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资产负债表视角1

赵宇龙谈永暐

(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

【摘要】传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一种以资

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保险

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治理风险五大类。该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国

际上的最新趋势,而且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以风险为基

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模型基础。【关键词】风险分类模型偿付能力监管资产负债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创新的日益活跃,我国的保险业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风险漩涡之中。各种体制的、历史的、内部的和

外部的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正在威胁着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和健康发展,对保险监管的

传统范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以风险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模式开始成为全

球金融保险业的共识和主流趋势的国际背景下,认识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类型和特征,并

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保险业基于风险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政府外部监管模式,已经不仅

仅单纯是出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考虑,而是源于我国保险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立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是认识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类型和特征的重要方法。它不仅是构建

我国以风险为基础的新型保险监管模式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保险公司建立内部风险管理

制度的基本问题。然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各国公认的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而传

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

1 注:本文是本文第一作者主持的《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

果之一。课题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和国家人事部中国博

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

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所提出的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

公司风险模型,可以把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披露及监管与尚未成型的保险监

管中的风险分类统一起来,为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提供

一个良好的基础框架。

二、构建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原则

在构建中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模型过程中,除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国情

建立风险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刻画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为我国保险业的风险

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目的决定了在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时,不仅要充分吸收和借鉴

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国内的实际,要能充分反映或兼容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我国

金融服务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新兴加转轨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我国保险公司

特有的风险状态、风险分布和风险特征。比如市场化退出机制的长期缺失、信用制度不健全,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合资保险公司,都积聚了大量的道德风险(赵宇龙,2005)。

这就要求我们的风险模型必须充分考虑保险公司治理缺失和治理无效所产生的治理风险。

再比如,风险模型应与我国现阶段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及保险公司内部风

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保持连贯,使未来对监管的改革及内部管理的加强能够与现有体

制接轨,最大限度地降低转换和执行成本。

●全面性

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风险模型应能覆盖绝大多数的风险因素;二是风险模

型的适用范围要广,能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目的的风险分类需求。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面临

的风险主要有:

1.保险风险,有时也称为承保风险,即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本身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既

包括不恰当的核保、产品定价与设计、理赔、准备金提取等内部造成的风险,还包括经济

环境、保单持有人行为与预期不符等外界因素的不利变化产生的风险。

2.信用风险,指由于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如再保险合同、衍生工具合同或存款等)、

中介机构违约或信用等级下降而导致的保险公司持有的债权贬值的风险。

3.市场风险,指资产的市场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既包括基础金融工具

的价值变化,也包括衍生产品价值的变化产生的风险,也包括由于资产或期权实际或隐含

波动率变化导致的风险。

4.操作风险,指公司内由于欺诈、系统故障、诉讼、规章制度问题等相关的事件导致的风险。

5.流动性风险,指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不能满足资金流出的即时需求所导致的风险。

6.其他事件风险,指其他外部的、公司不易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公司产生严重的

负面影响,如法律、声誉、灾难、监管和政治风险等。

在建立风险模型时,无论最后总结归类的依据和标准有何不同,以上这些保险公司所面临

的基本风险,都应该在模型中得以体现。

在模型的适用范围上,由于风险分类模型对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都有重要意义,所以该模

型不仅要能满足监管部门建立风险资本要求等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需要,还要能适用于保

险公司进行内部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避免保险公司为适应不同目的而重复开发各种不同

的风险模型,从而增强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要求将不同所有制、规模、经营地域、业务范围的保险公司纳入相同的风险分

类模式之中。从金融史的角度看,统一的风险模型标志着金融监管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

进步。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金融监管应以风险为基础的观念没有被广泛接受之前

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无法找到一种方法或标准,将各类纷繁复杂的金融业务,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的经营管理和外部监管统一起来,更多注意的是不同金融业务的区别,强调监管的专业性和差异性,忽略了不同类金融机构及不同类金融服务之间所具有的共同

本性。最近10多年来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画地为牢的思维

阻碍了我们对金融服务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我们过去的实践。事

实上,所有金融业务,无论是从大的方面讲,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还是从小

的方面讲,具体到保险,再分为财产险、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都可以用风险这个概

念把它们的经营和监管统一起来。目前,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已经成为国际上银行监管、

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的基本理念和共同原则。具体到保险业内部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

不同经营地域和不同业务类型的保险公司,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自然应该建立在统一的

风险模型之上。

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的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都还是分别针对产险公司或寿险公司的。比如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提出的寿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中包括资产风险、保险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四类,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中包括资产风险

和保险风险两大类,其中资产风险又进一步分为关联保险公司资产风险、固定收益资产风险、权益资产风险和信用风险四类,保险风险(承保风险)进一步分为准备金承保风险和

净签单保费承保风险。加拿大的金融机构监管办公室(OSFI)对寿险公司的风险分类与美

国相同,但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保险风险和表外业务风险三类。德国保险

行业协会(GDV)将寿险公司的风险分为四类:投资风险、定价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业

务风险,将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六类: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保费风险、损失准备金

风险、寿险业务和再保险风险、非保险风险。我国台湾将寿险公司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

保险风险、

利率风险和其他风险四类,将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资产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

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其他风险五类。

如何客观地看待目前产寿险风险模型分置的现状?我们的认识是:第一,这首先是一种历

史惯性。前已述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上的限制,人们将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金融部门是严格区分开的,在保险业务内部,将产险和寿

险也是严格区别的,比较强调差异性而忽视共性;第二,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

组织提出的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的不同风险模型,大多数只是对各种具体风险的归类、组

合标准有所不同,有的分得粗一些,有的分得细一些,有的名称和叫法不同,但在所涵盖

的内容上,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实际上只是形式分离,在实质上是统一和互补的;第三,产险公司、寿险公司的风险模型分置的现状已经越来越

不能够适应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产寿险公司都进入健康险、意外险等“第三领域”,以及保险集团甚至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一家保险公司的风险已经很难用单纯的

“产险风险”或“寿险风险”来描述。事实上,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目前产寿险风险模型

不统一带来的问题,正在尝试建立保险公司统一的风险模型。比如美国NAIC在2001年的

一份题为《强化监管风险评估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一种风险模型就不再区分产寿险公司,统一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保险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操作风险、流

动性风险、事件风险等六类。

本文提出的一致性原则,主张在我国建立同时适用财产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金公司等各类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这不仅能体现不同保险业务的共同本质,也

是金融业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和保险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合理性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每种风险都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

重大的影响,或者评估计算某些风险大小并在内部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的成本,甚至大于这

些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还有些风险可能根本不存在量化的方式。因此,在建立风险模型,对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时,不仅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广泛覆盖保险公司的风险,

还要同时考虑将某类风险识别出来并进行归类的实际意义,保证风险模型中所考虑的风险

都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满足成本—收益原则。

三、基于资产负债表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

我们之所以主张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来构建保险公司的风险模型,除了该模型可以较好地

满足上述原则的要求,还因为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一,从理论上讲,财务风险(偿付风险)是金融机构所有风险的集中表现形式。保险公

司的所有风险,最终都将归结和体现为财务风险。而最能直观和综合地反映保险公司财务

状况和财务风险的,就是资产负债表。尤其随着目前金融机构的会计模式从以利润表为重

心的递延匹配观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的资产负债观转变,资产负债表越来越成为反映金

融机构偿付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同时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角度来

反映全面风险,可以克服目前传统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模型(如欧盟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

固定比率模型)只关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缺点,使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从基于局部风

险向基于全面风险转型。

第二,在实践中,资产负债表作为商业社会最悠久和最成熟的数据结构,是最具有可管理

性的公司模型。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风险模型,完全符合经营者和监管者的思维习惯,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成的数据和流程实施风险的监测和管理,而不需要产生额外的成本。

我们知道,一家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图1 保险公司简易资产负债表

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一家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投资资产、债权资产

(含再保险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投资资产是最主要的资产。财产险公司的投资资产

通常能占到总资产的80%以上,寿险公司则在90%以上。其次是债权资产,

指不属于投资资产(如各种债券)的其它债权资产,主要包括再保险资产、应收保费、其

他应收款等。其中再保险资产是保险公司由于分出业务而产生的对再保险人的应摊回赔款

等债权。由于产险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偿付能力管理更加依赖分保政策,因此产险公司的再

保险资产比重通常高于寿险公司的再

保险资产比重。其它资产包括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而负债方主要是保险准备金。财产保险公司的准备金通常占总负债的60%-80%,寿险公司的准备金则通常占总负债的90%以上。所谓准备金,简单地讲,就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单

责任而提取的基金。准备金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它实际上是保险公

司尚未赚取(实现)的保费收入。在实务上,包括非寿险业务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寿险

业务的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绝大部分属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第二类是未决

赔款准备金,是对已发生但尚未报告,或者已报告但尚未结案的保险事故提取的准备金。

未决赔款准备金主要发生在非寿险业务尤其是“长尾巴”业务中。

在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公司的资本(包括发行的次级债等附属资本)和盈余(Surplus)。所有者权益是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在财务报表上的集中反映。比如资本内部

结构反映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资本与盈余反映当前所有者与未来所有者、所有者与债权人、经理人之间的关系等。

基于资产负债表,本文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五类:投资风险(Investment Risk)、信

用风险(Credit Risk)、保险风险(Insurance Risk)、资产负债匹配风险(Assets-Liabilities Match Risk)和治理风险(Governance Risk)。保险公司面临的这五类主

要风险,都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和替代变量: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

债表中的投资资产,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债权资产,保险风险主要来源于

资产负债表中的准备金负债,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与负债方之间

的对比关系,治理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其他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其对应

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二、保险公司各类风险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对应关系

(1)投资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债券、保单质押贷款、

中央银行票据、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的实际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风险。导致投

资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原因很多,比如利率、汇率、债务人的信用等级等的变化,都会

导致保险公司所持有的投资资产的价值的变动。此外,投资风险还包括集中度风险,即投

资过度集中于某类投资资产或者某个被投资主体而产生的风险。比如保险公司将大部分投

资集中在某类证券上,或者将大部分的存款放在同一家银行等。一般来说,由于寿险公司

资产中投资资产比例大,期限长,因此投资风险要高于非寿险公司。对于投资连结产品的

独立帐户的投资风险,如果完全由保单持有人承担,就可以不纳入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之中。

(2)信用风险:这里所说的信用风险,是指除投资资产中债权资产以外的其他债权因为

债务人违约或信用等级降低而产生的风险,包括再保险资产、应收保费及其他应收和预付

款项的违约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由于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如

衍生工具合同或存款等)以及中介机构违约或信用等级降低而导致的资产价值损失风险,

归入投资风险,不在信用风险中体现。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应收分保账款、应收保费等项目,而这项资产在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信用风险在财产保险公

司的风险结构中,比寿险公司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3)保险风险:包括定价风险和准备金风险。准备金风险侧重于过去已发生的业务,是

由于核保能力不足、经验数据不够、实际发生情况与定价假设有重大偏差、发生巨灾等因

素使实际损失超出预期的风险,对于财产险公司更为明显。定价失误则指由于定价方法、

假设不合理,未来的业务收入无法满足理赔的需求的风险,相比之下,对寿险公司

的影响更大。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风险是最具长期性、隐蔽性的风险,也是最容易被忽

视或者粉饰的风险。由于国内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合格精算人员数量的限制和基础数据

的严重缺失,广泛存在着定价失误和准备金不足的风险。而且,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

程度并不能为中国精算师提供国外成熟精算模型的预设条件和某些精算技术所依存的市场

基础变量(比如缺乏对长期利率走势进行预测的市场条件),必然导致我国保险公司责任

准备金的评估和未来的实际产生较大偏差,精算定价粗糙,失误率高。更重要的是,市场

的不成熟使我们难以在短期内及时发现业已存在的定价风险和准备金风险,因而保险风险

很可能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最巨大的潜在风险之一。另外,和投资风险中包括投

资集中度风险一样,保险风险中也包括业务集中度风险,产品品种、地域范围上的集中,

都会增加保险公司的风险。

(4)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主要指保险公司资产的期限、币种、对风险因素的敏感度等与

负债的相应特性不匹配而导致的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就是一种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由于保

险公司所持有的投资资产大部分是中短期的固定收益证券(在我国,银行存款实际上相当

于国外的金融债券),而负债方主要是“固定利率”的长期负债,因此保险公司的资产负

债不匹配问题,以及相应的利率风险较国际水平更为显著。另外,流动性风险较常见于发

生突发性事件或巨额集中赔付时,保险公司不得不低价变卖资产以偿还负债,也可以视为

资产负债不匹配的一种情形。

(5)治理风险:是指由于公司治理无效或缺失而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由于公司内部控

制不善、计算机系统故障、关键职员流失、管理舞弊、诉讼、法律变化等而产生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巨大,是我国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基本事实。在过去,保险业的道德风

险主要体现为国有保险公司“违规亏损”和软预算的风险,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保险业,某些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违规赚钱”,或者外国资本“只赚钱,不转让技术、不培

养本地人才”,以及某些恶意民营资本把保险市场作为股票市场之后的又一“圈钱场所”,甚至为其不法资本运作提供资金和通道,成为保险业道德风险新的表现形式。

以上基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分类,以清晰的框架,涵盖了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五类主要风险,可以全面刻画保险公司的各种风险暴露状况,满足监管和内部管理的需要。

四、结论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际上对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已有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我国建立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所应该遵从的原则。然后在此原则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建立了基于资产负债表的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

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治理风险。该模型的优点在于:(1)有良好的理论和概念框架作为基础,所涵盖的风险范围比较全面;(2)有较强的可

管理性和实用性,执行成本低;(3)统一了不同业务性质的保险公司的风险模型,为建

立统一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现代保险监管体制提供了基础;(4)既遵循了国际发展趋势,

又符合中国保险业实际,体现了中国保险业的独特制度背景,其中包括对保险公司道德风

险和治理风险的强调。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以在此风险分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各类风险对资本要求的

风险因子,建立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基础资本(Risk Based Capital)制度;保

险公司也可以设计相应的流程和规章,建立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总之,该风险模型

对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以及保险公司自身管理的改进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ruce Cameron and David Richardson, 2004,

Risk-based Regulatory Capital for Life Insurers, Insurance Digest,PWC, Apr, 2004

[2] Cummins J. David, Scott E. Harrington and Robert

Klein, 1995, Insolvency Experience, Risk-Based Capital and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i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

pp 95-106

[3] Hartman David G., 2000, Risk Management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hubb Group of Insurance Companies presentation

[4] International Actuarial Association, 2003, A Global

Framework for Insurer Solvency Assessment.

[5]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2003, Risk-based

Capital Framework for Insurance Business.

[6] NAIC, 2003, Risk-Based Capital (RBC) 2003

Forecasting .

[7] Wason Stuart,建立一个评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

国际框架,《精算通讯》Volume 4, No.3,2004 [8]赵宇龙,我国保险业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及防范策

略,《保险研究》2005年第5期。

第10讲 组合风险的分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组合风险的分类 2.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与组合资产数量之间种类致险因素含义的关系 非系统风险指发生于可通过增加组合中个别公司它是特定企业或的特有事件资产的 数量而最终消造成的(特有风险、特殊风特定行业所持有的风险除险、可分散风险)这 部分风险是由那不能随着组合中资产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些影响整个市场数量的增 加而消、不能通过资产组(市场风险、不可分散的风险因素所引起它是始终存在除,合而消除的风险风险)的的 【结论】在风险分散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夸大资产多样性和资产个数的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例题?判断题】企业投资于某公司证券可能因该公司破产而引发无法收回其本金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年卷Ⅰ) 2018)(√【答案】. 【解析】非系统性风险是公司特有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是以违约风险、变现风险、破产风险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破产风险是指在证券资产发行者破产清算时投资者无法收回应得权益的可能性。 【例题?判断题】在风险分散过程中,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分散风险的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答案】× 【解析】一般来讲,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总结】

【例题?判断题】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负相关关系时,则该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年卷Ⅱ))(抵消非系统风险。( 2019 √【答案】 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负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解析】消除。这样的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例题?单选题】若两项证券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 0.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卷Ⅱ)(两项资产的收益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A. C. 无法判断两项资产的收益率是否存在相关性 B.D. 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分散一部分非系统性风险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分散一部分系统性风险 C 【答案】错误。当相关 B、相关系数为 0.5时,表明两项证券资产收益率正相关,所以选项 A 【解析】时,证券资产的组合就可以分散非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所1系数小于错误。 D正确、选项 C以选项. 系统风险及其衡量 3.( 1)单项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β系数) ①含义:度量一项资产的系统风险指标是β系数,它告诉我们相对于市场组合而言特定资产的系统风险是多少。 【手写板】 50人 班级平均身高 =1.65米 人为设定班级平均身高系数(β) =1 M 李同学身高, 1.8米:β> 1,β> 1。王李②结论:β值的大小反映了该资产收益率波动与整个市场报酬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及程度。 当β =1时,表示该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方向、相同比例的变化,其系统风险情况与市场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 如果β> 1,说明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该资产的系统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 如果β< 1,说明该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幅度小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提示 1】无风险资产的β =0 【提示 2】绝大多数资产的β系数是大于零的。如果β系数是负数,表明这类资产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变化方向相反,当市场平均收益率增加时,这类资产的收益率却在减少。【提示 3】不同公司之间的β系数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其β系数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异。 表 2-2 各公司β系数表

风险评级及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论述

第二章风险评级及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 第一部分法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法人客户债项评级管理办法 第三部分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管理办法 第四部分有关打分卡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法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法人类客户客户评级标准,提高客户评级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监管要求,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IRB 法)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用评级(也可称为客户评级)是对客户违约风险的评估。信用评级采取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基本面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依照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信用评级反映的是客户本身的风险特征,并不反映具体的债项风险特征如抵质押担保、贸易背景、项目封闭等。抵质押担保等债项因素可以降低具体债项的信用损失,可被视为债项层面的风险缓释手段,但并不改变客户本身的信用状态。因此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必须首先区别作用于客户本身的风险因素和作用于债项的风险因素。 第三条信用评级应做到全面调查、客观评价、科学计量、动态调整、专家认定。 (一)全面调查是指评级人员应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 (二)客观评价是指评级人员应对客户风险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 (三)科学计量是指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统计模型或打分卡得到对客户评级的量化指标。 (四)动态调整是指针对评级后出现的预警信息、债项执行等情况对信用评级进行及时调整。

(五)专家认定是指在参考模型评级基础上,由评级认定人员考虑模型评级未覆盖且影响客户信用风险的相关信息后按照评级核心定义认定信用评级。 第四条信用评级是我行市场营销、客户准入、授信审批、信贷授权、风险定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组合管理、经济资本分配和绩效考核等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风险因素。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法人类客户,包括我行有授信合作意向或已经为之提供信用服务的一般企业法人、金融机构、事业法人等。 第六条除以下几类业务外,我行所有授信人、债务人、保证人均应进行信用评级。 (一)全额及准全额现金担保类业务,包括全额及准全额保证金、本行存单或外汇质押、国债质押; (二)银票贴现类低风险业务,包括银票标准直贴、银票包买、福费廷、合格出口贴现、议付; (三)由我行授信名录内银行提供全额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的业务、或承兑行在我行授信名录内的银行承兑汇票全额质押的低风险业务; (四)母公司授权子公司使用额度业务。 第二节组织架构与职责 第七条董事会是信用评级体系的最高管理机构,职责包括: (一)审批信用评级体系重大政策,确保评级体系设计、流程、风险参数量化、IT 系统和数据管理、验证和评级应用满足监管要求。 (二)批准信用评级体系实施规划,并充分了解评级体系的政策和流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用于评级体系的开发建设。 (三)监督并确保高级管理层制定并实施必要的信用评级政策和流程。 (四)对信用评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五)审批或授权审批涉及信用评级体系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八条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信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运作,明确对信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技术、运行表现以及相关监控措施的相关要求,审批信用评级体系设计、运作、改进、报告和评级政策,确保信用评级体系持续、有效运作。职责包括:(一)根据董事会批准的信用评级体系实施规划,配备资源开发、推广、运行和维护本银行的评级体系。

确定风险等级

5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5.1危险度评价结果 运用“危险度评价法”,对评价项目选出的三个评价单元,储存单元、氨合成单元、尿素生产装置单元62个子单元分别计算单元危险度分值,根据危险度分值作出危险度分级。评价结论如下: 1、有16个子单元危险度分值达到了16分以上,危险度为Ⅰ级(高度危险),其危险特点主要表现在介质为甲类可燃有毒物料、容积大、操作状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应作为重点防范的部位。 2、有22个子单元的危险度为Ⅱ级(中度危险),24个子单元的危险程度为Ⅲ级(低度危险),在其工艺参数、操作条件、容积和物料的危险性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低于高度危险单元,但也有其工艺条件和物料的特殊性,具体分析其各异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具体汇总如下表所示: 表5-2 危险度评价结果表

5.2事故后果模拟评价结果 装置设置有一个4.26t天然气的压缩机房和2台650m3的液氨球罐,天然气和液氨都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对天然气压缩机及球罐进行事故后果模拟,计算结果如下: (1)液氨储罐 根据“毒物泄漏扩散事故”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对新疆美丰化工有限公司650m3液氨储罐所在区域进行“毒物泄漏扩散事故”模拟计算,得出计算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毒物泄漏扩散事故”模拟计算结果一览表 (2)天然气压缩机 根据“蒸气云爆炸”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对合成氨装置天然气压缩机房进行蒸气云模拟计算,得出计算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蒸气云爆炸计算结果一览表

5.3安全检查表评价结果 表5-4 安全检查表结果汇总

6重点监管工艺分析 6.1危险工艺及自动控制分析 6.1.1对危险工艺的控制要求评价 合成氨工艺属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重点监控的工艺。根据文件的要求,结合装置实际情况,对本装置重点监控工艺参数、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宜采用的控制方式等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6-1 重点危险工艺控制要求检查表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资产负债表视角1 赵宇龙谈永暐 (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 【摘要】传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一种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保险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治理风险五大类。该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国际上的最新趋势,而且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模型基础。 【关键词】风险分类模型偿付能力监管资产负债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创新的日益活跃,我国的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风险漩涡之中。各种体制的、历史的、内部的和外部的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正在威胁着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和健康发展,对保险监管的传统范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以风险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模式开始成为全球金融保险业的共识和主流趋势的国际背景下,认识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类型和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保险业基于风险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政府外部监管模式,已经不仅仅单纯是出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考虑,而是源于我国保险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立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是认识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类型和特征的重要方法。它不仅是构建我国以风险为基础的新型保险监管模式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保险公司建立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问题。然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各国公认的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而传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所提出的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 1 注:本文是本文第一作者主持的《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和国家人事部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可以把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披露及监管与尚未成型的保险监管中的风险分类统一起来,为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框架。 二、构建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原则 在构建中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模型过程中,除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国情 建立风险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刻画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为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目的决定了在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时,不仅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国内的实际,要能充分反映或兼容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新兴加转轨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我国保险公司特有的风险状态、风险分布和风险特征。比如市场化退出机制的长期缺失、信用制度不健全,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合资保险公司,都积聚了大量的道德风险(赵宇龙,2005)。这就要求我们的风险模型必须充分考虑保险公司治理缺失和治理无效所产生的治理风险。再比如,风险模型应与我国现阶段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及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保持连贯,使未来对监管的改革及内部管理的加强能够与现有体制接轨,最大限度地降低转换和执行成本。 ●全面性 全面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风险模型应能覆盖绝大多数的风险因素;二是风险模型的适

(七)风险的分类

(七)风险的分类 【提示1】可以通过增加组合中资产的数目而最终消除的风险被称为非系统风险,而那些反映资产之间相互关系,共同运动,无法最终消除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 【提示2】在风险分散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夸大资产多样性和资产个数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图4-12 投资组合的风险 【例题21·单选题】关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4年) A.证券投资组合能消除大部分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组合的总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越大 C.最小方差组合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小的组合,所以报酬最大 D.一般情况下,随着更多的证券加入到投资组合中,整体风险降低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答案】D 【解析】系统风险是不可分散风险,所以选项A 错误;证券投资组合得越充分,能够分散的风险越多,所以选项B 不对;最小方差组合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小的组合,但其收益不是最大的,所以C 不对。在投资组合中投资项目增加的初期,风险分散的效应比较明显,但增加到一定程度,风险分散的效应就会减弱。有经验数据显示,当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数量达到二十个左右时,绝大多数非系统风险均已被消除,此时,如果继续增加投资项目,对分散

风险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例题22·单选题】下列事项中,能够改变特定企业非系统风险的是( )。(2009新) A.竞争对手被外资并购 B.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汇率波动 D.货币政策变化 【答案】A 【解析】选项B、C、D属于引起系统风险的致险因素。 (八)重点把握的结论P114 1.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与组合中每个证券的报酬率标准差有关,而且与各证券之间报酬率的协方差有关。 2.对于一个含有两种证券的组合,投资机会集曲线描述了不同投资比例组合的风险和报酬之间的权衡关系。 3.风险分散化效应有时使得机会集曲线向左凸出,并产生比最低风险证券标准差还低的最小方差组合。 4.有效边界就是机会集曲线上从最小方差组合点到最高预期报酬率的那段曲线。 5.持有多种彼此不完全正相关的证券可以降低风险。 6.如果存在无风险证券,新的有效边界是经过无风险利率并和机会集相切的直线,该直线称为资本市场线,该切点被称为市场组合,其他各点为市场组合与无风险投资的有效搭配。 7.资本市场线横坐标是标准差,纵坐标是报酬率。该直线反映两者的关系即风险价格。 【例题23·多选题】下列有关证券组合投资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证券组合的风险不仅与组合中每个证券的报酬率标准差有关,而且与各证券之间报酬率的协方差有关 B.持有多种彼此不完全正相关的证券可以降低风险 C.资本市场线反映了持有不同比例无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情况下风险和报酬的权衡关系 D.投资机会集曲线描述了不同投资比例组合的风险和报酬之间的权衡关系 【答案】ABCD 【解析】根据投资组合报酬率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可知,选项A、B的说法正确;根据教材的图4-11可知,选项C的说法正确;机会集曲线的横坐标是标准差,纵坐标是期望报酬率,所以,选项D的说法正确。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式(CAPM模型)P11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充分组合情况下风险与要求的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一)系统风险的衡量指标 1.单项资产的β系数

损失阶段划分与风险参数模型方案

损失阶段划分与风险参数模型方案 一、损失阶段划分具体方案 会计准则要求,开展减值测试前要评估信用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并根据评估结果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计量损失准备。同时,会计准则还指出,评估资产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应当考虑违约风险的相对变化,而不是预期信用损失金额的变化,并要求对违约风险的界定要与银行风险管理相衔接,保持基本一致。 结合会计准则要求,参照主要同业的做法,我行根据信用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是否显著增加、是否存在明确减值迹象等因素,将信用类资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处于不同损失阶段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模型计量,并结合我行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实际,对法人与个人信用类资产确定了不同的阶段划分具体标准:(一)法人信用类资产阶段划分标准。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法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二: (1)逾期30天(不含)至90天(含)。 (2)风险分类形态为关注类。 (3)债务人或真实交易对手当前违约概率较初始确认时出现明显上升。 (4)其他表明资产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的情形。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法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三: (1)逾期超过90天。 (2)风险分类形态为不良。 (3)债务人或真实交易对手信用等级为D级,且我行信用类资产已逾期较长时间或预计将形成较大损失。 (4)债务人计划进行破产清算、破产重整,或其他财务重组,且我行资产预计将形成较大损失。 (5)其他表明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形。 (二)个人信用类资产阶段划分标准。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二: (1)逾期30天(不含)至90天(含)。 (2)风险分类形态为关注类。 (3)其他表明资产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的情形。 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信用类资产,损失阶段划分结果不得高于阶段三: (1)逾期超过90天。 (2)风险分类形态为不良。 (3)其他表明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形。 后续,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客户风险状况的变化与趋势判断,结合全行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细化、调整不同类型信用类

XX银行风险分类细化建议方案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细化定义 建议方案 大中型银行的信贷资产分类中一般会对监管要求的五级分类进行细化,具体细化的级次取决于银行实际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大部分银行内部96%的信贷资产集中于正常类和关注类,因此对这两个级次细分的银行较多。 其中主要细化的是一般对公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等级,500万以下的小企业及零售信贷资产仍沿用五级分类,信用卡使用滚动率模型一般根据其逾期期数可划分为M0至M7,但也可映射到五级分类。部分银行根据本行特定资产类别占比较高且行内风险管控要求较强的情况下,会考虑将小企业及零售的风险分类等级进一步细化。 部分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等级细化示例如下: 注:若银行内部近期风险分类政策有变化可能与上表示例不一致。 风险分类等级的细化需要风险分类模型进行支持,明确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后围绕该定义开发风险分类模型。风险分类模型可通过设定的定性及定量调整因素对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级次进行初步划分,定量因素一般作为初始判断标准可直接映射到初始分类,定性因素可作为限定性条件在分类模板中对于初始分类进行调整(一般为下调),其中: ?定量调整因素包括:与担保类型结合的逾期矩阵、客户信用评级等;

?定性调整因素包括: o债务人风险状况:国家政策或行业政策对客户的影响、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现金流等)、有负面影响的合同变更情况、历史违约情况、贷款用途、还款 意愿 o担保风险状况:担保人风险状况、抵质押物变现风险等; o重大风险事项:如重大法律诉讼、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 o违规事项:违反监管及行内各项政策要求的,如经营项目按国家规定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而未获取的; o特殊贷款类别:如表外业务垫款、重组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限制退出性行业贷款、集团成员贷款等。 上述定量调整因素和定性调因素可从风险分类政策中获取,作为模型的综合判断条件, 系统中可根据初分人员填写的信贷资产属性(客户层面的及债项层面的)在系统后台进 行判断评分,并将判断条件作为风险分类模型的参数进行灵活配置。操作人员不可看到 评分过程只能看到系统根据输入条件直接给出的初分结果。 建议XX银行使用的风险分类细化方案: 较好操作的初级的风险分类细化方案包括如下两种: (一)一方面是细化结合担保类型的逾期矩阵。如将各个风险分类等级的逾期时间再进 行细分,将半年跨度的逾期时间划分为按季或按月跨度。 (二)一方面是细化信用等级与初始分类的映射结果。通过综合测算多期(至少8期) 本行客户信用等级分布情况,再采用分位数法细分不同区间的PD分布边界,以 PD分布边界值作为风险分类映射区间值,如正常二级的PD值映射区间为 (0.2244%,0.4073】。 而定性因素调整的风险分类模型一般要在正式上线前采用历史数据进行多轮UAT测试, 其中测试数据范围需覆盖原始分类为各个级次的信贷资产,每个分类要覆盖所采用的所 有风险因素,并对定性因素的评分条件进行适用性调整才能在全行范围内正式启用,如 招商银行自行开发的风险分类系统在正式上线前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分类模型测试与调整。 建议细化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定义可划分为如下: 1.正常类: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暴露分类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风险暴露分类 ● 定义: 商业银行应该制定适应本行的风险暴露分类的管理政策和程序 ● 详细描述: (1)三个阶段: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基于二维评级体系:一维客户评级,另一维债项评级 (3)分类: ⑴主权风险暴露 ⑵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⑶公司风险暴露 ⑷零售风险暴露 ⑸主权风险暴露 ⑹其他风险暴露 例题: 1.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是()。 A.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分析 B.信用评分模型—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 C.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信用评分模型—专家判断法 D.专家判断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信用评分模型 正确答案:A 解析: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是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违约概率模型分析 2.关于信用风险定量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 A.信用风险暴露的总额 B.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C.风险暴露的地域分布 D.风险暴露的行业或交易对手分布 E.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 正确答案:A,C,D 解析:信用风险定量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风险暴露的总额、风险暴露的地域分布、风险暴露的行业或交易对手分布 3.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分类包括() A.主权类 B.金融机构类 C.公司类 D.零售类和合格循环零售类 E.股权类和其他类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在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即主权类、金融机构类(含银行类和非银行类)、公司类(含中小企业、专业贷款和一般公司)、零售类(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和其他零售)、股权类和其他类(含购入应收款及资产证券化)。

风险图谱和分类模型

1Market / Industry 1.1Technology / Innovation 1.2Substitution 1.3Product Life Cycle 1.4Business Cycle / Market Prices 1.5Customer 1.6Competitor Behavior 2Management 2.1Market-/ Product-/ Service definition 2.2Capacity / Locations / Regional Structure 2.3Definition of Business Segments / Internal Competition 2.4Market Position 2.5Cost Management / Cost Position 2.6M&A Activities / Management of Alliances / Joint Ventures 7Finance 7.1Currency 7.2Interest 7.3Credit 7.4Country 8Purchasing 8.1Supplier Engagement/-Behavior/-Structure 8.2Purchase Prices / Supplier Market Place 8.3Infrastructure 9Human Resources 9.1Availability of qualified Personnel (R&D, Marketing etc.) 9.2Key Personnel 9.3Reward Systems / Development 9.4Placement 3 -6Operations Management 3Technology / Product Development 3.1Development -Time to Market 3.2Development Processes / Design to Cost 4Production / Logistics 4.1Manufacturing and Value Creating Processes incl. Outsourcing / Make or Buy 4.2Delivery Time in Construction / Projects 4.3Overall Logistics Process 5Strategy / Marketing / Sales 5.1Strategy Processes 5.2Marketing, Order Processing and Customer Service 5.3Distribution 6Corporate Governance/ Organisation / IT/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6.1Organisation Structure /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6.2Knowledge Management 6.3Project Management 6.4IT 6.5External Communication / Investor Relations 10Legal 10.1Reaction to Chances in Legal / Accounting / Taxation Environment 10.2Environment 10.3Patents / Intellectual Property 10.4Other Legal Risks Risk/Opportunity Mapping & Categorisation Model

信贷风险的种类

信贷风险的种类 国别风险(政治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1)操作风险的概念: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 放度不断提高,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商业银行 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 控制机制缺乏,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 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 2)操作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解决操作风险的方法,根据新协议,主要有基本指针、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三种,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风险权重配置资本。但对中国 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个人住房信贷操作风险数据收集困难和业务开 展时间尚短,基本上无法采用统计法和信息模拟,操作风险的不可 预测性在中国尤为突出,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把防范操作风险的 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流程的管理 1对现有流程进行检查和梳理,杜绝可能存在的漏洞。中国各商 业银行虽然都设有法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但没有具体的操作风 险管理部门,更谈不上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借款

合同、借款流程上存在较多的漏洞,如果不及早进行纠正,将严重 影响到业务的发展。 2对新开发的产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市场调研,避免盲目投入、 无效投入和高风险投入。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产品更新逐渐加快, 各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办理方式等很多 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这些创新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 格的操作风险审查,值得怀疑。据了解,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推出一个 新的个人住房信贷产品前,很少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住往 根据经验和领导的主观判断,这既是由于数据库尚未建立,也因为 中国商业银行对市场调研的不重视。应急手段的建立和完善。对检 查出来的漏洞和风险,应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规避和改正,尽量避 免采用过急的手段和霸王条款进行处理。中国商业银行在这点上做 得还不够,尤其是对提前还款的处理,银行在理解到提前还款可能 造成的损失后,采用立即加收违约金和限制提前还款的措施,因在 借款合同中并无相应规定,造成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二规范严格制订业务手册 针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操作人员,应该有详细的管理手册。部分商业银行有了类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但还远远不够。一本内容齐备的业务手册是基层人员进行规范操作的必要条件。相 当多的情况下,操作风险来源于操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这样的 操作手册必须尽可能详细,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 的解释和处理手册的制定应特别注重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的设计与 处理。 三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部分商业银行对数据库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已经引起重视,并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住房信贷数据库。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商业银行 还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数据库对业务发展的良好推动作用和在操作 风险防范中能起到的指导作用。个人住房信贷的数据库,并不仅仅 是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3-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 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分类模型:资产负债表视角1 赵宇龙谈永暐 (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 【摘要】传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一种以资 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分为投资风险、信用风险、保险 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治理风险五大类。该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国 际上的最新趋势,而且充分结合中国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以风险为基 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模型基础。【关键词】风险分类模型偿付能力监管资产负债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金融创新的日益活跃,我国的保险业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风险漩涡之中。各种体制的、历史的、内部的和 外部的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正在威胁着保险公司的财务安全和健康发展,对保险监管的 传统范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以风险为基础的企业内部管理和政府监管模式开始成为全 球金融保险业的共识和主流趋势的国际背景下,认识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类型和特征,并 以此为基础构建我国保险业基于风险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政府外部监管模式,已经不仅 仅单纯是出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考虑,而是源于我国保险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建立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是认识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类型和特征的重要方法。它不仅是构建 我国以风险为基础的新型保险监管模式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保险公司建立内部风险管理 制度的基本问题。然而,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各国公认的保险公司风险分类模型。而传 统的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仅仅关注与保险业务直接相关的保费风险和准备金风险, 1 注:本文是本文第一作者主持的《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研究》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 果之一。课题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和国家人事部中国博 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缺乏对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的全面反映,已经不 能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所提出的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保险 公司风险模型,可以把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的披露及监管与尚未成型的保险监 管中的风险分类统一起来,为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提供 一个良好的基础框架。 二、构建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的原则 在构建中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模型过程中,除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国情 建立风险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刻画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为我国保险业的风险 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目的决定了在建立我国保险公司风险模型时,不仅要充分吸收和借鉴 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国内的实际,要能充分反映或兼容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我国

企业风险管理模型方法综述

0引言 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诸多专家过去曾提出了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1-10],而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有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部门及风险管理者,中小企业也通过不同形式与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或专家合作以加强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总结了风险管理理论所涉及的方法、模型和工具,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作出了评价,最后对企业风险管理建模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模型、方法和工具 风险建模是指确定企业风险和绩效指标的方法。由于现实世界千变万化,企业受经营环境、行业特点、自身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通用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建模方法。根据企业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企业风险模型大致分为两种,即确定性模型[11]和不确定性模型[4]。1.1确定性模型 大部分企业至少具有一个简单的财务模型来描述诸如风险因素、条件、战略和战术等各种输入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KeyPerformanceIn-dexs)。对上市公司来说,KPIs通常由市场给出(如企业的股票分析师通常非常重视这种测量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战略发展和运营规划中。一般地,为了达到KPIs要求的效果,业务决策需要做仔细的调整与变化。后来发展的许多模型非常重视通过原因结果的结构来分析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这类方法被称作结构化金融模型。 这类模型通常被称为确定性模型,因为它们在描述基于一定投入条件的期望产出时,没有考虑低于或高于期望价值的产出概率分布。通过将特定的输入视为变量,这类模型可以转化为随机模型,并进一步分为两种,即统计分析模型和结构化仿真模型。“统计”与“结构化”指模型中随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分析”与“仿真”指数据的计算方式。以下是对这四个术语的解释,表1也列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模型。通过一系列方程的处理解答来得到最终结果。这类模型需要有限制条件的一系列假设以及数学上容易处理的概率分布。其优于仿真方法的特点是计算的快捷和方便。 仿真模型(通常称为蒙特卡罗仿真)。该模型需要海量的计算机模拟产生的数据以便于模拟结果。这种方法非常灵活,可以适用于复杂关系的处理,而且较少依赖于各种假设条件和标准的概率分布。其优于分析模型的特点是将现实与虚拟世界联系起来的能力可以达到要求的精度。 统计模型。这类模型主要依据于随即变量的统计特性而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优于结构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参数比较容易获得(如通过公共数据)。 结构模型。这类模型主要基于明显的原因结果分析而不是数据之间的统计关系。该模型既需要数据也需要专家的意见。其优于统计模型的特点是长于因果分析,而 企业风险管理模型方法综述 丁德臣,何建敏,吴广谋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1189) 摘要:系统总结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所涉及的模型、方法和工具,对确定性模型和不确定性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作出了综合评价。针对现有的建模方法存在研究思路过于狭窄、研究对象过于片面、研究假设过于苛刻以及缺乏对风险全面整合的能力等缺陷,认为研究方法在定量与定性方面应当有所创新,影子期权、实物期权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可以为企业风险建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风险管理>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模型>实物期权;影子期权;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83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7-0189-06 收稿日期:2007-1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流动性调整期望损失La-ES和最优变现策略”(70671025/G0115) 第一作者简介:丁德臣(1970-),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分级方法比对

一LEC法 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评价步骤 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表一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表二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表三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表四危险性分值D=LEC 优缺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二AHP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AHP的特点: 1. 输入信息主要是决策者的选择和判断。决策过程充分反映了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认识; 2. 简洁性:基于高中知识,可不用计算机完成计算; 3. 实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也可定性分析;而通常最优化方法只能用于定量分析; 4. 系统性: 人们决策大致分三种:(因果判断、概率推断和系统推断),AHP把问题看作一个系统

属于第三种,真正要搞清楚AHP原理,需要深刻的数学背景。好在我们只重应用,并不过多涉及AHP的数学背景。 AHP的主要不足在于: AHP只能用于选择方案,而不能生成方案;主观性太强,从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的构造,均依赖决策人的主观判断,选择,偏好,若判断失误,即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规划论——采用较严格的数学计算,把人的主观性降到最低程度;但有些决策结果令决策人难以接受。 AHP——从本质上讲是试图使人的判断条理化,所得结果基本上依据人的主观判断,当决策者的判断因受个人偏好影响对客观规律歪曲时,AHP的结果显然靠不住,所以,AHP 中通常是群组判断方式。 尽管AHP在理论上尚不完善,应用中也有缺陷;但由于AHP简单、实用,仍被视为是多目标决策的有效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无结构决策方法。 AHP的步骤 1.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相对权重; 4. 计算各层元素组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熵权法 熵权法的原理与步骤 近年来,熵作为一种更为普遍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熵的应用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考虑到影响人失误的因素有很多,都是一些不确定和很难量化的因素,故结合熵的原理提出人的安全熵概念,旨在对衡量人的安全状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进行探索,通过计算人的安全熵,不仅可以定量地分析每个指标在班组中的作用,还可以为安全评估、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应用熵权法,样本不同时权重也不同,这符合客观情况,也具有其它定权方法不能具备的优点。 熵权法基本模型: (1)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根据单个评价因子的形状或特征,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赋予评分值,再依据因子重要性赋予权值,最后将各评价因子的评分值乘以权值,累计求和,即

第10讲_组合风险的分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组合风险的分类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种类含义致险因素与组合资产数量之间 的关系 非系统风险 (特有风险、特殊风险、可分散风险)指发生于个别公司 的特有事件造成的 风险 它是特定企业或 特定行业所持有的 可通过增加组合中 资产的数量而最终消 除 系统风险 (市场风险、不可分散 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 、不能通过资产组 合而消除的风险 这部分风险是由那 些影响整个市场 的风险因素所引起 的 不能随着组合中资产 数量的增加而消 除,它是始终存在 的 【结论】在风险分散过程中,不应当过分夸大资产多样性和资产个数的作用。一般来讲,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例题?判断题】企业投资于某公司证券可能因该公司破产而引发无法收回其本金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 2018年卷Ⅰ) 【答案】√

【解析】非系统性风险是公司特有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是以违约风险、变现风险、破产风险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破产风险是指在证券资产发行者破产清算时投资者无法收回应得权益的可能性。 【例题?判断题】在风险分散过程中,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数目的增加,分散风险的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答案】× 【解析】一般来讲,随着资产组合中资产个数的增加,资产组合的风险会逐渐降低,当资产的个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将趋于平稳,这时组合风险的降低将非常缓慢直到不再降低。 【总结】 【例题?判断题】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具有完全负相关关系时,则该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抵消非系统风险。()( 2019年卷Ⅱ) 【答案】√ 【解析】当两项资产的收益率完全负相关时,两项资产的风险可以充分地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消除。这样的组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例题?单选题】若两项证券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 0.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卷Ⅱ) A.两项资产的收益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B.无法判断两项资产的收益率是否存在相关性 C. 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分散一部分非系统性风险D. 两项资产的组合可以分散一部分系统性风险 【答案】 C 【解析】相关系数为 0.5时,表明两项证券资产收益率正相关,所以选项 A、 B错误。当相关系数小于 1时,证券资产的组合就可以分散非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所以选项 C正确、选项 D错误。

风险种类分析与中国金融风险

风险种类分析与中国金融风险 一、风险的定义: 如果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能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这些概率可以像拿到彩票一样客观地确定,否则就反映了个人的主观信念。那么就说这种情况涉及风险,即可以用具体的数值概率来表述的广义的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损失(又分为现实损失和潜在的损失)及波动的特点。 二、风险的分类及分析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其又可以分为: 1、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政府控制的事件或社会事件引起的给国外债权人应收账款(出口商、银行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可能遭遇到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2、主权风险。主权风险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在所有的投资风险中,主权风险是第一位的风险,一国境内任何机构的评级都不能超过该国的主权评级。 3、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其中包括法律出台太慢,出台新的法律禁止两种情况。 4、结算风险。在涉及货币结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外汇市场的交易不分昼夜,每个小时都在进行,它还不时地牵扯到不同国家司法权的制度。正是这个特点——跨境、跨时区的交易——为每天高效率地结算近2.4万亿美元的双向支付或估计为25万到30万笔的货币汇兑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具体例子有1974年曾经发生的赫斯塔特银行倒闭。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信用风险也是房地产按揭贷款风险。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发展。与美国银行机构相比,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资产证明并不少,很多贷款行为完全偏离上述最 基本的银行业经营原则。很大程度上,在银行信贷金融的支持下,房价才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飚升。上述事实,与美国房地产市场违约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二)市场风险: 1、利率风险又包括利率错配和利率波动缺口风险。利率错配风险指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 2、基差风险。基差指同一时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即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重新定价时间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银行就会面临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一般都是中央银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特别是与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