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反对传统的感恩教育

为什么我反对传统的感恩教育
为什么我反对传统的感恩教育

心理茶坊 ■

〔关键词〕感恩;教育;父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7-0079-02

教学四年,我一直不敢触碰感恩父母这个话题,与其说不敢触碰,不如说我在抗拒传统的感恩父母的教育模式。

在我高二时,学校请了一个演说家,给我们演说感恩父母,当时听了演讲,我眼泪稀里哗啦地流了一地,旁边的同学也是如此,旁听的后勤人员,小卖部阿姨也是如此。过后,我听到有人谈论这个演讲“你看,这演说家好厉害,把人全部整哭了”,听到这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反感,他们那句话的意思好像是,演说家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把大家整哭。

可是,后来我发现,好像大部分的感恩父母主题的演说真的只是把大家整哭,而且还哭得很痛、很惨、很自责、很沉重、很无奈,很不真实。更加可怕的是,这种哭之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负面的,也就是让听者变得不感恩父母。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这些类似的课程或者演讲,首先大概会通过一些案例和途径告诉我们父母的不容易和伟大无私,为孩子们奉献出了大部分的人生,接下来会举几个惨痛的案例,比如汶川地震中的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再比如孩子忽略父母的爱,不懂得珍惜父母,当这些惨痛的案例直击毫无防备的听者的心灵时,大部分人会流下眼泪,而这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感恩父母课程到底在干什么?

首先,他们在宣扬一种观念——父母,就是伟大无私的!

其次,他们仿佛在责怪听者,你看,你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还跟他们叛逆,你知道你有多自私吗!

这两个观点相当可怕,听者听完一定是感觉肩膀沉重,后悔自责,好像自己做错了天大的事情,所以很多中国的小孩觉得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为父母做:读书是为了父母、找工作也是为了父母、结婚生小孩也是为了父母,简直是用生命在感恩!

我记得有一个小孩子跟我说他感觉父母不那么爱他,他很痛苦,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自己就是感受不到爱呢。现实是,真的会有父母不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伟大无私、默默奉献的,现实是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每天在家里吵架,有的父母更加看重自己的享受,并不是特别管孩子,有的父母特别放纵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特别严厉,甚至会经常打骂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待家里的几个孩子十分不公平,这些,才是真实的父母。不可否认父母的伟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都是不完美的,带着他们的不完美有了孩子,用他们的不完美教育着孩子。

而传统的感恩教育会让我们觉得天下父母都应该在晚上十二点自己睡觉前给自己送一杯热牛奶,应该在下雨天给自己送一把伞,应该在自己哭泣时温柔地安慰自己,应该在自己工作不顺时,不抱怨不焦虑,好好听自己的想法。

这种父母确实存在,但绝对是少数。

当我们给“父母”这个词语冠以伟大无私、甘愿奉献、超细心、超温柔、超理智、超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的印象时,那么我想,假如父母是一种职业,可能没有人能够胜任。所以为人父母内心的自责情绪、后悔情绪、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情绪可能是很容易被忽略或者被当作理所当然,当父母的人也只是平凡人,可能连自己情绪都无法很好处理。

在大的环境的教育下,“父母”二字被塑造得这么伟大无私,结果孩子们回家发现,不对呀,自己的父母怎么可以脾气这么火爆,这么不讲道理,这么不懂得倾听。

接下来,他们一定失落地想,我的父母就是不如别人家父母。大部分孩子内心也一定有一个完美的别人家父母,每每自己的父母不完美时,别人家父母就蹦出他们的脑海。而大的环境还在告诉他们,父母真的很伟大,你没感受到他们的爱是你的不对,是你的问题。孩子这下傻眼了,我父母明明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啊,但是在强烈的感情的冲击下,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可能应该真的很伟大,于是孩子一边把自己的父母跟别人家父母对比,不

□ 张?瑜

为什么我反对传统的感恩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7期(总第390期)79

感恩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办法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才会勤奋学、珍爱自己,才能学会包容,赢得友谊,才能明白事理、拥有美 好的未来。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 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 生惯养,感恩意识淡薄,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等现象普遍存在, 他们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成长的。他们 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他们自己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 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 反思: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想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感恩与关爱之心,不懂得如何面对 生活。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可从 以下三个途径入手:

一、潜移默化营造“感恩”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以经 济为主西方的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形成了冲击。很多商家抓住这一点 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进行大力宣传但是对于像“感恩节”这样的节日较少提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更加忽略了。于是我们要 让学生在“感恩节”“父亲节”或者是“母亲节”帮助父母做家务,对父母说感恩的话。在重阳节让学生向自己的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 母表达节日的祝福。利用节日组织班里的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记住,自己处在感恩的环境中,自己接受着他人的关爱也要 学会关爱他人。并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熏陶学生。如,利用主题班 队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 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在班级举办《感谢爸妈养 育恩》、《红烛颂》等感恩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升华学生思想,激 发学生的感恩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之情;通过表演“感恩”的小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如在教学《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时,我就结合他们日常生活中该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找同伴合作表演。唱响《祖国你好》、《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并充分利用板报、画展等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根植

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传统美德——“感恩父母·孝顺为责”教案 活动时间:2018年4月 活动地点:一(7)班教室 参加对象:一(7)班全体学生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学生一棵感恩父母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 2、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 3、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还有很多人,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付出的爱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 二、活动过程 (一)利用时机,实践感恩 1、宣传发动,学会感恩 我们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感恩父母,孝顺为责”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 2、构建网络,文化熏陶 建立QQ群,在构建网络的同时,我们还大力营造感恩文化,上传感恩作品、文章,比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名人故事等,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恩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周日当家,行动感恩 利用周日休息机会,让学生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一次地,刷一次碗,叠一次被子,帮爸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与爸妈照一次亲密合影等。由此让学生体会父母辛劳,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培养家庭责任感,让学生学会为家庭付出,感悟生活的美。

三、活动倡议 1、“感恩”活动倡议 学生干部广泛征求同学意见,编制感恩倡议。内容是: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在升旗仪式上,向同学发出活动倡议,以此拉开了4月感恩教育活动的帷幕。 2、“感恩的心”合唱大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唱出了多少儿女的心声,有多少父母听到后泪如雨下,动人的歌声永远传达着世间美好的情怀。我们的学生爱唱歌,他们有自己的歌声、有自己的追求,假如能以喜闻乐见的歌声走入学生的心中,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班举行了“感恩的心”合唱大赛,通过手语表演,传唱感恩歌曲,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真正达到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感恩情怀,体会感恩之美。

中班语言教案:《感恩》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感恩》 【设计思路】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开展感恩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尤其应从学前教育抓起。《感恩》是一篇看图讲述,我将幼儿熟悉的人物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设置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情境,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想说、会说、敢说、有机会说。同时以读儿歌,听音乐,歌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使幼儿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于己有恩的人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2、体验“感恩”的快乐。 【活动重点】懂得感谢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活动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帮助”。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引入主题。 1、请幼儿表演手指游戏《毛毛虫》 小手拿出来(做手指游戏——毛毛虫),小虫虫胆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里吗?这群毛毛虫真可爱,都知道同伴之间互相帮助。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谁帮助过你、关心过你呢? 2、初步引导幼儿讲述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据幻灯片《感恩》迁移生活情景。 1、图一:请幼儿讲述父母是怎样关心和帮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张图片。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人是谁?小朋友都上中班了,从生下来到现在,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帮助你的?(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做什么? 2、图二:老师是怎样关心帮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出示第二张图片。小朋友从上小班到现在,很多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想一想,老师是怎样关心和帮助你的?(联系实际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3、图三: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伙伴是怎样帮助自己的?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朋友猜一猜,这幅图上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谢”、“帮助”的意思。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从家里、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说说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感谢”、“帮助”各说一句话,感知和体会“感恩”。 四、学习儿歌《感恩》。 感恩感谢亲爱的父母,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我的小伙伴,感谢帮助过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欣赏歌曲《感恩的心》(老师带动幼儿一起做动作)。 六、活动延伸。

小学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 发扬感恩精神

小学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感恩精神 小学国旗下讲话:传承传统文化,发扬感恩精神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即将走进四月。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可能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学习过,诗中就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4月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节,晚辈们都会在长辈的带领下,为先祖扫墓,纪念先祖。学校也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 此时此刻,当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是否想到:这面代表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洒尽热血、献出生命染红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一幅幅英雄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烈士们为了祖国独立统一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不惜千金买宝刀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我们缅怀先烈,并不仅仅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更是被他们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那些英勇的烈士们不愧为炎黄子孙的后代,不愧为新中国永远矗立的丰碑! 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与优越的学习环境。花园般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老师……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新世纪的少年儿童,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缅怀先烈呢?其实新的世纪早已给清明节注入了新的内涵,清明节不单单是扫扫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活动来传承感恩的精神,学会在生的世界感谢我们的父母以及所有爱我们的人。同学们,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家庭做孝敬父母、关怀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创新进取的好同学;在社区做讲究文明、保护环境的好公民,以实际行动把这种文化传统、感恩精神发扬光大,不仅是在清明节日,更能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让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感谢您的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材料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独生子女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这些学生在家里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爱,所享受到的待遇几乎可以说是家庭条件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那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中学生,很多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在家里享受到的一切待遇都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在学校里对于教师的谆谆教导不以为然,不知道感老师的教导之恩,更不知道感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中学生感恩意识严重滑坡,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而导致未来的发展道路出现偏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高而且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关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以德治国的重要容。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感恩教育无疑是中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必上的一课。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校一直处于城乡插花地带,学生多来自周边的一些小商小贩家庭,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于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方面的教育不是很重视(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子女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的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由于社会转型的冲击与困扰,我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不能把德育生动、鲜活的真正面目展现出来,无法发挥我校德育的实效性,也就不能以德促智推动我校事业的发展。因此,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实践研究就成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以传统节日为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以传统节日为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提起“感恩”两个字,在四个大人围着一个独生子女的今天,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幼儿表现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甚至导致幼儿合群性弱。感恩似乎对于他们很遥远,我们也很少在孩子身上看到感恩的表现或影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幼儿太多的不良表现都要求我们通过对孩子进行教育来改变,这种教育就是感恩教育,感恩应从节日教育开始: 一、培养幼儿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情感 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都是培养幼儿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好契机。我们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在这些节日主题活动中,有意强化设置了感恩意识培养的系列活动。例如: 三八节,我们组织了谈话活动“我的妈妈”,母子亲情活动“我爱妈妈”等活动。谈话活动“我的妈妈”围绕“我的妈妈长的怎样?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什么?”的话题进行了活动,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宝宝的辛苦,父母也需要宝宝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母子亲情活动“我爱妈妈”中,我们把妈妈邀请到幼儿园,

让孩子们与妈妈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以“我爱妈妈”为主线来表达孩子们感恩的心。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我们鼓励家长带幼儿去给已故的长辈扫墓,教育幼儿铭记和怀念亲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忘记根本,去感念祖先,感恩父母,从小懂得珍惜。 教师节是属于老师的节日盛典。为了让孩子们体会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的关心,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我们组织了朗诵活动:诗歌《老师,您好》,美术活动:“我送老师一幅画”,谈话活动:“一句祝福老师的话”,音乐活动:《感恩的心》等。 二、培养幼儿感恩同伴、感恩周围人的情感 劳动节、儿童节等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感恩父母、长辈、教师扩展到感恩同伴、他人。 “五一”劳动节,我们开展了“我周围的人”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去刺激幼儿感官,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情况,初步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儿童节我们和孩子一起排练节目制作道具并在节日时邀请家长来观看共同庆祝幼儿们自己的节日。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与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也感受了彼此祝福的幸福,同时感恩同伴的情感也在萌发。 三、培养幼儿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情感 父母养育我们,老师教育我们,国家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优越条件,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传统文化下的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传统文化下的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基本道德;知恩;报恩;施恩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的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 一、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一词在《现代 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

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 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浅析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 2.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考上好初中、好高中或好大学,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 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亲情感恩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整合

亲情感恩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与整合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德,尤其对父母的孝心和赡养观念变得淡漠。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所接受的道德熏陶不容乐观,很多家长重智轻德,一味的为孩子付出,而孩子们对长辈们所给予的爱和同伴、老师给予的帮助却熟视无睹,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情感道德熏陶,长大后形成狭隘、偏激、冷漠的性情,最终导致情感缺失,只懂得享受爱,未曾想到过要付出爱来回报。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思想、文化、生活的结晶,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是一潜在的巨大教育资源。由此,我们认为实现亲情感恩教育与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整合,对孩子实施亲情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 针对学生亲情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与载体, 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以亲情感恩教育为突破口,整理适合学生的亲情感恩教育内容,探索在小学开展亲情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引导家长,让老师、家长和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发展学生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和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使孩子学会认识尊重,并知道现在的生活是通过他人的付出而换来的。使孩子在与老师、家长和同伴的互动中,明白获得爱与付出爱同样重要,学会关心、体验他人,懂得感谢生活和父母,感谢一切对他们有帮助的人,从而完善人的精神生命。 三、项目研究的过程 (一)挖掘节日德育资源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研究,由学校党支部牵头,依托德工处、少先队,成立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节日德育年度工作要点、节日德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与节日德育课程开发计划,指导节日德育工作的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班主任和少先队干部、班干部大会,将学校利用传统节日,挖掘德育资源的意义、设想与构思与大家交流讨论,从而集思广益,征求意见,共同确定专项研究项目。 1、节日内容的选择坚持“从学生中来”。在研究的起始阶段,我们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探究哪些节日,我们把问题交给少先队、班委会,利用他们到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各班级汇总上报,最后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立全校统一探究的内容。由于是学生自主确立的节日,他们喜欢这些节日,熟悉这些节日,更容易发现其中蕴藏的教育信息资源。 2、研究开发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为了给学生深入探究提供保障,我们坚持传统节日的研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步,最大限度地整合课程资源,发动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篇、佳作、诗词、歌赋,分低、中、高年级三个系列整理汇编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节日来临,组织学生吟诵,让他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荡涤心灵,充实灵魂。 3、让学生在节日活动中识恩知恩。亲情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这是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实施亲情感恩教育的真正目的。为此,我们注重利用传统节日引导孩子识恩知恩,如利用敬老爱老的“重阳节”,让学生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发现家人的辛劳,了解家人的伟大和他们给予自己的无私的养育之恩,更认识到他们无形的付出让自己衣食无忧。 4、让学生在节日活动中学会报恩。当学生产生识恩、知恩意识之后,如何通过帮助他人,替他人分担,进而学会报恩需要行动的引领。为此,在传统佳节之际,我们布置“亲情作业”,如引导一、二年级的学生送父母一句温馨的话、主动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引导三、四年级的学生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送一声问候,为家里做些小家务,比如扫地、叠被、洗碗、洗小件衣物;引导五、六年级的孩子与父母谈心、为父母做饭。我们还让学生平时关心家庭贫困、学习落伍的同学等等。通过这些最容易做到的点滴小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长辈,孝敬父母,进而学会乐于施恩助人,乐于奉献社会,关注社区与社会的弱势群体,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在四川地震中,我们发动学生向灾区捐款,让学生关注社会温暖的一面,意识到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援助。让学生通过参与奉献他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从单向接受爱,到学着体会爱,学会初步表达爱,萌发从关心亲人到关心他人的意识。

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自强小学“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更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围绕本次主题活动做如下四方面总结。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感恩·励志教育重大意义。 “感恩”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学校充分认识加强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责任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一代新人。 2.加强领导,切实提高感恩·励志教育组织效益。 学校强化活动组织与领导,细化活动措施,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成效。将感恩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感恩·励志”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感恩·励志教育;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校性征文、演讲等多种主题活动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进行“同扫一条街”活

动;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举行“感恩之心,关心父母”活动。充分利用好各种德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爱、付出爱、回报爱。 3.重视宣传,大力营造感恩·励志教育良好氛围。 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少先队广播之声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发动,营造开展活动的强大声势。加强校园感恩·励志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加强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开放,多渠道、全方位向社会宣传学校活动情况,提升学校感恩教育知晓率和美誉度,形成活动声势,营造教育氛围。 4.注重总结,全面打造感恩·励志教育精品活动。 学校认真总结前两年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经验与成效,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位,培植活动典范,将感恩·励志教育打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品牌活动。 总之,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的主题是永恒的,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们,肩负着重担。新时代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社会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质人才,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一孩子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去面对生活,让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园,让真情充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可爱的校园奏响和谐的强音!

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国内外传统感恩教育文化的研究 1、中国传统感恩文化教育的研究 感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层次。中国传统的感恩文化包括:1、感父母之恩,父母对于子女的恩德重如泰山,从子女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的辛苦无法衡量,因此孝顺父母便是感恩父母的表现。在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亲尝汤药”、“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故事,表现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感恩、行孝的良好品行。2、感师长之恩,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语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体现了人们对于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尊贵和感恩,则始于开创私学时代的孔子。孔子73岁病逝于鲁国曲阜。《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到:“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孔子死后,因有若相貌最似孔子,为了怀念老师,其他弟子们甚至于曾一度将有若假做孔子来敬拜。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弟子们对于老师的尊敬和爱戴。3、感自然之恩,四季变换、时令更替,孕育了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也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周代《祭法》中才会提到:“山木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人类在大自然中各取所需,更应感恩大自然中的生灵万物。4、感众人之恩,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在我国古代就有他人对与我关心和帮助要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方式表示感谢,感恩他人的帮助。孔子说仁者“爱人”。这里提到的“爱人”思想,不仅仅局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更是建立在孝悌基础上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爱思想。 2、国外传统感恩文化教育的研究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罗马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尼卡于大约公元5世纪写的文章《论利益》是感恩的思想发源之地,它是数世纪来第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他认为,理解感恩的关键在于搞清楚恩惠提供者和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边关系。到了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他从心理学、道德伦理等

感恩教育讲稿

感恩教育讲座稿 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感恩这个话题。 感恩就是报恩,就是知恩图报。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文人留下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民间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谚语。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竟然忘记了感恩,这几乎成了一种可怕的时代病。人的一生中,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但我觉得最感激的应该是养育我们的父母。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说小羊要跪着吃奶,小乌鸦反过来要喂养老乌鸦,这都是感恩父母的表现。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你们呢。 回忆历史,我们总会被这样的故事感动着:古代孟母,为了儿子能够成大业,不惜三次迁居,为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的佳话;近代,著名抗日将领马敬斋的母亲,她被捕后,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毅然让儿子继续抗日,随后绝食而死,马敬斋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这一个个事例,一首首父亲母亲的爱的赞歌,不正体现了父母双亲的伟大吗?而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做的呢?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邹越老师感恩父母的演讲。 同学们,看了邹老师的演讲,你们一定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吧。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

关怀中茁壮成长。父母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使你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会着人生的冷暖,享受着生活的快乐。父母的爱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你又能体会到多少呢?又报答了多少呢? 大家可能听说过“黄香温席”的故事。三字经里早有这样的记载:“香九龄,能温席。”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贵州、云南等地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小学生每天能分到一瓶水,他们都不舍得喝,不是留着以后再喝,而是拿回家给爸爸妈妈喝,这不正是感恩吗? 翻开历史的画卷,感恩的故事举不胜举。同学们,你们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天没亮,妈妈早起给你做饭,小时候,背你上学,给你拿书包,雨中给你打伞,雪中给你送药。放学回家后,你把冰凉的小手伸进父母的怀里。上学时,父母总是问你钱够吗?在学校多吃点,别饿到,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他们为什么送你们到学校,就因为他们文化水平低,失去了太多的机会,他们希望你能超越他们,走出山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而你们读书全力以赴了吗?你们除了学书本知识外,还学会了什么?你们学会了抱怨,这会了指责,学会了攀比。你们稍不顺心,就和父母吵架,呕气,有时门一摔就走了,你回头看看,妈妈哭了多少次,爸爸是个

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感恩、知孝教育方案 人格修养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知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知孝是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人格修养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景山实验学校打造人文修养特色项目的重要载体。 一、指导思想懂得感恩、知孝就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要求学生懂得“知恩图报” 和“施恩应当” 的道理,做到既有报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在家庭尽孝心,具体表现在: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通过感恩、知孝教育大力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呵护学生天性,滋养孩子童年,倾心打造阳光精灵景山学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感恩教育,提升学生人文修养,逐步形成我校教育特色品牌。 2、通过感恩教育,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形成整体化的教育力量。 3、通过感恩教育,完善更新德育教育内容。 三、活动措施 (一)环境育人,感恩知孝 1、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功能。一是在学校醒目位置开辟感恩、知孝排版,培训小讲解员为各班宣讲;二是布置感恩知孝文化墙,图文并茂中国古代故事;三是校园广播站每天有感恩知

孝的诗歌、故事的播出;四是教学楼内墙面设置展示学生感恩知孝作品的专栏等。 (二)浓浓师恩,引领示范 全校教师学习践行《学校教师一日常规》,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 己、教育自己。学校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每一位教师自觉成为感恩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学高德馨,为人师表,从仪表到行为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他们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上更是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浓浓的爱心如涓涓溪流,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感谢老师教育我: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三)学科育人,感恩渗透 把感恩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强抓全员育人。学校明确要求教 师把学科教育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力求做到“五个带进”,把尊重带进课堂,把育人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规范带进课堂。 (四)管理育人,明礼感恩 严格训练,突出规范性。文明礼貌也是感恩教育的外在表现,它是一切社会活动中人的动作语言表现。学生可塑性强,乐于模仿,因此,感恩教育要以具体事例激励,以生动示范引导,以反复训练培养。开展感恩教育立足育人,重在严格训练,规范学生行为。学生自主管理是感恩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学校少先队为主体负责学生管理、组织各类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作用,宣讲感恩故事、励志教育展示文明风采的平台。 (五)活动育人,践行感恩知孝。追求形式与内在的统一,让学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不仅要使学生体会到校园的美,更重要的是能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施展才能、张扬个性的舞台。为此,我校开展感恩、知孝系列活

感恩教育知识讲座

感恩教育知识讲座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要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如果你到过四川都江堰游览的话,你会在大坝上看到八个大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

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大地赋予了我生命,生命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感恩生命,使我活得精彩而快乐。 感恩生命,因为它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使我看见了人生百态,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它更使我看见了花的嫣然、月的朦胧、泪的晶莹、星的灿烂、阳光的温暖、落英的缤纷,它使我看见了祖国的大好河川、繁荣昌盛,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爱,亲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感恩生命,因为它给了我一个灵敏的鼻子。让我闻到了桂花的清香、荷花的淡香;让我闻到了书的缕缕墨香;让我闻到了伊拉克地区战争的硝烟散发的讨厌的气味,让我闻到了和平之花散发的沁人心脾的香气;还让我闻到了环境污染的臭气;让我明白了维护和平、保护环境的重要。

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尊老、敬老、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基本觉悟和要求。 古语云:“爱由亲始,亲亲而仁民”。一个人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必须是从爱父母、爱亲人开始的。一个人如果能对他人、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永存爱心和感激之情,那么他每时每刻都会得到爱和情感的回报,他的一生将充满快乐与幸福。反之,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连亲人都不懂得关爱的人,走向社会,他肯定不会帮助和关心他人,同时他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一个孤独无缘的人,怎么会得到幸福与成功。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和豁达处理。永怀感恩之心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在冷落时得到温暖,在困难时得到勇气与动力。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关爱之恩,他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当今社会,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缺失、情感缺失和信仰缺失给社会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地

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的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控。 我们倡导的“感恩励志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他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换真、以善扬善,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和蒙昧的良知,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以此志心扶志,点燃心中激情,激发人本潜能,重树成功信念与报效责任,从而促进道德认同、人本理解和个性发张,实现“人要我做好”到“我要我做好”的自主性转变。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励志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其目的及时要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多年实践证明,通过开张感恩教育活动,能够营造感恩氛围,构建感恩集体,改善人际关系,调整学习与工作心态,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10篇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亲情、报恩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新时代下中国不停的发展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 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我校全面启动感恩老师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爱与孩子们一齐成长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运用理念支撑,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帮忙孩子们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一、广泛发动,用心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我校制定了感恩活动方案,由政教处具体主抓,首先从思想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他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班班主任把感恩活动当作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料抓好抓实,并且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帮忙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我校还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个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透过主题班会、升国旗、板报、广播、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 二、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重在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我校认真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资料,把感恩教育推向深入。 (一)感谢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国旗下演讲,透过升旗仪式,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聘请了八道江区关工委领导做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爱国主义讲座学校举行了歌颂祖国征文、绘画等比赛,透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灿烂文化,懂得这天的完美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此刻,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明确国家虽然强大了,但此刻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我们奋发图强,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贡献 我们从大家熟知的事情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感谢社会要体此刻行动中,寒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写出了一份份社会调查报告,个性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社会中浓浓的暖意,觉察到了环境清新多么来之不易。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懂得了自己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就应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教育了学生在困境中不要气馁,不要怨天尤人,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三)感谢父母,使父母与孩子关系更加融洽 我校开展了我陪父母工作一天,给父母一封信;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 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帮忙父母做些杂务等。透过这些形式,学生 能够很好的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

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教育内容8篇 感恩教育资料(一):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应对、旷达地处理。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当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感恩是一种回报。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从不期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一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可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能够消解内心所有积

怨,感恩能够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应对、豁达地处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当学会感恩,这对于此刻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忙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经过付出给自我带来的欢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激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我也应当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明白爱别人、帮忙别人。 感恩教育资料(二): 感恩的词语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

感恩教育资料

感恩教育资料 1、感恩特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构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这也是学生职责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完美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2、感恩的概念 “感恩”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在我国汉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所以,“感恩图报”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所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一种报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情愫。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情结,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了人类千年。西哲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 3、中国的感恩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要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也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应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便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