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 从课本到奥数 第一学期

六年级奥数 从课本到奥数 第一学期
六年级奥数 从课本到奥数 第一学期

成才教育六年级从课本到奥数下册

第一讲逻辑推理(二) 例11 一次数学考试,共六道判断题.考生认为正确的就画“√”,认为错误的就画“×”.记分的方法是:答对一题给2分;不答的给1分;答错的不给分.已知A、B、C、D、E、F、G七人的答案及前六个人的得分记录在表中,请在表中填出G的得分,并简单说明你的思路。 例12 李英、赵林、王红三人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例13 李云和他哥哥参加一次集会,同时出席的还有其他两对兄弟.见面后有的人握手问候,没有人和自己的兄弟问候,也没有人和同一个人握两次手.事后李云发现除自己外每个人握手次数互不相同,问李云握了几次手李云的哥哥握了几次手 例14 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分别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有A、B、C、D、E五个人,猜各包珠子的颜色,每人只猜两包。 例15 有A、B、C三个足球队,每两队都比赛一场,比赛结果是:A有一场踢平,共进球2个,失球8个;B两战两胜,共失球2个;C共进球4个,失球5个,请你写出每队比赛的比分。 例16 北京至福州列车里坐着6位旅客:A、B、C、D、E、F.分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扬州、南京和杭州,已知 ①A和北京人是医生;E和天津人是教师;C和上海人是工程师。 ②A、B、F和扬州人参过军,而上海人从未参军。 ③南京人比A岁数大;杭州人比B岁数大;F最年轻。 ④B和北京人一起去扬州;C和南京人一起去广州。 例17 甲、乙、丙三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学教数学、物理、化学.已知 ①甲不在北京; ②乙不在天津; ③在北京的人不教化学; ④在天津的人教数学; ⑤乙不教物理。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分别在何处教何课程

【小学二年级奥数】二年级奥数如何学习

孩子升入二年级后。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低年级奥数如何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二年级奥数应该如何学习呢?如何在低年级全面系统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 奥数相对比较深,超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成度。一般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是比较适合的,太早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数学基础也没有打好。那么对于二年级的奥数,我们学些什么呢?其实对于二年级与其说是奥数,还不如说是对奥数的一个铺垫。怎么激发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不打击孩子在学习上的信心,并且开拓孩子看待事物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是二年级阶段学习的目的。这就是在正式学习奥数之前,从其他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观察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开始,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强孩子的数感训练,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比如:在生活中,在带着孩子逛街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说“我们要去××路××号,我们要怎么走啊?”一条街的门牌号是一边奇数,一边偶数,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在考孩子的观察力,对于奇偶数的判断,对数的大小的判断等。像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拓展不会让孩

子觉得有压力,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看待日常事物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可以引发还在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能力。 二年级奥数主要是兴趣培养阶段,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的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找规律,让孩子学会一种尝试的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1. 二年级奥数学习:接触奥数,兴趣第一 有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奥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奥数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升初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奥数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奥数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 二年级奥数学习: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

六年级奥数题型分类

六年级奥数: 第一类:比和比例问题 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二类:上坡问题 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三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下图,一个边长为3a厘米的正方体,分别在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面的中心位置挖去一个截口是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都和对面打通).如果这个镂空的物体的表面积为2592平方厘米,试求正方形截口的边长。(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四类:工程问题 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精确到分钟)(试题选自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第五类:几何问题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三角形APB的面积为2,且2AD=BC,EP:PB=1:2,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第六类:飞镖比赛 在新年联欢会上,某班组织了一场飞镖比赛.如右图,飞镖的靶子分为三块区域,分别对应17分、11分和4分.每人可以扔若干次飞镖,脱靶不得分,投中靶子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若恰好投在两块(或三块)区域的交界线上,则得两块(或三块)区域中分数最高区域的分数.如果比赛规定恰好投中120分才能获奖,要想获奖至少需要投中-------次飞镖. 第七类:发帽子 小明和8个好朋友去李老师家玩.李老师给每人发了一顶帽子,并在每个人的帽子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这9个两位数互不相同,且每个小朋友只能看见别人帽子上的数.老师在纸上又写了一个数A,问这9位同学:“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A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4人举手.老师又问:“现在你知不知道自己帽子上的数能否被24整除知道的请举手.”结果有6人举手.已知小明两次都举手了,并且这9个小朋友都足够聪明且从不说谎,那么小明看到的别人帽子上的8个两位数的总和是----------. 第八类:计算综合 一个长方形能把平面分成2部分,那么三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1-6年级奥数内容

1-6年级奥数重点内容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得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就是学习习惯还就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得培养与正确得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得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得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得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计算就是学生学习时遇到得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瞧似无序得算式中寻找到一定得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得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就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得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与立方体等就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得图形。通过系统得指导,使一年级得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得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得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得学生来说得确就是有一定得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得方式,将复杂抽象得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得重点在于有序得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得思维方式。 4、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得基础知识:数论问题就是后续学习中得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得:数字得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就是今后学习得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就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得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得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对于二年级得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得兴趣就是最主要得。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得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得问题就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得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得列竖式,尤其就是乘法得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得学习中要求得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得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就是难点:对于二年级得学生来说,有序思维与抽象思维就是比较困难得,对于问题,二年级得学生更多得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得问题需要得就就是孩子得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得方法,下册得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得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得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得汉堡与汽水得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得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得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得部分问题,但就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得奥数学习就是小学奥数最重要得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得知识技巧,才能有效得促进今后得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得增长,孩子得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得提高,这个时期就是奥数思维形

(word完整版)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下册完整版本

第一周百分数 1. 百分数应用题(一) 1. 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 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问 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2. 一桶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了20 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的和,这时 桶里还剩8 千克,问这桶油还有多少千克 3. 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先涨价15% 后,又 降价15%,请问:两位店主谁比较聪明 4. 某班有学生48 名,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后来又转来了若干名女生。这是女生人数恰好 是全班人数的2/5,问共转来了多少名女生 5. 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比二车间多 3/10,三车间有156 人,求这个工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6. 小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 页,第三天看前两天看的总数的 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 没有看。全书共有多少页

2. 百分数应用题(二)【题型概述】 商品的打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解决,主要的关系式有:定价=成本X (1 +利润百分数)利润百分数=(卖价—成本)十成本X 100% 【典型例题】 把一套西装按5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八八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480元,这套西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举一反三】 1. 把一件女装按4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九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130元,这件女 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有一批空调,如果按每台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折出售,每台空调反而亏损128 元,这种空调的进货价是多少 3. 一批新书按定价的20%出售时,仍能获得40%的利润,那么定价时所期望的利润 率是多少 【拓展提高】 一种自行车,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5%,甲商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店按1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3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10本小学奥数参考书 推荐一些同步的参考书教材,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级买对应的书即可 1、《华数奥赛教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主编:毛文凤,单墫等 华数奥赛教材.png 简介:一本有着较长历史的书,可以作为同步学习的资料。作者毛文凤、单墫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竞赛教练,同时编书很严谨。书正如其标题所示,是一本针对华杯赛的教材。华杯赛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比较正规、权威的赛事,其知识点覆盖面很全,同时对初中学习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例题多采用华杯赛中的真题、改编题,可以帮助构建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知识框架。 优点:同时解决知识框架和华赛备考 缺点:书中欠缺知识点总结 适合学员:五年级、六年级有较好基础的同学可以使用 难度: 2、《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编:蒋顺,李济元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png 简介:也是分年级的一本书,难度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孩子如果未接触过数学竞赛,可以用来作为初步自学的书籍。本书氛围A版和B版,A版是教材,有知识点讲解和例题;B版是同步练习册,用于课后巩固。 优点:入门必备,编排板式不错,有单独练习册 缺点:难度、深度均不足 适合学员:1-3年级推荐使用此书进行初步学习,4-6年级如果刚刚接触数学竞赛可以用此书作为初步学习的教材。 难度: 3、《明心数学资优教程》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主编:刘嘉 明星数学资优教程.png 简介:这是武汉的刘嘉老师编写的一本教材,内容非常详细,每个知识点的介绍都有很多的背景介绍,不仅传授方法和知识,也会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历史的了解。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不错,对于所涵盖的专题的讲解非常细致。 优点:对于单个知识点挖掘得很深,同时有很多背景知识介绍,丰富孩子的见闻 缺点:可能这套丛书只是部分完成,很多重要专题没有涉及,另外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已经较为落后 适合学员:对数学有较强兴趣,同时有一定数学竞赛基础的同学,此书只有4—6年级 难度:

成才教育-六年级从课本到奥数下册

成才教育-六年级从课本到奥数下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220307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讲逻辑推理(二) 例11 一次数学考试,共六道判断题.考生认为正确的就画“√”,认为错误的就画“×”.记分的方法是:答对一题给2分;不答的给1分;答错的不给分.已知A、B、C、D、E、F、G七人的答案及前六个人的得分记录在表中,请在表中填出G的得分,并简单说明你的思路。 例12 李英、赵林、王红三人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他们是来自金城、沙市、水乡的选手,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现在知道: 例13 李云和他哥哥参加一次集会,同时出席的还有其他两对兄弟.见面后有的人握手问候,没有人和自己的兄弟问候,也没有人和同一个人握两次手.事后李云发现除自己外每个人握手次数互不相同,问李云握了几次手李云的哥哥握了几次手 例14 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分别用纸包着,在桌子上排成一行,有A、B、C、D、E五个人,猜各包珠子的颜色,每人只猜两包。 例15 有A、B、C三个足球队,每两队都比赛一场,比赛结果是:A有一场踢平,共进球2个,失球8个;B两战两胜,共失球2个;C共进球4个,失球5个,请你写出每队比赛的比分。 例16 北京至福州列车里坐着6位旅客:A、B、C、D、E、F.分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扬州、南京和杭州,已知 ①A和北京人是医生;E和天津人是教师;C和上海人是工程师。 ②A、B、F和扬州人参过军,而上海人从未参军。 ③南京人比A岁数大;杭州人比B岁数大;F最年轻。 ④B和北京人一起去扬州;C和南京人一起去广州。 例17 甲、乙、丙三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的中学教数学、物理、化学.已知 ①甲不在北京; ②乙不在天津;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一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上册下册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 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 第四讲数一数(一)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第五讲数一数(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六讲动手画画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 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第七讲摆摆看看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 以一横一竖摆。 第八讲做做想想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 第九讲区分图形第九讲分组与组式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二讲奇与偶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三讲是与非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一)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五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六讲火柴棍游戏(三)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附:第一讲点、线、角 附:第二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 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附:第三讲多边形和扇形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附:第四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word完整版)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下册完整版本

第一周百分数 1.百分数应用题(一) 1.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 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2.一桶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了20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 的和,这时桶里还剩8千克,问这桶油还有多少千克 3.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先涨价15% 后,又降价15%,请问:两位店主谁比较聪明 4.某班有学生48名,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后来又转来了若干名女生。这是女 生人数恰好是全班人数的2/5,问共转来了多少名女生 5.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比 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有156人,求这个工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6.小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前两天 看的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没有看。全书共有多少页 2.百分数应用题(二) 【题型概述】 商品的打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解决,主要的关系式有:定价=成本×(1+利润百分数)利润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典型例题】 把一套西装按5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八八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480元,这套西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举一反三】 1.把一件女装按4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九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130元, 这件女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有一批空调,如果按每台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折出售,每台空调反 而亏损128元,这种空调的进货价是多少

3.一批新书按定价的20%出售时,仍能获得40%的利润,那么定价时所期望 的利润率是多少 【拓展提高】 一种自行车,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5%,甲商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店按1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3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奥赛训练】 4.一种商品,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商店按30%的利润定价, 乙商店按2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40元,甲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5.两家商店购进同一种商品,一店比二店的进货价便宜5%,一店按40%的利 润定价,二店按25%的利润定价,结果一店比二店贵16元,二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下册(完整版本)

第一周百分数 1.百分数应用题(一) 1.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 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2.一桶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了20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的 和,这时桶里还剩8千克,问这桶油还有多少千克? 3.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先涨价 15%后,又降价15%,请问:两位店主谁比较聪明? 4.某班有学生48名,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5%,后来又转来了若干名女生。这 是女生人数恰好是全班人数的2/5,问共转来了多少名女生? 5.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 比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有156人,求这个工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6.小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前两天 看的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没有看。全书共有多少页?

2.百分数应用题(二) 【题型概述】 商品的打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解决,主要的关系式有:定价=成本×(1+利润百分数)利润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典型例题】 把一套西装按5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八八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480元,这套西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举一反三】 1.把一件女装按4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九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130元, 这件女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有一批空调,如果按每台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折出售,每台空调反而亏损128元,这种空调的进货价是多少? 3.一批新书按定价的20%出售时,仍能获得40%的利润,那么定价时所期 望的利润率是多少? 【拓展提高】 一种自行车,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5%,甲商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店按1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3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下册完整版本

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下册 完整版本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第一周百分数 1.百分数应用题(一) 1.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 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2.一桶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了20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 的和,这时桶里还剩8千克,问这桶油还有多少千克 3.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先涨价 15%后,又降价15%,请问:两位店主谁比较聪明 4.某班有学生48名,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后来又转来了若干名女生。这是 女生人数恰好是全班人数的2/5,问共转来了多少名女生 5.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 比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有156人,求这个工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6.小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前两天 看的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没有看。全书共有多少页 2.百分数应用题(二) 【题型概述】 商品的打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解决,主要的关系式有:定价=成本×(1+利润百分数)利润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典型例题】 把一套西装按5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八八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480元,这套西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举一反三】

1.把一件女装按4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九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130 元,这件女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有一批空调,如果按每台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折出售,每台空调 反而亏损128元,这种空调的进货价是多少 3.一批新书按定价的20%出售时,仍能获得40%的利润,那么定价时所期 望的利润率是多少 【拓展提高】 一种自行车,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5%,甲商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店按1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3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奥赛训练】 4.一种商品,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商店按30%的利润定 价,乙商店按2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40元,甲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5.两家商店购进同一种商品,一店比二店的进货价便宜5%,一店按40%的 利润定价,二店按25%的利润定价,结果一店比二店贵16元,二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6.有两家商场,当第一家商场的利润减少15%,而第二家商场利润增加 18%时,这两家商场的利润相同。那么,原来第一家商场是第二家商场利润的多少倍(2005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 3.银行里的数学 【题型概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用规律解决问题》说课+奥数思维训练题.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例5,作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找到掉的是哪两颗珠子。该例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还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参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培养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也更困难。需要教师长期关注,细致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除了分析解答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还着重体现对“知道了什么”和“解答正确吗”两个步骤的突破。 先讲讲在“知道了什么”的环节的设想。 教材的例题呈现,既有文字信息,也有图画信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整理还是有困难的,更何况这道例题不是以往的用计算解决的问题,不能从题目中找到两个数量信息和一个问题,所以在审题时给了时间学生去同桌交流,引导他们关注到两方面的信息,并且能把题目理解为数学问题,就是补上两颗珠子后,符合原来的规律。把审题做细致,让学生经历了整理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好的审题习惯。 在“怎样解答”的环节,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来解决问题。 课前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过访谈,发现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都基本上能在右端接着补珠子,或是在左右两端各补一颗珠子。这时候他们还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并不是通过推理得到结果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确定好如何思考,进而找出答案呢?在“怎样解答”的开始,就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然后通过归纳,引导学生明晰要先找到规律,才能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汇报,我们会发现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认为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其实手链是环形的,规律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找规律的起点不同,所以对规律的表述也会不同。我们的板书尊重了学生对规律的不同的表述,只是在“解答正确吗”的环节中,用课件显示把手链串回环形,再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其实三种方法找到的都是那两颗珠子,而且是同一串手链。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奥数教材

目录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第二讲有几种走法 第二章:比一比、看一看 第一讲变与不变 第二讲移多补少 单元练习(一) 第三章:算一算(一) 第一讲单数和双数 第二讲算式猜谜 第三讲巧算速算(一) 第四讲+、-和() 单元练习(二) 第四章:简单应用(一) 第一讲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讲简单的判断 第三讲小兔吃萝卜 第四讲猫和老鼠 单元练习(三) 第五章:找规律 第一讲按规律填下去 第六章:算一算(二) 第一讲合理分组 第二讲天平平衡 第二讲巧算速算(二) 单元练习(四) 第七章:简单应用(二) 第一讲摸彩球 第二讲付钱的方法 第三讲鸡兔同笼 单元练习(五) 第八章:趣味数学 第一讲火柴棒游戏(一) 第二讲火柴棒游戏(二) 第三讲趣味问题 单元练习(六) 综合练习(一) 综合练习(二)

第一章数一数 第一讲看图数一数 【专题导引】 数学上有很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小朋友们头脑更灵活,变得更聪明。 这一周我们将共同研究简单推理的初步知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去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 【例1】填空 【试一试】填空 【例2】“?”处代表几? 【试一试】“?”外代表几?

【试一试】填空。 【例4】 【试一试】 【*例5】填空。【*试一试】填空。

课外作业 家长签名: 1 、 2、★ = ☆ + ☆ ☆ = ▲ + ▲ + ▲ ★ = ()个▲ 3、(1)□ + 6 = 12 □=() △ + □ =10 △=() (2)● - ▲ = 7 ▲=() ▲ + 4 = 9 ●=() 4、(1)○ + ○ + ☆ = 10 ○ + ○ + ☆ + ☆ =14 那么:☆ = 2 (2)□ + ○ + ○ = 30 如果:○ = 8 那么:□ = () 5、小明比小白大6岁,小丽比小明小6岁。小白和小丽谁大? 我的学习收获: 。 = + + + = ()个 我来编题:

从课本到奥数六年级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1.大客车和小轿车分别从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 出,大客车每小时行两个城市之间距离的3 1 ,小 轿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 1 1小时两车相遇. 两个城市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2.A 、B 两辆摩托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 出,A 摩托车每小时行甲、乙两地距离的3 1,B 摩托车每小时行35千米,经过2小时两辆摩托车相遇.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3.客车、小货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小货车每小时行A 、B 两地距离的7 1 ,经过3小时相遇.小货车每小时行 多少千米? 4.筑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 2 多60米,第二天修的长度比第一天的 4 3 多35米,还剩100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5.灵灵、婷婷、颖颖三人以均匀速度进行百米赛跑,当灵灵到达终点时,婷婷距离终点还有10 米,颖颖距离终点还有20米.当婷婷到达终点时,颖颖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6.甲、乙、丙三人以均匀速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离终点还有15米,丙距离终点还有32米.当亿到达终点时,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7.A 、B 、C 以均匀速度进行百米赛跑,当A 到达终点时,B 距离终点还有20米,C 距离终点还有28米.当B 到达终点时,C 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8. 1000米赛跑,已知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50米,乙到终点时,丙离终点100米.那么,甲到终点时,丙离终点多少米? 9.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自己开车的话,陈叔叔需要3.5小时,李伯伯需要4小时.今天,他们分别从上海和南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行了2个小时,两车相距26千米.南京和上海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容斥原理(1)》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奥数《容斥原理(1)》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班有45个小学生,统计借课外书的情况是:全班学生都借有语文或数学课外书.借语文课外书的有39人,借数学课外书的有32人.语文、数学两种课外书都借的有 人. 2.有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如图,放在桌面上(阴影是图形的重叠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盖住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在1~100的自然数中,是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的数有 个. 4.某区100个外语教师懂英语或俄语,其中懂英语的75人,既懂英语又懂俄语的20人,那么懂俄语的教师为 人. 5.六一班有学生46人,其中会骑自行车的17人,会游泳的14人,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4人,问两样都不会的有 人. 6.在1至10000中不能被5或7整除的数共有 个. 7.在1至10000之间既不是完全平方数,也不是完全立方数的整数有 个. 8.某班共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蓝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已知没一个人同时参加3个队,且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有6人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蓝球队,有2人既参加蓝球队又参加排球队,那么既参加足球队又参加排球队的有 人. 9.分母是1001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10.在100个学生中,音乐爱好者有56人,体育爱好者有75人,那么既爱好音乐,又爱好体育的人最少有 人,最多有 人. 二、解答题 11.某进修班有50人,开甲、乙、丙三门进修课、选修甲这门课的有38人,选修乙这门课有的35人,选修丙这门课的有31人,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29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28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的有26人,甲、乙、丙三科均选的有24人.问三科均未选的人数? 12.求小于1001且与1001互质的所有自然数的和. 13.如图所示,A 、B 、C 分别代表面积为8、9、11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重叠放在一起盖住的面积是18,且A 与B ,B 与C ,C 与A 公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5、3、4,求A 、B 、C 三个图形公共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6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思考题及培优训练内容 学号:姓名: 【教材7页思考题】(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思路分析】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方法有多种。 沿对角折叠沿左右对折沿上下对折 【解答】有无数种剪法,其中把长方形纸沿对角折、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沿折线剪开,可以分别剪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方法总结】 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确定怎样把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变式练习】 ★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四块,把你的方法画在下面的正方形中。

【奥数培优】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分析】 做这道题时,应该分类数数,先数出单个的小长方形的个数,再数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接着数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个数……数一数可知,单个小长方形有5个,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4个,由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3个,由4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2个,由5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有1个,所以一共有1+2+3+4+5=15(个)长方形【解答】1+2+3+4+5=15(个) 【方法总结】 如果图形中并列摆放n个小长方形,则长方形的总个数就是1+2+3+……+n 【举一反三】 ★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数一数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教材12页思考题】 【思路分析】可以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数数可知,10个男生之间有几个间隔,就有几个女生。 【解答】10-1=9 【方法总结】 每两个事物之间有1个间隔,求一列事物有几个间隔,利用“事物的总数-1=间隔数”计算 【变式练习】 ★同学们布置教室,他们打算把8个红气球摆成一排,然后在相邻2个红气球之间摆2个蓝气球,一共需要几个蓝气球? 【奥数培优】 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再过2年,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思路分析】 再过2年哥哥和弟弟都长大了2岁,哥哥是10+2=12岁,弟弟是6+2=8岁,因此哥哥比弟弟大12-8=4岁。 也可以这样思考:今年哥哥10岁,弟弟6岁,他们的年龄差是10-6=4岁。2年后他们都长大了2岁,因此年龄差还是4岁。 【方法总结】

六年级数学培训班从课本到奥数

1.百分数应用题(一) 1.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 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2.一桶油,第一次用了全桶的20%,第二次用了20千克,第三次用了前两次 的和,这时桶里还剩8千克,问这桶油还有多少千克? 3.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先涨价15% 后,又降价15%,请问:两位店主谁比较聪明? 4.某班有学生48名,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5%,后来又转来了若干名女生。这 是女生人数恰好是全班人数的2/5,问共转来了多少名女生? 5.某工厂一车间人数占全厂的25%,二车间人数比一车间少1/5,三车间人数 比二车间多3/10,三车间有156人,求这个工厂全厂共有多少人? 6.小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前两天 看的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没有看。全书共有多少页?

【题型概述】 商品的打折可以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解决,主要的关系式有:定价=成本×(1 +利润百分数)利润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典型例题】 把一套西装按5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八八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480 元,这套西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举一反三】 1.把一件女装按40%的利润定价,然后打九折卖出,可以获得利润130元, 这件女装的成本是多少元? 2.有一批空调,如果按每台20%的利润定价,然后按八折出售,每台空调反 而亏损128元,这种空调的进货价是多少? 3.一批新书按定价的20%出售时,仍能获得40%的利润,那么定价时所期 望的利润率是多少? 【拓展提高】 一种自行车,甲商店比乙商店的进货价便宜5%,甲商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店按15%的利润定价,结果甲店比乙店便宜3元,乙店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小学一年级奥数入门练习:奥数100题(六) 51.6个小朋友分一袋苹果,分来分去多2个,问这袋苹果至少有几个? 52.一根6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用去12米,修排球网用去30米,这根绳子少了多少米? 53.商场运回28台电视机,卖出一些后还剩15台,卖出多少台? 54.小虎学写毛笔字,第一天写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3个,四天一共写了多少个? 55.小云今年8岁,奶奶说:"你长到12岁的时候,我62岁。"奶奶今年多少岁? 56.最小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小的一位数,所得的结果是多少? 57.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58.一辆公共汽从东站开到西站,开一趟。如果这辆车从东站出发,开了11趟之后,这辆车在东站还是西站?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9.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

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奥数

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低年级华数如何学习一直是困扰家长的问题,如何安排一年级下学期华数的学习,如何在低年级全面系统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呢? 1、接触华数,兴趣第一。 我们接触过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华数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华数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升初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华数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华数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华数,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2、找一位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既然刚刚接触华数,兴趣是第一位的,那找一位孩子喜欢的老师就是学习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迅速喜欢上课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仅是孩子的是师长,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问

题,一起思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喜欢老师同时喜欢数学。 3、用一套最权威的教材。 华数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简称华数课本),这套教材是最具系统、使用时间最长的奥数教材。通过长期的华数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思维能力、智力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现已被众多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所青睐。华数课程可以使您的孩子开思维之窍,入解题之门,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攀登数学的颠峰! 4、从最合适的起点开始。 刚刚接触华数,学不懂不是孩子不适合学数学,是起点不合适。举个例子:《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但是《仁华课本》中的很多知识超前于学校的课本,如果利用的不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目前导致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厌恶数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

【小学奥数课本(上)】一年级第2讲 位置

小学奥数创新体系一年级(授课讲义) 最 新 讲 义 小学奥数

第二讲 位置 前续知识点:一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后续知识点: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 阿呆 阿瓜 阿呆 阿瓜 卡莉娅 阿呆 卡莉娅 阿呆 阿瓜 卡莉娅 阿瓜

把相应的人物换成红字标明的人物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表示位置的标志,这些标志会给我们指示.要看懂生活中的一些标志,我们首先要理解表示位置关系的形容词:“上”、“下”、“前”、“后”、“左”、“右”. 【提示】箭头指示的方向是哪里? 为了保持鸡蛋新鲜,在摆放鸡蛋时要大头朝上竖着摆放.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个 鸡蛋摆放是正确的.(在正确的鸡蛋下面画“√”) 观察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时,一般以生命体本身为标准判断左右.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时,一般以观察者为标准判断左右.我们一起来判断下吧! 例题1 根据箱子上的标记判断箱子摆放位置是否正确.(在正确的 箱子下面画“√”) 练习1

【提示】人脸朝向的方向即为前面. 在自行车的前轮下面画“√”. 例题2 (1)红队队员贝贝在队伍的最前面,请你把贝贝圈出来.(2)找到站在黄队最后面的队员,并把他圈出来. (3)红队队员在黄队队员的(前后)边. (在正确的答 案下面画“√”) 练习2

【提示】伸出你的右手,找到你的右边. 看图回答问题.(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 小小在点点的(左 右)边,小小在圆圆的(左 右)边. 小小 点点 圆圆 例题3 看图回答问题.(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虎虎在一一的(左 右)边,小宇的(左 右)边是可可. 虎虎 一一 小凡 小宇 佳佳 可可 练习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