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

云南省新平县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十一月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年)

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普昌文

副组长:李伟张保翔

成员单位:

县财政局县发改委

县经济委员会县建设局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县水利局县民政局

县交通局县环保局

县安监局县国土资源局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

编委会

主任:普昌文

副主任:李伟张保翔

成员:王定周李秋言谢兴文陈强陈建勋彭洲运李兴发李学明方有亮卜有章

马金勇赵家福王鹏

主要编著人员:李先棋胡长寿李万里肖仕银

目录

一、总则 (1)

(一)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1)

(二)规划定位 (1)

(三)规划适用范围 (1)

(四)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期 (2)

二、现状与形势 (2)

(一)新平县经济社会和矿业发展概况 (2)

(二)矿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3)

(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7)

(五)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规划目标 (12)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7)

(一)工作部署 (17)

(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 (18)

(三)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 (18)

(四)矿产资源勘查规划 (19)

(五)勘查规划区块划分与探矿权设置 (24)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5)

(一)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 (26)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28)

(三)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结构调整 (35)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36)

(五)矿业经济区 (38)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9)

(一)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分区 (40)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 (4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40)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示范区 (41)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监测 (43)

(六)各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求 (43)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5)

(一)法律保障机制 (45)

(二)经济保障机制 (45)

(三)行政保障机制 (46)

(四)科技和人才保障机制 (49)

(五)社会保障机制 (49)

附表目录

附表1:截至2007年新平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截至2007年新平县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2007年新平县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2007年新平县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截至2007年底新平县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截至2007年底新平县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新平县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附表8:新平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分区表

附表9:新平县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附表10:新平县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1:新平县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表

附表12:新平县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3:新平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表

附表14:新平县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附表15:新平县主要矿产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6:新平县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附表17:新平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表

附表18:新平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表

附图目录

图1、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分布图(比例尺1:10万,下同)图2、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图3、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图

图4、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图

图5、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分区图图6、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主要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块图

图7、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专题目录

1、哀牢山成矿带新平段矿产资源远景

2、新平县大红山群老地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分析

3、新平县建筑用砂、石资源分布及城镇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预测

一、总则

(一)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省规》)、《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市规)、《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二轮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2008]280号)及《新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定位

本《规划》是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规划》确定的目标与任务纳入新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步实施。

(三)规划适用范围

在我县行政辖区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适用本《规划》。县行政区内各级政府及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执行本规划,县域行政区内的其它相关矿产资源规划应遵循本《规划》。

(四)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期

《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期为2020年。

二、现状与形势

(一)新平县经济社会和矿业发展概况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隶属玉溪市,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跨东径101°16′30″~102°17′50″,北纬23°38′15″~24°26′05″之间,南北最大纵距8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02千米,国土面积4223平方千米,占玉溪市面积的%。2007年常住人口271040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占全县人口的%,主要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白族等。全县设12个乡镇120个村(居)民委员会,1458个村民小组。县东北面与峨山县接壤,东南接红河州石屏县,南与元江县相接,西与普洱市镇沅县毗邻,北与楚雄州双柏县接壤,县政府驻地-桂山镇距省会昆明约190千米,距玉溪市政府驻地红塔区约93千米。

“十五”以来,我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2007年全县社会总产值735710万元(按现行价,下同),比上年增长%;人均社会总产值27144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矿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矿产资源是我县的优势资源,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和总资源储量位居

玉溪市前列。2007年全县矿业总产值510330万元(包括采、选、冶及加工),分别占全县社会总产值735710万元的%,占全部工业总产值567060万元的%。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43266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124342万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39480万元,非金属矿采选业215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27万元。

矿业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最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发现各类矿床(点)、矿化点97个。其中查明资源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13个,包含12种矿产:煤、铁、铜、钴、铂、钯、金、银、镍、铬铁矿、石棉、大理石;通过评审未上表14个,包含铁、铜、铅、锌、镍、钴、蛇纹石等7种矿产。铁、铜矿是我县资源储量最大的矿产,其次是煤、镍、钴、水泥用灰岩、熔剂灰岩,其它矿产资源储量均比较小。达矿点以上58个,其余为矿化点。

至2007年底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铁矿石亿吨(其中上表亿吨,未上表亿吨)、铜金属量万吨(其中上表万吨,未上表万吨)、铅+锌金属量吨(未上表),金金属量18784千克(上表),铂族金属量1142千克(上表),银金属量145吨(上表),镍金属量吨(未上表),钴金属量2878吨(其中上表2772吨,未上表106吨),原煤万吨(上表),石棉万吨(上表);大理石673万立方米(上表)。

2、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矿产

我县矿产资源有以下特征:

(1)矿种不多,但优势矿产储量大,特别是铁、铜矿,不仅在全市占有突出地位,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

(2)优势矿种产地集中,品位较高,品质优良、易于选、治。矿产品价值高,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3)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共伴生组分多,经济价值高,综合利用潜力大,前景广阔。

(4)总体勘查程度较低,除大红山铁铜矿、鲁奎山铁矿达勘探外,多数为普查,达详查的屈指可数。

(5)能源矿产短缺,是本县矿业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但丰富的水力资源弥补了能源矿产的不足,有益于矿电结合特色产业的发展。

(6)大中型矿床相对集中,有利于整合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根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资源潜力、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县的优势矿产为铁、铜。重要矿产为煤、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砖瓦用粘土。

3、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1)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

我县基础地质工作始于1957年,至2007年已完成覆盖全县的1:100万、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内已作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幅,占全县面积的67%,其中8个图幅还做过1:5万区域矿产调查。

已完成1:20万全县区域化探、区域重力和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沿建兴-平掌哀牢山区及腰街河口等地还进行了1:1千~1:5万重磁、电法测量以及1:1万~1:5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2)地质矿产勘查

新平地处西南“三江”成矿带南段重要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前人数十年的地勘工作,在全县已发现矿产地97处,矿种37种。探明了大红山铁铜矿、鲁奎山铁矿、比里河煤矿、布者煤矿、河口铜矿、库独木金矿等一批矿床。总体上,铁、铜矿勘查程度较高,其余一般偏低。通过上述工作,共查明超大型铁铜矿床1处,中型铁矿床1处,小型铁矿床3处,小型铜矿床2处,小型铅锌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1处,小型煤矿床2处,小型镍钴矿床1处。全县达矿点以上规模的矿产地58处,其中达勘探程度3处,占5%;详查5处占%;其余皆为普查。

(3)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

我县至2007年底,已登记有效探矿权39个(含跨县界探矿权),勘查面积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其中,能源矿产2个(占%)、黑色金属矿产16个(占%)、有色金属矿产16个(占%)、贵金属矿产5(占%)个。按勘查程度分,详查2个,普查37个。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58个(开采企业24个、停采企业25个、关闭企业9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2个、中型矿山

企业2个、小型矿山企业54个,大中型矿山企业占%。年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矿山企业从业人员2958人。主要开采利用矿产:铁、铜、铅、锌、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灰岩(含少量白云岩)、建筑用砂等。

2007年共采掘金属矿石万吨,建筑用灰岩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万立方米,矿业生产总值(原矿、精矿产值)亿元。其中铜矿产值亿元,铁亿元,其余矿产产值较低,全部合计只占2007年矿业产值的%。主要矿产品产量:铁矿石原矿量428万吨、铁精矿255万吨、电解铜396吨、球团矿594326吨、铜选矿产品含铜47011吨、粗钢477138吨。

至2007年底,我县已初步建成以大红山为中心的铁、铜矿开发基地,以大开门为中心的钢铁冶炼加工基地,以河口为中心的铜矿开发基地,以鲁奎山为中心的铁矿开发基地。

(2)主要矿产采矿权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有采矿许可证49个。按矿产种类分:能源矿产2个、黑色金属矿产11个、有色金属矿产10个、非金属矿产26个;开采现状:正常开采24个,停采20个,尚未开采4个,在建矿山1个;按经济类型分:集体企业13个、有限责任公司16个、股份有限公司2个、私营企业7个、其它企业11个。

5、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多年开发后的铁、铜老矿区深部、外围找矿难度与风险增大;重要成矿区(带)矿权设置不合理,不利整装勘查与规模开发,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整合的力度还待加强;矿山开采规模结构欠合理,小矿数量仍需压缩控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低品位铁、铜矿石选冶工艺有待突破;铁、铜冶炼加工产品结构单一。

(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我县以资源型初级产品为主的矿业经济,面临着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巨大压力。

1、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预测

我县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已建立起来的高耗能冶金产业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大量增加,有色金属除了部分满足省内需要外,大部分均面向国内市场。根据我县近年矿山采选企业和矿产品冶炼加工企业的实际和《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目标、《云南省玉溪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新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省内、外市场情况,对2010年至2015年县内原煤、铜矿石、铁矿石、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等五种主要矿产品进行需求预测(附表7),预计2010年我县铁、铜、煤的需求量分别为850、400、15万吨,建筑用灰岩、砖瓦粘土的需求量分别为9、4万立方米。至2015年铁、铜、煤的需求量分别为1000、600、20万吨;建筑用灰岩、砖瓦用粘土的需求量分别为15和6万立方米。我县主要矿产品没有国家总量调控的矿种,可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产量。

2、矿产资源可供能力分析

(1)现有资源的可供能力

我县已查明的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参差不一。铁、铜等优势矿产资源,总资源储量虽多,但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经济可采储量已不容乐观。按目前产量和保有的资源储量估算,铜矿开采静态保障年限为14-20年,铁矿大于20年,煤矿大于20年。保障程度虽相对较高,但是,富铁矿、富铜矿为我县紧缺矿产。若考虑资源的可靠程度、未来发展因素,则保障程度还将大大降低。

2.潜在的可供能力

我县横跨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两个Ⅰ级成矿单元,是云南“三江造山带”成矿省与杨子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产出有著名的“大红山铁矿”、“滇中鲁奎山铁矿”,显示了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找矿前景。煤、铜、铁、镍、金等矿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只要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完全有条件在5~10年内大幅度提高这些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据保守预测,我县东部鲁奎山潜在铁矿预测资源量大于100万吨,大红山周边地区潜在铁、铜矿预测资源量分别为1300万吨(矿石)和35000吨(金属),同时,已探明储量中尚有低品位、难选矿石可开发利用。

(五)首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

我县首轮矿产资源规划于2003年7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8月由县人民政府发布实施。首轮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1、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探矿权登记,在我县主要成矿区带上投入了大量的风险性商业地质勘查资金,完成了横里铜矿、阿者铁矿野河矿段、阿者铁矿、阿者铁矿大寨矿段、阿者铁矿鱼补矿段、阿一糯铁矿、盐巴箐铜矿、漠沙鱼塘铜矿等矿区的普查评价,新增了探明资源储量,为我县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保障。

2、整顿和规范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结合资源整合,矿业开发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规划实施以来,对全县境内探矿、采矿权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清理和查处无证勘查1起,以采代探3起,关闭不符合城镇规划矿山1个、环境破坏严重矿山1个;注销采矿许可证14个,其中吊销4个、申请注销5个、公告注销5个。处罚款合计万元。全县主要矿山总数控制在基本合理范围之内。

在整顿、规范矿业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把资源整顿和资源整合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全县%的铜资源已集中到云南铜业集团旗下玉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铁资源已集中到昆钢集团和云南新平仙福矿冶有限公司,较好地改善了矿山规模结构和产能结构。矿业开发布局逐渐趋于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

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全县大中型采选冶企业及重点矿山“三率”执行情况较好,其指标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小型及其以下矿山“三率”相对较低。如云铜大红山铜矿回采率达90%、选矿回收率达%。昆钢大红山铁矿采矿回采率达%、选矿回收率达%。大红山铜矿对伴生铁进行了综合回收利用,年附产伴生磁铁矿精粉近50万吨,综合利用产值近3亿元。

4、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得到重视和加强

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诱发的土地退化、水质污染、地面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全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为切实加强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遏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督促采矿权人全面履行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定义务,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埋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县已开设了保证金缴存专户,开始收取部份矿山保证金,并通过大量数据测算出各矿山应交金额,部份矿山已开始征收。

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得到了省、市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的鲁奎山铁矿区,进行了初步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目前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投资130万元,完成实物工作量:泥石流拦砂坝5724.37m3、挡墙781.94m3、截水沟500m、土地整治约2亩。通过初步治理,极大地缓解了矿山下游村庄、国道213线受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的威胁,有效防止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通过第一轮规划的实施,我县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大为改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已初建成效。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重点,按照加强勘查、科学调控、合理布局、集约高效、注重保护、扩大开放的思路,努力提升我县矿产资源储备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高度弘扬“绿色矿业”理念,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实施全方位资源战略,为建立我县开放型大矿业寻找新的资源基地,实现我县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指导矿业权合理设置,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转变开发利用方式,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严格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推进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2、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调控和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重点与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县资源优化配置与勘查开发的合理布局,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新机制。

3、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严格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和环境造成破坏,在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本县优势矿产资源,以省、市实施滇中有色、钢铁开发加工基地和云南铸造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快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五至十年努力,配合实现我省以西南“三江”云南段(包括我县)为重点的重要成矿区带主要矿种的找矿突破,新增一批资源储量,保障我县和云南矿业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要。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形成开放型的规模化、集约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依靠科技进步,使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步入省、市先进行列,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的局面。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生态开发、和谐发展、优势显著的新平矿业。至2015年力争全县矿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新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分期目标

(1)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勘查目标

根据《省规》要求,县级规划原则上不再新增重点调查评价区,基础性公益地质调查以《省规》拟定项目及其工作量为准,主要是2008-2015年完成涉及我县范围的“大红山外围铁铜矿评价区”、“墨江-金平(涉及我县建兴乡、平掌乡)铜镍金矿评价区”两个重点调查评价区,我县主要配合两个勘查目标的分解落实,预计成果(专栏1)。

专栏1新平县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目标

矿种计量单位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

指标属性2008-2010年2011-2015年

铁矿石万吨500 900 预期性铜金属万吨 3 预期性金金属吨预期性煤原煤万吨50 150 预期性镍金属吨400 600 预期性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配合《省规》昆明-玉溪、个旧-文山两个国家级矿业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初步建成以我县矿业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矿业经济区,重点打造大红山铜、铁矿资源开发基地和选、冶基地;云南铸造产业基地。实施昆钢大红山铁矿800万吨/年扩建工程和200万吨钒钛钢、玉溪大红山铜矿300万吨/年采选、玉溪仙福钢铁技改和轧丝生产线等重大矿业开发项目建设。

①主要矿产开采总量调控目标

对县内具备一定保有资源储量与开发规模的煤、铁、铜等3种主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版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版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直线y=3与函数y=|x2﹣6x|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A .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2. (2分) (2016高一上·上杭期中) 函数y=log3|x﹣1|的图像是() A . B . C . D . 3. (2分)已知集合A={(x,y)|x2+y2≤4,x,y∈Z},B={(x,y)||x|≤2,|y|≤2,x,y∈Z},定义集

合A⊕B={(x1+x2 , y1+y2)|(x1 , y1)∈A,(x2 , y2)∈B},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 . 49 B . 45 C . 69 D . 73 4. (2分)在(1+ )8二项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m,则 dx=() A . B . C . D . 5. (2分) (2015高三上·广州期末) 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把展开式中所有的项重新排成一列,则有理项都不相邻的概率为() A . B . C . D . 6. (2分) (2018高一下·珠海期末) 程序

读上面的程序回答:若先后输入两个数53、125,则输出的结果是() A . 53 125 B . 35 521 C . 53 D . 35 7. (2分) (2018高一下·珠海期末) 己知和点满足,若存在实数使 成立,则() A . 2 B . 3 C . 4 D . 5 8. (2分) (2018高一下·珠海期末) 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4时的气温情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中14时的气温数据(单位:℃)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 ①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八上·长清期中) 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都必须要有介质才能传播 C .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D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 (2分)(2018·琼海模拟) 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根据图像可知() A . 冰的熔点是0℃ B . 冰属于非晶体 C . 冰熔化过程需要15分钟 D . 熔化过程冰要放热 3. (2分)目前我市大部分新建的居民小区都安装了光纤网络,光纤的主要作用是() A . 传输电能 B . 传输光能 C . 传输内能 D . 传输信号 4. (2分) (2017八下·苏州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转移 B . 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C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 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结果 5. (2分)(2020·南宁)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下列做法应用了同种研究方法的是() A . 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B . 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C . 探究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控制受力面积等因素不变 D .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时,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比较磁性的强弱 6. (2分) (2019九上·甘井子期末) 正确使用测电笔时,当笔尖接触火线,氖管发光,人却没有被电的感觉,原因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使电流很小的元件是() A . 笔内的氖管 B . 笔内的电阻 C . 笔内的弹簧 D . 笔尾的金属体 7. (2分) (2019八下·永寿期末)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 用刀切芒果 B . 厚纸片垫提手处 C . 线切鸡蛋 D . 用针绣花 8. (2分)如图所示,用手竖直捏住物理课本,手和课本都在空中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 手对课本的压力和课本对手的压力 B . 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压力 C . 课本的重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D . 课本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课本的摩擦力 9. (2分) (2015九上·昌平期末) 岳阳城区新投入的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均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每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驾驶台上的指示灯亮,提醒司机有人下车,下列电路图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傣族文化

一、傣族概述 傣族人口102.5万(1990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新平等30余县市。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建置益州郡,傣族聚居的地方是益州郡的西南边疆。公元69年,东汉时期,增设永昌郡,傣族地区属永昌郡管辖。当时,傣族先民的首领曾多次派遣使者、艺人到东汉王朝的的首都洛阳献乐表演,赢得了东汉王朝的赞赏与欢迎,被赐予金印、紫绶,其首领被封为“ 汉大都尉”,与东汉王朝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以彝族、白族为主体建立的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和大理段氏政权。公元12世纪,西双版纳首领叭真憨势力逐渐强大,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了“勐泐”地方政权,称为“景金殿国”。据史料记载,有上百万人口,曾受过元朝封号,授“虎头金印”,此后一直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从属关系。元代,傣族地区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设置金齿宣抚司、彻里军民总管府,负责管辖傣族地区。明代,在这里设置较小土司区,全面加强土司制度。清代,虽沿袭元明旧制,但在社会经济更为发展的内地傣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遣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县和设治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尽管历代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残酷的压迫和盘剥,但是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仍进行着友好的交流和往来。傣族在当地较其他少数民族生产技术先进,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因此,在坝区逐渐形成各民族交换产品的集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对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景颇、阿昌、德昂、布朗、哈尼、拉祜、佤、瑶、基诺等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的影响。傣族与汉族人民的交往更是历史悠久,关系更为密切。早在秦汉以前,中、缅、印之间就有贸易往来,傣族德宏地区是当时中外联系的通道之一。元代以后,大量汉族劳动人民和士兵移住傣族地区垦荒戍边,和那里的傣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互相通婚,各民族和睦相处。 二、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三、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19修订)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992年5月25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92年7月28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2019年2月22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2019年3月26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自然保护区,是指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依法建立的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规定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依法监督、永续利用的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扶持力度,推广使用太阳能、电能、液化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支持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以及周边村寨开展栖息地恢复。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用地规划总图 云南省景洪市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总长112.4公里,属北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景洪境内世居着傣、哈尼,基诺、拉祜、布朗、瑶、彝、汉等8个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克木人。市域总面积69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5% ,坝区面积仅占5%。现状建成区用地约有13.9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人口约9.2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51

平方米。 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地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4.2万公顷。由于气候适宜各种生物的生长,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物种基因库”等美称,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云南省政府1998年提出“把景洪市建成我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时,将其作为云南省第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旅游城市来建设”的要求。 城市结构规划图 一、规划构思 景洪市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亚热带风光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如何在城市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保持地方自然文化特色,是规划的重点问题。规划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构思,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二、空间布局

原规划在澜沧江两岸集中发展。本次规划根据用地评价和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山多地少的特点,综合防洪、抗震、良田和林地保护、湿地保护、机场净空区等要求,结合傣族村寨居高近水的选址特点,规划沿山边高地组团式布局,即完善中心区,适当向西发展,加强江北、嘎栋、嘎洒和曼龙枫四个功能区,形成“一主四副”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组团之间为河流湿地、泻洪区和良田、林地及傣寨组成的自然景观,四周山头为经济林,山脚为风景景观林地,使城市融入到—个大的生态环境空间之中。 用地分析图 三、创新与特色 1.规划将城市生态建设与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从宏观到微观,从市域到市区,从人口规模到用

西双版纳傣族园英语导游词

The Dai Garden of Xishuangbanna The Dai Garden of Xishuangbanna is located at Menghan (Ganlanba) and 28 kilometers from Jinghong, the capital city of Xishuangbanna. It is a national 4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 Within this garden, there are 5 Dai natural villages, the best preserved ones in Xishuangbanna. They are Manjiang Village (bamboo sheath village), Manchunman Village (garden village), Manzha Village (chef village), Manga Village (marketing village) and Manting Village (palace garden village). The whole garden has integrated the natural and humanistic scene of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It is surrounded by rivers and lakes, nestled in green trees, sent forth the fragrance from fruits and flowers, curled up the Sanskrit tone, giving visitors a mystical and auspicious feeling. The 5 villages are now inhabited by 1,536 people from 326 families. Here people live harmoniously with each other, so are man and nature. It is the Dai’s Mengbalanaxi (meaning glary, ideal and mystery in Dai language), and the earthly paradise of the Dai’s. It is also a place to experience exotic living habits, to appreciate a typical bamboo house-on-pole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folk songs and dances, as well as the mysterious Southern Buddhist culture. Now we will visit the Manjiang Village. In Dai language, “man” means village and “jiang” means bamboo laps or sets dedicated to lift up big stones. “Manjiang” refers to bamboo village. The Dai houses are the unique two-storied bamboo buildings on poles, a typical residential building style popular in tropical area. Building as such is cool in summer and warm in winter. The downstairs generally serves as the storage house while the upstairs is used as the living room. Bedroom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sitting room by bamboos boards. In the middle of the sitting room is a bonfire while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of the whole family. For this reason, any striding over the bonfire is impolite. The whole family shares one bedroom, only separated by mosquito nets of different colors. Usually deep colored nets are used by the married, while white or light colored ones are used by the unmarried. Bedrooms are regarded as a mysterious place and no peering is allowed by strangers. Visitors to the family will be accommodated in the sitting room. Generally speaking, residential houses for Dai people are ventilated, pleasantly cool and wet-proof. They are also easy to build. The bamboo house is the dwelling place of the Dais while the Buddhist temple is a

傣族民族特色

傣族民族特色 篇一: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

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民居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民族自治区域 【批准部门】8;823;82301; 【批准日期】1996.07.24 【发布部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6.07.24 【实施日期】1996.07.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1996年4月2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6年7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自治州境内国家级、省级和自治州列入保护范围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亚洲象、印支虎、野牛、白颊长臂猿、熊狸、鼷鹿、世蜥、孔雀等珍稀野生动物为

重点保护对象。列入州级保护范围的野生动物名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公布。 本条例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野生动物的皮、毛、肉、血、骨、蹄、牙、角、卵、尾、内脏和制成品等。 第三条自治州、县(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辖区内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各乡(镇)、村公所(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野生动物辖区保护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自治州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野生动物拯救收容站,其主要职责是:(一)接收救护幼兽和受伤、病残、迷途、饥饿的野生动物; (二)接收依法没收的野生动物; (三)按规定对收容的野生动物进行处理。 第五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建立保护野生动物基金。基金主要用于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损失的补偿和保护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基金的来源:(一)州、县(市)财政拨款; (二)上级部门拨款; (三)州、县(市)留成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四)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补偿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 璨的绿宝石。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下辖景洪市和勐海县、勐腊县,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有99万人口,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世居民族有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壮、回、苗、景颇、佤等13种民族。其中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

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00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2.96亿元(2003年为4.45亿元),排除取消农特税等政策因素,同比增长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3元,比上年增7.6%;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比上年增5.3%;人口自然增长率9.22‰。 当前,西双版纳正面临着进一步加快开发的难得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为我州区位优势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对外开放的优势带来了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考地理真题试卷(7月选考)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考地理真题试卷(7月选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Ⅰ (共11题;共40分) 1. (4分)下列地区中,城市区位地租较高的是() A . 市郊 B . 城市边缘 C . 城市中心 D . 城市内地势较高的地区 2. (4分)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 .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 .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 .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 . 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3. (2分)(2018·全国Ⅱ卷)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小题。

(1) 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 提高附加值 B . 降低人工成本 C . 缩小规模 D . 加强合作 (2) 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 . 基础设施好 B . 交通便利 C . 销售市场大 D . 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 打造自主品牌 B . 扩大生产规模 C . 产品款式多样 D . 增强国际影响 4. (4分) (2015高二上·桓台期中)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世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近几年来,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A . 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 . 修补渔船和渔网 C . 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 . 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5. (4分)读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_省略_省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_吴兴帜

第35卷第1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35No.12015年1月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an.2015 收稿日期:2014-0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12CMZ033)。作者简介:吴兴帜,男,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文化遗产。E -mail :wxz122602@163.com ①现象环境扩展了普通的环境概念,使之包括自然现象、文化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改变或创造的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s )。行为环境是指由存在于现象环境之中并通过人类价值准则筛选传承的社会和文化事实所构成的环境。参见Krik ,W.1963,Problems of geography .Geography ,48:357-371.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研究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吴兴帜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节庆遗产的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使其成为消费社会中文化旅游的主要对象,但旅游者的消费诉求 和东道主原生性文化过程因时空错位,节庆遗产在旅游消费中出现“度日如年”式的天天节日。从遗产的属性出发,以“分类”作为认识论,以“东道主”为本体论,探讨在文化旅游的情境中,如何对节庆遗产进行活态性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文化旅游;节庆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傣族;泼水节中图分类号:F5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15)01- 0024-05民族节庆是指特定的人群共同体根据岁时节令、 宗教祭祀、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的纪念、郊游娱乐等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群共同体的文化要素,并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点,从而成为那些在旅游实践中寻找 “差异性”的游客趋之若鹜的消费对象。当节庆文化在消费社会中转化为“人文资源”时,节庆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努 力在使其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性进行文化的延续;节庆文化资源的利用者则按照商品和市场的规律性进行文化的贩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在消费社会中进行利益的协调,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民族节庆作为人群共同体的集体性实践活动,根植于地方社会的集体认知系统,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群众性、地域性、娱乐性、社会性、参与性、神圣性等文化 特点。在现代的遗产运动中,民族节庆从“现象环境”(phenomenal environment )进入“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 )①,成为具有某种头衔的“遗产”,并借助于现代传媒工具,在主流文化的受众中成为独具特色的“异文化”,从而成为文化旅游消费的“吸引物”,在“我者”与“他者”身份的差异性建构中,甚至成为了地方社会的“标识”。但是,此类符号在旅游情境中,只能 是原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物标志”,而非“景物”本身。在旅游情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Dean MacCannell 所说的“舞台真实”。之所以说是舞台真实,其根本性的问题是违背了民族节庆文化的属性,突 出的民族节庆遗产消费案例是傣族的泼水节。 一、傣族泼水节的原生性文化过程傣族传统民族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众多节目,最有傣族民族特色的节日是“泼水节”,即傣历 新年,傣语称为“桑干比迈”、“楞火桑干”,即六月新年。泼水节于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两次深入西双版纳傣族园进行调查。傣族园位于勐罕镇(橄榄坝),由曼将(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宫廷花园寨)5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村民340户, 1638人。傣族园区的泼水节分为“原生性”的泼水节和“表演性”的泼水节。原生性泼水节是 指存在于傣族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中,按照节日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开展的节庆活动。表演性泼水节是指傣族园旅游公司为了满足旅游者需要而进行的舞台化表演的泼水节。根据傣族的历法推算,泼水节的时间一般为公历4月中旬,各地的具体时间没有统一。2013年,橄榄坝泼水节在4月15-17日举行,主要包括挑沙、堆沙、浴佛、赕佛、游街、赛龙舟、放高升、祈福、赶摆、选美、泼水等活动。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的习俗特点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126万。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 【宗教信仰】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参加每年三个月的入夏安居,诵经赕佛。傣语称佛教为“洒散纳”,称释迦牟尼佛祖乔答摩〃悉达多为“贡达玛”。历法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戏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民歌舞蹈】傣族民歌曲调节奏灵活优美抒情。德宏民歌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民歌滑音装饰音较多,瑞丽山歌活泼爽朗各有特色。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西双版纳州 概况

区域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最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她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 0',土地面积有1.9万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面积1. 97万平方千米。辖1县级市2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2008年底人口106万。有傣、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瑶、彝、回、佤等民族。 1953年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处滇西山地南部,澜沧江纵穿境内,多河谷平坝。农产品有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棉花、花生及香蕉、芒果、椰子等水果,产紫胶、橡胶、樟脑、剑麻、胡椒、柚木、金鸡纳、罗芙木等经济植物。 有中国保存得较完好的热带季雨林,景观独特。原始森林中有野象(亚洲象)、犀牛、长臂猿、孔雀和珍禽双角犀鸟等。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矿产有铁、煤、铜等。有采矿、电力、机械、化肥、制茶、制糖、橡胶等工业。有茶叶、药材、槟榔、剑麻等特产。名胜古迹有曼飞龙白塔、热带植物园、景真八角亭等。 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处于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汇的低纬度地带,气候高温、多雨、湿润、静风,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是“没有冬天的热土”,是世界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63.7%。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6.8万公顷。 全州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0.2%,而植物种类却占全国的1/5,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在莽莽原始森林中,繁衍着望天树、树蕨、大板根等西双版纳独有的珍稀植物达341种,有野象、白颊长臂猿、棕颈犀鸟等珍稀动物46种;药用植物1715种;花卉植物种类为全国之最。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西双版纳还是千百年来誉满神州,风靡全球的中国普洱茶的故乡。境内古六大茶山有六万多亩上百年古栽培型茶园,有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有力地证明西双版纳是大叶茶的原生地,是古代重要的产茶区。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966.3公里,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门户和要冲。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穿州而过,一江连中、老、缅、泰、柬、越六国。从景洪顺江而下可直达缅甸、老挝、泰国,同时可直达柬埔寨和越南。州内现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双版纳机场等水、陆、空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打洛。在云南能通过水陆空直达老、缅、泰三国的地州仅西双版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物产资源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 傣族的节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开门节和关门节 这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傣族传统节日。 关门节从七月中旬开始,大约要持续三个月,而开门节时间约在十月中旬。 关门节期间,不嫁娶、不盖房,村寨内不举行大的娱乐活动。三个月后,关门节期满,傣族人就会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了。 开门又被称为“出洼”,节日这天,将关门节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节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庙拜佛;第三天,便要举行盛大的“赶朵”活动,就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开门节期间,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等。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开门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青年们可以在这时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则可出外办事或串亲访友。 ¤泼水节 除了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有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越泼越激烈,鼓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 节日期间去西双版纳,除了感受欢快的节日气氛,还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楼:近似方形的竹楼以数十根粗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茅草排覆盖屋顶。在这里还可以吃到喷香可口的竹筒饭,欣赏到傣家姑娘美妙绝伦的孔雀舞。 不过,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C卷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练习 (共6题;共10分) 1. (2分)课文里使用了许多四字词语,你能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把它们写出来吗? ①来势迅猛,不可抵挡。________ ②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________ ③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________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 ⑤非常焦虑,不安宁。________ 2. (1分)填入适当的词 辽阔的________ 火红的________ 洁白的________ 真正的________ 清脆的________ 清新的________ 3. (2分)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释义。 (1)吾欲之南海,何如?() A . 去,前往 B . 助词,没有意义 C . 它 (2)吾数年欲买舟而下。() A . 买船 B . 造船

C . 雇船 (3)蜀之鄙有二僧。() A . 鄙视 B . 卑鄙 C . 边境 4. (1分)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既…又…不是…而是…即使…也…一边…一边…如果…就… (1)它________飞,__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2) ________你能捉住我,________请你来吧! (3)我们________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________不能骄傲自满。 (4)失败________人生的绊脚石,________人生的垫脚石。 (5)这里________温暖,________舒适。 5. (2分)“这个问题他没有完全搞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 . 这个问题他一点儿都不懂。 B . 这个问题他懂了一点儿。 C . 这个问题还有一点儿不懂。 D . 这个问题他都懂了。 6. (2分)“春来江水绿如蓝”() A . 这句诗中的“蓝”是指蓝颜色。 B . 这句诗中的“蓝”是指叶子为蓝绿色的一种植物。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共4题;共28分) 7. (2分)(2016·武汉) 依次填入到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