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7-030第七章7.1.1有序数对第三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30第七章7.1.1有序数对第三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30第七章7.1.1有序数对第三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设计

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有序数对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 .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为了方 便,通常先约定这两个数的顺序,所以这样的数对叫有序数对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也能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中对位置的确定体会有序数对的意义 .进而用有序数对表示平 面上点的位置及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 【情感态度】 锻炼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序数对的意义.运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或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 示的点.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同一个点 、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去观看明星演唱会现场,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 问题2如何确定课程表上书法课的时间?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 、视频导学有序数对相关知识 思考1.有序数对长什么样子?(定义) 2 、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意义) 2、【归纳结论】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 1 平面直角坐标系(1)

(1)、有序数对:为了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需要用两个有顺序的数 a 与b 表示,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 (2)、通常用有序数对(a,b )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这种表示法非常简明,人 们一般都喜欢运用它,是公认的较简单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一)知识点1:有序数对 1、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B 、北偏东30° D 、东经118°,北纬40° (3,9 )表示某住户3单兀9号房,那么2单兀11号房可以表 示为() 3、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5 )与( 5,3 )表示的位置相同 B 、(a,b )与(b,a )表示的位置一定不同 C 、(4, -2 )与(-2 , 4)是表示不同位置的两个有序数对 2、如果有序数对 C 、 (11,2 ) 「11,2」 B 、(2,11 ) { 2,11 } ); ); ); C ( ) ;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在素养教育的实践中,在"五严"要求的形式下,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教学案导学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了一具多月的试验之后,我获益匪浅,范文之心得体味:导学案心得体味。下面我谈谈我的实践体味。 一、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教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例如:8B Unit2 Travelling 我负责的是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Ⅰ),Reading(Ⅱ)。我们备课组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的密切,由同一具人构思比较的好。就这三部分,我研究教材,寻资料,寻题目,就用了三天的时刻。然后就由组长牵头,集体讨论。集体讨论是如此的: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交由文印室打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经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经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咨询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具老师假如别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别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能够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比如:学习Reading部分时,学案设计的咨询答题和填空题,学生就能够带着咨询题去阅读,如此既节省了教师呈现咨询题的时刻,也幸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事情。甚至部分学生还可以在学案上补充咨询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浮现这种事情"一说就知道,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算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说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别是因为老师没说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干加深经历。 教学案的大容量算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基本上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说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一堂课下来,关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别脚之处,基本上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能够推广,让大伙儿共同学学习。而别脚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什么原因?怎么样处理才会更好呢?要给每堂课一具小结。如此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教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别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教学案导学。为此,我们要探索的还有不少不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向来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提咨询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进展等现象。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不过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谈别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么样才干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慈母情深》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1 通过《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也使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用课外拓展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在进行课外拓展的时候要切记课外拓展要为教学所服务,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纯粹为了拓展而拓展是万万不可的。这一课的教学,我虽注重了课外拓展,例如让学生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朗诵《母亲颂》,但也只是浮在表面,学生不理解一元五角的价值,文中的作者去妈妈工作的车间要一元五角买自己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时,一元五角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是难以理解它所承载的份量的,他们是远远不能体会当时的艰苦的,一元五角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应该让学生对一元五角有个清晰的概念,在教学那个年代多数工人一天的工资就几角钱,一个月也不过二三十元,还要养家糊口。这一元五角在那个年代的份量,没有与母亲挣钱的不容易联系起来,如果那时我能补充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soft/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在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余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定会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也会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赚钱那么辛苦却依然支持儿子看书,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定会油然而生。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2 我喜欢梁晓生的文章。《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老师必须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有序数对教学反思

《有序数对》教学反思 ——卢秀玲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之前,学生学过数轴,有了第一次数形结合的体验。而从本章开始将学习更数字化和更抽象化的数学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理解“有序”二字的含义,逐步联想到平面内点的位置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有序数对》这一节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起始课,它为以后系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以及学生的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节课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表示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围绕着这些内容,我设置了班级里找位置的活动,首先规定排数和列数,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其次给出一些特殊的点让学生找出表示的是谁的位置;最后找出答案的同学站起来。其他的学生判断是什么图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参与度也大大提升。后边有设计了一些问题,例如变化排数和列数,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顺序表示的位置不同,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上完课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活动,我规定靠门口竖着第一列,横着第一行,我想找一个同学,首先,只给一个数据,他在第三行,请第三行的同学站起来,刷,同学们就迅速的站了起来,

紧接着我就问:只给一个数据,能否确定位置?找了刚才哪行的一个学生回答,他说“不能”。接着,我给两个数据第四列第二排,某同学高兴的站了起来,给两个数据能确定一个位置吗?为什么?最后,我让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位置,很多同学跃跃欲试,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觉得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课堂的气氛和活跃度就会提高,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设置更多有兴趣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吕河初级中学袁文柯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这次由城关一中片区举行的“实施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但作为专题交流发言人,心里很是惭愧。因为在这之前,我对导学案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几乎一无所知(仅限于今年3月1号听了赵玉萍老师的一次高效课堂培训专题报告会),就更谈不上对于实施学案导学的实践了。所以我这次来主要是向在座的各位学习的,至于让我与大家进行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专题交流,只是赶鸭子上架,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罢了。现将本人所搜集的一些相关导学案作用与意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导学案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呈现教学模式与新课改要求正好相吻合、一脉相承。 大家都知道,导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导学案与现在学案、学案导学、讲学稿等混用。其共同特点: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心灵的震颤母爱的洗礼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牛爱华

心灵的震颤母爱的洗礼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读题释题,激发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导引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在“深”字下做了着重号,让学生提问“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引导当“慈母”二字映入眼帘时,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霎时学生畅所欲言,“雨中送伞的情景”,“晚上洗衣服的情景”,“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我的情景”……学生在争先恐后中体会到了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情深.。 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本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情深的”。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感受慈母情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重点句子举例: (1)母亲赚钱养家是多么艰辛:“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一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工作的劳苦。(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句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3)“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一位疲惫不堪,含辛茹苦的母亲感动了我,三个“我的母亲”包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情意与感激,还有不忍心,甚至愧疚感。

有序数对教学反思

6.1.1 有序数对(教学反思) “有序数对”为全章起始节,是后继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生活中“有序数对”已有无意感知.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 1.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序,设计教学流程: (1)初一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对”的有意注意.事实上,“有序数对”已存在于我们学生所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教学时,我们先从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取模糊在头脑中的表示位置的数对. (2)初一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探讨、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有序”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抽象成清晰的“有序数对”的数学模型. (3)初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有序数对”的应用.再通过不断变换问题情景的应用,使学生深化理解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2.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力求让生生产生共振: 情境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认知的角度看,情境可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本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表现在:

(1)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数学情境.本课从开始几个问题的引入,到后来的密码解译,图案的设计,既围绕教学内容,又将题目情趣化. (2)以数学知识发生为依托,设计数学情境.本课以国庆60周年庆典图案为切入口,激发出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找座位、探路径、拼图案、做游戏等问题中无一不蕴涵着“有序数对”的数学背景. (3)以题型变换为手段,设计数学情境.围绕知识点,在本课学生训练的题型中,有填空、选择、开放题,形式有别,知识相通,避免了训练的单调. (4)借助多媒体.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运用色彩斑斓的图片展示及形象生动的小动画,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改善学习的乏味心理,促进学生的心理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3.多样化练习和评价: 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抽问和练习抽查等.教学中注意随时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表现,如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情感的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情况;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如对学习内容的思维反应是否积极;课堂练习、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练习的正确率等等.为了使评价更有效,不能只按少数学生的反应作出判断,应注意收集不同信息.通过收集的信息,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的矫正和评说,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作适当的调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4.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由于这堂课游戏多、活动大,热热闹闹中,胆大、性格开朗的学生特别活跃,也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对那些胆小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就注意不够。个别理解

有序数对优质课教案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分析: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达到“数”与“形”的统一。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本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探索法。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问题1:2009年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问题2:《开门大吉》节目组要在我们班抽取一位幸运之星参加他们的节目 (1)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或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吗? (2)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 问题3:如果在平面上确定一个位置,你认为至少需要几个数据? 【设计意图:体会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至少需要一对数;通过“第3排第2列”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它的不足,补充完善,即从左向右数,从前向后数等.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会到:①数对中数应有一定的顺序,是非常必要的。②在每一对数对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马上引出本节课题和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课堂教学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2. 建立概念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使用之反思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我个人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粗略谈谈导学案导学。 一、“导学案”使用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及环节

我校的“学案导学”的模式体现导学案这个载体上,而我们政治备课组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设计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学案思路,备组内成员先利用导学案的设计模式自行设计每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几个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预习案(学习要求、前知回顾、新知预习)---导学案(新课导学、当堂练习、本课小结)---巩固案(课后巩固、探索与思考),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讨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一起完成,确定学案的定稿。具体的环节有: 1、学习要求环节。学习要求的确定要让学生能一目了然,让学生在预习和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注意并落实。 2、前知回顾环节。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简单重温前面课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和这节学的内容有联系,引起学生的思考。 3、新知预习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学案导学”模式侧重把以前的复习环节提到预习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预习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为课堂提高的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习题式、问题式等。实际上一个预习案往往是以上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4、新课导学环节。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

18 慈母情深 教学反思(3篇)【五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新编实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孩提时代,家境贫困,作者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周围大婶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采用了水墨写意的手法,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 一、教学效果 名言导入,铺垫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我布置孩子们运用四单元学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和抒发母爱的诗句。课上交流,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让他们对书展开交流:有多少本书?怎么来的?有哪些收获?初步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感受当时环境下买一本书是多么的艰难埋下伏笔。 2、潜心阅读,感知内容。 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接着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明朗了母爱情深的语句,母亲挣钱的艰难的场景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3、品词析句,感悟深情。 课件出示细节描写:|“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塞|”“酸”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进而读懂作者的内心那份深情。学生在多次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艰辛、宽容、无私与奉献……母亲塞给我的还是钱吗?那是母亲的胸怀,这一细节深深烙在孩子们脑海!真正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一片深情! 4、丰富积累,迁移运用。

《有序数对》公开课教案

《有序数对》教案 王枫中学康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参与难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有序数对准确地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例1]近期学校举办tfboys专场演唱会,老师请班上部分同学去观看,座位号分别是“第3排”和“第5号”的同学为什么没有找到座位呢? [引例2]请“第2排第3号”和“第3排第2号”的同学起立,他们是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 归纳: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必须有两个数; 两个数字的顺序不同,所对应的位置也不同。 引入课题——有序数对 2、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1)由上述问题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老师点拨: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是有序的,即(a,b)≠(b,a) (2)巩固练习:下面的有序数对的写法对吗? A (1、3) B (x,y) C 2,4 D (a b) 小结:书写时,数对中的两个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探究1]如图,点A在(3 , 2)处,你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出图中另外四枚棋子的位置吗?(展示课件)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A(3,2)这个有序数对说明题目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并请学生板书其它四枚棋子的位置。 3、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探究2]将例1中的有序数对应用到教室位置,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同学们牢记与自己的座位相对应的“有序数对”。 [活动1]中国接力大赛(展示课件) 规则:老师喊计时开始,座位在B位置的同学起立到讲台领取鲜花,将鲜花交到C同学手上,再由C同学交给D同学,如此传下去,最后E同学将鲜花送回到讲台上,计时结束,用时短者胜出。 [温馨提示]活动开始前,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传花前先看准对应位置。 [活动2]中国诗词大会(展示课件) 学生在相应的字下面写出数对,写对的可以翻开隐藏在字背后的奖 品;(2)第一环节结束后,由学生找出第二句诗但不读出声,并请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的数对,其余学生一起检验由各个数对合成 的诗句。 [活动3]中国象棋大赛(展示课件) 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黑马可以走到的哪几个位置。 规则:小组讨论后,选取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做裁判或者在其判定不全的情况下予以补充。展示方法:两人合作,一人指位置,一人写数对。 4、巩固练习、拓展升华 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与2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2,5)→(3,5)→(4,5) →(5,5) →(5,4) →(5,3) →(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并规定甲到乙只能向右或向下走,用上述表示法写出几种路线。 (1)老师给出一种路线,学生口述数对; (2)同桌合作,一人说数对,一人指路线。

2020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新编实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梁晓声。孩提时代,家境贫困,作者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周围大婶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大把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块五毛钱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采用了水墨写意的手法,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 一、教学效果 1、名言导入,铺垫情感。 课前预习环节我布置孩子们运用四单元学到的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和抒发母爱的诗句。课上交流,学生非常积极,他们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让他们对书展开交流:有多少本书?怎么来的?有哪些收获?初步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感受当时环境下买一本书是多么的艰难埋下伏笔。 2、潜心阅读,感知内容。 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接着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明朗了母爱情深的语句,母亲挣钱的艰难的场景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3、品词析句,感悟深情。 课件出示细节描写:|“龟裂的手”“皱皱的毛票”“疲惫的眼神|”“|塞|”

“酸”等词语和两个表达很特别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进而读懂作者的内心那份深情。学生在多次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艰辛、宽容、无私与奉献……母亲塞给我的还是钱吗?那是母亲的胸怀,这一细节深深烙在孩子们脑海!真正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一片深情! 4、丰富积累,迁移运用。 为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我设计让他们比赛背诵的环节,在背诵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接着,引导学生写一写生活中鼻子酸过的场景,让课堂更贴近生活! 二、成功之处 虽然年代不同了,但课前的查阅资料小环节一下子解决了时代差,小练笔更让他们在对比中成长了不少。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上有声朗读预设较少,整堂课显得冷清,语文味不浓。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增加朗读的形式,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课后小知识 --------------------------------------------------------------------------------------------------

七年级下册《有序数对》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有序数对》课堂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有序数对》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有序数对,感受有序数对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数形结合 四、课堂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把一张奖状奖励给我班的一名同学,这名同学的位置在第一行,大家猜一下这名同学是谁? 生:开始交流、猜测,把目光集中在第一排的几名同学身上。 生1:王晓洪 生2:张乐 生3:云霄 生4:许婷婷 师:具体是谁确定吗?可能会有几个人? 生:不确定,可能有六个人。

师:这名同学恰好又在第二行,同学们这回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了吗? 生:讨论、交流 生1:许婷婷 生2:孙大鹏 生3:可能是许婷婷,也可能是孙大鹏 师:我要奖励的这名同学还不太好找!我再告诉大家一条信息:我说的第二行指的是从左到右的顺序。大家在看一下到底是那位同学呀? 生:许婷婷 师:同学们这回找对了,我要奖励许婷婷同学,因为上周五许婷婷在学校校园捡了30元钱,交给了政教处的杨老师,杨老师已经找到了失主。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许婷婷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许婷婷同学上前面来领奖。 生:热烈的鼓掌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找人活动。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吗? 生:思考 生1:要想准确的找到人,得给出这个人在那行、那列。比如老师刚才给出第一排、第二行 生2:那也没一下子就找到要找的许婷婷呀? 生1:对,还得知道排和列从哪个方向数起。 师:大家交流的非常好,要想准确的找到许婷婷同学,我们事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7.1.1 有序数对》教案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也能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表示的点. 3、锻炼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序数对的意义.运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或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它所表示的点.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同一个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 “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 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 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 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教学说明】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形成共识. 二、合作探究归纳体验 思考 1 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或“第3排”,你能找到豆豆的位置吗?

那你需要几个数据? 2 给出一对数据 (2,5)你能确定吗? 3、如果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你认为至少需要几个数据?【归纳结论】1. 有顺序的两个数 a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2. 记作:( a,b )读做:数对a和b。 3.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注意: 1、判断① 3 ,5 ②(x,y)③(3 6 ) ④(b,1)⑤{ 4,7 } 2、假设你在第二列第三排,怎样简单的表示你的位置呢? 3、你能举出一些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2、 3、 四、拓展提升

3.台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气象台为预报台风,首先要确定它的位置,下列说法能确定台风的位置的是() (A)北偏东400 (B)台湾与海南之间 (C)北纬26°,东经130° (D)距离台湾300海里 五、反馈训练 1.如果将如果将一张“12排6号”的电影票记(12,6),那么“4排16号”记作 ,(6,12)表示的含义是。 2.如果有序数对(3a-1,2b+5)与(8,9)所表示的位置相同,则a= , b= 3.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A.(3,4)与(4,3)表示的位置相同 B.(a,b)与(b,a)表示的位置肯定不同 C.(3,5)与(5,3)是表示不同位置的两个有序数对 D.有序数对(4,4)与(4,4)表示两个不同的位置

部编版语文《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在上《慈母情深》这节课时,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课后学生的“心灵絮语”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总觉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心灵去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如果这样学生会更能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 二、在处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个问题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谈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生本教育”这一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

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很多精彩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母爱的洗礼。表面上看,课是比较顺利地上完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弥补。

2018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4

《有序数对》教案 教学目标 1.现实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广泛性,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 2.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形成形数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来表示位置. 难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有序的”,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 原来,广场上有许多同学,每个人都根据图案设计要求,按排序列上在一个确定的位置,随着指挥员的信号,他们举起不同颜色的花束(如第10排第三产业5列举红花,第28排第30列举黄花)整个方阵就组成了绚丽的背景图章.类似用“第几排第几列”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参于教学活动 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2)根据这个错误在书上所处的“几行”和“几列”来确定它的位置. 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 “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思考: (1)怎样确定教师的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教师指出:上面的问题都是通过像“9排7号”第1列第5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前面的表示“排数”,后面的表示“列数”,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b ). 活动4,举出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一个位置的实例,加深对有序数对的理解. 例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 鼓励学生多举例,同时强调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是“有序”的.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补充作业: 1.“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1)中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来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图(1) 6812

实施导学案的收获和反思

实施导学案的收获和反思 导学案曾被《中国教师报》给以关注和肯定,各种媒体和版面对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给予关注和肯定。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实施过程和想法,趁此机会予以梳理。 我们学校曾在上学年实施过导学案。从使用导学案来,从开始时自己的不适应,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有所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反思了很多。简单总结下自己的的几点感受,为后续的学习的顺利开展铺垫道路。 初期接触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具体实施满腹疑虑。真的不知道自己改从哪里入手,自己又不懂怎么在课堂上驾驭导学案,尤其是面对一群9岁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让他们安安静静一节课都自己思考问题再讨论交流,想想就觉得困难重重。还好在娟姐的带动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开始了初期的摸索。 第一节课,带着疑虑开始了导学案的第一次尝试,本来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一动手却一节课怎么都完不成。接着别的老师交流使用的效果,商讨改进的内容。慢慢的一节课、一节课,学生动手多了,思考多了,才发现有了导学案自己说的少了,学生慢慢也适应了这种模式,每节课上也开始自己给自己学习进行达标检测。虽然目前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尝试总归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很多我们预想的学生自

学能力其实也是我们脑海中的禁锢,放手尝试才让改革愈发焕发出新的生机。 之前在马寨一中也听取了2位老师的导学案讲授,学生的参与率明显比“讲授式”多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也在导学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在听课后的教研中,各位老师也针对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对如何开展导学案有了清晰的认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虽然中间出现的问题重重,但尝试-反思-改进,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所以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老师们的尝试和辛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辛苦也幸福!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

《7.1.1有序数对》

课案(教师用) 7.1.1 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 2.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1)有序数对的意义; (2)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1)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2)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六化六环教学法 教学媒体:课件 授课班级和时间:七年级三、四班2017.3.29 教学设计: 一、前侧补救 一、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 (1)在电影票上,将“8排9座”简记为﹙8,9﹚,则“2排6坐”可表示为.﹙9,7﹚表示的意义是. (2)如果规定向东和向北方向为正,小明向东走4米,再向北走6米,记作(4,6),则向西走5米,再向北走3米,记作___________;数对(-2,-6)表 示. (3)七年级(3)班有35名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队伍共7排5列,如果把第一排从左向右第4个同学的位置用(1,4)表示,那么(6,5)表示的位置是;站在队伍最中间的刘志伟的位置应该表示为. 【答案】 (1)﹙2,6﹚;9排7座. (2)(-5,3);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米. (3)第6排从左向右第5个;(4,3).

〖设计说明〗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知的门户,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或者由有序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 二、预习思考题及答案 (1)我家住在这栋楼的406室,你知道我家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吗? (2)你怎样准确描述集体照中的某一人的位置? (3)请说出我你班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的科目名称. 【答案】 (1)401; (2)通常指出此人位于(从前向后数)第几排、(从左向右数或从右向左数)第几个; (3)数学。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用“两个数量”来描述一个确定的位置,或者根据所给的“两个数量”指出相应的位置,感受有序数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体会约定方向、顺序的重要性. 二、出明确目标 三、完成目标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看第一幅画面:这是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的背景图案,请你们认真看,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壮观的背景图案是怎么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地图上你怎样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下象棋时,有人说“炮二平八”,你怎么走棋子?这些都说的是用两个数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设计说明】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这一问题情境较生动活泼,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有深切的体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有意义。 2.揭示课题,整理概念,板书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检查方法,学生口答后论证。 三、布置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探究题: (1)这是几个同学写的有序数对,他们写对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