间t 0时,并不能全部沉到池底,而只有符合条件t s ≤t 0的那部分颗粒能沉到池底,

00u H u h s s ≤,故有0

0H h

u u s s =。

同自由分散沉淀一样,

由于u s 为未知数,故采用近似计算法,用

0H h s 在来代替0

u u

s ,工程上多采用等分1-++-n T n T E E 间的中点水深Z i

代替h i ,则0

H Z i

近似地代表了这部分颗粒中能沉到池底的颗粒所占的百分

数。

由上推论可知,)(10

-++-n T n T i

E E H Z 就是沉速为us ≤u ≤u 0的这些颗粒的去除量所占全

部颗粒的百分比,以次类推,式)(10

-++-∑n T n T i

E E H Z 就是的全部颗粒的去除率。

设备及用具

1. 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 ≥100mm ,高H=3.6m ,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3-6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 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 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滤抽装置、定量滤纸等。

5. 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表3-5絮凝沉淀实验记录表

步骤及记录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

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l—5沉淀往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为20、40、60、80、120min。

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3-5。

注意事项

1.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2.由于同时要由每个柱的5个取样口取样,故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上至下准确地取出水样。

3.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整数据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直径d= 柱高H=

水温℃原水悬浮物浓度SS0(mg/L)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将表3-5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E,列成表了3-6。

3.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以深度为纵坐标,将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如图3-7所示。

4.在上述基础上,用内插法,绘出等去除率曲线。E最好是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5%、35%、45%或20%、25%、30%。

5.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过H做x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再根据公式(3-10)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6.以沉淀时间t为横坐标,E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的E~t关系曲线,及E~u曲线。

思考题

1.观察絮凝沉淀现象,并叙述与自由沉淀现象有何不同,实验方法有何区别。

2.两种不同性质之污水经絮凝实验后,所得同一去除率的曲线之曲率不同,试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讨论。

4.实际工程中,哪些沉淀属于絮凝沉淀。

实验三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确定其它混凝最佳条件。

目的

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沉淀效果。

原理

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粘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混凝离不开投混凝剂。混凝过程见表3-8。

表3-8

由于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絮凝,叫“异向絮凝”。由机械运动或液体流动造成的颗粒碰撞絮凝,叫“同向絮凝”。异向絮凝只对微小颗粒起作用,当粒径大于1~5μm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说来,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混合和反应均需消耗能量,而速度梯度G值能反映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水耗能值的大小,混合的G值应大于300~500S-1,时间一般不超过30S,G值大时混合时间宜短。水泵混合是一种较好的混合方式,本实验水量小便可采用机械搅拌混合。由于粒径大的矾花抗剪强度低,易破碎,而G值与水流剪力成正比,故反应开始至反应结束,随着矾花逐渐增大,G 值宜逐渐减小。从理论上讲反应开始时的G值宜接近混合设备出口的G值,反应终止时的

G 值宜接近沉淀设备进口的G 值,但这样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设备构造较复杂,在沉淀设备前产生沉淀。实际设计中G 值在反应开始时可采用100S -1左右,反应结束时可采用10 S -1左右。整个反应设备的平均G 值约为20~70 S -1,反应时间约15~30min ,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反应,G 值及反应时间T 值(以秒计)应符合上述要求。近年来出现若干高效反应设备,由于能量利用率高,反应时间比15min 短。

混合或反应的速度梯度G 值

V

P

G μ=

(3-18) 式中 P ——混合或反应设备中水流所耗功率W ;IW=1J /S=1N ·m/S ; V ——混合或反应设备中水的体积,m 3;

μ——水的动力粘度Pa ·S ,1Pa ·S=1N ·S /m 2。

不同温度水的动力粘度μ值见表3-9。

本实验搅拌设备垂直轴上装设两块桨板,如图(3-17)示,桨板绕轴旋转时克服水的

阻力所耗功率P 为

)(4414

23r r g

rLW C P D -= (3-19)

式中 L ——桨板长度,m ;

r 2——桨板腊旋转半径,m ; r 1——桨板内缘旋转半径,m ; ω——相对于水的桨板旋转角速度,可采0.75倍轴转速,rad /s ;

r ——水的重度。N /m 3;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C D ——阻力系数,决定于桨板长宽比,见表3-10。

当C D =1.10(即b/L<1),r=9810N/m ,=9.81m/s ,及转速为n (r/min )(即

n r

0785.075.060

2=?=

πω rad/s 时)。

)(133.041423r r Ln P -=

式中P 、L 、r 2、r 1符号意义及单位同前。

设备及用具

1. 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如图3-18。 2. 1000mL 烧杯12个。 3.200mL 烧杯14个。

4.100mL 注射器2个,移取沉淀水上清液。 5.100mL 洗耳球 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

6.lmL移液管1根。

7.5mL移液管1根。

8.10mL移液管1根。

9.温度计1个、测水温用。

10.秒表1块测转速用。

11.J000ffi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12.1%浓度硫酸铝(或其它混凝剂)溶液1瓶。

13.PHS-2型酸度计1台。

14.GDS-3型光电式浑浊度仪1台。

步骤及记录

1.测原水水温、浑浊度及PH。

2.用1000mL量简量取12个水样至12个1000mL烧杯中。

3.设最小投药量和最大投药量,利用均分法确定第一组实验其它四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

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搅拌机中,开动机器,调整转速,中速运转数分钟,同时将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至加药试管中。加药试管中药液少时,可掺入蒸馏水,以减小药液残留在试管上产生的误差。

5.将搅拌机快速运转(例如300—500转/分,但不要超过搅拌机的最高允许转速),待转速稳定后,将药液加入水样烧杯中,同时开始记时,快速搅拌30秒钟。

6.30秒钟后,迅速将转速调到中速运转(例如120转/分)。然后用少量(数毫升)蒸馏水洗加药试管,并将这些水加到水样杯中。搅拌5分钟后,迅速将转速调至慢速(例如80转/分)搅拌10分钟。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帆花形成的过程、帆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并记入表3-11中。

淀的过程。与此同时,再将第二组六个水样置于搅拌机下。

2.第一组六个水样,静沉15分钟后,用注射器每次汲取水样杯中上清液约130mL (够浊度仪、pH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200 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入表

3-12中。

3.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六个水样所分别测得的剩余浊度,以及水样混凝沉淀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对最佳投药量的所在区间,做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加药

量范围)重新设定第M组实验的最大和最小投药量值a和b,重复上述实验。

注意事项

1一电源电压应稳定,如有条件,电源上宜设一台稳压装置(例如614系列电子交流稳压器)。

2.取水样时,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水样浓度上的差别。

3.移取烧杯中沉淀水上清液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起来。

[成果整理]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绘制投药量-剩余浊度曲线,从曲线上可求得不大于某一剩余浊度的最佳投药量值。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2.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测量搅拌机搅拌叶片尺寸,计算中速、慢速搅拌时的G值及GT值。计算整个反应器的平均G值。

4.参考本实验步骤,编写出测定最佳沉淀后pH值实验过程。

5.当无六联搅拌机时,试说明如何用0.618法安排实验求最佳投药量。

实验四气浮实验

气浮实验是研究比重近于1或小于1的悬浮颗粒与气泡粘附上升,从而起到水质净化作用的规律,测定工程中所需的某些有关设计参数,选择药剂种类、数量等,以便为设计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

1.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气浮净水方法的原理及其工艺流程。

2.掌握气浮法设计参数“气固比”及“释气量”的测定方法及整个实验的操作技术。 原理

气浮净水方法是目前给排水工程中日益广泛应用的一种水处理方法。该法主要用于处理水中比重小于或接近于1的悬浮杂质,如乳化油、羊毛脂、纤维、以及其它各种有机或无机的悬浮絮体等。因此气浮法在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炼油厂、食品加工厂、造纸厂、毛纺厂、印染厂、化工厂等的水处理中都有所应用。 气浮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周期短、占地面积小以及处理后的浮渣中固体物质含量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多、操作复杂、动力消耗大的缺点。

气浮法就是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慢慢自下而上地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接触,并把污染物质粘附于气泡上(或气泡附于污染物上)从而形成比重小干水的气水结合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去。 产生比重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的主要条件是: l .水中污染物质具有足够的增水性。

2.加人水中的空气所形成气泡的平均宜径不宜大于70微米, 3.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应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气浮法按水中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布气气浮、溶气气浮和电气浮几种。由于布气气浮一般气泡直径较大,气浮效果较差,而电气浮气泡直径虽不大但耗电较多,因此在目前应用气浮法的工程中,以加压溶气气浮法最多。 加压溶气气浮法就是使空气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溶解于水,并达到饱和状态,然后使加压水表面压力突然减到常压,此时溶解于水中的空气便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从水中逸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供气浮用的合格的微小气泡。

加压溶气气浮法根据进人溶气罐的水的来源,又分为无回流系统与有回流系统加压溶气气浮法,目前生产中广泛采用后者。其流程如图3-22所示。

影响加压溶气气浮的因素很多,如空气在水中溶解量,气泡直径的大小,气浮时间、水质、药剂种类与加药量,表面活性物质种类、数量等。因此,采用气浮法进行水质处理时,常;需通过实验测定一些有关的设计运行参数。。

本实验主要介绍由加压溶气气浮法求设计参数“气固比”以及测定加压水中空气溶解效率的“释气量”的实验方法。 一、气固比实验

气固比A/S 乃是设计气浮系统时经常使用的一个基本参数,是空气量与固体物数量的比值,无量纲。定义为:

)

/()

/(/d kg d kg S A 进水的固体物减压释放的气体=

对于上述的有回流系统的加压溶气气浮法,其气固比可表示如下:

l .气体以重量浓度C (mg/L )表示时: ???

?

??-=02

1/S C C R S A

(3-23)

2.气体以体积浓度S a(cm3/L)表示时:

0)1

(

2.1

/

S fp

S

R

S

A a -

=(3-24)

式中C1、C2——分别为系统中z、;处气体于水中浓度,mg/L;

S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S a——水中空气溶解量;以cm3/L计,C= S aρa

ρa——空气浓度,当20℃,l个大气压时,ρa =1.2mg/cm3;

p——溶气罐内压力;MPa

f——比值因素,在溶气罐内压力为P=(0.2~0.4)MPa,温度为20℃时,f≈0.5。

气固比不同,水中空气量不同,不仅影响出水水质(SS值),而且也影响成本费用。本实验是改变不同的气固比A/S,,测出水SS值,并绘制出A/S~出水SS关系曲线。由此可根据出水SS值确定气浮系统的A/S值,如图3-23、3-24所示。

实验装置见图3-25。

步骤及记录

l.将某污水加药混凝沉淀,然后取压力溶

气罐2/3倍体积的上清液加人压力溶气罐。

2.开进气阀门使压缩空气进人加压溶气罐,

待罐内压力达到预定压力(一般为0.3~0.4MPa)关进气阀并静置10分钟,使罐内水中溶解空气达到饱和。

3.测定加压溶气水的释气量以确定加压溶气水是否合格(一般释气量与理论饱和值之比为0.9以上即可)。

4.将500mL已加药并混合好的某污水倒人反应量简(加药量按混凝实验定),并测原污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5.当反应桶内已见微小絮体时,开减压阀(或释放器)按预定流量往反应量筒内加溶气水(其流量可根据所需回流比而定),同时用搅拌棒搅动半分钟,使气泡分布均匀。

6.观察并记录反应筒中随时间而上升的浮渣界面高度并求其分离速度。

7.静止分离约10—30分钟后分别记录清液与浮渣的体积。

8.打开排放阀门分别排出清液和浮渣,并测定清液和浮渣中的悬浮物浓度。

9.按几个不同回流比重复上述实验即可得出不同的气固比与出水水质SS值。

记录见表3-23、表3-24。

计算也可用L (气体)/g (悬浮物),计算公式如下:

Q

SS a

W S A ??=

/

式中 A ——总释气量,L ; S ——总悬浮物量,g ;

a ——单位溶气水的释气量,mL/L 水; W ——溶气水的体积,L ;

SS —一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mg /L ; Q ——原水体积,L 。 成果整理

1.绘制气固比与出水水质关系曲线,并进行回归分析。 2.绘制气固比与浮渣中固体浓度关系曲线。 二、释气量实验

影响加压溶气气浮的因素很多,其中溶解空气量的多少,释放的气泡直径大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空气的加压溶解过程虽然服从亨利定律,但是由于溶气罐形式的不同,溶解时间、污水性质的不同,其过程也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减压装置的不同,溶解气体释放的数量,气泡直径的大小也不同。因此进行释气实验对溶气系统、释气系统的设计、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设备及用具

实验装置如图3-26所示。 步骤与记录

1.打开气体计量瓶的排气阀,将释气瓶注入清

水至计量刻度,上下移动水位调节瓶,将气体计量瓶内液位调至零刻度,然后关闭排气阀。 2.当加压溶气罐运行正常后,打开减压阀和分流阀,使加压溶气水从分流口流出,在确认流出的加压溶气水正常后,开人流阀,关分流阀,使加压溶气水进入释气瓶内。

3.当释气瓶内增加的水达到100—200mL 后,关减压阀和入流阀并轻轻摇晃释气瓶,

使加压溶气水中能释放出的气体全部从水中分离出来二

4.打开释气瓶的排放问,使瓶中液位降回到计量刻度,同时准确计量排出浓的体积。 5.上下移动水位调节瓶,使调节瓶中的液位与气体计量瓶中的液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此时记录的气体增加量即所排人释放瓶中加压溶气水的释气量。

实验记录如表3-25示。

%100%理论释气量

释气量

溶气效率=

η

注:表中理论释气量V=K T P ,释气量V=K T PW (mL )

式中 P ——空气所受的绝对压力,以MP 计;W ——加压溶气水的体积(L ); K T —温度溶解常数,见表3-26。

1.完成释气量实验,并计算溶气效率。

2.有条件的话,利用正交实验法组织安排释气量实验,并进行方差分析,指出影响溶气效率的主要因素。 思考题

1.气浮法与沉淀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气固比成果分析中的二条曲线各有什么意义?

3.当选定了气固比和工作压力以及溶气效率时,试推出求回流比R 的公式。

实验五 污水可生化性能测定

污水可生化性实验,是研究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的程度,为选定该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处理工艺流程提供必要的依据。测定方法较多,本处介绍了两种测定方法。摇床测定法见实验9。 目的

由于生物处理法去除污水中胶体及溶解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经济的优点,因而在选择污水处理方法和确定工艺流程时,往往首先想到这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完全可以采用此法,但是对于各种各样的工业污水来讲,由于某些工业污水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或含有能够抑制或毒害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物质,或缺少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因此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可靠,通常要进行污水的可生化性实验。本实验的目的是:

1.鉴定城市污水或工业污水能够被微生物降解的程度,以便选用适宜的处理技术和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2.了解并掌握测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的方法。

3.掌握瓦波呼吸仪的使用方法。 一、BOD 5/COD 比值法 原理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些是可被微生物降解的,有些则是不易为微生物降解的。COD 是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有机物时用所消耗氧的量来间接表示污水中有机物数量的一种综合性指标。BOD 5是用微生物在氧充足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量以表示污水中有机物量的综合性指标。因此,可把测得的BOD 5值,看成是可降解的有机物量,而COD 代表的则是全部的有机物,所以,BQD 5/COD 比值反映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可降解程度。一般按BO 5/COD 比值分为: BQD 5/COD>0.58 为完全可生物降解污水。

BQD 5/COD =0.45~0.58 为生物降解性能良好污水。 BQD 5/COD =0.30~0.45 为可生物降解污水 BQD 5/COD<0.30 为难生物降解污水。

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见有关水质分析方法及有关工业污水BOD 5测定。 二、瓦波呼吸仪测定污水可生化性 目的

(1)熟悉掌握瓦波呼吸仪的构造、操作方法、工作原理。 (2)了解瓦波呼吸仪的使用范围及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3)理解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的基本含意。

(4)加深理解有毒物质对生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原理

瓦波呼吸仪用于测定耗氧量,是依据恒温、定容条件下气体量的任何变化可由检压计上压力改变而反映出来的原理,即在恒温和不断搅动的条件下,使一定量的菌种与污水在定容的反应瓶中接触、反应,微生物耗氧将使反应瓶中氧的分压降低(释放CO 2用KOH 溶液吸收),测定分压的变化,即可推算出消耗的氧量。 利用瓦波呼吸仪测定污水可生化性,是因为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耗氧速度基本不吃而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由干它的生理活动而消耗氧,耗氧量的多少,则可反映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

在不考虑硝化作用时,微生物的生化需氧量由两部分构成,即降解有机物的生化需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耗氧量,如图3-28示。

总的生化需氧速率及需氧量可由下式计算:

b N a VX O s v

'+'=2

(3-36)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3.2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3JC473-2001、JC474-1999、JC475-1992、JC476-2001、JC477-1992、J(混凝土外 加剂) 3.4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3.5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7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8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9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作业项目概述 5作业准备 5.1人员配备: 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3~4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 5.1.2负责人员必须持有中级证以上的资格证书。 5.2仪器、设备: 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 坍落度筒、台秤 50kg 、感量50g 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 砼贯入阻力仪、砼含气量测定仪 容量筒: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直径350~400mm 载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片机产生低频信号源; 2、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内容 1、信号的种类相当的多,这里列出了几种典型的信号,便于观察。 2、这些信号可以应用到后面的“基本运算单元”和“无失真传输系统分析”中。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抽样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sin()(θω+=t K t f ,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 、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 1-5-1 正弦信号 2、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 Ke t f =)(。对于不同的a 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 1-5-2 指数信号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 ?? ? ??><=-)0()sin()0(0)(t t Ke t t f at ω 其波形如下图: 图 1-5-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抽样信号:其表达式为: sin ()t Sa t t = 。)(t Sa 是一个偶函数,t = ±π,±2π,…,±n π时,函数值为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振动实验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确认主机电源相位是否正确。机箱底部有相位保护 提示,灯亮为OK。 2、调整振动台高度。 3、调整风机相位以吹风为准。 4、面板操作: 4.1电源一切OK后,先开MAIN,再开SYSTM开 关,停顿10秒钟左右,NORMAL指示灯亮后OK。 4.2输入信号源,机台即或振动。 4.3相关指示含义: 名称含义备注 EXT-1 指外部信号输入通道切换EXT-1为准 EXT-2

INT-S.G 信号切换EXT-S.G为准 EXT-S.G TEST 自检校准不用动 CAL FIX 定频不用动 SWEEP 扫频不用动 ALARM 报警开关“ON”为开;“OFF”为关 EMG 紧急开关 STOP RESET 复位开关 5、关机 先停止振动,先关信号源,再关SYSTEM开关,最后关MAIN开关。 6、注意事项 振动台工作时,被振动物要按要求固定牢固,应有人

外加剂生产操作规程共7页

外加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外加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公司的劳动保护,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保证车间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车间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车间负责人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三、定期组织工人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四、车间工人生产时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现有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 五、对新工人或变动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规划好原材料堆放的场地,将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车间内禁止有明火,注意安全防火,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七、进行投料生产之前应先对机器进行空载运行,观察是否运行正常,待运行无异常时方可投料进行 产。 八、机器运行时不要将棍棒及金属物品放在投料口,不要将手伸进投料口过滤网口下,以免受伤。 九、机器运行时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关掉电源、停止运行,找维修人员来检查维修,待无故障时再继续生产,不要机器带病作业,以免发生危险。 十、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对老化的电源线及时更新。 十一、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安检时要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作业,避免发生漏电及误操作伤人事故。 十二、车间要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善、有效。 十三、消防器材必须放在明显、取用方便的地方,位置固定,不得随便挪动。 十四、车间工人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定期及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火灾隐患提出治理方案和整改计划。 济南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和新品种混凝土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是化学产品,外加剂大批量的生产,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安全问题。目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70%~80%。这其中有职工的素质问题,更有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只顾抓市场、抓效益,根本顾不上抓安全管理,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置安全生产于不顾。本应停车进行设备检修,却为了眼前利益,让设备冒险使用,最终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例子并不鲜见。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事故频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压缩经费,首先削减的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费,导致劳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失修,重大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虽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安全管理,但投入也在逐年减少;亏损企业则投入很少或根本不投入。拼设备、拼人力现象普遍,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生产现场脏乱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事故隐患增加,安全生产状况恶化。以上是我国生产安全的现状,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外加剂厂应该根据自身的生产流程和化学物品的特点,制定安全合理的安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软件实验 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课程组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二零零九年五月

“信号与系统软件实验”系统简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与通信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任务在于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并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由于本学科内容的迅速更新与发展,它所涉及的概念和方法十分广泛,而且还在不断扩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激发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的信心和能力逐步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近二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用数字方法处理信号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发展。实际上,信号处理已经与计算机难舍难分。为了配合《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信号与系统》课程组于2002年设计并开发了“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是用MATLAB5.3编写的,包含十个实验内容,分别是:信号的 Fourier 分析、卷积计算、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状态变量分析、稳定性分析等,基本上覆盖了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几年为学生们开设实验,学生们普遍反映该实验能够帮助他们将信号与系统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对于进一步搞清数学公式与物理概念的内在联系都很有帮助。 但是近两年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更换了教材,原有的软件系统在内容的设计上就显现出一些不足;而且随着MATLAB版本的升级,该软件系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实验无法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新的基于MATLAB7.0的软件实验系统,利用MATLAB提供的GUI,使得系统界面更加美观;根据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并完善了实验内容;保留原有一些实验内容,但完善了功能,例如动态显示卷积过程,在任意范围显示图形等。 本系统包括七个实验,分别是:信号的时域基本运算、连续信号的卷积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信号的卷积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系统的频域分析、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应用能力,所有实验均提供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参与编程。 本系统既可作为教师教学的实验演示,又可作为学生动手实验的实验系统。 1. 安装本实验系统 本实验系统只能在 MATLAB 环境下运行,所以要求必须先安装 MATLAB7.0 以上版本的 MATLAB 软件,推荐安装MATLAB的所有组件。安装好MATLAB7.0之后,将本实验系统包含的文件夹 Signals&Systems 复制到MATLAB 的 work文件夹下即可。 2. 运行本实验系统 在 MATLAB 命令窗口下,键入启动命令 start,即可运行本实验系统,进入主实验界面。注意:如果MATLAB软件没有安装符号(Symbolic)、控制(Control)、信号(Signal)工具箱,运行过程中会有些命令无法识别。 start ↙ %启动命令 实验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实验者输入相应的参数、向量和矩阵,请参照本书中的格式输入。在输入向量时,数字之间用空格或逗号分隔,如输入离散序列

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QLJC-JS25-2014A 1目的 规范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的作业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拉力试验机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检测组按计划对本组使用的拉力试验机进行期间核查。 3.2检测组配合设备管理员按计划对使用的拉力试验机进行期间核查。 4要点 4.1核查方法选择 Z比分法数 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制作6个内部监控样,得到监控样的屈服强度值和抗拉强度值,并求出屈服强度平均值和抗拉强度平均值,计算出检测值标准差,代入公式得出Zi的值。 按Z比分数法进行评价,在剔除了离群值之后,用余下的数据,代入公式 σX X Z i i - = 式中Zi---------某试验室的Z比分数; Xi---------某试验室的比对项目检测值; X------平均检测值; σ-------检测值标准差;σ= () 1 1 2 - -∑ = n X X n i i 4.1.1核查项目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4.1.2试验室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35℃范围内。 4.1.3判定依据 a) 当 Zi≤2时,示为检测值在正常范围; b)当 2< Zi< 3 时,示为检测值有可疑成分; c)当 Zi ≥3时,示为检测值极不正常,应查找原因。

4.2期间核查周期规定 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每6个月进行一次。 4.3检测组按计划和周期完成期间核查后,把《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记录》及相关的其他记录交设备管理员对结果进行审批确认,设备管理员把审核结果反馈给检测组。 4.4设备管理员收集整理期间核查的记录和文件,并归档保存。 5相关文件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6附件 《拉力试验机期间核查记录》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抗拉试验 3.1.1试验步骤及标准 3.1.1.1 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2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 ●开机顺序: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工控机→启动试验软件→液压源 ●拉伸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 g)试验力清零; 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 i)位移清零; j)运行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k)观察试验过程; 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如您想清楚点 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 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13步; n)打印试验报告; 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振动试验机作业指导书

检验文件 检验文件名称:振动试验机作业指导书 检验文件编号:Q/ZX M 09-02.13.0708-2005 版本:V1.0 共 12 页 (包括封面) 拟制 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 会签 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事业部发布 页脚内容1

前言 为了明确手机检测中心实验室能正确使用振动试验机测试,特编制本测试作业指导书。本标准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提出,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归口。本标准拟制部门: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拟制人:杨征。 本标准于2004年11月首次发布。

目次 前言 (1) 目次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振动试验机的系统性能 (3) 5振动试验机试验的开机 (4) 6振动试验机程序操作和参数设置方法 (4) 7试验运行 (10) 8检测记录 (10) 9振动检测系统关机步骤 (10) 10注意事项 (10) 11维护保养 (10) 12记录保存 (10) 13校验周期 (11)

振动试验机使用指导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试验机进行各类移动终端产品振动试验的操作规程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机检测中心实验室所进行的振动及振动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使用时应以网上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Q/ZX M 23.002–2004 移动台环境试验规范 GB/T 2423.1/2/3/22/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RVC-2A振动试验机使用说明书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正弦振动试验: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在振动台上采用正弦信号,对被测样机进行振动的检测。 3.2 随机振动试验: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在振动台上采用所有频率成份同时激振而且各个频率的输入振幅是随机改变的激振信号,对被测样机进行振动的检测。 3.3 冲击试验:采用规定脉冲波形,在振动台上对被测样机进行冲击的检测。 4振动试验机的系统性能 4.1 振动试验机使用范围 振动试验机适用于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振动试验, 如路运,空运,海运, 铁运等. 主要可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正弦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等. 4.2实验室环境要求 温度:5-35℃ 湿度:≤85%(25℃) 4.3 设备型号: 振动发生器 ES-3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 DA-3 4.4设备规格 4.4.1 正弦扫频 控制和测量通道 1~8 频率范围 5~4000Hz 扫频包线等幅、等速度、等加速度 分析方式 RMS、跟踪滤波 扫频方式线性—对数、正反扫、定频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张静亚周学礼 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9年2月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产生及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2. 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 3. 熟悉一阶系统的无源和有源模拟电路; 4.研究一阶系统时间常数T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研究一阶系统的零点对系统的响应及频率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TKSX-1E型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 2. 计算机1台 3. TKUSB-1型多功能USB数据采集卡 三、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实验系统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并产生如下信号: (1) 正弦信号f1(t),频率为100Hz,幅度为1;正弦信号f2(t),频率为10kHz,幅度 为2; (2) 方波信号f3(t),周期为1ms,幅度为1; (3) 锯齿波信号f4(t),周期为0.1ms,幅度为2.5; 2.学会使用虚拟示波器,通过虚拟示波器观察以上四个波形,读取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3.采用实验系统的数字频率计对以上周期信号进行频率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虚拟示波器的读取值进行比较。 4.构建无零点一阶系统(无源、有源),测量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5.构建有零点一阶系统(无源、有源),测量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并用坐标纸上记录信号的波形。

四、实验原理 1.描述信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是数学表达式(时间的函数),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为信号的波形)。对于各种信号可以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等。 2.无零点的一阶系统 无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如图1-1的(a)和(b)所示。它们的传递函数均为+1G(S)= 0.2S 1 (a) (b) 图1-1 无零点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3.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1-2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2++0.(S 1)G(S)= 0.2S 1 (a) (b) 图1-2 有零点(|Z|<|P|)一阶系统有源、无源电路图 4.有零点的一阶系统(|Z|>|P|) 图1-3的(a)和(b)分别为有零点一阶系统的有源和无源模拟电路图,他们的传递函数为:++0.1S 1G (S )= S 1

振动试验机作业指导书

内部公开▲ Q/ZX M 09-02.13.0708-2005 检验文件 检验文件名称:振动试验机作业指导书 检验文件编号:Q/ZX M 09-02.13.0708-2005 版本:V1.0 共 12 页 (包括封面) 拟制 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 会签 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事业部发布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

前言 为了明确手机检测中心实验室能正确使用振动试验机测试,特编制本测试作业指导书。本标准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提出,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归口。本标准拟制部门:手机事业部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拟制人:杨征。 本标准于2004年11月首次发布。

目次 前言 (1) 目次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振动试验机的系统性能 (3) 5振动试验机试验的开机 (4) 6振动试验机程序操作和参数设置方法 (4) 7试验运行 (10) 8检测记录 (10) 9振动检测系统关机步骤 (10) 10注意事项 (10) 11维护保养 (10) 12记录保存 (10) 13校验周期 (11)

振动试验机使用指导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试验机进行各类移动终端产品振动试验的操作规程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机检测中心实验室所进行的振动及振动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使用时应以网上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Q/ZX M 23.002–2004 移动台环境试验规范 GB/T 2423.1/2/3/22/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RVC-2A振动试验机使用说明书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正弦振动试验: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在振动台上采用正弦信号,对被测样机进行振动的检测。 3.2 随机振动试验: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在振动台上采用所有频率成份同时激振而且各个频率的输入振幅是随机改变的激振信号,对被测样机进行振动的检测。 3.3 冲击试验:采用规定脉冲波形,在振动台上对被测样机进行冲击的检测。 4振动试验机的系统性能 4.1 振动试验机使用范围 振动试验机适用于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振动试验, 如路运,空运,海运, 铁运等. 主要可进行随机振动试验,正弦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等. 4.2实验室环境要求 温度:5-35℃ 湿度:≤85%(25℃) 4.3 设备型号: 振动发生器 ES-3 开关型功率放大器 DA-3 4.4设备规格 4.4.1 正弦扫频 控制和测量通道 1~8 频率范围 5~4000Hz 扫频包线等幅、等速度、等加速度 分析方式 RMS、跟踪滤波 扫频方式线性—对数、正反扫、定频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2

基于Matlab 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一 连续时间信号在Matlab 中的表示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运用Matlab 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 2、观察并熟悉这些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实例分析 1、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2、如何表示连续信号? 连续信号的表示方法有两种;符号推理法和数值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Matlab 数值计算的方法不能处理连续时间信号。然而,可利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的取样值来近似表示连续信号,即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样值能被Matlab 处理,并且能较好地近似表示连续信号。 3、Matlab 提供了大量生成基本信号的函数。如: (1)指数信号:K*exp(a*t) (2)正弦信号:K*sin(w*t+phi)和K*cos(w*t+phi) (3)复指数信号:K*exp((a+i*b)*t) (4)抽样信号:sin(t*pi) 注意:在Matlab 中用与Sa(t)类似的sinc(t)函数表示,定义为:)t /()t (sin )t (sinc ππ= (5)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t,width) (6)周期矩形脉冲信号:square(t,DUTY),其中DUTY 参数表示信号的占空比

DUTY%,即在一个周期脉冲宽度(正值部分)与脉冲周期的比值。占空比默认为0.5。 (7)三角波脉冲信号:tripuls(t, width, skew),其中skew 取值范围在-1~+1之间。 (8)周期三角波信号:sawtooth(t, width) (9)单位阶跃信号:y=(t>=0) 三、实验内容 1、验证实验内容 直流及上述9个信号 2、程序设计实验内容 (1)利用Matlab 命令画出下列连续信号的波形图。 (a ))4/3t (2cos π+ (b ) )t (u )e 2(t -- (c ))]2()(u )][t (cos 1[--+t u t π (2)利用Matlab 命令画出复信号)4/t (j 2e )t (f π+=的实部、虚部、模和辐角。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格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思考等 2、实验内容:程序设计实验部分源代码及运行结果图示。

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篇一: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一、配料关键限值: 亚硝酸钠最大使用量≤0.15g/kg; 复合磷酸盐最大使用量≤5.0g/kg。 灌肠类产品的山梨酸钾最大使用量≤ 1.5g/kg;其它肉制品的山梨酸钾最大使用量≤0.075g/kg。 二、监控对象 亚硝酸钠、复合磷酸盐、山梨酸钾 三、监控方法 0.1g电子天平计量 四、监控频率 每批 五、监控人员 配料员和品管员 六、纠偏行动 发现异常时,停止使用,重新称量篇二: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10日发布 2014年11月10日实施 ×××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对×××生产工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各工序按规定的工序程序进行正确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的全过程。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的生产计划,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的实际操作及现场管理; 2、质检部负责对工艺及参数进行确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作业内容 1 原辅料规格及要求 1.1 所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优先采购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作为本公司的生产原辅材料; 1.2 采购进厂的原辅材料必须按各种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要求验收; 1.3 采购原辅料时必须向对方索取有关有效的合格证书,并抽检合格后才可进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拒绝入厂。 2 工艺流程图 注:打﹡为关键控制点 3生产操作规程 3.1投料前准备操作规程

3.1.1.准备工作 (1)、工序操作人员按照《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氧化还原工序。(2)、检查生产现场是否有清场合格证。 (3)、检查设备、工具、容器是否有清洁状态卡,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检查计量器具的完好且校验在有效期内。 3.1.2、生产操作 (1)、车间领料员根据工艺要求,按品名、数量、及时到库房领料。 (2)、领料员必须与仓库保管员如实核对品名、数量、检验报告单,转下一工序。 (3)、生产过程中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3.1.3、清场 (1)、清除上批生产遗留物和与下批生产无关的文件。 (2)、工器具须按《非洁净区容器具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3)、清洁工具应按《非洁净区洁具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4)、清场结束后,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确认签字,挂清场合格证。 3.1.4、注意事项 (1)、投料前,依据工艺要求复核品名、批号、数量,做到投料正确、准确。 (2)、及时、规范、准确填写批生产记录和辅助记录,不预记,不追记;生产记录填写完后,由班长复核后签字,上交净选批生产记录。 (4)、按时填写《设备使用日志》包括设备的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 (5)、偏差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偏差(包括异常情况),应执行《生产过程偏差管理规程》。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上报车间主管和质量保证部,在没有查出原因和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时不得生产;生产车间提出解决影响产品质量隐患的解决方案,上报质量保证部经批准后实施隐患解决方案,隐患解除后方可继续生产。处理的相关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 3.1.5、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注意事项 3.1.5.1、技术安全(1)、工序应有“设备完好证”、“清场合格证”方可生产操作。(3)、认真、严格按“质量监控点”的项目、内容监控。 (4)、认真清场,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 (5)、严格执行《生产交接班管理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 3.1.5.2、工艺卫生 (1)、原辅料进入非洁净区,按《物料进出非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smp -wl-001-00)执行。(2)、更换批号时要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smp-sc-001-00),保证工作场地、设备、容器、容器具清洁。更换品种时要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管理规程》(smp -sc-001-00),保证产品不产生交叉污染。 (3)、人员进入车间非洁净区按《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smp -ry-001-00)进行清洁更衣。 (4)、工作服清洗与更换按《工作服管理规程》(smp-ws-001-00)。 (5)、清洁用具及清洁剂、消毒剂应存放在规定的清洁间。 (6)、生产用的各种容器具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7)、严格执行设备、容器具、厂房、地面等清洁规程,并有清洁状态标志。 3.1.5.3、环境卫生:操作工、保洁工应按相应的区域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按《环境卫生管理规程》(smp-ws-002-00)执行。 3.1.5.4、人员卫生:生产区域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生产人员卫生管理规程》(smp-ws-003-00)规范清洁、操作行为。

新版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2.3 GB501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2.4 GB502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 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 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 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 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 (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 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 并在抽样单上签章: 一旦抽样完毕, 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 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 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 流程) 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检样品数量、尺寸、规格等是否符合检测执行标准的要求。检测人员对不符合要求的样品, 有权暂时停止检验, 写明原

试验机维护保养操作规程样本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机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一、在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应先测量试件高度, 至少取圆周等分四点的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并测算试件密度。 二、测定试件的稳定度时将测定密度后的试件及马歇尔试验的上、下压头, 置于温度为60℃+1℃石油沥青的恒温水槽保持至少30~45分钟后将上、下压头上从水槽中取出拭干净内面, 在下压头的导棒上涂少量黄油, 再将度件取出置下压头上, 盖上上压头, 然后装在加载设备上, 将流值测定装置安装在导棒上, 使导向套轻轻地压住上压头, 同时将流值计百分表读数对零, 将量程0~30KN的测力环装在试验仪上, 调整加载速度, 启动试验仪, 读取测力环中力值数据和流值计百分表读数。。 三、测度回弹模量时在试验仪上安装量程为0~50KN的测力环, 将度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试筒两侧的螺孔内, 将承载板放在试件表面中央位置, 并与试验仪的贯入杆对正, 将百分表和表头安在支杆上, 并将百分表测头安放在承载板两侧的支架上, 加压。 四、进行无侧限抗压强试验试验时应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取出, 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 并称取试件的质量, 用游标卡尺测试件高度, 将量程为0~100KN的测力环安装在试验仪上, 放入试件启动机器记录数值, 测定含水量。

维护保养: 1、试验仪应安装在清洁、干燥、温度均匀、周围无震动、无腐蚀气体影响的房间里。 2、安装地点应位置适当, 地基牢固可靠, 便于操作和保养。 3、每一所向机内更换锂基润滑油。 4、电动操作时, 摇篮手柄不允许装在机上, 以免伤人。

ACS-A型电子天平维护保养操作规程 一、电子称应置于稳定平整的台面上, 无气流、无辐射、无含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二、调平: 调平左右调整螺栓, 使水平显示器中水平泡位于中心。 三、开机: 打开电源开关, 显示窗轮流显示88888, 最后进入零位状态。 四、称量: 当空称显示不为零时, 按[置零]或[去皮]键, 重量窗显示为零时开始称重, 称重完毕后按[清除]键, 恢复零位状态。 维护保养: 1、试验完毕后, 关闭电源开关, 拨下电源插头。 2、不使用时加防尘罩。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4 材料 4.1`水泥: 采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水泥。 4.2砂: 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含泥量小于1%。符合GB/T14684中II区要求的中砂。 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4.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 4.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5配合比 5.1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普通砼JGJ/T55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B)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 47%。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低1%~~3%。C)外加剂掺量:按生产厂家推荐掺量 D)用水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手册 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10月

前言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由于本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为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理解《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开设了基于本课程的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手册,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信号与系统”的实验系统设备结合,从内容上对教材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为学生具体实验进行了指导。 鉴于时间仓促,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与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使之完善。 编者 2005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系统的特性测试 (1) 实验二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8) 实验三模拟滤波器分析 (14) 实验四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26)

实验一系统的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运算单元,搭建一些简单的实验系统。 2、学会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的方法。 3、了解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 4、学会对其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1、根据要求搭建一阶、二阶实验系统。 2、测试一阶、二阶系统的频响特性和阶跃响应。 三、预备知识 学习使用波特图测试系统频响的方法。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线性系统综合设计性模块一块。 3、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1、基本运算单元 (1)比例放大 1)反相数乘器

由: 2211R U R U -= 则有:1 122R U R U = 2)同相数乘器 由: 544 43R R U R U += 则有:()4 5434R R R U U += (2) 积分微分器 1)积分器: 由:212 11//1R SC U R U -= 则有:()12121 21C SR R R U U +-= 2)微分器 由: 141 31R U SC U -= 则有:S C R U U 1134-= (3) 加法器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页码1/8制定日期 版本A执行日期 一、目的 拉伸试验为简单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过程中测定金属材料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如正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等)的适宜方法选取及操作规范,取得准确、正确的试验数据。 二、范围 试验类型包括室温拉伸试验、高温拉伸试验、低温拉伸试验等,测试内容包含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收缩率、断面收缩率等。 三、原理 在规定试验环境条件下,对规定要求的试验进行正确加载,施加拉力,一般拉伸至断裂,测定上述力学性能中的一项或几项。 四、术语定义及符号和说明 术语及定义 本指导书涉及术语较多,此处略,具体参考相关标准(如GB/、GB/T4338-2006、GB13239-2006等)。 符号和说明 符号和说明参加下表(表 1.)。 表 1. 符号和说明 符号单位说明 试样 a0,T a mm矩形横截面试样原始厚度或原始管壁厚度 b0mm矩形横截面试样平行长度的原始宽度或管的纵向剖条宽度或扁丝原始宽度 d0mm圆形横截面试样平行长度的原始直径或圆丝原始直径或管的原始内径 D0mm管原始外径 L0mm原始标距 mm测定Awn的原始标距 L c mm平行长度 L e mm引伸计标距 L t mm试样总长度 d u mm圆形横截面试样断裂后缩颈处最小直径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页码28制定日期 版本A执行日期 符号单位说明 L u mm断后标距 mm测量Awn的断后标距 S0mm2原始横截面积 S u mm2断后最小横截面积 K—比例系数 Z%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A%断后伸长率 A wn%无缩颈塑性伸长率 延伸率 A e%屈服点延伸率 A g%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 A gt%最大力Fm总延伸率 A t%断裂总延伸率 △Lm mm最大力总延伸率 △L f mm断裂总延伸 速率 S-1应变速率 S-1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νc mm·S-1横梁位移速率 MPa·S-1应力速率 力 F m N最大力 屈服强度、规定强度、抗拉强度 E MPa b弹性模量 m MPa应力—延伸率曲线在给定试验时刻的斜率 m E MPa应力—延伸率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c R eL MPa b上屈服强度 R m MPa下屈服强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版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目录 实验一基本信号的生成 (1) 实验二信号的基本运算 (8) 实验三系统的时域分析 (13) 实验四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20)

实验一 基本信号的生成 1.实验目的 ● 学会使用MATLAB 产生各种常见的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 ● 通过MATLAB 中的绘图工具对产生的信号进行观察,加深对常用信号的 理解; ● 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基本函数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验奠 定基础。 2.实验原理 ⑴ 连续信号的MATLAB 表示 ① 指数信号 指数信号at Ae 在MATLAB 中可用exp 函数表示,其调用形式为 exp()y A a t =** 【例1】 单边衰减指数信号的MATLAB 表示如下:(取1,0.4A a ==-) % program exa_1.m, decaying exponential A=1;a=-0.4; t=0:0.001:10; ft=A*exp(a*t); plot(t,ft) ② 正弦信号 正弦信号0cos()A t ωφ+和0sin()A t ωφ+分别用MATLAB 的内部函数cos 和sin 表示,其调用形式为

cos(0phi) sin(0phi) A w t A w t **+**+ 【例2】 正弦信号的MATLAB 表示如下:(取01,2,/6A ωπφπ===) % program exa_2.m, sinusoidal signal A=1; w0=2*pi; phi=pi/6; t=0:0.001:8; ft=A*sin(w0*t+phi); plot(t,ft) ③ 抽样函数 抽样函数()Sa t 在MATLAB 中用sinc 函数表示,定义为 sinc()sin()/()t t t ππ= 其调用形式为 y=sinc()t 【例3】 抽样函数的MATLAB 表示如下:(取33t ππ=-:) % program exa_3.m, sample function t=-3*pi:pi/100:3*pi; ft=sinc(t/pi); plot(t,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