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胺碘酮

静脉用胺碘酮
静脉用胺碘酮

静脉用胺碘酮

蚌埠市中心医院

几个问题

? 静脉和口服用药作用一致吗? ? 静脉用药需用负荷量吗? ? 有日用药最大量吗?

? 可用于所有快速心律失常吗? ? QT 延长需停药吗? ? 何时加用口服制剂?

? 静脉和口服用药副作用相同? ? 复发需再负荷吗?

? CAST 试验告诉我们什么?

胺碘酮的历史

● 1961年合成

● 六十年代后期发现胺碘酮具有抗心绞

痛作用

● 七十年代初才发现胺碘酮有明显抗心

律失常作用

● 八十年代初美国用它治疗顽固性心律

失常,因剂量大(负荷剂量达37.8g,维持量达1.2g/d),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入低潮

● 1989和1991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CAST I 和II)的结果表明,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氟卡尼、英卡尼和莫雷西嗪治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值得怀疑 ● 重新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地位 ● BASIS, CAMIAT, EMIAT 等临床结果

充分肯定了胺碘酮的地位

● 1990年确立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

电生理作用 ? 多因素作用 – III 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延长动作电位

?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理作用(1)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减慢窦性心律 → 延→ 减

药理作用(2)

● 抗心肌缺血作用

→ 降低外周阻力并且减慢心率,从而降低

心肌耗氧量

→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

→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

→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从而维持心输出量

心电图改变

?

PR 间期延长

? 目前认为QT 可延长至0.50 -0.55s ? QRS 波通常不增宽

?

静脉应用胺碘酮适应症:

室性、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危及生命的快速心律失常

宽QRS 波心速,性质不明 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并快速心律已用过

I 类药物无效 用于反复发作的持续室速/室颤 ——胺碘酮终止持续室速发作的效果,文献报告结果不一,总的来说不太好 ——主要疗效体现在增强电复律的效果和预防发作上

?电除颤无效的情况下使用胺碘酮增强除颤的效果(300mg,一次静注)

?口服明确有效但因维持量过小而复发者,静脉胺碘酮可用于急性再负荷

应用适应症

?胺碘酮不宜用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短阵室速。特发性室速一般也不宜首选胺碘酮

?不论那种快速心律失常,如果有心功能不全,胺碘酮可以作为首选的药物治疗

?静脉负荷量3~5mg/kg,稀释后10分钟内静注。如果需要,15~30分钟后或以后需要时可重复1.5~3mg/kg

?静脉维持量应在负荷量之后立即开始,开始剂量1.0~1.5mg/分。以后根据病情减量。

具体要根据病情决定

?静脉维持最好不超过4~5天。但少数顽固室速病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已控制的室速又复发的情况,可以再给一剂负荷量后将维持量增加静脉胺碘酮的剂量

?文献报告静脉胺碘酮的剂量不一,一般认为每日总量1200mg是比较合适的剂量

?只要病情需要,在严密观察下可以使用大剂量静脉胺碘酮,最大剂量24h总量不超过

2000 - 3000mg

胺碘酮合并用药注意

(1)与华法令合用增加华法令浓度100%

(2)与地高辛合用增加地高辛浓度70%

(3)与普鲁卡因胺合用增加普胺浓度55%

(4)与苯妥英钠、氟卡胺合用也能增加血浓度与以上药物合用需减量!

●禁止与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药物合用

●谨慎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宜钙拮抗剂合

●术前应通知麻醉师,病人正服用胺碘酮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不同病人用量、反应均不同,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循,要因人而异

?静脉胺碘酮早期主要是Ⅰ、Ⅱ、Ⅳ类作用,Ⅲ类作用不明显,短时间内使用不会造成QT 延长、窦缓等现象

?静脉用药时间过长,也会出现口服给药的效应,出现这些效应的时间不同病人相差很多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必须在CCU进行,严密的临床和心电图监护下应用

?剂量要准确,尽量用输液泵

?注意避免静脉炎,最好用中心静脉给药

?负荷量静注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极易造成低血压,在10分钟以上完成,也可在30分钟内快速静滴

?每日记录静脉、口服、当日总药量和总累计剂量。静脉用药期间每日至少做一次心电图,记录心率、PR、QRS、QT、QTc等参数口服与静脉胺碘酮的关系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其口服制剂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浓度

?目前没有公认的静脉与口服交接的方法,没有有关的临床试验资料

?静脉用药首天即可同时开始口服

心律失常复发后的再负荷

?胺碘酮在减量或口服维持治疗期间,可能因为剂量过小而造成复发

?因为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单纯改变维持量是不能奏效的,应该进行再负荷

?室速的复发一般需要静脉再负荷,其用药方法与开始用药并无太大差异,但一般用量较起始负荷小

?静脉再负荷大约是起始负荷量的60%,但应根据情况因人而异

?再负荷后改为新的维持量,一般要大于原来的维持量

静注胺碘酮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短时内静注,几无促心律失常

(2)低血压反应—多巴胺纠正

(3)心衰加重?—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

(4)心率减慢—必要时起搏

(5)静脉炎—采取中心静脉给药

机制:(1)不清楚

(2)可能与抗交感有关

(3)部分与多通道阻滞有关

长期应用胺碘酮副作用(1)

肺纤维化 0.4 QD

发生率 5.7% (33/573)

病死率 10% (3/33)

服药第一年胸片/3个月

服药第二年胸片/6个月

长期应用胺碘酮副作用(2)

甲状腺功能异常

胺碘酮抑制 T4→T3

治疗病例 T3↓正常反应

甲亢反应 T3↑发生率 1-2%

甲减反应 TSH↑发生率 2-4%

口服胺碘酮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口服

→负荷量:600mg/d,每天3次,持续8-10

→维持量:100-400mg/d(宜根据个体反应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抗室律不齐>抗房律不齐因人而异!?注意随访

?最好每月随访一次

?随访中除常规检查外,应定期做心电图,每半年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每年摄胸片。

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了解有关心律的各种信息

?为避免肺纤维化的副作用,随访中特别注意询问有无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听诊中注意有无啰音,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检查和治疗口服胺碘酮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关于用药后QT间期的改变

?口服用药后心电图会出现QT延长,T波切迹,u波明显,T波振幅下降以至ST改变等现象,这是药物效应的表现

?虽然胺碘酮延长QT,但是使心肌复极趋于一致。不宜以QT间期的值来决定是否减量或停药,人为地规定用药后某个QTc间期停药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只有在发生低血钾,或与其他延长QT的药物协同时,才有产生扭转性室速的可能

关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胺碘酮分子结构内含有碘,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副作用,甲亢和甲低都可发生。

由于胺碘酮改变了甲状腺素的代谢途径,用药后可能出现T4轻度增高,反T3(rT3)增高,而总T3正常。此种变化并不说明已经出现了甲状腺的副作用,没有必要停药

?甲状腺功能化验轻度异常,可以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密切观察

?明显的化验改变伴有症状,只有停药

?恶性心律失常无法停药者,可在服用调节甲状腺功能药物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胺碘酮

关于停药和换药

?胺碘酮的消除半衰期特别长

?停药后胺碘酮的作用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产生心律失常已经治愈,不必用药的错觉?停药后立即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不论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事实上是两种药的协同。

随着胺碘酮的逐渐排出,才能体现出后一种药的真正作用

?注意不要立即更换可明显延长QT的药物(如索它洛尔)

可达龙的特点

●多因素作用,广谱——抑制心律失常,

降低死亡率

●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维持心输出量—

—不影响心功能,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舒张外周及冠状血管——抗心肌缺血,

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强有力的抗纤颤作用——房颤或房扑

心脏转复后维持窦律最有效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有效控制房颤

房扑心室率

●不产生室内传导障碍——不产生束支

传导阻滞

●延长QT间期,但QT离散度小——致

心律失常作用极小

●小剂量即有效,相对生物利用度高——

理想的危险与效益比率

从CAST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CAST试验否定了以往“抑制心律失常即可降低死亡率”的观点,使人们意识到,抗心律失常治疗并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益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来不良后果,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不能单凭其对心律失常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对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Ⅰ类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Ⅰa类药物只有静脉普鲁卡因胺适用于急性治疗,其他Ⅰa药物若无明确适应症不应使用

?Ⅰb类美西律仍在使用

?在单用胺碘酮效果不好时可考虑与美西律合用

?Ⅰc类药我国现常用者为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也认为属Ⅰc类由于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传导作用,促心律失常作用,在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时耐受性下降,在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慎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β-阻滞剂的应用日益增多

?β-阻滞剂能够减少猝死,改善心功能,改善缺血,减少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提倡使用

?在已使用胺碘酮的病人,联合使用β-阻滞

剂的呼声甚高,一般用于单独胺碘酮疗效不理想者

?不宜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药品。其他制剂目前没有直接比较的材料证实哪一种有特殊的优越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Ⅲ类药物在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CAST试验后,胺碘酮应用逐渐增多

危重心律失常病人主张早用

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一般不宜应用

?在下列适应征中首选胺碘酮:

——威胁生命的室速或室颤(猝死存活者)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

——房颤、房扑的转律和窦律的维持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胺碘酮以外的Ⅲ类药物

?索他洛尔可以用于恶性心律失常

?副作用与剂量有关,随剂量增加扭转性室速的发生率上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可加重索他洛尔的毒性作用,当QTc≥0.55秒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

?Drenadarone为胺碘酮去掉碘原子的化合物,初步观察电生理作用与胺碘酮相似,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

钙通道阻滞剂

目前尚无前瞻性试验评价钙拮抗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

一般而言,钙拮抗剂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不大

用于部分特发性室速的治疗

胺碘酮静脉炎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为了减少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去预防,以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责任心与慎独精神, 特别是夜间要加强巡视, 仔细查看针头局部和回血情况, 严格交接班。 避免因护理操作技术造成的外渗。由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 对胺碘酮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没有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选择外周静脉不当及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 穿刺成功后, 针柄固 定不老靠;。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还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输药物的作用, 副作用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外渗。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 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 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该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可能过敏,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故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发生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易引起外渗;其次是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穿刺后也可见回血,护士误认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另外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因为静脉穿刺时,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如按压皮肤穿刺点,易造成胺碘酮沿血管壁针道 外渗。 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原因还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外周静脉压升高,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与下肢静脉解剖特点有关,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赵喜枝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

胺碘酮应用的十大要点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 1.吸收 胃肠道吸收缓慢不完全;单次口服达峰时间4~7h,饱餐后服药达峰时间明显缩短;胆汁可促进片剂崩解;静脉用药达峰时间0.5h。 2.生物利用度 口服胺碘酮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老年人较低。 3.药物分布 分布容积大,有效容积为5000L;药物在血管外的分布量大,浓度高;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长(2~4周或更长,三室开放模型),半衰期长;负荷量大,可缩短达效时间30%。

4.有效血药浓度 (1)血药浓度:1.0~2.5 μg/ml适宜,低于1.0易复发,高于3.5不良反应增加; (2)达到稳态的总量为15g,但指南留有余地,建议10g。个体差异大。 5.代谢 肝脏代谢(脱碘,脱乙基)。 6.排泄 (1)经胆汁排泄,经肾脏排泄很少(1%),肾病患者无需减量; (2)清除半衰期:单次给药为1~1.5天,多次给药为20~60天,长期给药为数月;

(3)肝肠循环:长期服药去乙基胺碘酮量大,肝肠再摄取增加。 7.停药与血药浓度 1个月,血药浓度降低25%;2个月,血药浓度降低50%;9个月,血浆还能检测出胺碘酮。 胺碘酮的心血管作用 1.离子通道作用 多通道,对Na+通道、K+通道、Ca2+通道均有阻滞作用,还可抑制β受体。 2.传导系统电生理作用 对传导系统有全面的抑制作用,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不应期。胺碘酮可使窦律下降10%~15%。

3.心血管水平 (1)扩冠,抗缺血:胺碘酮最初为抗心绞痛药物,具有直接和间接扩冠作用。①静注:5 mg/kg,扩冠作用出现,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②口服,可治疗劳力性、变异性心绞痛;③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2)降压作用:降压作用明显,小剂量静脉给药可出现,给药5 mg/kg 时动脉压出现,口服无此作用。静脉降压与胺碘酮助溶剂(聚山梨醇酯80)有降压作用相关。 (3)增加心输出量(98%的患者):洋地黄和胺碘酮是少有的能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在11个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地高辛的负性肌力作用最小,其次就是胺碘酮,随后是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博定、地尔硫?、双异丙吡胺、索他洛尔、普罗帕酮和氟卡胺。其机制为:①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②抑制β受体,减慢心率,减少氧耗。 4.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征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上课讲义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

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2016-03-10 心在线用药参考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胺碘酮作用广谱,适应证多,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一枝独秀,但临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下文为您盘点了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常用方法。 1.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经刺激迷走神经仍无法终止,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用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等药物 存在禁忌证时可改用胺碘酮。 常用150mg加入20ml葡萄糖,10min内静脉注射,若无效后10?15min可重复静注150mg。完成第一次静脉推注后即刻使用1mg/min,维持6h;随后以0.5mg/min维持18h。第一个24h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mg。终止后即停止用药。 2 .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持续性房速,普罗帕酮、胺碘酮可终止房速。胺碘酮负荷量5mg/kg ,0.5?1h 静脉输注,继之以 50mg/h 静脉输注。 3. 房颤 快速心室率和心律不齐易导致房颤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因而,快速 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常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应给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 ,继之50mg/h静脉泵入。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房颤患者,控制房颤心室率首选静脉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者、且不存在转律的禁忌证,可考虑进行复律治疗(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为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若时间允许,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用法同上。 采用药物复律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继之以50mg/h静脉泵入。可以持续使用至转复,一般静脉用药24?48h。若短时间内未能转复,拟择期转复,可考虑加用口服胺碘酮(200mg/次,每日3次),直至累 积剂量已达10g。 4.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房扑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方法同房颤),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若应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好,不推荐序贯使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而应使用电复律。 5.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英文名称: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商品名称:可达龙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胺碘酮,处方:盐酸胺碘酮150mg,苯甲醇60mg,聚山梨酯80300mg,注射用水加至3.0ml,氮气适量。 适应症: 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 ?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规格: 3ml:0.15g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第一个24小时。 第一个24h后,维持滴注速度0.5mg/min(720mg/24h),浓度在1-6mg/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 绐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 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的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

胺碘酮

胺碘酮静脉炎护理 原因分析 1.1药物刺激性较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用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超过了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二注射部位的选择与静脉炎的关系 2.1首选中心静脉给药,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2选择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脉,宜选择管径粗直、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脉给药,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三药液外渗 3.1药液外渗对血管壁有伤害,容易引起静脉炎,加上胺碘酮有刺激性更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3.1.1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可造成药液外渗 3.1.2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致使针头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 3.1.3穿刺后未见回血或回血不畅,不再想扎一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实际穿刺不成功导致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 3.1.4各种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如感染、血管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等,致使药液外渗。 3.1.5进针时针尖有药液残留,拔针时输液器关闭不完全。 四药液渗漏及静脉炎的防护 4.1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如患者诉注射部位疼痛和灼热,无论局部皮肤有无肿胀均应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给予33%硫酸镁湿敷。 4.2药液外渗者早期以5%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做局部环状阻滞。利多卡因注射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

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核准日期:2007年3月10日 修订日期:2007年11月16日 2008年5月6日 2008年12月25日 2009年11月10日 2009年12月13日2010年7月20日 2011年3月16日 2011年7月4日 2011年11月4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药典] 【商品名称】可达龙? Cordarone 【英文名称】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药典] 【汉语拼音】 Yan Suan An Dian Tong Zhu She Ye 成份: 化学名称: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胺碘酮,其化学名为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5H29I2NO3·HCL 分子量:681.78 处方:盐酸胺碘酮150mg,苯甲醇60mg,聚山梨酯80 300mg,注射用水加至3.0mL,氮气适量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循环系统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澄明溶液。 适应症: 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 - 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 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规格: 3ml:0.15g 用法用量: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 第一个24h后,维持滴注速度0.5mg/min(720mg/24h),浓度在1~6mg/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 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 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的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 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根据胺碘酮的给药途径和考虑到该适应症的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的外周静脉并以最高的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 初始静脉注射给药剂量为300mg(或5mg/kg),稀释于2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并快速注射。 如果室颤持续存在,需考虑静脉途径追加150mg(或2.5mg/kg)。注射器内不得添加其他任何药品。不良反应: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得药物 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她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与水肿等; 4、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得静脉炎得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得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得可能; 5、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 6、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 7、注射用头孢她啶:本品得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 9、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得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得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与2、4%; 13、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

1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16、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与无菌性脓肿; 17、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18、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与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得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得危险; 19、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得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得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可达龙(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适应证】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得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得心动过速;严重得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 【用法用量】 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得浓度不宜使用。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她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得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得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得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 /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 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得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得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得发生。维持滴注得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得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得危险性相关。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得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得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得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 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得,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得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与稀释可达龙得输注溶液. 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 根据胺碘酮得给药途径与考虑到该适应症得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得外周静脉并以最高得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

注射胺碘酮注意事项新选.

注射胺碘酮注意事项 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药超过24h常引起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症。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为:轻度:沿静脉走行局部组织红、肿、痛,弹性差;中度,静脉呈条索状,压痛不明显;重度,在中度静脉炎的基础上,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溃。 护理策略 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无菌操作。 2、选择心里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凡是需要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所以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在穿刺过程中要保证针尖斜面完全刺入血管内,回血通畅,严禁反复穿刺,要避免枕头与血管形成不适宜的角度,导致针面紧贴血管壁,机械摩擦刺激引起血管痉挛、充血、水肿,造成药物渗出。穿刺成功前应尽量用空液体,待包扎固定好后再配入胺碘酮溶液。在输液结束后先静推生理盐水20ml再拔针,以减少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拔针时要完全关闭输液器开关,拔出针头后不要只按压皮肤穿刺点,而一定要按压到血管穿刺点以免药液沿血管壁针道外渗到皮下。

3、注射胺碘酮一般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脉管径粗,走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好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一般不作为注射胺碘酮的静脉通道。下肢静脉有瓣膜,静脉压较上肢高,血流缓慢,药液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持续注射胺碘酮过程中,每4—6小时与另一条静脉通路更换1次,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 1、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要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胺碘酮注射液的特殊性,如果维护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应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及时巡视病房。重视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要注意针头固定是否牢固、是否有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造成药物外渗等问题;注意观察沿静脉走行是否有红、肿、热、痛及条索、硬结,回血是否良好等。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滴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2、加强与患者和陪护的沟通向患者和陪护详细介绍胺碘酮注射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肢体活动以防止药液外渗。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痛等不适症状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以改善局部循环,利于静脉、淋

胺碘酮的应用

l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毒性作用相关性不好 l肝脏代谢,粪便、胆汁排泄,几乎不从肾脏排泄(1 %) l清除半衰期变异大且长:口服50-60天,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l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具有药理活性,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l治疗浓度1.0-2.5μg/ml 临床应用:以上特点决定了: l胺碘酮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l用药方法--负荷量(10g)+维持量 l起效时间长,停药后清除时间长(半衰期60天) l用药的复杂性 l促心律失常作用小 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应用 l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 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静脉负荷: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10 分钟注入。10-15分 钟后可重复150 mg 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 mg/min 维持18小时第一个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 最高不超过2000 mg 室颤或无脉室速(心肺复苏)的抢救 经连续3次除颤+肾上腺素+1次除颤未能成功 ——胺碘酮300 mg(5mg/kg)iv, 然后除颤 ——仍无效10 - 15分钟后,追加150 mg (2.5mg/kg) ——室颤转复后,静脉维持 使用方法及建议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要因人而异。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和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调节 l静脉胺碘酮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3~4天 l应特别注意使用大静脉,最好是中心静脉给药 l胺碘酮静脉使用必须给予负荷量静脉注射,需要维持时立刻给予静脉滴注。单纯使用小剂量静脉滴注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l房颤治疗剂量和预防复发 l胺碘酮用于药物转复的口服剂量,住院患者1.2-1.8g/d分次口服直到总量10g l

盐酸胺碘酮说明书

胺碘酮的使用说明 一:正确掌握不同剂型胺碘酮的适应证 两种剂型,不同作用机制: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 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 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及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液的适应证: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静脉用胺碘酮可用于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宽qrs心动过速(包括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可用于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及其他心律失常。静脉用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伴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在房颤治疗中,房颤指南对静脉用胺碘酮做了明确定位及建议: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优先考虑静脉用胺碘酮进行复律;对于伴中等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伊布利特和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复律时有更多的药物可供选择,比如ⅰc类的药物:普罗帕酮、伊布利特、维纳卡兰,如果无效,同样可以考虑静脉用胺碘酮。 胺碘酮口服片剂的适应症:可用于房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不能作为室率控制的首选,因为,在长期治疗中,还有更多更理想的药物可达到室率控制的目的。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选择:心衰患者首选口服胺碘酮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无结构病变的患者,应该选择更安全的药物,如决奈达隆、索他洛尔等;对于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室 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律失常或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还不足以置入icd,为了控制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恶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优选icd,无法使用icd的患者,考虑口服胺碘酮;对于植入了icd、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但心律失常仍反复发作的患者,由于icd对心律失常没有预防作用,为了减少icd的放电,考虑使用口服胺碘酮。 二:规范胺碘酮的用法用量,确保临床疗效 累积剂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对于房颤的择期复律与预防,中国胺碘酮临床应用指南强调了胺碘酮10g的负荷量(包括静脉及口服),急性期转律或控制室率静脉胺碘酮剂量应1.2-1.8g/d。欧洲房颤指南推荐:按照5mg/kg静脉注射,1h后,按50mg/h滴注;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中国指南推荐,10min 内静脉注射150mg,如必要重复上述操作,然后按照1mg/min滴注6小时,减量为0.5mg/min; 国外指南推荐,20-60min内静脉注射300mg,之后24h内滴注900mg。 无论是哪种方法,胺碘酮的应用关键是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可以通过表格记录胺碘酮静脉用量、口服用量及体内累积量。 负荷的方法及剂量: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负荷剂量分为小负荷量(>10g)、中负荷量(10-20g)、大负荷量(<20g)。负荷速度分为快速负荷和缓慢负荷。快速负荷用于急性期,单纯静脉负荷,建议每天不超过2.2g;静脉加口服负荷,一般建议静脉注射1200-2200mg,口服600mg,然后根据病情递减,大约在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 起静脉炎的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 4 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

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 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 4 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新鲜的氧气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调节身体的一切功能。因

【知识点】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输注时可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抗感染用药 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疼痛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2.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给药部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比较罕见; 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注射局部刺激反应、疼痛、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水肿等; 4.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部位出现的静脉炎的案例罕见;肌内注射区疼痛的情况较少,但有出现硬结的可能; 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局部常见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 6.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局部不良反应有静脉炎,发生率为1.86%; 7. 注射用头孢他啶: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病人可出现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 8.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引起静脉炎; 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局部反应:肌内注射时,本品耐受性良好,偶有一过性的疼痛;与其它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一样,用静脉插管输注时,有些患者会有输注部位静脉炎; 10.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后可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后可有局部硬结压痛; 11. 注射用美罗培南: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使用时应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12. 注射用氨曲南:静脉给药偶见静脉炎,肌内注射可产生局部不适或肿胀,发生率分别约为1.9%和2.4%; 13. 注射用磷霉素钠:注射部位静脉炎; 14.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5.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静脉炎罕见; 16.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静脉滴注可能引起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可能出现疼痛、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17. 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可出现静脉炎;故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剂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18.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静脉注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痉挛;本品应输入血流良好,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减少发生静脉痉挛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19.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偶可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20. 注射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等症状或静脉炎; 21. 注射用氟罗沙星:可引起静脉炎,程度大多轻微; 22. 替硝唑注射液:偶见滴注部位轻度静脉炎; 23. 注射用阿昔洛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炎症或静脉炎;取本品0.5g加入10ml 注射用水中,使浓度为50g/L,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至少100ml,使最后药物浓度不超过7g/L,否则易引起静脉炎;静脉滴注时宜缓慢,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24. 注射用更昔洛韦: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者静脉炎等; 25. 注射用两性霉素B:本品静滴时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例临床观察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914341.html,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摘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例难复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液150 mg溶于5%葡萄糖液20 ml 1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的间隔15 min后重复1次,再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12例病人同时口服胺碘酮。 结果20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 结论胺碘酮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静脉注射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20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快速房颤3例;冠心病合并左心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速4例。其中1例AMI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安置临时起搏;4例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经食管调搏超速抑制无效;3例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超过30 s,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除颤史。20例入院时检验血K+、Na+、Mg2+、CI-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后均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心律平治疗无效。 1.2 方法胺碘酮静脉注射液150 mg溶于5%葡萄糖液20 ml,1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无效的间隔15 min后重复1次,再以0.5~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有12例病人同时口服胺碘酮。在第一个24 h内静脉胺碘酮总用量小于1500 mg。 2 结果 20例快速心律失常均被有效控制,其中10例在静脉注射胺碘酮2 h内快速心律失常被控制,6例在24 h内得到控制,4例在96 h内被控制。用药前后QTc无明显变化,无因胺碘酮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未出现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 20例中3例静脉注射胺碘酮时出现低血压,经加用多巴胺1 h内血压恢复正常,3例合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2-10-08T11:21:50.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崔艳菊[导读] 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寻找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防护方法。 崔艳菊 (甘肃天水市中医院 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寻找减少及减轻静脉炎的防护方法。方法: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结果:患者发生静脉炎受损血管恢复正常。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 一原因分析 1.1药物刺激性较强 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用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超过了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二注射部位的选择与静脉炎的关系 2.1首选中心静脉给药,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粗,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可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2选择通过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选择上肢静脉,宜选择管径粗直、周围皮肤无红、肿、热、痛的上肢静脉给药,单独开放一条静脉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更易形成静脉炎。老年患者静脉瓣功能减退,使用时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三药液外渗 3.1药液外渗对血管壁有伤害,容易引起静脉炎,加上胺碘酮有刺激性更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3.1.1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可造成药液外渗 3.1.2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致使针头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 3.1.3穿刺后未见回血或回血不畅,不再想扎一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实际穿刺不成功导致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 3.1.4各种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如感染、血管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等,致使药液外渗。 3.1.5进针时针尖有药液残留,拔针时输液器关闭不完全。 四药液渗漏及静脉炎的防护 4.1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严格执行床前交接班制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情况,如患者诉注射部位疼痛和灼热,无论局部皮肤有无肿胀均应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给予33%硫酸镁湿敷。 4.2药液外渗者早期以5%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做局部环状阻滞。利多卡因注射后对局部静脉产生作用,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神经的不良刺激,降低局部血管的脆性,减轻和阻止液体和药物的渗漏及疼痛反应,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损伤[2]。 4.3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或静脉条索状改变时,及时给予甘油硫酸镁湿热敷。将硫酸镁与甘油制成乳剂,其经皮肤吸收率大于水剂,增加了药物在单位时间内的渗透量,同时甘油作为保湿剂,使皮肤环境湿度增加,角质水合程度增加,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也得到提高,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3]。每日2~3次,每次20 min左右或持续湿敷24~72 h。 4.4输液前以生理盐水做引针穿刺,防止因穿刺不成功造成药物外漏。输液结束后用20 ml左右生理盐水推注,缩短药物残留于血管内的时间,从而减轻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4.5多选择上肢血管,尽量选用较粗、弹性好的血管穿刺,间断给药。 4.6缩短静脉用药时间,尽早给口服药。 4.7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穿刺成功输入通畅后继续给药。 4.8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如有药液外渗、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五加强与患者沟通: 5.1用胺碘酮前向患者介绍其作用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减少药液外渗。 5.2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痛等不适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安慰患者,指导其抬高患肢,向其讲解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六结论 胺碘酮静脉给药可引起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4]。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泵入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因此,在使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梁晶.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2(9):110-111. [2]王玉霞.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渗漏的教训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9. [3]董叶丽.甘油硫酸镁乳剂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1(16):647. [4]田文英.外用正红花油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