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五章

运动心理学第五章

第六章运动员的人格

基础概念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是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关于特质的分类,指彼此关联的、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的行为或特征的集合。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分类,指不甚明显、一致性和概括性都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

个体特质(individual trait):是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关于特质的分类,指决定表面特质、支配个人一贯行为、作为行为或特征根源的基本人格因素。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是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分类,指许多个体共有的哪些特质。

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系统。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也称个性测验,即测量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和典型行为的心理测验方法。

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分类,指个体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并占优势的特质。

特质(trait):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测定人格时常用的基本单位。

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关于特质的分类,指渗透性稍差一些,但仍具有相当概括性的重要特征。

第一节体育运动与人格特征有什么关系

一、为什么研究运动员人格

原因有三:一是受母学科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影响;二是以结构性问卷为特点的人格测验简便易行,只需利用现成的标准化量表,根据测验手册的要求,对某一群体施测,再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即可达到研究的基本目的;三是运动员人格特征的评定往往是进行心理选材(talent identification by psychology)、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和心理训练工作的基础。

(一)人格评价与心理选材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 ●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的区别: 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侧重点 体育心理学提高体育课教与学的 效果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 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 成绩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 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 变化 健身心理学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 理效应大众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 理现象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 ●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 ●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 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 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 变化; ●(二)现场研究法 ●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 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

运动心理学(2)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个过程) 3.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 4.成就需要:是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5.应激:是指人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是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6.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7.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里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8.优势反应:是指那些习惯性的、唤醒水平升高时极易诱发出的行为反应。 9.归因:是指给行为归结原因。 10.基本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可控性:是指归因时对原因是否可控或在多大程度上可控的认识。 12.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13.运动自信:是个体对通过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胜利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4.特质运动自信:是指个体通过常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5.状态运动自信: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6.动觉: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17.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时,通过眼睛、视传入神经和视觉中枢产生的对波长为380~740毫微米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感觉。 18.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性的反映,是通过耳朵传入神经和听觉中枢对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音刺激产生的感觉。 19.触压觉:是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 20.平衡觉:是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 2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 22.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23.前摄干扰:是指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24.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25.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 26.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27.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8.组块:是指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 29.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经过相应的心理历程,从问题的起点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0.决策:即作出选择的过程。 31.创造力:是指立异、改造和发明的能力。 32.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是熟练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 33.警觉: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4.警戒: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5.心理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 36.心理训练(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37.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 38.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文物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39.自我定向:是强调横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社会参照,已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40.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4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42.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4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对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它直接左右着运动员判断自己的比赛表现正常与否,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应变能力。 44.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气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45.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46.领导:是指引、影响或控制个人或组织,以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47.观众效应,是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 48.攻击:有意识地使他人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 49.暴力:是指极端的、严重的攻击行为。 50.独立标志:1923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51.二维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以下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 52.阿尔波特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体特质,个体特质是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 53.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 54.艾森克的三维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ENP) 55.操作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参与,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为中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作 56.用。 57.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2.现场研究法3.心理测量法 58.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1.分工更加明确2.专业领域细化3.研究方法综合化4.研究内容更加广泛 59.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60.需要的种类:1.生理需要2.社会需要3.物质需要4.精神需要 61.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1.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2.选择既不过低也不过高的生活3.从事风险大且责任重大的职业62.☆直接动机——活动过程本身;间接动机——活动结果 63.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1.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2.合理运用强化手段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4.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5.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64.如何因人而异以直接激发动机:1.依从方法2.认同方法3.内化方法 65.唤醒的表现:1.电脑唤醒2.行为唤醒3.植物性唤醒 66.自我效能对行为的作用:1.影响人的行为选择2.影响在困难状况下的坚持性3.影响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4.影响人们在预期和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67.如何培养自信:1.注意可控因素2.想象成功情景3.积极语言暗示4.发现尺短寸长5.夸大外部动作6.创设原有环境7.集体相互鼓励8.演示水杯实验 68.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受以下条件制约:1.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2.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正比。3.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4.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5.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6.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69.专门化知觉的特点:1.专门化知觉的具有综合性2.专门化知觉的具有专项性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动觉都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70.运动活动与知觉基本规律的联系1.运动活动与知觉的选择性2.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整体性3.运动活动与知觉的理解性4.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恒常性 71.运动直觉的性质:1.快速性2.直接性3.或然性4.情境性5.信息受限性 72.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1.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3.焦虑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 73.设置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2.及时反馈,了解结果3..目标的公开化4.目标的多极化 74.运动员受伤后的悲伤反应过程:1.第一阶段:否认2.第二阶段:愤怒3.第三阶段:讨价还价4.第四阶段:抑郁5.第五阶段:接受与改造75.哪些心理学手段有助于促进损伤的康复: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2.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3.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4.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6.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76.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方式2.目标整合3.志趣一致4.心理相容5.成员互补6.外界压力7.内部竞争8.团体规模9.团体稳定性77.勒温的分类:1.专业型领导2.民主型领导3.放任型领导 78.李克特的分类: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2.慈善式的集权领导3.协商式的集权领导4.参与式的集权领导 79.教练员的影响力类型:1.强制影响力2.自然影响力 80.攻击行为的种类: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 81.人为什么会攻击:1.本能2.社会学习3.道德水平4.挫折诱发 82.怎样帮助运动员和观众减少攻击行为: 83.1.帮运动员:a.应该给年轻的运动员树立非攻击性但十分有效的果敢行为的榜样。b.参与攻击的运动员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c.参与攻击的运动员所受到的惩罚必须超过他从攻击中获得的好处。d.对于参与攻击甚至听任运动员参与攻击的教练员,应该予以解雇,或者审查、暂停其执教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运动心理学—1&2 - 副本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简史与任务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历程 一、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回顾 1、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特里普利特与1897年发表在《美国 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社会促进效应,观众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 2、格里菲斯建立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的工作,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学科建 立的标志。 3、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 际运动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 ISSP) 4、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创刊,它沟 通了世界各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信息,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 5、目前全世界有4种运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它们标志着运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独立性, 也从学术角度推动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家》《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应用运动心理学杂志》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回顾 1、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2、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3、两会的首任主任委员是马启伟教授 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 (一)竞技运动领域 主要围绕运动员的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而进行的 心理选材的主要问题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指标进行心理选材 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帮助运动员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和表现运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运动才能;第二,帮助运动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应付运动生涯中和运动生涯后的各种挑战。 (二)体育教育领域 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表现为: 诱发运动兴趣,培养锻炼习惯 欣赏体育文化,享受身体活动 发展健康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大众健身领域 主要围绕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的 前者研究的是参与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影响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两个问题; 后者研究的是长期体育锻炼对健康人心理特征的影响、对患者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促进心理健康的机制等问题。 二、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三、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二)研究体育运动队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三)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四)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四、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项目特征

第一篇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及任务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至于运动心理学,其诞生时间更晚: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Coleman Griffith)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4、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 学 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e/motivation)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人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二)动机的作用(基本职能) ?始发作用:动机可引起和发动个体的活动; ?指向作用:动机可指引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或选择活动的方向; ?强化作用:动机是维持、增加或制止、减弱某一活动的力量。 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一些并非属于需要的心理因素也有可能成为行为的动因。 三、动机理论的应用 1、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什么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3、目标定向理论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复习过程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 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 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 )4、心理是 A人脑的机能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咼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 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B 4、A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二章

Chapter2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 始发作用 指向作用 强化作用 需要(need):个体由于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产生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环境因素:身体之外的各种刺激。 驱力(drive):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诱因(incentive):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前面对行为的拉动。 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iological / social motivation) 以饥渴性等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以成就、交往等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direct / indirect motivation) 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并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动机以间接兴趣为基础被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 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是以排除缺乏,制止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它包括生存和安全的一般目的。缺乏性动机以张力的缩减为目的。 是以体验乐趣,获得满足,达到理解,寻找新奇,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所成就等欲望为特征的动机。它包括满足和刺激的一般目的。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往往趋向张力的增强而不是张力的缩减。 外部动机(社会性需要)和内部动机(生物性需要) 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结合社会、生物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地事情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需要。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相关的信息功能;外部奖励如果能够提高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如果降低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损害内部动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自我效能理论对效能信息(行为或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三类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概括。 主要观点:效能信息决定着效能期望,效能期望进而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自我效能可以从人所接受的挑战、进行的努力和坚持的时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如成功与失败的表象、目标定向、归因等等,这些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着人的动机状态。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 一、说明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当前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体而言,这门课程需要考虑诸如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训练和竞赛心理、一般心理训练方法和特殊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员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等问题。运动心理学还需研究竞技运动对运动员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二)编写依据 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 (三)目的任务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将静态的和分析性的书本知识运动动态的和综合性的训练和比赛实践中的技能知识;利用心理学在“人文学科”中的特定位置和独特作用,训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比赛心理习惯和行为,形成良好的专业心理素质;掌握教练员在日常运动训练所必要的运动心理学知识,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做心理准备。 (四)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体育运动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及其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学问题、运动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体育运动中管理心理学的问题;以及简易体育运动心理学测试方法。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总论 1.心理学概述 2. 心理的实质 3.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4. 运动心理学实验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认知过程 1. 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 2.表象、想象与体育活动 3. 思维与体育活动 4. 记忆与体育活动 第三章体育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 1. 体育活动中的情绪概述 2. 体育活动中的意识状态 3.体育活动与注意 第四章个性与心理选材 1. 个性概述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心理特征 4.运动员的心理选材 第五章运动技能学习 1.运动知识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2.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第六章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1. 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2. 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3. 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思维活动的特点 第七章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1.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概述 2. 动员的常用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得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得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得认识总就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得色彩,这些心理现象就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就是 A 人脑得机能 B 心脏得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得过程 D 意识得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得心理现象其实就是人脑与心脏共同活动得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得反映不就是机械得反映,而就是积极能动得。 ()3、反射就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得方式。 ()4、狼孩与猪孩得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得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得心理。 ()5、人得心理最高级水平就是意识。 ()6、社会实践就是感受性不断提高得根本条件,每个人得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得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得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就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得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就是一个人得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各种心理特征得总与。个性就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和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 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 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理学 ●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 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 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 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 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心理的涵义(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A、物种发展的验证B、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验证 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客观现实,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 四、心理科学的发展简况: 柏拉图:欲望说亚里斯多德:《灵魂论》笛卡尔:《情绪论》 贝克莱和休谟(人性论)十八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顾拜旦 1913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曼.格里菲斯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1965年---罗马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 ●1968年---华盛顿 ●1973年---马德里 ●1977年---布拉格 ●1981年---哥本哈根 ●相继召开了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讨会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 ●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的区别: 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 ●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 ●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有效 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 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 化; ●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 的变化; ●(二)现场研究法 ●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 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

●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 容。如: ●1、体育社会心理学 ●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 ●2、发展运动心理学 ●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 ●3、认知运动心理学 ●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 的归因等 ●4、教育运动心理学 ●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 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5、临床运动心理学 ●一部分临床运动心理学家研究阻碍运动员达到和维持高水平的运动表现的心理学问 题。 ●6、个性运动心理学 ●通过对运动员的个性的研究来预测运动员的未来,曾在20世纪70—80年代比较多, 现在已经不大使用。因为仅凭个性,而不考虑运动员的成长、发展、指导、训练、动机等因素,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7、运动生理心理学 ●研究者们想理解与运动表现相关联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8、锻炼心理学和运动损伤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主要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而心里因素进行研究。 ●运动损伤心理学重视研究一些运动员比另一些运动员更严重、更频繁地发生运动损伤 的原因。 第二节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心理素养。 ●担忧学生有受伤的可能,运动量大,户外教学。 ●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3、体育教学的复杂性,使得体育教师除了掌握一把的心理活动规律外,还需要掌握动 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 ●4、体育教师要掌握调整学生心理负荷、帮助学生在竞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方法。● ●二、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