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标计算方法

( 以生均图书册数为例)

一、差异情况计算方法:

该校学生数全县学生数

(该校生均册数—全县生均册数)²

二、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全县生均册数

开平方全县各校差异情况之和

三、全县综合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八项单项综合差异系数的平均值

举例:

某县有5所小学,其在校生数、图书情况见下表。

1. 分别计算每所学校生均图书册数与全县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情况。第一所学校的差异情况:

=0.003

第二所学校的差异情况:

=0.123 2.632=0.85

第三所学校的差异情况:

=5.13

第四所学校的差异情况:

4.50

第五所学校的差异情况:

0.17

2. 将每所学校与全县的差异情况相加。

0.003+0.85+5.13+4.50+0.17=10.65

3. 求平方根

.

10

65

3.26

4. 计算差异系数

该县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即为0.5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 比。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S CV X ??= ??? ,CV 为差异系数,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 S =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 中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 X x P =,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1n i N i X x P ==∑, N P 为区县内所有 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 (二)数据提取来源: 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的相关数据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学生 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

表,[行01,列4]。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行04,列1]-[行10,列1]。 3.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4. 教学仪器设备值 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5.计算机台数 指标说明: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6. 图书册数 指标说明: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

r语言计算差异系数

r语言计算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一种用来度量数据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变量的变异程度。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差异系数函数来计算差异系数。本文将介绍差异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场景。 一、差异系数的定义 差异系数是一种无量纲的统计指标,用于度量数据的相对变异程度。它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差异系数越大,表示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反之则表示数据的变异程度较小。 二、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差异系数函数`cv()`来计算差异系数。该函数的输入参数为一个数值型向量,输出为该向量的差异系数。下面是一个示例: ```r # 创建一个数值型向量 x <- c(1, 2, 3, 4, 5) # 计算差异系数 cv(x) ``` 三、差异系数的应用场景

差异系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变量的变异程度,从而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差异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应用场景: 1. 经济学研究:差异系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性。较小的差异系数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稳定,较大的差异系数则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不稳定。 2. 金融风险管理:差异系数可以用来度量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较大的差异系数表示投资组合的风险较高,较小的差异系数则表示投资组合的风险较低。 3. 医学研究:差异系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稳定性。较小的差异系数表示治疗效果较为稳定,较大的差异系数则表示治疗效果较不稳定。 4. 教育评估:差异系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学校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质量的稳定性。较小的差异系数表示教育质量较为稳定,较大的差异系数则表示教育质量较不稳定。 五、总结 差异系数是一种用来度量数据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差异系数函数来计算差异系数。差异系数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变量的变异程度,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式中,:(R. P N) X i-X 2, X i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X 二X i / P i , X i 为 该指标第i个学校的原始值,R为第i个学校X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 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 一n X =i X i i =i i (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i. P N,P N为区县内所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 (一)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 比。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0 — CV = = I,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全县平均数。I X丿 (二)数据提取来源: 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的相关数据可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独立设置的小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独立设置的初中、完全中学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据在《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学生

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312 小学学生数” 表,[行 01,列 4]。初中(包括独立设置的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313 初中学生数”表,[行 01,列 3]。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12 中小学校舍情况” 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行 04,列 1]-[行 10,列 1]。 3.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12 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 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 01,列 3]。 4.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22 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 01,列 9]。 5. 计算机台数指标说明: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22 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 [ 行 01,列 6]。 6. 图书册数指标说明: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 522 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 [ 行01,列 4]。 7.师生比指标说明:“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计算方法简介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异系数计算方法简介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大;相反,差异系数越小则县域内校际间不均衡程度越小。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S 100%CV X ⎛⎫=⨯ ⎪⎝⎭s 为标准差,X 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S =i X 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 个 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i i i X x P =,i x 为该指标第i 个学校的原始值,i P 为第i 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 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1n i N i X x P ==∑,N P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1N n i i P P ==∑。 1、计算8项指标县级总和:每县按小学、初中分别计算; 2、计算平均值: (1)每校的生均值i X ; (2)每县的平均值(X ):分别按小学、初中计算; 3、计算 计算:(i X -X )2i P 4、计算:S =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 1.表格原始数据来源。 “学生”均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行01,列4]和“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和体育馆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04,列1]。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计算机”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5)生均图书册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