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教学教材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教学教材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教学教材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3.2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3JC473-2001、JC474-2008、JC475-2004、JC476-2001、JC477-2005

3.4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3.5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6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7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4检测项目概述

5检测准备

5.1人员配备:

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3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5.1.2负责人员必须持有中级证以上的资格证书。

5.2仪器、设备:

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

坍落度筒、台秤 100kg 、感量50g

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

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容量筒: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直径350~400mm

载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负压筛析仪

6检测条件

7检测顺序和方法

7.1材料

7.1.1`水泥:

A含量在5%~8%并以二水应采用基准水泥,若无此种水泥时,可以采用熟料中C

3

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7.1.2砂:

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7.1.3石子:采用粒径为5~20mm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

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采用二级配,其中 5~10mm占45%,10~20mm 占55%。

7.1.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7.1.5外加剂: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

剂、缓凝剂、防水剂

7.2配合比

7.2.1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JGJ/T55-2000进行设计。?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

下规定:

7.2.2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kg/m3。采用碎石时,330±5kg/m3。

7.2.3砂率:基准砼、?掺外加剂的砼的砂率均为36%~ 40%。

7.2.4用水量:应使砼坍落度达到(8±1)cm。

7.2.5外加剂掺量:按生产厂家推荐掺量的下限值.

7.3减水率测定: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

量之差与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之比。坍落度按(GBJ180)测定。减水率按式(1)计算:

0-W

1

=─────×100%(1)

式中:W

───减水率,%;

───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1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

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若有两个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7.4凝结时间差测定:凝结时间差按式下式计算:

△T=T

t-T

式中:△T──凝结时间之差,min;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7.5坍落度、坍扩度

坍落度测定按SD105-82中第4.0.2条[104-80]之规定,坍落度测定在按上述方法测定坍落度后,当混凝土不再向四周流动时,测量互相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对掺泵送剂的混凝土除测定初始坍落度外尚应测定间隔30min

和60min时的坍落度。其测试方法是当测定初始坍落度SL

后把全部混凝土料装入铁桶或塑料桶内,用盖子或塑料布密封,存放30min后将桶内物料倒入拌料板上,

用铁锹翻两次,进行坍落度试验得出坍落度保留值SL

30

,再将全部混凝土料装入桶

内,密封再存放30min,用上法再测定一次,得出60min坍落度保留值SL

60

。然后计算不同存放时间的坍落度损失率,其计算方法按下列公式进行:

SL

B =(SL

-SL

t

)/SL

×100

式中:SL

B -坍落度损失率,%;SL

-初始坍落度,mm;SL

t

-存放时间t(min)后的

坍落度,mm。

7.6抗压强度比测定:

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计

算:

=─────×100%

式中:R

──抗压强度比,%;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掺外加剂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GBJ81)进行试验和计算。试件用振动台振动 15s~20s,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Φ25mm,14000次/min)振捣时间为8s~12s。试件预养温度为(20±5)℃。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7.7抗渗压力(或高度)比

试验步骤:基准混凝土标养到28d,受检验负温混凝土-7+56d时进行抗渗试验,抗渗压力按0.2MPa、0.4MPa、0.6MPa、0.8MPa、1.0MPa加压,每级恒压8h,加压

到1.0MPa为止,若试件透水,则按公式计算透水压力比,精确至1%:

t

=─────×100%

r

C

式中:P

───透水压力比,%;

r

───受检验负温混凝土(-7+56d)的透水压力,MPa;

t

───标养28d基准混凝土的透水压力,MPa。

C

若试件未透水则将劈开,测量试件10个等分点透水高度并取其平均值,以一组6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透水高度比按公式计算,精确至1%:

t

=─────×100% (7)

r

C

───透水高度比,%;

式中:H

r

───受检验负温混凝土6个试件水高度平均值,mm;

t

───基准混凝土6个试件透水高度平均值,mm。

C

7.8水泥净浆流动度

7.8.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锅均匀擦过,待其

表面湿而不带水渍。

7.8.2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7.8.3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内。

7.8.4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搅拌3min。

7.8.5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

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7.8.6结果表达

表达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试样数量不应少于三个,结果取平均值,误差为±5mm。

7.9压力泌水率比

7.9.1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1.66L试料筒内,用捣棒由外围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将

仪器按规定安装完毕。尽快给混凝土加压至3.5Mpa,立即打开泌水管阀门,同时

,加开始计时,并保持恒压,泌出的水接入量筒内。加压10s后读取泌水量V

10

压140s后读取泌水量V

140

7.9.2结果计算与评定:

7.9.2.1压力泌水率B

按下式计算:

p

V

10

B

p

=──×100%

V

140

式中:B

p -压力泌水率,%;V

10

-加压10s时的泌水量,ml;V

140

-加压10s时的泌水量,ml。

结果以三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7.9.2.2压力泌水率比R

b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B

PA

R

b

=──×100%

B

Po

式中:R

b

——压力泌水率比,%;

B

Po

——基准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B

PA

——受检混凝土压力泌水率,%。

7.10含气量测定:

在进行拌和物含气量测定之前,应先测定拌和物所用骨料的含气量:按下式计算每个试样中粗、细骨料的质量:

V

m

g =───×m’

g

1000

V

m

S =───×m’

S 1000

式中: m

g 、m

S

───分别为每个试样中的粗、细骨料质量,kg;

m’

g 、m’

S

───分别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中的粗、细骨料质量,kg;V───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容积,L。

在容器先注入1/3高度的水,然后把通过40mm网筛的粗、细骨料称好、拌匀,慢慢倒入容器。水面每升高25mm左右,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料过程中始终使液面高出料的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浸泡约5min,再轻敲容器外壁,排净气泡,然后除去水面泡沫,加入至满,擦净容器边缘。装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和加水阀,通过加水阀向容器内注水,当流出的水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状态下关闭加水阀和排水阀。开启进气阀,用打气筒打气,使气室的压力略大于0.1MPa,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微开排气阀,调整压力至0.1MPa,关紧排气阀。开启操作阀,轻扣表盘,使指针稳定。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使压力计指针刚好指在0.1MPa,然后关紧所有的阀门。打开操作阀,使气室里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指针稳定后记录表值,?以此按压力与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骨料的含气量值(精确至0.1%)。

含气量测定按该仪器说明进行操作:用湿布擦净量钵与钵盖内表面,并使其水平放置,将新拌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装入量钵内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s~20s刮去表

面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用镘刀抹平,并使其表面光滑无气泡。擦净钵体和钵盖边缘,将密封圈放入钵体边缘地凹槽内,盖上钵盖,用夹子夹紧,使之气密良好.打开小龙头和排气阀,用注水器从小龙头处往量钵中注水,直至水从排水阀出口流出再关紧小龙头和排水阀.关好所有的阀门,用手泵打气加压,使表压稍大于0.1 mPa,用微调阀准确地将表压调到0.1mPa.按下阀门杆1-2次,待表压指针稳定后,测得压力表读数,并根据仪器标定

值.

地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得到所测混凝土样品的仪器测定含气量A

0 A=A

-Ag

式中:A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

──含气量测定的平均值,%;

A

Ag──骨料含气量,%。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含气量测值相差0.2%以上时,应进行第三次测定,如第三次与以上两次的最接近的值差仍大于0.2%时,此试验无效。

7.11收缩率比测定:

收缩率比以龄期28d掺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干缩率比值表示,

按下式计算:

ε

t

=───×100%

R

ε

ε

C

──收缩率比,%;

式中:R

ε

ε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的收缩率,%;

t

──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ε

C

掺外加剂及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按《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中7.9测定和计算,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7.12抗冻性(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

参照GBJ82-85进行试验并计算强度损失率。基准混凝土在标养28d后进行冻融试验。受检负温混凝土在龄期为-7+28d进行冻融试验。根据计算出的强度损失率再按下式计算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损失率之比,计算精确至1%。

Δf

AT

D

=───×100%

r

Δf

C

── 50次冻融强度损失比,单位为百分数%;

式中:D

r

Δf

──受检负温混凝土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单位为百分数%;

AT

──基准混凝土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单位为百分数%。

Δf

C

7.13相对耐久性试验:

按《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中7.7进行。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冻融循环次数以三个试件动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降至80%或60%以上评定外加剂质量。

7.14含水率试验:

将洁净带盖的称量瓶放入100~105℃烘箱中干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至恒温(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0.3mg),称其质量。再称试样10g±0.2g,装入已烘干至恒温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恒温2h取出,盖上盖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至恒温,称其质量。按下式计算:

m 1- m

2

X

H2O

=───×100%

m 2- m

式中:X

H2O

──含水率,%;

m

2

──称量瓶的质量,g ;

m

1

──称量瓶加干燥前试样质量,g ;

m

2

──称量瓶加干燥后试样质量,g。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 1%。

7.15细度:试样在试验前应充分拌匀并经100~105℃烘干,称取10g倒入筛内,用人

工筛样,将近筛完时,必须一手执筛反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度每分钟120次,并且筛子应向一方向旋转数次,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直至每分钟通过质量不超过0.05g时为至。称量筛余物,称准至0.01g。

按下式计算:

m

1

筛余(%)=───×100%

m

式中:m

1

──筛余物质量,g ;

m

──试样质量,g

7.16比表面积

7.16.1用水银排代法先测试料层体积: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

径比透气筒略小的细长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地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片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口中倒出水银称量,记录水

银质量P

1

,精确至0.05g。重量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

出一片滤纸,试用约3.3g的试样,按照要求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

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P

2

,重复几次,直到试样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计算试料层的体积:V=(P

1-P

2

)/ ρ水银

式中:V—试料层体积(mm3)

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两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两次值差不超过

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n和n

7.16.2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

中,用力摇动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时试样松散。静置2min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7.16.3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

却室温。

7.16.4校正试验用的标准样量和被测定试样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孔隙率

为0.500±0.005。

计算式为:W=ρV(1- e)

式中: W—需要的试样量,g

ρ—试样的密度,g/cm3

V—测定的试料层体积,cm3

e —试料层孔隙率

7.16.5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

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上式中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0.001g,倒入圆筒。轻敲筒边,使水泥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7.16.6透气试验: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不漏气,并不振动

所制备的试料层。先关闭压力计臂上之旋塞,开动抽气泵,慢慢打开旋塞,平稳地从U形管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达液面升到最上面的一条刻线时关闭旋塞和气泵。当压力计的液面的凹面达到第二条刻线时开始计时,当页面的凹面到第三条刻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体通过第二、第三条刻度时的秒数并记下试验时温度。

7.16.7结果计算:

7.16.7.1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孔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温差≤3℃时,按下式

计算:

Ss T

S=─────

Ts

试温大于±3℃时,按下式计算:

Ss T ηs

S= ───────

Ts η

式中: 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g/cm3

Ss—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g/cm3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s—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ηs—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7.16.7.2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孔隙率与标准试样试料层中孔隙率不同,试温差≤3℃

时,按下式计算:

Ss T (1-ε

)ε3

S

S= ────────────

3

Ts (1-ε)ε

S

试温大于±3℃时,按下式计算:

)ε3 ηs

Ss T (1-ε

S

S= ────────────

3 η

Ts (1-ε)ε

S

式中:ε—被测试样试料层中的孔隙率

ε3—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的孔隙率

7.16.7.3当被测试样的密度和孔隙率均与标准试样不同,试温差≤3℃时,按下式计算:

Ss T (1-ε

)ε3 ρs

S

S= ────────────

Ts (1-ε)ε

S

试温大于±3℃时,按下式计算:

)ε3 ρs ηs

Ss T (1-ε

S

S= ─────────────

3 ρη

Ts (1-ε)ε

S

式中:ρ—被测试样的密度,g/cm3

ρs—标准试样的密度,g/cm3

7.16.7.4试样比表面积应由二次透气实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2%

以上时,应重新试验。计算应精确至10cm2/g,10cm3/g以下的数值按四舍五入

计(以cm2/g为单位算得的比表面积值换算为m2/g时需乘以系数0.1)。

7.17碱含量:

试样用约80℃的热水溶解,以氨水分离铁、铝;以碳酸钙分离钙、镁。滤液中

的碱(钾和钠),采用相应的滤光片,用火焰光度计进行测定。

7.17.1试剂与仪器

7.17.1.1盐酸(1+1)。

7.17.1.2氨水(1+1)。

7.17.1.3碳酸氨溶液(100g/L)。

7.17.1.4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已在130℃~150℃烘过2h的氯化钾(KCl

光谱纯)0.7920g及氯化钠(NaCl光谱纯)0.9430g,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

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转移至干燥的带盖的塑料瓶

中.此标准溶液第毫升相当于氧化钾及氧化钠0.5mg。

7.17.1.5甲基红指示剂(2g/L乙醇溶液)。

7.17.1.6火焰光度计。

7.17.2试验步骤

7.17.2.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向100mL容量瓶中注入0.00;1.00;2.00;4.00;8.00;12.00mL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分别相当于氧化钾、氧化钠0.00;0.50;1.00;2.00;4.00;

6.00 mg),用水稀释至标准线,摇匀,然后分别于火焰光度上按仪器使用规程

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的检流计读数的浓度关系,分别绘制氧化钾及氧化钠的工

作曲线。

7.17.2.2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置于150mL的瓷蒸发皿中,用80℃左右的热水润湿并

稀释至30mL,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发,保持微沸5min后取下,冷却,加1滴

甲基红指示剂,滴加氨水(1+1),使溶液呈黄色;加入10mL碳酸铵溶液,搅

拌,置于电热板上加热并保持微沸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滤

液及洗液盛于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以盐酸(1+1)中和至溶液呈红色,然

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以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称样量及

稀释倍数见下表。

7.17.2.3结果表示

氧化钾与氧化钠含量计量

氧化钾X

1

含量按下式计算:

C

1

. n

X

1

=────×100

m×1000

式中:X

1

——外加剂中氧化钾含量,%

C

1

——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mL被测定氧化钾的含量,mg;

n——被测溶液的稀释倍数;

m——试样质量,g;

氧化钠X

2

含量按下式计算:

C

2

. n

X

2

=────×100

m×1000

式中:X

2

——外加剂中氧化钠含量,%

C

2

——在工作曲线上查得每100mL被测定氧化钠的含量,mg;

n——被测溶液的稀释倍数;

m——试样质量,g;

总碱量按下式计算

总碱量(%)=0.658×X

1+ X

2

7.18钢筋锈蚀试验

7.18.1仪器:钢筋锈蚀测量仪

7.18.2试验步骤

7.18.2.1制作钢筋电极:将I级建筑钢筋加工制成直径7mm,长度为100mm,表面粗糙

度R

a

的最大值为1.6μm的试件,用汽油、乙醇、丙铜依次浸擦除去油脂,并在一端焊上长130 mm~150 mm的导线,再用乙醇仔细擦去焊油,钢筋两端浸

涂热溶石蜡松香绝缘涂料,使钢筋中间报暴露长度为80 mm,计算其表面积。

经过处理后的钢筋放入干燥器内备用,每组试件三根。

7.18.2.2拌制新鲜砂浆:在无特殊要求时,采用水灰比0.5,灰砂比1:2配制砂浆,

水为蒸馏水,砂为检验水泥强度用的标准砂,水泥为基准水泥(或按试验要求

的配合比配制)。干拌1min,湿拌3min。检验外加剂时,外加剂按比例随拌和

水加水。

7.18.2.3砂浆及电极入模:把拌制好的砂浆浇入试模中,先浇一半(厚20 mm)。将两

根处理好经检查无锈痕的钢筋电极平行放在砂浆表面,间距40 mm,拉出导线,

然后灌満砂浆抹平,并轻敲几下侧板,使其密实。

7.18.2.4连接试验仪器:按操作规程交三个夹子分别接阳极钢筋、阴极钢筋和甘汞电极

即可。

7.18.2.5测试:未通外加电流前,先读出阳极钢筋的自然电位V(即钢筋阳极与甘汞电

极之间的电位差值)。

7.18.2.6接通外加电流,并按电流密度50×10-2A/m2(即50μA/cm2)调整μA表至需要值。

同时,开始计算时间,依次按2、4、6、8、10、15、20、25、30、60 min,

分别记录阳极极化电位值。

7.18.2.7试验结果处理:以三个试验电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钢筋阳极极化电位的

测定值,以时间为横坐标,阳极极化电位为纵坐标,绘制电位-时间曲线。

根据电位-时间曲线判断砂浆中的水泥、外加剂等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7.19固体含量

7.19.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于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

冷却30min后称量,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温,其质量为m

7.19.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重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m

1

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0g~2.0000g;液体产品:3.0000g~5.0000g。

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特殊品种除

外)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重,

其质量为m

2

7.19.3结果表示

固体含量X

按下式计算:

m 2- m

X

=────×100

m 1- m

7.20密度

7.20.1仪器:比重瓶法

7.20.2测试条件:液体样品直接测试;固体样品溶液的浓度为10g/L;被测溶液的温度

为20℃±1℃;被测溶液必须清澈,如有沉淀应滤去。

7.20.3试验步骤

7.20.3.1比重瓶容积的校正:比重瓶依次用水、乙醇、丙铜和乙醚洗涤并吹干,塞子连

瓶一起入入干燥器内,取出,称量比重瓶之质量为m

,直至恒量。然后将预先煮沸并经冷却的水装入瓶内,塞上塞子,使多余的水分从塞子毛细管流出,用

吸水纸吸干瓶外的水。注意不能让吸水纸吸出塞子毛细管里的水,水要保持与

毛细管上口相平,立即在天平称出比重瓶装満水后的质量m

1

。容积V按下式计算:

m 1- m

V=────

0.9982

式中: V——比重瓶在20℃时的容积,mL;

m

——干燥的比重瓶质量,g;

m

1

——比重瓶盛滿20℃水的质量,g;

0.9982——20℃时纯水的密度,g/ mL。

7.20.3.2外加剂溶液密度ρ的测定

将已校正V值的比重瓶洗浄、干燥、灌満被测溶液,塞上塞子后浸入20℃±1℃超级恒温器内,恒温20min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瓶外的水及由毛细管溢出的

溶液后,在天平上称出比重瓶装満外加剂溶液后的质量为m

2

7.20.3.3结果表示

外加剂溶液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m 2- m

m

2

- m

ρ=──── = ────×0.9982

V m

1- m

式中:ρ——20℃时外加剂溶液密度,g/ mL;

m

2

——比重瓶装滿20℃外加剂溶液的质量,g。

7.20.3.4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001 g/ mL;

室间允许差为0.002 g/ mL。

7.21PH值

7.21.1测试条件:液体样品直接测试;固体样品溶液的浓度为10 g/ L;被测溶液的温

度为20℃±3℃。

7.21.2试验步骤

校正:按仪器的出厂说明书校正仪器。

测量:当仪器校正好后,先用水,再用测试溶液冲洗电极,然后再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待到酸度计的读数稳定1min,记录读数。测量结束后,用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

结果表示:酸度计测出的结果即为溶液的PH值。

7.22吸水量比

按抗压强度试件的成型和养护方法,成型基准和受检试件,养护28d后取出在75℃~80℃温度下烘干(48±0.5)h,称量后将试件放入水槽。放时试件的成型面朝下,下部用两根φ10mm的钢筋垫起,试件浸入水中的高度为35mm。要经常加水,并在水槽上要求的水面高度处开溢水孔,以保持水面恒定。水槽应加盖,放入温度为(20±3)℃,相对湿度80%以上恒温室中,但注意试件表面不得有结露或水滴。然后在(48±0.5)h 取出,用挤干的湿布擦去表面的水,称量并记录。

吸水量按下式计算:

W=M1-M0

式中:W──吸水量,g;

M1──吸水后试件质量,g;

M0──干燥试件质量,g。

结果以三块试件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g。

吸水量比按下式计算:

W t

W r=────×100

W C

式中:W r──吸水量比,%;

W t──受检砂浆的吸水量,g;

W C──基准砂浆的吸水量,g。

7.23坍落度增加值

坍落度按照GBJ80进行试验,但在试验受检混凝土坍落度时,分两层装入坍落度筒内,每层插捣15次。结果以三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精确到1mm。坍落度增加值以水灰比相同时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坍落度之差表示,精确至1mm。

7.24坍落度保留值

出盘的混凝土拌合物按GBJ80进行坍落度试验后得坍落度值H0;立即将全部物料装入铁桶或塑料桶内,用盖子或塑料布密封。存放30分钟后将桶内物料倒在拌料板上,用铁锹翻两次,进行坍落度试验得出30分钟坍落度保留值H30;再将全部物料装入桶内,密封再存放30分钟,用上法再测定一次,得出60分钟坍落度保留值H60;坍落度按照GBJ80进行试验。

8安全检测及环境保护

8.1试验固废倒置规定地点,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乱倒。

8.2试验过程中要配带口罩,非试验人员不得入内。

8.3试验完毕后,要把现场清理干净,所有试验仪器清洁归位,不得随意乱丢。

变压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作业项目名称: 变压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2. 作业内容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变压器试验作业; 3. 编制(修订)文件依据 《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铁路电力管理规则》(铁运[1999]103号)4. 人员准备 4.1人员准备: 注:其它作业人员在此不一一列出。 5. 作业程序、检查方法及标准 5.1试验前 5.1.1抄写变压器铭牌上的有关数据和单位固资号。 5.1.2在试验工作范围,固好安全缆绳,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 5.1.3擦干净变压器的高压桩头、低压桩头、瓷瓶和瓷套管。 5.1.4检查变压器外观(相位标志是否一致,档位是否相符等)。 5.1.5检查各试验设备是否正常和在周检期限内使用。 5.1.6试验人员一律穿绝缘鞋、工作服,带低压测电笔等,确认试验变压器具备试验条件,并在绝缘垫上进行作业。 5.2试验中 5.2.1用BKZ-G直流电阻快速测仪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

5.2.1.1核对变压器所在档位,连接被测绕组测量线,并将其余绕组短路接地;BKZ-G直流电阻快速测仪机壳可靠接地。 5.2.1.2 选择合适量程,按“测量”键逐档(Ⅰ、Ⅱ、Ⅲ)逐相 (A-B-C) 测量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待屏幕稳定显示电阻值时读取记录数据,或按“存储”键存储数据以供打印。 5.2.1.3 630kVA及以下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4%,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630kVA以上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或与以前测得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直流电阻差值在出厂时超过第1、2款规定,制造厂已说明了这种偏差的原因,可按上述第3款进行比较。 5.2.2用变比测试仪对变压器进行变比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变比测试在每一分接头都须进行,试验值与额定值间相差不得大于2%。且各相之间相差也不得大于2%。 5.2.3空载试验:用变压器特性测试台,根据变压器容量选择恰当的互感器比率CT,测出A、B、C各相空载电流和变压器空载损耗,并换算到K=1时的值。 5.2.4短路试验:用变压器特性测试台,根据变压器容量准确测出变压器A、B、C各相短路电流和短路损耗。 5.2.5耐压试验时缓慢升压恒为4kV/1分钟,直至试验电压,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工频耐压试验,干式变压器一般不超过25.5kV,油浸变压器不超过30kV。。 5.2.6根据高、低压电压值,选择合适的摇表,测量出变压器高对低、高对地、低对地绝缘电阻。

1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3.2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3JC473-2001、JC474-1999、JC475-1992、JC476-2001、JC477-1992、J(混凝土外 加剂) 3.4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3.5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7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8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9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作业项目概述 5作业准备 5.1人员配备: 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3~4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 5.1.2负责人员必须持有中级证以上的资格证书。 5.2仪器、设备: 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 坍落度筒、台秤 50kg 、感量50g 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 砼贯入阻力仪、砼含气量测定仪 容量筒: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直径350~400mm 载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变压器常规实验作业指导书 1 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规定了变压器交接实验、预防性实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表设备要求、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变压器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判定变压器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和运行中是否受到损伤或发生变化,以及验证变压器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放入规定。因此变压器试验的判断原则是与出厂试验和历史数据比较,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各项条款试验判据也是依据这一原则制定的。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位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伟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 安全措施 a)测量前应断开变压器与引线的连接,并应有明显断开点 b)变压器试验前应充分放电,防止残余电荷对试验人员的伤害 c)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 护。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断开电源 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d)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e)注意对试验完毕的变压器绕组必须充分放电。 f)进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电流随时间急剧增长或有异 常放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断开电源,将被测变压器绕组接地, 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检查。 4 试验项目 变压器常规实验项目包括以下试验项目: a)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b)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c)绕组连同套管的tgδ; d)铁芯绝缘电阻 e)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f)绕组的电压比、极性与接线组别 g)油纸套管试验 5 仪器设备要求 a)温度计(误差±1℃)、湿度计 b)2500V兆欧表:输出电流大于1mA,220kV及以上变压器试验时输出电流 宜大于5mA。 c)直流发生器:要求输出电压高于试验电压,输出电流大于绕组的泄漏电 流,通常在0.5mA以上,电压脉动因数小于3%。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可使用直流发生器自带的电压表(1.5级)和微安表(0.5级)。 d)介质损耗测试仪(介质损耗测量精度为1%,电容量精度为0.5%)。

外加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外加剂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公司的劳动保护,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保证车间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人身安全,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车间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车间负责人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三、定期组织工人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 四、车间工人生产时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及安全生产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现有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 五、对新工人或变动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规划好原材料堆放的场地,将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车间内禁止有明火,注意安全防火,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七、进行投料生产之前应先对机器进行空载运行,观察是否运行正常,待运行无异常时方可投料进行 产。 八、机器运行时不要将棍棒及金属物品放在投料口,不要将手伸进投料口过滤网口下,以免受伤。 九、机器运行时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关掉电源、停止运行,找维修人员来检查维修,待无故障时再继续生产,不要机器带病作业,以免发生危险。 十、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对老化的电源线及时更新。 十一、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安检时要切断电源,不允许带电作业,避免发生漏电及误操作伤人事故。 十二、车间要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善、有效。 十三、消防器材必须放在明显、取用方便的地方,位置固定,不得随便挪动。 十四、车间工人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定期及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火灾隐患提出治理方案和整改计划。 济南百通混凝土有限公司 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混凝土外加剂厂安全生产实务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份,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品种多、掺量小、在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了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和新品种混凝土的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是化学产品,外加剂大批量的生产,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安全问题。目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70%~80%。这其中有职工的素质问题,更有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问题。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只顾抓市场、抓效益,根本顾不上抓安全管理,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置安全生产于不顾。本应停车进行设备检修,却为了眼前利益,让设备冒险使用,最终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例子并不鲜见。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事故频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压缩经费,首先削减的是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经费,导致劳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失修,重大隐患长期得不到治理。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虽然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安全管理,但投入也在逐年减少;亏损企业则投入很少或根本不投入。拼设备、拼人力现象普遍,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生产现场脏乱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事故隐患增加,安全生产状况恶化。以上是我国生产安全的现状,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外加剂厂应该根据自身的生产流程和化学物品的特点,制定安全合理的安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表面氧化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氧化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目录 一、适用范围 (3) 二、检测目的 (3) 三、执行标准 (3) 四、仪器设备 (3) 五、收集资料 (3) 六、现场检测 (4) 七、检测报告 (9)

回弹法评定砼抗压强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二、检测目的 检测及推定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 三、执行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四、仪器设备 (1)混凝土回弹仪(2)碳化深度测定仪(3) 1%酚酞酒精试剂等。 五、收集资料 现场检测前,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⑴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 ⑵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砼强度等级; ⑶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

掺合料品种、掺量、砼配合比; ⑷模板、浇注、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 ⑸相关设计图纸、施工记录; ⑹检测原因。 六、现场检测 6.1抽样原则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6.1.1单个构件 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6.1.2批量检测 适用于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6.2测区数量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一、电力变压器试验 变压器是变配电所的心脏设备,为了保证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地运行,就必须定期地对其进行各种试验(预防性试验),新安装施工或大修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试验。为了使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详细的了解变压器绝缘结构、工作原理、试验方法,对试验人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一、试验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一)试验前首先应进行下列检查 1、仔细观察变压器油箱、油枕、防爆管及其他附件等有无机械损伤和渗油现象。 2、检查铭牌数据和其它标牌有无错误,附件是否完整,资料是否齐全。 3、器身外起吊钩、吊芯螺栓、螺丝和密封垫等应完整良好。 4、仔细检查高压、低压瓷套管有无裂缝和其它缺陷。 5、器身有无锈蚀和油漆脱落现象。 6、油温和油面指示以及绝缘油颜色等是否正常。 7、变压器油箱内的绝缘油必须已静置48小时以上。 (二)试验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如果变压器已安装,应将高、低压侧的母线拆除并应保证其与变压器本体间的安全距离。 2、将油箱上表面的污垢打扫干净,用干净的软布将高压、低压瓷套管等绝缘部件擦拭干净。 3、记录当时的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油表面温度、油标位置和变压器铭牌上的相关数据。 4、准备好现场试验用电源设施以及有关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等应用工具、连接导线、安全防护用品和可靠的接地线。 5、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二、变压器的试验项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变压器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绝缘油试验或SF6气体试验; (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三)检查所有分接头的电压比; (四)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五)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件(连接片可拆开者)及铁芯(有外引接地线的)绝缘电阻; (六)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七)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八)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九)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 (十)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状态: 持有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2、引用标准 JGJ/T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3、仪器设备的要求 检测采用回弹仪,ZC3-A型,主要技术要求: 3.1 测定回弹值的仪器,应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回弹仪必须具有制造工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 3.2 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40℃之间。 3.3 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在钢砧上作率定试验。 3.4 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a.新回弹仪启用前 b.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c.一般情况下,半年检测一次。 d. 经常规保养后,钢砧率定值不合格。 e.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伤害。 3.5 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2的要求。

4、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应具有下列资料 a.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检测原因。 5、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以及技术规定 5.1 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二、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抽检构件时,有关方面应协商一致,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5.2 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 a.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b.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变压器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4安全措施 5试验项目 6仪器设备要求 7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 8作业程序 9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变压器常规试验原始记录

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规定了变压器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变压器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判定变压器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和运行中是否受到损伤或发生变化,以及验证变压器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规定。因此变压器试验的判断原则是与出厂试验和历史数据比较,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各项条款试验判据也是依据这一原则制定的。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返回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返回

定义 吸收比 60s绝缘电阻值与15s绝缘电阻值之比。 极化指数 10min绝缘电阻值与1min绝缘电阻值之比。 介质损耗 电介质从时变电场中吸收并以热的形式耗散的功率。 >>>>更多 返回

绝缘 绝缘就是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其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从而保持不同的电位. 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绝缘材料也就是电介质 >>>>更多返回

篇一: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一、配料关键限值: 亚硝酸钠最大使用量≤0.15g/kg; 复合磷酸盐最大使用量≤5.0g/kg。 灌肠类产品的山梨酸钾最大使用量≤ 1.5g/kg;其它肉制品的山梨酸钾最大使用量≤0.075g/kg。 二、监控对象 亚硝酸钠、复合磷酸盐、山梨酸钾 三、监控方法 0.1g电子天平计量 四、监控频率 每批 五、监控人员 配料员和品管员 六、纠偏行动 发现异常时,停止使用,重新称量篇二:食品添加剂作业指导书 ×××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10日发布 2014年11月10日实施 ×××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对×××生产工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使各工序按规定的工序程序进行正确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的全过程。 三、职责 1、生产部负责×××的生产计划,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的实际操作及现场管理; 2、质检部负责对工艺及参数进行确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作业内容 1 原辅料规格及要求 1.1 所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优先采购已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作为本公司的生产原辅材料; 1.2 采购进厂的原辅材料必须按各种产品生产工艺规程要求验收; 1.3 采购原辅料时必须向对方索取有关有效的合格证书,并抽检合格后才可进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拒绝入厂。 2 工艺流程图 注:打﹡为关键控制点 3生产操作规程 3.1投料前准备操作规程

3.1.1.准备工作 (1)、工序操作人员按照《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进入氧化还原工序。(2)、检查生产现场是否有清场合格证。 (3)、检查设备、工具、容器是否有清洁状态卡,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检查计量器具的完好且校验在有效期内。 3.1.2、生产操作 (1)、车间领料员根据工艺要求,按品名、数量、及时到库房领料。 (2)、领料员必须与仓库保管员如实核对品名、数量、检验报告单,转下一工序。 (3)、生产过程中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3.1.3、清场 (1)、清除上批生产遗留物和与下批生产无关的文件。 (2)、工器具须按《非洁净区容器具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3)、清洁工具应按《非洁净区洁具清洁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4)、清场结束后,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确认签字,挂清场合格证。 3.1.4、注意事项 (1)、投料前,依据工艺要求复核品名、批号、数量,做到投料正确、准确。 (2)、及时、规范、准确填写批生产记录和辅助记录,不预记,不追记;生产记录填写完后,由班长复核后签字,上交净选批生产记录。 (4)、按时填写《设备使用日志》包括设备的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 (5)、偏差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偏差(包括异常情况),应执行《生产过程偏差管理规程》。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上报车间主管和质量保证部,在没有查出原因和排除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时不得生产;生产车间提出解决影响产品质量隐患的解决方案,上报质量保证部经批准后实施隐患解决方案,隐患解除后方可继续生产。处理的相关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 3.1.5、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注意事项 3.1.5.1、技术安全(1)、工序应有“设备完好证”、“清场合格证”方可生产操作。(3)、认真、严格按“质量监控点”的项目、内容监控。 (4)、认真清场,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 (5)、严格执行《生产交接班管理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 3.1.5.2、工艺卫生 (1)、原辅料进入非洁净区,按《物料进出非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smp -wl-001-00)执行。(2)、更换批号时要严格执行《清场管理规程》(smp-sc-001-00),保证工作场地、设备、容器、容器具清洁。更换品种时要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管理规程》(smp -sc-001-00),保证产品不产生交叉污染。 (3)、人员进入车间非洁净区按《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smp -ry-001-00)进行清洁更衣。 (4)、工作服清洗与更换按《工作服管理规程》(smp-ws-001-00)。 (5)、清洁用具及清洁剂、消毒剂应存放在规定的清洁间。 (6)、生产用的各种容器具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遗留物; (7)、严格执行设备、容器具、厂房、地面等清洁规程,并有清洁状态标志。 3.1.5.3、环境卫生:操作工、保洁工应按相应的区域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按《环境卫生管理规程》(smp-ws-002-00)执行。 3.1.5.4、人员卫生:生产区域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生产人员卫生管理规程》(smp-ws-003-00)规范清洁、操作行为。

变压器试验作业指导书编码:DQSY-01

1适用范围 1.1电压等级 35kV及以下配网工程。 1.2电气类别 适用于10kV配网工程变压器交接试验。 2编写依据 表2编写依据 3作业流程图 图3作业流程图

4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1 变压器试验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 施工安全基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2 按《指南》中与变压器试验作业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 DQSY-01-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4.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 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10天, 超过10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 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序号危害名称风险种类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措施 1 使用破损的试验设备进 行试验作业 触电中等风险 1.使用合格的设备 2.试验前对设备进行自检 3.设备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4.试验时人员及设备应在绝缘垫上 2 高压试验区域隔离警示 措施不足 触电中等风险 高压试验区域应做好隔离措施,向外悬挂警 示牌设专人监护 3 对被试品放电不戴绝缘 手套,不使用放电棒 触电中等风险戴绝缘手套用放电棒对被试品放电 4 高压试验时,人员与设备 未满足安全距离 触电、灼 (烫)伤 中等风险 1.试验人员试验开始前进行现场巡查清理, 确定工作范围人员已处于安全区域 2.试验过程中设专人监护,加压前大声并呼 唱 5 试验接线错误设备烧损低风险1.试验人员熟悉试验规程及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试验前再次检查接线是否正确 6 试验仪器操作错误设备烧损低风险1.试验人员熟悉试验规程及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其要求操作 2.试验时应有人监护并进行呼唱,操作人员应站住绝缘垫上 7 未切断试验电源更换接 线 触电中等风险 试验电源应有断路开关和指示灯,更改接线 时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 电并将升压设备高压部分短路接地 8 升压试验前,调压器未调 零 设备烧损中等风险 试验合闸前必须先检查接线,通知现场人员 远离高压试验区域,将调压器调至零位缓慢 上升,注意设备动态 9 绝缘电阻试验后未对被 试设备进行放电 触电中等风险试验后被试验设备必须放电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4 材料 4.1`水泥: 采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水泥。 4.2砂: 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含泥量小于1%。符合GB/T14684中II区要求的中砂。 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4.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 4.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5配合比 5.1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普通砼JGJ/T55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B)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 47%。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低1%~~3%。C)外加剂掺量:按生产厂家推荐掺量 D)用水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

第1页 共 7 页 作 业 指 导 书 五金件检验规范 编 号 第 1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08-02-01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金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五金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五金件制成的餐厨具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的检验与验收。 2. 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 内容: 3.1 术语: 刮伤---手指感觉不出之线凹痕或痕迹。 裂缝---材料部份断裂,典型的例子是以生在折弯引伸加工之外侧。 披锋---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模具设计需使客人接触到的披锋减至最少。 梗屎---通常此种痕迹产生与压印及冲压成型有关。 氧化---材料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锈。 凹凸痕---表面异常凸起或凹陷。 擦伤---指材料表面因互相接触摩擦所导致的损伤。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制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 变形---指不明造成的外观形状变异。 材质不符---使用非指定的材质。 焊痕---焊接所留下的痕迹。 喷溅---点焊时,从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接触面间飞出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 脱焊---焊点分离。 错位---指焊件未正确定位。 错件---未依规定零件。 3.2 检验方法 3.2.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 、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30CM 。 B 、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试之。 C 、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 日光灯或60W 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 、观察时间:<10秒 (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 、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批准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制定人签名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第2页 共 7 页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主变压器预试作业指 导书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 ××× ××××—×××× 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项目: 主变压器预试 作业日期: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2012-12-01发布 2013-01-01实施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Q/DTSM ××

主变压器预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规范试验行为,确保变压器试验后能安全稳定运行。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SFP10-370000/220变压器没有吊罩检修试验。 3 职责 3.1工作负责人职责:工作负责人负责办理检修工作票;负责设备(工器具)质 量验证;负责备品备件和材料的质量验证;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工整;负责确认检修工作过程;负责项目自检并签证,对本项目的安全、质量负责;如果需要上一级验收(验证),负责提出验收(验证)申请。 3.2其他工作人员职责:在工作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按工作程序进行工作; 3.3质检员职责: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4.1专责试验工1名:具有班组工程师及以上资质并从事电气高压试验的专业 人员,且通过安规考试及技能资格审查。 4.2 试验工3名:具有从事电气高压试验人员,且通过安规考试及技能资格审 查。 5 试验内容(或流程) 5.1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 5.2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 5.3 测量变压器绕组介损及高压套管介损及电容量

5.4 测量变压器绕组泄漏电流 5.5测量变压器本体绝缘油试验 5.6测量变压器铁芯对地绝缘电阻 6.质量标准 6.1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绝缘电阻 6.1.1使用2500V摇表测量; 6.1.2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读15秒、60秒、10分钟的吸 收比及极化指数; 6.1.3绝缘电阻≥1000,吸收比>1.3,极化指数>1.6。 6.2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直流电阻 6.2.1使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6.2.2高压绕组各线间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测得的线间差值与出厂相间差相 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低压绕组相间差不大于2%。 6.3 测量高压、低压介损及电容量 6.3.1使用介损仪测量变压器介质损耗时,高低压绕组分别短路; 6.3.2高压侧试验电压AC=10kV, 低压侧试验电压AC=10kV; 6.3.3采用反接法测量介损。 6.4 测量高压、低压绕组泄漏电流 6.4.1高、低压绕组分别短路; 6.4.2高压绕组试验电压DC=40kV, 6.4.3低压绕组试验电压DC=20kV; 6.5测量变压器本体绝缘油试验 绝缘油试验,击穿电压不小于35kV,测量90℃下油的tgδ介损值小于1%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预防性试验方案 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1.2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西南电业管理局试验研究所)水利电力出版社1.3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1.4 《电力工业技术监督标准汇编》电气绝缘分册 1.5 厂家及原设计出具的相关技术资料 1.6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50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及高压柜的预防性试验。 1.7 试验目的: 1.7.1检查变压器及附件主绝缘电气强度,发现集中性局部绝缘缺陷;检查绕组及分接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绕组有无短路现象;检查电压比是否与铭牌相符,极性、相序、相位是否正确。 1.7.2准确客观地反映变压器的运行技术要求,以使之符合应用标准及相关的技术规定,检验其运行的稳定性; 2.工程量 2.1 施工范围:正在运行中的设备试验,变压器及高压柜(不包括接入电缆部分)的单体调试。 2.2主要工作量: 主变压器4台,高压柜12台。安全器具进行试验。 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及职责分工 3.1试验时至少有两人参加;

3.2试验人员应熟悉相关仪器的使用,并理解各试验的基本原理,有相应的高压试验理论知识; 3.3试验人员应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知识。 4. 施工所需试验设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4.1 JYR-50直流电阻测试仪器一套仪 4.2 H2010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一套 4.3 2500V、1000V、500V兆欧表各一块 4.4 交流耐压试验装置一套 4.5 TDGC2J-5KVA 单相调压器一台 4.6 TSB-3KVA/50KV 试验变一台 4.7 T72-VA指针式仪表、数字万用表各二块 4.8 DX6000光导微机介损测试仪一套 4.9 直流高压发生器BGG60KV/5mA 一套 4.10 工作服、绝缘鞋、安全网、“高压危险”警示牌等安全防护用品齐全。 5、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5.1厂家资料、设计院图纸已到齐并已审核无误; 5.2被试设备经过安装人员检查完毕,外观经验收合格 5.3被试设备已具备试验条件; 5.4试验电源应准备好,照明充足; 5.5作业现场环境安全设施可靠、完善。 6、作业程序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客户和生产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